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被宠坏的狗熊有感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
上饶县郑坊洲村小学五年级周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记得有一次,我对老师说:‚我觉得读书是最快乐的事!‛老师惊喜地笑着对我说:‚是吗?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我在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中自由地享受着快乐。
今年暑假,老师建议我们读以下五本书:《生于天空》、《神奇的方向盘》、《水边的文字屋》、《被宠坏的狗熊》、《讲不完的童话》。我读了三本,最使我难忘的是《被宠坏的狗熊》这本书。《被宠坏的狗熊》是从众多小故事中选出来做书名的。此书中描写了动物与人的情感。那些动物虽然没有眼泪,但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动作、眼神却感动了我。
‚土匪‛狒狒,是一只名叫‚土匪‛的狒狒。它曾是动物园里最凶的狒狒,作者在许多年前与它曾是朋友。当看到‘它发现了我手上有一个细小的疤痕,它的手把我的手抓得紧紧的,仔细查找别的什么东西。’我突然想起了我家养的狗,它常常和我一起玩耍,每天送我去上学,接我放学。我生病了,它趴在身边陪我,我不高兴了,它扭着身子逗我……。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惜没过多久,狗被人倫了,我怪想念它的。
我继续往下看,几分钟后,我的心突然跳得厉害,泪水涌上了眼眶,文章中写到‘我因事离开了六年,回来后听动物园的管理员说‚土匪‛眼睛瞎了,我连忙过去看,走进狒狒笼,问了管理员一句:‚它怎么了?‛土匪一听是我的声音立刻扑过来,抓住我的手细细地摸着,照样向我伸出手讨糖吃。’我读到这顿生感慨,动物也有这么真诚的友谊,隔了六年,眼睛也瞎了,竟然能从声音上辨出朋友。此时我又想那条狗,我们分开已有现两年了,不知它现在在哪儿?是否也像‚土匪‛那样记得我。
是啊,书籍,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只是从中得到些知识,可对我来说,它也是打开我记忆的钥匙,书,不但给了我知识,更让我认识了世界。
指导老师:姜雪仙
第二篇:《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1《被宠坏的狗熊》是个由众多小故事中选出来的做书名的。此书中有描写了动物与人的情感。那些动物虽然没有眼泪,但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动作、眼神却感动了我。
“土匪”狒狒,是一只名叫“土匪”的狒狒。它曾是动物园里最凶的狒狒,作者在许多年前与它曾是朋友。当看到‘它发现了我手上有一个细小的疤痕,它的手把我的手抓得紧紧的,仔细查找别的什么东西。’我突然想起了我家养的小乌龟,它至今还很怕人,不知是不是待在箱子里的原因。我继续往下看,那几分钟后,我的心突然跳得厉害,泪水涌上了眼眶,文章中写到‘我因事离开了六年,回来后听动物园的管理员说“土匪”眼睛瞎了,我连忙过去看,我走进狒狒笼,问了管理员一句:“它怎么了?”土匪一听我的声音立刻扑过来,抓住我的手细细地摸着,照样向我伸出手讨糖吃。’我读到这顿生感慨,动物也有这么真诚的友谊,隔了六年,眼睛也瞎了,竟然能从声音上辨出朋友。
书中还写了许多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
我最喜欢的就是描写北海狮的小故事。故事里那笨头笨脑的北海狮常令我忍俊不禁。瞧这一段“我来到了山下,草高过了我的头。我伏在草丛里向前爬去,突然发现眼前是一块大圆石,我蹑手蹑脚地过去,躲在一边,慢慢地直起腰,竟发现……自已与一只巨大的北海狮面对面!我在这,它在那,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
我一看这段话就“扑哧”一声笑出来了,想想你看镜子里的你吧,你动一下,镜子里的人也动下,何况镜子里还是北海狮!当时的作者一定觉得自已像极了一头北海狮!
