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安魂曲》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1: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安魂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安魂曲》读后感》。

第一篇:《南京安魂曲》读后感

]读《南京安魂曲》有感

一直在读一些人物传记,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主人公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大外交家周恩来》,我领略了周总理的幽默风趣,卓然的胆识;读《基辛格》,我体会到他的毅然和果断,也被他敏锐的眼光所折服„„但这次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南京安魂曲》,使我对读历史书籍有了强烈的欲望。

我是一次性读完《南京安魂曲》的,只是很难相信这是发生过的事情,没有也不敢细细想象其中的细节。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相比,我觉得安魂曲更加描写得残酷真实,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大多拿数据说话,倒难引起共鸣了,因为毕竟我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并不是很强,缺乏对数据的想象力。所以我还是觉得《南京安魂曲》 更让人感觉到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显得逼真。

看着书中的每一个细节,自己就沉溺在痛苦中,对日本人的仇恨又一次被唤醒,但是作者在写《南京安魂曲》时,他的叙述却是如此的平静,平静得让人很难察觉到叙述的存在,可是却让我一次有一次的感受到日本人的残忍和当时许多中国人的无知。以前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了解到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并对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了焚烧,屠杀了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自己的心里只是产生微微的痛,但这次每一个场景的叙述都能勾起我无限的想象,唤起我对日本人的痛恨。

“我们都站了起来。只见这对日本兵领头的中尉,命令一个新兵拿刺刀去刺张先生。那年轻的士兵有些犹豫,可是中尉高声地再次下了命令。年轻人朝张先生刺了过去,他的棉衣很厚,刺刀没能刺穿„„接着,让我们震惊的是,张先生自己解开了口子,把大衣丢到了地上,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上衣,他就这样面对刺刀„„那中尉再一次冲着年轻士兵高喊一声,那士兵猛地朝张先生冲去,伴随了一声狂叫,他一刀将张先生刺穿„„”读到此处,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重复着出现着这样的场面,仿佛是在不断地回放,也许那位年轻的新兵并不想去杀戮张先生,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一个个被带上了罪恶的道路,开始了他们屠杀之路,是我对他们的痛恨油然而生。看看张先生的行为,也许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所以直接通过自己结束了生命,这从侧面也凸显了日本人的残酷,他们对中国人的折磨就从未停过,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残忍。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总感觉金陵女子学院在南京大屠杀时期是个相当安全的地方,但疑惑的是这样一个有外国人“守护“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有几十万的大屠杀呢。读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日本人也根本没有把美国或是德国人放在眼里,依旧闯入这些难民区夺人。而这些庇护所的外国人,面对日本人也是束手无策的。正因为金陵女子学院和其它学校都并不是完全安全的,所以才让日本人依旧我行我素,肆意践踏,抢走了很多难民,而接下来的当然就是三光政策了,使他们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痛苦的记忆。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少数成年男子在这里开始了噩梦般的经历,日军在南京城的强奸杀戮也在这里展开,而中国难民之间的友情和猜忌、互助和冲突也同时展开,这也使得《南京安魂曲》的情节更加真实,更加符合人性的特点。

书中有着惨不忍睹的情景,也有温暖感人的细节:有友爱、信任和正义之举,也有自私、中伤和嫉妒之情„„在巨大的历史悲剧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丑陋都在不断放大,在一个人的身上在不断地放大。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战时金陵学院的临时负责人——明妮 魏特林,她勇敢而又执着地开展自己的工作,竭尽全力与日军抗争,努力保护所有的难民,但却经常遭到中国难民的嫉妒和诽谤。“上帝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我们难以理解。”明妮这般说着,却是无法真正说服自己。明妮·魏特林后来因遭受诽谤,黯然回国,最后以被投入精神病院终了一生。魏

