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综合整治集中居住区权属调整方法研究
成都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居住区
权属调整方法研究
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罗溢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被列入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以来,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采用分期分批、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全域整治”,为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其中,农户集中居住后的土地权属调整就是其中一项关键点。权属调整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搬迁居住农户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整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我市发放耕保基金后,土地权属的调整显得更为突出。我市在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上做出了很多尝试,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在分析现有方式的利弊之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对权属调整工作有所帮助。
一、现有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我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分为乡、村、组三级所有,以组为基础。相邻村组之间的农户跨行政界线集中居住后,其土地所有权权属应该相应进行调整,但实际操作中调整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三:
1、因搬迁农户都是分散居住,距离集中居住区的距离远近不一,如果采用撵地的方式调整所有权,临近集中居住区的调整相对容易,但距离较远的权属调整涉及农户较多,权属调整工作量大,且涉及的不止搬迁、集中的农户,还涉及原址和新居之间不愿搬迁的农户,其意愿难以统一,相互之间扯皮推诿现象严重。
2、如采用等量置换的方式调整土地所有权,则因原有宅基地布局较为分散,置换后将出现大量的零星飞地,给地籍管理工作造成更大的难度,土地管理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3、原有宅基地复耕出的土地与集中居住区被占土地的质量和肥力等级相差较大,被占地农户很难同意熟地换生地的方式,同时,有可能造成耕作半径加大,增加务农成本的情况。因此单纯的所有权面积调整可行性不强,难以实施。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
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调整一并进行,且因土地所有权调整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1、土地所有权采用等量置换后,其的宅基地使用权做相应调整,则面临的问题与土地所有权调整相一致;
2、如土地所有权保持不变,宅基地使用权需采用补偿的方式进行调整,由迁入方与被占地方协商达成一致。目前我市已经落实权属调整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多是采用一次性补偿的方式解决。但采用协商赔偿的方式存在进一步的隐患:补偿缺乏统一标准,其尺度很难把握;而一次性买断的补偿方式会造成短期行为,被占地农户短期内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但时间长久后难免会形成新的利益争夺;再有采用租地方式补偿,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农户可持续支付租金,而其他农户无法继续支付租金而引发争议的现象。
3、“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一户一宅政策”的矛盾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农村住宅能够被合法地继承。由于我国实行“地随房走”的原则,在住宅被继承的同时,宅基地的使用权也自然地被继承了,因此就客观存在着一户可能拥有多处宅基地的情况。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新增人口对宅基地需求的压力,《土地管理法》和《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都明确了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的原则。因此“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一户一宅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进行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
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两种主体所有,故而使土地权属调整相对比较顺畅。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就较容易解决。
2、目前我国土地权利类别相对国外的土地权利组成比较少,因此在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较低。
3、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已基本结束,成都市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也已基本结束,为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方法
(一)依次等量置换法
1、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调整,其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可通过依次等量置换法,即撵地方式,在充分征求相应农户意愿后,依次调整;
2、在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农户跨村、跨组集中居住后,相邻土地可采用撵地法进行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调整,被占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限往搬出地农民集体方延伸,而集中居住区内部分土地划为搬迁地农民集体所有,形成飞地。
(二)集中居住区土地所有权上调一级
在土地权属调整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将集中居住区土地所有权上调一级,即跨组居住的集中居住区上调至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跨村居住的集中居住区所有权上调至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1、补偿方式由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补偿;
