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时间:2019-05-13 01:0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均工资代表了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第一篇: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社平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简称,顾名思义,社平工资就是指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工资制度只统计城镇全民单位和集体单位即可以基本达到全面统计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后,其他经济成份单位蓬勃发展,虽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后增加了内资和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单位,但仍然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缺少私营单位以及个体经济单位雇工的工资统计,导致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工资的平均水平。近两年,通过私营单位工资调查试点的数据推算,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约为现行工资统计范围中从业人员的一半,并且其中54.2%集中在制造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较广,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都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统计并公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实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目前平均工资计算的覆盖群体仅为城镇以上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包括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的在岗职工,并不包括私营企业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

很显然,平均工资以一个数据确实不能代表每个职工的实际水平,它代表的是工资总体情况,并不代表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

资料来源:苏雅彤、蔡启奋《平均工资代表了谁》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09(有修改)

袁编辑,您好,《平均工资代表了谁》选自中国统计学会2011年在全国开展的统计科普征文活动的征文集,25篇结集出版,并命名为《无处不在的统计》,苏雅彤、蔡启奋的《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我的教材在资料来源的注明是《平均数工资代表了谁》应改为“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是其中被选中的作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原文比较长,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需要,我做了改动,但仍能反映作者的主题思想。

《无处不在的统计》是中国统计学会编(或作者),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书号:ISBN978-7-5037-6341-0/C.2557

袁编辑,您辛苦了,请您多多指教,有事我们及时联系。

第二篇:《谁饿了》反思

2011—2012学

(二)音乐《谁饿了》公开课反思

本节活动课我运用的是奥尔夫的音乐教学。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在音乐教育中带给小朋友首先应该是快乐,其他才是其次,否则小朋友只会远离它。音乐素质的提高并不是学习一种乐器演奏技术和打节奏,音乐素质的提高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乐器和打奏作品这是肯定的,让我们的小朋友多一点机会去接受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是让小朋友在轻松、欢乐中感受到音乐来自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感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时候了 在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情境图(彩虹农场),精心设计了活动过程:师生问好――练声游戏――学习新歌《谁饿了》——打节奏。心想,这样我就可以组织一个较好的音乐活动了。

当我指住情境图问小朋友小猫咪在哪里?”小朋友齐声答道:“小猫,在房子里。”当时我被愣住了,心想:惨了,我明明把它藏着得现在没有了神秘感他们会继续听我的吗?于是,我就用很夸张的表情、动作来介绍小猫咪。”接着,我用儿歌朗诵的形式(对应图片)让幼儿了解了《谁饿了》的歌曲内容。

在新歌学习过程中,我请幼儿来当小猫,我不断地引导幼儿说“一只小猫出来了 饿得肚子咕咕叫看见了 小老鼠 咔吧 咔吧 吃掉;但由于班上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有点弱,而且几乎没有自我调控的内部感觉标准,所以他们都是跟着我的动作来唱歌的。因每次上音乐课时都有跟小朋友打上节拍,所以在第三个环节中请幼儿跟着图形谱来打奏节拍时气氛变得很浓。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也做到了让 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希望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能与老师交流更多不同的教学发。

执笔:余燕珊 2012.5.16

第三篇:教师招惹了谁?

教师招惹了谁?

评论者:韩华涛

这几年媒体关于教师的丑闻报道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是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下降了,还是部分民众本身心态不正,不尊师重教,故意以小放大,折射出教师地位极其卑微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违背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件发生,教师丑闻只是极个别现象,民众不应因个别事件去否定道德楷模——教师这个群体,如果非要把“丑陋”、“披着羊皮的狼”、“奸诈”等这些带有明显歧视和侮辱性的词语戴在广大教师的头上,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评价,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辛勤付出的教师的感情,更伤害着教育的质量和民族的未来,是一种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

