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5篇

时间:2019-05-13 10: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篇: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及国土整治规划的制约条件之一。建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重视我国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以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保证。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情况

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尤其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地区和城市,地下水成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水源。据计算我国可更新地下淡水资源总量为8700亿方,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1%,其中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方。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见表1)。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水层厚度,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这个比例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的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开发利用的最多,岩溶水在分布,数量开发均居其次,而裂隙水则最小。在以往调查的1243个水源地中,孔隙水类型的有846个占68%,岩溶水类型的有315处,占25%,而裂隙水类型的只有82处,仅占7%。

从目前的供水情况看,全国地下水的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其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预计在21世纪,我国淡水资源供水需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市。

受我国水资源及人口分布、经济发达程度、开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区域我国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3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水资源缺口大约为1000万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以地下水水源地做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超过60个,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济南、海口、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拉萨等;以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南昌、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长春、上海等。

目前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36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包头、长春、郑州、鞍山、太原、沈阳、哈尔滨、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上海、无锡、常州、杭州、合肥、武汉等城市。主要污染源均为工业和生活污染,局部农业区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的污灌区,目前有污水灌溉农田2000多万亩,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也有的还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二、城市开发利用分布特征

1、地下水水资源分布及人均占有量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南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仅占到29%,尤其是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别为1100′108m3/a和300′108m3/a,只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但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却分别为2600′108m3/a和800′108m3/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的30%。

此外,受各地人口、耕地和经济发达程度的不一,各地的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华北片、东北片占有量最小,人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占有量分别为351 m3和545 m3,亩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28 m3和219 m3。东南和中南片地下水占有量仅高于华北、东北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最高的是西南和西北片,西南片的人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亩均地下水天然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人均、亩均地下水资源平均占有量的差异对各地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

2、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首先,地下水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地下水占80-90%,农业用水中,地下水平均占38%左右,其中河北省占75%,山西和河南省都在50%以上。

其次,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如山东省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中地下水供水比例高达95%,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有14个城市地下水的供水比例超过50%。在北方17省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中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的地下水是城市的唯一供水水源,而铁岭、锦州等城市的地下水的供水比例也超过80%。

此外,北方地区的城市地下水开采强度也普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华北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最高,河北省高达126%,北京109.38%,其它省(区、市)都在70%以上,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据统计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大于1的城市已超过百余个,如山东省的淄博、烟台、潍坊等城市其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均已大于

1),其中,呼和浩特是以地下水为唯一供水水源的城市,该市开采总量为18351万方/年,而该地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9478万方/年,开采量占可采量的193.6%,区内已严重超采。

3、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的大中城市多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或以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除个别城市外,地下水供水比重较低,如长沙、岳阳、昆明、南宁等其地下水供水比例均在20%以下。同时,目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一般较低,地下水资源可采余量较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广西的南宁、玉林等城市,地下水的开采量仅占其可采量的15%左右。

4、因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引起局部超采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许多地区和城市,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未超过允许开采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导致局部开采强度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区及局部地段过量集中开采,开采强度过大,导致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例如,在北方地区虽然有37个地市处于严重超采,但仍有1027.16亿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尚有较大潜力可挖。而在城市中这种现象也极为普遍,如济宁地下水资源相对比较充沛,但在建城区水源地由于日开采34.5万方/天,超过允许开采量22万/天,从而造成局部地区严重超采,产生地面沉降及水质污染问题。

5、地下水使用中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目前城市地下水的使用主要包括为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三个方面。以往工农业用水往往占据主要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许多地表水饮用水源容易遭受外界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居民对饮用优质地下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使得城镇用水中生活用水的比例正逐步增大的趋势。如福建省福州市及浙江省的部分城市等都出现类似现象。

三、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将逐年增加,这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大中城市本已十分严峻的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如甘肃省天水市目前地下水可采量仅为

8957′104m3/a,而其城市发展规划预测城市总需水量达33154′104m3/a,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不合理的开采布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部分城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开采布局和调蓄,各地区开采程度很不平衡,使得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有些地区严重超采,而有些地区则尚未合理开发。

