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

第一篇: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

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的崇高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管理具有二重性。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学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产生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卫生管理学 卫生管理学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用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医疗预防保健的科学技术和卫生资源及时有效地提供给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科学。

公费医疗是1952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是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实行的一种免费的医疗保健制度。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所集中的一部分国民收人,属于国民收人再分配的范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在自愿互利、互助共济的基础上,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卫生计划指以卫生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手段、以保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常见的卫生计划包括: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卫生发展计划:。

进度评价是在一项计划实施后到总结评价之前进行。对计划的实施进度与过 程进行监控与控制,评价的核心内柞是检查项目计划干预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情况.对覆盖率及其质量进行测量。

卫生人力资源 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的国家卫生规划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的一种资源。他们是受过不同卫生职业培训,能够根据人民的需要提供卫生服务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

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卫生人力绩效考核,就是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卫生信息是反映卫生及有关领域的各种活动发生、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及抽象的数据、情报等,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

CHS: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老、幼、妇、残为重点人群,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模式(六位一体是CHS的工作模式,基本功能。

医政管理是对医疗机构管理的总称,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医疗组织、医疗活动及医疗市场所实施的行政管理.医疗机构是指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组织,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的宗旨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疗质量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纠纷通常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有分歧,必须经过行政、法律或仲裁才可解决的医患纠葛。

医疗意外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或体质的特殊性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病员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的行为。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举证倒置原则: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公共卫生 又称公众卫生,是指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关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切卫生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及休闲娱乐等有关环境的质量及疾病的预防。

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组织是否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同时对有违法行为者或进行法制教育,或进行行政处罚。

平均期望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余命”,是对人的生命一种有根据的预测,预测年龄某岁的人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寿命。失健康生命年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定为70岁活出生期望寿命年)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管理的职能:计划工作 组织工作 人员配备 指导与领导工作 控制工作

卫生管理学研究的任务

1、研究卫生事业发展与新时期我国基本卫生国情和卫生改革与发展政策相适应的一系列理论与政策问题

2、研究卫生系统各部门最优的卫生服务管理与工作方法问题。

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199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

3、卫生工作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4、公办卫生机构为主,其他所有制为补充

5、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6、坚持两手抓,加强卫生行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发展卫生事业引入市场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

2、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

3、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农村为重点农村卫生工作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重点:(1)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2)改革卫生管理体制(3)健全卫生服务网络(4)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5)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6)加强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7)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8)重视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

中国行政体制设置五个子系统:1.决策机构:最高层的核心机构2.执行机构:业务机构3.辅助机构:综合性、咨询性、专门性

4.监督机构:5.信息反馈机构:

卫生服务组织包括 1医疗机构 2卫生防疫机构 3妇幼保健机构 4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 5药品检验机构 6基层卫生组织7医学科研机构 8医学教育机构9群众性卫生组织

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1、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3.公平与效率相兼顾原则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原则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推行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意义 1.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3.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现对卫生事业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4.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的需要。5.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恰当性评价:

二、适宜度评价:

三、进度评价:

四、结果评价:

卫生评价的重点是政策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

制定评价计划的基本程序

1、确定评价目的2、明确评价对象

3、立评价指标体系

4、确定指标的权重

5、消除指标量纲

6、指标评价值的综合WHO推荐的7国12区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数 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两周每千人患重病人数 每千人患慢性病人数 两周每千人卧床14天人数 每千成年人中至少有一种疾病(症状)人数 每千成年人中自报对健康忧虑人数

我国常用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数 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 慢性病患病率 两周每千人因病伤卧床人数每人每年因病伤卧床日数 每人每年因病伤休工日数每人每年因病伤休学日数

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0‰

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卫生人力和病床的测量指标(1)每千人口医生(医师和医士)数(2)每千人口护师(士)数(3)每千人口技师(士)数(4)每千人口药剂师(士)数(5)每千人口病床数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和开发。

预测卫生人力需求量的方法:如趋势外推法;专家评价法——专家会议法和特尔斐法 收集管理部门意见法;标准模式单位为基础的规范化预测 数学模型法;卫生需要法;卫生需求法 服务目标法;人力/人口比值法医院模块预测法;地图法等。

妇幼保健统计信息包括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出生登记和死亡登记计划免疫接种 传染病报告孕产妇死亡及婴幼儿死亡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1.社区健康教育2.社区预防3.社区康复4.社区医疗5.慢性病防治与管理6.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原则:政府领导卫生主管部门协调社区参与。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促进区域卫生规划的日趋完善 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 是转变医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医政管理的原则:(1)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的原则(2)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原则(3)公平性的原则:从当地的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全人群,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4)可及性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群众利用医疗服务方便(5)分级原则(6)中西医并重原则(7)整体效益原则(8)负责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医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规划职能2.组织职能3.规范职能4.协调职能5.指挥职能6.控制职能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树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费用合理的原则2.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质量的原则3.系统管理的原则,强调全过程、全部门和全员的质量管理4.标准化与数据化的原则5.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医疗纠纷增长的原因 1)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知识水平提高和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病人开始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2)有些医疗主体因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等原因造成医德水平降低,服务态度下滑,造成医疗纠纷(3)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新技术的使用还存在许多未知的情况,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医疗纠纷(4)医患之间的关系因医疗保险的实施而呈现多元化,医疗保险的实施使原来医患两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医、患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可能带来一些新的纠纷。

