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时间:2019-05-13 01:5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一篇: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座谈会精神发言题纲

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于2011年9月28日在长春召开,座谈会由省卫生厅周振元处长主持,刘中正副厅长作重要讲话。全省各地市、州、长白山管委会的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卫生监督科科长、卫生监督所所长、省卫生监督所闫所长、省职业病病院王院长和冮书记参加。主要会议内容有三项:一是传达卫生部有关会议精神;二是座谈交流;三是年底前工作布署。

一、传达卫生部有关会议精神1、2011年全国卫生行政执法培训班主要精神

2、全国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工作研讨会主要精神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议主要精神

二、职业健康危害企业调查情况通报

三、各地座谈交流

省所闫所长,省职业病院王院长做了讲话。

刘中正厅长做了重要讲话

从三个方面做了会议总结:一是卫生监督工作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做以简要回顾;二是存在问题;三是下一步工作意见:

1、切实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工作;

2、做好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和各方面工作;3切实做好项目工作;

4、全面做好重点工作内容

第二篇:江门市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录入时间:[2006年9月22日]

江门市卫生局法监科

为了解我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情况,探索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办法,我们于最近对全市开展一次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卫生的现状

(一)主要职业病危害行业

江门市现辖三区四个县市(即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410多万人。我市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重镇,现有有毒有害企业2200多家,作业工人近四十万人,其中有近二十万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全市产业门类比较完整,机器制造、化工、五金、电子、印刷、纸业、建材(含采矿)、电镀、制鞋、皮革、电池、玩具、塑料、生物工程以及宝石加工等行业俱全,有毒有害物质和因素品种多,危害大,其中粉尘种类多达14种,化学毒物70多种,物理因素(如噪声、高频、低频电磁场、微波、高温)10多种,由此引起的职业病种较多,至2006年6月统计,历年累计职业病危害人数(主要职业病病种尘肺、听力损害、苯中毒、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急性氯的氧化物中毒、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等)共183人。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据统计,2004-2005年全市有518间厂企完成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2、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的现场卫生监督管理。为了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力度,全市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并根据上级要求主动联合安监、总工会、工商等部门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3、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新、改、扩建工程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卫生审查等工作,落实职业病防治设施“三同时”工作,力争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4、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验工作。加强对厂企的职业卫生监测,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厂企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正已烷、铅、锰、噪声等。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对1136间企业进行了监测,监测作业点29471个,合格率82.25%。其中监测粉尘作业点5244个,合格率85.28%;监测化学因素作业点8401个,合格率90.73%;监测物理因素作业点15826个,合格率76.74%。

5、做好工人的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我市积极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2004-2005

年全市职业健康监护185338人,强化对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监护,及时发现职业病人及疑似病人,并及时调离,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健康。

6、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病人的规范跟踪管理工作。

7、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职防机构、卫监机构利用“职业病防治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和“世界卫生日”,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厂企管理人员及广大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在有毒作业场所制作张贴各类《管理指南》、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警惕性,有利于减少职业病发生。

二、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置情况

(一)职业病防病机构情况

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为我市唯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业技术机构,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7人,承担市直、蓬江、江海区的职业病防治具体监管和技术服务工作。同时承担对辖下四市一区的职业病防治业务指导工作。

四市一区的职业病防治职能由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无设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按国家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在原有卫生防疫站基础上重新组建的事业单位,承担本辖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控、计划免疫、公共卫生监测以及卫生监测检验、职业病防治等工作。由于职能多、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足,各级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人员极少能设置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除负责职业卫生监测、预评价工作外,还要兼负其他如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管理等工作。据统计,全市负责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的技术人员共75人(含14人兼职),其中市职业病防治所37人,其余四市一区共38人,蓬江、江海区未设置职业病防治机构,具体工作由市职防所负责。

(二)职业卫生监督机构情况

目前市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仍由市职业病防治所负责,现正着手移交给市卫生监督所。四市一区则已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移交给卫生监督部门。但由于各种原因,辖下四市一区只有新会区卫生监督机构真正从疾控机构独立出来,负责该辖区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包括食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公共场所、传染病、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等工作。目前,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有122名卫生监督员,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的监督员仅18人,且有12人为兼职。按照江门市区域卫生规划每万人口需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的要求,无论人员编制或现有监督员均远未达到规划的要求。面对众多的监督对象和繁重的监督任务,现有的监督人员均超负荷工作,未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不足,限制了从事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调配。