特林在南京的作为,已可不用一个基-督徒作要求,而是在凭着良知本能行事。竭尽全力的她尽管有信仰傍身,却因曾身处过巨大的黑暗,而终究无法释怀,并对信仰产生了怀疑。“谁能想到我最终也精神错乱了呢?”“我想知道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为,会有什么报应。” 明妮·魏特林成为这场悲剧里成千上万苦难者中的一名。但在那南京女子金陵学院作临时负责人时,她经常说:“这个国家需要的是基督教。” 并且在金陵女子学院处在罪孽猖狂之时,却依然坚持做礼拜,把基督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女的教义传达给难民,给他们以信念,从而给他们心里注入希望和活力,使他们首先在心理上结束痛苦。虽然曾有一度,当明妮看着日本人不要脸面地横行霸道时,也曾有过对信仰的质疑,只因心中的虔诚,选择相信信仰,遵守教义,尽一切所能,勇敢、执着、竭尽全力地与日军抗争,努力保护所有的难民。可能有人说,是明妮的善良,是明妮的无私把一首凄凉的歌变成了安魂曲。而我觉得,这当中更有一种信仰的力量。对生命的尊重,对信仰的虔诚,使她有信心,更有信念。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们应当有信仰,信仰与科学并不冲突,那是个美好的寄托。有时候,信仰,是苦难中给人以力量的依赖,它可以创造奇迹。就如这本书一样,把一首凄凉的歌变成了一首宁静的安魂曲!

第二篇:《洛杉矶安魂曲》读后感

难得看到一部侦探小说成为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中的一员,甚至福尔摩斯都没有上榜。当自己看完这部《洛杉矶安魂曲》之后,才深深体会这本书与福尔摩斯那么多案件的不同,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侦破一个大案,找到一个连环杀手,更是在走一段人生历程,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案件的进展而改变,而精神层面,思想的改变更是巨大的。

悬念并不是很复杂的一个故事,一位老人的女儿被杀,两名侦探和警方介入调查,结果发现被害者只不过是连环杀手的第五个目标,侦探和警方在杀手的身份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结果侦探派克被冤枉入狱,另一名侦探柯尔在警探多兰的帮助下继续调查最终发现了杀手的真面目,洗刷了派克的清白,同时找到了多年前一件凶杀案的真相。用这么简单的语言概括一看确实不算多么复杂,作者在书中主要渲染了派克这个人物,这在代译者序里面做了详细的说明。不觉想起电影《王牌对王牌》,片中的谈判专家也是被冤枉,但最终还是邪不胜正,真正的罪犯居然就藏在警局的眼皮底下,这与本书中的罪犯和侦探极其相似,书中和电影中两个被冤枉的人宁愿做出疯狂的举动(一个是劫持人质,一个是越狱)都不愿屈打成招,正是这种反抗精神和誓死查明真相的决心让他们获得了本该拥有的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典型显得很常见,冤枉一个人显得太寻常,与美国宣扬的那种追求自由人性的国家不同,中国人往往会选择默认,承受自己莫须有的林林种种。有时一件小事,本不是你做的,但有人认为是你所为,你拿不出证据,只好大声辩解,但这样别人反而更加认定是你。长年累月下来,我们都认为辩解无用,于是就懒得去辩解,只等某一天事实会站出来,可惜这样往往不能如愿,在忍受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莫须有后,自己好像都适应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时事实来了,所有人都只是略略吃惊一下,然后依然像从来不知道事实那样对你,当这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事实如何,一切就都无法改变了。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发现真相,哪怕做出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把莫须有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等他长大了,就算拿着事实这把利剑也无法将其打败。

书中除了塑造主要人物派克的高大形象外,对于柯尔和多兰也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柯尔的家庭因为这件案件一步步走向低谷,而多兰更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柯尔是相信派克选择了这一切,而多兰是为了重回抢劫凶杀组这个愿望而死,虽然怀着不同的愿望,但信念都是一个:发现真相。尽管凶手隐藏的很深,但在”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和最努力的女警的面前仍然无法遁迹。也许这个故事算不上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正如柯尔最终所说的那样,我可以重新振作起来,填满那一片空白。洛杉矶不是终点,它是起点,我也如此。