3、持续过量开采,降水漏斗不断扩大

由于持续高强度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甚至造成含水层的疏干。石家庄市由于长年过量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89年为36.06m,99年已发展到为39.98m,并形成区域性水位下降。西峰市的十里湾水源地超采极为严重,其允许开采量为24.7′104m3/a,而实际开采量达到206′104m3/a,是可采资源量的7倍,其开采是不断清耗静储量的疏干式开采,如不控制,含水层面临疏干的危险。

4、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城市远近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问题最为突出,北方地区每年灌溉用水约14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多数地区保持传统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居高不下,华北还有许多地区毛灌溉定额维持在400—600立方米/亩.年,西北内陆盆地有的高达700—1000立方米/亩.年,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我国工业用水量的浪费也很大,大部分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在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

5、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而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客观上为废污水的加速入渗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现水质污染的地区及城市已有136座,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有包头、沈阳、兰州、西安等城市。

四、过量开采引发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由于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含水介质压密所至,在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有北方的天津、沧州、西安、太原、南方有上海、阜阳市以及苏锡常地区。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水分布地区,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较为多见。地面塌陷问题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受岩溶水分布的控制,南方的发生率高于北方,在南方地面塌陷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水城、遵义、咸宁、黄石、湘潭等地,北方有临沂、泰安、枣庄等。

(3)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主要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后,引起海入回灌,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的大连市、河北的秦始岛市,山东的青岛市、福建的厦门市以及广西的北海等。

此外,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地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

王 露

2012年7月2日

第二篇: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部山区降雨充沛,地表迳流发育,西部和东部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省80个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参差不齐,缺水地区主要为大庆、哈尔滨、绥化等大中型城市及鸡西、七台河等矿区。水资源缺乏已制约了上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缺水地区已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山环水绕。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北部和东部疆界,松花江如一条玉带从西南向东北横贯黑土大地。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及那丹哈达岭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逊河平原围隔起来。在平原中形成大型的地下水贮水盆地,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形成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孔洞及溶洞等蓄水构造。

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循环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貌、含水岩组的特点,将全省地下水划分为三级资源区(资源区、亚区、子区)。

首先按地下水流域及汇水范围划分六个地下水资源区;按地形地貌划分十一个亚区。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区划分表

资源区 符号 面积

亚资源区 符号 面积

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Ⅰ 10.64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1 9.30

逊河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2 1.33 松花江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Ⅱ 17.10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1 4.95

松嫩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2 1.21 松花江中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Ⅲ 8.10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1 7.81

松花江中游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2 0.29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 汇流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Ⅳ 6.22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1 1.85

三江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2 4.38 乌苏里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Ⅴ 3.01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1 2.01

兴凯湖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2 1.00 绥芬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Ⅵ 0.78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Ⅵ 0.78

根据含水介质组成特征及赋存条件,将我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种基本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逊河平原及广大山区的山间河谷和盆地内。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砂砾石、砾卵石。含水层厚10-300mm不等,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一般500-30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或钠钙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1g/l。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平原第四系含水岩组之下(局部地段直接出露)和山区的中、新生代坳(断)陷盆地中(即: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鸡西等地区)。含水层岩性为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砂、砂砾岩及煤系岩层。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富水性极不均一,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一般在构造复合部位水量较丰富,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缺乏地区,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广大的基岩山区及溶岩台地区,按含水裂隙成因及其功能特征,可分为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分布与富水程度受岩性、地形、水文及气象等因素控制,其富水性差异极大,一般不具有大规模集中供水意义。

全省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简单,属低矿化度、重碳酸型淡水。山区基岩裂隙水循环交替强烈,一般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经暂短的迳流后,部分沿途以地下径流形式补给山间沟谷潜水;部分径流至山前地带,以泉的形式排泄或补给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大多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及HCO3-Ca.Na型。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循环交替作用相对较弱,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0g/l,PH值6.0-8.0,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Na型。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循环交替作用滞缓,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1-3g/l,为微咸水或咸水,出现HCO3.Cl或HCO3.SO4-Na型水。全省地下水中普遍存在铁、锰离子含量偏高现象,铁离子含量一般为1-10mg/l,三江平原中部铁离子含量多在4-20mg/l,最高达32mg/l。另外,在松嫩平原和一些山区向平原区过渡地带,存在高氟水及低碘低硒水,为地方病多发区。

