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云讲话读后感
马云内部讲话
《 马云内部讲话》,主要是以马云在不同的时机发表的一些演讲和会议讲话向我们剖析了马云和阿里人的成长过程。其中马云对淘宝网的拆分,及对未来物流的发展的看法都给我很深的印象。
马云说,今天的阿里巴巴是十年前做的,10年后的阿里巴巴是今天做的。做企业一定要去想10年后市场会变成怎么样,从现在开始坚定不移的努力。假如你现在还忙着今天,明天的事,那企业就会越来越难做。基于对市场的判断马云将淘宝网拆分为三大部分,用于更专业化的经营与服务。从现在来看马云的判断及决策是正确的,淘宝网11月11日的销售额突破300多个亿。马云不断的给他的员工灌输危机意识,只有在危机中才能找到机会才能够发展。马云抓住了这种机会,在金融危机时迎难而上,使阿里巴巴不断的壮大。马云在淘宝分拆的邮件中讲到,面对危机,努力拥抱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看到危机还要看到危机后的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就必须学会适应和转变观念。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说不定一次危机的背后就是一个大的发展。就像诺基亚2008年繁荣的背后,谁也没有想到会潜伏这么大的一个危机。没有一个企业是永远长青的,阿里巴巴是要持续发展102年,这其中肯定很痛苦的,如果没有危机意识,怎么实现呢?还有就是,企业家不是预言家他不能预测到每一次危机的到来,但危机到来时学会及时的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马云认为:企业必须要专注。就像阿里巴巴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打造商业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说,很多企业的发展都讲大战略,大思想好像不了解行业情况就成不了事,没有正真在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寻找问题。没有把企业做细,做深,没有融入就不明白里面发生了什么,只有专注起来才能有好的发现。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往往是一个瞬间的小动作影响了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腾讯的微信和阿里的支付宝都是在他们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并且这个小小的动作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并不断改善,就像阿里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他发现现代物流已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因此他决定为自己的企业开始新的物流与仓储模式。所以企业的壮大一定是耐得住寂寞,是专注的结果。因为专注的过程我们会了解到企业发展的正真阻力。只有在自己的行业做深,正真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把握住市场,才能赢得客户。宁作鸡头,不做凤尾。
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是靠个人的力量。阿里巴巴也是。马云在给他们员工的邮件中多次提到团队的力量。把有理想的人靠共同的使命团结起来形成组织。他说团队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大家都知道其实对于互联网马云一窍不通,但他却成了互联网教父级人物。他依靠的就是他强大的团队。无论是支付宝的开发,余额宝的开发都是他的团队帮他做的。因为他相信他的团队,相信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
其实书中还讲到了很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如何发现危机,如何在危机中改变,拥抱变化。还有就是要专注做企业,坚守住自己的一片天地耐得住寂寞才成的了英雄。他把他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团队,每一次的蜕变都是团队给予他的力量和支持。
这本书还有一个关键词,感恩。他感恩于他的客户,感恩于他的朋友和同事。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胸怀。我想阿里巴巴的成长经历和马云的管理思路及危机的管理对我们的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书中还有几个关键词:危机,团队,感恩,改变。
第二篇:《马云内部讲话》读后感
《马云内部讲话》读后感
刚刚看完了《马云内部讲话——关键时,马云说了什么》这本书,马云对未来准确性的高度把握让人不得不让人佩服。