医疗纠纷的调解方式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

医疗机构性质划分的原则:我国医师分为四类四级。四类包括:临床类别、口腔类别、公共卫生类别,中医类别。其中每个类别的医师又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个级别。申请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两年期满继续从事护士工作,要在期满前30日内进行注册。

医疗事故分四级一级医疗事故分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医疗事故分为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二级丙等,二级丁等;三级医疗事故分为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三级丙等,三级丁等,三级戊等。四级事故,不分等。

医疗事故解决途径:医患双发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解决

初级卫生保健内容包括教育、促进适当营养、足够的安全用水、基本环境卫生、妇幼卫生保健(包括计划生育)、免疫规划、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和伤害的治疗以及基本药物供应。

目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1、国家工业化,尤其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职业卫生问题

2、城市化后汽车及各种燃料带来的城市大气污染;人口的集中及流动人口带来的生活环境的污染

3、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营失衡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社会竞争和精神紧张的加剧等,使慢性病发病率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4、世界各国交往的增多,人口流动和迁移使原有传染病麻疹、性病、霍乱、结核、肝炎等没有控制,而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

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1)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卫生法规,并加以实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2)公共卫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与政府多个有关部门有关,因此政府应进行有效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3)由于公共卫生是社会公共事务,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必须主要由政府进行组织、规划和采取各种措施(4)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之一,需由政府财政支出,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尤其传染病的预防机构建设、业务工作等都需政府财政予以支持(5)组织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CDC的主要职能 我国目前CDC的基本构建思路,是在国内外广泛调研和吸收国际公共卫生机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职能涵盖监测与信息系统,疾病防治与应急系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确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特殊人群保健、政策评价与疾病预防策略及措施推广应用,公共卫生服务、检测与评价,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的技术支持,公共卫生交易、服务与培训,应用性研究与国际合作等10大方面。

公共卫生立法 属于公共卫生范畴的有《国境卫生生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而《献血法》和《母婴保健法》中也有许多内容与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相关;在已颁布的20余部国务院批准通过的卫生行政法规中,如《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放射防护条例(简称)》、《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四大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平衡)

妇幼卫生工作的意义(1)妇幼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妇幼卫生工作是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3)妇女儿童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4)妇幼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对外的重要窗口(5)“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1.生殖健康服务2.婚前保健3.妇女保健4.儿童保健5.健康教育。

妇幼卫生工作的工作方针 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是全国统一的三网监测系统,它由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儿童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组成全球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结果

水平健康状况最好的国家为日本,其次为澳大利亚,第三是法国。水平反应性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反应性的分布排在前两位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保加利亚。筹资公平性第一、二位为哥伦比亚与卢森堡我国的水平健康排在第81位,健康分布状态第101位,水平反应第88位,反应性105位,筹资公平性188位(倒数第四),总体绩效在191个成员国中排144

第二篇:卫生事业管理复习范围

卫生事业管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卫生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卫生需求,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定的应用科学。

2、医疗事故:指在诊疗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属于医疗事故。

3、组织工作: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全过程。

4、医政管理: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活动进行的管理即医疗事业管理。

5、Reg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Program: 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化、合理配置。

6、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7、卫生防疫管理:指为了实现预防、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对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有效利用卫生防疫资源,提高卫生防疫工作而效率与效益。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9、卫生组织:为了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贯彻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运用卫生资源和医学科学技术,通过各种卫生机构为社会提供卫生服务的系统。

10、医疗保障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为人们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的方式与规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零级预算:编制预算方法的改进,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受前期预算及执行结果的约束,而是以需为基点对所有开支项目重新核定的方法

12、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作为管理的职能,是指对组织中的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13、人事考核:指对组织内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方面作出的评价。

14、医疗需要量:居民健康状况的客观反应,在居民健康状况、患病频率及疾病严重程度测定的基础上,提出对门诊、住院、预防保健和疗养康复服务的客观需要。

二、单选题

1、整体把握、科学分解和组织综合说明的是管理学的什么原理:整合分原理

2、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医院分级管理依据医院医疗功能的不同分类

4、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竞争原理

5、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精简,统一,效能

6、卫生防疫站的性质是:卫生业务组织(卫生事业组织)

7、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目的: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8、卫生人才管理的核心:

9、卫生管理中常用的方法:目标管理,预测,决策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主要的宣传对象:农民

11、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2、群众性卫生组织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学术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由各级政府批准);专业性群众团体(卫生工作者协会和其它群众卫生工作)

13、医疗事故的分类:责任事故,技术事故

14、《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的分类:3类 甲:鼠疫,霍乱;乙;丙;

15、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该怎样做: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16、卫生计划的基础:

17、组织的基本类型: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

18、组织机构有效运转中的集权:职权集中到组织转复的最高管理层次

19、制定卫生计划的一般程序:通过情况分析,提出卫生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计划实施与计划评价

20、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

21、预测含义:对客观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估计和推测

22、影响决策好坏的基本条件:对所决策的问题是否有可观的透彻的认识

23、组织工作的首要环节:确定组织目标

24、最简单组织的基本类型:直线型组织机构

三、多选题

1、我国的卫生组织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业务组织和群众性卫生组织

2、国际上一般把医院划分为:

3、当前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领导艺术体现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过程用人艺术,决策艺术,授权艺术,沟通与激励的艺术

5、激励的两大原则:按劳分配/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利益相结合6、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7、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8、我国目前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互助制度

9、综合反映国民健康的指标:人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

10、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过程:

11、管理的一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

12、卫生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13、人员选拔的途径:内部提升/外部招聘

14、卫生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理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卫生工作的两个效益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5、当前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16、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按参保对象可分为

17、城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结构 :市、区、街道三级,一级包括街道卫生院、工厂保健站;二级包括区医院企业医院,专科防治所、区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三级包括省、市级综合医院,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等。

18、危机管理中危机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分别: a.威胁性 b.不确定性 c.时间的有限性d.危机的双重效果性。

四、简答题

1、卫生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地位: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十分重要地位。

作用:一卫生事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二卫生事业是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前提。

三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生活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2、制定《执业医师法》的目的 一是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人民健康。二为了保障医师的合理权益,明确医师的权利和义务。三以立法形式达到依法执业、依法管理。

3、试述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实行40多年,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存在的弊端:第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国家和单位包揽过多,不堪负重。

第二、医疗制度管理和服务的社会程度低,覆盖面窄

公费、劳保医疗的对象仅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全民所有制,部分集体所有制职工,城镇的其他劳动者和居民确没有医疗保障。

第三、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企业、生产状况不同,医疗费用负担不一,造成劳动医疗在不同企业的差异;部分困难企业难以负担;不同事业单位公费医疗费用也有很大差异。

第四、公费、劳保医疗、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由于医疗单位基本上不直接承担医疗费用,会出现不合理的甚至超前的医疗需求,造成医疗资源过渡消费和浪费

4、卫生管理工作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第一、职权的集中与分权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集权或绝对的分权,任何一个组织不可能存在完全的集权而没有分权。同样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分权而没有集权。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需要统一指挥、集权是必要的;同时,由于管理业务的复杂多变,组织规模的增大与层次的增加,以及局部情况的特殊性,又要局部的分权管理。

第三、两者相辅相成,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住集中与分权的适宜度。

5、医院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以病人为中心;第二,突出医疗工作的核心地位;第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第四,充分发挥医院的整体功能;第五,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培训,注意技术建设和人才建设;第六,注意医院的经营管理。

6、《执业医师法》的适用对象

a、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b、计划生育技术服机构中的医师c、《执业医师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7、我国的卫生工作为什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理由: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由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卫生工作的两个效益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简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第一、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a.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b.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c.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d.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a.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b.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c.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d.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e.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f.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g.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h.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第三、着力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a.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b.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c.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d.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a.切实加强领导。b.突出重点,分步实施。c.组织开展试点工作。d.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9、医政管理的要点有哪些

一执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并实施地方性医疗条例,法规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二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

三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登记和校验,评审、监督管理,抓好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医院工作。

四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预防,实现三级预防。

五发挥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组织指挥临时性,非常规性医疗活动,做好完善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管理。

10、简述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共同条件

要有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同时有很强的责任心、事业心;要有丰富的成功的管理经验,指导其实际工作;

要有丰富的知识;时时提高警惕,保持机敏,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五、论述题

1、如何预防和控制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的危机

A.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

a.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初状态的认别能力和重视程度; b.提高政府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政府部门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危机意识;政府官员、私人部门和公民隐藏信息的动机;健全信息收集机制;科研能力等五个因素。

B.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和其它社会各部门协调管理才能实现,必须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b.有两种协调机制,一是市场型协调,二是等级制协调即政府内部建立一个可以对各个部门发布命令的专门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

C.政府间或者国家间的合作机制

a.某一地方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蔓延到其它地区或其它国家,必须建立某种合作机制;

b.合作机制的具本要求是互报信息、分享经验,对辖区内的责任处理负起责任; c.物资的相互支授。

D.组织机构建设 :

a.预防和控制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的危机关键是组织建设;

b.基本要求是必须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有利于知识累积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机构。E.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支持系统

a.政府向社会供给健康安全的公共服务; b.危机管理中动员公民或私人部门的参与;

c.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结束后需要有危机评估系统;对危机进行分析评估。

总结: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急迫而错综复杂的工作,彻底遏制危机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心力,但关键在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理论研究和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及体系。

