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排版完毕直接打印)
重点题目
1.“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层次 2.WTO国际证券融资规则: 3.国际避税的刺激因素 4.国际避税的客观基础 5.国际避税地的种类:
6.国际避税中企业法人避税的主要方法: 7.国际反避税措施: 8.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 9.国际工程承包的种类: 10.系: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革 31.32.33.34.原则: 35.36.37.38.39.和条件 40.41.42.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外合作开发的特点 招标的方式: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制度: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我国吸收外资立法的框架、特点和调现阶段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行业: 在出现哪些情况时招标人有权拒绝全在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时应当注意的整内容。
国际经济合作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 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 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国际信贷投资的种类
国际债券的种类和发行方式。劳务输出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的关系: 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 施工索赔的含义和原因: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作用: 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投标的特点
外国政府贷款的条件:
外商独资企业的概念、特点和性质: 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的特点: 我国对海外投资宏观管理的目标: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监管政策: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特点: 我国确定外债规模的主要依据 我国涉外税收制度进行的四次较大改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区别和联
是商品输出,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是指进行各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三个层次是品牌输出,借助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销售。
2.WTO国际证券融资规则:1】缔约国的证券市场对所有其他缔约国开放,除非在义务清缔约国允许其他缔约国公司在国内建立证券服务公司,缔约国公司享受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3】缔约国允许外国投资者4】除紧急情况外,缔约国必须将其与证券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及所有其他决定、规定及习惯做法,最迟在国贸协定生效前予以公布,尽量使市场环境变得可以预见。
3.国际避税的刺激因素:1】税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率越高,税负越重。那么相应的逃税的动机也就越强。税率分平均
注册地或变更企业实际控制与管理机构所在地的方法避税。4】利用双边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避税。5】避免成为双边税收协定中所称的常设机构而实现避税。6】通过弱化股份投资进行国际避税。
7.国际反避税措施:1】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收入与费用分配原则。(1)独立核算原则;(2)总利润原则;(3)合理原则;(4)合理利润立价格比照法;(2)再销价格倒算法;(3)成本利润推算法;(4)其他方法:包括投资利润推算法、最终销售价格推算法、机能推须拥有避税地公司50%以上的股权,纳税义务人为美国股东中拥有该法人股票10%以上者;(2)所有项目不指该法人从正常营业活动中的所得,主要针对在避税地成立的基地公司所得。(3)该外国法人必须是设在低税负的避税地。
8.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1】总包。是指从投标报价、谈判、签订合同到组织合同实施的单中明确规定,否则不得作出任何限制;2】划分安全地原则。2】转移价格税制。(1)独
在国内从事证券投资活动,并给予国民待遇;算法。3】避税地对策税制。(1)美国股东必
税率 和边际税率两种情况。对纳税人来说,全部工程其中包括整个工程的对内和对外转他关心的主要是边际税率的大小;2】税基。包与分包,均由承包商对业主负全部责任;2】税基是征税的客观基础。在税率一定的前提下,税基的大小决定了税负的轻重;3】通货膨胀。由通货膨胀造成的“档次爬升”和扣除不足,蚕食了纳税人的实际所得和资本,迫使纳税人选择了避税这条路。
4.国际避税的客观基础:1】各国在税收管辖权上的差别;2】课税程度和方式的差别;3】运用税率上的差别;4】税基上的差别;5】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方法上的差别;6】国与国之间有无税收协定上的差别;7】使用反避税5.国际避税地的种类:国际避税地又称国际避税港,是指对所得与资产免税或按较低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不征收个人或企业所得税以及一般财产税的国家或地区,是指完全放弃居民税收管辖权而只实行地域照国际惯例制定税法并实行征税,但对外来投资者提供某些税收优惠的国际家或地区。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具体方法包括:(1)在“纯国际避税地”和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税(3)在国际避税地虚设信托财产。2】利用转移价格避税。3】利用变更企业总机构登记
单独承包。是指由一家承包商单独承揽某一工程项目;3】分包。是指业主把一个工程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或几个部分,分别发包给几个承包商,各分包商都对业主负责;4】二包。是指总承包商或分包商将自己所包的工程的一部分转包给其他承包商;5】联合承包。是指由几个承包商共同承揽某个工程项目,各承包商分别负责工程项目的某一部分,他们共同对业主负责的一种承包方式;6】合作承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承包商,事先目的投标,不论哪家公司中标,都按协议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对外则由中标的那9.国际工程承包的种类:1】按价格的构成和价格的确定方法来划分,合同可以分为总价承包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施工合同、设备的供应与安装合同、工程咨询合同、工程服务合同、交钥匙合同、交产品合同和BOT合同。
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区别和联
系: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经济范畴,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区别表现为:1)研究对象不同;2)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商品贸易开展的领域不同;3)
措施上的差别;8】税法有效措施上的差别。达成合作承包的协议,各自参加某项工程项
税率征税或实行大量税收优惠的国家或地区。家承包商与业主进行协调。
部投标人:
这一类一般被称为“纯国际避税地”。第二类,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家加酬金合同。2】按
中国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措施: 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第三类,是指按
6.国际避税中企业法人避税的主要方法:1】10.法并实行征税;(2)在国际避税地虚设机构;定的区别,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主要
