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征文3

时间:2019-05-13 10:5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科普征文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科普征文3》。

第一篇:地震科普征文3

灾难的呼唤

马可·奥勒留说过:“纵使你能再活三千年或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生失去的生活都是他现在正在过的,任何人所过的生活也是他正在失去的,因此最长的最短的生命都是一个样。„„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直视现在的意义和死亡本身,明白“死亡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运行,若有人被自然的运行所吓倒、他就是个孩童!”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而一些大的地震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汶川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同胞罹难,举国同悲。5月本是美丽的季节,然而因为汶川地震死亡、伤痛取代了绿肥红瘦,泪水侵湿的日历记录着我们的国殇。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朗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震惊了,郎铮才3岁就懂得感恩太感人了。汶川地震感人的事数不甚数。灾难可以毁灭一切物质,却无法摧毁人的意志。既然生命

如此短暂且充满变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享受幸存的生命,有什么理由长久颓废下去呢?

一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然而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从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生的坚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

人们刚走出地震的阴影,更大的灾难又来临了,只因沉睡的山脉伸出了个懒腰,世间的秩序顿时乱了套。大地蚕噬,泥水洪流,悲伤已成了定局——青海玉树。原本鲜美的花儿垂下了张扬的头,原本翻腾的湖里搅动着浑浊的泪水。大地泣诉着,用它那嘶哑的喉音,没有鸟鸣,不见生灵,只有浑浊、潮湿、滴答的雨泪。然而这一切却见证和记载了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的奋斗历程。

眼前的荒凉是历史的遗痕,更是唤醒我们生命自觉的力量。既然命运驱赶着我们来到了人生的断裂层,并将我们放置于命运的跌落点,面对触目惊心的荒惊,惊吓与沉沦只会使我们瘫软在地。何不抛开我们对命运的不满之情,启动生命储藏的全部力量奋力一跃?

珍惜我们唯一所拥有的现在,平静地调节自已每一天的行为和念头,好好地生存,正是逝者所希望看到的,也是这场大悲痛所带给我们的淡定。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叶秋香 指导老师:苟家起)

地震能预测吗

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数不清的地震,死者已矣,却让生者恐惧。

于是想起我小时爷爷讲的一件事:大约是70年代初期,在大理至保山的320国道上,有数不胜数的大小蛇只横绝公路,向着点苍山的方向爬去,绵延三日方绝迹。不久,邻近地区传来有地震发生的消息。近日,随手翻阅了一本关于地震方面的宣传册子,里面提到唐山大地震时,有一列载人列车驶入唐山前,驾驶员偶然看见城市上空出现奇异光团,就紧急刹了车,这一刹车就将一车人从死亡的边缘挡了回来。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由此可见地震之前或多或少往往是有一些征兆的。那么地震能预测吗?如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该多好啊!

据大理州地震局宣传材料称:我国目前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短期预报准确率约15%。我国地震研究人员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进行了成功预报,且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此外,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

7.2级地震,也作出了成功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我国还被载入史册。

由此可见,诸多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他反对“地震不可预测论”。虽然如此,但由于受经验、科学技术的限制,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因此,还得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地震知识素养的提高。

从人民群众方面讲,我们知道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有一些异常变化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些异常现象。如井水出现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冒气泡;动物方面出现:老鼠搬家往外跑,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植物无故大片枯死等;此外发现奇异的声光现象也要特别引起注意。如发现以上现象时,能尽快上报政府职能部门,对地震的预测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地震科技工作者方面讲。因为地震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测震、地形变、地电、电磁、重力、水位、水化学、流量、水温等的观测外,还有地应力、电磁波、地声、地光、气象因素等。所以不仅要认真监测,还要不断促进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加强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地震预测的水平,以适应观测的需要。当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像全球卫星定位仪、卫星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也逐步应用到了对地球的科学观测研究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防震知识的普及提高。像清朝冯可参在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后的《灾民歌》中所写的:“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吓哭祈新魂。”这种由地震带来的悲惨局面是会一去不复返的。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白银芬指导老师:李家伟)