2、论述卫生改革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证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卫生事业,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卫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艰巨

a、我国已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不齐全,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人员,经营保障机构不完善;b、传染病患者人数仍居首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c、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d、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难度;e、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f、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外,还有自然灾害,重大安全卫生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b、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也是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c、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暴露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第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a、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不住院;b、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c、医疗卫生资源配制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d、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e、公立医疗机构运行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f、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m、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a、卫生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各部门不能齐抓共管卫生工作;

b、区域卫生规化有的难以制定,有的制定了也难以落实;

c、卫生行政部对卫生改革反应不够灵敏,决策不够果断,处理不够坚决,甚至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

3、论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哪些特点

1.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从2008年开始,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40元给予补助,并对东部省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计划单列市和农业人口低于50%的市辖区也全部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地方财政也要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地方增加的资金,应以省级财政承担为主,尽量减少困难县(市、区)的负担。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10元增加到20元,困难地区也可以分两年到位。

2.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共济抗风险能力提高:

传统合作医疗统筹区域小、筹资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与新型合作医疗不在同一层次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保“大”病,也适当保“小”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目的是既考虑到农民医疗需求的主要矛盾,着力放在缓解大病致贫、返贫的突出问题,也要考虑农民的受益程度,提高他们参合的积极性,防止逆向选择,促进合作医疗的稳步发展。

3.提高了统筹层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层次由乡或村为单位向以县为单位统筹过渡。

统筹范围的扩大必然增强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状况好的地方,农民主要担心是“大病”的困难,经济状况差的地方,农民看“小病”都困难,不妨保“小病”的比例高些,避免“小病”拖大,也避免长期参合而不受益。

4.强调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以及赋予农民知情、监管的权力

合作医疗是建立在自愿共济基础上的互助医疗制度,必须强调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在报销政策、程序等方面必须及时,完整向农民公布,确保农民公开、透明、公平地获得报销,这既是监管的有效办法,也是很好的宣传手段。

5.由政府负责建立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所需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承担,不得挤占,挪用合作医疗基金,这体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公共事管理的职责之一。

6.各级政府配套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资助贫困农民参加并享受合作医疗,是合作医疗制度一种新的支撑条件。中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解决,要靠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相互协调。

民政救助的参与,有利于解决贫困农民的就医困难。

第三篇: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卫生事业性质:我国卫生事业市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公益性、福利

性、生产性、人道性、技术性、经营性。

2、卫生事业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

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

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3、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提

升卫生系统功能。

4、20世纪50年代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结合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

众运动相结合”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

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5、我国卫生事业现状:

6、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

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

我估计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7、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内容: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政策、卫生行政管

理、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方法:

(1)编制卫生发展计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方法。

(2)卫生政策分析的方法

(3)卫生事业管理中的调查研究方法

(4)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实验研究方法

(5)卫生系统、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方法

(6)卫生项目管理的方法

(7)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的方法

(8)国外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9、卫生管理职业化:

第四章卫生组织体系

1、卫生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组织等);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

卫生组织体系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第三方组织按城乡分:(1)在城市,卫生组织体系指的是城市卫生服务网络(2)在农村,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2、卫生部职能: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制定卫生机构、卫生人力、卫生服务的标准;依法管理和监督卫生事务

3、其他健康相关的行政组织:中医药管理组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组织 爱国卫生运动组织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组织 劳动和社会保障组织

4、卫生服务组织类型: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结构

5、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特点:(1)卫生服务层级为社区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卫生机构两个层级(2)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被称之为“六位一体即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督导

我国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1)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县及县以下卫生组织机构构成,形成“三级卫生保健网,即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幼健院等单位是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组卫生室(所)为基础的三级结构,服务面覆盖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2)县级卫生机构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及业务职责;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

6、我国卫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体系布局不合理导致服务可及性较差;2组织体系中的条块分割导致管理困难;3市场机制对多元组织机构的影响;4政府职能的缺位与不统一导致组织功能的不确定性--

7、组织变革遵循的原则: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2建立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增加卫

生服务的可及性;3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利用卫生资源;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卫生领域

8、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职能: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改善公共卫生;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等

第五章健康保健制度

1、健康保障制度:是指将预防保健、疾病诊治、护理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作为保障服务的内容,形成了健康保障制度

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分类: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农村医疗保障

3、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1、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特点:保险基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提供,由政府进行计划性配置,费用增长相对缓慢,覆盖面广,有较好的普通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保障全体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主要为国家所有。为大多数公民提供免费的综合的医疗服务。代表国家:英国、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2社会保障模式(1)特点: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保险基金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共同负担,强调个人责任;参保者享受健康保险的权利与缴费义务相联系,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健康保险一般由中介组织实施,实行”现收现付”,政府对其是宏观监督和社会管理,注重政府的作用,强调全面的覆盖和平等的享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收入的横向转移,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同时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体现效率原则;筹资渠道法制化、多元化;基金有稳定来源,政府负担相对较轻 代表国家: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韩国、荷兰、哥斯达黎加、台湾