黑龙江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全省地表水多年平均迳流深149.52mm(1956-1999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5.58×108m3/a。其中,枯、丰变化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一致。1999年为枯水年,年迳流深为92.99mm,地表水资源量为426.35×108m3/a。

全省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年迳流深度变化在10-500mm之间。南部拉林河、牡丹江上游区,年迳流深在500mm以上,北部及中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地区年迳流深一般在250mm左右,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迳流深度在10-25mm。

黑龙江省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314.86×108m3/a。其中平原区为218.00×108m3/a,占69.2%,山区为96.86×108m3/a,占30.8%。

黑龙江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15.14×108m3/a,其中平原区为182.07×108m3/a,占84.6%,山区为33.06×108m3/a,占15.4%。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预测结果表

平水年 2010年 2030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 可开采资源量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 可开采资源量平水年(50%频率)266.76 182.86 316.98 217.29平水年(75%频率)197.72 135.22 247.93 170.22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地下水开采量七十年代为28.01×108m3/a,八十年代为58.21×108m3/a,九十年代为65.00×108m3/a。二十年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36.91×108m3/a。

现状年全省地下水利用量按行业统计:农业为42.45×108m3/a(其中包括林、牧、渔业利用量为2.11×108m3/a),占用水量的65.30%;工业为12.33×108m3/a(其中包括矿坑排水量为1.87×108m3/a),占用水量的18.96%;生活为10.23×108m3/a(其中大中型城市约为6.00×108m3/a),占用水量的15.74%。

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省各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即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资源量之比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哈尔滨、大庆、鸡西、绥化、双鸭山、七台河、海伦等市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100%;阿城、木兰、甘南、呼兰等城镇,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80%;其它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均低于70%。而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区各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多在1.34-40%之间,表明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很低。

我省的大、小兴安岭以及东部山地区,地形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层分布不均一,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差,虽然目前该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低(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达50×108m3/a)。但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难以开发利用。因此,开采潜力较小。需要指出的是,在山间河谷区及山间盆地区,地下水相对富集,为区地下水开采具前景地段。

我省三大平原,总体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剩余量达102.04×108m3/a,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特别是东部的三江平原与兴凯湖平原,地形条件简单,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厚度大,且分布较稳定,富水性好。因此,具有很大的开采潜力。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平原区,省会哈尔滨市以及西部重要中心城市齐齐哈尔、油城大庆、商品粮基地绥化市均位于区内,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相对较高。由于松嫩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有较大差异,决定了地下水开采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别。在东部高平原,地势较高且上覆厚层亚粘土层,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赋存,相对贫水。仅在双城、绥化、海伦和肇东-五站一带的第四系承压水盆地,地下水相对富集,适宜建设小型水源地或分散供水。中部低平原,地势低平,有利用地下水赋存,且含水层多层叠置,构成大型蓄水盆地,具有较大开采潜力。但是,低平原深部前第四系含水层构成半封闭型承压水盆地,补给条件差,调节能力低,且局部存在微咸水和高氟水。因此,对该区地下水的开采应加强规划,科学布局,避免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西部扇形平原埋藏有丰富的第四系潜水,且开采条件优越,适合开辟中型或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分布于松花江、嫩江干流及各支流两侧的河谷平原,是松嫩平原最具开采潜力地段。

根据中期预测,至2010年,全省需水量将增至297.83×108m3/a,较基准年(1999年)增加63.13×108m3/a。其中地下水需供水89.35×108m3/a,地表水需供水208.48×108m3/a。至2010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平水年(50%频率)为182.86×108m3/a,枯水年(75%频率)为135.22×108m3/a。界时,地下水需供水量仅占平水年资源量48.86%,枯水年资源量66.08%,表明地下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较高。

根据远期预测,至2030年,全省需水量将增至417.02×108m3/a,较基准年(1999年)增加182.33×108m3/a。其中地下水需供水125.11×108m3/a,地表水需供水219.91×108m3/a。至2030年,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平水年(50%频率)为217.29×108m3/a,枯水年(75%频率)为170.28×108m3/a。界时,地下水需供水量仅占平水年资源量的41.12%,枯水年资源量的52.47%,其保证程度虽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满足远期供水需求。

地下水水质分级及其空间分布:

