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条小鱼在乎》读后感
联想起新编小语教材(苏教版)中选用的一个故事:海潮将成千上万条小鱼冲上沙滩,搁浅在一个个小水洼里……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奔跑,他捧起一条又一条小鱼,奋力的将它们扔回大海。有大人道:孩子啊,别忙了,这么多的小鱼,你一个人救的完吗?再说,谁在乎呢?小男孩头也不回,说: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
“小鱼在乎”,每一次在和孩子们读起这篇文章时,我都会从“在乎”这一词汇中读到沉甸甸的道德分量,其潜台词是:还有我(小男孩)!我在乎小鱼的在乎!……据说,许多人读到这里时都禁不住潸然泪下——这就是“在乎”的感人力量。
回想起自己走过的教书之涯,十几年的漫漫人生路,面对自己的教育观、育人观、班级管理观,才猛然悟出,育之不当,乃源于“谁在乎呢?”不在乎他们的言行举止、感受、一颦一笑,乃至内心情感,孩子们何又在乎你——老师的存在呢?懂了在乎,我不在盲目,懂了在乎,在我眼里,学生就是孩子——是一群正在成长的人。他们有理想、有自尊、有差异、有个性,他们天真、单纯、活泼、(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好奇、想学习、渴望关爱,于是我和他们谈学习、家庭、社会、谈对老师的感受。每一周中,他们总网会有个时间要求我和他们聊天,我很在乎,这时的我便成了他们无话不说的朋友,渐渐地,孩子们在乎了我这个班主任,晨训课上的一句话,课间、课堂上的一个眼神,甚至上课时,我在他们身边停留时间的长短,他们都很在乎,也就在这不经意间,我发现自己班级好“管”了!活泼了、团结了!
原因是否在于一个小小的“在乎”呢?“在乎”是否也包含着一种更高的境界呢?好几次听课,总感觉到一堂好课中,也源于这个小小“在乎”二字,老师在乎学生,学生在乎老师,这也不是教学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吗?
在今天这个崇尚社会主义道德的现代社会里,在乎别人的在乎,其实就是为另一个人自觉承担起一种责任,就是意味着你郑重地选择了付出——就像小男孩在乎鱼而选择了在海滩上奔跑一样。因为,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只要心里有了这种对他人的“在乎”,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你必须要做点什么——这当然是很辛苦的。
在教育教学这一弹性很大的工作过程中,“在乎”的作用可能比制度更大——你对别人的在乎,可以转化成别人对你的在乎;别人对你的在乎,也会转化成你对别人的在乎——这种情感互动最终将会转化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关注这个小小的“在乎”吧!
当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暖的阳光时,使学生幸福地学习就不再只是理想!
第二篇:在乎这个人
在乎这个人
文/一鸣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没有几个不坐公共汽车的。我,也不例外。大多时间公汽上的位子与乘客总是“僧多粥少”,该不该主动让座位成了公汽上长久不变的主题曲。
一天,我坐在公汽上,习惯性地拿出一本随身携带的书,津津有味地沉浸在书的乐趣之中。当我抬头休息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面前站着一位随着车身左右摇摆的老妪。只见她右手提着一包东西,左手吃力地拉着比自己高出很多的扶手,用期待的眼光望着我,也许是在等待我这个书卷气很浓的“眼镜”给她让位子吧。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把她扶到我的座位上。她还没有坐稳就连忙表达她那真诚的谢意,“谢谢”,连说了三声,我清楚地数着。
此时的我,照例看我的书,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神情。也许他们很惊讶,也许他们很不屑一顾,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应„„我没有想那么多,不过一直在回味耳边连声的“谢谢”,并不是在陶醉,而是很稀罕地留存在记忆里,因为好久都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了,无论我让位与否。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滩边行走,一阵风浪袭来,卷起了无数的鱼儿,海水退去了,沙滩上却留下了很多苦苦挣扎的鱼儿。一个人,可惜地望着这些鲜活的生命,连忙拣起一条条的鱼儿抛入海中,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归属。另一个人对此很不理解:“那么多的鱼儿,你拣的完吗?”拣鱼人回答说:“我只在乎这一条。”说完,把手
中的鱼儿抛向大海,仍继续拣起鱼儿抛向海中„„
也许有人会问我:“你一个人能够挽救整个社会的风气马上?”在他们看来,世风日下,无须自己去挽救,一己之力也无法挽救。我没有如此想法,也许世风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即便如此,我也不在乎,我只在乎我给让位子的这个人。正在此时,老妪站了起来,把位子还给我,下车去了,口里还不停地说着“谢谢”。
我想,口里不停地说“谢谢”、脸上露出满脸感激之情的老妪定不会口是心非。她定会高兴地把公汽上的事情告诉别人,或许是她的子孙,或许是她的亲戚,或许是她根本就不认识的人。
我知道我不是救世主,我也无法挽救整个社会的风气,但是我为社会能做的就是“在乎这个人”,做到问心无愧而已。
第三篇:这条小鱼在乎 教案
这条小鱼在乎
单元说明:
这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感受到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温暖》体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小读者》通过写小姑娘给杂志的编辑提意见,表现了小姑娘的认真;《威尔逊出游》反映了威尔逊通过实践和母亲的启发所得到的收获。《最好的礼物》会让我们感受到教练和贝利间真挚的情感。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西师版教材,第五册16课讲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设想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设计试图通过改变人称视角,依托文本,进行想象,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想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用你最佳的精神状态告诉我,你很想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二)、走进故事,品词读句。
1.(出示课件)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海边散步,无意中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你看到了吗?这些小鱼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小鱼被困的情景,想象小鱼怎样挣扎,可能说些什么,体会它们处境的危险。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出示课件: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并用字幕配合语言渲染。)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我继续向前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看到小男孩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你猜,小男孩在干什么?
