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选课环境保护概论重点

时间:2019-05-13 10:2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选课环境保护概论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选课环境保护概论重点》。

第一篇:校选课环境保护概论重点

1、“温室效应”可导致地球变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污染物是()

A .氮氧化物、臭氧

B .二氧化碳、甲烷.C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 .氯氟烃、臭氧

2、高空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排放的哪类污染物是导致臭氧层破坏、耗损的主要物质?()

A .氯氟烃.B .硫氧化物

C .氮氧化物

D .烟尘

3、人类目前面临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荒漠化、水资源问题、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硫酸型烟雾、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全球行动等。

4、世界环境日(6月5日)

5、环境概念: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环境的分类

1)空间规模 居室环境 聚落环境 区域环境 地球环境 宇宙环境

2)环境介质大气环境 水体环境 土壤环境 社会环境

3)按要素划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7、环境问题的概念

定义:是指由于自然作用或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8、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产生原因:自然界固有的不平衡性

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 产生原因:人类活动

9、二十世纪50年代前后“八大公害”事件

10、当今的环境问题

① 局部污染日益严重

② 全球气候变暖

③ 酸沉降

④ 臭氧层破坏

⑤ 自然资源耗竭

⑥ 生物多样性被损害

⑦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1、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化,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12、生态系统的组成13、非生命物质: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矿物质等

14、食物链(网)和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分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5、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 能量流动2物质循环3信息联系

16、能量流动

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传输效率约为10%

1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1.营养信息

通过营养交换的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给另一个种群,或从一个个体传递给另一个个体。

2.化学信息

生物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分泌出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分泌物对生物不是提供营养,而是在生物的个体或种群之间起着某种信息的传递作用,此种物质即成为化学信息素。

18、生态平衡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19、土地具有位置固定、面积有限和不可代替的特点;无土栽培植物的出现使得不可替代这个概念有所变化。实行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土地质量,就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20、森林的重要性

a.森林生态系统是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b.森林是木材的生产基地,又是林副产品和森林化工原料的生产基地。

c.森林是人类的绿色屏障和绿色宝库

d.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净化环境

21、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的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2、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五大生态危机,均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关

2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24、生物多样性是概括性的术语,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

25、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景观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类型。

26、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常常是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关,即与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有密切关系,如能量固定、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质,以及维持物种关系等,往往未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但远远超过其直接价值。

27、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原因与保护

消失原因: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化;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农林业品种的单一化;外来物种的入侵

28、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主要包含了5个等级:灭绝种;濒危种;易危种; 稀有种;未定种

2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

30、大气结构:地球→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

31、大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作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污染范围上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个体行为)

2、区域性(区域行为)

3、广域性(大区域行为,如酸雨)

4、全球性(跨越国界,如温室效应)

32、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未发生性质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和大气原有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以石油为能源,排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

以煤为原料,大气中的烟尘、SO2,与水蒸气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所生成的烟雾,称为硫酸烟雾,也称伦敦型烟雾。

33、大气污染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人的伤害

2、危害生物生存和发育

3、物体腐蚀

4、粉尘危害

5、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34、酸雨:pH值低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由于地面向大气排放氯氟烃化合物过多,导致平流层里局部臭氧层浓度降低,我们称此低浓度臭氧区为“臭氧空洞”

35、温度层结和逆温

大气的温度层结是指大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稳定程度。常用作大气湍流状况的指标,从而判断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近地层实际大气的情况复杂,温度层结有下述三种情况: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高度增加,气温保持不变;

(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温度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这种现象称为温度逆增,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气层叫逆温层。

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只能在其下方扩散,因此可能造成高浓度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洛山矶烟雾事件等

36、水体概念: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沼泽、冰川和海洋等。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水之外还包括悬浮物质、溶解物质、水生生物及底泥等。

37、水体污染概念: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天然水体,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 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38、热污染

天然水体接受“热流出物”而使水温升高的现象叫热污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冷却水、炼钢、炼油产生的冷却水是主要来源。

影响:1)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2)水温升高后,水体生化反应速度加快,可使某些化合物的毒性提高。3)破坏了水生生态平衡,加速细菌繁殖,限制鱼类繁殖,使鱼死亡等(助长水草)。

39、水体富营养化定义:水中N、P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40、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生态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41、土壤孔隙的作用:①调节水、气、热②净化污染物质(通过过滤截留、物 理化学吸附、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

42、我国在人口剧增和农业低投入双重作用下,土地退化和生态平衡失调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形式如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退化,水土污染

43、土壤背景值: 理论上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44、土壤自净: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45、环境容量: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最大容纳量