看到了末尾,我轻轻地合上了书。这才感觉我的腿已麻木了,我跪在椅子有一个多钟头了,我真是被这本书给宠坏了。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叫做《被宠坏的狗熊》,给我留下了深厚的印象。这本书主要讲动物的事。有一只名叫土匪的沸沸。它是一只非常凶恶的狮尾沸。
我主要讲的是:小熊米什卡。从刚把它带回家,米什卡就成了我们大家的宠儿,成为我们家庭里平等的成员。慢慢的,小熊米什卡好像觉得自己也是一个人了。几乎每天都千方百计的跟我们大家一样。我们从墙角给米什卡铺了一个窝,可它不肯去那睡觉。它经常钻到我们的被窝里钻。这就是我要讲的大体内容。
我觉得米什卡很不像话。大家那么宠它,可它还不知足,反而更不听话了。我们大家千万不能像小熊米什卡学习。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3这个暑假我读了白桦林动物故事中的《被宠坏的狗熊》。我最喜欢的就是“名叫‘土匪’的狒狒”。
讲了一只叫“土匪”的狒狒的改变,从拒人于千里之外到对文中的“我”无微不至、几乎形影不离。从这个书的这个故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土匪”的那种对人的那种单纯、不求回报的.情感。让我知道了动物和人类的之间的对比。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有的人单纯可一爱一、有的人虽然为了生存而不得已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还有的人没有理由的犯法。
这些地方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虽然动物没有人类聪明但是它们有自己的思维,做事有自己的理由。它们不会做出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它们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友好有时连人也无法比较。动物们的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的不平凡,它们也会打打闹闹。但那些都是友好的行为。虽然它们也会被驱逐,也会因为配偶的关系打的头破血流,但是这些都是动物的习一性一。
这一篇文章让我更加喜欢动物,更加地了解了动物,它们的不平凡更加吸引了我。这一篇文章也让我更加羡慕那些动物学家,因为他们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动物,与它们交朋友。
我一爱一动物!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相关文章:
1.被宠坏的狗熊小学读后感
2.被宠坏的公主读后感范文
3.90后一群被宠坏的孩子议论文
4.《与狗熊比举重》读后感
5.被宠的女人幸福的说说
6.狗熊进城故事
7.狗熊抓鱼故事
8.狗熊溜冰故事
9.狗熊挖塘故事
第三篇: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白桦林动物故事中的《被宠坏的狗熊》。我最喜欢的就是“名叫‘土匪’的狒狒”。
讲了一只叫“土匪”的狒狒的改变,从拒人于千里之外到对文中的“我”无微不至、几乎形影不离。从这个书的这个故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土匪”的那种对人的那种单纯、不求回报的情感。让我知道了动物和人类的之间的对比。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有的人单纯可爱、有的人虽然为了生存而不得已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还有的人没有理由的犯法。
这些地方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虽然动物没有人类聪明但是它们有自己的思维,做事有自己的理由。它们不会做出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它们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友好有时连人也无法比较。动物们的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的不平凡,它们也会打打闹闹。但那些都是友好的行为。虽然它们也会被驱逐,也会因为配偶的关系打的头破血流,但是这些都是动物的习性。