3、商业保险模式:(1)特点:完全的市场化,不同险种由市场不同需求产生,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是一种默契关系,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民自愿投保,共同负担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负担较轻。经营保险者主要以营利为目的,适应层次的不同需求,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成本,促进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营利性的医院在医疗院系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医院基本实行管与办的分离。代表国家:美国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⑴特点:具有强制,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工作的人都必须依法参加保健储蓄,只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储蓄医疗保险,强调个人责任,个人通过纵向积累解决患病就医时所需费用,账户存款不足以支付费用时自费补差或以为来储蓄偿还,对于费用的约束性较强,较好的解决了医疗费用负担的代际转移问题,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政府负担较轻。代表国家:新加坡

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第六章卫生政策分析

1)卫生政策的定义: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

会组织的目标、行为指南、策略于措施的总和。

2)卫生政策的特征:政治性、复杂性、阶段性、系统性

第七章卫生服务规划工作

1、卫生服务规划的原则:①协调发展的理念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系统的理念④目标和过程的理念(加上适当的解释)。

2、卫生服务规划的步骤:①背景分析:目的是综合性概括过去个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提供背景资料。②拟定目标③修正目标④制定战略⑤实施战略⑥监测评估。

3、卫生服务规划评价方面:适合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4、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

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划的的卫生结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注:卫生区域规划周期为5年,最终目标:是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该得到的健康需求,同时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5、区域卫生规划特征:1针对特定区域2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3涉及社会各个部门4从

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

第九章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1、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服务过程导向的管理模式、客户需求的管理模式、供求互动的管理

模式、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2、卫生服务质量标准面临的挑战:1个体化的卫生服务行为难以标准化2多样性的卫生服务步

骤和途径难以标准化3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思想观念和标准还很缺乏4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难以满足要求5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等软件难以满足要求6卫生服务供求双方的沟通渠道商不通畅

第十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我国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中国卫生人力资源的人数规模,卫生人员占全国职工人数的5.0%;中国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放慢,城市人生人员比重增加10%,农村减少10%,学历层次有较大提高。

第十二章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1、绩效评价的方面:评价主题、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三个方面。

2、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具体指标:减寿人年数PYLL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健康期望寿命

ALE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 健康的不公平性HI3、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内容: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指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

知和适当的反应。不是指个人期望的反应,而是公众普遍合理期望的反应。

4、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第一部分(对个人的尊重):尊严、保密性、自主性,第二部分(以

病人为核心):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选择性。

5、卫生系统反应性评价的意义:①了解公众的合理期望是卫生系统管理的核心②反应性涉及基

本人权是基础,反映行动目标的核心就是保护和提高基本人权③卫生系统少量的投入就可以改善反应性的部分指标④反应性的改善比健康改善要快得多。

6、筹资公平性: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卫生投入,个人或家庭对卫生的投入应当按照其收入水平

和支付能力而言,而不是根据其所得的服务成本来确定。

第十四章初级卫生保健管理1、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含义:它指的健康是从家庭、学校和工厂开始的,人们必

须在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持健康;人们将运用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和老年并安然告别人世;在居民在公平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所有的个人和家庭在能接受和提供的范围内通过充分参与,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障服务;人们将懂得自己有理了拜托可以避免的疾病桎梏,来创造自己及其家庭的生活,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

2、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1.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它使卫生保健服务最

大限度地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2初级卫生保健的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科学依据的、其费用个人和政府支付得起的方法与技术。3初级卫生保健的承担者除了卫生部门外,还包括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并且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4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控制和消灭一切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5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从而促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

3、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社区与群众参与原则、部门协调原则、成本效果

和效率原则

4、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康复服务

第十五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服务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普遍的服务,有全科医生为主要卫生人力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一体。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1基层医疗保健、2人格化照顾、3综合性照顾、4持续性服务、5协

调性服务、6可及性服务、7以家庭为服务单位、8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9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10预防为主、11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3、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1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2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3有利于

坚持“预防为主”的积极战略4有利于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5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6有利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7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8有利于医学模式转变

4、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1)健康教育2)社区医疗3)社区预防4)社区康复5)社区保健6)

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服务人口约

3-5万;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400平方米;科室设置 设有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场所;辖区每万人至少配2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1-1.5万人设置,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0平方米.第十六章医政管理

1、医政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

疗服务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2、医政管理的性质: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政务管理,由此决定了医政管理工作具有法律强制

性、社会公益性、职业人道性和时效性等基本属性

3、医疗机构的分类:12类P3144、医疗卫生技术准入评估的几个方面:对医疗卫生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

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5、医院感染分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

系统、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口腔、其他部位

6、医疗急救概念: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构成:指挥调度系统、通讯联络系统、运输救护系统、自救互救系统、医疗抢救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

7、我国采购血机构:分类:血站,单采血浆站,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血站职业许

可证》有效期3年,《单采血浆许可证》2年

8、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生损害的事故。

9、医疗事故的特性:

1、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发生在医疗搞活动中争议的事

3、违法行为是过失

4、造成患者人身伤害

5、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五者缺一不可。

10、医疗事故分级:一级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甲、乙两等);二级指造成患者重度

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甲乙丙丁四等);三级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甲乙丙丁戊五等);四级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P335图

