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地方税收改革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地方税收改革
江泽民主席2001年2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指出:“人类已经迈入了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向纵深发展。亚洲各国国情虽不相同,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期愈来愈近,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过程,这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地方税收体制改革面临的大形势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利弊
所谓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是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国际间资金流动日趋频繁,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增强,国家、地区疆界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力相应变小,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性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利与弊同在。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充分使用世界经济资源,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超越;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自然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始终处于弱势。如果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美国等就会推行
二、我国地方税收现存问题分析
1.对我国更深入地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准备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税收往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自1999年11月同美国达成相关协定之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度大大加快。但许多人尚未重视了解和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和布置工作不能放眼世界,仍然只看到本国甚至本地区的情况。这是影响我国改革深化,尽快把我国地方税收推上现代先进水平的最大障碍。
2.地方税税制改革滞后,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首先,现行地方税有的税种,其税收法规是50-60年代出台的,如农业税(1958年)、契税(1954年)、屠宰税(1950年)等,时过境迁,至今仍按当时的税法执行显然不尽合适。其次,现行地方税内、外税制存在较大差别,导致税收不统一。内资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等;外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等。这不仅有损于地方税制的统一性,不利于公平税负和平等竞争,也不利于我国税制与国际税制接轨。再次,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计税依据,随三税附征,不仅不具备独立税种的应有特征,而且随着税务机构的分设,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地税局征收管理,而作为其计税
3.现行地方税税收管理权限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完善分税制的要求
分税制的改革不仅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收入,同时还应将以税收立法权为核心的税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现行地方税税收管理权限过多集中于中央,地方只有征收管理权和制定一些具体的征收办法和补充措施的权限。地方税税收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很难适应我国各地复杂的经济情况和千差万别的税源现状及进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如地方税中由中央统一立法要求地方统一开征的有些税种,地方未必有相应的税源,或因税源太小而难以开征;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应具备的某类税源,地方却无权开征相应的税收。这既不利于调动地方组织税收收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处理当地的税收及其他经济问题,无疑会妨碍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地方税税收管理权限过于集中
4.征管方式与手段落后,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目前,有些地税机关仍然沿用旧的征收方式与落后的征管手段。纳税人申报纳税分散在各个税务所进行,纳税人需要往返税务所和银行之间才能完成申报纳税全过程;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税收征管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计算机功能开发不够齐全,计算机网络不够畅达,计算机硬件不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的问题,使目前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只是处于辅助开票、统计阶段,未能真正摆脱手工操作的局面。
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出现,使商业活动在虚拟中进行,经营活动不再受时间、地域、经营场所的限制,整个商贸活动呈现出快捷性、多国性、流动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电子商务的产生对各国传统的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惯例尤其是“属地”“属人”原则、常设机构原则提出了挑战,如不注意调整,税收流失势必日益严重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地方税的若干设想
1.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
万事以人为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大潮扑面而来,面对人类发展的新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思想教育,把地税干部队伍建设成政治敏锐、作风严谨、业务过硬、执法严明、能出色完成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后各项任务的文明威武之师。我们要尽早动手,培养一批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全能型、复合型税务专家。
2.积极推进地方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地方税制体系
统一内外有别的地方税制。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基础上,将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的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分别并入适用内资企业和我国公民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同时,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了避免税制变动过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冲击,此项改革可考虑分步实施。
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改变城市维护建设税附加税的地位,扩大其征收范围,纳税人不分国外国内的企业和个人,凡有经营收入都应以其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和其它经营收入为计税依据进行征税。
改革农业税制。在整顿农民的非税负担,彻底取消对农民的社会摊派及其它不合理社会负担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适当调整农业税税负。
加
第二篇: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如何改革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如何改革
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班级:2011级财政一班 姓名: 学号:
[摘要]------
3[关键词]-----3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
3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3三、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完善方法--------------------
4四、结束语
4[附]参考文献-----------------------------