1.“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与国际商品贸易的交易方式不同;4)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商品贸易对各国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同。【2】联系体现为:1)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是一国对外交往的两种主要形式;2)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都与生产要素禀赋相关;3)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都与商品生产有关;4)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11.14.国际信贷投资的种类:国际金融机构展的必然要求;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合理配置资源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的要求;3】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5】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提高是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的需要;7】“入世”后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必须走出去。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贷款。1】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是一种以国家政府的名义提供和接手的优惠性贷款,资金由政府从国家财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向非居民举借的商业性信贷。
国际债券的种类和发行方式。国际债
和地区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公共贷款。2】产业结构优化;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突
政预算中拨出,具有双边经济援助性质。3】中国的国际地位;6】“走出去”战略的实行
国际经济合作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1】15.竞争更加激烈;2】集团化的趋势;3】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的趋势;4】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趋势。12.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包括对劳务输出国的作用、对劳务输入国的作用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作用。1】对劳务输出国的作用:(1)增加了外汇收入;(2)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3)学到并掌握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4)扩大了商品出口;(5)增加了输出国劳动服务者个人的收入;(6)劳务输出有时也会对国内造成通货膨胀、技术人员外流、国家限制出口的技术泄露、新的传染病流入等负面影响。2】对劳务输入国的作用:(1)弥补了国内劳动力不足和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解决技术难题;(3)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或获取高额利润;(4)劳务输入也会导致民族纠纷、犯罪率上升、新的传染病流入等不利影响。3】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作用:(1)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2)加深了生产的国际化程度;(3)扩大了贸易的数量。13.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国际税收
协定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适用范围、征税权划分、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无差别待遇和情报交换五个方面。1】适用范围是指国际税收协定对哪些人哪些税种使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法律效力;2】征税权划分所要解决的是跨国纳税人的各项所得在缔约国之间如何进行公平合理分配的问题,他主要涉及对营业所得、投资所得、劳务所得和财产所得的征税权的划分;3】国际税收协定中避免双重征税的方法同各国国内税法中规定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4】无差别待遇是国际税收协定的一项常有的内容,指的是反对税收歧视,实质上是要求实行国民待遇;5】建立缔约国之间的税收情报交换制度是缔约各方的一种义务,这种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止国际偷、漏税行为的发生,避免潜在的不公平税负。
券是由一国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为筹借21.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1】
资金而在外国证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货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尽快形成币为面值的债券。1】根据债券主体,国际债全面创新的机制;3】实施品牌战略;4】组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根据债券发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5】培育企业核心竞行方向又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2】发行争力。债券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公募发行,二22.投标的特点。1】投标的前提是必须承
是私募债券。
认全部招标条件,否则就失去了参加投标的16.劳务输出的客观必然性:1】世界经济
机会;2】标属于一次性标价,但主动权掌握发展的不平衡性;2】经济生活的国际化;3】在招标人手中,即业主在选定最后中标者的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过程中,投标人一般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3】17.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的关系:1】投标在法律上属于要约,投标人因此要极为
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和前慎重,标价一旦报出,不能随意撤销。为此,提条件(1)企业拥有某种优势资产是开发对招标人一般要求投标人交纳投保保证金。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2)企业较强的国际23.外国政府贷款的条件:1】接受政府贷
竞争力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3)企业
款的的项目单位不管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的管理竞争力是海外企业有效运作的重要保必须以政府的名义接受。2】借款国必须按贷证。2】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要不断款国的要求购买项目建设所需的屋资和设备,提高竞争力(1)海外投资过程是企业国际竞即限制性采购;3】有些国家在发放政府贷款争力不断移植的过程;(2)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将贷款的一定比例与出口信贷相结合;4】迫使海外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3】海外投资政府贷款一般为项目贷款,往往不提供自由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外汇,而是限于贷款国的货币;5】少数国家18.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1】各国间
在发放政府贷款时,要求借款国在政府倾向、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性。1)各国间资本要素人权等方面做出承诺。的差异;2)各国间劳动力要素的差异;3)24.外商独资企业的概念、特点和性质:
各国间技术要素的差异;4)各国间其他生产(1)外商独资企业,是指根据中国法律在中力要素方面的差异。2】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国境内并经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全部资本的不平衡性;3】各国政府的干预。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2)外商独资企19.施工索赔的含义和原因:1】施工索赔