一、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教师是一种奉献型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今大部分教师奋斗在祖国基层,长期拿着低工资、低福利,为国家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全国大部分地方教师工资低于2000元,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广大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涌现出了如张丽莉、吕映红、范妹锁等这样的道德楷模,可以说广大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地,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论,拿着1000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干一辈子的平淡的“臭老九”,这样的活不好找人干,但在中国却有3000多万人干着这样的活,至少有2000万基层教师在贫困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职业,这不是傻得表现,如果说这事傻,那么这2000万人大部分愿意傻,这种傻是人类最纯洁的奉献!广大教师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所以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故意炒作是一种违背良知的丑陋心态,混淆视听,不分青红皂白的侮辱教师,是对奉献的一种践踏,这种心态严重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挫伤了教师奉献的积极性。

二、极少数不代表整体,不要用不健康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

当今社会,百姓对于部分公务员腐败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中国有700多万公务员,如果100人中有1个腐败分子,那么700万中就会有7万名腐败分子,百分之一的腐败率是很正常的,这7万名腐败分子的行为损害了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于是坊间议论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好东西,这是典型的以小夸大,高估了中国的腐败程度。同样,因为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而去否定教师这个群体,反对教师涨工资、加福利、反对教师享有较高的退休金,这也是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归根结底,部分不理智的民众就是只看到公务员和教师的光鲜的一面,看到拿较高退休金的一面,于是就嚷着教师丑闻,实际是在为教师不该涨工资、不该拿高退休金而造势,他们从来不去看看教师一辈子的辛酸,一辈子的奉献,可以说是一种恶人思想。

三、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近年来教师队伍里出现了很多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等等这样或那样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法律规定的事件,说到底,还是因为工资待遇差。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工作,教师也是人,也有家庭,也需要养家糊口,教师也有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权利,说白了,工作不能养家糊口,别说是教师,任何一个人都会想法设法改变困境,为了多赚钱,为了更好生活而奋斗。所以教师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资低。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第四篇:谁代表伊斯兰讲话

读《谁代表伊斯兰讲话?》

——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对于此书第一作者是现执教于美国乔治敦大学的约翰·L·埃斯波西托(John·L·Esposito)教授,埃斯波西托教授是乔治敦大学宗教和国际事务方向以及伊斯兰研究方向的教授,也是大学沃尔什外交事务学院阿尔瓦里德·宾·塔拉尔穆斯林和基督徒理解中心的创建主任。他是美国学术界著名的伊斯兰和中东问题专家之一,长期关注伊斯兰世界研究,著述丰富,有《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伊斯兰教与民主》《政治伊斯兰:激进主义,革命还是改革》《并非圣战:以伊斯兰教之名的恐怖活动》等等。埃斯波西托教授的著作中批判充斥美国和西方学术界“文明冲突论”的观点,以社会学视野关注现实问题,倡导自由主义和文化宽容的思想,对伊斯兰世界和穆斯林群体怀有同情和理解。而第二作者是盖洛普穆斯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达莉亚·莫格海德(Dalia·Mogahed)女士,是一位资深分析师。她领导了盖洛普对世界范围(包括西方在内)超过10亿穆斯林观点的独立调查的分析。她在全世界很多重要论坛发表演讲,推动不同群体对穆斯林世界获得正确认识,她的演讲和讨论对象包括西方和穆斯林世界的很多政治人物和民意领。她的分析报告发表在《华尔街周刊》、《外交政策》、《哈佛国际评论》、《中东政策》及其他的学术和期刊。

这是一本基于美国盖洛普全球研究所(Ga l lupGlobal Institute)历时6 年(2001-2007 年)对世界上35 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或具有相当数量穆斯林人口的国家进行的民调数据统计进行的分析研究,这些数据资料涵盖了13 亿穆斯林的90% 以上,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后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学术研究。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导论部分,作者将十几亿的普通穆斯林群体称之为“沉默的大多数”,在整个文章中贯穿的背景是伊斯兰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对峙和冲突,是论西方和穆斯林世界之间的相互理解状况。整个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谁是穆斯林?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第三章是: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第四章是:妇女们想要什么?第五章是:冲突还是共存?