自 2002 年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了市级和各市、新会区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立了市卫生监督所和各市、区的卫生监督所,构建起基本覆盖城镇的卫生监督网络,加强了我市卫生监督工作。但由于卫生部门同时承担对食品、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医疗行业管理和打击非法行医等大量职能,同时随着我市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大量乡镇企业涌现,职业病防治任务越来越繁重,进一步加大了卫生部门的监管压力,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我市职业卫生监管的主要原因。

(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力度仍有待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发展较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因素也在增加,新的职业危害不断涌现,目前相当多企业特别是生产条件较差的乡镇企业的生产环境其有毒有害因素浓度(强度)仍未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直接危害职业人群的健康。

由于部分企业对职业病防治认识不足,从节约生产成本角度考虑,自身管理能力低,也不愿主动配合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给监管带来较大的阻力,很多职业病防治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三)职业卫生监督职能亟待理顺

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卫生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精神,卫生部门 “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交给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但全省至今仍未能落实移交工作。自2004后以来,卫生部门严格执行国务院及省政府的要求,先后将保健食品、化妆品、放射源、食品生产经营部分职能移交相关部门,同时接受药监部门移交来的对毒麻药品的监管职能。现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迟迟未能移交,直接影响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职业卫生监督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适当增加职业卫生人员编制,加快职业卫生管理队伍建设

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每万名劳动者配备5名职防专业技术人员。即使根据省政府要求,将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检查职能移交安监部门,卫生部门仍承担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作业场所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病人跟踪管理等大量的工作,我市目前从事职业病防治监督、技术服务的人员远远未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人员编制仍非常紧张。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队伍迫切需要加强。

(二)理顺职能,明确职责,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作业场所现场的职业卫生监管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管理,与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检查管理的职能相似。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职能调整要求,将作业场所现场职业卫生检查职能移交安监部门,可避免安监部门与卫生部门对作业场所的重

复检查,达到提高监管效率的目的。职能移交后,卫生部门在专业技术方面仍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若不尽快移交,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缺位和越位,将不利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开展。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部门齐抓共管,才能达到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安全,为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服务的目的,希望我市职业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早得到解决。

第三篇:红安县2010年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红安县2010年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更好地履行卫生监督职责,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红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根据“省卫生厅关于2010年全省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精神,高度重视,制定了实施方案,下发了专题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对我县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红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于2010年5月14日至6月23日开展了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做法

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根据省卫生厅《2010年全省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精神,县卫生监督局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红安县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红安县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专项整治的目的、整治对象、工作原则及方法步骤,将专项整治工作细化为工作准备、基本调查、专项整治、分析汇总、检查验收、阶段总结六个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时间和任务。

在2010年4月24日至5月1日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以“防止职业病,造福劳动者——劳动者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为 1

主题的宣传活动外,组织各企业用工人员、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卫生

监督人员等3000余人参加职业病防治法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在重点

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之初,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培训。第一、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红安县重点职业病危

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职业

病防治知识培训,全县共举办培训班一期,培训企业23家、培训企

业负责人(管理人员)25人,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管理经营者依

法防治职业病、依法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意识。第二、发放、印制、张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其中,共发放职业病防治

法宣传挂图150张、《职业病防治法》单行本150册、职业病防治知

识300份。第三、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通俗易懂,营造了政府重视、各界关心、企业参与、媒体支持的良好氛围,为做好专项整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督促重点职

业病危害企业建立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

度,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工作方案,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

通过整治,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得到一定加强。

在5家重点职业危害企业中,设置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4家、占80%;配置有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4家、占80%;制定有职业病防治计划或实施方案 3家、占 60%;制定

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家、占 80%;制定有职业健康监护计划

或方案2家、占40%;开展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2家,占

%;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0家,占 0%,建立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0 家、占 0%。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县重点职业病防治及监管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职业病防治的严峻形势不容乐观。目前。部分企业对《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法律意识淡漠,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到位,卫生防护设施缺乏。部分企业虽然发放有个人防护用品,但没有严格实行监督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较差或不能正确使用,加之劳动者自身文化素质差,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企业未组织劳动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未向劳动者告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多数企业虽然现在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卫生管理组织,有了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但由于我县卫生监督机构从事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极少,监督力度不够,很难保证这些企业及其有关组织长期持之以恒发挥职业病防治管理作用。并且,大部分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在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等过程中的可行性论证阶段未作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设计及竣工验收无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认可书,给劳动者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加强有关各项工作值得进一步探索。

2、卫生监督机构从事职业监督人员数量、素质与繁重的职业卫生监督任务不相适应。一方面,我县从事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极为有限,3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人员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不能适应职业病监督管理要求,在本次专项整治中充分暴露出专业知识缺乏是制约本次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专项整治没有取得更大成效的症结所在。