地震的警示

在自然灾害中,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魔鬼——地震。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标记,也给予人们一次次警示。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工业城市毁于一旦„„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了四川的汶川县,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上万人死伤。曾经美丽的家园顷刻间化为废墟,曾经完整幸福的家庭刹那间支离破碎,多少人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多少心灵将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

在地震面前,人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无法阻止亦不能控制,其可怕之处在于此,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掌握地震的规律,做好地震避险工作,防患于未然。

我们必须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防震和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在来临之前都有一些预兆。通常,在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异常,如:水位上升或下降,地下水发浑,变味、冒泡。另外就是动物异常,如:牛马不进圈,嘶鸣不止,老鼠搬家,蛇出洞等。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发现异常,则一段时间内不可疏忽大意。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

近。一般的有感地震或者远震不用外逃,因为这种情况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在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或者墙角处,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避开墙体薄弱部位,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离至户外开阔地,千万不要跳楼或者站在窗子外,撤离时候要保护好头部、鼻、耳等重要器官。应就进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切不可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要等地震危险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如果不是在空旷地,则需避开周围的建筑,双手抱住头部蹲下。

地震中不幸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可能会有吸入烟尘导致窒息的危险最后,因此应用手、衣服或衣袖捂住口鼻。另外,应该想办法把手脚挣脱开来,用砖块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保持足够新鲜的空气呼吸。无力自救时,应减少体能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希望越大。

地震是可怕的,它破坏力大,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但同时它给予我们一次次警示:地震虽无法阻止,但可以防范。让我们重视地震避险工作,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孙云仙指导老师:郑颖)

第二篇: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通用)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通用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征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1

大自然经常会有一些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学会预防灾难,减少灾难。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火灾、洪水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等,有数十万的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面跑,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火灾逃生法:有序撤离。逆风逃生,不能顺风逃生,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如果发生草原火灾没有退路时,讲周围草拔掉,防止火继续往里烧。

台风也是灾害之一。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近海十五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百分之八是台风造成的。

洪涝是国内外关注的大灾。洪涝是由缕降暴雨或大于,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江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四到九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

我应该做的`就是不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不去深水区玩耍,不玩火不玩电,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看红绿灯,以防受伤。

其实灾害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

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2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雨、火灾、水土流失等。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均有数十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发生地震时,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地震了,如果被压在废墟底下,就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求救。如果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保护好头部,以免砸伤。

我们哈密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土流失等。有些灾害都是人类自己乱丢明火、砍伐树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要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多学习一些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树立防范意识。

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预防灾害的发生,使我们的明天更加光明灿烂!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3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上海科技馆参观游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地震体验馆体验了地震的威力。现在回想起来,仍让人毛骨悚然。同学们,你们要是没去过,就跟随我一起再体验一下吧!

记得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地震体验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步入地下开始了"地震历险"体验。随着地下通道的深入,渐渐的一切都变得光线迷离,神秘莫测,我们来到了地壳探秘,看到了古代的地震断裂带和不同世纪的岩层,这些岩层和断裂带就像一层层面包片样叠压在一切经过了上万年才形成的。

突然,随着一声"轰隆隆"的巨响,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红色闪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是火山爆发。只见火山口冒出浓浓的黑烟,火红的岩浆像一条条张牙舞爪的火龙喷流出来,让我叹为观止,感受到火山的可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这次历险的最大亮点——"地震体验"!我们来到一座桥上,四周有房屋、道路、树木。"同学们,抓稳栏杆,地震体验开始啦!"突然,天空暗淡下来,电闪雷鸣,火光冲天,脚下的桥剧烈摇晃,四周的房屋倒塌,道路开裂。一翻地动山摇,我仿佛马上就要被摇晃到空中,我紧紧地搂住爸爸,一刻也不敢松手,心里默默地暗想:"救命啊,太可怕了,快点结束吧!"