在第一章中,作者通过基本信仰和实践、信仰表白、礼拜、封斋、天课、去麦加朝朝觐、吉哈德、家庭和文化、宗教与政治等来界定穆斯林。第二章通过穆斯林男性女性对民主思想、沙里亚、民众心理、西方及美国文化来认识穆斯林世界的状况。第三章通过论述穆斯林的生活状况、宗教文化与政治、对美国的理解来论证激进主义者的存在性。第四章是通过女性观点和男性观点来论证妇女的追求。第五章则是通过虚构与现实比较、文化及双方互相理解状况、政策等来探讨整篇文章启示性的结论。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西方对穆斯林的理解和认识:“在2005年12月盖洛普公司对美国家庭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当问及他们认为穆斯林社会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没有’是最频繁的回答。而第二个最常见的回答是什么呢?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回答加起来占到美国被调查的美国人的大多数(57%)。”“与此同时,如前

所述,当美国人被问及他们对穆斯林了解多少时,主要回答有两个:‘一无所知’和‘我不知道’.”与我们大多数一样,都是通过媒体或报刊来理解穆斯林,认为穆斯林是和恐怖分子、恐怖袭击、自杀式爆炸、虐待妇女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认为穆斯林就是对西方的一切顽强抵抗以及是封闭的思想和萧条寂静的社会。而“穆斯林并不要求西方人改变自己以改善两者的关系,他们想要的只是西方人尊重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并在外交政策的某些方面进行切实的改变。”说明穆斯林世界是想与西方接触并把这作为开放原则,他们并没有排外和封闭。这与这本书出版之前的观点和看法是相反的。就像“女生们并不是坐在那里听,她们参与,对我的看法进行回应。当我对她们说,我相信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其核心是同情和宽容时,一个女大学生打断了我。考虑到我把她的宗教描述的过于‘柔软’,他用警告的语调告诉我,‘伊斯兰教是和平的’。这些女孩对受到贬低深恶痛绝,她们根本不像西方人想像的那样是压迫性的伊斯兰社会中的妇女,她们更像处在感知到的西方侵略和误解之下的穆斯林。”④从这可以看出伊斯兰妇女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封闭和受虐待,西方国家媒体对准的是伊斯兰教,但是却不符合穆斯林妇女的想法,大部分的穆斯林妇女没有意愿寻求西方的介入帮助她们伸张自己的权力。

第二个方面,穆斯林对西方的认识及对自身的认识: 穆斯林眼中的美国和美国式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如何评价西方领导人,激进主义者是否为全体穆斯林所同情,他们的动力何在,这些问题亦在作者的讨论之中。“穆斯林认为,美国、很大程度上还有欧洲在推进民主方面持‘双重标准’:它长期支持专制政权,未曾推进穆斯林世界的民主,就像苏联解体后它在其他地区和国家做的一样。”⑤这是穆斯林对美国认识的态度,与美国推崇的民主人权意图相反。虽然穆斯林相信民主对他们的进步和未来至关重要。在许多穆斯林指责美国和西方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推进民主和人权方面普遍持双重标准中。“‘请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述,你最憎恨西方的是什么’时,所有国家中不论是温和派还是激进派,最多答案是‘性和文化方面的混乱’,其次是‘伦理和道德的败坏’和‘对穆斯林的仇恨’。”⑥在穆斯林看来,他们不是要求西方人改变自己来改变双方的关系,他们想要的只是西方人在外交政策的某些方面切实改变作为尊重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希望西方人在政治上做出公正的待遇。而在穆斯林对自己的认识,如面试的阿拉伯妇女说“‘我会教你女儿完全尊重男性。有人对我说话我才说话。我不需要床,我宁愿睡在地板。”⑦西方人认为是水星和被贬抑等形象,’而在从伊斯兰法学家和教授萨勒赫就说“伊斯兰教是朴素的,它的高度尊重妇女”。还有在“2001年 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捕捉到了吉哈德的多重含义”,而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科威特、约旦河摩洛哥)中,对吉哈德最多的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或‘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⑧ 这并没有与“圣战”相联系,对穆斯林来说,吉哈德意味着灵魂或刀剑的战斗,其次只有积极的正面的内涵。那是穆斯林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方式和手段。