终点亦是起点,到处都能听见这样的话,一段路走完了,该走下一段路了,你可以选择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开始,一种平静的心态也许是正确的选择。当把每一学期,每一年,每十年当成自己的一段段路时,漫长的岁月就被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段落,本来不该带着回忆上路,但往往做不到,只好把这回忆不断的缩小,放在某个角落之中,偶尔才打开看看,在新的路上,除了性格和生活的积淀以外,一切都该重新来过。在终点处卸下一些包裹,无论里面装着的是闪闪发光的荣耀还是黑色的回忆,自然会有某种神灵帮自己一路收集这些,我们只需要轻装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第三篇:《南京》读后感

观《南京》有感

这周的实践课上我们看了充满血腥、灭绝人性的纪录片《南京》。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再正面战场上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导致正面战场节节失利,中国先后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日本人更加猖狂,变本加厉,占领了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的中国人是那么软弱,那么脆弱。而日本人是那么凶残,冷血,灭绝人性。其中讲到有两个变态军官比赛谁杀的人多,谁杀人快,那个胜利的人一下杀了106个人,106条生命啊!他们奸淫妇女,甚至连婴儿都不放过!他么视人名如粪土,不断的看透,枪杀,刺杀,进行细菌试验,30万的中国人就死在他们狰狞的面孔前,他们的双手沾满中国人的鲜血。

抗日战争与其说时搏击站不如说是一场精神之战,即是日本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极端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对抗。可是当时的人们只想着苟且偷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何谈民族精神,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30万同胞被害。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还没有彻底觉醒,面对死亡有很多人都选择了卖国自保,成了为人不齿的汉奸,他们活着必死还痛苦。还有的人面临死亡时麻木不仁,没有呐喊和反抗。中国人的精神萎靡不振!而只有一少部分人有了民主觉醒的认识,在他们被枪杀是大喊:“中国万岁!“这些人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可毕竟少数不足以拯救当时的人们。

充满血腥的惨痛历史最终让我们认识到精神力量的伟大,再爱国人士的号召下中国人民团结一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扬民族精神,不断创新,用强大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寻求发展。

第四篇:《南京!南京!》读后感

观《南京!南京!》有感

【摘要】

金缕曲

南京大屠杀

回首何堪顾?

雨花台、冤魂尚在,杜鹃啼处。八十五年犹梦魇,倭鬼瀛魔侵驻。

笼杀气,金陵覆怖。

万殁横街城若冢,更填江喋血尸无数。

屠老弱,戮孺妇。

登临咏罢南塘句。

叹秦淮、小楼明月,戚怀谁误? 可恨禽邦招魂社,朝野频频拜赴。

欲裂眦、填膺作怒。

只待残年能雪耻,纵长缨、直取扶桑路。

灭靖国,捣神户。

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在85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大屠杀。那一刻起,我们不断失去自己的手足同胞;那一刻起,我们不断失去自己的家园,多少人流离失所。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人性 反思 正视历史 铭记国耻

一.南京沦陷及大屠杀相关历史背景

(一)背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国和日本军队在中国北部卢沟桥爆发了全面战争。日军迅速占领了平津及华北的大片土地,同时又将战火从华北烧到华东。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军队开始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发生激战。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上海被日本军占领,日本军队的下一个目标:中国的首都——南京。当日本军队攻到南京城下的时候,中国政府已经搬离了这座城市。

(二)灾害:占领南京后,日军畜生的最高指挥松井石根竟然发布了令人发指的屠城命令,一周的时间杀死我军民三十万,这还是保守数据,因为焚烧的尸体和场所都是秘密进行的。中国军队在那场战役战败后,俘虏了众多的中国军人,在当时国际社会有日内瓦条约的存在,俘虏有生存的权利,但是日本畜生却天理不容地干出了坑杀举动,而且还以搜索中国军人为名,直接冲击中国难民营,但杀的确实老人、妇女和儿童。