作为一个leader,对未来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就像一艘轮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舵手,马云就是阿里集团的舵手,很清楚的看到机遇,为创办阿里奠定了基础;很清晰的看到危机,并且为危机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企业市场价值,并没有因为股票的涨跌而收到影响。当然阿里集团的成功并不全是马云一个人的功劳,其他人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马云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说的电子商务,目前在中国来看,阿里巴巴可以算的上是老大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把一家公司发展成为拥有8家子公司的企业,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口碑网、阿里软件、阿里妈妈、阿里云。可以看出8家子公司的成立,为阿里集团建立了良好的体系支撑,即使在外界条件受到改变时,阿里集团仍然有良好的体系链可以独自进行运作。
关于马云的成功这本书里提到的并不多,这本书里提到最多的还是企业文化方面的东西。
马云说阿里巴巴的使命是帮助中小企业,其实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大,作为一个商人做中小企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把帮助中小企业作为使命感提出,说并不在乎是否盈利,只要不赔钱就好,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就如马斯洛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满足了初级需要才会有更高一级的需要,马云很有钱,他可以使自己有帮助中小企业的使命感,但是把不计利益的帮助的使命感作为阿里的文化是不现实的。今天,我相信不是马云要通过互联网改变世界,而是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世界了,只是马云很好的抓住了这个点,以此为契机所以他成功了。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拥抱变化”这一点。的确,一个企业想要长期存活就要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世界总是在变化的,停滞不前就要被淘汰,你不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是要来适应环境。尤其是做网络公司,变化来的就更快了,也许你今天推出一款软件,一个星期后别人就能够模仿出来,所以就要不断有新的东西融入进来,所以拥抱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马云说的没错未来世界三大互联网企业有一家来自中国。从中国的人口优势、市场优势、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来看,21世纪的中国会创造出许多的奇迹。
第三篇:《马云内部讲话》读后感
《马云内部讲话》读后感
读完马云内部讲话,感慨最深的就是马云讲话的艺术。听过马云演讲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马云的幽默与智慧往往都隐藏在其含蓄、自嘲的口吻中——幽默不失智慧,含蓄不失真诚,中庸不失真实,自嘲不失品位。马云思维敏捷,能说会道,他的语录恰如其人:独特、简练、风趣,却又富含哲理。他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他说到哪里,人们就听到哪里。他之所以成为当今青年人的精神导师,成为偶像级人物,与他的说话之道是分不开的。
总结马云的内部讲话语录,我们可以发现马云有三个说话的妙招:
一、聊情感
西方儿童教育学中有一个观点: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听不进任何人的话。此时任何正确的说教和批评都只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反之,如果孩子们认为你理解了他们的情感,就会得到他们的热烈回应,甚至不计较你说的内容是否正确。
领导者和员工的关系也是如此。过于理性的讲话往往都缺乏打动内心的力量,能触动人内心的言语常常饱含深情。虽然情感并不能保证人们一定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但人们却心甘情愿为之付出。在这一点上,马云非常高明。他的每一次讲话,都巧妙地先建立情感共鸣,让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听得进他的话。
放下架子,拉近距离
马云的外貌很有特点,因此常常拿自己开玩笑,形容自己“丑”,是一个“普通人”。这很容易拉近与大众的距离。马云讲话时常常是站着面对听众,这容易观察听众的反应,也容易通过走动和肢体语言消除距离感。他的开场白就像一群朋友面对面在聊天:
◆ 谢谢大家,听大家在讨论,很开心,很多想法都在撞击我。
◆ 不好意思,让大家等了很久,说好四点半的。
很多企业领导者在作内部讲话时,常常四平八稳地坐在主席台,一开头就是: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正式感是有了,但沟通的欲望却消失了。一场说教开始了,殊不知说教最容易让人和人之间产生距离和怨恨。
真情实感,制造共鸣。马云讲话的特点是从不念稿,多用口语化的短句,随时有临场发挥,这样的台风更容易在员工中建立信赖和认可,让他们相信讲话者的诚意。
谈到老员工时,马云说:“你们是阿里巴巴最珍贵的一批脊梁,很多人看到你们还留在公司,心里就有底气。我也是如此。如果我到各个办公室看到的还是你们这些脸,就知道阿里巴巴还会扛得过去。” 这是一句非常动人的话。确实,当新员工看到公司遭遇压力和危机时,如果看到老员工还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心里就会踏实下来。
谈到为盛名所累,马云说:“今天的名越多,对我的灾难越大,去酒吧,跟人家搭讪,都没有机会了,这是很残酷的。”这也是一句很真实的话,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容易获得员工的同情,化解彼此间的距离感。
