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

时间:2019-05-13 10:1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

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目前小学生的思维现状主要是缺乏主动思维的意识,思维的多元性、开放性不足。衡量一节数学课的好与不好,不是从表面看学生做了多少道数学题,也不是看学生回答了多少个问题,而是要看学生有效思维的参与程度。

我从《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了‘圆锥体积’一例,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感受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在课的开始阶段,出一些学生熟悉的知识体系,顺应学生的思维需求,给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来打开学生思维闸门。比如:一开始让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老师再问:还想知道圆锥的什么知识呢?学生借助圆柱的学习经验就会提出: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

2、缺乏思考而比较随意性的回答是很正常的,也是真实的。而敢于否定比尔并且能说出自己理由的学生更是可贵的,这些都是教师给予学生机会的结果,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是思维的相互碰撞,往往可以取代教师的引导,而且效果要好得多,读后感《《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比如:老师启发,现在我们观察,等地等高关系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它们体积相等。生:(马上反驳)绝对不相等,圆锥上面是尖的,圆柱上下都是一样的圆形,圆锥的体积肯定小。师:大家认为呢?生:圆锥体积一定比圆柱体积小。

3、常规教学中,教师往往指定实验方法让学生去接受,学生没有经过思考而盲目跟随,这样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也伤害了学习的情感。本课尝试改变这种常规,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师: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等地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吗?生:把圆锥里装满水倒入圆柱中,或者把圆柱里装满水倒入圆锥中,这样实验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这个课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做适时的引导、点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体验数学的奥妙,感受学习的乐趣,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些数学能力的做法。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对此,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据此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诀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此,教师还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学生一入学,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应怎样听课、复习、写作业等问题,明确自己要做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还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培养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即要用分数表示。然后结合实际讲解的含义,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而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得到提高与拓展。

三、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并不仅仅限于数学课本,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数学史话和故事等都应成为他们阅读的内容。通过这种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关系中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

题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题策略。这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扩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观点。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第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第二,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第三,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随时准备进行质疑或补充。

3、引导学生学会对话

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对话的形式,把交流引向深入。a.质疑型提问,如:“你讲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说的更清楚些?”b.反驳型提问,如:“如果是这样,用你的方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c.补充型提问,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

4、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

5、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的。对此,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的能力。

四、比较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比较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发展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不同的比较要求,并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例如,比较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时,先比较得出用算术方法解时未知数不能参与列式,而用方程解时,未知数能参与列式这个主要区别;然后比较得出两者都是以四则运算的

意义和常见数量关系指导列式的共同点。

(2)先比较事物差异大的属性,再比较差异小的属性。例如,学习了各种小数后,先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再比较无限小数中的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的区别,最后比较循环小数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先比较直接感知的事物,再比较头脑中语言引起的事物的表象。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先通过直观比较得出,再借助于直观建立起来的表象,比较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同类知识归类比较,使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算例,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这三种知识其本质是一致的。从而归纳出这些知识内容的本质属性,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引导小学生在实践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过渡的桥梁。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通过摆摆学具,算一算“12-7=?”时,竟然找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算法:

算法一:10-7+2=5(破十法)

算法二:12-2-5=5(少减了5,要再减5)算法三:12-10+3=5(多减了3,要加上3)算法四:12-1-1-1-1-1-1-1=5(数数的方法)算法五:因为7+5=12 所以12-7=5(算减法,想加法)

为了在动手操作学数学中,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具、操作材料,要适宜学生动手操作;

2、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各个环节;

3、操作问题与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具体明确;

4、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因学具的形状、色彩等无关因素的影响,仔细观察操作的过程和操作的结果,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5、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要充分让学生口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参与评价、讨论操作思维的过程是否正确、合理,促进和推动学生积极的探究思维;

6、还要及早(从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训练养成操作顺利进行的各种习惯,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使动手操作学数学更有成效。

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处于好奇、好胜、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想象和猜测,而应积极给学生的想象力,适时适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设想、假设。越是超越常规的合理想象,越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先归纳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然后我出示长方体的实物,并提出如果少掉一个底面,剩下五个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如果少掉前面的一个面,剩下的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如果少掉两个底面,这时的四个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少掉了两个底面时,实际只要求什么就可以得出公式?那一种物体只要求出四个面?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求五个面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少掉两个底面,实际上只要求长方体的侧面积,通风管即:只要求四个面。这样通过运用实物和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联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所以,我认识到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就好象文盲一样,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再加上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变成了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前,也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还有些教师却是顾虑重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 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其实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老师十分重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预习,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洋思中学创设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证明了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可行的,学生能自主试学,甚至可以学

得很好。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认知”就应该从学会预习入手。当前的教育界,对预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预习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局限于课本,而没有经过预习的课堂,更能闪现学生的思维火花,所以不赞成预习;有的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学生预习;也有的教师持中立态度。一些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写出了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如黄爱华的《小学数学课预习指导点滴谈》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高洪亮,李秀华的《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张晓华的《重视课前预习搞好数学教学》等等,还有少数数学教师也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经验。总之,现在已经有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到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却没有系统的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学生预习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习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最真实的感受者,因此,必须调查学生的预习现状,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从中发现存在问题。从学生着手以此反映对预习的看法。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

(二)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

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三)指导学生根据课型选择预习的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读一读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可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读一度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举一举

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3)比一比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

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如“自然数都是整数”与“整数就是自然数”的比较判断。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比较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虽说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

(1)自学例题

学生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2)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通过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布置任务时应首先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第二要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第三可以把你在做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我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3.组织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对预习的成果要及时反馈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常常

会有所获,对有收获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展示自己“战利品”的欲望。老师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显洋”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教师也要经常进行小组、全班的预习比赛,对于优秀者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评比台上贴红花。通过奖励,特别是鼓励,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做,不但是对学生这次预习的肯定,也是学生下次更积极预习的动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我想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

第五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方案

南昌县莲塘三小李红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数学”本身是一个名词,指一门独立的学科。课题中涉及的数学,指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阅读:指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阅读效果。数学阅读:是人们借着数学的语言了解数学问题和数学史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

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有效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能不能“先学”,就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否则,“先学”就是“没学”。

然而目前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不强;二是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缺乏;三是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四是学生的阅读方法欠缺,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只求读过,不求甚解;五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薄弱。

三、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研究

①教材中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的阅读方法研究。

②计算题的阅读方法研究。

③图形题阅读方法的研究。

2、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

3、小学生阅读形式与途径研究

教师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报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申报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购买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自主学习,参与相关培训,从不同角度了解、分析、熟悉本课题,切实把握其内涵及基本特征。奠定好理论基础。

二、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2年6月)

1、进一步进行学习培训,边研究边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打下理念基础。

2、在课题研究期间,积极参与各种课题研究相关的教研活动,参与市级个人课题的相关活动。

3、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4、撰写有关的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

三、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把经验论文、教案、课例整理成果集。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实施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个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的动态观察,了解课题研究的一些其它情况。

4.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研讨已有的数学阅读教学相关的知识,借鉴语文阅读方面的经验,学习探究性教学理论及课改经验,确立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计划。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课题论文

3.课题经验材料汇编

下载《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读后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

    《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读后感

    《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读后感龙港一小 谢树样作者简介:张春莉,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核心成员。曾参与研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合集)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一、实验目标1、 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模式......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 计算是数学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研究总结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研究总结 2009-2010学年度,我承担了《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以下,就这一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运用所......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总报告(精选5篇)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

    一、实验目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 纸坊三小 吴春枝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说话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