Ⅰ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低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分布于我省北部及中东部的广大低山丘陵区,兴凯湖平原大部分地区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区的深层承压水区。

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分布于嫩江、松花江、牡丹江及其支流河谷区和松嫩低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

Ⅲ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分布于松嫩低平原闭流区及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

Ⅳ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为依据,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型城市的建城区。

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其分布:

我省地下水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大庆、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大城市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带,主要污染质为总硬度、硫酸根、氯离子、锌、铅等。其次为耗氧量、铵氮、亚硝酸盐氮.反映该区工业污染占主导地位,生活污染次之。

中度污染区分布于大中型城市的郊区及城镇中心区。污染质主要为总硬度、硫酸根、氯离子及铵氮等。反映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复合影响。

轻度污染区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平原农作区及村屯所在地。污染质主要为氨氮、亚硝酸盐等。反映生活、农药和肥料污染。

未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广大低山丘陵区,地下水中检出的各项组分均未超过背景值。

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

黑龙江省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分原生地下水环境问题和次生地下水环境问题。

原生地下水环境问题主要有:天然水质不良、土壤盐渍化等。

受原生地质环境影响,我省地下水中Fe、Mn离子含量普遍较高,局部地区存在高氟水和低碘水。

高铁锰水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其次为山间河谷地带。高氟水集中分布于松嫩低平原,零星分布于海林、尚志、鹤岗等地。低碘水在全境内普遍存在。

由于存在天然水质不良,我省为地方病高发区,主要的地方病有甲状腺肿、克汀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及氟中毒病等。

黑龙江省土壤盐渍化分布于松嫩平原闭流区。该区潜水埋藏浅、迳流滞缓,土壤蒸发强烈,区内土壤盐渍化面积达27000多km2。

我省次生地下水环境问题主要有:地下水污染和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等大中城市及绥化等重要农业区,由于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垃圾的排放和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致使地下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污染质为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等。

在哈尔滨、大庆等主要城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呈区域性持续下降趋势。目前,在哈尔滨市重型机械厂和大庆市让湖路区地下水水源井一带形成面积达380km2和近500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哈尔滨市重型机械厂开采井,自七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地下水位累计下降近30m,大庆市让胡路区地下水水源井二十年间地下水位下降近20m。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对策

1、地下水开采程度不均衡问题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可采资源量为215.17×108m3/a,而现状地下水开采量为65.00×108m3/a,仅占可开采量的30.21%。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地下水开采程度不均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进而引发了地面沉降、土壤沙化等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如哈尔滨市、大庆市、鸡西市等四大煤矿及重要农灌区,已出现不同规模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哈尔滨市、大庆市区已出现地面沉降迹象。另外,在大庆等地区草场退化、土壤沙化严重,现有沙化土壤面积16.3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1.9%。

2、用水结构不合理

在我省地下水利用总量中,工业用水占16.9%,农业用水占65.1%,生活饮用水占15.3%。由于农业用地下水所占比例过大,不仅在重要农灌区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也使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在灌溉过程中受到肥料、农药和地面固体污染物及地面污水的污染。从而制约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浪费问题

工业用地下水占我省地下水总利用量的16.9%,而我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其中哈尔滨市最高为65%,其它大多城市为40-50%,而中小城镇仅为10-20%。农业用地下水占我省地下水总利用量的65%,目前农业灌溉方式基本上是漫灌,其用水定额水田是600m3/亩,菜田400m3/亩。若采用先进喷灌或滴灌技术,可降低用水定额近半。

针对我省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整,综合利用。

(2)调整地下水超采区开采井布局,减少现状开采量,控制地下水位。

(3)以找水为主,多渠道开源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4)控制污染,综合防治,制定地下水保护政策。

(5)因地制宜,制定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战略。

第三篇: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考核指标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考核指标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考核指标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考核指标参照的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 15218 – 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DZ 44 – 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二)地下水资源量。主要是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为达此目的,须提交以下地下水资源量和水量。

1、地下水补给量。

2、地下水储存量。

3、地下水已开采量。

4、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要按照不同水质分别提出淡水(矿化度< 1g/l)、微咸水(矿化度1-3g/l)、半咸水(矿化度3-5 1g/l)的资源量。