谈到业绩不好,马云说:“2007年初,我对自己去年的工作是不满意的。我已经跟董事会提出我2006年的奖金为零。我干得最辛苦,但是没有干好,我们只为结果付报酬。”很实在也很诚恳,也传递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只为结果付报酬,从马云做起,你也一样。
直面问题,绝不逃避
要让员工觉得自己真诚,最好的方式就是讲真话。这一点马云也做得很出色。对新员工,马云反复讲:“对每一个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我都会告诫他们,这里没办法保证你升官发财,但可以保证你一定会非常辛苦。”马云不用开空头支票的方式买员工的忠诚度,相反则是实话实说,以此赢得员工的信任。
2006年,马云在内部讲话中说:“最近我们看了很多文章,百分之九十都是骂我们的,还有百分之十是我们自己写的。跟我判断的一样,大家不要吃惊。确实有对手请了四五家公关公司天天给我们写不好的文章。说我们今天要破产了,明天要走到边缘了,后天又要怎么样了。有些文章我都很想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高一下抗击打能力。”
马云没有回避问题,而是主动让员工知道自己已经了解到的问题,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让员工看淡这些攻击,稳定军心,用业绩回击对手。可以想象,如果马云因为担心提到这些会动摇军心,捂住不讲,结果反而让大家无故产生多余的担心,没有问题也会被传出问题。
马云对员工提出期望时往往采取三阶段发言方式:解释担心的原因,说出内心的想法,以及希望看到的行为改变。这种沟通的效果非常好。
二、聊梦想
擅用“光环语言”,锻造共同梦想。一个公司的目标需要最高领导者不断提醒才能被牢记,如此员工才不会迷失,并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领导者经常要作内部讲话,但“言多必失”,讲话越多,越容易被员工记住的是前后观点不一致的地方。也许你去年的豪言壮语,今年就是员工私下的笑话段子。但因此去努力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使其尽量前后一致或在逻辑上自洽不仅困难,也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从马云内部讲话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明白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模式,企图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对员工讲话是无效的,所以他提出阿里巴巴的管理哲学是“拥抱变化”。马云面向创业18人的牢骚会,和后来面向全体员工的讲话是完全不同的。而他言论中一些前后不一致的说法也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此一时彼一时。
马云不仅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人群讲不同的话,而且在不同阶段讲不同的话。早期马云为促进阿里巴巴的发展,经常讲一些豪言壮语以高调吸引眼球,让企业见诸媒体报端。如今阿里巴巴已成巨头,马云则讲话不多,偶有发言也多属低调响应,这和早期的策略完全不同。
坚守创业价值观
很多企业领导人的内部讲话,诚意也有,文采也有,激情也有,但次数多了效果就呈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因为员工发现领导者讲话的主题越来越偏离创业的宗旨,越来越纠缠于具体的经济指标,自然就无法认同领导者的豪言壮语。
在公司内部,马云的讲话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非常好地坚守他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马云强调:“价值观指导我们走正确的方向,KPI让我们正确地做事。”从马云早期到最近的讲话中,他的确始终在强调这样一个价值观: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通过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马云的讲话找到了灵魂,变的是话题,不变的是主题。
马云还喜欢反复强调公司的目标是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也是其高明的地方,不断宣讲公司的目标,且是一早就定下的大目标,而不去谈具体的细节和短线的战术目标。马云非常清楚,一个公司的目标需要通过最高领导者不断提醒才能激励大家,并被牢记!通过不断强调出发时的目标和定位,员工才不会迷失,并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但很多公司领导者则是年年提新目标,年年目标大变样。
创造梦想共同体。唯有有明确目标的行动才能让大家的改变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马云在谈论目标时非常强调“大目标”,也就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他说:“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有机会参与商业模型的转移,但我们九年走过了普通公司二十五年的历史。”
如何让员工愿意为梦想奋斗呢?马云首先有效地使用了“抱团效应”。马云在讲话中总是强调团队,而且是用非常具体的数字强调团队,他不会说你加入了一个团队,而是让你意识到现在和将来会有多少人会选择这个团队!