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全部资本必须为外是指由于业主或者其他方面的过失与责任,商投资者所有,由外商投资者独立经营、独即非承包商自身的原因,使承包商在施工中立核算、独享利润、自负盈亏。2】必须是依增加了额外的费用,承包商根据合同条款的照中国法律规定建立企业,要依法取得中国有关规定,通过合法的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法人资格。3】其他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或其他有关方面,偿还其在施工中蒙受的损公司,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失。2】施工索赔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出资额为限。4】可在中国市场销售其产品,自然条件;(2)工程变更;(3)不可抗力风同时出口其生产的产品受到国家的鼓励。(3)险;(4)工程的暂停和中止;(5)工期延误;性质:外商独资企业是以外国投资者在境外
(6)货币贬值;(7)物价上涨;(8)工程进自有的财产到中国境内投资设立企业,属于度款的延误支付。私营经济性质。20.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作用:
25.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的特点:1】股份
1】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花发
公司的全部资本以等额股份构成,股东以其
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中外股东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其中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以上;2】股份公司可以以发起方或募集方式设立,现有的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可申请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3】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可以申整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的外商直接投资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商投资公司企业的立法;(2)外商投资起夜登记管理的立法;(3)鼓励外商投资的立法。2】中国吸收外资立法的特点(1)没有统一的外商投资法典;(2)采取内外资分别立法的性招标方式;(3)两段招标也是国际公开招标的一种,但要把招标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公开招标,从合格的承包商中选三到五家作为候选人,然后再让他们重新报价,并确定最终的中标者。2】非竞争性招标。是相对于竞争性招标而言的,是不通“双轨制”;(3)与世贸组织规则不完全相符。过公开得方式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承包商的一
请发行A、B股和在境外上市。26.我国对海外投资宏观管理的目标:一
是对海外投资的规模与总量进行调整;二是调整和优化海外投资的地区、国别、行业、主体、方式结构;三是提高海外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确保海外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五是为海外投资活动和海外投资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27.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监管政策:1】经
营资格核准和《资格证书》年审制度;2】企业处罚制度;3】合同额500万美元以上在国内银行开设保函项目的投议标许可制度;4】亚行项目的投议标许可制度;5】对企业参加由外国政府招标的政府间项目实行资格审查制度;6】对在未建交国家承揽工程项目实行审批立项制度;7】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8】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9】商会对具体业务和项目的协调制度;10】统计制度。28.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特点:1】合同额、营业额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2】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成效,市场分布保持多元化推进趋势,但亚洲地区仍是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3】大型专业企业的作用逐步增强,发挥了骨干作用;4】对外劳务合作的档次在逐步提高,但高新技术劳务市场领域仍有待开拓。29.我国确定外债规模的主要依据:1】经
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这种往往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2】对外债的承受能力,是指偿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这是中国确定外债规模的重要因素;3】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它不仅影响中国新增借款数额,也决定着筹资成本。30.我国涉外税收制度进行的四次较大改
革:第一次是1991年以“两法合并”为主要特征的涉外企业所得税改革;第二次是1992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公布为标志,统一了对内税收和涉外税收的征管制度。第三次是1994年进行的全面税制改革。第四次是1996年4月1日起实行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免税方面的改革。31.我国吸收外资立法的框架、特点和调
3】调整内容:一是对世贸组织规则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其措施规定,进行了清理,有的做了补充,修改,有的予以废止,使我们的现行规定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规定协调一致。二是根据我国承担的世贸组织协议项下的义务,同时行使世贸组织协议的权利,制定出了一批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并抓紧起草和审议有关的法律草案,加紧做好将世贸组织规则的有关规定转换为国内法的工作。32.现阶段中国海外投资的重点行业:1】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2】资源开发行业;3】
科技开发行业;4】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5】服务贸易行业。33.在出现哪些情况时招标人有权拒绝全
部投标人:1】招标人太少,一般指少到不足三家;2】最低标价大大超过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或者业主制定的标底;3】所有的投标书均未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写;4】所有的得标候
选人不愿意降价至标底线以下。
34.在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时应当注意的原则:1】市场取向原则,由于跨国公司的形成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所以在培养中国跨国公司是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市场作用为主,政府的扶持引导为辅;2】择优扶持原则,政府对发展跨国公司的扶持不应漫无边际和不加选择,而应主要针对管理出色、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良好、以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采取扶持措施;3】跨越所有制原则,我们培养跨国公司针对的是所有中国企业中的优势企业,而不应考虑其所有制性质,实际上,私营企业中已经有相当一批企业初具跨国公司雏形,略加扶持
将很快发展起来。35.招标的方式:1】竞争性招标。包括公
开招标、国际限制性招标、两段招标。(1)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通过国内外各种有影响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刊登广告,发布招标信息,不限国籍,是全世界所有合格的承包商都有资格参加投标,招标人择优选择中标人的整个过程;(2)国际限制性招标是指:发包人不通过刊登广告,而是有选择地邀请若干家承包商参加投标的一种竞争