这一篇文章让我更加喜欢动物,更加地了解了动物,它们的不平凡更加吸引了我。这一篇文章也让我更加羡慕那些动物学家,因为他们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动物,与它们交朋友。
我爱动物!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叫做《被宠坏的狗熊》,给我留下了深厚的印象。这本书主要讲动物的事。有一只名叫土匪的沸沸。它是一只非常凶恶的狮尾沸。
我主要讲的是:小熊米什卡。从刚把它带回家,米什卡就成了我们大家的宠儿,成为我们家庭里平等的成员。慢慢的,小熊米什卡好像觉得自己也是一个人了。几乎每天都千方百计的跟我们大家一样。我们从墙角给米什卡铺了一个窝,可它不肯去那睡觉。它经常钻到我们的被窝里钻。这就是我要讲的大体内容。
我觉得米什卡很不像话。大家那么宠它,可它还不知足,反而更不听话了。我们大家千万不能像小熊米什卡学习。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3《被宠坏的狗熊》是个由众多小故事中选出来的做书名的。此书中有描写了动物与人的情感。那些动物虽然没有眼泪,但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动作、眼神却感动了我。
“土匪”狒狒,是一只名叫“土匪”的狒狒。它曾是动物园里最凶的狒狒,作者在许多年前与它曾是朋友。当看到‘它发现了我手上有一个细小的疤痕,它的手把我的手抓得紧紧的,仔细查找别的什么东西。’我突然想起了我家养的小乌龟,它至今还很怕人,不知是不是待在箱子里的原因。我继续往下看,那几分钟后,我的心突然跳得厉害,泪水涌上了眼眶,文章中写到‘我因事离开了六年,回来后听动物园的管理员说“土匪”眼睛瞎了,我连忙过去看,我走进狒狒笼,问了管理员一句:“它怎么了?”土匪一听我的声音立刻扑过来,抓住我的手细细地摸一着,照样向我伸出手讨糖吃。’我读到这顿生感慨,动物也有这么真诚的.友谊,隔了六年,眼睛也瞎了,竟然能从声音上辨出朋友。
书中还写了许多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
我最喜欢的就是描写北海狮的小故事。故事里那笨头笨脑的北海狮常令我忍俊不禁。瞧这一段“我来到了山下,草高过了我的头。我伏一在草丛里向前爬去,突然发现眼前是一块大圆石,我蹑手蹑脚地过去,躲在一边,慢慢地直起腰,竟发现……自已与一只巨大的北海狮面对面!我在这,它在那,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
我一看这段话就“扑哧”一声笑出来了,想想你看镜子里的你吧,你动一下,镜子里的人也动下,何况镜子里还是北海狮!当时的作者一定觉得自已像极了一头北海狮!
看到了末尾,我轻轻地合上了书。这才感觉我的腿已麻木了,我跪在椅子有一个多钟头了,我真是被这本书给宠坏了。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4这个暑假我读了白桦林动物故事中的《被宠坏的狗熊》。我最喜欢的就是“名叫‘土匪’的狒狒”。
讲了一只叫“土匪”的狒狒的改变,从拒人于千里之外到对文中的“我”无微不至、几乎形影不离。从这个书的这个故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土匪”的那种对人的那种单纯、不求回报的情感。让我知道了动物和人类的之间的对比。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有的人单纯可一爱一、有的人虽然为了生存而不得已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还有的人没有理由的犯法。
这些地方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虽然动物没有人类聪明但是它们有自己的思维,做事有自己的理由。它们不会做出那些不该做的事情,它们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友好有时连人也无法比较。动物们的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的不平凡,它们也会打打闹闹。但那些都是友好的行为。虽然它们也会被驱逐,也会因为配偶的关系打的头破血流,但是这些都是动物的习一性一。
这一篇文章让我更加喜欢动物,更加地了解了动物,它们的不平凡更加吸引了我。这一篇文章也让我更加羡慕那些动物学家,因为他们能够近距离的观察、动物,与它们交朋友。
我一爱一动物!