不一会儿,天空明亮起来,大地恢复了平静,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可我的小心脏还扑通通地乱跳,惊魂未定。随后,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前兆还有地震避险的知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可怕威力。

回想起这次身临其境的体验,真是震撼人心,也让我受益匪浅。想想以前在学校,老师带领我们做的"防震演练"和这次"地震体验",让我认识到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够利用学习到的防震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的技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筑牢防震减灾救灾的防线,这条防线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做起,从我做起!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4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

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和疏散学生们。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撤离,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们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地震科普主题的征文5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破坏力极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其带来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且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范围广。因此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让全体师生掌握地震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5月12日下午,我们谢家集区第一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老师先生动地给我们讲解了一番避震逃生的方法。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迅速地蹲倒抱头躲到课桌下,进行避震自救。要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撤离的时候要安全,有序,快速的进行。当然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大声叫喊,不互相推拉挤,听从老师指挥,以双手托举书包护住头顶的姿势,有序地撤离到空旷的操场区域进行疏散避震,并马上抱头下蹲。最后老师说,整个演练过程,同学们一定要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和嬉闹。

随着广播里响起的警报声,大家严肃而认真地开始了演练,那紧张的氛围,仿佛真的地震了一般。我们按着老师事先安排的顺序,井然有序地朝操场空旷地撤离。可以看到每个楼层都是一股股的人流向操场涌去,并无人你推我搡,显得很有顺序。不一会儿,全部的人就都疏散到了操场指定的位置。这次的防震演练十分成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安全有序地完成了此次演练。

通过演练,全体学生均掌握了逃生的核心要领(护头)和其它基本要领。

本次演练也提升了学校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益的地震应急行为习惯。

第三篇:地震科普演讲词doc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绝大多数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在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上,发生了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伤亡。如1920年宁夏海原8.6级地震,死亡23.4万人;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2008年汶川8级地震遇难68712人,经济损失惨重,全世界为之震惊。

本人根据多年的观察经验,并在网络上开展研究探讨,汇集了各方网友的集体智慧,得出地震有先兆、地震可预报的结论,希望本文能促进地震预报事业的健康发展,为防震减灾作贡献,造福全人类。

五、为何会发生地震?

发生地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人工地震、地质结构性地震、地下雷电引发的地震。灾害性强地震主要是因为岩浆潜流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的潜流物质胶合在一起,相当于线圈之间的“短路”现象,此时“短路”部位就会出现“地下雷电”,会使局部磁场出现不规则变化,导致地壳局部失去引力平衡而引发地震的发生。局部出现磁场的不规则变化现象同时可导致“地震云”与“地光”的产生。

强烈的地下“超极雷电”放电现象可直接以接近光的速度撕裂局部地层,产生强大的爆炸冲击波(纵波),持续的放电过程还可产生“扭波”,从而产生极其强烈的地质灾害 如下:

(1)打雷声:最普遍的声音,特别是大地震前常常可以听到。

二十五、地震是否能作临震预报?

个人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特别是6级以上强地震,可以在相距250 – 300公里左右建立“蜂窝式”的地震异常现象观察站,综合采用观察“地震云”方式、观察磁针异常方式、观察红外卫星云图找“乱云”方式、结合动物行为等作出120小时强震预报。6级以下小地震临震预报难度较大,准确性相对低些,但这已是目前为止成本最低、观察面最广、最有效的地震预报方法。华东某地震台站地震科研工作者,地震论坛网友“看客”认为:“地震前兆磁异常只在同一个地质体中稳定变化,多个不同磁性的地质体会相互消弱磁异常,传播距离很短”。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因素,用磁针监测本地及附近是否有震情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部分专业地震台站已经利用测“地电”的方法对地震前兆进行分析预测,说明主流地震工作者已开始步入实质性的正常研究阶段,这是一项非常积极的好消息。

据悉目前国家已经建了很多地震观察站,但因为地震界主流对地震成因仍持“版块断层挤压”的错误理论观点,所以这些已经建成的地震观察点大多还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主流观点也许会认可“岩浆潜流说”的观点,准确预测灾害性强地震的一天也许就要到来。