二.影片《南京!南京!》介绍及感想

(一)影片综述:影片《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分两节为我们剖析其血 淋淋的历史事实。第一节以南京沦陷、日军全规模屠杀中国战俘为主线。1937年冬,国民党首都南京被日军攻破,留下来的国民党军做殊死对抗,最终悲壮牺牲。这一节真实、客观的反映了日本军队凭借其强大的装备实力、人员数量优势对中国战俘及普通平民所做的惨绝人寰的屠杀。活埋、火烧、集体枪杀等惨烈手段令人发指。第二节以身在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的平民,尤其是女性为中心,讲述了日本军队对金陵安全区妇女的蹂躏。这一节鲜活的展现了日本军队人性的丑恶及归国女教师姜淑云为代表的中国女性拯救隐藏在难民营的男人的无私美。

(二)情节详谈:

1.剧情:00:05:00 南京城破。

感触:我不能去怨恨那些冲破层层人墙、贪生怕死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军,因为每个人在生死面前都有本能的恐惧与求生本能。我只能说以陆建雄为首的留下来的国民党军的伟大。南京已经失守,可以说留下来的人只能是死路一条,但是他们还是留下来了。为了南京城中未能离开的老老少少,为了南京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份坚强的信念,也更包含了一种必死的决心。

2.剧情: 00:14:30 日本军人角川在维持俘虏秩序时,失手杀死躲藏的中国平民。

01:50:28 受被日本军拉走充当慰安妇的姜淑云请求,角川将其开枪打死。

02:01:25 角川不堪重负,在救下一大一小两个中国士兵后,开枪自杀。感触:角川可以说是在影片《南京!南京!》中唯一一个有人性的日本军人。我一 直清楚的记得当他开枪失手杀人后后惊恐、愧疚的神情。他无措的说:“我不是故意的”。然后就要剖腹自杀。这是其他日本军人做不到的。在后来,他杀死姜淑云也是出于不让她再接受变态的摧残。我可以接受日本军人在经受战乱、背离家乡的混乱情绪,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能容忍他们变态的屠杀中国人。在影片中角川是所有参与南京战争的日本军人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完全同化、仍然有所坚持的日本军人。

3.剧情:00:22:43 未死日本军人发出警报,残存的国民党军躲藏地点被发现。

感触:十几个稚气未脱,甚至刚刚懂事就要扛枪战斗的小男孩。我原本认为孩子会是最脆弱的群体,可是他们却是奋战到了最后一刻。在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坚定、对生的渴望、对严峻形式的严肃,却唯独没有退缩。或许我比他们的年龄要大,但是要我面临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可能我就是会崩溃、无助的。所以我敬佩他们。

4.剧情:00:42:00 大屠杀开始,中国人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感触:烧杀、活埋、枪杀、枪刺、砍头。震撼、心痛、国殇!那歇斯底里,响彻云霄的呐喊声,是所有中国人内心的希翼。是对日本人最激烈、最直接的反叛。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最能激发的是内心的爱国情怀。我想,在那一刻所有中国人都是悲壮的。

5.剧情:01:17:48 日本人要求难民营出100名女性作为日军三周的慰安妇。拉贝和姜淑云向所有难民营的女性们宣布这个消息。

感触:为了解救苦难中的中国百姓,拉贝、姜淑云、华小姐他们竭尽全力、数次落泪。与日本人的暴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日军提出用100名女性来换取食物、棉被、过冬的煤和孩子们的安全时,勇敢的中国女性为了同胞的生命安全,决然的站出来,甘愿充当慰安妇来保证同胞们的安全。让我感动的是,她们是以一种坚定、壮烈、决然的神情站出来的。她们是伟大的。

6.剧情:01:53:55 日本盛大的庆典及招魂仪式开始。

感触:他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在中国的大地上给那些侵略者招魂。竖起写着某某军师团的旗帜,更像是给无数死去的无辜中国人的挽联。他们有着绝对的差别对待,对中国人可以毫无顾忌的草菅人命,对自己日本人却来举办这么隆重的仪式。可笑至极!