(三)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按勘查研究程度分为五级,用英文字母表示。

A级:经开采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简称“开采验证的资源量”。

B级:勘探探明的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简称“勘探探明的资源量”。

C级:详查控制的可供勘探或城镇供水总体规划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简称“详查控制的资源量”。

D级:普查推断的可供详查或地区规划的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简称“普查推断的资源量”。

E级:调查预测的可供全国或大区远景规划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简称“调查预测的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主要提交以D级为主的C、D、E级别的地下水资源量。但在调查范围内有属于A、B级别的水源地,应在成果上加以反映。

(四)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勘查精度须考虑的主要条件:

1、勘查阶段

2、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3、地下水资源量研究程度

4、地下水开采技术与经济条件研究程度

5、地下水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关系的评价预测程度

(五)查明与圈定水源地(或富水地段)规模的划分

1、特大型水源地

大于

15万3/d

2、大型水源地

5-15 万3/d

3、中型水源地-5万3/d

4、小型水源地

0.3-1万3/d

二、国土资源大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主要考核的可量化指标

1、详查控制的资源量(C级)

2、普查推断的资源量(D级)

3、调查预测的资源量(E级)

4、可供勘查的地下水水源地。

据中央电视台14:00整点新闻报道:我国地下水资源第二轮调查评价活动近日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科学家们将用9年的时间摸清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

我国第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完成于1984年,当时基本查明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规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调查评价结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对水资源宏观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需要。将要进行的第二轮调查评价活动主要包括地下水系统结构调查、地下水质量调查、深层地下水可利用性调查等八项内容。调查的重点将放在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环境变化规律等方面。

新闻背景:我国地下水利用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饮用地下水的人口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70%。尤其是在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正在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供水水源,但是现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首先,地下水在被过量开采的同时,得不到应有的补给。另外,由于垃圾的影响,部分城市地下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浪费问题也很突出,我国北方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到40%。大部分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有30%到4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的水平。

专家指出,应当通过水资源调查活动,制订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规划,进而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熟悉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和常用参数

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是:

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常用参数:

表征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数量指标,主要包括渗透系数、释(储)水系数(分给水度和弹性释水系数),其他参数包括导水系数,导压系数(渗透系数和释水系数之比)。

二、掌握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1.评价因子的选择

大气、地面水、土壤中的污染物都有可能进入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无机化合物有几十种,有机化合物有上百种。污染源不同,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结构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地下水污染物种类也不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地下水的污染物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是地下水的一般理化指标:有K+、Na+、Ca+、Mg+、SO42-、CL-、HCO3-、NH4+、NO2-、NO3-、NH4+、pH、矿化度、总硬度、溶解氧、耗氧量等。

第二类是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Hg、Cr、Cd、Pb、As、F、CN等。

第三类为有机有害物:酚、有机氯、有机磷等。

第四类为卫生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病虫卵、病毒等。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根据拟建工程排放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地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和土壤中的主要有害组分,参照上述四类污染指标选择评价因子。

2.评价标准的选择

评价标准是地下水评价的标尺,标尺选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应选择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某一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当地下水直接用于某一目的时,也可用这一目的对应的水质标准或水质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生活饮用水时,应该选择《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锅炉用水时,应选择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冷却水时,应选择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当把地下水用作工业生产用水时,应把国家各工业行业的现行水质标准选为评价标准。

3.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污染和大气、地面水、土壤污染密切相关。因此,地下水监测不仅是其自身,还应包括大气降水监测,地面水的监测,污水的监测,土壤的监测。这四种监测资料可向有关环境监测站索取。在没有监测站的地区,或监测资料不全情况下,应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设监测点,进行监测,取得这四种资料。

地下水监测必须通过地下水监测井(孔)或生产井进行。在有生产井的地区优先采用生产井,它能代表实用的地下水水质情况。在没有生产井(或农村水井)的地区应打监测井(孔)。由于打井价格昂贵,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样网的密度应尽量小,监测井应具有代表性。监测网的设置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对整个评价区的情况作适当的控制。监测的对象主要是有害物质排放量大,危害性大的污染源,重污染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地。监测井的布点方法,主要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来确定。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形式按污染途径和水动力条件可分为五类,具体情况如下:

a)渗坑、渗井形成的带状污染,是污染物质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大的地区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这类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应沿地下水流向采用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的两种监测断面布点,两监测断面之间距,视污染范围、污染程度而定,监测范围(控制范围)应包括评价的全部地区,即重污染区、轻污染区、污染边缘地区及未污染区,未污染区采样点可布置得