2、也可在所有权上浮一级后,按占地面积划分股份,由相关的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享有处分收益权,但由上级集体经济组织代管。
(三)集中居住区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调整或补偿
1、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搬出地农户所在集体经济组织调整与出新占土地相应的面积交给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由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流转,流转费用于支付被占地农户土地使用权的丧失。
2、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占地农户直接与被占地农户商议,采用一次性买断使用权的方式,即下清的方式,或者采用支付租金的方式使用集中居住区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发给搬迁入住的居民。
3、但支付租金的方式存在潜在隐患,即租金在后期无法保障时,或被占地农户提出要提高租地价格时,将引发矛盾,故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种方式。
(四)集中居住区土地征收
在土地权属调整和以上补偿方式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实施征收,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相应农户可选择转为居民或继续保留农业户口,由政府出资对被占地农户进行一次性补偿,使被占土地相应的利益纠纷一次性了断,同时也不影响搬迁农户原有承包地的使用。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法律体系,加强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机制建设。
1、制定以“授权性法律规则”为主的土地综合整治权属调整法律、法规体系。由于土地权属调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过多地强调义务性规范,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情况下会出现行政权的过度膨胀与滥用,从而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土地权属调整的法律、法规应采用以授权性规则为主的立法方式,充分发挥农户的自主性,以激发民众参加土地综合整治的主动性。
2、加强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中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除了有当地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非常设机构(如土地整理规划公众随访中心、热线电话等)以外,还应该包括类似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民间组织”。此外还要通过建立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公民请愿制度等一系列程序性制度,保障土地权属调整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二)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实行“一户一宅、合理补偿”政策。
公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只是就申请而言,法律不应当禁止公民通过继承等方式取得两处以上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出于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宅基地在被继承房屋的存续期间,可以保留;但如果出现房屋损毁或发生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情况下,应该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并且对于现存房屋的价值进行合理地补偿。
(三)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新增土地发展权的合理配置模式
1、将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的转让费用在国家、投资者
以及农村集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真正体现“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2、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新增土地的用途按比例划分:部分新增土地必须作为耕地,以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余土地则由农村集体自行确定其用途,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做到效益最大化。
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成都市在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应将新形势下土地权属的调整作为维护农户权益、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加以落实,避免在刚刚完成确权登记,摸清农村家底后,随着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又一次打乱了本已清晰的格局。而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法不应一概而论,应探索多种可行性,由权属主体自己做决定,并采用制度加以确认和规范。
第二篇: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方案
权属调整方案
《关于x年x市xx县x镇x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
权属调整方案
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
hm2(亩)。项目区土地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项目建设规模
hm2(亩)。界线清楚,权属没有争议。
根据x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x年x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统计结
2合x年项目区1:x施测地形图,项目区边界内总面积为
hm(亩),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耕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园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林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其他草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交通运输用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其他土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hm2(亩),占总面积的x%。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确,没有权属纠纷。
