第一篇:重大危险源(点)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八、重大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危险源(点)的有效监控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结合矿山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危险源(点)是指公司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和引起爆炸与火灾,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第二章危险源(点)辩识、分级管理
第三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危险源(点)辩识的主要依据及分类:
1、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场所。
2、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3、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
4、有触电伤害的场所。
5、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6、有落物、飞溅、滑坡、坍塌、压埋危险的场所。
7、有被物质碾、绞、挂、夹、刺和撞击等危险的场所。
8、有危险化学品的场所。
9、其他容易致人伤害的场所。
第四条在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点)一旦失控,所释放的能量造成其损害程度可分为四级。
(一)A级危险源: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并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的场所(如露天采场边坡)。
(二)B级危险源:事故潜在危险性大,并难以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多人伤害的场所(如油库、变电所)。
(三)C级危险源: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的场所。(各类特种设备等)
(四)D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场所。
第五条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应根据危险源(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细则,建立危险源(点)管理台帐和管理网络。
第六条公司、部门要层层成立危险源(点)监控管理领导小组,分别由各级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设备、安全、保卫、生产、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危险源(点)管理台帐,每年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更新,并有专人负责危险源(点)管理工作,及时跟踪和反馈危险源(点)的动态变化。
第七条危险源(点)实行分级管理。公司管理A级危险源(点);分厂级单位管理B、C级危险源(点);工段或班组管理D级危险源(点)。
第八条A、B级危险源(点),各责任单位要有相应的监控记录和管理台帐,单位主管领导要每季专题研究一次,了解和掌握危险源(点)的管理现状、制度与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九条C、D级危险源(点),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并填表上报安全科备案)。
第十条A、B、C级危险源(点)所在区域应在 固定位置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主要内容包括:
1、危险源(点)名称;
2、危险源(点)级别;
3、危险源(点)危害因素;
4、危险源(点)监控单位;
5、危险源(点)监控责任人。
第十一条公司有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工作要给予支持和提供必要的服务。
第三章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台帐建立
第十二条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台帐包括:危险源(点)基本情况台帐、危险源(点)监控措施台帐、危险源(点)岗位人员培训教育台帐、危险源(点)动态检查台帐、危险源(点)隐患整改登记台帐。
1、危险源(点)基本情况台帐。对本单位监控管理的重大危险源(点)分类,分析汇总,记录重大危险源(点)监控管理的主要管理责任单位、部门和责任人。填写《重大危险源(点)基本情况表》。
2、危险源(点)监控措施台帐。记录危险源所在单位人员配备、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监控措施,以及制定的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
3、危险源(点)岗位培训教育台帐。记录岗位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接受培训的时间、内容、课时、考核结果和持证上岗情况等,填写《重大危险源(点)岗位人员培训教育情况表》。
4、重大危险源(点)检查台帐。记录危险源所在单位检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日常、定期监控检查等情况,填写《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登记表》。
5、重大危险源(点)隐患整改登记台帐。记录重大危险源(点)监控检查、现场督办、检查及发现问题的处置意见;危险源所在单位对处置意见的处理结果反馈情况等,填写《重大危险源(点)隐患整改登记表》。
第十三条危险源(点)监控管理台帐A级由公司建立,B、C级由分厂建立(B级监控管理台帐报公司安全科备案),D级有工段或班组建立。
1、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重大危险源(点)监控措施台帐由所属单位填写一式二份,一份留存,一份报安环部存档。
2、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培训教育情况表由各责任单位填写后报安环部存档,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安全科进行更改。
3、边坡(含架头)、排土场检查检测记录由责任单位实时记录,单位负责人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一、目的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职责和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认真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规范隐患整改工作标准化,特制定本暂行管理办法。
二、术语
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重大隐患: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
三、重大隐患整改的原则
1、“四定”原则:即隐患整改要做到定整改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定应急措施。
2、有隐患必须整改的原则:发现隐患凡有条件整改的必须及时整改;发现隐患,一时无力或无条件解决的,必须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监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在隐患排除之前,需要继续生产,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并报告领导和有关部门。
四、《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以下简称《整改指令》)由
公司安委会负责下达给有关单位,各单位负责整改落实,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抓好督查。
五、生产单位及各部门接到《整改指令》后,由主要负责人签收。签收后要立即按照《整改指令》的要求进行落实整改。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到位,确保在《整改指令》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并确保整改期间的生产安全。
六、收到《整改指令》的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督查、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后的情况,作出书面汇报交公司安委会。
七、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要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和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部门按照要求将整改后情况报公司安委会。
八、对因为整改工程投资特别巨大或整改工程特别重大和复杂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有关部门要向公司安委会书面说明情况,并承诺整改期限。
九、对不按照《整改指令》进行整改的,要当做事故来对待,由公司安委会派出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确保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及时得以整改。
十、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重大危险源及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重大危险源及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一、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检查出的重大隐患,应逐项分析研究,提出整改建议并落实整改方案。
二、隐患整改必须执行“五定”(指安全隐患整改必须定人、定项目、定措施、定时间、定标准),凡能及时整改的决不拖延,必须把隐患整改落实到基层。
三、所有的隐患都应及时得到整改,对物质、技术条件暂不具备整改要求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四、重大隐患整 改,由安全部门经主管领导同意后,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指定整改责任人负责落实,通知书应存档备查,整改责任人应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五、对重大危险源要专人监控,有关部门对危险源监测后需要进行整改的必须及时整改到位。