种招标方式。如谈判招标。36.中国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措施:
1】严格控制贷款规模。(1)实行总量控制管理;(2)实行余额管理。2】严格控制贷款用途。3】从严审批建设项目对外借款。4】对债务偿还进行监督管理。5】实行外债统计监督管理。37.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制度:1】经
营资格核准和年审制度;2】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制度;3】对香港、澳门、台湾开展劳务合作项目实行审批制;4】对外劳务合作项目
审查制度;5】驻外使馆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6】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制度;7】承
包商会对具体业务和项目的协调制度;8】驻外使馆经商机构一线监管制度;9】打击非法劳务中介,整顿市场经营秩序。38.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从
发展规模和投资主体看,海外投资发展速度比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2】从地区分布看,海外投资企业分布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但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3】从行业分布看,投资领域重点与一般相结合;4】从出资方式、企业所有权结构与设立方式看,出资方式多种多样,海外企业以合资合作居多,设立方式新建与并购并举;5】从与国内母公司的关系看,海外投资企业对国内母公司的依赖任然比较重,自我开拓和横向联系能力有待加强。
39.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和条件:1】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且在国际上享有信誉的企业;2】中国已经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3】中国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4】中国在管理和人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40.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1】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2】在流转环节税方面的优惠政策;3】在其他税种方面的优惠政策;4】中国政府还通过与其他国家订立双边税收协定的方式向外国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4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中
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其他
经济组织和个人与中国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按照中国有关法律规定,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企业。其具有如下特征:1】中外合作企业的法律形式为“股权式”的有限责任公司,即以合资各方出资额作为股权,并以此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及风险;同时,对债务的责任仅以企业的资产为限,股东对企业的责任仅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2】合资各方不论以何种方式出资,都要以同一种货币计算各自的股权,既各自的出资,无论是现金、机器设备、技术设备、技术还是场地使用权,都必须用同一种货币来表示。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它受中国法律的保护与管辖。42.中外合作开发的特点:1】国家对于领
土范围内的石油资源拥有所有权,中外合作开发的海域、资源和产品均属中国所有,外方不得拥有开发资源的所有权,但可以以其他方式将利润汇回本国;2】中国政府对开发海上石油资源实行统一管理;3】凡属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项目,均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代表中方全面负责具体业务,并作为唯一的专营机构。各章串讲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的内容:A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B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C创造名牌出口商品 措施:A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B提高场频科技含量 C 推行与国际级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D实施名牌战略E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2科技兴贸战略主要包括的两个方面A一是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B而是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背景 A 国际高技术产品贸易呈加速发展趋势 B高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D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4实施科技兴贸的重要意义A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B提升出口商品结构C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5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A有利于较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B有
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C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D有利于全面参加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6十五计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A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B保证重要资源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C按照我国对国际神会承诺的试产开放进程和国内市场的需求扩大消费品进口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评价A1有利于集中调动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3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B弊端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内容57 1下方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3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4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5改革外汇管理体制6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7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1提供非歧视待遇2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3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4外贸经营权改革5降低关税壁垒6削减非关税措施(写到第七条)
4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84 A建立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B依法行政,加快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及新法德颁布C运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公平宽松的环境