3、卫生、安监之间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卫生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调整后,与安监等部门协调配合差,没有形成联合执法的合力,在监督执法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多数企业怕安监不怕卫生,对卫生部门的监管只是表面应付,没有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根本问题着手解决职业卫生防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县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整治工作:一是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强化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自律意识和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定期组织对用人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企业法人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企业自觉依法履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义务;三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落实防护设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等;四是定期组织对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红安县卫生监督局

二○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

国卫监督发〔2014〕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

2010年原卫生部印发《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对指导和规范地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认真总结近几年的执行情况,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我委组织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可从我委网站“综合监督”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7月14日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

—1—

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制定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计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重点监督工作;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四)承担国家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组织实施辖区内卫生监督抽检;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第七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明确具体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县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2—

第八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前,监督人员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时,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三章 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情况;

(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接种单位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证明文件、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资料;

(二)核查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的记录,接种情况登记、报告记录,以及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报告记录;

(三)查阅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询问记录;查阅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填写的接种记录;

(四)检查接种单位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情况;

(五)查阅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发第一类疫苗的记录;

—3—

(六)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核查记录的保存期限;

(七)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记录和资料;

(八)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的证明文件,核查文件的保存期限;

(九)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的记录。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情况;

(二)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核查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进行网络直报的情况;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甲类传染病疫情的记录;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运行情况,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传染病的报告、审核确认、查重等情况;

(五)查阅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记录情况。

—4—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异常信息的快速反馈、自查等方面。

(二)查阅诊疗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和影像阳性结果)、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自查的记录及有关资料;

(四)查阅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资料;

(五)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设备及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六)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查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及送检确认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检查疫情报告人员演示网络直报操作,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落实情况;检查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5—

(四)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

(二)检查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落实情况;

(三)检查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四)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五)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查阅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的资料,以及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记录和资料,以及疫点、疫区卫生处理记录。

第四节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一条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四)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6—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消毒管理组织设置文件、消毒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查阅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培训记录;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三)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查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整改记录。必要时现场采样监测消毒与灭菌效果;

(四)查阅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消毒产品相关证明文件、使用日期和有效期;

(五)检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重点是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六)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和措施。

第五节 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六)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查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查阅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

—7—

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查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资料;

(四)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查阅健康检查记录;

(五)查阅医疗废物登记簿,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六)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核查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七)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清洁地点与情况;

(八)查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检查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记录资料;

(九)检查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其运转维护情况;查阅消毒处理记录和监测记录。

第六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情况;

三、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

(二)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持证情况;

(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开展实验活动情况;

(五)实验档案建立和保存情况;

(六)菌(毒)种和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情况。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和样本采集、运输及实验活动等管理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一级、二级实验室的备案证明和三级、四级实验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8—

(二)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和上岗证;

(三)核查实验室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记录;

(四)检查二级及以上实验室相应设备配置情况;

(五)查阅实验档案;核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档案的保存年限;

(六)查阅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查阅实验室经论证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证明文件;查阅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质证明文件,以及相关实验活动的记录;

(七)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检查三、四级实验室在明显位置标示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以及进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八)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登记及结果报告记录;检查是否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九)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的资料;

(十)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报告、处置记录;

(十一)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的记录;

(十二)查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批准文件;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查保藏机构菌(毒)种和样本储存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保藏机构的资格证书;

(二)查阅安全保管制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与储存的记录,接受实验室提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登记和开具接收证明情况;

—9—

(三)查阅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登记,核查实验室提交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检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的情况;

(四)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储存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分析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

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

第五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将监督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校验和等级评审等管理工作挂钩。对存在问题的,应当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三十一条 对菌(毒)种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或者未依照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逐级报告。

第三十二条 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 附 则

—10—

第三十三条 对涉及消毒产品、饮用水、学校和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应当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四条 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卫生部2010年9月17日印发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同时废止。

—11—

第五篇: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规定

000000企业标准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规定

QG/SGSl5.15—200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职责、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管理。引用标准

《中国石化集团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细则》

《石油化工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职责

3.1公司安全环保处具体负责公司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

3.2 按照国家、石化集团公司有关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的政策、法规(条例)及有关规定,并结合省、市、区有关规定和公司实际,起草制订公司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方案、措施及有关管理制度。并负责对各单位检查实施、执行情况。

3.3经常深入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劳动卫生调查。按照石化集团公司及地方部门的有关规定,委托检测工程公司进行施工生产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必要时邀请地方专业部门协助监测),了解掌握施工生产工艺和有毒有害因素与作业人员的危害状况,并把监测结果如实地按规定及时上报职防中心。