2、权属调整的原则与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规,调整土地权属,其调整原则有法律原则、效益原则、权力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耕种和规模经营原则,公平、公正、自愿原则。
3、权属调整的内容与方法
1、规划实施后土地的重新分配:按照自愿、等面积或等价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土地,保证农民分到与原面积基本相同,质量相当,并尽可能集中的土地。
2、纠纷处理:对于整理后产生的纠纷,应充分发挥群众及基层干部的作用,做认真细致的工作,自下而上已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调节。一时难以解决的,以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的原则,待界限确定后重新处理。
4、权属调整程序
(1)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县主管领导、县国土资源局、乡政府和村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工作小组的任务是提出产权调整具体方案,解决纠纷,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2)调查分析现状、听取意见。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了解产权情况,听取农民干部及对整理的要求,同时大力宣传开展土地整理的作用和目的。
(3)土地重新调整分配方案以村社领导及村民代表意见为主,并将初步方案提供给镇里进行讨论,待初步方案修改后予以公告。
(4)实施。依据所制定的方案组织人员对现有土地面积和规划后的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土地评估和实地指界、确权,并进行登记。
通过土地整理后,使用权发包给农民,权属依照上述原则、方法调整,并进行使用权变更登记。
请批示。
xx县土地整治中心
x年x月
第三篇: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调查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调查报告
一、土地整理项目及权属调整概况
项目名称:展旦召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172.06公顷。批准预算总投资1909万元。建设工程内容: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项目于2007年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7第二批土地整理项目支出计划及预算的通知》内财建〔2007〕1248号文件批准,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收购储备整理中心委托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对展旦召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该项目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批准预算总投资1909万元。项目区隶属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位于达拉特旗中部,东至展旦召嘎查与沙湾子村罕台西社交界,南以油路与原苏木政府所在地毗邻,西至展旦召嘎查三社甜苗壕,北至展旦召嘎查三社地道坝。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47—109
00,北纬40
54—40
58,涉及展旦召嘎查与沙湾子村2个行政村6个生产合作社,农牧民283户,总人口1374人。项目建设开工日期为2008年3月,竣工日期为
2009年12月。完成土地整理1172.0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86.26公顷,新增耕地15.9﹪。
表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情况
项目数量(个)
投资规模(万元)
建设规模(公顷)
新增耕地(公顷)
国有土①
集体土②
承包经营权③
农场数(个)
农户数(户)
村(个)
小组(个)
农户数(户)
人数(人)
国家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283
1374
竣工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283
1374
表2
涉及权属调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情况
项目数量(个)
投资规模(万元)
建设规模(公顷)
新增耕地(公顷)
所有权调整
承包经营权调整①
其他权利调整②
国有土地(公顷)
集体土(公顷)
面积(公顷)
农户数(户)
人数(人)
面积(公顷)
国家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1172.06
210
283
竣工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1172.06
210
283
二、权属调整的做法
1、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对象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1172.06公顷,整理后的土地因基础设施占用,部分承包经营户的耕地位置和面积发生了变化,依据保持原位置不动,不变不调整,小变小调整,大变大调整的原则,对部分基础设施占用影响位置和面积的田块作部分调整。调整前制定《权属调整方案》和《权属调整实施细则》,经村民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村委会审查后上报镇人民政府,逐级上报
旗人民政府审批后,依照批准的方案和细则,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级成立权属调整小组,组长由村领导担任,涉及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负责本村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村民小组也成立同样的小组,由全体村民推荐办事公道,有一定威望的村民参加。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1172.06公顷,需土地权属调整的面积3160亩,未调整的面积因基础设施没有占用土地,平整后按原承包面积和大至位置归还农民耕种。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共涉及2个村民委员会,6个村民小组,283户,1374人,依照村规民约规定,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结合本村民小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分配办法,普遍按照承包经营权确定的承包人口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为此,承包人口即作为参与土地分配的对象参与土地面积调整。权属调整范围2个村,原有承包经营人口1374人,现有人口1374人。