六、定期向有关部门申请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对监测获取的有关数据资料要妥善保管,以备检查。
第三篇: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A/ XYZD-49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 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公司必须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一、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公司的危险源有:
1、有冒顶、坍塌场所
2、有发生爆炸、火灾有场所
3、有高空坠落危险场所
4、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
5、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6、有触电危险的场所
7、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
8、有被机器绞、碰的场所
9、有中毒、窒息、腐蚀的场所
10、尾矿库
三、对危险源要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及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控制如井下采场、火工库、液
氰库、液氯库。
B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班组二级控制管理如变电站、提升系统等。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五、三级危险源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中均应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六、对于检查发现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安全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由总经理指定安全副总经理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七、落实三级危险源监控职责,责任到人。
八、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查、检验、检测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
第四篇: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整改监控制度
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整改监控制度
一、辖区内各安全责任单位及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应做到“四有”,即:有登记台账、有详细情况记载、有监控人员、有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排查整改和上报。
二、安委会办公室对辖区范围内的危险源实行分级登记,分级建档,分级上报。并按规定落实监控人员和措施,对于应建档登记而未登记者,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整改坚持“谁的隐患谁整改”的原则。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均由隐患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报隐患确认单位审定后实施。
四、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或所辖单位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的实施和督办负总责、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由存在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具体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整改监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证整改监控的人员、设备和经费。主管单位负责整改监控的督办工作。
五、整改监控期间,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严禁擅自边生产(经营)边整改,对短期无力整改的隐患,要制定方案,做好防范工作,逐步实施。
六、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整改,治理完成后,由整改治理单位写出专题验收报告上报隐患确认 单位,隐患确认单位组织验收后合格后销号。
七、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开发区安办应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登记,整改治理、销号等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安全生产奖励及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特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如下:
一、奖惩制度
开发区对完成当年安全生产任务、目标、没出现任何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工作出色的单位和安全生产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向上申报推荐作为评先的对象,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 除开发区安全生产考核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惩处外并给予责任追究,对于本单位、本部门发生死亡1人或重伤2人以上安全事故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取消当年评先表模资格。
二、责任追究制度
1、责任追究的范围包括辖区范围内,因失职、渎职依法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等因素,而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2、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私自允诺,或企业擅自生产经营和因“三违”而发生事故的,应予以责任追究。
3、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第一、二、三责任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与事故有关的其它机关工作人员和当事人。
4、对责任人的处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警示告诫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及《宜昌市安全生产警示告诫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对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警示告诫。
二、安全生产警示告诫按事故等级分类实行,分别采取约见警示、新闻媒体曝光、督办告知等三种形式。
三、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警示。
1、因安全管理不力,导致发生死亡事故或者一年内重复发生同类重伤事故的;
2、重大危险源未辨识、登记、上报、安全监控措施未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制定的;
3、发生重大险肇事故的;
4、存在事故隐患不整改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
四、生产经营单位有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1、发生重大、特大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两起死亡事故的;
2、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
3、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者逾期未整改正的;
4、拒绝、阻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阻挠、干涉事故调查的;
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拒不履行法定安全生产职责,或者收到约见警示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拒不约见的;
6、违反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存在事故隐患不整改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情节较为严重的。
五、行业主管部门及村(社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督办告知:
1、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2、连续发生一般事故的;
3、有其他安全生产问题的。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二、所属单位(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各村委会、社区、场)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通报安全生产相关情况,总结评比上月工作、安排、布置下月工作,并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三、车间班组要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传达上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研究解决本车间、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报应注意的事项。
四、安全生产会议要做好记录,并整理归档。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区范围内安全生产的检查督导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综合检查(单项检查及抽查除外),并通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消案。