◆ 2007年2月,在集团年会上马云说:“我们公司还不大,才五千人,我们会到十万人,会到十五万人,现在才是八年的公司,我们还有九十四年要走。”
◆ 2007年12月,马云在内部讲话时说:“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从事电子商务的人才是一万两千人,阿里巴巴拥有了八千人。一万两千个电子商务人里我们有八千人!”
◆ 2008年4月,马云又说:“我们今天是九千名员工,我认为阿里巴巴十年内会变成十五万名员工!”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觉得站在人扎堆的地方才不容易犯错。马云巧妙地用企业规模来提醒员工,如果你离开团队也许就离开了一个能创造梦想的地方。不仅这样,马云明白人可以为梦想奋斗一辈子,但很难为眼前看得见的利益奋斗很久。所以马云充分利用“梦想效应”来推迟满足感。
对刚刚入职的员工,他要求沉下心做三年,了解公司文化再提建议,那时他会认真听。对入职满五年的员工,他提醒大家还有97年的路要走,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企业,你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十年陈”员工?对创业元老,他和他们一起以身作则,放弃创始人身份,重新以“普通人”为梦想打拼。
西方儿童教育学认为,对孩子努力的行为进行赞扬,而非对结果进行评价,孩子才不会总向其他人寻求认可,如此更可能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马云总是肯定员工付出努力的过程,然后再提出一个长远目标,并通过花样翻新的方式让大家保持对梦想的新鲜感。
马云别出心裁地提出做一家102年的企业,在好奇中你就牢牢记住了马云的梦想和要求:你们在参与历史!在创业时提出一个伟大的目标并不难,但几无用处,除非你能像马云那样,让这个目标也成为员工的梦想。
使用“光环语言”。在马云的讲话中,常常出现如下词汇:梦想、伟大、使命、责任、历史、希望、团队、文化、时代、价值观„„这些词汇都有一个特点:宏大叙事。这样的词汇可以激发人内心的使命感。“光环语言”的另一个好处是,内涵和外延的容纳度特别高,存在模糊空间,大家可以任意理解成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解释。看看马云是怎么说的:
◆ 我们要建设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
◆ 我们要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 我们是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
马云一直采用的是“我们一起做什么”的句式,而不是“我领导大家一起做什么”,这让人产生一种感觉,我们真的正在参与创造历史,普通人一辈子能有多少机会参与伟大的事业呢?想想就令人激动!
马云通过内部讲话一直在暗示团队成员,你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这个平台叫梦想,就在阿里巴巴。当马云要为员工树立愿景时,他用“伟大”;当马云谈到自己的必胜信心时,他用“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当马云要激励大家时,他用“一路狂奔”。
马云的语言非常明确、具体,有挑战性,让你仿佛看到他描述的场景,澎湃的信心,内在的激情。用口语化的方式,正能量有光环的词汇,突出团队的使命感,成为马云讲话的一大特色。
三、讲故事、做预言
莫言说,我就是一个擅长讲点故事的人。但会讲故事可不简单,一个好故事能引人思考,调动每个人大脑里本来就有的思维记忆,建立心理共鸣。抽象理念故事化
马云不喜欢用专业词汇表达观点,更喜欢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语言。他在讲话中会给员工讲自己接触过的大人物的小故事,他讲过克林顿的沟通技巧,讲过孙正义的投资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展示。
企业规模大了以后,很容易犯僵化的毛病。对此,他讲了一个故事:“70年代末我在杭州学英文,在西湖边上,老外说你们广播操很好,我就教他们广播操。教完之后我回过头来看看,他们也回过头看一下,我一笑,他们也一笑,我弯了一个腰,他们也弯了一个腰。第二天表演,所有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所有人都转回头,笑了一笑,弯了腰。这就是习惯。当时做这个动作时傻傻的,于是越来越傻,越搞越大。”
谈到行业的未来前景,马云没有调用咨询报告,又讲了一个故事:“2000年信息产业部做了一份报告,请了六个咨询师,大家预测2005年中国手机用户能达到多少,其中最大胆的一个报告预测的是6000万台手机,信息产业部把这个报告扔到垃圾桶,怎么会有6000万?但2007年的数据是3.6亿台手机。”
一个有阅历的人,才会讲出有内涵的故事,属于自己的故事。
空泛概念打比方。马云也擅长打比方,把抽象的概念和数据变成和大家生活经验可以类比的感受,让语言充满视觉感。这是一种语言上的天赋,很多人努力却很难习得。对于马云,这些比方好像就存储在他的大脑中,需要时信手拈来。
◆ 谈上市:多卖一块钱,我们就能多拿一亿美元,就可以多一个阿里巴巴江对岸的园区,十三万平方米。