(2)风声:如刮强风般的声音,据说听起来很象公象的咆哮声。(3)爆炸声:有如“轰隆”般的爆炸声音,听起来很象大型炮弹的爆炸。

(4)机械声:听起来很象卡车、挖土机、电车或飞机等的声音。(5)锯木声:唐山大地震时,很多人同时听到爆炸声和锯木声。(6)撕布声:在海面比地面更常听到撕布声。

上述声音实际上在雷雨季节非震区也能听到,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雷电声音会有所不同,如果是在下冰雹时打雷,甚至还可听到“炒豆子”般的声音。

大地震时出现的地下打雷声,会依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而出现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地震是由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即地下的“超级雷电”造成的,地下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下会出现不同的打雷声音。所以说,地震时产生的“地声”现象也可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1)6.0级强余震青川震中区亲历记:

2008年7月24日03时54分,在青木川镇西北方向的陕西省与四川省交界(北纬32.8°,东经105.5°)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5时15分,在姬丁义副局长的带领下,陕西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一行12人立即奔赴震区,落实本次地震宏观震中、确定地震影响烈度范围、进行震害调查和损失评估。

我与魏青珂、赵金礼为一个考察查小组奔赴青木川镇。24日14时50分左右,我们到达青木川镇开始考察。6月中旬,我们曾对这里进行建筑物震害特征考察,但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汶川大地震“5·12”遭到破坏的房屋有的已经拆除,有的正在拆除,有的地方正在开挖、平整宅基地。道路边堆着砖块、砂石等建材,挖掘机、推土机等正在紧张施工。

我们沿公路向西进行考察,询问老乡、拍摄震损房屋及其他震害现象。5.7级地震后的青木川镇震灾情况是:①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到损伤的老旧土木房屋,已经局部倒塌;②有些砖木结构的房屋出现了落瓦现象;③多数在“5·12”地震中已经裂缝的房屋,裂缝加宽加长;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上下震动,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音;⑤全镇人又重新住进了防震棚。我们初步判定青木川镇的地震烈度为Ⅵ度弱。下午15时左右,我们到达了距川陕交界约1公里处的青木川镇南坝村屠家岭。走访了一户屠姓村民,他家的一间砖木结构正房和几间土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我们一行从这户村民家出来,正在观察道路受损情况时,突然,地动山摇,同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似乎从脚下传过来。整个过程只持续了5、6秒钟,如此短暂,容不得人做更多的反应和动作。

5月14至19日我曾在北川县城参与抢险,也经历过上百次余震,只在 5月19日的一次余震中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同时感到地面的强烈上下震动(事后得知,那是发生在北川的4.8级余震),但这次感觉到的震动和听到的地声,明显要比那次强烈得多。刹那间,我的第一反应是看看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否安全,旁边的电线杆是否会倒向我们。眼睛的余光同时看到,山在抖动,地面也在上下震动。距离我们不远处,有2间民房轰然倒塌,尘土飞扬。

整个过程中,我听到的声音有: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山体大地的抖动声和房屋的倒塌、掉瓦声,还有赵金礼指着远处正在倒塌着的房屋和飞扬着的尘土说的那声:“看那边!”。

十几秒钟后,一切恢复了平静。大家七嘴八舌,开始了议论。我问身边的老乡,这次地震的感觉比昨晚的地震感觉有啥不同。大家都说:比昨晚的地震感觉大得多。当我回头察看那位屠姓村民院落时,刚才还那几间受损的土木房已经完全倒塌了。

我们继续驱车向川陕交界方向考察,越过川陕交界2公里左右,到达四川省青川姚渡镇杨山村,这里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倒塌的房屋,地震影响烈度高达Ⅶ度。再向西1公里是四川省青川姚渡镇平原村七组,这里,房屋大多数已经倒塌,一栋2层砖混房屋,“5·12”大地震时轻微损坏,现在已经严重受损,这里的地震烈度也高达Ⅷ度。在这个村我们遇到了四川省局的同志,他们是由西向东考察,同样认为这里是本次6.0级强余震的震中。我用GPS定位仪测定此处方位是北纬32.8度,东经105.5度,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完全一致。