2、项目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确定
该项目原则上对所有权不作调整,承包经营权以农户持有的土地承包证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证件,农业部门依照该证确定的四至范围和面积造册,作为面积核实的依据,请专业队伍采用全站仪实地逐户面积测量核实,户主签字认可,并张榜公示7天,最后确定该户面积。土地承包时分配的土地是按照产量差异确定土地质量等级,按土地不同质量搭配调整。土地整理后,除了道路,水利、电力设施的便利条件对耕地质量有一定影响外,耕作条件、土壤结构、光照条件、ph值、土层厚度等不受影响。耕作层达到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短时间内还难以确定等级,因此不把土地内在质量作为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分配时权属调整的土地不划分等级,不考虑道路,水利、电力设施的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全部为水
浇地,道路通达率40﹪以上,灌溉保障率达98﹪,机械化程度90﹪以上。
3、土地权属调整的类型、做法
该项目整理后的土地所有权原则上不做调整,在整理期间,建设单位与镇人民政府已在开工前作了权属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权属界线组织施工,不打乱原所有权,只对承包经营权的位置和面积作部分适当调整。土地整理前作权属调查、由专业队伍采用全站仪测量,统计承包经营户的面积,经测绘人员、调查人员、承包经营户主共同确认后,户主签字认可整理前的面积。而后在测量的基础上平整土地,将整理后的土地重新调整。整理后的土地仍然存在土地质量等级差异,受道路通达、排灌沟渠是否便利,土地质量等级的影响,调整时农户期望值较高,都希望调整在道路、水利条件好的地块,便于耕种管理和排灌。为此,村组在乡镇《实施方案》和《细则》的基础上,依据村规民约和历史习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另外制定土地权属分配具体办法:①土地整理后,不论在何位置,都属于水田,不分等级,所有田块按同等级对待;②依据历史习惯,调整前户主排序编号抽签,从编号1为第一个调整人,按照小动大不变的原则,依此类推进行调整;③采用全仗仪实地测量,现场记录面积,造册登记,由户主签字认可,并发放权属面积和位置调查通知书,作为承包合同变更的依据,办理承包合同变更手续。
4、权属调整原则
该项目区地处阳巴公路北侧,项目实施后,生产道、机耕路配套建设、交通便利,交通条件在原基础上提高了20%,通达度较好,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水利设施以喷灌为主,水利化程度提高了60%,灌溉保证率达98%。因此,在权属调整制定方案时重点考虑“相对集中”和“按原面积分配”的原则。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调整后的权属面积要相对集中。但是原耕种的田块面积如果等级质量较差,由原耕种的农户继续调整耕种,依照“小动大不变”的原则,将零星分散的田块调整集中在一处,方便农户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整理后的土地,因基础设施占用部分农田,部分农户的田块占用后,面积减少,位置移动,局部区域或部分小组的田块面积增加或者减少,项目区内所有受益户共同承担面积增减,按比例调整后,分配土地面积。
5、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
该项目土地权属调整共分为:前期权属面积测量调查、整理后调整面积调查,以及权属调整。
①前期土地权属调查。项目实施前期对项目实施进行公告,将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投资、项目区范围、涉及的村组名称、项目工程内容向社会公告。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安排布置土地平整需要做的工作,重点是统一思想,征求意见,争取项目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制定权属调查方案,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小组具体实施,农业中心配合,将整理前的面积调查登记造册,并在村组公示七天,对原权属面积有异议的,公示期间可以复核,公示期满后不再作调整,并以此做为土地整理后权属调整的重要依据。
②整理后的田块面积测量调查。土地平整后虽然新增了部分耕地,但基础设施占用了部分农田,原农户的面积有了大的变动,整理后的面积必须准确掌握,与原总面积对照,是否增减,依照增减的比例调整到户。将原面积和平整后的面积对照增减的比例再作公示,使项目区涉及权属调整的农户心中有数。
③权属调整。制定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及村民小组依照村规民约和历史习惯再制定权属调整具体办法。
《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在征求村组和部分村民代表的基础上,由镇人民政府上报旗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镇人民政府依照旗人民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指导村组搞好权属调整,实施细则经村民一事一议确定,认可后在村组两组进行公示3天,无异议后依此细则组织实施。
权属采取镇政府指导、村级负责、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的方式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式和程序,由村民小组召开会体村民会议,先按照原田块的大至位置依据平整后的增减面积进行抽签排序,依次在现场分配,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不以地类等级来划定。
6、项目区农户参与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该项目顺利完成全部工程内容,离不开项目区广大农户的参与和支持。权属调整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镇政府十分重视权属调整工作,每个阶段都让农民参与。制定《实施方案》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尽可能结合实际,便于操作,群众接受;权属调查结果实行公示,以防将农户的土地面积登记少,或多登记,影响其他农户的面积分配,造成新的矛盾纠纷;制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并依照实施细则由村民再制定分配办法,使权属调整更具有可操作性。
7、权属调整工作主体确定时考虑的因素与理由
由于承包土地的经营主体是村民小组,在所有权不调整的情况下,承包经营权进行调整,只在所有权范围内调整,因此,要以村民小组为主体,政府指导、村级负责,有利于权属调整工作的开展。
8、土地权属调整后土地确权落实等情况和具体做法
土地权属调整后,依据调整后的面积及时进行了承包合同变更。权属调整时,农户现场签字认可,签收了《确认调整面积通知书》,在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依照《确认调整面积通知书》确定的面积变更承包合同书,四至界线相邻户主有变化的同时变更后上报村委会审定并存档。
三、问题与经验
1、土地权属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整后的土地4600亩,实际需调整的面积1400亩,没有进行权属调整的土地,因未涉及面积调整,无需进行权属调整和合同变更。需进行调整的土地面积,分配原则是按原面积进行增减比例调整,小动大不变,相对集中,零星归并。但是由于项目区农民应分配的土地面积数量较少,平均每户不到一亩,最少的只有0.3亩,整理后的田块面积每丘田至少一亩,一亩以上的为多数,调整后一户分配不到一丘田,户与户之间要新筑田埂做界址,使较为规范的整丘田显得支离破碎,不完整,对将来发展现代农业不利。