5[摘要] :税收制度是我国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它伴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变换而变化;税制改革,就是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为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观,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无疑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本文针对我国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改革思路,针对出现的弊端,我们应该结合国情,具体分析,加以解决,协调推进我国税收体制改革。
[关键词]:税收体制;税收管理;改革;问题;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
我国财政税收制度从 1950 年到 1994 年期间共进行了五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 1950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总结老解放区税收经验的同时,清理了旧中国不合理陈腐的税收制度,建立符合新中国建设的税收制度。第二次进行税收制度改革是在1958 年,目的是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以后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形式的要求。第三次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是在 1973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税收制度。第四次税收改革是在 1984 年进行的,改革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的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最后一次税制改革是在 1994 年,主要是对工商税收制度进行全面整顿,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财政税收制度的整改,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并且促进了我国预算体制的完善,最终实现了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全面转型。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1、税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没有关于纳税人权利的相关规定,只是在宪法第 56 条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目前我国各个税种的法律层次来看,我国税种大多是通过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
式出现,而不是由立法机关来立法,立法的层次很低。
2、相关体制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起步比较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财税体制的发展与改革。甚至出现税收体系存在缺陷非税收入没有纳入政府收入体系的管理范围的情况。在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形下,漏掉了许多有利于调节社会分配功能的重要税种,难以做到充分地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不利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
3、税收管理中虚假的财务核算和对税收监督管理的不到位。
税收管理过程中出现偷税逃税的社会化和普遍化的现象,税收之间的差额也比较严重。税收的差额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进行税收征管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4、企业的纳税和服务意识不够高。
税务机关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纳税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纳税服务的理解没有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和深度,都比较狭隘,没能够真正的从纳税人的需求和
导向来为他们提供服务。
5、我国财税转移支付方面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财税转移支付包括三大类支付方式,即专项支付、财力性支付、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支付。中央政府通过这几种支付方式来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财政补贴不均衡现象。但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性的监管制度,使一些腐败官员有空可钻,乱用资金,使得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原则失去了原有效力,无法缩短各地方的经济差距,制约了我国在公共服务方面均等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完善方法
1、税收管理体制,应通过法律形式公布和实施,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正式立法,以体现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律严肃性、统一性,保证税收管理体制实施的效率。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税收行政执法和司法执法的权限。
规范国家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的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责任,使中央和省级政府在转移支付财政制度方面更加完善,理顺各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体制,使各地方政府的财权与政权相匹配。
2、建立财政税收分级、分权管理体制。
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在进一步合理划分税种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地方税实行分类管理,清晰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基本的税收政策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但赋予地方政府适度的税收管理权。这样合理的划分各级政府财政税收体制,有助于调节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比例,强化政府间财政收支平衡,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监管压力。
3、,我国国税、地税的征管范围应该加以清晰界定,避免出现对纳税人的交叉管理难的现象,根除地方对中央收入征管的行政干预。从根本上解决国税、地税机构分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从行政性分权、经济性分权、法律性分权等方面解决。
4、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体系。
政府财政部门应该将转移支付款项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合理搭配款项支付方式,不但可以稳定资金来源,并且可以较为合理的分配资金。首先,政府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提高一般性支付的比例、适当调整专项转移支付比例,合理按排转移支付款项的比例。其次,要从改革财政税收返还和增值税税收分享的角度来稳定转移支付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体系,公开、透明的分配财政税收。
四、结束语
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税权高度集中对地方的不利限制、税务机构分设带来的征纳成本上升、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制性弱等。通过采取合理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税收征管范
围,以法律形式公布和实施税收管理权限等改革措施,不但可以调动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也利于确保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国要从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认识和把握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全面深化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改革,不断提高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管理水平,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平稳,促进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附]参考文献
[1] 苗瑞,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商业,2011,(7)
[2] 王德平.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初步构想[J].税务研究,2008,(2).
