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规划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电气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电气工程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未来,规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电气工程学院目前现有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6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50%以上,高级职称人数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3%。目前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共4个专业方向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校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校重点学科,自动化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和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和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校级科技创新基地:南通大学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机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学院设有生产过程控制、物流控制、运动控制、智能建筑、计算机控制、测控技术、控制电机、电工电子、PLC、EDA等十多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金额约为1000万元,实验室用房2500多平方米,部分实验室的设备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生产过程控制实验室为浙江浙大中控科技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该实验室被南通市列为“南通市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二)发展机遇
从南通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南通大学的结构调整趋势看,今后5年,电气工程学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学校全面推进二级管理,使学院在办学、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使得学院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加快学院的建设。
二是南通大学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随着学校的发展,工科将在学校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气工程学院作为工科中较早建立的系科之一,有机会在学校的发展中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是南通的快速发展机遇:随着南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重新划分,尤其是“科教兴市”、“以工兴市”和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发改委首次批复的南通如东县洋口港大型风电厂示范项目风力发电基地的建设,南通市船舶行业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船舶制造企业新一轮现代化改造计划的全面实施,南通作为“建筑之乡”对智能建筑领域人才和技术越来越多的需求,为电气工程学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学院的学科方向也积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多年来我院的风力发电等特色学科方向及船舶电气、建筑电气等新兴学科方向在服务地方经济与学科建设良性发展上齐头并进,已形成良好的技术沉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我院人才培养、产学研工作及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是校党政高度重视学院的发展:校党政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为学院争取了发展的空间。电气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有良好的基础,这给电气工程学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面临的挑战
今后五年,电气工程学院在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的严峻的挑战: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尤待加强。由于院系调整原因,在南通大学组建后,电气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高职比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
教师总人数的2/3,教学科研积累少,缺少学科核心和领军人物。因此迅速造就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是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学院的科研实力有待提高。我院无论在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国内其它重点大学的同类学院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何在高层次纵向课题和项目上争取到更多份额,如何争取到与地方企业更多的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和合作开发项目的机会;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对于电气工程学院都是十分严峻的挑战。
第三、电气工程学院只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个硕士点,实现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大面积突破,争取尽早实现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第四、电气工程学院如何在南通大学建设和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走在前列,这些都对学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层次定位:在稳定本科招生规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南通,服务江苏,把电气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的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规模定位:2010年本科生规模为1100人,研究生规模达50人以上。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院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培养、造就在国内外有影响、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标志性研究成果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及高水平的优秀研究群体,本学科将引进、培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3~5名,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左右,其中本学科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不低于70%。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集中优势力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科技强院的目标,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通过五年的建设,把本学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学与科研基地,使本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整体上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不少于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不少于10项;获各类专利3-5项;出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专著2部;出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教材3-5部;发表在SCI、EI和ISTP论文12篇以上;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以上;到2010年,纵向及横向科研经费每年不少于600万;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项。