2、影响权属调整因素
一是《土地承包法》。依照《土地承包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土地发包给承包人,土地承包经营权50年不变,农民承包的土地受法律保护,在调整时,直接利益属于农民个人,而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调整的土地承包人不满意,或者不接受,村民小组组长不能理直气壮维护集体利益。
二是土地质量等级。平整后的土地仍然存在等级差,但分配时不能划分土地等级,或者按等级分配。土地等级评价,在调整期间属于新平整的土地,三年内还无准确的数据能够论证一块田的内部质量。道路通达程度、水利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对平整土地有一定影响外,最直接影响分配是土地当时的质量。所以在分配时不能确定土地等级或按等级分配。在分配时表面看土地质量很差,农民不愿接受。平整后的土地经一年或更多时间耕种,调整时表面看土地质量很差的地块,经营管理得当,产值产量不低于调整时表面看土地质量很好的土地的收入。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对权属调整影响不大,农民有从众思想,只要大多数人同意都会支持和接受。人口的多少参与分配影响不大,按村规民约规定,各村有各村承担义务和利益分配的规章和制度,只要结合实际,作好思想工作,统一了思想,大多数人同意即可。
3、土地权属调整的经验
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是做好权属调整的主要管理单位,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要加强领导,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败与否有直接关系。从项目申报开始,乡镇人民政府即进入组织、宣传、发动阶段,将资金组织形式,项目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影响权属等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争取项目区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制定实施方案必须考虑周全,在依法依规的前题下,尽量尊重当地的历史习惯,以及村规民约的约定,充分依靠有威望的、办事公正的本地村民。
实施细则一定要细,而且要结合各村民小组的具体实际,可操作性要强,由政府拟出草案,向村组征求意见,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将群众的广泛意见梳理集中,形成比较完善的、可操纵性强的实施细则,指导村民小组进行土地权属调整。
平整后的土地在调整前不作土地质量评价,评价后的土地有等级质量之分,出现土地等级调整时必须按不同等级搭配分配,造成了新的土地位置分散,管理凌乱,达不到土地整理集中归并的目的。而且,整理后的土地短期内进行评价,所采集的数据不能代表某一片区的土地质量等级。平整后的土地按水田、梯田、旱地等不同地内分别进行调整即可,否则调整时矛盾较多,一时难以解决,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权属调整时要尊重各村民小组的意见,由村民自行确定调整的具体办法,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4、土地权属调整异议的类型、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和程序、主体
产生异议的类型主要有,调整后的土地不在路边、离排灌沟渠较远、调整在田块的几个横头不方便管理、邻里关系不好不想靠近等等。在权属调整时,已考虑到矛盾纠纷较多,镇政府成立了群众工作组,配合村组做解释协调工作,由村民小组按村规民约调处,个别农户即使有意见,大多数人能够接受,调整的土地权属四至界线即能认可。
四、措施与建议
成立领导小组在村级和村民小组一级,具体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方案、细则和调整办法,指导村民小组完成权属调整工作。
明确主体,乡镇指导、村级负责、村民小组具体实施。
土地整理应以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为主,适当做土地平整。土地承包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农民认为耕种的土地是自己的,村民小组无权过问,权属调整中小组长不能理直气壮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人口相对集中的坝区,承包面积较少,平整后的土地相对规整和面积较大,调整时分配的面积较少,户与户之间需重新筑埂分界,破坏了较为完整的田块,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达不到土地平整的目的。
土地权属不调整到承包户,只调整到村民小组,确认到户面积,由村民小组或者引进种植专业户进行规模化经营,
第四篇: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可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可缓解人地矛盾,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而且有利于突破城镇建设用地瓶颈,促进节约用地,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解决工业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具有牵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国土局把土地综合整治当作工作重点来抓,认真储备项目,搞好项目规划;精心策划,;做好沟通协调。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作为先锋工程部署推进。通过综合整治,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平台,促进“良田良种良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是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以打破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实现城乡“两受益”,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中要途径。
第五篇:街道集中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街办扎实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今年,***街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维稳办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社会稳定的关系,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深入排查调处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稳定隐患,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局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较好地促进了我街道维护稳定工作顺利推进。现将工作情况汇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