我曾在北川县城经历过汶川8.0级地震后的数百次4级左右强余震,但这次在青川震中区体验到的“7·24” 6.0级强余震,感受是不同的,首先是震中区的地声,不是那种由远及近低沉的轰隆声,而是巨大的一声爆炸声;其次是在震中区,人只能感觉到地面上下振动,而且持续时间极短。

将我在震中区亲身经历的这次青川6.0级强余震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以期探讨强余震的发震特征、震害特点和地震预警等问题陕西省地震局 石建梁(2)地震发生时,被轰鸣般的声音惊醒

晨刊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6位市民正在四川境内旅游(本刊5月14日报道)。日前记者得知,这6名游客已经于5月17日全部返回巢湖。昨日记者辗转联系上其中一名游客,她向记者讲述了受困四川6天之久的详细经过。

赵女士是此次去四川旅游的6名巢湖游客之一。她告诉记者,她和其他5名巢湖游客以及省内其他游客,11日从合肥出发前往四川。12日下午2时28分地震发生时,赵女士一行已经穿过茂县,正在前往九寨沟景区的路上。由于一路上大多数游客都已昏昏欲睡,地震发生时车上的所有人都被轰鸣般的声音惊醒,司机立即将车停下,当赵女士等游客下车后发现附近的山石不时地从山上滚落下来,大家纷纷猜测:大概是地震了!由于路上所有车辆全部停止前进,旅游客车上的30人全部滞留在路边,此时所有人的手机全部失去了信号,与外界无法联系,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幸好附近的太平镇太平村的村民们路过这里时将他们带到村子里,并将他们安置在一个简易的棚子里暂时安身。“太平村的村民们大多是羌族人,非常热情友好,对于当时孤立无援的我们来说,帮助很大。”赵女士说。当晚11时多,太平镇的几位领导知道情况后,赶到这里对滞留在这儿的旅游团队进行慰问,并告诉游客们通往九寨沟的路正在清障,马上就能正常通行。果然,一个多小时后,该旅游团队接到通知可以继续前行,13日凌晨2时多,旅游客车抵达九寨沟景区。到达九寨沟后,通讯立即恢复,赵女士和大多数游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回家给家人报平安。“在九寨沟我们一共呆了两天多,在这期间余震不断,出于安全起见,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车上。”赵女士说。在通往九寨沟的路上,赵女士看到地震对道路造成损坏,山上也不时地滚落下石头,但由于这里距离震区有几百公里远,因此受灾情况不是十分严重,沿途也没有见到有人员伤亡的情况。抵达九寨沟后,他们首先入驻了当地的宾馆,但还有余震。赵女士所在的旅游团队被安排往甘肃兰州方向疏散。经过两天的奔波,17日赵女士和其他5名巢湖游客平安回到了巢湖

(3)目击:地震发生时,两片山都合在一起了

东方网5月15日报道 14日下午5时,四川什邡市。

市政府附近的仁济医院员工全部跑出大楼,惊魂未定,“刚才楼又在动”。5月12日,当汶川发生7.8级特大地震时,受余震波及,什邡同时发生7.6级特大地震。什邡与汶川同属龙门山脉,辖区所在地与汶山县的直线距离仅45公里。“突然感到楼在摇动。我立即冲到屋外,一转身头,二层楼的餐馆已不见踪影,整栋楼齐齐陷入地下。”12日下午,正在什邡市洛水场镇一家饭店吃饭的辛梅,成为这家餐馆唯一的逃生者。洛水是德阳什邡市下属的一个乡。什邡以产烟闻名,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曾为毛泽东提供特制雪茄。近今因经济发展迅速,被列为四川的十强县。劫后余生

什邡市是四川德阳下属的县级市。到5月14日,地震发生第三天,临街到处是临时搭就的帐篷。居民晚上不敢在家过夜。

第一个无眠之夜是12日晚上。“他们跑到农村的亲戚家去躲,又不敢睡屋内,只得到猪圈呆了一夜。”劫后余生的马晓燕这样告诉记者。

冯大权一家则和朋友一起,用车载着亲人,开到田野,熬了一晚。13日后,全家则在车库过夜。

离开市区,在蓥华、红白、八角、湔底、洛水等乡镇,有幸存者称,那里房屋倒塌占到80%。

“崩溃了好几次,因为太多惨况了,唯一的发泄,是打电话给北京工作的儿子讲一讲,哭一下。”什邡医院一位护士长,红着眼圈告诉记者。她已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未休息。