稀些。

b)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系数弱的地区扩散形式。由于含水层径流条件差,污染物的迁移以离子扩散为主。污染扩散缓慢,污染范围小,监测点应以渗井为圆心呈放射状布置,在地下水流向上,适当多加监测点,监测范围适当加大。

c)受污染的河、渠水,在沿河床、渠道径流过程中,水污染物通过河(渠)底和河床两侧渗透污染地下水,形成带状污染扩散。在这类地区,应根据河渠的形状,当地的地质结构、河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设置垂直河渠的监测断面。

d)块状污染扩散,是不合理的污灌区或缺乏卫生设备的居民区大面积垂直污染的一种扩散形式。污染范围或污染程度随污染面积的大小,居民区的大小,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包气带土壤性质和厚度而定。污灌面积或居住区面积大,地下水污染面积就大。反之亦然。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强,土壤渗透性大,就容易造成污染。相反,就不容易造成污染。这类地区的监测点采取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e)侧向污染扩散,是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的一种扩散形式。在这类地区,监测点采取平行环境条件变化最大方向和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

三、了解饱气带防护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地下水防护条件决定于饱气带地层的厚度、岩性、渗透性能及其对污染物的阻滞,吸附、分解等自然降解能力。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2002年5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11月26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自治区地下水

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

第三条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二)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三)开采与补给平衡,涵养水源,防止水源的枯竭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四)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

第五条 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自治州(地)、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和范围,负责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建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技术标准划定地下水宜采区、限采区、超采区和禁采区。

自治州(地)、市、县(市)编制的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编制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依据。

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进行。

第八条 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承担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九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

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必须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 保护规划。取水许可申请需要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呈报申请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附具规划同意书。

家庭生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用地下水的,免于申请取水许可。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城镇供水项目和大型农业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附具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 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的相邻区域开采地下水,开采方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前,应当征求相邻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开采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单方面批准开采地下水。确需开采地下水的,其取水许可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

第十二条 取水许可申请批准后,需要凿井的,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在凿井前应当提交凿井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凿井。凿井工程竣工后,经取水单位组织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农村牧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技术服务工作,无偿提供水文资料和相关信息,加强对凿井活动的监督指导。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保护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生活饮用水水源、重要工业项目用水水源、绿洲边缘生态用水水源为重点区域,划定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第十五条 在地下水宜采区应当合理开采和积极利用地下水,在因地下水位过高而形成的土地盐渍化区域,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地下水水位。

第十六条 在地下水限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和下达开采计划,合理调度地表水、地下水,从严控制取水总量,不得擅自扩大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

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限制地下水开采,原有自备水源取水量应当逐年递减。

第十七条 在地下水超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水开采量调减目标,提出计划开采量和井点布局、开采层位的调整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在地下水禁采区,禁止兴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原有取水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停方案和水源替代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进行勘探、采矿(含采油)、工程建设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污染监督管理,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站网的建设,做好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监测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所列取水单位应当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并定期将监测资料报其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取水许可、下达开采计划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因玩忽职守、工作不负责任,对违法开采地下水、破坏污染地下水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有关部门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凿井、修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取水单位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未按核准的凿井方案施工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下水超采区,未按调整的计划开采量、井点布局、开采层位开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下水禁采区兴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禁采区原有取水工程不执行关停方案和水源替代方案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

    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2007年11月1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24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条......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模版)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和水源污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本市境内埋藏于地下的冷水、热水(40......

    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20070726成都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 www.xiexiebang.com 填报时间: 2007-08-15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文号:政府令第137号 签发单位: 签发时间:2007-07-26 生效时间......

    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简要大纲

    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简要大纲一、工作目的 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查和估算区域水资源数量,评价区域水资源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水资源利......

    水资源调查

    中国水资源基本情况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水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个水资源极度贫乏国;居世界第4,人均却是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本文就简要的从我国水资源分......

    水资源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一地区逐年可以恢复和(A)的淡水资源。 A.更新B.开采C.储存D.消耗 2.陆地上普遍存在的淡水水体分别是地表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