3.4按照有关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及时与地方职业病诊治部门联系,对其诊断确诊和治疗,并负责作出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提出职业处理意见。

3.5根据劳动卫生调查、有毒有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体检等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改善、加强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提出见解和具体改进措施。

3.6运用电化教育工具、印发宣传资料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职工群众进行工业卫生与职防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并发动和依靠公司各单位宣教骨干、安全管理骨干等人员利用宣传工具,在基层开展工业卫生与职防知识的宣传。

3.7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与工业卫生档案,并逐年调整、复查、审核,加以完善。对检查后的资料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入工业卫生档案,并予汇总。

3.8行国家规定的职业病报告制度,认真准确地填写职业病报告卡片,凡急性职业病必须在24小时内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报地方卫生防疫部门和石化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主管处。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对一线职工以及经常出入施工生产场所的二线人员进行工业卫生与职防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其中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职工是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比较系统地对其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和有计划地举办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班,并进行考核。

4.2 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从事工业卫生与职防专职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石化集团公司及地方职防部门召开的专业对口会议,探讨工业卫生与职防工作的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借鉴推广好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业务技术水平。

4.3按照石化集团公司有关要求,制定公司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规划和管理制度,并以

此为依据,认真治理和改善作业条件、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任务。

4.4 各项目部、工程部、直属专业公司、辅助生产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要认真执行防尘防毒管理制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并经常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5 公司职工医院的领导应从思想上重视,有计划地开展职业病的诊治工作,随时做好职业中毒的救护工作,并按公司职业性健康检查的有关要求及安全环保处的安排,落实日期和医务人员,对体检对象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体检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有职业可疑者应给予注明,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意见。

4.6检测工程公司、机械厂应严格执行国家、石化集团公司及省、市颁布的放射源卫生防护管理的规定和公司制定的射线探伤管理制度。受射线辐射的人员必须持有单位证明(证明受射线辐射的地点、时间、源间距离、射源程度)跟安全环保处联系,由安全环保处根据情况联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7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职业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安全环保处应尽其责,密切协调,公司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应共同关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在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病可疑者安全环保处要作出脱离或调离本岗位工作,或更换工种的决定,各用人单位对此决定要严格执行。

4.8搞好基础工作管理,切实按各工种职业体检年限的规定组织好健康体检,各有关单位应予积极支持。

4.8.1凡从事有毒有害工种(探伤、电焊、铆工、火焊、白铁工、保温衬里、油漆工、汽车修理工、电工、起重工等)的新上岗职工就业前必须通知公司安全环保处,由公司安全环保处组织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4.8.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人员离岗前用人单位须通知安全环保处,进行离岗前体检。

4.8.3各工种按规定体检年限组织体检。劳动力管理中心根据安全环保处的安排做好不进项目部人员的体检。在项目部的人员由所在项目部的安环部门组织体检工作。

4.8.3.1 从事放射线作业者(探伤、γ射线、医用和射线作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

4.8.3.2 电焊工、白铁工、衬里工、保温、油漆工每两年体检一次。

4.8.3.3火焊工、铆工、汽车修理工、电工、起重工等人员,每二至三年体检一次。

4.8.7 有害有毒作业职工的体检人数应当占应检人数33.3%以上,受检率不低于95%。

4.8.8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事高空、高温、高压、局部震动等作业时,由各单位安全部门须通知公司安全环保处,由公司安全环保组织体检。

4.8.8体检当天按出勤处理。

4.8.9 在体检中发现群体反应,可能与接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作业环境进行卫生调查、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公司企业管理处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安全环保处起草

本标准由公司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

下载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达全省卫生监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

    吉泽明步卫生院 2012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 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更好地适应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全力推进我辖区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MZ十二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劳动环境,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职业病防治所按照中心(所)“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和省市各项业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科学管理,理顺职能,规范业务,努力加大监督力度,明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方向,重点培养后......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职业病防治所按照中心(所)“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和省市各项业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科学管理,理顺职能,规范业务,努力加大监督力度,明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方向,重点培养后......

    合阳县卫生监督所2012年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

    合阳县2012年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为了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我所对合阳县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用人单位的......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职业卫生与放射监督室

    职业卫生与放射监督室(35分)①(7分)对被监督单位(含职业、放射单位)监督覆盖率城区100%,乡镇95%以上。每户须制作现场监督相关文书和相关监督信息卡,并按规定时限(5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市职业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汇报 省检查组: 我市职业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省卫生厅和省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