7.剧情:02:02:46 小豆子在得知自己获救后,露出灿烂的笑容。

感触:幸亏„小豆子还活着。这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的庆幸。中国的希望还在。

(三)感受:在观看《南京!南京!》以前,我始终认为在战争里,在人们即将死去或面 临危险的时刻,所有的一切不论是家国大义、人生信仰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只有求生的本能和对于死亡的恐惧才是真实的。可是在《南京!南京!》里,我不仅看到了死亡前人们的本能的恐惧和战争带给人们的人性扭曲。更看到了唐天祥甘愿留下牺牲,成全另一中国同胞的悲壮;日本角川渴望和平、看穿生死的无奈„

三.反思

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的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南京大屠杀真真切切的给了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与警示,我们遭受的苦难是可怕的。当我听到影片中口口声声的“支那军”“支那人”时,总会有一种屈辱的感觉。被践踏的尊严、国弱被人欺的无奈

但是日本当时及以后的当权者之中,竟有许多人不承认这笔血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甚至说是子无虚有,还美其名曰说是进入南京城受到中国军民的欢迎,遵守国际条约,企图隐瞒事实真相,简直是无耻到了极点。但是,毕竟历史就在那儿,事实就是事实,有人经历就会有真相长存,不论何时翻起它总会摆在眼前,历史不容篡改。

四.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

站在人性的高度,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应该被祭奠。作为后人,我们是中国的未来与明天,在今天遥望那上千万人曾付出生命的历史,必须多一份慎重。在现今不管是砸牌、泼油漆还是谩骂,都有些简单化了。谩骂与否,历史都在。“罪恶不会因轻薄的解构而抹杀,警醒也不会因愤怒的谩骂而实现”,如果仅仅是愤怒与谩骂,单纯的发泄,发泄过后一起照旧。那么,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事情还可能再次发生。铭记的最好方式是纪念,一段对历史真相更严谨的追录,一段为当年受害者追寻赔偿的具体努力,这才是现在的我们所要做到的人性的真善,这才是对历史最真诚的回应。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今天,只有拿出我们的理性与智慧,纪念历史、正视历史、面对历史、缅怀历史,才能对得起祖辈们曾承担的沉重苦难。

五.展望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也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励。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欺负,才不会被外国蹂躏。只有自己强盛了,才会使人民产生安全感和自豪感。祖国的明天在少年。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定要牢记历史,坚定未来!

莫忘国耻。愿世界永远和平。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9页

[2]陈益民:《民国旧事老新闻1935—1937》,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244页

[3]中国918爱国网 网址:http://www.china918.net/

第五篇:南京南京!读后感

《南京!南京》看后感

据南京大屠杀已经七十多年,但是我们仍记得那种惨痛。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但那种痛从各种渠道传达到我们心里,烙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将永远记得那种痛不想忘记也不能忘记,而且我们也将传递到下一代,下下代,世世代。我们记住不是想报仇而是警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要居安思危。

这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日本人的残忍,有中国爱国人士热血,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拉贝,还有善良的角川正雄。

战争对于双方都是残忍的,中国当时国力落后武器单一,而日本人国力强大武器先进。步枪对大炮,可想而知那是多么的惨烈。然而最让人担心的是大炮不但打开了我们国门,占据了我们的土地,还轰碎了中国人的勇气。日本军的士气压制了中国人,以至于几个日本人和几杆枪守住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当然,也有许多爱国认识想要救助那些难民,可是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像唐天祥,虽然他的女儿因为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抓去做慰安妇,最后疯了以至于死亡。但他没有放弃一直想尽自己的力量去救助那些妇女。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看到了中国胜利的曙光最后在他和他妻子只可以活一个的时候,他没有犹豫的选择了他的妻子。在死的那一刹那他笑了说了一句,那笑有希望有信心还有对中华民族的无比信任,那句话感动千万人好像那句话就是中国人的勇气。