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建设力度,努力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加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建设的力度,努力将其建成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和学科基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筹措建设资金投入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电气工程公共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南通大学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硬件、软件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科研和实践环境。
(二)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速硕士点的建设
加强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的建设工作,着力准备新增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五年内学院新增两个硕士点。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形成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色。积极开展与江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三)力争博士点零的突破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增强建设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分解博士点申报书中有关材料,确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制订工作计划与时间表,把任务逐一分解到每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新专业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造就大师、名师,培养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大现有师资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逐步改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不断优化师资的知识结构。到2010年,教师队伍中,高级职务比例达45%~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7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0%,其中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高综合素质。优化专业结构。在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强化内涵,创特色,创品牌,尤其要重视社会所急需的具有学校资源优势的国家专业目录外的人才培养。加强课程建设。面向学生、面向学科、面向社会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设一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群)。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与综合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建立若干个学生实践训练中心,进一步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成。
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比赛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扎实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力争在国家、省、市各类、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强评估工作,与国家评估制度相衔接,充分重视社会评估,建立和完善以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课程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实验室评估、学生综合评估、毕业生社会评估等为内容的评估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与地方厂矿企业合作与交流,推行“预就业”培养模式和为用人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为西部服务,支持学生考研深造,提高一次性就业率。
组织成立各类学术团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及论坛、研讨等活动,加强社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为服务
紧紧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吸引社会资源发展科技产业;围绕地方经济展中共性问题,组织联合攻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形成与地方经济紧密相关的新的生长点,催生出一批成效显著,引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科研成果。
继续深化我院与相关风电设备厂家和运行商已建立的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继续强化“风电班”的人才培养工作,为对口企业输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继续加强与江苏东源电器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我院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加强我院船舶电气等新兴学科建设,提高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南通市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与企业联合组织高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新路子,充分吸纳社会研究资源,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教新体系。
(七)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我院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结合学科建设方向、科研工作亮点、人才培养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进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强和巩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积极寻求高层次、高水准的国际合作伙伴,在本科与研究生层次开展广泛的联合办学。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保证重点学科每年都有部分骨干人员参加本学科举办的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大型学术会议。
