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计与制图要点
绪论
工程图是用于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技术语言,不仅要求其承载的信息量正确,而且要求图样本身要规范、清晰、整洁、美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对正确的绘图方法、步骤和技能的掌握。
为了确保图样传递信息准确无误,对图形形成的方法和图样的具体绘制、标注方法都必须有严格、统一的规定,保证其正确与规范。在我国,对工程技术图样重要的统一规定以“国家标准”形式作出。
1959年出台第一个《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目前已制定了各个技术领域和部门共同适用的统一的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对投影方法、图样画法、尺寸标注、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等很多方面都作了规定。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从开始就树立标准化意识,认真学习并坚决遵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保证自己所绘图样的正确、规范。
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标题栏的基本要求、内容、尺寸和格式在国家标准GB/T 10609.1-1989《技术制图 标题栏》中有详细规定,各设计单位根据各自需求格式亦有变化。
图形比例优选:1:
1、5:
1、2:
1、1:
2、1:
5、1:10;必要时,也可以选取4:
1、2.5:
1、1:1.5、1:2.5、1:
3、1:
4、1:6。绘图时,尽量用原值比例按真实大小绘制,以利读图和进行空间思维。
机械工程图上采用两类线宽,称为粗线和细线,其宽度比例关系为2:1。画线时注意事项:有7条。
字体高度(用h表示)必须规范,其公称尺寸系列为:1.8mm、2.5mm、3.5mm、5mm、7mm、10mm、14mm、20mm。按根号2的比率递增。不同高度的字体以不同号数称之,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如5mm高的字体称为5号字。
制图工具准备齐全和使用得法,对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初学制图的人应当特别注意制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绘图的水平。
第二篇: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 执 笔 人:王玉良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 2.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g Design 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4. 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6学时),另外课程设计3周 5. 总学分:5学分
二、本课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在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它是主干课程。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
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1.绪论(2学时)
机械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设计的内含与
程序。
重点介绍本课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使学生明了本课程是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论联系实际,研究通用零件的设计和计算问题。扼要介绍本课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也应随时对学习方法作具体指导。扩展内容:机械设计国内外的发展概况。2.机械零件设计概述(1学时)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和选用原则(自学);机械零件的工艺性(自学);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
(自学)。
本章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重点是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分析,计算准则。
3.机械零件的强度(6学时)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静应力下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自学);疲劳与疲劳曲线;材料的疲
劳极限线图;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单向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双向变应力下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一迈内尔(Miner)定理;规律性非稳定
变应力下的安全系数;机械零件的接触疲劳强度。
要求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其中以疲劳强度为重点。要求掌握变应力种
类,疲劳曲线,简化极限应力线图,稳定和非稳定变应力的强度计算,包括安全系数计算和
寿命估算。并了解表面强度的概念。非稳定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是难点内容。第二篇 联接件设计 4.轴毂联接(2学时)键联接;花键联接
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键、花键联接。其中以平键联接的选用和强度计算为重
点。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着重介绍载荷分布不均概念。在介绍键的类型时,简单介绍无键联
接。
5.螺纹联接(8学时)
螺纹参数;螺纹联接的类型;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受拉螺栓联接;受剪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受扭转
力矩的螺栓组联接;受翻转力短的螺栓组联接。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应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自学)。
螺纹联接是本课程重点内容之一。要求掌握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和计算。重点是螺纹连
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难点是受轴向载荷和倾覆力矩的螺栓组的设计计算。对提高螺纹
联接的结构工艺措施等作一般介绍。
螺旋传动宜作为设计作业的题目,在作业的同时由学生自学完成。第三篇 传动件设计 6.带传动(8学时)
带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
传动的计算准则和单根v 带能传递的功率。V带传动设计步骤和参数选择。
V带传动结构设计:普通v 带v 带带轮设计;v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其它带传动介绍。
本章的重点是普通v 带传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难点是弹性滑动。7.链传动(5学时)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链的类型。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滚子链链轮。链传动的运动特性: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链传动的动载荷。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功率曲线图。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滚子链传动主要参数及其选择。链传动的布置,张紧装置和润滑。
本章主要介绍应用广泛的套简滚子链。重点内容是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
计计算和主要参数选择。8.齿轮传动(12学时)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传动的动载荷计算。
标准直齿圆往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
曲疲劳强度计算。设计参数选择及许用应力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
劳强度计算。
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
劳强度计算。
变位齿轮强度计算特点。
齿轮的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
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设计。重点内容是传动的失
效形式、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对失效形式的
特点、发生的部位,失效机理和防止失效的措施要理解,对强度计算公式,应着重理解其理
论依据。各参数和系数的含义,影响强度和许用应力的因素等,并能正确选择参数和使用公
式。