第三篇:民营经济地方税收情况调研
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地方税收增长情况调查
张志平
2009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4万亿元投资影响,在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含国税)总体减收(下降2.53%)的形势下,受省会“三年大变样”及行业振兴规划直接拉动,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地方税收逆势而上,实现了较高增长,在全市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民营企业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也给地方税收整体增长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笔者对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实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民营企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且结构合理
2009年,我市民营企业共实现地方税收55.76亿元,同比增收8.03亿元,增长16.82%,增幅高于平均增幅0.3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1.8%,比上年也提高了0.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税收比重图
私营
13.4
个体经营
20.0外商独资6.4港澳台商独资3.1
混合经济中民营
部分57.1从民营企业税收结构看(见上图),混合经济中民营企业部分实现税收31.82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57.1%;个体经营企业实现税收11.15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20%;私营企业实现税收7.45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13.4%;外商独资企业实现税收35935万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6.4%;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实现税收17481万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3.1%。
从民营企业增长情况看,除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外,其他四类企业均实现了增收。其中混合经济中民营企业比上年增收41125万元,增长14.84%;个体经营企业比上年增收22641万元,增长25.49%;私营企业比上年增收15049万元,增长25.33%;外商独资企业比上年增收7608万元,增长26.86%。港澳台商独资企业比上年减收6140万元,减少25.99%。
从各单位入库情况看,在全市26个征收单位中,除高新局等4个单位减收外,有22个实现增收。其中增收较多的单位有:裕华局增收19175万元,增长61.6%;藁城局增收9968万元,增长36.5%;桥东局增收8319万元,增长24.3%;辛集局增收6910万元,增长23.2%。在减收的4个单位中,高新局减收额最大,减收13522万元,减少30.2%,赞皇、无极、新乐三个局减收较少。
二、民营企业税收虽然总体增长但含有隐忧
2009年,民营企业虽然实现了增收,但从民营企业税源基础、增减收因素等情况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一是在经济转好形势下,民营企业税收随地方税收总体增长水涨船高。2009年,我市地方税收总体增长16.51%,民营企业税收增长16.82%,增幅略高于平均税收水平,总量占总税收的51.8%,超过半数。从税收总量和增幅看,民营企业与全市地方税收总体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二是建安房地产业对民营企业税收增长拉动显著。2009年,建安房地产业占我市税收总量的比重为28.44%,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50.2%。其中建筑业增幅为38.55%,房地产业增幅为29.26%;而在民营企业,建安房地产业占民营企业税收的32.25%,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达58.94%。其中建筑业增幅达41.24%,房地产业增幅达30.98%,均高于平均增幅。表明民营企业受国家投资和省会“三个大变样”影响更大。
三是税收政策调整和强化征管措施拉动增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最大的是炼油厂,炼油厂因消费税政策调整增收9549万元,仅这一户企业就占民营企业税收增长的11.9%。车船税受征管方式转变及车市行情较好影响,总体增收10383万元,按民营企业占税收比重51.8%计算,民营企业车船税增收5378万元,占民营企业税收增长的6.7%。餐饮业受定额调整影响增收5668万元,该行业中民营企业占主体。另外,强化分税种、分行业征管对民营企业税收增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一次性税源占民营企业税收比重较大。一次性税源主要体现在个体经营税收。个体经营企业实现税收111457万元,同比增收22641万元,增长25.49%。主要是在省会“三年大变样”中,个人从事建筑安装等劳务较多,代开票入库临时税款增多。其它较大的一次性税源有: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收回职工股入库个人所得税3867万元,辛集市宾馆破产转让房产入库1507万元,正元化工因上市入库一次性分红1111万元。一次性税源增收额在民营企业增收额中超过40%。
五是民营企业增收主要体现在部分重点税源大户。比如私营企业增收15049万元,其中南海、嘉柏等4户房地产企业增收8925万元。外商独资企业增收7608万元,其中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增收4238万元,天山和顺驰房地产各增收1553万元、1418万元。混合经济中民营企业增收41125万元,其中除炼油厂增收9549万元、东华金龙增收4282万元外,计经、国大等8户房地产企业增收24390万元。另外,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减收6140万元也集中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石家庄分公司,两家企业各减收4255万元和1735万元。
三、民营经济税收发展后劲充足且大有希望
一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给民营经济营
造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民营企业已占我市地方税收的一半以上,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拓宽社会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舆论宣传等措施,给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为全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使民营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相适应。财政、发改委、国土资源、国税、地税、房管等政府经济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通报、协调项目规划、投资等信息,并通过审批、核算等环节联合控管,应收尽收,使经济投入转化为税收增长。特别是对建安、房地产等一次性税源项目要全程监控,实现税收立即入库,防止税款流失。
三是严格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在落实税收政策上,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要一视同仁,在规范执法的同时,重点做好税收咨询和纳税服务,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等民营企业要切实将减免税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让民营企业充分了解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并切实享受到税收优惠。
四是引导民营企业探索并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法人治理结构,使民营企业逐步由家庭式和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过度,运用先进手段在更高的水平上持续发展。利用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快捷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和地域优势。
五是为民营企业搭建良性融资平台。成立银企关系协调机构,定期召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建立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改善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状况。金融机构要创造更多更便利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通过多方努力,构建一个银企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六是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运用。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创新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训并形成机制,重点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推动科研人员向民营企业流动,科研成果在民营企业形成产业,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作者:石家庄市地方税务局)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摘要: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并对其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2001年加入WTO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虽似如虎添翼,又是险象丛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科学、平稳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始着手,逐步分析我国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运用和应对利与弊做出一些建议。