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土管的认识
土地资源管理-----解决人类永恒的难题
土地、粮食、住房是人类永恒的需求。未来20年又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问题、住房问题和城市管理问题将更为凸显。因此土地资源管理就成了我们可预见的一个可解决这一永恒的问题的方法。
所谓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利用都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诸多利益关系协调和规范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状况日益复杂,从某种角度看,土地利用现状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土地利用分类的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正是人们对土地资源认识深化的表现,是人们利用土地资源造福人类社会水平提高的表现。而科学严谨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也将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优化以及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
土地资源管理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地域性强的特点。要把土地资源中各种因素的有机联系和制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求得效益最优化;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研究人类生存条件这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方面,要重视地理条件和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房地产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涌现,对加快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总量过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无序等问题,需要专门的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来解决。
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涉及面广,是整个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全局的联系紧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联的,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没有认识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中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土地资源日渐呈递减趋势,加强这方面管理的呼声日渐高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迟早会给予人们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以灭顶之灾,在不断增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下,人们强烈希望加强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对土地资源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积极的、对我国学科教育体系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和方法及理论为我国教育体制所吸收。而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对土地资源的研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缓解我国人多地少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迫在眉捷,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将迫使我国土地资源专业教育形成中国特色。
相信经过长足的发展,土地资源管理管理终能真正解决人类的永恒的难题,为人类的需求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
第二篇:土管总结
1.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的区别联系?
土地功能: 资源功能和资产的功能区别: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联系: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其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二、土地的一般定义 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滩涂。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组成的综合体,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成果。三.土地的特性
1.面积有限性 2.位置固定性3.永续利用性 4.保值增值性
四、土地管理基本含义
管理: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实现既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关键字:管理者、环境、目标、活动(手段、措施)。
土地管理: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综合活动。
理解此概念的关键有6个方面:
1.管理主体:国家及各级政府,执行管理的人是国务院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客体:土地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的关系
3.目的:为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4.手段和措施(方法):行政、经济、法律、技术
5.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
6.管理环境:社会环境,即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三、地籍管理的内容
1.土地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3.土地登记
4.土地统计
5.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篇:土管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局上下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服务大局,全力保障经济发展
一是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中,我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6.8万亩,2006年至今已实施26.7万亩,约占72.5%。所剩余的10.1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仅能确保两年的用地需求,在此严峻形势下,我们积极向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建设用地规模较原规划规模增加了29.03万亩,按照每年争取约5万亩土地计划指标计算,相当于6年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量,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预留了空间。
二是想方设法争取用地指标。在今年国土资源部投放全国土地计划压缩了近20万亩的情况下,努力争取国土资源部在计划指标分配时给予我市倾斜和支持,最终下达我市的用地计划指标不减反增,较去年增加了300亩,达到48450亩,连续第六年位居全国计划单列市之首,且再创历史新高,为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胶州湾北岸城区等重点区域及“千万平米商务区、千万平米孵化器”等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提供用地支持。
三是竭尽全力保障发展用地。在上级未下达我市土地利用计划的情况下,我局主动赴国土资源部汇报,一季度争取了一次性报国务院审批中心城区用地指标6800亩,保障了我市中心城区23个市重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下达用地计划指标后,我们按照“先重大、后重点、保急需、促统筹”的原则,科学安排用地指标。同时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上半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26万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市内四区共组织招拍挂出让土地25宗、面积1954.12亩,同比分别增加了25%、160%,成交总额52.9亿元)。