(八)建设大学文化,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起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和开拓进取、拼搏攀登的精神气质。引领全院师生弘扬新时期的奉献精神、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院务公开的力度,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优化组织结构,建设制度文化。以精神文化为动力,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保障,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以学风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激励措施,使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保障和措施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在全院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以制度和政策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7知识竞赛策划案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承办单位:团委学生会学习部
电气“才子杯”趣味知识竞赛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7“才子杯”趣味知识竞赛策划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同学更加了解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深化科学生活认识,营造浓郁校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为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知识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此项活动旨在激励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主办单位: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三、承办单位: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部
四、活动对象:全体学生(以小组形式报名,每组4人)
五、活动时间:
初赛:2017.11.11、12下午2.00-4.00 半决赛:2017.11.19 决赛:2017.11.26
六、活动地点
初赛:3#203、205 半决赛:暂定 决赛:暂定
七、奖项
冠军 奖状+奖杯(金牌)
季军 奖状+奖牌(铜牌)
亚军 奖状+奖牌(银牌)殿军 奖状
八、比赛流程
(一)初赛
初赛时每个小组进入比赛教室前在工作人员处抽取试卷,每支队伍用时不得超过90分钟,进入教室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在答题卡上进行答题。共有五套试卷,每套试卷题目不同,每一套 100道题目,题目难易程度穿插放置,晋级规则:由分数和时间共同决定,所有队伍按照分数排名,选取前八名晋级,如果有相同分数的队伍,则用时短的队伍晋级。超出规定时间未交卷的队伍直接淘汰。
(二)半决赛
初赛晋级的八支队伍以抽签的方式挑选对手,以车轮战的形式进行对决,确定晋级的四强。
车轮战:比赛开始每队由队长派出一人出列与另一队一名队员进行对决,每次的答题只允许有一人参与,队友不允许参与答题。如果选手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20 秒钟)答出,该选手就直接淘汰,由队长从队伍中指定队员补充,如此题略过,则本队另出一名队员继续答题。当一支队伍的4名成员全部失败时,此队伍淘汰,另一支队伍晋级,比赛结束。每队共有2次求助队友的机会,由队长决定求助权使用在哪一位队友身上。问答题答题时间不得超过 20 秒,超出 20 秒按答不出处理,选择 题只有一次答题机会,考虑时间为 20 秒,超出 20 秒同样按答不出处理。注: 答题范围除了提供的100道题以外,还有此范围外的 100 道题。如果两支队伍能出色的完成前 200 道题,再由主持人从备选题库里选出若干题目,进行加时赛。
(三)决赛
采用积分制,最终在四支队伍中以积分排序,选出冠亚季殿军。
比赛流程:
A.轮答题—也称必答题,四组选手轮番作答,每组四道题,组员一人负责一题不可重复答题,答题时其余人保持安静,若提醒则判断为失败,一题15分,全部答对记70分(除本来四题的总分,再加10分)。相同题型占比相同。
B.互动题(你画我猜)—选手与观众互动,每组选手选择一位观众,随后观众抽签随机分配给每一组,由工作人员提供文字,观众随机抽取,观众作画表述文字,表述时不可出声或写字提示,选手根据观众作画猜词,总绘画时间为1分钟(每组有3次跳题的机会),结束后由工作人员计算该组所答题数。一题2分,共选4位观众上台(一共准备30题,答对得一分,跳过不得分)
C.自选题—由四支队伍结合自身实际分值来选择5道题目,答对加分,答错或不答不扣分(但未被答对的题目依旧保留,两次未被答对则失效)由积分来定顺序(顺次),题目类别展示在ppt上,每类别分易(5分)、中(10分)、难(30分)3个等级,容易每类备用3题,中等每类备用2题,困难每类备用1题。Ps:本轮选手可用积分购买场外求助(10分)、答案排除(20分)
D.抢答题—四支队伍举牌,抢答扣分,答对一题得10分,共8题,答错、不答或恶意抢答扣2分
九、具体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
1.确定赛制,制定规则,题目的搜索,形成题库 2.赛前宣传工作,联系宣传部,海报制作,PU发起活动 3.工作任务分配到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 4.制作比赛PPT,选手答题题板,序号牌 5.收集并统计参赛人员名单
(二)中期准备
(1)初赛:
1.根据报名情况,借教室,参赛人员签到。2.部门干事提前一个半小时布置教室,主持人准备 3.比赛的报道以及摄影
4.统计分数,落实晋级名单并通知相关人员。(2)半决赛
1.根据初赛情况,微小调整半决赛的进程 2.借教室,布置教室 3.比赛的报道以及摄影
4.比赛计时,统计分数,落实晋级名单并通知相关人员
(3)决赛
1.联系评委,嘉宾,提前发邀请函,安排现场观众 2.比赛的报道以及摄影 3.维持现场秩序 4.比赛计时,统计分数
5.主席点评,宣布获奖名单,颁奖 6.赛后现场的清理 7.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三)后期总结
1.每个阶段比赛完成后,部门开会讨论现场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与期望 2.本次活动总结与展望
十、注意事项(一)主持人
1.主持人不得有意拖延时间,影响选手作答。2.主持人不得暗中提示,做到公平,公开,公正。3.主持人必须想好5分钟以上的调侃串词,以应付突发事件导致的比赛暂停。(二)参赛者
1.参赛者必须服从题库组和评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2.参赛者必须清楚作答,按规则答题,不得无理取闹。3.参赛者在权利基础上可进行礼貌求助。4.参赛者对主持人,评委不满时,不得当场顶撞。5.参赛者如果多次无理取闹,有意打乱竞赛进程,依情况,处理如下:
①初次抵抗,给予警告。
②两次抵抗,在此之前所有所得分数为零。③三次抵抗,取消比赛资格。
6.参赛者不得携带任何与比赛有关的资料入场。7.各参赛者必须无条件遵守比赛规则,服从竞赛结果。8.选手如对比赛结果产生异议,则在赛后书面提出。9.选手在答完题时,最好说一句“答题完毕”。
(三)题目保密规定
为了保证此次百科知识竞赛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达到比赛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特此要求所有涉及题目的工作人员遵守以下规定,并互相监督,如有泄题,承担连带责任。1.在寻找题源和编撰、制作题目的过程中,所有涉及题目的工作人员,决不与其他人(特别是比赛人员)探讨题目。2.在题目的商讨过程中,保持被选题的私密性,不与赛事组织无关的非内部人员参阅。
3.在确定题目之后,严禁将确定的题目和剩余的被选题向外部人员泄露。
4.任何参与出题的相关人员严禁参加本次比赛。
5.在比赛过程中,禁止向在场观众透露题目内容和答案,禁止向参赛队示意。(注:若出现具体涉及题目的工作人员,违反以上规定,则学生会进行公开批评)
十一、应急预案
(一)活动应急方案
1.提前检查比赛现场设备,确保电脑、投影仪、话筒等设备可用
2.准备备用电脑,文件备份到多个存储设备,防丢失 3.安排机动人员,随时处理突发状况
(二)秩序应急方案
若比赛中出现观众喧闹,则场控人员小声予以提醒;若出现捣乱滋事,则需应急人员及时缓和气氛并了解事件原因,作出相应调解,如若调解无效则上报主席团或在场指导老师,作进一步处理。
十二、活动预算(暂定)
1.A4纸,笔,牌签 2.抢答牌,序号牌 3.证书奖品 4.水及其他
十三、决赛嘉宾名单
杨奇老师,陶慧老师 主席团:刘旭哲,赵双双,吴岳 学生会部长:于婧雅、张钦清、雷雨
第三篇: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本规划为2005年年底制定,2007年7月修订。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学院(原南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始建于1995年,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单位。学院现有学生912人,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约占65.8%,具有高级职称的约占28.9 %。学院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学三个专业,涉及土木工程、管理科学、建筑学和力学4个一级学科。学院下设力学、结构工程、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勘测与施工、建筑学5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含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土工5个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中心,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设备台套数近600件,可开设土木建筑类专业所需六大类、46个实验项目。十多年来,建工学院培养了一批土建工程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机遇与挑战