【被宠坏的狗熊读后感】相关文章:
1.被宠坏的狗熊小学读后感
2.被宠坏的公主读后感范文
3.90后一群被宠坏的孩子议论文
4.《与狗熊比举重》读后感
5.被宠的女人幸福的说说
6.狗熊进城故事
7.狗熊抓鱼故事
8.狗熊溜冰故事
9.狗熊挖塘故事
第四篇:被宠坏的公主读后感
被宠坏的公主读后感(一)
一天,妈妈在网上给我申请了这本书的“试读计划”,结果竟然成功了!我欣喜若狂,但是,就有一个我不怎么满意的地方:总感觉《小鸟公主》这本书是女孩子看的……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我有着别人对我的信任,经过一下午的时间,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等全部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的感觉有误。原来,这是一本适合任何孩子看的书,于是,我很快写出这篇书评。
如果某人说的没错,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胆怯与妒忌,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来寻找幸福的。
在小鸟公主住进千鸟宫殿时,本以为能躲开表姐果果的纠缠,可这些都是些美好的想象,果果变成了大鸟公主,还是继续想办法来刁难小鸟公主,总是嫉妒小鸟公主的生活,还去抢小鸟公主那漂亮的皇冠、长裙和萱草教室,竟然还扬言要和小鸟公主换妈妈!小鸟公主因为这几件事都吓呆了,害怕哪天大鸟公主能实现她梦寐以求的愿望,读到这,我们不能说大鸟公主非常坏,嫉妒比自己好的人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每个人在嫉妒别人的时候都忘了自己的幸福,就像大鸟公主要换妈妈一样,她只考虑了小鸟公主的幸福,却忘了自己本有得的幸福:她有个疼她的父母。
读到这里,我不禁赞叹秦文君真是一位出色的女儿童文学家,难怪他曾获得许多著名的奖项,出现在小鸟公主里面的几个人物:小鸟公主、大鸟公主、千美皇后、千玲皇后……都是一些经典的儿童艺术人物,作品有趣、雅致,值得孩子们一看,虽然只有一本,但我还是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我想知道小鸟公主的妈妈千玲皇后有没有被大鸟公主占为己有,我还想知道乌鸦王子有没有真的帮助大鸟公主来对付小鸟公主……
这些故事把他们的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大美大爱吧!不能去嫉妒别人,多想想自己本有的幸福,这些幸福说不定正是别人没有的。
被宠坏的公主读后感(二)
初识“秦文君”是在百度百科,缘于一位资深阅读推广人的推荐。在这么一阵子的阅读圈子里,很多很多热心于阅读的妈妈都议论着这么一个人:她的小说风靡校园;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她最大的心愿是以少儿为本位,不断开掘艺术潜能,把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中小学生;她的很多文章被各地收入学生教材;她在我国儿童文学作家中人气最旺;她的很多很多作品都获得了各大奖项……这么玄乎的一个人,我竟然之前都不曾了解!枉费了我这“爱阅读”的头衔!
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查阅她的资料,去看她的代表作,才惊讶地发现,当年风靡校园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竟然作者就是她!想当年跟同学们一起上课偷偷传阅这两本书,还相互规定了允许看的时间,超时了再不归还就会“相互生气”!贾里和贾梅这两个名字也成了好几个时代男生和女生的代名词,并且大家都以被这么称呼而倍感亲切。
查阅了秦文君的优秀作品之后才发现有这么一系列的书最近也是得到了畅销《小鸟公主》系列,这次很荣幸也很凑巧地获得了这系列书中的《被宠坏的公主》试读机会!很多人都说这系列的书适合小学生或中学生阅读,而桐桐才两岁半,看这套书为时过早,我听后窃喜了:因为爱书,因为爱阅读,所以给桐桐看的书,必定需要我自己先看过,并且喜欢。虽然这套书现在原原本本阅读的话,无论是给桐桐自主阅读还是亲子阅读都还早着,但是我喜欢呀,既然我喜欢,我就会有能力把故事的精髓改变成为两岁多桐桐能够接受的形式或者内容或者表达。
《小鸟公主》系列目前有三册:《逃出千鸟岛》、《被宠坏的公主》和《换妈妈的魔法》。我试读的是《被宠坏的公主》。故事内容简介:幸福、善良、可爱的小女孩叽咕幸运的成为了小鸟公主,她住下一个鸟语花香的大花园里,本以为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霸道、自私、小鸟公主一直都想躲避的表姐果果却尾随而来,变成了大鸟公主,她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时而让人义愤填膺,时而让人破涕为笑,又时而欢欣鼓舞,可是大鸟公主对小鸟公主的一切都充满了嫉妒,企图想要夺走小鸟公主的衣裙、王冠和萱草教室,大鸟公主怎么了,她明明有自己的幸福,一样有疼爱自己的爸妈,有着很多让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可她偏偏要跟小鸟公主抢,她想要跟小鸟公主换妈妈!
看过了这么一本书的故事,我很期待着故事是怎样发展,怎样结局,可是这三本书还没有结束《小鸟公主》系列,小鸟公主的故事还在发展,大鸟公主“换妈妈”的梦想会成真么?带着悬念一起期待吧!
