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集镇中小学现状及布局调整规划建设方案
徐集镇中小学现状及布局调整规划建设方案
(2008-2020年)
徐集镇共有72个行政村,总人口59684人,土地90平方公里。中小学现状:
镇一中: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18人。
镇二中: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2人。
现有小学20处,完全小学17处,教学点3处,在校学生4259人。为使全镇教育工作尽快满足政治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优化全镇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使中小学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依据省中小学办学标准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布局调整建设方案:
将两处中学合并为一处,镇二中改扩建为第二中心小学,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镇一中在现有基础上向北征地南北长98.7m。东西长175m,约26亩,2008年规划建设学生宿舍2500㎡,学生餐厅1260㎡;二中2008年建设学生宿舍楼1000㎡,并改建学生餐厅。合并后的镇中学位于镇驻地,济广高速出口2公里处。将小学规划建设为11处完小4处教学点,一处民办小学。2020后全部规划改造完成,符合省政府办学标准要求。
第一中心小学:异地新建,位于镇驻地,服务村队东徐、西徐、张楼、孔楼、堂子、北张、安庄7个,人口约6500人左右,服务半径2.5公里,在校学生455人。
碱柳小学(大庙教学点):服务人口6100人左右,村队7个,东大庙、西大庙、吴楼、刘楼、盛垓、张庄、袁庄。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7人。
后张小学:服务人口5700人左右,村队7个,前张、后张、吕楼、林庄、汤垓、刘集、东侯庄,服务半径2.5公里,在校学生392人。杨楼小学:服务人口5800人左右,村队6个,前杨楼、前申庄、陆庄、后申庄、代庄、李庄,服务半径2公里,学生428人。
潘庄小学:服务人口4500左右,村队4个,潘庄、高庙、盛庄、南王楼,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67人。
信楼小学:服务人口5000人左右,村队5个,信楼、东关、西关、路楼、南王,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 356人。
第二中心小学:服务人口5200左右,村队6个,东坑、西坑、曹楼、后杨楼、南吴庄、二郎庙,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3人。
孙庄小学(西王教学点):服务人口5100人左右,村队7个,孙庄、郭庄、陶庄、南李垓、西王、东王、孤柳店、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46人。李阁小学:服务人口5700人左右,服务村队8个,李阁、崔庄、杨庙、王楼、吴庄、刘庄、南马庄、西侯,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83人。秦店明德小学:服务人口5200人左右,村队6个,阚庄、东马、西马、鲁庙、秦店、郭楼,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70人。
才林小学:服务人口5100人左右,村队8个,才东、才南、才北、才西、耿乡、北王、关乡、李垓,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9人。欢欣小学:镇驻地,民办。
徐集镇人民政府
2008年2月8日
第二篇: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索罗乡学区2009-2011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平凉市崆峒区2009—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学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学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从2009年起,用4年时间在开展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
索罗乡学区共计七所完全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幼儿园。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有56个教学班,中小学学生总计1700人。专任教师121名,其中本科26人,大专5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66.9%。历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人。
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学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教育-1-
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散办学、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
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
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处理好需求与调整、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按照到2013年重点建设1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小学(寄宿率达到 50%)。届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校舍建设达标、配套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配置齐全、食宿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标准,彻底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和办法效益低下的现象。
四、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还要注重以下几项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办好乡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教学点。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尽快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要加强管理,在保证其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基本建设投入。
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
要综合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集中办学为方向,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的因素,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同时,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调整撤并校点所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先易后难进行撤并校点。
(三)布局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我学区布局调整目标: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撤并部分分散且布局不合理的村级教学点。具体目标规划:
小学规划
现有小学7所(西李小学、汝林小学、东白小学、张树小学、胡洼小学、庙后小学、姚王小学)。布局调整将改扩建张树小学、撤并胡洼小学、庙后小学,将新建校舍25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400万元。
五、布局调整的分阶段实施
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调查,摸清底数(2009年11月5日至
2010年11月15日)。重点摸清小学(教学点)的校舍、学生人数、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校舍情况、校园占地面积等情况。
第二阶段:科学安排,分步推进(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按照村级小学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对部分具备撤并条件教学点进行合理撤并。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对撤并(或准备撤并)教学点所并入的学校,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进行规划建设。先易后难,逐步分阶段撤并,对撤并条件成熟的先撤并。采用标准化建设、寄宿制示范学校先行,示范带动全面的方式。
第三篇: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初探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初探
摘 要: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农村各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基础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近几年,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升,乌当区面临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现有学校的规模和等级不能适应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对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均衡发展;贵阳市乌当区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城区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转移的趋势下,城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中小学也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的同时不断萎缩,而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则面临严重负荷。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会上,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由此可见,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经越发突出。因此应使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等级与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与区域间差距,实现社会、经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学的布局调整现状分析
2.1 盲目规划学校布局
近年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适当撤并了一些规模过小的学校,同时新建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在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在学校布局过程中也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城镇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进程,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学生就学机会和条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出现学校建设缺位或重复的现象。