今后五年,建筑工程学院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一、南通大学的组建,为建筑工程学院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南通市唯一具有土建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教育条件和水平的学院,我院在参与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引进方面比南通其他高校更具有竞争性。
第二、从江苏省以及南通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江苏省(及南通市)已经从建筑大省(市)逐步发展为向建筑强省(市),这为建筑工程学院提供了更多科技合作、社会服务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随着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委、市政府将大桥、大港和大学建设作为南通市的重点工程。尽管建筑工程学院在大桥、大港建设的高科技、尖端领域方面尚不具备竞争能力,但建筑工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优势,在一些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开展工作。今后五年,建筑工程学院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南通大学刚刚组建,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和办学资金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学院将难以从学校获得大的投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学院内涵方面无论与其它兄弟学校的相同学院相比,还是与本校其它专业学院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建设标准和要求更存在明显不足。
第二、总体上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三个专业均缺少既有科学研究能力又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师资,缺少学科带头人,都存在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困难。办学层次较低,与南通大学整体上全面扩充硕士点、冲击博士授权单位的战略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全院没有省、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低。
近几年没有国家和省级的相关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偏低,难以完成学校预定的科研任务指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差、能力弱,以目前的整体实力,难以抗衡一些名校对南通建筑业市场的渗透。
第四、在办学硬件环境方面,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投入资金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层次较低。实验室生均设备费、生均实验室面积距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还有相当差距。生均图书资料占有率低,尤其是建筑学图书资料与专业所需相差很多。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把建筑工程学院建设成有水平、有特色、有实力的学院。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
目标定位:江苏省同类院校中等水平,南通市土建工程行业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商务部建筑工程援外培训基地。
层次定位: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为南通地方经济、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宽基础、适应性强、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规模定位:本科学生1200人,研究生10人。
(三)发展目标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师资队伍。各专业均具有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争取1-2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专职教师总数超过55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达到35%,正教授或教授级高工4人以上;有外校学缘教师比例达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
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学科层次。在现有力学、土木两个具有一定发展条件学科基础上,通过力学与土木、力学与机械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通过五年努力,争取使两学科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并向省重点建设学科努力。土木学科达到硕士点申请要求。
整合人才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建设2-3个学术团队,力争在五年内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3-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一项。科研经费达到4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300万。取得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技术成果,年发表科技论文20篇以上,其中国家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5篇以上。
加快平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和实验室资源,积极申报建设南通市土木工程科技服务平台,建设2个以上具有对外服务资质的科技服务中心,如建筑设计研究所、勘测技术研究所、工程材料与质量检测中心等。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比例达到85%以上。新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0个。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设2-3门
校级精品课程(群),并争取1门省级精品课程,新编出版主编教材1-2部。获得一批校级教学成果奖,力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以上。多媒体授课比例达到50%以上。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以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的一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水平
1.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