◆ 谈使命:所有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我们提供水,提供电,提供煤。
◆ 谈目标:十年内淘宝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我们未来的对手是沃尔玛。
◆ 谈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是不一样的,才有人看,如果都一样就是养殖场,全是牛全是马。
◆ 谈士气:别像当年的万元户。
◆ 谈狂热:所有人在唱歌时,我们讲话要轻。
◆ 谈客户:吃海鲜有没有蛋糕无所谓,只有中小企业需要阿里巴巴的帮助,从开始到今天到未来,我们永远帮助全世界中小经济和个体经济。
类似的说法在马云内部讲话中非常多。听抽象话语要死很多脑细胞,大家往往也就是一笑而过。
猜想预言化,预言断言化。马云常常口出狂言,他在2007年说五年后阿里巴巴要成为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2012年底,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场价值已经被多方认可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也就是说马云做到了!
马云的讲话充满预言,他也经常回顾自己的预言。他在讲话中曾用过一组力量十足的排比:“假如1999年我们不判断中国一定会加入WTO,加入到WTO之后中国人的生活一定会好,那么今天也就不存在这些优秀的铁军;假如我们不判断中国的内需市场必须起来,我们就不会做中文站点;假如不判断中国将由电子商务消费驱动市场,我们就不会推出淘宝;假如不判断中国支付体系不一定是政府垄断,我们就不会推出支付宝。我们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必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危险,也必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
预言对人类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越是伟大的预言越令人着迷。发出预言会吸引人,而宣告兑现的预言又会进一步增加光环效应。不过马云也知道,预言难免失误。2007年7月,马云说:“互联网时代有三大工具,第一大工具搜索引擎,第二大工具IM(即时通讯),第三大工具马上起来的就是邮箱。”显然,那时马云不知道会有Twitter,会有Facebook,也不知道Gmail并没有改变世界。所以他也说:“阿里巴巴并不是大公司,错了就改回来,这又不丢脸。”群体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期待有特别才能的人能预测未来。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充分回顾自己过去的成功预见,选择性忽略那些错误的判断,再面向员工充满信心地展示未来,会让讲话瞬间充满光辉。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前已经进行过多次创业,有大量接触底层社会的机会,这让他拥有不一样的视野。马云发言一个特点就是成功时大讲危机,危机时大讲希望,总能把握重要的脉搏点。而丰富的阅历给了马云宝贵的财富,他能从生活中总结出有力量的警句,让马云讲话得以流传的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他讲话中一些振聋发聩的金句。比如:
◆ 胸怀这个字眼里边就是使命感。
◆ 勇气是因为你“艺高人胆大”,而坚持是因为你有“使命感”。
◆ 实力就是抗击打能力。
◆ 一个人敢于笑话自己,他是有很强的安全感的。
◆ 普通的人用嘴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这种提炼概括和表达的能力需要天赋,也需要后天不断的思考和磨练。同时,马云还是一个颇有些“疯狂”的人,他的发言有一个特点,敢于用断言,而且是不断重复断言。他的断言也并非都有逻辑,或符合事实。比如:
◆ 丰田的伟大不是领导者的伟大,而是每个老员工的伟大,每个老员工都在捍卫自己。
◆ 将来中国内贸电子商务市场,每个企业一个月起码花5万块钱,今天诚信通只卖两千八。
◆ 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失败。
这些要么用了夸张修饰加强语言的感染力,要么就偷换概念,要么就是妄下断言。但马云清楚:把你的观点在不同场合不断重复,重复1000次就有可能引导大家相信,你相信的事情,才有可能做成。马云说:很多事都是这么起来的。你要让别人相信,首先你得坚信。相信、坚信、肯定、最„„这些是马云讲话中常常出现的关键词。他最常说的一个词是:坚信。
◆ 我坚信互联网会影响中国,改变中国。
◆ 我坚信中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
◆ 我也相信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让客户富起来。
有时你很难区分马云说的是观点还是事实,他用他的激情感染你,仿佛他说的事情都可以变成事实。