第三个方面是穆斯林与西方的交锋和重新认识:穆斯林国家普遍缺少民主但是许多穆斯林相当重视民主原则,在其观念有普遍的民主制价值观和宗教原则之间不存在着矛盾。当然这是穆斯林主体的认识,但是在西方媒体和大众的眼中,宗教原则附着在穆斯林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意志之上,其民主的精神便游离于集权和专制之外,况且对于有些穆斯林国家而言,民族独立和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就是专制主义盛行的过程,再加之原教旨主义的兴盛以及普通民众对于沙里亚的赞同,宗教在国家法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为人们所推崇。而美国则是极力的在穆斯林世界推崇民主思想,甚至用大棒政策来推动穆斯林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是其真诚还是幌子?是真诚又如何呢?美国认为穆斯林世界等同于恐怖主义,“美国人感觉对伊斯兰‘最难以理解’的方面就包括‘对妇女的压制’。”而“在对‘你最不喜欢穆斯林或伊斯兰世界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自由回答中,美国妇女给出最多的答案是‘性别不平等’”。⑨而“对占人口一半的穆斯林妇女的调查表明,几乎没有人对自身社会中的这个问题提出批评。”⑩在美国人与穆斯林接触与否,对穆斯林评价是不一样的,接触穆斯林对美国人持正面的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不是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所说的的那样,在他看来,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

第四方面是伊斯兰教文化和穆斯林的积极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伊斯兰教的文化不像我们以往的认识那样:与其他文明格格不入,充满暴力和血腥,对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排斥;而是在“适应各种新情况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伊斯兰教关于诠释的概念‘创制’——拥有充分信息的、独立的教法判断。就像大不列颠杰出的伊斯兰领袖,巴基斯坦会议员库尔希德所言:‘真主只启示了宽泛的原则…正是通过创制,每个时代的人们努力运用和实施神启的原则,来解决他们时代的问题。’”⑾这是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是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具有很强生命力。他们崇尚平等的原则和对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只要“顺服真主的意愿而获得和平”就是穆斯林,这是一个超越现在任何国家的平等原则,就美国国内而言,人种歧视或地区还偶有出现。还有穆斯林作为奉献的“天课”每年拿流动资产的2.5%给穷人、患病者和遭遇困难的人,这是非常有人道意义。

通过盖洛普研究中心在全球民意调查,作者也向我们说明了穆斯林世界的巨大差异性,用简单的伊斯兰教的外衣去作为文明冲突的论断是武断的,美国人没有真正了解穆斯林,反而将缘由归结为宗教的差异、宗教的不民主和文明的冲突,而本质上是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与伊斯兰实际不相符合,也与对话的双方不符合实际,“这只是政策的冲突,并非原则的冲突,也不是文明冲突,是美国的政策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实际方法去证明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普通民众的真实想法和真实的穆斯林世界,给予我们对穆斯林的重新认识和面对。

参考文献

《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1页

《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41页

《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31页

④《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59页

⑤《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92页

⑥《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30页

⑦《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45页

⑧《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40-41页

⑨《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43页

⑩《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14页

⑾《谁代表伊斯兰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摘自阿赫默德(Ahmad,k),1976年,《伊斯兰教:准则和特征》,摘自库尔希德· 阿赫默德编:《伊斯兰教:意义和启示》,伦敦:欧洲伊斯兰理事会,第43页。

第五篇:案例分析:故宫等门票价格听证代表,代表了谁

案例分析:故宫等门票价格听证代表,代表了谁

据《人民日报》报道,12月6日,参加故宫等景点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的部分代表回应公众质疑。有代表表示参加听证前没有做过调查,只代表个人发言。举办世遗景点调价听证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倾听公众意见,因此,每一位听证代表只能代表公众在会上发言,而不能只代表个人意见,否则就起不到听证的作用。