第五篇: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1
孩子不愿意学习,最终的后果是孩子来承担。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所谓“为了你着想,你必须好好学习”,为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为了满足父母自身对孩子的期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
阿德勒理论建议采取的方法是:
在了解孩子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守护。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要学习的时候,父母时刻准备着提供应有的资源和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进行干涉。不去命令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我能够好好学习”的自信以及能力。
我们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是不能强迫它喝水。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2
本书以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为基础,以一位哲人和一位青年的谈话展开论述,以56篇千字短文组成。
提起心理学家,知名度最广的是弗洛伊德吧,《梦的解析》是各大必读书目里的常客,精神分析法在文学电影评论上被广泛采用。相比之下,阿德勒远没有弗洛伊德出名,有些观点正好是弗洛伊德的对立面。这本书并非阿德勒所著,而是两位作者基于他的理论撰写而成的通俗类心理自助读物。
阿德勒理论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反常识”,颠覆之前的认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中的各种基本问题。
本书语言非常通俗,因此阅读感非常好,阅读速度快的人,1小时就能读完第一遍。第一遍阅读时我习惯划出每篇文章的中心主旨以及经典的例子,以后翻阅的时候只要看勾画出来的重点就足够了。
本书论述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如何摆脱过去的创伤:我们的不幸是由自己选择的,否定弗洛伊德的心灵创伤论,要从目的去看待现在的行为,而不是从过去的经历找原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二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源头:追求别人的认可,害怕被别人讨厌,对他人抱有期待,是人机关系痛苦的原因,采用“课题分离”让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简单,达到“共同体感觉”能得到幸福的人际关系。
三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而不是过去和未来
写下对我启发最大的几个理论:
目的论
目的论与“原因论”正好相反。原因论认为,人生是线性发展的。我们的现在由过去决定,是过去的心理创伤导致了现在的自己,也就有了现在常被社会舆论提及的“原生家庭”祸害论、“父母皆祸害”。
而阿德勒的目的论否认心灵创伤的存在,一个人目前采取什么行动、有什么样的行为,不是过去的“原因”造成,而是现在他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所形成的。
高三有找过一个心理咨询师,那时我第一次听到原生家庭和精神创伤理论,这种原生家庭原因论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一切都是宿命难以改变”的消极心态中。第一次听到目的论的时候,我是相当难以接受的。但是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改变”看起来又容易多了。心理学有很多派别,各家理论都了解一些,是有益的。
例子:
一个足不出户、无法工作、无法回归社会的年轻人,是为了此刻“不出门”,为了不出门也能得到父母提供的衣食住资源,所以才“制造出对出门的恐惧情绪”。
不是因为被对方的行为激怒,而是因为未掌握其他沟通方式,只知道用怒气去震慑对方,所以才产生了“愤怒”情绪。
不是因为过去的心灵创伤,所以导致现在的抑郁,而是因为想获得关注,想得到关心,想成为人群中特殊的人,所以选择了抑郁情绪。
不是因为有一个无能的上司,所以做不好工作。而是因为自己无法提出更好的建议,也没有拒绝命令的勇气,才把责任全都推在上司身上,制造出一个无能的上司。
这和初高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事物皆有其因果,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是一个颠覆。
目的论对常规思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事物。很多事情,要先被“看到”,才能有改变的可能。
课题分离
如果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生就简单到让人无法相信。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的期待而活。因此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不应该愤怒。
辨别一件事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某种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的承担者是谁?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3
我和父亲的关系非常糟糕,当我下定决心要修复和父亲的关系时,父亲如何看待我对他的靠近,这是父亲的课题,与我毫无关系,我也无法左右。发生改变的只是我自己,不应该抱着“我改变了,你就必须有所改变”的期待,不把“改变自己”当做操纵他人的手段。
必须有人先开始,由我来开始,即使对方不合作,那也是对方的课题。
共同体感觉
把他人当做伙伴,并能从中感觉到“有自己的位置”的状态,就是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转移到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是对伙伴持有无条件的信任。不去想“别人可以给我带来什么”,而是专注于“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启示1不评价他人,不表扬也不批评,而是去鼓励。
