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定稿)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26号2004年11月1日发布
(1999年2月24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2004年10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报批、执行和监督,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年度农用地转用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
第三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耕地;(二)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三)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没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四)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五)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包括:(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分为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指标。(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分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三)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增设控制指标。
第五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建设占用耕地等耕地减少情况确定。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依据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确定。
第六条需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拟在计划年度内使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行业主管部门于上年九月二十五日前,按项目向国土资源部提出计划建议,同时抄送项目拟使用土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应当于每年十月十日前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在相关省、自治区的计划建议中单列。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各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全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草案,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草案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下达各地参照执行。待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后,按全国人大批准的计划正式执行。
第十条全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只下达城镇村(包括独立工矿区)建设占用和由省审批农用地转用的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批准、核准,并由国务院审批农用地转用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不下达地方,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使用。
第十一条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解,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分解下达计划时,应当将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单独列出,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二条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可以预留少量的机动指标,用于不可预见的重点急需项目。
第十三条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计划中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没项日占用农用地指标不得混用。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按非法批准用地追究责任。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应当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的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用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检查和考核。考核年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第十四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因不可预见的重点建设项目确需追加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可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申请。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全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农用地转用计划的,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定。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实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台账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定期上报。
第十六条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合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建设用地审批备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情况进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考核年度。
第十七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编制下一年度计划的依据。未经批准超计划批地的,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和没有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相应减少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建设兵团节余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国土资源核准后,允许在规划期内结转使用。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东省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切实发挥土地利用计划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第37号令)和《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办法》(国土资发[2008]55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
(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区域协调发展;
(三)优先保障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产业体系、民生工程、抢险救灾工程、保障性住房、农村宅基地和产业转移等建设项目用地;
(四)禁止“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条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计划分配管理和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管理。
第四条土地利用计划分配管理实行预下达、年初下达、年中奖励、年终追加以及次年结转指标的使用和收回等制度。
(一)预下达。每年1 2月份,省国土资源厅以当年年初下达给各地级以上市的土地利用计划为基数,按照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50%)预下达给各地级以上市下一的土地利用计划,用以解决土地利
用计划年初下达前各地级以上市的用地需求。
各地级以上市应参照省的做法,将省预下达给各地级以上市的计划指标分解下达给所辖各县(市、区)。
(二)年初下达。每年3至4月份,在国家下达我省当年土地利用计划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利用计划,报经省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编制土地利用计划时,应根据当年我省省级项目用地需求和其他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比例的计划指标,专项用于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项目,其余指标根据以下因素,全部分配到各地级以上市:
1、各地级以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规划因素;
2、各地级以上市近三年年均GDP和年均GDP增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口密度等经济社会因素;
3、各地级以上市近三年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等效率因素;
4、各地级以上市近三年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比例等可持续性因素;
5、各地级以上市近二年违法违规用地、闲置土地、批而未用以及已批而未缴费的土地面积等惩戒因素。
分配因素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各地级以上市应参照省的做法,采用合理的分配因素,会市发展改革局(委)等部门后,将土地利用计划分配至所辖各县(市、区)。
(三)年中奖励。每年第三季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对我省年中奖励计划指标的情况,综合考虑当年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集约节约用地情况、产业转移情况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及上半年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使用效率情况,将国土资源部年中奖励我省的计划指标分配下达。
(四)年终追加。每年12月份,根据国土资源部追加我省土地利用计划情况,结合当年1-11月份计划指标使用效率、重点项目需求等因素,将相应的追加指标合理分配下达。
(五)结转指标的使用和收回。结转指标指各地级以上市当年未使用完毕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该指标可以直接结转使用至次年1月31日。如果到次年1月31日仍未使用完毕的,则由省国土资源厅收回,会省发展改革委并报经省政府同意后调整安排全省使用。