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主要应掌握受力分析和计算特点。9.蜗杆传动(6学时)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蜗杯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常用材料。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
圆柱蚂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蜗轮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蜗杆轴的刚度计算。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蜗杆和蜗轮的结构。
本章以圆柱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参数选择,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和热平衡计算为重点内
容。蜗杆和蜗轮的结构,润滑方法和效率等是蜗杆传动的基础知识,也应很好地掌握。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设计 10.轴(6学时)
轴的用途与分类。轴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轴的材料及其选择。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强度计算;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按疲劳强度计算安
全系数。
轴的刚度计算。*轴的共振和临界转速的概念。
本章以阶梯轴的结构设计为重点内容。强度和刚度计算材料力学已讲过,本课结合工程
实际加以应用。关于轴的振动概念和计算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了解。11.滚动轴承(6学时)
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滚动轴承的分类、特点及选择。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内部载荷分布及失效分析。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滚动轴承名词术语;寿命计算公式;当量动载荷;向心角接触轴承
轴向力的计算。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
滚动轴承组合的设计:轴承的固定、配合、预紧、调整和装析、润滑和密封。本章重点内容是: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由于滚动轴承已标准化,主
要能合理选用其标准型号和正确设计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轴承的组合设计为难点。
12.滑动轴承(8学时)
滑动轴承的用途和结构类型。滑动轴承材料与轴瓦结构。滑动轴承的润滑。
非液体摩擦轴承的计算。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理论—一雷诺方程。单油楔向心动压轴承设计计算。设计参数的选择。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单油楔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了解滑动轴承的材料,结构和润滑等基本知识。雷诺方程的推导及求解为难点内容,仅要求思路清楚。
13.联轴器和离合器(2学时)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
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选择计算。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简介(自学)。
本章重点是与专业有关的联轴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特点和类型特点。其它联轴器
和离合器一般了解。第五篇 其它零(部)件设计 14.弹簧(2学时)
弹簧的功用、类型、特点和选用。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圆柱形压缩(拉伸)螺旋弹簧的结构,基本参数,特性曲线,按强度和刚度的设计计算。
本章以圆柱形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原理、基本参数、特性曲
线、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其它类型的弹簧只要求一般了解。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内容:
1. 带传动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2学时); 2.齿轮效率的测定(2学时);
3.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及特性曲线(2学时)。
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对机械零件的实验基本方法和测试有所了解,获得实验操作的基
本训练,理解实验对完善计算方法,改变参数对零件工作的影响,评定设计等有重要意义。
实验要严格要求.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同一实验台上同时操作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实验成绩应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每个学生要做3个实验,共6学时。课程设计
设计能力培养要求包括下列内容: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 零件的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尺寸。3.能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4.绘制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5.编写技术文件。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为一般机械装
置(如结构简单的机械、机械 传动装置、减速器等)设计工作量相当于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装配图一张,零件工作图 2 张。设计说明书约 6000—8000 字。课程设计完成后应每个学生进行答辩,成绩应单独记分。
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席情况和作业两部分组成。
六、成绩评定 学生必须参加听课及其实验,独立完成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每次作业要记载成绩,考 试前综合评定出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学生未完成作业的 2/3 则不准许参加期末 考试。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根据教学的需要,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每个学生至少要 完成 1 个大型设计作业。每个作业的份量一般为装配图纸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约需 15~ 20 个课外学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最好利用一些能说明问题的教具,实物模型 和 CAI 软件进行电化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陈列室。将 CAD 引入课程设计,逐步由手工绘图过度到电子图版。开展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1] 孙志礼主编《机械设计》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东北大学出版
九、教学大纲的说明 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学习本课程时必须安排在下列课程之后进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
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及技术测量、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 理、算法语言和程序设计等。安排在第六学期开课。除一般的联系与分工外,以下内容能在先修课中落实,以保证衔接与配合。本课程中大多零件都按疲劳强度计算,因此希望材料力学课对材料在交变应力下的强度 计算应加强训练。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标准及公差,齿轮公差、粗糙度等内容,应在机械制图,互换性 及技术测量等课程中学习。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以及螺纹副摩擦,效率和力之间的关系 都属于机械原理内容。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要点