“你画得很好。”“你做菜的手艺很好”。
“表扬”也是一种评判行为。这个行为透露了位高者对位低者的俯视视角,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我比对方高一等”的视角。表扬和批评这种赏罚教育,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很容易让对方形成“我为了得到表扬,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去做某事”。
如果把反馈换成:
“我很喜欢吃你做的菜,偏甜的口味让我想到我妈妈的手艺。”
不去评判他人,而是说出更加真诚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激、尊敬和喜悦。
对方也会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感到自己的价值。
这里也就回到了最开始的“共同体感觉”提到的:关注自己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不是想听到对方对自己的表扬,不是为了赢得对方的认可,所以才去做这些事情。
而是为了给对方带去幸福感、带去帮助,为了让对方感到开心,所以才去做这些事情。
启示2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无条件地相信就是信赖。虽然有可能会遭遇背叛,但还是选择相信,这就是信赖。
如果把人际关系都建立在“怀疑”之上,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这样必定建立不起积极的的人际关系。
只有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拥有更加深厚的关系。
信赖是自己的课题,至于对方要不要去背叛,则是对方的课题。我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4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话:“他人即地狱。”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免不了受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会塑造我们的人格。而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不仅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夺回自我塑造的权利。
心理学两大巨擘,阿德勒和佛洛依德的心理学是迥然不同。了解过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人们知道,弗洛伊德强调小时候的创伤会影响以后的性格。网上也有许多人控诉自己原生家庭的信息,认为原生家庭毁了自己的人生,更不用说还要孩子组成了“父母皆祸害”的讨论组发泄情绪。然而事物是一体两面的,有坏处必有好处,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主观改造世界的一面。比如说盲人在触觉和听觉上的敏锐程度要高于普通人。这样来看“上帝为你关上一座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古人也说过祸福相依。如果能用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祸事,心灵也能回复平静。原生家庭贫困的人固然没有享受生活,可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但如果一直抱着怪罪他人的念头,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由他人造成的。这种自怨自艾又怨天尤人的观念,将导致人不断堕落。不要认为处于低谷就是坏事,能从地狱中爬出来的人,一定比常人更容易登上高峰。
其实回过来思考佛洛依德这个人,他研究得最多的是精神病人。用研究精神病人的理论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实在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在心理学上,阿德勒支持目的论,佛洛依德支持原因论。佛洛依德的“原因论”,认为现在的结果是童年时种下的因,是过去时。而阿德勒的“目的论”则是现在时,他认为现在出现的问题只不过是你自己为自己找的借口。比如找女朋友这件事,如果是弗洛伊德来分析,他会认为你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你从小缺少母爱,不擅长与女人交往。而阿德勒则认为,你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你内心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失败而不断找借口不去尝试。
在人际交往方面,阿德勒的启发更令人发省。中国人总是擅长鄙视别人的,大学老师鄙视高中,高中鄙视初中,初中鄙视小学,小学鄙视幼儿园。更不用说省份之间的鄙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阿德勒认为个人要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来成长,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奉献社会,而不是压过别人。所有人都是与我平等的生命体,纵然有差别,也无高下之分。对待他人要尊重和接纳,但是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来影响自己的成长。例如学车过程中,有些人总是学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太在意教练的看法了,尊重教练固然必要,但是没必要把教练的意志强加到自己身上。你的目的是练好车,犯错是正常,如果因为教练一两句话你就不敢犯错了,那你永远练不好车。重要的是你在练车过程中的成长,而不是达到教练的目的。从这里看,阿德勒心理学既是集体性的,也是讲究自我的。他将他人和自我的关系摆的明明白白,不要想着操控别人,但是绝对不要被别人操控。我认为,歧视别人的人内心是自卑的,歧视得越厉害,内心越自卑。结合社会经历思考,也是如此。去政府部门办事,就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你厌恶被他人歧视,那就不要歧视他人。只要不加入鄙视链这场游戏,他人的看法于我何有哉?