第五条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土地利用计划台帐管理等内容。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是指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评估和考核,以土地变更调查和监测数据为依据,防止超计划批地用地,切实维护土地利用计划的严肃性。
土地利用计划台帐管理是指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上报一宗及时核销一宗计划指标,根据计划台帐对各地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和研究分析,及时指导、督促各地合理使用计划指标,切实提高计划指标使用效率。
第六条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指标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项目计划指标按以下要求安排使用:
(一)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指标主要用于省政府及省发展改
革委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矿山、军事设施五类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具体按照先急后缓、重点高效优先、逐年解决的原则统筹安排。
(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项目计划指标属于奖励性指标,主要用于规模大、成效好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该部分指标通过奖励或竞争方式取得,具体办法由省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省下达给各地级以上市的计划指标,安排以下项目:
1、第六条第(一)项、第(二)项之外的项目;
2、属第六条第(一)项项目,按规定应以城镇批次方式报批用地的项目。
各地级以上市的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产业转移、抢险救灾、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宅基地等项目用地,并注意与城乡规划实施计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相衔接。
第八条国家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省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矿山、军事设施五类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因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需要安排留用地的,用地指标在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指标中安排。
第九条项目审批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时,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衔接,落实土地利用计划。
第十条各地级以上市应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将省年初下达各
地级以上市的计划指标单列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农村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严格把关,防止超土地利用计划批地用地。各地级以上市应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建立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台帐,每季度定期上报计划指标使用情况。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台帐的汇总和分析情况报告分别抄送省、市发展改革部门。各地级以上市根据法律授权批准农转用的,所需计划指标在省下达该市的计划指标中安排,同时应每季度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批准情况。第十二条本办法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O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第三篇:《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最终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37 号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20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 长孙文盛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
(1999年2月24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 2004年10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9次部务会议修订 2006年11月20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监督和考核,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
前款规定的新增建设用地量,包括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第三条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二)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
(四)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五)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 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包括:
(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
(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包括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
(三)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前款第(一)项规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为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各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增设控制指标。
第五条 土地利用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
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等情况确定。
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依据国务院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确定。
第六条 需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重点建设项目拟在计划内使用土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由行业主管部门于上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前,按项目向国土资源部提出计划建议,同时抄送项目拟使用土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发展和改革部门。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应当于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前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在相关省、自治区的计划建议中单列。
第八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的计划指标建议,编制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草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下达各地参照执行。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后,正式执行。
第十条 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只下达城镇村(包括独立工矿区)和由省及省以下审批、核准和备案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国务院及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下达地方,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直接核销。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解,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下达。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分解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分解下达计划指标时,对国务院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应将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独列出。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分解下达城镇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应当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安排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
第十二条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独立选址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得混用。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的,或者没有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按非法批准用地追究法律责任。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应当不低于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确定的指标。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
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中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台账管理,在建设用地审批的规划审查过程中确认并根据批准情况及时核销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并按月上报,作为计划执行跟踪和监督的依据。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于每年九月份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并形成报告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六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评估和考核,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监测数据为依据。