充分利用土建类专业直接面向地方支柱产业与地方经济、学生就业率高的优势,争取学校在人力、物力和政策方面的积极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速学科的发展,努力使土木工程、管理科学、建筑学等学科成为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品牌学科。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采取吸收引进和培养提高相结合的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校内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重点扶持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培养一批双师型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创造让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创建一支爱岗敬业、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创新精神好、结构优化、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3.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依托优势学科提高实验室条件,积极申报建设南通市土木工程技术平台,组建2个以上具有对外服务资质的科技型产业实体。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把本科教育质量提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增强综合性、开发性试验,规划和开设一批有特色的技能课程,有效地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工作之中。引导教师充分关注现代教育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科范围内,逐步打通专业基础课,为实施“2+2”培养模式奠定基础。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拔尖学生的途径。
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学科建设的需要,调整和改革土建类课程体系、内容,适应新规范的要求。利用建筑学专业艺术强的特点,培养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和体现个性的建筑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和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
(三)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积极申报硕士点
根据学校“调整研究生专业结构,在大力发展医科研究生专业的同时,积极扩大工科、经济管理学科、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规模”的精神,紧紧围绕硕士点申报的各种指标,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申报成功一个硕士点。
(四)建设学院图书资料室,更好服务教学科研
配合南通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加强和校图书馆的合作,多方筹集图书资料购置经费,建好学院的图书资料室和教学档案室,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等制度。
(五)开展合作交流工作,提高办学与学术水平
大力加强学术合作和学术交流,鼓励土木、工管与建筑学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本学科的全国性或省级学术会议,并力争举办土木与建筑省级学术会议1-2次。
积极争取与1-2所国外大学联合办学。选派更多的专业教师国内或出国进修、培训、学习、研究。
四、保障与措施
(一)领导保障
学院党政领导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班子建设成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领导集体。大力弘扬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精神,凝聚师生员工意志,积极推进科学化、民主化管理进程,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队伍保障
争取学校支持,大力引进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特色有影响的科研方向和队伍。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树立艰苦奋斗、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院二级管理体系和机制,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围绕学院整体目标,按照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建立与绩效挂钩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岗位业绩津贴分配制度,鼓励广大教职工依据各自特点,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四)条件保障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寻求学校支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图书馆密切配合,做好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学院领导要带领教师深入地方经济,跑市场,找项目,寻合作,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取得资质上的支持。
(通大[2006]88号,2006年6月30日)
第四篇: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主持词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主持词
甲:尊敬的学长学姐。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甲:我是主持人夏吉。
乙:我是主持人张若楠。
甲:迎着飒爽的秋风,伴着稻谷的清香,在这金色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
乙:沐浴着通大的阳光,汲取着通大的营养,在这片沃土上,我们必将展翅翱翔。
甲:在这里我们畅想青春的弦律
乙:在这里我们追逐成功的喜悦 合:在这里我们把握无悔的明天。
甲:现在我宣布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现在开始。首先,很荣幸 地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嘉宾的到来。
甲: 12 年的埋头苦学,12 年的不懈追求,我们终于来到了知识的象牙塔 —— 南通大 学。
乙 : 但是,相信我们经常找不到前行的路在哪里,也时常对大学的生活存在一丝迷茫。
甲: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大学生活的目标,积极调整自身,处理好工作,学习,生 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尽情投身学习,展现自己的才华,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目的。希望本次活动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与各位学长学姐交流的机会,了解学习和生活的经 验。首先与我们交流经验的是薛源学长,掌声有请!
(第一位嘉宾)
乙:听了学长一番话,相信大家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接下来给我们进行分享的是胡 杨学长,他又有怎样的见解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掌声有请。
(第二位嘉宾)甲:胡杨学长的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学长的精彩分享。接下 来有请袁媛学姐,掌声欢迎。
(第三位嘉宾)
乙:袁媛学姐的分享是不是很精彩呢?下面有请程景辉学长,掌声欢迎。
(第四位嘉宾)
甲:感谢四位学长学姐为我们答疑解惑,相信我们都明确了大学生活的目标,对未来 充满了希望。在这里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学长学姐的精彩分享。伴着渐深的夜色,我们的交流会就要结束了,下面有请徐叶胜学长为这次报告会做总结。掌声欢迎!
(学长总结)
甲:感谢学长的精彩总结。同学们,我们在学校的漫漫征途中才刚刚开始,求学之路 是漫长的,却也是美丽的,它注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最美丽的财富。
乙: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愿我们细细去品味,去运用今天我们所听到的,所学到的 一切。四年后,让我们一起来收获这累累硕果。
甲: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目 录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编辑本段]
规划相关
“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它为我国2006年-2010年这五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严格来说,从“规划”的意义方面,它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编辑本段]
发展与演变
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