拉贝虽然是外国人,但他对中国的爱不亚于任何人,他极力的想要保住难民的性命,想保护那些妇女的安全。他的无奈,他的悲愤代表了千千万万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对中国人的关怀,对中国人的同情与支持。虽然最后他回国了,但他的关怀永远留在中国人的心中。

战争是残酷的,不仅仅是对被侵略,还有侵略者。日本士兵他们也并不像战争,他们也不是天生那么坏,他们的国家给予他们使命虽然是非正义的使命,但作为一个士兵一个武士命令就是一切。他们祖国上层人士的错误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在战争中他们渐渐丧失了本性,渐渐麻木渐渐变态。角川正雄是另一种日本士兵的代表,他的善良战胜了麻木和变态。在那种情况为了不再受良心的责罚,又不想违背一个士兵的尊严,他选择了死亡。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武士,他的武士精神值得我们敬重。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远不止电影上所表现的那些,那些感情值得我们记住,但是那种伤痛也不能因此而变淡乃至消失。不管人们怎么不想,落后就要挨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永远不变的相处准则。虽然现在的中国不像以前那样对于别人的“打骂”毫无还手之力,但是我们也是处处受制于人。像台湾问题,本是我们的国内问题,我自己应关门解决。可是总是有那么些人把它升级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与日本我们与它虽然已经建交,可惜总是无法和平共处,钓鱼岛问题总是无法解决。无硝烟的战争总是无助不在,强大是我们现在应该放在首位的事情。我们不是为了欺负人或报仇而强大,我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想南京大屠杀事件再次重演。

那种痛我们无法忘记也不会忘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想忘记我们所受那些屈辱,作为一名中国人更不能忘记那些迫害。强大,强大!为了不再让历史重演,为了不再受那些非人类所能承受的痛苦。

中国!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下载《南京安魂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安魂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南京读后感

    一、心存良知的日本兵——角川角川,应该说是本片绝对的主角,他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兵,有着单纯的想法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在教堂中,会因为自己误杀了几个中国女孩子而深受打击,情绪差......

    南京南京读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昨天晚上我们集体看了《南京南京》,我是在压抑的心情中将这部电影看完的。 一颗颗纷纷而至的炸弹,一个个逃离的背影,一场场触目惊心的画面„„无不让我内心......

    莫扎特安魂曲 听后感[五篇]

    莫扎特安魂曲 听后感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但是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他死在35岁那年,生......

    读后感——《南京浩劫》

    你遗忘了吗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张纯如,这个名字对你我来说或许是陌生的,但就是她著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让世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许多细节......

    观南京南京读后感

    观《南京!南京!》有感 当讲到爱国这个主题时,我不敢说自己对祖国有多少热爱,也不敢说自己对过去的历史有多少了解。然而当我看那曾经的纪录片时总是会掀起我心中的那一片波澜,......

    《南京!南京!》读后感五篇范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 我想大家对南京大屠杀耳熟能详,这是一段日本给中国余留下来的屈辱史,这段历史也深深地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像铁的烙印那般,永远不可抹灭。最近,观看了影片《......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5篇)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10:05我看完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如果当初我看了简介,我肯定不会下载也不会看的。非要说原因的话,就是太压抑了,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我还记得当初是看到这片被吸......

    带一本书去南京读后感2

    品读《带一本书去南京》北京、重庆、杭州、西安、南京……它们饱含着沧桑的历史。这些历史,被人们无数次论起,飘在人们的脑海里。可看完《带一本书去南京》,南京这个有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