46、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47、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48、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的功能和保护目的,将我国土壤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它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值;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地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49、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特点:不移动、不微生物分解, 通过食物链积累。

50、土壤污染的危害:造成减产、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导致食物品质下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其他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51、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滞后性: 累积性: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

52、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不再需要而丢弃的固体、半固体和泥状物质。

5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 ;影响环境卫生

54、固体废物的控制措施: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55、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答:固体废物处理:将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过程或操作,即采取防污措施后将其排放于允许的环境中,或暂存于特定的设施中等待无害化的最终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将无法回收利用且不打算回收的固体废物长期地保留在环境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手段,故也称最终处置。

56、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包括多个方面。运行中的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填埋场渗滤液泄露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②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③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④填埋场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⑤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⑥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龋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它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⑦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⑧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57、噪声的污染特性:没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噪声的危害是间接的慢性的58、城市热岛效应或称热岛现象,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59、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几种因素:

一、城市建筑物和铺砌水泥地面的道路多半导热性好,受热传热快。高楼林立,绿地锐减,也是造成气候岛的原因。

二、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固定热源及流动热源大量释放城市废热。

三、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造成近地表风速小且通风不良。

四、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排入大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及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力增强。

60、光污染的分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可见光污染、红外光污染和紫外光污

染)

6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2、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自然保护区能提供生态系统天然“本底”

(2)自然保护区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群体的天然储存库

(3)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5)自然保护区中可划出一定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

(6)自然保护区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

63、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64、清洁生产特点(1)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从根本广解决污染问题。(2)采用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转化为产品而污染物最小化的新工艺,替代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艺。(3)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新型装备,更新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老设备。(4)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原料,替代剧毒有害原料。

5)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新产品等。

64、可持续性发展下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6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6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67、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68、环境标准定义:环境标准是标准中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69、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方法,确定、说明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筒而言之,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环境素质优劣的定量评述。这种定量评述往往以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本底值作为依据,将环境素质的优劣转化为定量的可比数值,最终以标明环境受污染的程度。

70、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是指对区域过去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质量.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的评价。通过回顾评价可以揭示出区域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二篇: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议;⑤2002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1.什么是生态学? 答: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2.什么是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一个整体。

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什么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存在哪些类型的食物链?

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

类型:牧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4.选择题

(1)在食物链中处于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价值、美学价值。生态多样性的三层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12.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答:①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②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③物种安全管理亟待加强;④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到位。13.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②摸清现状;③简历野生动物保护基地;④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⑤离体保护。

14.1883*5000*0.1/2.1=448333最多能稳定的养448333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能源、工业原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正在锐减,有点甚至已经趋于枯竭。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已经达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许多重要矿产存储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贫困和枯竭。

⑤物种资源灭绝 由于森林锐减和草场退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而且,从生物存在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目前全世界有2.5万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中。

5、简述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答: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由于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在总量上与世界各国相比并不算少。但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在人均占有量上就会下降。

②资源种类多,类型齐全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自然资源种类较为齐全;我国是少数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生物资源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力,水污染日益严重。湖泊及重要的水系富营养化、含氮磷现象严重,近岸海域的无极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仍呈加剧之势。

9、请调查你所在的城市(或城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10、什么是物种资源?查阅资料总结中国目前的物种资源有多少?当地濒危物种有哪些?你如何面对这些濒危物种?

答:①物种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有机体的总称。

②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约8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有234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10%;鸟类约占世界鸟类的13%;兽类449种,约占世界兽类的11%;中国几乎具有所有的生物门物种;另外,中国有特有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银杉等。

③安徽境内的濒危动植物主要有野生扬子鳄、金翼凤蝶、霍山石斛、丹顶鹤、白冠长尾雉、香果树等。

④保护濒危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物种多样性....大力宣传濒危动植物的可利用价值,并用于开发

11、什么是能源?能源是如何分类的? 答:①能源是指自然资源中存在的某种形式的能,它可以转换成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电能、光能、机械能、热能。

②根据能源是否需要加以转换的特性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在一次能源中,根据是否可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波浪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另外一次能源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

在二次能源中,主要包括电能、用做燃料的各种石油产品、焦炭、煤气、氢能等。

12、同时属于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和常规能源的是:(3)(1)煤炭(2)核能(3)水力能(4)风能

13、能源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四大常规能源分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和水能。答:能源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和危害,能源消费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大气污染 一次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烟气,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形成有害的酸雨,降落下来对农作物、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库形成很大的危害

②温室效应 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造成CO2积累,形成温室效应。③水体的热污染 在人类使用燃料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被充分利用,另外一大部分排放到水体中去,对水系统造成影响,打破水体系统的平衡。

④固体废物 矿质燃料的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渣堆放占用土地,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核燃料的石油也会产生大量的堆积废渣,这些废渣产生大量的放射线,能够污染上百万年。

14、有人把“节能”作为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的要求?