2.2 农村学校萎缩,城镇学校班额过大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在布局调整中的不确定性,很多地方不愿改善其办学条件,忽视小规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配置,使得一些家长担心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不能保障教学质量而陆续将孩子转出,加速了这些学校“自然”消亡。很少有县、市、区提出适当保留教学点的措施。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优化策略
在满足本区域生均指标的前提下,片区内的规划教育资源在总量上应满足适龄人口与用地的平衡;通过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以及每千人学生数等技术指标确定区域办学规模。其次,要逐步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学校等措施,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招生压力较大的学校,要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合理分流学生,按省定标准确定班额。乌当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4.1 乌当区教育现状
4.1.1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乌当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表现在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较为密集,而乡镇之间的中小学布局则相对稀疏。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部均衡,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其次,表现为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
4.1.2 学校布局及规模存在不合理
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的用地和规模将随之调整才能满足城镇化进程的需求,尤其是水田、下坝等地区。2013年,乌当区新天一小学生达1749人,乌当二中2211人,乌当小学602人,乌当区实验小学1512人,这四所学校平均班额达50人,其中乌当区实验小学最高班额达60人。而地处城区及乡镇边缘地带的一些村小因生源稀缺造成不少校产闲置。如培鹅小学全校仅为14人。
4.1.3 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的不协调
在乌当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使乌当部分地区的学校将面临紧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一些学校用地进行整合调整才能满足学校建设的需要,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需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增长来配置;另一方面,在是农村地区,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村小适龄儿童减少,导致一部分学校生源变少,而另一部分中心镇学校生源覆盖半径变大,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办学条件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适应。
4.2 乌当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策略
4.2.1 需求分析
乌当区2013年全区总人口数376920人,年平均递增1.66%。随着全区总人口的增长,适龄儿童人数也会随之增长,全区中小学校办学规模也相应变大。要适应这种必然发展,便要使办学条件随着人口增长趋势有所改善。
4.2.2 学校办学规模确定
全区现在校学生人数约18122人。预计到2018年,全区总人口为40.60万人,在校学生总人数约为29571人,根据小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0?O、25?O,结合增加学生人数,进行学校总用 地面积估算,确定新增用地面积。根据规划新增在校学生人数,结合中小学班额配置标准(其中,中学每班班额约为50人,小学每班班额约为45人),确定学校班级规模。
4.2.3 规划技术标准
关于学生千人指标的设置,主要参考《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乌当城区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70人/千人,中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45人/千人;高中入学率按85%计;乌当乡镇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55人/千人,初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30人/千人;高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20人/千人。
独立设置的小学最小规模12个班,规模不小于600人,地区年招生不足50人,原则上不再设置小学;城区或县政府所在地原则上不再设立12班独立小学,新建小学至少18班以上;独立设置的初中学校一般应达到18个班,规模不小于9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达到18个班,规模不小于900人;完中一般应达到24个班,规模不小于1200人。老城区近期小学不超过50人/班,中学不超过55人/班。结语
总体来说,本文主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以及乌当区农村中小学存在问题分析,并进行布局调整的策略说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当区中小学建设规划,2014-2018.[2] 赵素文.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发展与研究,2009(12).[3] 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05.
第四篇: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
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
一、2002年学校布局及学生、教师数
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6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1所,民办初中1所,县重点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12所,完全小学62所,初小170所,民办小学1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幼儿园1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27023人,其中:普通高中1913人,职中500人,初中6594人,小学16094人,儿童育智学校6人,幼儿园及学前班1916人。有教职工1615人,其中:普通中学446人,职中51人,小学996人,幼儿园118人,儿童育智学校4人。
二、2005年学校布局及学生、老师数
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15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民办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制学校2所,民办初级中学1所,县重点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9所,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117所,民办小学3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幼儿园1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22631人,其中:高中3238人,职中290人,初中7906人,小学9735人,儿童育智学校7人,幼儿园及学前班1455人。共有教职工1552人,其中:普通中学709人,小学686人,儿童育智学校10人,幼儿园147人。
第五篇: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
2011年王人镇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办学水平,缩小城乡规模差别,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中心校讨论研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以方便学生求知求学和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切实保障义务教育质量和不让一个孩子流失的前提下,按照我镇经济、人口和地理现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现有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全面规划调整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方便和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的原则。
2、坚持改善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原则。
3、坚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
三、调整规划
撤并新桥学校初中部,并入王人高级职业中学。
四、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4月)
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涉及面广,困难多,矛盾比较突出,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全镇基础教育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设法化解矛盾。为了切实搞好我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经中心校研究决定,成立了王人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并深入各学校调查,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合理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邵利峰
副组长:孙克中张献毅
成员:王效民李明方杜俊刘云涛李学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效民兼任。
2、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
一方面积极协调,争取村委会领导干部的支持。对村委领导干部,可组织到外乡镇学校实地考察,通过对比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小学校的办学困难以及集中办学的优势,形成共识。
另一方面全面征求意见,主动走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各村各户做好宣传工作,向广大家长讲清布局调整的好处;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家长对布局调整工作意见和建议。
3、实施阶段(2011年9月)
领导小组成员主动与镇政府、教育局领导等请示,汇报布局调整工作,争取上级拨款,建设好王人高级职业中学的基础设施。合理调配撤并学校教职工以及撤并学校的资产。
六、具体要求
1、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作,各学校都要进一
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布局调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要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宣传其意义和目的,让全社会都能理解和支持。
3、撤并学校要做好分流学生的统计,并提供给接收学校。
4、布局调整的纪律要求:以大局为重,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进行财务清理和财产登记,办好交接手续,严禁乘学校撤并之际乱发放钱物,如出现违纪违规的问题,将严肃处理。
5、加强对接收学校的管理力度。学校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力度,让家长放心。
6、加强对保留教学点的管理。对教学点强化指导和管理,保障低年级学生继续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