第十七章疾病控制管理

1、传染病分类: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人管然性高

致病性禽流感、非典、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梅毒、疟疾、伤寒和副伤寒。丙类:肺结核、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2、慢性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和几乎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

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代谢性异常、精神异常与精神病、慢性职业病、遗传性疾病、其他疾病等。

3、慢性病引起的危险因素:人口年龄结构改变和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4、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

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后者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6、地方病流行特点:1病情重、范围广 2危害大 3病因单一,疾病流行地方性明显 4病

区偏远,病种多,防治难度大 5季节性,易反复

第十九章 药械监督与管理

1、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在药品生

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2、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 for Drugs)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针对药品在流

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为保证药品质量,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药品经营管理的质量保证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3、基本药物:可译为精华的药物。有两层含义:一是已上市药物中最为精华的;二是最基

本的,是满足人群重点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而且其价格是社会公众能够负担的。通过基本药物可以使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化使用。

4、基本药物遴选原则: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要并重。

5、假药: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成分不符的;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其他药品

冒充此种药品有以下情况之一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超过范围的6、劣药:1未标明有效期或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

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和敷料的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7、药品广告管理的原则:

8、医疗器材分类:第一类 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材第二类

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材第三类 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章 中医药管理

1、中西医结合内涵

第二十二章 卫生改革与发展

1、卫生改革:是一个促进国家卫生政策、规划和实践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将通

过改变卫生的重点、法律、规则、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筹资安排而实现。卫生部门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2、卫生改革动力:1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期望值提高、需求增加 2卫生保健费用增长 3支付

能力有限 4对传统体制的怀疑论 5卫生服务体系的官僚化 6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7对行医行为的新认识

3、卫生改革的步骤:确定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政策开发

4、做出政治抉择

5、实施改革

6、评价改革效果

第四篇: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

科学管理代表人物:美国人泰罗、法国人法约尔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具有二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是决策过程,包括了对任务、目标和行动过程的抉择。

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

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1)系统管理: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管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及环

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内容表现在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3)反馈原理

(4)封闭与开放原理

(5)弹性管理

(6)能级管理

(7)主观能动原理:管理活动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人是

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8)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物质、精神、信息动力。

(9)竞争原理(10)效益原理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

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2、其服务对象是整体人群;

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特有的特点。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

WHO把成人识字率,尤其是妇女识字率作为评价卫生保健服务接受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联合国对老龄化人口提出两个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7%。

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要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政策、卫生组织、卫生计划与评价、卫生资源、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实态性调查研究(现况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及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公共政策概念:国内多数学者赞同的以“行为准则”为中心内容的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策略,是引导个人和团体的准则,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目标、资源和形式。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主要包括:官方决策者如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如政治党派、利益集团、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智囊团等。

公共政策客体: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政策客体就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二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或目标团体);三是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形式:一是实现政策的手段,如措施、方法、技术等;二是政策的表现形式,如路线、方针、计划等;三是政策的文字形式,如指示、决定、条例、章程等。

公共政策的特点:政治性、价值选择性、层次性、阶段性、功能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稳定性。(会根据一段话选择是什么特点)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指导、协调、控制、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目标,规范方向;二是教育指导,统一观念。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元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民的合作医疗属于具体政策。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于群众运动相结合。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指导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

从筹资形式上看,国际上较常见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方式主要有四种:自费医疗筹资、政府筹资、健康保健筹资和社区筹资。

英国是典型的政府筹资的国家。社会健康保险筹资以德国为代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也采取这种形式。私人保险筹资以美国为代表。储蓄医疗保险筹资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居民医疗保险费用负担方式: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医疗保险、自费。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健制度的决定》指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第三章

组织管理的内容: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目标价值分系统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系统)存在的前提。

管理分系统的核心是组织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

卫生行政组织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说明其组织的隶属关系、职权范围、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法制化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合理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管理宽度与层次优化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服务性原则、民主化原则。

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与管理难度成正比。管理宽度要适当,管理层次要简化。

中国卫生行政体制:中央---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地市卫生局、县区级卫生局、乡镇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国家卫生部的主要职责p41

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p41-42 掌握各机构职能。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是由国家机构与人民团体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政府组织,其常设机构为爱卫会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内,中央爱卫会办公设设子中央卫生部内。会区分卫生专业组织与群众性卫生组织

卫生专业组织分为: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医学教育机构。

医疗机构仅指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指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站(所),不包括计划生育指导站;基层卫生组织:乡镇卫生院、厂矿门诊部、街道卫生院、个人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等;医学科研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后两者是专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

第四章

计划分类:按时间分:长期计划(大于10年)、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小于1年)按范围分:全面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

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职能分:程序、实体计划、组织计划、功能计划

常见的卫生计划: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卫生发展计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滚动调节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1、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原则

3、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

4、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向结合原则

5、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制定卫生计划的依据:

1、国内外卫生发展的理论、相关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2、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3、当地人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拥有的和现在的卫生资源状况

制定计划的程序:形势分析、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策略和方案、确定实施具体措施、监督和评价、编制活动预算、确定活动日程表

形势分析的内容: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卫生资源情况、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状况