最后,也是前面所说,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目的。我再补充一点,注重现在,而不是寄希望于未来。知乎有个问题是说:到底是现在去追喜欢的人,还是努力致富后再追。我认为的是,什么年龄段就做什么事情。如果你青春年少,就尽情去试错、去爱、去奋斗。如果年老,就思考如何造福后人。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且不说财富自由的难度多大。重要的是你在追求女生的过程中,对自我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现在网上有种思潮,不恋爱,不交友,不结婚,不生子。我认为是不对的。他人即地狱,反过来他人亦是天堂。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生存,我们要在人群中寻找自我价值和存在感。虽然我们的教育在交际能力方面缺失,可我们自己要不断完善自我的交际能力。这可能很难,对于内向者来说。可是这是一场必须得玩,而且要玩的赢的游戏。社会的铁则就是,善于抱团的人总是赢。而家庭和友人,是团体的最小单位。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这是广为流传的尼布尔祈祷文。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认清自我,接纳自我,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改善自我。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5
这本书以一个自卑青年的困惑和一位哲人的对方方式,讲述了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跟随他们的辩论进入阿德勒式的心灵成长世界,书中的案例朴实易懂,让我们学会思考“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等一些似乎每个人都会到的生活议题,甚至在阅读的时候会强烈的感觉到我就是那个不断发问的年轻人,仔细分析了哲人所说的道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时自己很多的疑问都游刃而解。阿德勒讲究的是目的论,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关注过去的因果关系,认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的,并且根本没法改变。然而阿德勒推崇的目的论不会考虑过去的因果关系,而在意现在的目的,也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做事的目的是什么,虽然看似这是个很功利的思维逻辑,或许很多人并不认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性的,但事实就是如此,没有目的性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甚至在过程中迷失方向而导致任务失败或放弃任务。
被讨厌的勇气是要告诉我们不要仅存活于自己的世界,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说辞,不要为别人而活,就像一句俗话“我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见人爱,但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书中反复提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为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人不可能孤独的生活在世界上,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没有理由让全世界都听命于你围绕这你转,也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人。世界就好比是个共同体,我们要需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的融入进去,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以我为中心。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课题,因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自己发觉很多时候为什么会在工作上和别人产生矛盾或者误解,其实就是源于自己干涉了别人的课题,所以今后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的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就拿跟吴佩丽的争吵来分析,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干涉了她的工作职责,看似目的是为了她好,其实质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并非被她所接受,或者被她干涉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把她视为敌人而并非伙伴,从而产生了矛盾。
另外做为共同体的概念里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你是把你周围的人作为“伙伴”还是“敌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如何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的关系取决于在行为方面的目标是否达到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而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则是要具备“我有能力”的意识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也就是说“自立”对应“我有能力的意识”是书中提到的自我接纳的话题。另一方面,所说的“与社会和谐共处”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有关。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真正要理解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非容易。书中提到需要的时间相当于自身岁数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40岁开始学的话,需要也就是到60岁才能学会。20岁开始学的话,加上,得到30岁才能学会。趁你还年轻,学的越早就越有可能早日改变,要有勇气面对大家讨厌你的目光,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在意别人,不要在意过去,活在当下。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6
你相信,世界是简单的吗?
你相信,所有的人际关系是简单的吗?
你相信,我们面临的很多不幸只是因为自己缺乏勇气吗?