1课程定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机械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计算与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并初步具有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和为专业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各知识模块的学习和能力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在课程单项实验实训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强化学习和训练,特别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又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课程和完成认识实习、课程单项实训后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须掌握机械制图和机械CAD的基础知识,了解金属材料特性及热处理常识。具有机械制图和工程图纸识别的基本能力;该课程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通过设计工作整体过程的岗位综合训练,将学生按课程顺序和教学环节进度分散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贯穿起来,并将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有机联系,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就有一个对真实机械设计工作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对技能的综合训练。通过这一综合实训,让学生对前期学习成果进行一次综合、总结和提升,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和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 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能对不太复杂的机械设备进行改 机械设
计机械设计机械装置
开发造和设计;能根据产品功能及性能要求正确设计和选用传动系统与联接控制部件并对其试制与安装过程进行技 术指导
机械设备 设备维
护维修、产品售后服务具有机械的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常用机构设计联接件设计传动件设计轴系零部件设计常用机构设计力;具有机械产品及主要部件的安装、联接件设计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传动件设计 轴系零部件设计 2.2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如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
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高职学生“理论教学以应用理论为主、突出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实际,本课程知识目标应使学生明确机械设计基础在机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1)了解本课程的应用领域;
2)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 创新基础知识;
3)掌握常用联接机构的工作特性,掌握机械安装、维护工艺技术规程; 4)掌握各种传动的工作原理和机构工作特点; 5)了解现代创新理念和设计创新思想;(2)技能目标
1)具有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力学与材 料力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机械传动系统的机构分析、设计创新和排除故障能力; 3)具有生产机械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 4)能对常用机构、通用部件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5)能根据矿山工程实际,正确设计、选用和拆装常用矿山机械及其零 部件,并能够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6)具有一定的工装与工艺设计、工程应用的能力; 7)初步具有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的能力。8)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9)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和交流、合作能力;
10)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1)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3)态度目标
通过工程案例分析、项目驱动教学、现场体验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 1)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工作认真负责,培养团结协作和环境适应能力; 5)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7)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教学组织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会干机械装置的设计工作,本课程设计了四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十一个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组织表学习项 目编号
1常用机构设计1.常用机器和机构功能认 识
2.自由度与19学习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 机构运动简图 3.连杆机构设计 4.凸轮机构设计 5.其它常用机构 3联接件设计传动件设计1.螺纹连接1.带传动与链传动的设计 2.齿轮传动设计
4轴系零部件设计1.轴承选择及轴承组合设 计
2.轴的设计及轴毂连接 3.联轴器、离合器选择 考核
合计27017626 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常用机构设计4.1项目一
(1)项目概述:常用机构设计、19学时,分为5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常用机器和机构功能认识;自由度计算与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连杆机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其它常用机构。(2)项目的任务
1)常用机器和机构功能认识 2)自由度与机构运动简图 3)连杆机构设计 4)凸轮机构设计 5)其它常用机构(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本课程学习对象、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
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掌握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理解平面机构、运动副、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和自由度的计算。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了解四杆机构的类型、演化及变换,理解曲柄存在的条件。
理解四杆机构的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压力角、及死点的概念。掌握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及应用。
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位移曲线的绘制。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理解基圆半径、滚子半径确定的基本原则。了解其它常用机构 2)技能目标
具有判别机械类型的能力。
具有阅读、绘制一般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能正确判断四杆机构的类型;能用作图法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设计四杆机构。能够用反转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 3)态度目标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认真负责,培养团结协作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4)项目的教学实施
以内燃机为对象引入教学内容(5)项目教学内容
通过参观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进行机械类别特征学习,运动简图绘制,设计内燃机的凸轮机构,曲柄滑块机构。(6)工作方法
参观,讲授,讨论,动手设计。
(7)工作成果 设计计算文件(8)考核评价
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计入项目成绩 4.2项目二联接件设计(1)项目概述
联接件设计、6学时,分为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螺纹及螺纹联结知识,联结结构、强度计算。(2)项目的任务 螺纹连接设计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预紧、防松。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应用。掌握螺纹联接强度计算方法。2)技能目标