政府也已在体育馆搭起了临时救助场地,为受灾者提供安置和食物、衣服。目前什邡境内位于山区的蓥华、红白、八角、湔底、洛水等乡镇,受灾最为严重,什邡市指挥部介绍当地通讯交通全部中断,加上食物、饮用水、药品等物资短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尸体掩埋困难。

有进入红白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救援部队,为防止尸体产生瘟疫,被迫在尸体上加石灰,将遇难者掩埋。

另一位挖掘机司机告诉记者,倒塌的房屋,经测无热量(即无人存活),便出动挖掘机,一挖下去,全是尸体,“当时整个人都软了”。

“地震发生时,两片山都合在一起了!”来自红白乡的幸存者向记者讲述,“山之间的工厂和工人住宿房子都给掩埋了。”

中、小学校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来自什邡市指挥部的官方统计,其中死亡的师生是424人(老师12人,学生412人),现场仍有355人以上被埋,红白中小学就占200余人。地震时学生正在上课,来不及撤退,只有部分在操场上体育的学生得以幸免。

5月1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什邡湔底镇中心小学视察灾情。这里是地震重灾区。什邡抗震救灾指挥部向本报记者介绍,截至14日下午4时,该小学仍有掩埋师生未得救出。什邡一化工厂爆炸

什邡由于还是一个重要的化工基地,地震发生时,受损惨烈。宏达股份公司一位职工介绍,在红白乡穿心店,宏达公司的一个厂房,全部夷为平地,职工也被掩埋。这个厂房附近,是莹峰实业总公司,地震时,该厂发生爆炸,80余吨液氨泄漏。

指挥部官员说,仍有掩埋的职工未能救出。

这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现已针对红白的情况,某集团军于14日下午,派出空降兵实施全力抢救。

什邡抗灾救灾指挥部官员向本报记者确认,截止至5月14日16:50,什邡全市确认死亡2500余人,接受医疗重点救治3000余人,其他伤员上万人,下落不明、失去联系3万余人。

截至5月14日晚上10点记者发稿时,什邡仍有余震。

第六章 人类主动防患地震灾害的方法探讨

现在已经知道,地震灾害实际上是因地下岩浆潜流间相互短路放电,形成地下“超级雷电”而引起的,知道了地震起因,主动防患地震灾害就有可能。措施A:安放地下避雷针

建筑地基施工打桩时安插地下避雷针,此方法实际只是在“地桩”上加以改进即可,让“地桩”有一较粗的钢筋从桩尾直通桩头,并祼露桩头约80公分以上,钢筋祼露头呈针尖状,以利地下“尖端放电”。见图24 每根桩入地后,全部地桩的“桩尾”钢筋均要相互用大钢筋焊接后方可浇灌混凝土,使建筑地桩主动引接雷爆电流,使雷爆电流在所有桩基同释放,降低地下雷爆“纵波”爆发力,吸收、缓冲“扭波”之电流,可有效地将地下雷爆对建筑的直接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成片开发地带可将所有桩基相互焊接形成区域避雷网效果更好。

措施B:开发地震报警产品

开发地震报警手机及其它方式地震报警器产品,最大限度地在地震发生之前将人员疏散到空旷户外。措施C:提高全民防患意识

提高全民地震防患知识,由国家编写统一的学校防震规范制度,做到临震不慌,行动迅速而不乱,将地震灾害降至最低程度。

附:建议手机生产企业开发地震报警手机

地震界老前辈“秋翁感悟”在1977年唐山地震后发现每次余震前收音机信号会变得杂乱无章,他利用这种现象成功地预报了几次余震。

汶川地震前也有人发现无线电信号异常,当天上午甚至连对讲机也不能正常使用,出现频率偏移现象。

为什么地震前会出现无线电信号异常现象呢?