如果你对以上三个问题存疑,那么不妨来看一看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是以对话的方式展开,一位青年去听闻哲人的观念很不理解,认为他是一派胡言,就跑去人家的府邸扬言我一定要把你辩论倒,哲人表示乐意奉陪……在坐而论道的五个日夜后,青年醍醐灌顶表示了对此种心理学的认同与尊敬,感谢后离开。
从结构上看就像是三流影片强行happyending一样,但也是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我在读这种心理学偏哲学性的看似虚无缥缈的书时还津津有味,一气呵成。大概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总想看看哲人是如何扳倒青年。
哲人全书传递的都是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去买《阿德勒心理学经典》拜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生于1870年02月0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关于因果
我对很多“我现在过得不好是因为以前怎样怎样的句式”很反感。还有之前大热的“原生家庭论”,好像有了原生家庭这个万能公式,你所有自认为性格上的社恐、自卑、敏感等都有所依托,所有犯下的罪过也都有理由被宽恕一样。但每次一听到这种抱怨的时候,我又不知道如何反驳。在他们有理有据逻辑严谨的和我倾诉人生的不幸,我能做的可能就只有安慰而已。
好在这本书的主逻辑也与我的想法一致,也让我找到了反驳他们的依据。那就是阿德勒否定“原因论”,改为“目的论”。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
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理解的例子。你在餐厅吃饭时,服务员不小心把菜汤洒到你的衣服上,你大发雷霆。但事实上,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也就是说,为了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愤怒的感情。
因为在你转头和朋友吃饭时,你愤怒的表情是会消失的。这说明人的情绪是可以被自己支配的,你把“愤怒”这个情绪单拿出来对服务员,不是因为菜汤弄脏了你的衣服,就仅仅是你想对他发火而已。
在我过去的人生中经历过的,也都让我更加坚信“目的论”。比如爸妈正在吵架突然有叔叔阿姨来家里串门;或者初中班主任正在训我们班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家里的电话;再或者遇到有人插队义正严辞的指责之后,也会有种有惊无险的感觉。为什么“情绪管理”渐渐地被拿出来当话题,就是因为情绪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它甚至就是本能根本不需要教,要学的只是如何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件事。
关于自卑
我们一般会因为什么样的事情感到自卑?因为自己不够漂亮,不够圆滑世故,不够有能力......
我最强烈的且持续很久的自卑情绪是因为我长得很高。作为一个身高177cm的女生,从小到大都是班里的队尾;和女生朋友在一起总会听到他们说如果找男朋友是你这么高就好了;家里人也会时常把你当男孩子指使,好像柔弱与你扯不上什么关系,扛几个大箱子完全不是事;陌生人会问你为什么不去打篮球这种话。我一直觉得这是我遇到喜欢的男生会自卑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高了对方一定更喜欢小鸟依人的类型,所以就连试探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
这个情绪不太经常出现是在去澳洲读研期间,那两年多是我最闪闪发光的阶段,它改变了我很多。比如身边比你优秀的人剧增,对英语的态度也不再只是单单把它看成一门考试而是太想和别人聊天的必备工具,还有,就是缓解了我对身高的自卑。
一方面是外国的大环境真的不太在意你的高矮胖瘦,另外身边的朋友你会听到的择偶观也不是只有自己以为的一种样子,矮个的妹子们一样会烦恼自己矮。这个自卑和焦虑在渐少人提及的大环境下慢慢消失了。
而在这本书里,刚好看到一段,让我完全放下了这种所谓的自卑感。他说:
身高的高矮,
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
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
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是我自己预设了自卑的前提,而不是真的被动遭受了什么心理创伤。
关于奖惩
在我小学的那个时代,全球风靡一本亲子教育类的书籍,名叫《告诉孩子你真棒》(卢勤)。我爸妈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教育我变得特别矛盾。每次想训我的时候,就是那种明明觉得我也不怎么棒,但是又想依靠这种夸赞式的教育方式来引导我走上人生巅峰的表情,很滑稽。
后来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实操难度太大,就放弃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幸好是这样,可以让我在家形成了完整的独立人格。他们告诉我做选择就要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而不是强迫我一定要按照他们给我选的路走。会给我分析利弊,但我自己的事情,决定权都在我。
而在这本书中,阿德勒也是同样反对奖惩制度。书里的哲人这样说:
“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
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一种上下级关系
——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
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看到这段的时候觉得自己真是幸运,歪打正着的没经历过这些驯兽师心态的家庭教育。而且阿德勒主张,化“夸奖”为“鼓励”,在该表达感谢的时候感谢,将纵向的“夸奖”变成横向的“鼓励”。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介绍了非常完善的哲学架构,如“课题分类”、“人生谎言”“活在当下”等等观点,都非常实用且易懂。
我认为,心理学不该只是在你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时才试图找一本书改善自己的状况,而是应该在每一次你对人的心理产生好奇时,拿起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