四是坚持不懈抓好测绘管理。加快“数字XX”建设,建设了数字XX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天地图·XX,完成了国土资源一张图基础服务平台等8个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了国家、省、市互联互通,建立了有效的运维体系和长效机制,特色地图制作、海图发布、3D电视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继续开展基础测绘项目;做好测绘审批和测量标志管护工作;完成了测绘资质注册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倾力解决民生问题
一是全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为23085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个项目23314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起草了《关于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意见》、《XX市“千万平米”人才公寓建设推进方案》等文件,完善了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二是全面加强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3月1日《XX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规范了新建商品房、存量房的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等工作。同时,开通了“XX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网”,便于企业和群众方便快捷地办理相关业务。上半年,市辖七区共有1.79万套房屋,交存房屋专项维修资金2亿多元。
三是深入开展“网络问政”活动。今年以来,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轮流参加“网络问政”活动,敞开式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半年,已进行33次在线交流,答复办理咨询提问1000余个,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扎实推进建筑立面和居民楼院整治。以“满足群众合理需求,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深入区市调查摸底,突出整治重点,稳步推进整治工作。上半年,全市建筑立面整治共完成立面修缮粉刷43万平方米,保温施工5.8万平方米,屋面修缮2.1万平方米,违章拆除1.3万平方米;居民楼院整治共完成地面硬化22.9万平方米,清理广告4.2万处,违章拆除1.7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2000余处,清理垃圾8000吨。通过整治,让市民住着舒心、看着顺心,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内涵。
第四篇:土管所2010工作总结
2010年,我镇国土管理工作在县国土局的具体指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农村宅基地审批工作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列》,严格控制耕地数量,保护
基本农田,认真做好农村建房审核报批工作以及场镇部份国有土地办证审核工作,2010年共审批农村居民建住宅用地31户,审核面积约5.66亩,其中耕地1.67亩,非耕地1.7亩,旧宅改建2.3亩,积极做好占用耕地建房的农户搞好土地还耕工作,全年土地复垦2.3亩。
二、积极开展国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6.25”全国土地日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在场镇悬挂宣传标语3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余份,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保护耕地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增进了全镇社会对土地管理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建立依法有序的土地管理秩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完成了镇域范围内的3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的建设。并制定了2010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成立了以各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镇安办定期对镇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位进行巡查、监测,对2户离隐患点近,受威胁较重的群众发放了“避让搬迁通知书”,遇暴雨由村组干部及时帮助转移到安全地带。由于防范及时,措施有力,全镇汛期无一例因地质灾害而引发人员伤亡事件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和督促落实全镇各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认真排查,及早防范。今年汛期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累计隐患点共18处,对各隐患点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制作了警示标牌,定期巡查。同时加强镇、村值班纪律,要求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四、落实灾后重建用地,规范重建用地秩序
按照规划先行方案具体的要求,坚持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坚持原地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坚持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与节约用地相结合,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以组为单位,同时打破村组界限,做好农房重建规划选址工作。
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审查报批非农业用地手续,对规划区内建房严格审查审批制度,对不经镇政府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并报请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查处,经检查清理无违章违规用地现象。针对灾后重建以来用地审批比较放松,群众用地审批意识淡化的实际情况,组织各村主任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对今后用地审批的程序、要求进行了培训和强调,逐步规范全镇用地秩序。
五、及时、认真完成县局下达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积极完成灾毁耕地资料的完善、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申请、地质灾害振兴规划、土地挂钩项目的实地调查、资料搜集完善等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乡镇土管调研报告
土地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农业自身的内部结构调整,使农村土地的面积不断减少,违法占地、侵占耕地、毁坏耕地的现象在不少地方时有发生。耕地建房、未批先用、少批多用、批东建西、一户多基、等违法违规建房现象有所抬头,建房乱象已成为制约农村土地管理的一大顽疾。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加大农村建房乱象整治力度,对农村土地的保护,维护农民利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保护土地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结合乡镇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粗浅就如何做好乡镇土地管理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土地管理现状
总体来讲,农村违法违规建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公路沿线建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宅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沿线建房盛行。公路沿线有承包地的,就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建房;公路沿线没有承包地的,就用臵换加补偿的办法,换得公路沿线土地建房;有的村民干脆弃耕不种私自买卖公路沿线集体土地获取利润,致使土地违法行为逐步向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扩散。