能进行螺纹连接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3)态度目标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认真负责,培养团结协作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4)项目的教学实施:
以减速器引入螺纹连接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5)项目教学内容
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和设计(6)工作方法
课件演示减速器,引入螺纹连接。(7)工作成果 设计连接结构
(8)考核评价
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计入项目成绩 4.3项目三传动件设计
(1)项目概述:传动件设计、学时26,分为2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带传动与链传动设计;直齿轮、斜齿轮、圆锥齿轮、蜗杆蜗轮机构设计。(2)项目的任务
1)带传动与链传动的设计 2)齿轮传动设计(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v带标准规格,链传动的类型、特点、滚子链的主要参数。理解v带传动工作原理及类型。
掌握v带传动设计方法。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了解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
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和齿轮常用材料及计算准则。
了解斜齿圆柱的啮合特点及强度计算。理解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理解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标准安装、标准中心距和连续传动条件。掌握渐开线直齿、斜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齿根弯曲强度计算、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轮参数选择和设计方法。
了解蜗杆传动特点、类型,动强度计算及热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其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理解蜗杆传的受力分析 2)技能目标
具有设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能力 3)态度目标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认真负责,培养团结协作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4)项目的教学实施:
以减速器设计引入带传动和链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5)项目教学内容
带传动、齿轮传动的知识和设计方法(6)工作方法
以减速器设计引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知识和设计方法(7)工作成果
设计出带传动、齿轮传动(8)考核评价
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计入项目成绩 4.4项目四轴系零部件设计(1)项目概述
轴系零部件设计、学时17,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轴承选择及轴承组合设计;轴的设计及轴毂连接;联轴器、离合器选择。(2)项目的任务
1)轴承选择及轴承组合设计 2)轴的设计及轴毂连接 3)联轴器、离合器选择(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功用及分类、轴的材料。理解轴的结构设计。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材料及分类。
理解滚动轴承的组成、主要类型、代号及类型选择。了解解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理解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了解用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选用。掌握平键联接的设计方法。2)技能目标
能设计轴及轴系组合 3)态度目标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认真负责,培养团结协作和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4)项目的教学实施:
以减速器设计引入轴及轴系组合设计(5)项目教学内容
轴、轴承、平键选择和轴及轴系组合设计(6)工作方法
课件演示减速器获取信息,讲授基本知识,设计方法。(7)工作成果 设计轴系。(8)考核评价
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计入项目成绩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项目一中安排一次参观进行现场教学,以后进行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教学。6考核与评价考核类型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 实验成绩
作业成绩100100100权重0.70.10.2课程整体成绩100 7说明与建议
7.1课程的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任务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7.2重点、难点
项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概念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1常用机构设计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难点:对虚约束的识别与处理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重点: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 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 2联结
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难点: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 重点:V带传动的设计。
渐开线直齿几何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3传动件设计齿根弯曲强度计算、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轮参数选择和设计方法。
难点: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轮系传动比计算
重点: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轴系零部件设计
4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难点:轴的强度计算,轴承的设计计算。
7.3建议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王少岩主编陈立德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王少岩主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陈立德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朱敬超主编邵芳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04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设计学时: 2周 大纲主撰写人:孟俊焕 编写日期:2006年6月
一、课程设计意义、目的和任务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适应专业:交通运输(本科)专业 课程设计学分:2学分 大纲审核人:王卫东
1.《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突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 机械学相关专业的 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 进行的较长时间、较系统、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的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同学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教学环节的实施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
4)有条件的话,可熟悉计算机和流行 CAD 软件的使用操作,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3.任务(学生应提交的设计成果)
机器或部件正式装配图 1 张,A0 或 A1 图纸。
零件工作图 2 张,A3 或 A4 图纸。通常为轴、齿轮(或蜗轮)零件工作图。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应包括:确定传动装置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传动装置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轴、轴承、键联接的校核计算,联轴器选择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绘图表达设计结果,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完整、正确,技术要求合理、全面。