在此案例中,涉及到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知识点。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参加故宫等景点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的部分代表表示参加听证前没有做过调查,只代表个人发言”。看到这些,我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是如何选出来的呢?既然是“代表”,当然要代表一部分老百姓的意愿,否则“只代表个人发言”还可以称得上是“代表”吗?很明显,那些“只代表个人发言”的代表们并不具备当代表的资格。因为他们并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而听证会的举办者也是失职的。第一,他们并没有完全选择出具有代表资格的代表;第二,他们没有要求所选择的代表必须广泛调查、搜集公众意见,并没有资料显示听证会的举办方给予代表们足够的时间甚至是必要的物质资助;第三,在选择代表时,没有最大范围内选择代表们所代表的社会层级、地区范围。代表结构不合理,没有外地代表,不能全面代表民意。故宫等六大景点不只属于北京,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我认为,既然听证会的目的是广泛征求民意,应该是民意交锋的绝佳场合。那么,为什么现实操作中却总是无法使之真正成为民以平等交流的“自由市场”?作为民意诉求的第一步,听证会就是要让不同的声音正大光明地得到呼喊。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消除疑虑,平静理性地积极参与到决策中来。如此“祥和”的听证会既难以服众,同时也助长了某些人士、机关私自代表民意,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时下听证会所面临的尴尬,市民中在现行公共决策框架内保障缺失的真实缩影。听证会在听证代表产生、听证方话语权、听证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听证结果是否公正等方面,皆处于相当被动的状态。虽然我国已经依法建立了听证会制度,但是听证代表内部圈定,弄虚作假;听证方案镜花水月,朦朦胧胧;听证过程秘而不宣,保密过当,这样产生的听证会结果往往偏离真实民意,民众的权益也就此成为利益集团谋求私欲的牺牲品。一团和气的听证会只是走了程序的形式过场,伪装民意应付了公众,应付了法律。

真正意义上的听证会,应该成为一场由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的博弈。为防止听证会成为满足各种私欲诉求和利益集团幕后操作的“合法外衣”,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反思,不断完善听证体制,搭建一个真实、公开、公正、透明,却是体现民意的有效平台。如此才能使听证制度这一实现终极正义的渠道充分发挥其效用。

下载平均工资代表了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均工资代表了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

    [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英雄的背影锁定在黄昏蔽日的塞外,静立在血流成河的城下,凝结在易水水河畔冻白了头的芦苇中,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 残阳如血 刀光剑影,闪闪的寒光反射出英雄......

    《捐助》获奖尴尬了谁

    我也是个喜欢娱乐节目的人,可是,2月28日晚上的“中央电视台2010年元宵晚会暨‘郎酒红花郎’杯我最喜爱的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颁奖”晚会我却一眼都没看,因为我怕触及到我的......

    小班教案--谁饿了

    设计思路: 随着“学本领”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从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慢慢转向对小动物的本领、小动物爱吃什么”的兴趣上。而“谁饿了”这首歌简单短小,形象生动有趣,并能......

    个人探秘:谁代表了中国企业品牌策划的需求方向

    个人探秘:谁代表了中国企业品牌策划的需求方向? 最近在找一个策划公司为公司品牌做一次策划,老觉得自己公司的企划部思路有些死板,结果问了三四个朋友,一个推荐我去找上海策划公......

    谁代表学校形象(精选五篇)

    谁代表学校形象 有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而一旦无数滴水汇成汪洋大海,将是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也会使每一滴水得以永生,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我校教师受到领......

    财政可支配收入和医生平均工资

    判断能否建成政府承担为主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是要算清六笔账。 第一笔账,我国每年的可支配财力,包括财政收入、国有企业利润、预算外收入。以2009年为例,全年财政收入6.8万......

    2012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中国网5月21日讯 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2013年5月21日,四川省统计局正式公开发布了关于2012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通告。 据悉,2012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5......

    南平市2011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终定稿)

    南平市2011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据2011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1年,南平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5.1万人(不包括私营),比上年增长6.57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2.1亿元,同比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