16、目前主要有哪些新能源?你认为哪种能源的前景最好?

答:目前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

我认为风能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风能蕴涵量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等优点。另外,风能是环保能源,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开发过程中最环保的能源,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风能也将得到发展。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8.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归共有几种情况?

答:大气污染物排入的大气后,即在大气中运动。其转归有三种情况:①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无害的程度,其体现在多方面,如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和植物吸收作用;②转移作用,污染物可以通过转移的其他的环境领域,扩大污染范围,其体现在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向地面水体和土壤转移和向平流层转移;③转化即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各种从污学作用,本身发生化学变化,转变成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即二次污染物。9.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用图说明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因素。

答:大气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还与气象、地理、地物等因素有关,其中以气象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大气中的风与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状况的最直接因子,也是最本质的因子,是决定污染物扩散快慢的决定性因素。风速愈大,湍流愈强,污染物扩散速率愈快。

10.除尘设备的技术参数主要有气体处理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伤三种。11.选择除尘器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需要考虑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尘粒的环境容量标准、排放标准、设备的除尘效率及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外,还必须了解尘粒的特性,如它的粒径、粒度分布、形状、比电阻、黏性、可燃性、凝集特性以及含尘气体的化学成分、温度、压力、温度、黏度。总之,只有充分了解所处理含尘气体的特性,掌握各种除尘装置的性能,才能合理的选择出既经济又有效率的除尘装置。

16.简述排烟脱氮原理,并指出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区别。答:排烟脱氮原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为气态酸性氧化物,能同碱、盐反应;NO不与水反应,几乎不被水或氨所吸收,为便于处理,常将NO氧化为NO2后再处理;NO或NO2中的N都处于中间价态,可以再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该法是以铂为催化剂,以H2或CH4等还原性气体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所谓非选择性是指反应时的温度条件不仅控制在只是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而且在反应过程中,还能有一定量的还原剂与烟气中的过剩氧作用。该法的温度大约在400~500℃。主要反应为:

CHCH444NOCO222H2O2N22

4NO4NOCO2H2O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该法是以贵金属铂或铜、铬、铁、钒、钼、钴等的氧化物(以铝矾土为载体)为催化剂,以NH3、H2S、Cl2-NH3、CO等为还原剂,选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进行脱氮反应,将废气中的NOx还原为无害的N2和H2O的方法。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随着所选用的催化剂、还原剂,以及烟气流速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250~450℃。主要反应为:2NOCl22NOClΝΟCl2ΝΝ3ΝΗ4ClΝ2Η2

第三篇:环境保护概论

环 境 保 护 概 论 作 业

专业班级:09会计学(3)班姓名:余蓓蓓学号:D09520317联系方式:***2011/11/20

浅议全球气候变暖危机

经济管理学院09会计学(3)班D09520317余蓓蓓

摘要: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却在日益恶化,而全球气候变暖便是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地质洪涝灾害多发、岛屿面积逐渐减少、南北极生物濒临灭绝、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传染疾病与病菌肆虐等不良后果日益严重,而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更是在警示人类,“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相而并非骗局,它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讨。而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则是因为人类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所致。因此为了防止世界末日的惨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人类就应该尽早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采取相关措施。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加强节能减排意识外,还要通过密切关注全球气候研究动态以及自主自觉的思考与学习,帮助人类社会探索出更科学的方法途径以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暖世界末日人为因素补救措施

正文:曾经看过一段颇具讽刺意味的广告,名叫《适者生存》,讲述的是一只北极熊为了适应正在逐渐变暖的气候,便用电剃须将自己身上的毛发剃了个精光,而看着自己“一毛不长”光秃秃的身子,北极熊的喜悦之情竟溢于言表。虽然短片构思简单,并只有短短的26秒,但却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它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人类再不对此采取行动,那么地球上下一个受害的生物极有可能便是人类自己。

一、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相”还是 “骗局”?