二、全区辖区内各村和行业主管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及时消案,同时上报开发区安全办。
三、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安全检查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班组、车间每天检查一次。
四、开发区各层次检查活动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被检查单位、检查内容,存在的隐患,处理意见、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所有检查记录,必须存档备查。
五、有关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上报并依法进行处罚。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制定如个制度;
一、开发区安委全每年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的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两次学习教育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二、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应积极参加区级上以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并取得安全管理干部任职资格证书。
三、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制度,对本单位从业人员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培训教育,高危行业工人必须经县级马上发组织的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四、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专门安全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取得国家统一制作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开发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特制定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如下;
一、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应建立隐患登记整改消案台账,并填写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及时复查和验收,对重大隐患短期不能进行整改的应及时报千上级执法机关,并做好监控。
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范围的安全生产隐患,应建立基础台账,落实整改措施,资金和责任人及整改期限,对较大的隐患及时报告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
三、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对存在的隐患提出必要的整改意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给予以整改消案。
四、对发现的较大隐患应坚持以下程序:即:建档登记、下达整改通知、报告整改方案、安委会审批、企业整改、上级部门验收、下达开(复)工通知收、消案备案。夷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安全生产第一、二、三责任人职责
第一责任人职责:
1、对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贯彻执行安生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3、每年至少组织召开四次安全生产工作办公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每年至少参加六次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督导整改;
5、发生安全事故时,指挥事故救援及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二责任人职责:
1、协助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协助第一责任人做好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3、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4、经常向第一责任人汇报有关安全生产情况;
5、发生安全事故时,组织抢救及事故调查处理。第三责任人职责:
1、负责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安全档案资料齐全,按时按质向上级报送有关资料及情况;
2、认真执行上级和开发区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
3、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立即上报,积极组织抢救,参加事故调查;
4、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消除安全隐患,按时按质完成第一、二责任人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区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2、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3、负责对辖区内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排查和处理各种事故及隐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各种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办公会,研究解决开发区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办公室工作职责
1、传达、贯彻、落实开发 区安全生产委会员提出的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为安全生产委员会及以 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信息。
2、协调辖区内各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及部门安全监管工作,配合协助安全监察部门调查事故、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3、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调查研究。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规范安全事故发生的统计上报制度和程序,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所辖范围内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者或相关事故现场人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报告当地村(居、场)委会,村(居、场)委会任1小时内或最短时间内首先报告安办,再由安办按照规定的时间或程序报告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一般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人;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10人以上;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设备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伤亡人数及基本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发生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现场处置后及善后工作情况,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电话等,三、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接到报告的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安办主任(开发区主任),以便快捷启动应急预案,并在接到报告的1小时以内报告上级机关。
四、安办应在事故调查处置基本结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书面汇报材料和相关结果。
第五篇: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山西沁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具有危险性的岗位、场所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控和治理,杜绝和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整改制度:
1、厂内要着重对事故发生率高,容易导致重伤、残疾、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重点控制管理,时时刻刻注意抓安全,必须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生产,不发生一切不安全事故。
2、单位负责人必须绘制危险源(点)的危险因素分析控制图,详细列出各项潜在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度出预防措施和整改措施。
3、厂内要建设重大危险源(点)登记,管理台账,对各类重大危险源的方位、特性、危险程度及目前的状况、整改措施、完成日期、责任人等进行登记。
4、每个重大危险源(点)必须有人员,定时间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如发生有新的方向,必须将事态的发展情况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总经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5、应根据本单位及外单位事故教训,对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