我认为可能存在我们尚不知道的震前应力场粒子干扰现象,这种应力场粒子的干扰会使收音机中的磁性材料如磁棒、中周、电感等频率通道发生改变,造成收音机的不稳定现象。

因此,我认为可以设计一种手机,可监测磁性材料与线圈间的电感量变异情况,实际上就等于监测地磁的变异情况,当地磁变化超过一定值后就自动短信加铃声报警,非常实用。

我认为在技术上没什么问题,可利用手机自带的计时石英震荡器作信号源,另设计一种中周只充许这种频率信号通过,当地磁发生异常时,中周频率通道就会发生改变,通过中周的信号电流就会变小,当信号值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自动报警。有人担心太阳磁暴或手机本身有磁场及手机靠近强磁设备时也误报警。

我认为这些担心没道理,因为我的思路并不是检测手机对磁场的影响,我的思路是检测地震发生前中周对频率通道产生的影响,周围磁场的变化对中周频率通道是不会产生影响的。石英震荡器对频率极为稳定,几乎不受任何干扰,中周本身是封闭在金属小盒子内的,对周围磁场的影响非常小,只有地震前可能存在的粒子干扰才可能导致中周频率通道产生偏移。将收音机放在大磁铁前,收音机仍会正常收到电台广播就是这个道理,说明收音机在磁铁前并不会影响到中周的频率通道特性,收音机只有在地震前中周才会出现频率通道改变的情况。

有网友说:影响手机信号的因素太多了。

用这种方法的话恐怕每次疏散人群的费用和损失都超过地震本身了。而且频繁疏散的话老百姓就不信了。这办法也没意义了。。这位网友主要是不理解我的设计思路才会这样说的。用一个更通俗的比喻说,就好比我想在手机上加装一个可夜间照明的手电筒功能装置,虽然也利用了手机的电源系统,但照明功能与手机信号的强弱是无关的。

在手机上加装一个地震报警装置虽然也利用了原手机计时石英震荡器来作信号源,但手机地震报警功能与装手电筒功能一样,与手机本身信号的强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第七章 地震预报新方法探讨

(1)测量大地与空气电位差方法设想:“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这里能够获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迪:地震前由于大地的静电荷与空气的静电荷之间静电压差加大,使动物嗅觉神经细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动物在地震前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变化。既然是这样,那么制作一种金属网,将金属网与地线之间接入可24小时监测的指针式记录仪,很可能就能象一些动物那样,也可直接观察大地静电压的变化了。见图25金属网架设后实际会形成一种“天线”作用,无线电波、附近机电磁场等会对信号产生人为干扰,因此建议在信号输入端口并入一只1000P / 600V 电容器,滤掉这些干扰,以保持输入信号的稳定性。(1)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

——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2)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第四篇:科普征文

太阳能的利用价值

说到能源,首先要说说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能量的形式。电能有各种各样的来源。目前国内主要的发电站是水力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这两种发电形式分别是把流水的机械能和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流水的机械能是由于被阳光加热后蒸发,在高处凝结之后具有的重力势能。燃料的化学能则是来源于远古时期死去的植物的生物质能,而植物的生物质能又是来源于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所以归根结底,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源于太阳。但是,太阳能经过各种各样的转化才能变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损失。如果能够直接把太阳能转变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能量,就能够减少很多的能源损失。而且,在人类文明所能想到的未来,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能源紧缺的当今,如果能把太阳能加以利用,就可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目前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率最高为17%,而在电能和我们实际需要的能量形式的转换过程中也会有能量损失。因此,如果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我们所需的能量形式,如光能,内能,机械能等,在如今这个能源稀缺的社会将会有很大用途。

太阳能的利用领域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储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上太阳能包括对范围非常大。

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包裹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20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技术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性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成功研制选择性太阳能吸收涂层。此两项技术的突破,为太阳能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太阳能利用技术有光与热接受科技,而太阳能热发电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集中式热发电站,另一类为分散式小功率发电站。太阳能设备有:塔式太阳能电站,分散式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高温炉,太阳池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卫星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建筑等等。