5.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 1.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常以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主,也可选做其他设计题目,其工作量相
当于一级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减速器的设计。
每个学生应相对独立完成:确定机器或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并完成其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进行传动零件以及轴、轴承、键联接、联轴器的设计计算,选择有关零、部件的类型和规格;结合设计计算,穿插进行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绘图进行机器或传动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并综合考虑其润滑与密封等问题;进行轴的精确校核计算;绘制正式装配图;整理、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总结设计,准备答辩等内容。
若采用计算机绘图,机器或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可用计算机绘制。设计题目可仅给机器所需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行设计传动方案;亦可给定传动方案,由学生分析后进行设计。
2.工作进度安排
(1 传动方案设计(含选电动机、传动装置的运动学、动力学计算)(1 天);
(2 传动件设计(1.5天);(3 装配草图设计(2.5天);(4 装配工作图设计(3 天);(5 零件工作图设计(0.5 天);(6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0.5 天);(7 总结(0.5 天);(8 答辩(0.5天)。
设计过程总计2 周。在此之前已经其中安排一次减速器装拆实验和观摩模型实物展览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安排 8 学时集中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其他时间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其中讲课、辅导穿插在各阶段进行。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答辩,对设计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应引导同学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研讨,直至得出正确答案。同时考察同学的理论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成绩应根据上交设计成果的质量、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综合评定。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出成绩,成绩单独记。达及格以上者,获得2个学分。
五、课程设计参考书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黄珊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机械设计基础.陆萍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机械设计常用标准.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原理零件教研室.1999.4、机械零件设机手册.东北大学《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龚桂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机械结构图册(减速器)第五设计院编印 1972.
第五篇: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要点(第一部分)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机械设计概述
掌握:机器的特征:人为的实体组合、各实体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换或作机械功
了解:机器、机构、机械、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专用零件和部件的概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第3章 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基础知识
3.1 掌握:机构的组成要素:构件与运动副
3.2 掌握:构件的定义、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平面运动副的定义、分类(转动副、移动副、平面滚滑副),各运动副的运动特征、几何特征、表示符号及位置
3.3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了解:机动示意图
3.4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5 掌握: 速度瞬心定义:绝对瞬心、相对瞬心速度瞬心求法:数目、观察法、三心定理
第6章平面连杆机构
6.1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6.2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分类,铰链四杆机构的变异方法
6.3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曲柄存在条件、曲柄摇杆机构的极限位置、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及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许用传动角;曲柄摇杆机构最小传动角位置;死点位置;死点位置的应用和渡过
6.4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实现给定连杆二个或三个位置的设计;实现给定行程速比系数的四杆机构设计
第7章 凸轮机构
7.1 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7.2 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凸轮、从动件、锁合装置)
7.3 掌握:基圆(理论廓线上最小向径所作的圆)、理论廓线、实际廓线、行程、推程、回程、远休止、近休止、刚性冲击、柔性冲击;三种运动规律(等速、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特点和位移曲线的画法
7.4 掌握:反转法绘制凸轮廓线的方法(对心或偏置尖端移动从动件、对心或偏置滚子移动从动件)
7.5 掌握:滚子半径的选择、运动失真的解决方法;压力角、许用压力角;基圆半径的确定
第8章 齿轮传动
8.2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定传动比条件、节点、节圆、共轭齿廓
8.3 掌握:渐开线的形成、特点及方程;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
定传动比、可分性、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时啮合角、啮合线保持不变
8.4 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尺寸计算公式;标准中心距
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条件: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的定义及几何含义、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过程:起始啮合点、终止啮合点、实际啮合线、理论啮合线
8.5 了解:范成法加工齿轮的特点、根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的概念
8.6 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防止失效的措施;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8.7 掌握: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中四个系数的含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8.8 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受力分析(圆周力、径向力);强度计算力学模型(弯曲:悬臂梁;接触:赫兹);强度计算的主要系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强度计算公式不需要记,考试时若需要会给出);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路线(软齿面、硬齿面);设计参数(齿数、齿宽系数、齿数比等)的选择
第10章 轮系
掌握: 轮系的定义及分类;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包括转向判定: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