在创业阶段,创业者除了激情和才华,往往一无所有,此时适当使用断言法是有效振奋士气的武器,但企业规模大到一个人难以掌控时,就要谨慎。马云近几年的讲话就越来越谨慎。马云是一位群体心理按摩大师,以他的语言为武器。他的讲话大都遵守了三个方法:先谈情感取得信任;利用梦想寻求共识;借助故事有效沟通。马云全部讲话的大背景也非常明确,发生在一个创业型公司高速成长为规模化集团化企业的过程中。他要面临的两大话题永远是:如何留住优秀的员工?如何让员工保持创业的激情?相应地,马云的讲话主要发挥了两个作用:危机时,给员工精神上做心理按摩,留人干活;顺境时,让员工树立危机感,逼人成长。
马云说:“你去看,那些优秀的领导者,在任何的场合他都是他自己,他是真实的表现。他错了,他并不回避。一个人敢于笑话自己,他是有很强的安全感的„„因为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装腔作势时永远没有安全感„„只要你是自己,你语言不好没有关系,但是你讲的是真实的想法„„基本上,当每个人明白自己是谁,该干些什么的时候,他掌握了自己的性格,了解了自己以后,就变得很自在,变得很放松,自己独特的东西就会体现出来。”
第四篇:马云读后感
读《马云传记》有感
“长相与才华成反比”的传奇人物-谁认识马云,这是马云传记的标题。在读这本书以前,马云在我的印象里,男人的长相与才华成反比这句名言,最代表性的成功人士就是马云,还听说他早年去肯德基应聘服务员,同去的二十几个人都被录取了,就马云因为形象不佳被刷了。听说马云喜欢倒立,他还要求阿里巴巴的员工入职培训也要学习倒立。他还有极强的领导力,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一直团结在马云身边,共同经历风雨,成功的创建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前确实不大了解马云,对他的了解就是这么多。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深深地被马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折服。
基本上所有人的个人电脑使用的都是来自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他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更是成为全球首富,在改变了世界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个人财富。如果哪个中国人可以和比尔盖茨想媲美的话,那就非马云莫属了。马云,一个真正的、伟大的商业领袖。马云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小时候就很瘦弱,但是喜欢看武侠小说,受小说的影响,也喜欢打抱不平,经常打架,不是为自己,基本都是为朋友出头。仗义的性格,也是他能始终有一帮兄弟的原因之一。
马云的学生时代,他的成绩不好,只有英语特别好,理科特别特别差,数学经常考1分。这个瘦弱的身体上却有棵大脑袋的学生很显然非常特别,他自己引以为荣的就是英语,我觉得也正是英语改变了马云的人生,这也是他在杭州能够做英语老师,之后在美国接触互联网,之后创建阿里巴巴。马云努力学习英语起源于他的地理老师,他的老师可以和老外用英语交流,一次地理课上,老师告诉他们一定要学好英语,外国人来中国,大家就可以用英语介绍中国地理,说不出来会给中国人丢脸。正是这位马云崇拜的老师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他没事就在外面找老外练口语,自发给老外当导游,当然也是为了练习英语。这样练就了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老外还以为他在国外生活学习过,其实马云当时根本就没有出过国。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场马云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全程脱稿用流利标准的英语演讲的,当时我就被他流利的英语和一流的口才所震惊了。原来他的英语好是从小就练成的。马云认为别人评价很好不错,评价很差劲也不错,至少说明都是特别的人,否则就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就是一个这样特别的人,很多伟人都是在某一方面甚至不如正常人,但是在某一个方面的超人天赋,才能成就普通人所不能做的事业。
马云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早期他的工作是在杭州的普通英语老师,做老师时,他的口才就开始发挥作用,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当时校长担心他时间做不长,有一次跟他说,我只提一个要求,你能不能做满五年?马云说行。于是他在那个学校一呆就是五年,之后才离职。这也是让我非常佩服的地方,是金子总会发亮的。后来有美国人在杭州投资,由于马云英语好是出名的,于是政府请
他过来做翻译,后来派他去美国专门调查一下美国人的背景,结果确实发现那个美国人是骗子。而正是这次去美国的机会,马云见识到了在美国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他敏锐的嗅觉发现这可以在中国成就一番事业。就是这次美国之行,才有了马云之后的互联网创业。机会无处不在,永远都是有准备的人才可以抓住机会。