氢能的优势

自然,在能源利用方面,太阳能并不是唯一的一条途径,还有许多具有前景的能源,其中之一便是氢能。从来源的角度看,氢能便有极大的优势。当前的化石燃料,随着开采源的逐渐枯竭,价格水涨船高。能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正因为此,出现一场又一场的能源战争,给无数的无辜百姓带来的动荡。而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因此氢能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水是氢的大“仓库”,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将是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热量的9000 倍。再从环境污染方面看,氢气燃烧后的直接产物便是水所以氢能源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零排放,无污染。此外,氢气燃烧热值高,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因此,氢气作为一种新兴能源有着极大的优势。氢能的利用与开发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如此具有价值的能源为什么不如太阳能不普及?不普及正是因为它那技术瓶颈。因为氢气特有的性质——易燃烧、易气化,使得氢气的储存成为一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不过,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研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储氢材料。再者,氢气一般便是电解水得到,而电解所需的电能的花费比氢气创造的价值要高得多。自然,任何一个精明的厂家都不愿意在现在生产。现如今,科学家们正尝试着用太阳光,制造氢气。如果能用太阳能来制氢,那就等于把无穷无尽的、分散的太阳能转变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净能源了,其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方法有太阳能热分解水制氢、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阳光催化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生物制氢等等。可以设想,假如太阳能制氢能被成功地开发,这将会是全人类的福音。各种能源问题将迎刃而解。

就目前而言,人类已利用氢气使宇宙飞船进入了曾经遥望不可及的太空,开动清洁无污染的汽车,实现了电能的转化。氢气的开发正在蓬勃地发展,氢气,正在向人类展现它那广阔的前景!

青少年的责任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并倡导低碳生活,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我们可以养成节约型的消费习惯,拒绝过度包

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可循环利用的物品等。与此同时,我们应学好科学,多实践,多创新,为新能源(如氢能)的开发使用尽一份力!实现新型能源让生活更美好!

第五篇:科普征文

探梦天宫,放飞理想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2011年,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更是一个科学进步的世纪。“神舟”,“嫦娥二号”相继踏入了浩瀚的太空,而“天宫一号”,则翻开了新的篇章。

最近,“天宫一号”一直撩动着大家的神经。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的名称叫“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寄托了华人无限憧憬的名字。实际上,“天宫一号”本身是一个空间实验站的雏形,重8吨,人们都很熟悉的国际空间站重达450吨,因而这个8吨重的庞然大物到了太空中,可能要算是“小老弟”了。

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中精美绝伦又气势宏伟的天宫吧!“天宫”有着神秘的色彩,便从这取材而来,而且,“天宫”更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用“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既生动美妙,又能够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提高国人对太空探讨性。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幼儿阶段”。从“神七”到“神十”,其实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与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而立。此后这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此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看来人们的太空梦马上就要实现,探月梦想已经不再是那么遥远。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我国目前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天宫一号”将载着人们的梦想,带着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究,飞向了那遥远又神秘的太空。那将是我们放飞理想的那一刻!

下载地震科普征文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科普征文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普征文

    智慧生活 书,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就像一双双翅膀,帮助鸟儿飞翔,我们学习离不开它,生活离不开它,处处离不开它„„说起读书,我能体会到一种你们体会不到的乐趣,因为近几年来的时......

    科普征文

    科学让生活更美好 湖州十二中 811 邬梦瑶 科技,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技术的意思。对于科技大家应该不陌生,因为它就运用和服务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它不仅给......

    地震科普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地震科普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国家、省、市防震灾工作的精神要求,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

    2008地震科普宣传方案

    2008年盘县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四川省汶川县一场8.0级的大地震震惊全国,灾难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为扎实抓好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民群众防震减......

    地震科普讲座2018.10.13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 你们好!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除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外,还会造成很多次生灾难,如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观后感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观后感 众所周知,科普知识是每个青少年应该了解的非常重要的知识。为了坚决落实科技节的实践活动,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10月24日这天观看了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地震灾害科普教案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内容 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给......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的征文(通用)[优秀范文5篇]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的征文(通用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征文打过交道吧,征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征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