土地利用计划以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考核。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下一计划编制和管理的依据。
对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指标的,扣减下一相应的计划指标。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余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后,允许在规划期内按要求结转下一使用。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东莞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办法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东莞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府办„2012‟11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八月十日
—1—
东莞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切实发挥土地利用计划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第37号令)和《广东省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粤国土资规划电„2011‟9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省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
(二)实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统筹制度,不分解到各镇街(园区),统筹规划和用地布局;
(三)优先保障全市“三重”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和民生工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控制一般产业项目用地规模,禁止“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资源性项目)、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四)用地指标按控制比例依序使用,用完即止,项目跟指标走。
第三条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计划分配管理和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管理。
第四条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分两类项目指标管理和三项指标总量控制:一是两类项目指标管理,将项目分为配置指标项目和机动指标项目。配置指标项目为市重点工程、园区建设和民生工程项目;机动指标项目为新增“三重”项目。二是三项指标总量控制:按新增建设用地、农地转用和未利用地三项指标总量控制,单项指标均不能突破省下达的指标数。
第五条 土地利用计划分配实行集中预报、统筹使用、年末调整、单独项目申报制度。
(一)集中预报。每年11月至12月,各镇街(园区)以及市发
展和改革局(重点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外经贸局、市府金融工作局、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将下一需要解决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按轻重缓急排序建立台帐,报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初步分解方案,具体负责审核拟用地项目的土地规划情况及用地控制指标情况(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
市发展和改革局(重点办)负责审核重点项目基本情况、立项级别,按轻重缓急原则提出项目用地安排次序。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审核新引进内资项目、技改项目和增资扩产项目的基本情况。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审核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基本情况。市外经贸局负责审核外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外资企业技改项目和增资扩产项目的基本情况。
市府金融工作局负责审核上市后备企业的基本情况。
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审核市“三旧”改造项目的基本情况。
各镇街(园区)负责审核本镇街(园区)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二)统筹安排。每年1月至2月,在省预下达计划后,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重点办汇总并经市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的重点项目和相关镇街、部门上报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建设等用地情况,以上一年省下达用地计划为预估值,按配置计划指标比例,制定当计划指标配置方案报市政府(其中预下达指标部分优先保障市重点项目)。
(三)年末调整。每年10月,结合省下达指标数、计划指标使用效率、重点项目需求等因素,制定指标调整方案,由市国土资源局会
同市重点办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制定指标调整方案报市政府。
(四)单独项目申报。单独项目申报用于解决市统筹安排计划外的项目,项目原则上使用未利用地,不涉及占用农用地。单独项目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市政府批复确定的项目,为市属优质项目、市重大项目或基础设施项目;二是项目选址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和符合城市规划;三是项目选址所属镇街的历年存量建设用地总量少于500亩。单独项目申请由属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市政府。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原则上不受理申请。
第六条 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审批程序:
(一)统筹安排指标审批程序。市国土资源局根据镇街和相关部门上报的市重点项目、经营性用地、上市后备企业、增资扩产、民心工程、“三旧”改造、园区返还地、保障性住房等分类,会同有关部门按比例初步编制当年计划指标分配方案,报市政府(或土地审批委员会)审定,作为当年市统筹安排计划指标的依据。
(二)年末调整指标审批程序。每年10月,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指标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或土地审批委员会)审定。全市当年计划指标只能结转到次年1月31日前,若次年1月31日前未使用完毕的,则由省国土资源厅收回。
(三)单独项目指标审批程序。确认为单独项目的,由项目所属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审定。
第七条 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土地利用计划台帐管理等内容。
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和考核,指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各镇街(园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切实维护土地利用计划的严肃性。
市国土资源局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台账管理,及时指导、督促各部门、各镇街、各项目用地合理有效使用计划指标,切实提高
计划指标使用效率。
第八条 属于由国家发改委、省政府和省发改委等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五类建设项目,向省申请解决用地指标,不纳入市计划指标范围。
第九条 市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审批项目时,要与国土资源部门加强沟通衔接,落实土地利用计划。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2013年土地利用计划草案通知(国土局)
关于编报2013年土地利用计划(草案)的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局,各土地利用计划单列县(市)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编报2013年土地利用计划(草案)的部署,请你局在充分征求同级发改、工信、交通、水利、住建、教育等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按附表格式(登陆下载,密码608608)要求编制2013年土地利用计划草案,并于2012年10月24日前将表格及文字说明材料上报我厅(邮箱),土地利用计划单列县(市)的计划草案除直接报厅外需同时抄报市国土资源局。
联系人:张伟冰0771-53880
53传真:0771-5388055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2年10月19日
附表1(盖章)
(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填表说明:
1.2011年实际执行情况按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填报。
2.2012年预计执行情况按照国土资源统计及有关预测数据填报。
3.城镇村建设用地是指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土地。
4.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是指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的土地。
5.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2 —
附表2(盖章)
(二)补充耕地计划
填表说明:
1.2011年实际补充耕地按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填报。
2.2012年补充耕地计划预计执行情况按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及有关预测数据填报。
附表3(盖章)
(三)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1.独立选址重点建设项目是指交通、能源、水利等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选址建设的项目。
2.项目用地预审、项目审批(或核准、备案)未完成的,在备注栏注明进展情况及负责审批机关。
3.“项目的规划依据”是指建设项目是否列入或为实施经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省级政府批准实施的有关规划、计划、决定等。
—4 —
附表4(盖章)
(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计划
填表说明:此表按市、县、区分列。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