然后他号召以前在夜校的一帮学生去北京继续创业,马云最开始创建了中国黄页,之后由于国企的强势竞争而被收购。他在北京也为早期互联网的宣传做了很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外资的涌入,马云在北京已经没有机会,他的资金和人力都显然捉襟见肘。在北京辛苦干了一年,一直没有赚到钱,团队所有人都很无奈。马云经过思考,决定放弃北京,回杭州继续创业。他开会对团队说,你们现在有三个选择:第一,我推荐你们去雅虎,你们可以过去,而且工资不低。第二,我推荐你们去新浪、搜狐,你们也可以去,工资也不低。第三,跟着我回杭州创业,在我离我家5分钟租房住,工资一个月800。团队都离开了会议室,三分钟之后,所有人都回来了。当时马云感动的哭了,马云多么好的一帮兄弟,他的兄弟们也有一个优秀的老大和卓越的领导。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创建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最早马云去美国拉投资的时候,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投资,他们听了以后摇摇头,说现在最大的就是ebay,你想和ebay竞争?也没有人相信中国的电子商务会成功。但是马云坚信在中国也会有自己的电子商务。他回到中国坚持自己的选择,很快的几年时间,阿里巴巴就超过了ebay,成为了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马云是一个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有远见的领袖。当中国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基本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用很大的投入进行宣传,只有马云的阿里巴巴非常低调的做好自己的事,在最早的4年,没有做过高调的宣传。厚积薄发,这是马云的做事风格,经过4年的积累,完全靠口碑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积累的技术资源也让其它的竞争对手无法超越。他经常会定制在当时看起来很高的目标,没有人相信,但是后来确实都实现了。经过几年运营阿里巴巴终于开始取得一天十几万的收入,马云说我们要每天收入过百万,其它跟着他创业的元老都不信,很快就实现了;然后马云说我们要每天净收入过百万,这个目标很快也实现了;接着马云提出我们每天纳税要过百万,依然没人信,甚至有两个同事跟他打赌1万块,但是那年年底,阿里巴巴就实现了每天纳税过百万,同事把钱交给马云,马云开心的拿着赢的钱请这两位高管去好好吃了顿鲍鱼。
以后的日子,马云开始了全球的演讲,在国外,马云是个非常有名的商业领袖。他用流利的英语加上一流的口才,在全球各个知名大学进行演讲,做电子商务的宣传。他认为这个回报是非常高的,在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以后都是世界知名企业的高管,他们认可你的理念和公司就会和你做更多的生意。确实也是这样,当时也有很多哈佛毕业的MBA在毕业以后就加入了阿里巴巴。
马云的阿里巴巴,还有淘宝,改变了所有人做生意的方式,让中小企业能够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商品,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卖给全球的买家,淘宝让个人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网上的商品交易,很多淘宝卖家已经将淘宝小店做为自己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个人的成功。如果说马云改变了世界,没有错。
这本书是第三者通过采访马云和他身边的同事搜集而得的资料所总结的一本传记。所有人包括我都非常期待马云自己能够写一本传记,马云说等他退休了他会写,而且他说要写就写阿里巴巴和1001个错误,在马云的创业人生中,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错误,这些也都是他宝贵的人生教训和体验。他相信这些以前犯过的错误更有价值和学习意义。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做人最重要的东西,信守承诺、坚持自己的信念。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语言系
商日二班
马莹营
第五篇:马云读后感
读《马云传奇》有感
自从听说了马云的一些琐碎的事迹,我想说,我真的被他给深深地吸引了。借读书月的机会,我从图书馆借了《马云传奇》这本书。尽管平时要上课,读书的时间断断续续,但最终还是读完了这本书。其中,有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它也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活还是对于今后的生活,我觉得,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些挥之不去的东西沉淀了下来,而我为之窃喜„„