旨在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有益对策,积极投身全球化进程,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于同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国际分工从过去的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新阶段。生产的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航舰;资金的全球化是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促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科技开发和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国际之间相互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3)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长时间都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自己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国力十分弱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对外贸易规模极其有限,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且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于合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大为增强。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通过对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参与到国际化经济的大舞台,一跃成为世界对外贸易大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1)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进程。促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加入WTO,使我国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格局中,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2)我国如何把握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量吸收和利用外资。由2012年8月21日中国网报道,据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发布了《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3—2011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7164亿美元,年均增长9.2%。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另外,我国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例如:海尔的6S大脚丫政策在国内外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下,用不同的方法措施实行。在中国海尔,6S大脚丫是每天表现不佳的员工反省的地方,而争强好胜的美国员工非常接受正面激励,于是美国的海尔6S大脚丫成为了分享工作经验、表扬优秀员工的地方。2.不利影响(1)不利影响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随之全球化了,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规则,因其不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使中国常陷入“国外反倾销”问题或是以前乃至现在仍存在的针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的“贸易壁垒”的问题。进入2013年,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和外需萎缩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也受到外贸的拖累。过去的一年里,欧美金融危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无一不冲击着中国的出口和国内市场。
第三,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有很大影响。回顾2012年,世界经济展现的是一幅灰色画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复苏迟缓,还面临“财政悬崖”危机,新兴经济体大多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深。据有关专家研究,美国国民经济总值每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5个百分点。(2)我国的对策
第一、积极调整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第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以警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甚为重要。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并为我所用,才能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在保障本国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才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第一、有利于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开始参与到世界经济格局中来,在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格局调整的机会,依靠自身优势吸引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的转移。从而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
第二、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人才、资本、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我国可以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提高自身科技实力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第一、外贸结构不合理,外贸依存度较大(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9%,2006年达到67%,此后虽平稳回落,但基本在50%以上。海关总署公布2011年我国进出口外贸依存度为50.1%。目前,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4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4国低于50%,而我国与加拿大、德国等3国都在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与世界市场和主要的贸易伙伴。我国经济单一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国内需求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约。在国际市场对我国实行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造成我国一出口为主的产业纷纷转向内销。致使国内市场供求不平衡,形成通货膨胀。
第二、外资企业对我国一些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融资环境中,外商企业对国内的直接投资以及外商控股合计是垄断型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产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降低了国外商品在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由此,外国产品可以更自由、廉价的进入国内市场,这对国内某些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日常洗护用品、饮料行业、电子行业等。
(3)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适度保护国内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来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基本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实施科技兴贸,不断提高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学技术含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我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的局面,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虽然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分配,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仍受发达国家的制约的同时,还要承担来自经济全球化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促进我国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3位 》 2009-09-24 11:2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薛志伟
《央广财经评论》 2012年02月16日10: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国外贸依存度回落 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转型》 2012年02月16日 来源:腾讯财经
《统计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2012年08月21日17:20来源:中国网