对于“气候变暖”,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参与讨论过这个话题,也必定由此引发了许多思考。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呢?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继而会威胁到全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事实上,尽管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这种定义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仍有不少人对此存在异议。在这些人看来,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常态,是由太阳黑子的暴风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太阳表面的周期性活动让地球在一个时期变暖,一个时期变冷,所以现在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很正常的变暖期。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因此对于“全球变暖”,我们根本没必要大惊小怪,也不需要为此改变些什么①。此观点一出,立刻遭到了主流科学界的一致反对,继而他们用强而有力的历史测量数据推翻了这一观点: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我们只经历了两个很短暂的温暖期,其他大部分是寒冷期,而这两个温暖期的最高温度明显低于我们现阶段的温度。此外在过去的100到200年,全球变暖的趋势更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论断都是有真实数据作支撑的,因此相对于“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的观点来说它显得更加客观可靠。由此可以断定,“全球气候变暖”是真相而并非骗局,它的的确确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讨,而不是质疑与忽视。

二、全球气候变暖,末日还有多远?

近年来,描述地球毁灭的灾难性电影屡见不鲜,而《后天》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主要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但凡是看过影片的观众,想必都会对电影最后“洪水灭世”的场景记忆深刻。宏大的场景、逼真的画面、高超的特效,所有的一切在带给我心灵震撼与视觉刺激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世界末日不是没有可能,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人类终有一天会面临这样的惨景。

而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电影里的危机正向我们逐步逼近: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多个地区出现冰川消融现象,全球海平面高度上升,致使全世界有约6.34亿的人口正在面临海岸危机,这其中我国人口就占到了1.4亿。此外全世界1/10的人口,1/8的城市居民都生活在海拔不超过10米的沿海地区,这个数字因为气候变暖更在逐年增加。而对于处在亚洲地区的人们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的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了1562次水灾,其中大约1/3都发生在亚洲,而生活在低海拔沿海地区的居民中有将近75%都是亚洲人②。除了海岸危机,全球气候变暖将同时导致地质洪涝灾害多发、人类古迹面临消失、岛屿面积逐渐减少、南北极生物濒临灭绝、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传染疾病与病菌肆虐等多项不良后果。而这些后果同样会让人类遭受毁灭性的灾难。

也许那些质疑“全球变暖危机”的人依旧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也许那些身处在安全地带的人们仍然觉得全球变暖与己无关,也许很多和我一样关注气候问题的人甚至都对此不以为然,但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一场空前的危机,采取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已变得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近年来频遭洪涝地质灾害之苦的我国来说,气候危机更应该引起①

② 本段引用自百度文献《全球变暖大骗局观后感》本段所有数据皆为较早前统计所得,因此现在不一定准确,此处仅作参考

国人足够的重视。如若我们不愿看到《2012》里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被洪水吞没的场景真实上演,如若我们想阻止各类地质洪涝灾难继续发生,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探清气候变暖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防范和抵御措施以防止世界末日的惨景在我国提前上演。

三、全球气候变暖,根源究竟何在?

虽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场骗局”的论断暂时还站不住脚跟,但从它提供的理由中我们确实不能否认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等自然因素对地球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却应该看到问题背后更复杂的原因,那便是人为因素对全球气候所造成的影响。那么这些人为因素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这些因素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于全球气候。

一是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严重地威胁到了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么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已多得惊人,再加上每年每个人通过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其总量势必是笔无法估计的天文数字。换句话说,人口剧增因素直接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地球表面气候的变化。

其次是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由于人类对能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肆意向大气排放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致使环境污染这一全球性重大问题日趋严重,可以说它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者是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长此以往,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将急剧下降,从而会严重破坏地球生物圈的平衡,并加速各类生物品种的灭绝速度。

此外由于人类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引发的森林资源锐减、酸雨多发危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样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由此看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非人类莫属,人类若不想“世界末日”提前到来,就应该好好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尽早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③。

四、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能做些什么?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等国际公约条文的通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人类已经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威胁,并开始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来遏制全球气候继续变暖。尽管如此,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仍旧处在艰难阶段。国际社会虽已对公约达成一致意③ 本段和百度百科解释的原因有细微出入,但不影响文章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见,但考虑到个体利益,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履行条约时的脚步和力度实际上并不统一。另外即使一个国家想诚心遵守气候公约,并大力呼吁自己的人民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但考虑到人民自身环保意识的差异,政府也很难保证自己能完完全全地贯彻落实国际公约里的每一项内容。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常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上一直积极配合国际社会的指示,对于自己签订的每一项条约内容,我国也诚心遵守以保障全球人民的利益。但由于政府监督管制力度的不严以及国民环保意识的薄弱,我国在实行一系列环保政策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们或许不用像政府一样通过探究落实相关政策去改善气候问题,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社会分子,我们却应该切实加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为解决气候危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平时上班上学,尽量用步行和自行车代替公交和私家车;就餐消费时,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处理废品时,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购买产品时,尽量购买绿色产品和低碳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做的似乎就更多:除了在学习与工作中,通过少浪费铅笔纸张,少耗用电脑台灯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等行为间接遏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外,我们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力度宣传节能减排观念,并积极参与到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话题的讨论中去。与此同时,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更应该通过密切关注全球气候研究动态以及自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帮助有关人员探索出更科学的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使人类社会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相信这也是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758611.htm2011/11/19