形势分析的基本思路: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

需求种类:表达需求、标准需求(专家定义的需求)、认识到的需求、相对的需求;

需求分析原则:公平、高危人群

明确目标的内涵:包括5W1H:p64

常见的卫生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服务指标、人群健康指标

活动时间图(甘特图)是最常用的活动日程表。

第五篇:卫生事业管理学复习材料

1卫生事业管理学:简称为卫生管理学。它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卫生事业工作经验。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保证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学科。

2、德尔菲法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

3、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指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4关键路径法/临床路径法是医院为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最终利益即用最合理的价钱获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一种科学服务与管理方法

5健康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制度。

6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及其他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身体和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产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施行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7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健康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9卫生服务社会营销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术,使得目标群体改变旧有观点,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同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方式提供相应的产品来巩固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从而达到增强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的目的10卫生服务质量医院、CDC等卫生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

11卫生人力资源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工作的一切人员。

12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13伤残调整寿命年 :将某一特定人群的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和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进行综合计算,再以年龄权数和贴现率做加权调整。是生命数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15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医院的行为和目标与政府意志相一致,进而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相一致。

简答

1怎样认识我国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一)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这种概括一是客观准确地说明了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二是体现了政府要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正确理解卫生事业的性质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基本观点:

1.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公益性可以兼容(涵盖)局部的福利性、经济性。所以,它是基本的属性。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要求国家、单位、个人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2.卫生事业的社会属性(即社会赋予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福利性:政府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保障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2 如何看待卫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重要作用:发展卫生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地位;

1、卫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卫生事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3)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4)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5)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所以,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2、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对卫生事业的影响:

(1)经济发展为卫生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发展条件

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卫生投入;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疾病构成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防病治病的任务更加繁重 ;第二,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要求卫生服务的内容、方式、体系作出新的调整;第三,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提出了新的卫生要求;第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卫生事业有更高的发展。

3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二)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三)古典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中期管理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伊尔顿·梅奥“行为科学之父”

(二)系统组织理论;切斯特·巴纳德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

(三)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4试述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它不仅是乡(镇)卫生专业组织,而且肩负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是县、乡(镇)、村三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建设的重点。在业务管理体制上,接受县卫生局及县级业务机构的管理,包括接受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所),以及其他县疾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其人员、业务、经费都是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乡(镇)卫生院主要任务是:

(1)负责本地区基本医疗服务

(2)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搞好爱国卫生运动的技术指导,疫情报告,传染病管理,各项卫生工作(如学校卫生、食品卫生、妇幼卫生等)和预防接种工作

(3)开展日常医疗服务,查治疾病,培训指导乡村医生业务技术,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5简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

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简述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区别。

1、面对人群不同。前者主要面向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后者主要面向具有城镇户籍没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学生儿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

2、缴费标准及来源不同。前者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不享受政府补贴。缴费标准总体低于前者,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3、待遇不同。后者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医疗待遇标准总体低于前者。

4、缴费要求不同。前者设立最低缴费年限,达到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者不设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

7简述卫生服务营销组合及其内容。

卫生服务营销组合策略是卫生服务机构与为了进占目标市场,针对接受卫生服务对象的需求,在综合考虑环境、竞争及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控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卫生服务机构的营销目标。

卫生服务业的营销组合包含七个要素:即产品、价格、地点和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又称7P营销组合。

(1.服务产品: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档次;服务品牌;服务项目;服务担保;售后服务;

(2.服务定价:收费档次;服务收费打折;收费项目;患者对收费的评价;服务收费与服务质量的匹配;服务的差异收费;

(3.服务渠道与网点:网点位置;患者进入位置的难度;服务渠道;涉及的地区与行业;

(4.服务沟通与促销:服务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宣传;公共关系;

(5.医务人员与患者(:员工培训;员工的处置权;员工的义务与责任;员工激励;员工的仪表;员工的交际能力;服务态度;患者行为;患者参与程度;患者之间的关系;

(6.有形证据:服务环境的装修;色彩与氛围;环境布局;服务设施与用品;有形线索;

(7.过程:运作政策;服务程序;组织机制;使用规则;患者参与规定;对患者参与的规定;对患者的指导;服务活动流程;

8简述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特征。(P156-157)

(1)产品特征。商业营销的产品一般是具体的物质产品或者服务,目标群体对其产品的价值和利益感受比较具体。而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产品比较复杂。

(2)营销目的方面的特征。商业营销的主要目的是使营销组织获得财务上的收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目标是应对社会问题,提高公共福利。

(3)消费者需求方面的特征。在商业营销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是营销的根本任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满足组织自身的利益。卫生服务社会营销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处理负面需求。

(4)竞争方面的特征。商业营销的竞争主要来自同样产品和服务、满足同样需求的其他组织。卫生服务社会营销也会面临竞争问题,这种竞争是多样化的,其中比较严重的竞争来源是营销不健康、不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的商业营销。

(5)营销主题方面的特征。商业营销的主体主要是企业等营利组织。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主体则涵盖政府及其代理机构、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