自学第四段,勾画出小男孩在做什么,试着带动作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评议哪里演得好,读得好。
从“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这两个动词,感受小男孩全神贯注、不遗余力地抢救小鱼。
师生一起表演朗读。
3.创设师生情景对话,理解小男孩的心理。
我忍不住走上前,(摸着学生的头)问:“这么多小鱼你救不完的。” 生略
“那你为什么还救它们?”生略
“你这样做有谁在乎呢?”“为什么?”生略
“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那边的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通过对话,想小鱼之所想,小男孩之所想,深入到故事中去。)
(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4.(出示课件:救助小鱼的图画,“爱的奉献”乐曲作陪衬,和三句被感动的句子。)
教师表演读第一句:面对鱼儿对生命的渴望,面对小男孩儿那颗
炙热的爱心,我被感动了„„
被感动的孩子们,请接着读:(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再感动一次,救助一次。
5.改编故事
刚才,老师选择课文中“先生”的角色,讲述了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小男孩、小鱼的口吻讲故事。读读书,你也试一试。
自由读书,指名讲故事。
(三)、总结课文
课件出示画面,教师伴乐解说: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善良人的帮助成百上千的小鱼才得以重返大海,瞧,它们多自在多快活呀!拥有生命多好呀!生命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小花会在乎,小草会在乎,小树苗也会在乎;小鱼会在乎,小鸟会在乎,小蚂蚁也会在乎;你会在乎,我会在乎,我们大家都会在乎。任何生命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当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时候,当藤儿向上奋力攀爬的时候,当笋芽悄悄钻出地面的时候,当花朵静静绽放的时候,你可曾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无数的生命,大自然才会这样生机勃勃,充满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数的生命大自然才会如此的绚丽神奇。让我们大家共同伸出友爱之手,去关爱生命,珍视生命吧!如果你发现小动物受伤,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如果你愿意就用你的小笔头把它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画面能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更能强化学生关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意识。〕
八、作业设计
1、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能主动保护小动物。
2、我和小动物之间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我想赶快写下来。、我想搜集一些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第四篇:这条小鱼在乎 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海底世界。在蔚蓝的大海里,三三两两穿着花衣裳的小鱼在美丽的珊瑚丛中游来游去,它们是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呀!可是,一场暴风雨之后,巨浪把一条条小鱼卷上岸滩,这些小鱼还能不能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
16、《这条小鱼在乎》,板书课题,用心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3、“乎”在这里读轻声,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4、谁能告诉我“在乎”是什麽意思?谁能换个词? 生:在意。
5、在乎就是在意的意思,那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小鱼在乎什么?
6、你抓住在乎提出了问题(相机在课题上做标示,打上小问号)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我想知道这条小鱼指的是哪条小鱼?
7、你很关注这条小鱼,是呀,这条小鱼是哪儿的小鱼?(相机在课题上做标示,打上小问号)同学们,学贵有疑,刚才大家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有信心吗? 师:对,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第五篇: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学生到了三年级,要开始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此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已势在必行,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我将自身的课题研究转向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观察及说话的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半年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并掌握了基本的读书方法,对于词语的理解,除了查工具书,学生还能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式来理解,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
下面我就结合课题就《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谈谈我的一些实际做法:
一、首先说一下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并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文章,它以一个男人的见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海边奋力拯救困在浅水洼中即将被晒干的成百上千的小鱼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使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句多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我研究的一个目标与方向,据此我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小动物的爱护。
2、在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积累语言。
3、通过对小男孩捡鱼的过程理解,引导学生也象小男孩一样有爱心、同情心。
结合本文实际,我们可以看出:不通过朗读,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更无法从中受到情感教育。所以,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受到关爱他人的意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2~6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或读书、或表演,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同进步,在解决疑难中大胆创新,从低年级就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2、以读为主线,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体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受,才能激起情感之弦。
在教学中,我一是通过多种有目的、有层次地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由学生自由读,体会小鱼
《这条小鱼在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人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关爱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人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沐浴人文关爱的光辉。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这条小鱼在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什么? 这些小鱼面临死亡,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2-6段
1、孩子们,小鱼的心里话,被同学们读懂了,也被书中的小男孩读懂了。(板书:小男孩 小鱼)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2-6段,边读边画一画,从哪看出小男孩读懂了小鱼的心里话。(生自由读)
2、汇报:引导学生抓“他走得很慢„„扔回大海” 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抓词理解(1)不停地 为什么不停地扔呢?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不停地去做某件事时,你觉得怎么样?多么感人呀!我们就来读读小男孩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2)用力 为什么用力?感受到什么?