当代的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会谈到“学习”,此说无可厚非,但是,又究竟是指学习什么呢?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每样都去尝试,尽管有大学四年的时光等着我们一天天地去进行试验,但有些尝试不言而喻可能最终也只是得不偿失。尝试固然是重要的,但首先还是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世界很奇妙,世事难料,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才行。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投入全部的激情,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才会离成功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逼近。
马云是一个时刻充满激情和自信的领导者,光看他的外形并没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而且他看起来是那么那么的普通。那他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使现今“阿里人”——以前的创业元老们对他惟命是从,甚至在“阿里巴巴”面临资金短缺类似种种问题,近乎倒闭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在我看来,他是睿智的战士。“阿里人”喜欢武侠,当然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呈现出了武侠人物身上的血性,此中当然包括马云。马云有这样的血性,所以才使得平凡不过的躯体拥有闪光点。有的时候人的性格也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性格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的利与弊全靠个人去衡量„„同时,可见为人处事这门学问是多么的重要,或许你的学习一般,若除开此以外,你却有一群朋友在身边陪着,那你还会怕什么呢?
谈到这里,不得不说说“阿里巴巴”的艰难创业时期。正值计算机的出世,网站对于完全处于计算机文盲的国人,字典上根本没有“电子商务”这四个字,可以说“阿里巴巴”的雏形是最早的中国黄页。在起初创办“阿里巴巴”的三年里,阿里的工作室就是马云的住处,说白了只是租用的一间很小的公寓。创始人们当时所处的环境,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极其残酷”。十几个人挤在三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整日整夜地摆弄着共同的梦想,有时他们轮流加班到天亮,十几个人就挤在这小小的容身之所一整晚。每天早上,没有在所谓的“办公室”睡的同事,一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就不知道下一步该蹋哪儿了,横七竖八地睡着十几个人,但他们不会嫌弃彼此,不会因为现在的恶劣环境而对自己的坚持有任何决心上的动摇,反而苦中作乐,时常幻想着电子商务未来的辉煌年景。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对未来的事情有这么准确的预测呢?有些人一直走到大学的尾声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而我,大多也是对事情后知后觉。是不是成功的创业者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呢,而那些对于平常人而言遥不可及的奇思妙想,又是不是不可复制的呢?我不想去相信这点,因为我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它赐予人的一切都是均等的。可能你不曾拥有的而别人正在享用的,并不是永远不属于你,而是隐藏在你生命的某个时间点,正等待着你去发现。正如我很欣赏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很多人往往就死在明天晚上„„
大学生活是丰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存在着一些可畏的诱惑。一部分还沉浸于美好遐想中的人就很天真很傻地相信着“明天会更美好”的传说,而今天却无谓地一度成为“美好明天”的牺牲品。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这样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的。短暂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生活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是很不可靠的,一旦你拥有了“美好的明天”,一旦你对目标得到满足,那你也就失去了前行的目标。那么,真的到了这个时候,你将无比怀念的也只是“今天”,单纯地为了“今天”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生活,很需要汗水的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