【2】http://wenku.baidu.com/view/bef1c6d6c1c708a1284a449d.htm2011/11/19

【3】http://tieba.baidu.com/f?kz=10003093122011/11/20

【4】佚名.全球变暖导致即将消失的8大景点[N].《南都周刊》,2009-12-14(5)

【5】黄秀英.论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报》,2005第2期

第四篇:A概论课选课原则20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课原则

及注意事项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其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友谊与亲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将在下学期继续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为了方便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特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操作办法:

1.原则上,我们鼓励整个自然班同学选在同一教师名下。

2.我们同样鼓励一个自然班被平均分割为若干个组,区间为15—20人,并选出组长。

3.我们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不接受脱离组织的个人选课。

4.一个院系的班长要将组织好后的几个组、组长、成员以及所选任课教师以及本班人员变动(转学、留级、退学等)以后的实际情况等信息,按照公共邮箱里的各项统一格式的要求填好电子版,做一个文件压缩包(包括B、C、D三个表),待下学期开学选课稳定以后,标注好院系班级名称,发到公共邮箱里。

5.本课程的期末考试仍采取教考分离,聘请外校老师出题。在考核方式上,《概论》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的管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的锻炼,实行“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的形式。因此,同学们最能把握得住的是,平时成绩40分。其中,平时成绩40分是由出勤10分、文字性作业10分(包括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份6分、小组研讨发言提纲两份4分)和课堂演讲活动两次20分构成(课堂演讲活动实行竞赛的形式,在分值上为三个等级,即一等奖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5分,三个等级的比例为3:6:1);期末考试成绩60分是由占40%的客观题和占60%的主观题构成,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上一注意事项中提到的“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是要求同学们在寒假期间完成的,开学来就要以小组为单位,统一装订(格式如E1、E2文件规定),交到所选任课老师那里打分的,谨防与别人、网上雷同,如有发现,平时成绩为零。调研的内容不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行,但是要有问题意识,要从现实的小问题入手。学生结合自身所处的村镇、县域、省情,可适当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笔录、数据生成等予以支撑,避免“假、大、空”,争取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7.公共邮箱:maote2013@163.com,密码:20132014。

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2014年1月6日

第五篇:概论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内涵)

5.<多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邓论主题: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8.<多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科学内涵)10.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1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区别: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他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段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②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9.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1.建国后社会性质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22.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5.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对贫困和富贵的理解)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当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26.198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28.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庆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1.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一是突破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两手段的优缺点)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他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34.<辨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5.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们过去在认识上的一个失误就是把公有制和公有制形式混为一谈,其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别.同样的所有制可是采取不用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7.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累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38”先富”的客观必然性: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用.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39.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4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必然性,原因(自己写)①我国的国情需要.②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怎么做: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建

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

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利益。

42.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爱你社统一理解: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第三,依法治国是党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43.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政体: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群众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44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务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体现的内容和关系:

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加健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48.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和统一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4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50.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5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5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54.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他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5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6.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没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5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的“铁饭碗”被打破了,因此不再是领导阶级。

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宪法所规定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的政党,绝不是全民党,是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诞生的,也应该继续为战胜资产阶级的进攻与反扑继续战斗,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根本问题。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追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

下载校选课环境保护概论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选课环境保护概论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环境保护概论》 结课论文 班级:13土木6班 姓名:林博伟 学号:511323030265 指导教师:邹小丽 摘要:许多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危害等......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水污染与防治 摘要: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并没有处理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地方都是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法子;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关......

    环境保护概论(推荐阅读)

    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论文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物流管理0902 姓名:庞美 学号:200946900433 黄河流域的污染与治理 【摘要】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黄河的水污染问......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范文)

    浅谈水资源污染与防治 ——《农业环境保护概论》论文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班级:环科0901 姓名:章程程 学号:A03090053 成绩:浅谈水资源污染与防治【引言】本学期,有幸学习《农业环......

    环境保护概论(填空题)

    1. 广义地讲,环境是指以-----为中心,及对该中心有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 在环境问题的三个分类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3. 环境问......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很荣幸能在本学期跟着麻老师学习有关环保这方面的知识。在麻老师的课上我了解了很多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知识。可以说环境......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09级光电信息工程1班黄海强20093398 室内环境污染 一、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建筑设计大师、室内设计大师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室内环境是为人们......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分类: 分为聚落环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