3、是呀!小男孩不仅要不停地捡,还要用力去扔,现在,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师用语言渲染)同样一个动作,他要重复几十次„„
4、看到这样的画面,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感动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读这部分。
5、孩子们,那么多鱼,你觉得能救得过来吗?(不能)是呀,文中的男人和我们一样,他是怎么说的呢?(读文中男人的话)
(1)从男人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鱼太多,救不过来)你们看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2)男孩怎么回答的?男孩的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肯定)指名读
(3)此时,我就是这个男人,我想问:“你明知道救不过来,为什么还在救?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为什么说这条小鱼在乎?
(4)你们看,这些小鱼在我们的眼中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而在小男孩的心目中呢?它重不重要?此时的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5)多么善良的小男孩呀!(读小男孩与男人的话)
三、总结升华 沙滩上不止这一条小鱼,还有成千上万条小鱼在等着小男孩去拯救,不管多累小男孩都要坚持到底,因为他相信他一定能够拯救更多的小鱼。读最后一段。升华:生命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哪怕是一根草,一朵花,让我们关爱每个生命,给弱者尽量的帮助,让所有的生命快乐、幸福吧!
教学反思: 课堂上通过抓住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这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抓住重点词语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小男孩的善良,并进行感情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
1、研读教材,备学生还要加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时应引导学生去呈接,但在课堂中我没有灵活调整,说明对学生研究的不透。
2、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不及时。
3、教师没有适当的提升。这节课也考虑到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思想感情的渗透,但由于2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有些事先设计好的环节,在课堂中就删减了,就象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由于都已经打了两三次铃了,所以最后部分就没有再一次升华文章的主题。
《这条小鱼在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语文上册《这条小鱼在乎》。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它们。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对字形中易错笔画,“蒸”字进行形象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是:
1、由一个捡鱼的小动作、小故事中,深化学生对弱者,尤其是对受伤的小动物的爱心帮助,从而引导学生要爱护小动物。所以根据教参的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认读本课字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到小动物受伤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他们。增强孩子对弱式群体的关心与帮助意识。二、二、说教法
1、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2~6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或读书,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2、以读为主线,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合作读,找重点句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由学生自由读,体会小鱼的感受,再让学生看课件,结合具体情境再次体会小鱼的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学生用朗读感悟和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培养阅读和领悟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感知课文内容、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我先重点讲解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森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歌唱;大海是小鱼的家,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你们看![此时播放课件: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自由快活的生活情景。]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2、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巨浪一层一层阵拍打着岸边,小鱼也被冲到了沙滩上。后来,潮水退去了,可是可怜的小鱼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滩的浅水洼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八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设计意图:引人入胜的课件和优美的语言迅速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好了感情铺垫。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注意甚至的甚和蒸发的蒸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水洼”辅助学生理解“水洼”。指导学生用“成百上千”“忍不住”说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个别读,以流利、准确为标准,师生互评。
(三)深入学文、感悟真情。
A 再现被捆小鱼,引起学生关注
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根据课文内容,用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想象潮涨潮落的情景,理解这些小鱼为什么会被捆在水洼里。那么被困小鱼的是数量多吗?通过理解“也许、甚至”知道程度不断加深。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被捆的小鱼面临怎样的后果呢?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无数小鱼在沙滩上,有的喘着粗气,有的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奄奄一息。„„在音乐帮助下,把学生的关注点进行了聚焦,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谁不在乎?再次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两个心理冲突:1.小鱼那么可怜,大人为什么不在乎?
2.大人不在乎,男孩为什么在乎?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让小学生谈谈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引领学生体会小鱼的感受,激起学生对小鱼的同情。同时拎出整篇课文的一条主线: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
B 产生认知冲突,研读感悟生命
1、读课文中的“我”的话“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 生读到在乎时,我问:在家里谁最在乎你?那在学校呢?因为“在乎”是本课的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说话中自然地理解“在乎”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指导学生从谁在乎呢?这句话和两个问号着手理解。这里要让学生知道不是说这个“我”没有一点儿爱心,而是大人只关注着整个海滩。
2、读男孩 让学生带着:你们从哪里发现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小鱼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2—6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的词:走、弯腰、捡起、扔回、走得慢、不停、用力了解小男孩做事的态度和他的心理想法。出示第六自然段的文字:第一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问题一:小男孩在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叨念”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回答:念叨、自言自语、小声说、不停地说。)问题二:细细读这段话体会。此时,小男孩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回答:担心、着急、紧张、伤心、难过等等)。第二层课件辅助读,课件再现海滩小鱼被捆的画面。引导说——这条小鱼在乎吗?这条呢—那一条呢—最后引导读这段话。第三层换位体验读,当你看到小男孩在不停地捡鱼扔鱼,听到不停地叨念,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3个层次的研读,让学生的情感与小男孩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角色替代。又在对比中学习更突出男孩的品质。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当你看到你身边的小动物,受到什么伤害或者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时你如何保护它们呢?写一段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