今年以来,***街办以构筑治安防控体系为着力点,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街道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组议事日程。与辖区内各村、各单位签订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书。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切实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把维护稳定工作能力和实绩纳入干部奖惩。第一责任人做到周密部署,各单位狠抓落实,实施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人员制度,积 1
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
(二)加强组织,明确任务。大力推行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街办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近期召开专题会议5次,听取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汇报,认真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拿出整改措施。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一召开形势分析会,并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同考核奖励挂钩。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联席会议制、一票否决制、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加大宣传,营造气氛。一是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宣传活动,将上级维稳精神及时传达到街道;二是定期组织维稳工作人员到市安全培训中心接受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三是利用宣传车、广播站、板报、传单进行宣传,街办配备15辆宣传车,每天8小时到各村、单位驻地进行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截止目前,共悬挂横幅165幅,张贴通告1000余张,标语1800条,录制宣传磁带62盘,出动宣传车90余车次。
二、及时排查处理矛盾纠纷,全力维护政治稳定
创建安全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街办坚持将排查调处纠纷作为稳定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排查调处、工作协调、情况报告和督促检查四个制度,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街办综治维稳中心组建了以综治中心主任为组长、包括街办、派出所、村委在内的16人排查队伍,共设四个小分队,每日轮流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落实“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分级管理,归口调处”的责任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台帐制度和每日工作汇报制度,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中,防止激化矛盾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街办始终把信访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元旦、春节日益临近,群众解决问题的心情更加迫切,已进入矛盾纠纷的高发时段,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将会出现规律性反弹。为此,***街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成立以纪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信访处理小组,信访办主任***每日带领信访排
查工作人员,到村居、住户、企业、车间,全方位排查过滤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建立台帐,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逐案销号化解。
二是明确重点,注重方法。***街办针对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比较集中的农村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劳动保障、涉法涉诉和农村财务管理、干部作风、环境保护、拖欠工资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协调土地局、司法所、财政所、信访办、等各站所攻坚化解。对群众诉求合理合法的限期一周解决,对有思想情绪的由管区主任和村干部加强教育疏导,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街办民政局及时从财力、物力上进行救济救助,对诉求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由信访办工作人员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各基层信访责任单位化解矛盾纠纷86起,解决信访问题32个,结服率达到96%以上,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明显减少。
四、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措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首先,街办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在落实政策和制定措施方面,充分考虑到街道属地的工作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根本利益,在与上级相关部门和群众代表沟通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最大程度防范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
其次,街办纪工委专门组建了以纪工委为组长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的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再次,街办请来市里专家,针对街办具体情况,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修订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并对街办干部职工、辖区内村、校、企、医院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为期2天的预案培训,干部职工对突发事件发生时自己和岗位、责任要求,疏散通道、纪律秩序知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