《跨国公司管理》2011年8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北仲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对策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行逆转的趋向。纵观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既为他们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也给跟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现实的问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接纳措施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公正运用商业壁垒掩护国内市场,积极面临经济全球化。
关键字 经济全球化 商业壁垒 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其中最典型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 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拜耳向它们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未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制零部件的加工或购入、组装和总装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分布到国外进行,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
(二)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的企业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卷入了国际商品交换。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们的国家里,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饮料,看“日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等等
(三)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适应于国际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管制,甚至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从1991年到1993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的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商品和进出口的两倍,1995 年国际直接投资总存量达2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输出入更加自由,金融资本严重地与商品资本相分离,脱离生产发展而迅速膨胀。目前,世界金融交易量已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量。而世界大银行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广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金融机构,并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有资料表明至1992年2月底全球至少有40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保持在25%以上。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四)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资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国技术贸易总额为 30亿美元,1970年达110亿美元,80年代初为160亿美元,到80年代中期猛增到400~500亿美元。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以高科技开发为中心,而高科技研究开发投入高,风险大,使很多企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联合开发,这是现代技术开发活动国际化的又一显著特征。
(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如欧洲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等。欧共体自成立来,一直朝着经济一体
化和政治一体化方向推进。1985年 2月,欧共体执委在《关于完善内部市场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确定使12个成员国分散的市场连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在统一市场内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仅大大推动集团内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经济一体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
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
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
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
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
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
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三、我国的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大肆发展国际商业。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停加快,反过来加快了国际商业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照旧发展中国家,通常积极加入的,都从国际商业中得到了利益。中国应积极加入国际相助,开拓国际市场,大肆发展双边及多边商业。我国可以在世贸构造非藐视原则下,在一个多边的、同等的、互利的框架下,举行双边及多边商业,可以团结宽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创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配置性作用,还能使用世贸构造解决争真个机制,同等地解决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纠纷。因此,应尽快调解我国的外贸政策,革新外贸体制,增强国际之间的相助。
(一)应对国际商业技能壁垒不停升级,提升全球化质量谋划理念。国际商业中技能壁垒
最突出的是质量与尺度体系,未来国际商业已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突破国际商业技能壁垒的要害在于尽快提升企业质量谋划战略新理念。应对国际商业技能壁垒,实验全球化质量谋划战略,主要的即是要提升质量谋划战略理念,以质量谋划突破技能壁垒。积极采用国际尺度和发达国家的先进尺度。一方面,质量必须要到达国际技能尺度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能论证和入口国特别技能允许。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得意度质量意识,即开心使产品与服务到达进口国、消耗者、谋划署理者与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前进企业国际化谋划的得意度。
(二)加大国有企业革新的力度,加快外贸企业创建今世企业制度的进程,在市场中优越
劣汰,增强我国企业加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本事。世界级的大企业通常代表着一国的团体经济,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款式。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水平上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限于国力和财力,很少有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自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走强强团结之路,但条件必须加快外贸企业创建今世企业制度的进程,实现“转机建制”。议决创建今世企业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遇到的一系列体制性抵牾。而中小企业由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轻工、纺织、工艺等)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换中,通常拥有大企业团体无可相比的谋划上风,应进一步增强谋划管理 ,积极变更和充实发挥它们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永定、李向阳。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8)
2、张向晨、孙亮。论发展中国家加入多边商业体制的得与失[J],世界经济,1999(6)
3、孔令来。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4、李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寻衅及我国的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
1(1)
5、李惠斌。经济全球化:中国道路[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6)
依旧是抄袭严重呀,要是这样一遍一遍的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把论文发过来之前,要自己先看看,不要出现一级标题出现两个“一”这样的错误。
文中红色的是原文大段抄袭的,就不能多找几篇,然后分开借鉴吗?就非得一篇抄到底吗?
从内容上说,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挑战和对策上,可相反,你文中这两部分最简单了,重点不突出。并且对策当中,主要是针对贸易全球化的内容,而你题目是写的经济全球化,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从结构上说,不完整,缺少引言和结论,参考文献数量太少,并且格式不正确。
希望你不要继续这样大段大段的抄袭,要不肯定不能通过。下次直接按照要求的格式改好,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