2、居民点分布零散。因缺乏统一规划,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很大,多数选择在自家的承包地或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哪里地势好、交通方便,住宅就建到哪里,形成大量路边店、独家院,居民点分布零散,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3、占用耕地建房。近几年,多数村民喜欢沿公路建房,由于随意性大,宅基地的选择以及住房的朝向、层高、面积等,大量的良田好土被当作宅基地使用,擅自改变了耕地用途,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的数量一直存在。
4、一户多基、超占面积。有些农户拥有多处宅基地,农民在新的地点建造住房,又不肯拆除旧房,很多旧房成了破房、危房,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农民建住宅的同时,牛栏、猪圈、厕所、柴草房等附属设施随之建设,形成了互相攀比多占土地的不良风气,多数农民宅基地面积都超过了法定标准。
5、农村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不强。基层干部群众土地管理知识缺乏,土地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村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不强,村民宅基地审批把关不严,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如部分村民误认为土地承包后即依法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另有相当一部分村认为老屋翻建中人不超出原有宅基地范围,无须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村级干部越权批准村民建房,出于对村民急需建房的同情,一些村领导将法律臵于脑后,感情用事,擅自表态越权同意村民建房,好心办坏事,造成群众的违法建房。同时,农村干部为增加村级收入,以出租非量化土地方式获取上交款,把闲臵土地擅自出租他人建厂房,在土地管理部门执法过程中多有发现。
6、非法流转。不少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私自买卖土地,非法转让宅基地,私下买卖房屋。绝大多数转让、买卖都是私下协议,未办理合法转让手续,国土部门调查摸底很费劲。
二、违法用地、违法建房产生的原因 造成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主要原因有:
1、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老百姓对耕地的保护意识不强,只要集体分给自家的耕地,便自作主张,不经审批随意建房。有的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看做是土地的私有权,在土地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依法用地和保护耕地缺乏必要的认识,致使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的行为履禁不止。当然,也存在村委会和相关部门法律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2、村级干部对耕地保护意识较淡薄,对违章建筑管理力度不大。有些村委会片面理解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他们往往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未经批准擅自将农用地直接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越位行使对集体土地的管理权,违反了国家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造成土地违法行为多发。
3、各村没有统一规划,村民建房随意性大。村民要求建房时,村庄规划没有及时跟上,有序建房尚且造成村庄整体不美观,无序建房更使村庄整体效果不佳,土地浪费严重。
4、违法建房查处难。执法氛围尚未形成。镇政府没有执法权,不能直接执法,只能是配合国土部门执法。在国土部门查处违法案件时,大部分违法者拒绝配合或根本找不到违法主体,甚至连村委会也无从知晓,更有少数违法主体抗拒执法,土地执法难以开展,出现执法难的局面。对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打击不够及时,力度不够大,工作难开展,助长了农村违法用地的发生。
三、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房的建议
1、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土地所要采取集中组织宣讲、进村入户宣传、重点对象访谈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讲解市、县出台的整治农村违法违规用地建房的政策规定,以及国家关于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达到全面“叫停”违法违规建设、制止新增违法违规建房的目的。针对群众的认识误区,着重释疑解惑,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化解矛盾问题,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建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格土地管理,保护耕地。重点是教育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增强土地的忧患意识,通过村干部土地管理知识轮训班、土地管理政策法规下乡等形式,提高农村群众依法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健全农村违法用地举报制度,在农村形成依法用地的舆论氛围。
2、开展农村建房摸底。要全面掌握农村房屋的总量、分布、结构及使用情况。开展建房专项检查,进一步核实“两违”建房底数。重点查处非法占用耕地建房和非法买卖、乱搭乱建及相关单位收取费用违法违规供地行为。对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核查公示,受理群众举报。通过核查核实,彻底摸清违法违规建房情况。依法进行分类处理,全力推进违法违规建筑拆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针对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类,明确拆除、查处和完善的范围和标准,提出处理意见。对确实符合规划和建房条件的无房、危房和住房困难户,在整治工作结束后要给予补办或完善相关手续。
3、完善各村整体规划,开展村庄规划试点。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弊端,认真调研科学预测,提出符合实际、操作方便、管理便捷的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山区现状、结合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整治村民建房的散、杂、乱现象,开展村庄规划试点,加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村民建房相对集中,方便生产生活、降低生产成本,体现本地民居特色,实现既保障农民基本生活设施用地规范用地行为,又保护耕地的目标。
4、规范对农村出租用地的管理。当前,针对农村干部多以出租土地方式增加村级收入的行为,要按规定加以引导和规范,只要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应视其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而对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行为,属违法用地行为,村里无权审批,要坚决予以制止,依法处臵。建议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出具更为详细的政策依据,以规范农村出租土地行为。
5、加强土地执法的巡查和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强化土地监察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村级土地监察信息员制度,使土地执法人员信息灵、行动快。同时,要努力克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措施不力和打击不力的现象,要充分利用舆论导向作用,选择情节严重、影响面大的典型案件为突破口,公开爆光,依法处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公开处理,以达到以案说法,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对一桩违法行为牵涉多个部门的,要采取联合执法形式,彻底打击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