(6)社会营销的难度大于商业营销。

9,PDCA 循环(PDCA circle)内容——计划(plan)、执行/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实施步骤构成一个封闭的PDCA 循环(PDCA circle)。PDCA为英文的计划(plan)、执行/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的首字母缩写。

所谓计划(P)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与提升计划。实施(D)就是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去实施,主要活动包括开展全员质量培训、营造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文化、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设计和调整日常运作过程等。检查(C)就是对照计划检查全面质量管理不定期的日常检查和相对正式而深入的质量审核与认证。处理(A)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提升质量并将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转交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

特点:

1)管理循环是综合性管理,四个阶段紧密相联成一体;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3)不断循环上升,每循环一周上一个新台阶。

10卫生人力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考核方法包括排列法、等级法、因素比较法、目标管理法及360度考核法简述WHO用来衡量卫生系统绩效的5个指标。P234

1人群总体健康水平;

2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差异;

3卫生系统总体反应性;

4不同人群中卫生系统的反应性差异;

5不同人群医疗卫生费用的分担情况

13卫生系统的目标

1促进健康 2增强反应性 3卫生筹资的公平

1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1)什么是“大病”?

一个家庭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等于扣除基本生活费(食品支出)后家庭剩余收入的40%。如果出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个家庭就会因病致贫返贫。换算成国内相应统计指标,按2011年数据计算,对城镇居民而言,大体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民而言,大体相当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水平。也就是说,当城镇居民、农民当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分别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时,就会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就可能会导致因病致贫返贫。此时,大病保险制度发挥作用,对城乡居民的高额医疗费用进行合理的报销。

(2)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筹资机制

1).筹资标准。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

2).资金来源。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逐

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多渠道筹资机制。

3).统筹层次和范围。开展大病保险可以市(地)级统筹,也可以探索全省(区、市)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3)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保障内容

1).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

2).保障范围。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定标准,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合规医疗费用,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各地也可以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病种起步开展大病保险。

3).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4)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承办方式

1).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地方政府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并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

2).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

3).严格商业保险机构基本准入条件。

4).不断提升大病保险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十二五医改目标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包括大病保险制度

(一)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

(三)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

(四)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医保就医“一卡通” 等。

(五)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

(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七)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八)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二、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二)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四)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六)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

(七)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八)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1公立医院改革应坚持公益性

a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要求

(1)公平可及性1)资源规划均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居民需要2)以人人可以承担的成本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人群提供适当的服务

(2)效率1)提供的服务项目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通过总额预付对医疗总费用起宏观调控作用

(3)内部工作效率高,资源有效利用政策性职能1)按要求完成科研、教学、应急等政策性任务2)发挥规模和范围优势,参与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

b政府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保障措施

(1)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和目标:①为特定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②通过总额预算控制医药费用;③提供成本效益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④履行教学、科研等职能。

(2)必要的授权和财政支持:①保障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②从政府间接投入为主变为直接投入为主;③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提高医生的劳务收入,降低药品和检查费用。

(3)建立考核、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公立医院公益性考核指标体系,重点体现费用控制、服务质量、覆盖人群等公益性指标;定期考核和评级,并将结果公示。

(4)建立符合公益性的内部管理机制: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

2公立医院法人化

医院法人化的结果

(1)解放医院:公立医院战略决策自主化

(2)解放医生: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

3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旧体制的“以药补医”,其实是补了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如今要或取消药品加成,实际上是更换了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根据新医改方案,公立医院不再“以药养医”之后,其药品出售收入的损失,将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补偿:(1)增设药事服务费。(2)增加政府行政补助。(3)调整(其实是提高)医疗收费。

医改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医改仅限于基层,城市和发达地区患者感受不深;

(二)改革带来的结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例如药品产业的整合和患者的用药习惯、医务人员的诊疗习惯的改变都需要较长时间。

(三)改革外部环境和配套措施不到位。如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滞后。

(四)一些基础工作不到位。如一些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新机制的建设还比较粗放。

下载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事业管理复习纲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事业管理学复习思考题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思考题 卫生资源管理章 名词解释 卫生资源卫生资源管理 卫生设备 卫生人力资源 问答题 1.简述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2.请简要分析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卫生事业管理习题

    一、选择题 1、从特定任务的角度划分,医院可分为以下类型(B) A城市医院B军队医院C综合医院D康复医院 2、医院组织类型中最早最简单的一种是(A) A直线组织B矩阵组织C其他复合组织......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题(合集)

    Sunshine工作室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

    1、卫生事业的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P12、卫生事业管理: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

    卫生事业管理大题汇总

    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阐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管理学的系统原理主要强调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对待管理问题。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

    卫生事业管理-01

    《卫生事业管理》 一、名词解释 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 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 1.管理 目的。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一) 卫生事业 一、 概念 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综合。 二、 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活动”......

    卫生事业管理心得体会

    《卫生事业管理学》 心 得 体 会 陈雨樟 1312230101 2013级预防1班 《卫生事业管理学》学习心得 时光飞逝,学业近半。因选择了预防医学专业,所以学习了《卫生事业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