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1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B是在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C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2《外贸法》的立法宗旨A扩大对外开放B发展对外贸易C维护对外贸易秩序D保证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E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外贸法的基本原则: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B鼓励发展对外贸易C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D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E发展国际服务贸易F在多
边双边贸易中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原则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调节手段 1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A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B间接性C非歧视性D非强制性作用机制表现调节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
2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A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管理的主要手段B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要求
3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A可以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利益B国家运用对外贸易税收可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C对外贸易税收可以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
4出口信用保险的种类A短期出口信用保险1综合保险2通保保险3信用证保险4特定买房保险5买方违约保险6特定合同保险B中长期信用保险1出口买方信贷保险2出口卖方信贷保险C投资保险D担保业务1非融资担保业务2融资担保E商帐追收F资信评估G保单融资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增强国家抵御海外经济危机的能力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174它依托的是国家行政权力具有以下特点A统一性,强化了国家对外贸易的控制,从而更易于达到预定的目标B速效性,行政手段具有明显的速效性C强制性D纵向性E规范性行政管理规范化包含几层含义;政府依法行政,行政管理符合国际规范,行政管理具有公开性和稳定性必要性A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必要手段之一B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C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D规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
2进口许可证制度的管理内容A进口许可证制度1进口许可证管理体制2签发原则3管理的商品范围4发放进口许可证的依据B自动进口许可管理1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体制2许可管理程序3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4自动进口许可证一般实行一批一证制3进口许可证签发原则A实行分级管理原则B实行一关一证(进口许可证只能在一个海关报关),一批一证(进口许
可证在有效期内一次报关使用)制C进口许可证发放必须讲求时效性
第七章 中国技术贸易
1技术贸易的特点:A是没有特定形状的商品B通常为技术使用权以及使用该技术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权利的转移C伴随着长期的合作关系D技术贸易的双方既是合作伙伴优势竞争对手E受诸多条件的制约。
2技术引进的作用:快速提高技术水平B节约技术开发经费C加速产业结构调整D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E加速人力资源积累
3技术引进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A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B扩大引进软件技术C引适用技术D避免大规模重复引进E加强技术引进后的笑话吸收推广和创新
4技术出口的作用A以技术出口带动机械设备出口,改善出口商品结构B以技术出口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进步C发展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收入D提升国际分工中的地位E
5扩大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A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B极强对技术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C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D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此外应加大我国技术出口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海外商标注册的保护力度;鼓励有较大出口市场和出口潜力的技术成果在国外申请专利;推动企业开展国际质量认证安全认证环保认证
6技术进出口管理的基本原则:有技术进出口管理共同适用的原则也有分别适用出口和进口的专门规定A实行有管理的自由进出口原则B对进出口技术实行分类管理禁止许可登记管理C关于法律责任D技术出口管制E限制出口技术的审查管理F限制进口技术的审查管理G
第八章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 1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服务铲平移动的2人员移动的3服务生产者开业权的壁垒4资本移动5信息移动6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实行不平等待遇的壁垒
2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的策略:梯度开放A行业梯度B地域梯度C业务梯度D股权梯E数量和规模梯度
3扩大中国服务出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A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对等开放服务市场
机会的需要B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需要C扩大服务出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D扩大服务出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我国有形商品的出口E从长远来看,扩大服务出口具有战略意义可能性:A服务行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B服务企业优势C旅游资源优势D技术相对优势E有利的国际环境应该采取的措施A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出口产业B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和发展一批一服务出口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C适当加快向国外服务业的投资通过对外投资来促进服务出口D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涉外服务业的发展E加强对服务出口的协调管理
第九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1国际经济合作方式A国际直接投资合作B间接C国际科技合作D国际劳务合作E国际土地合作F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G国际发展援助H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2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趋势A竞争更加激烈B集团化的优势C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的趋势D经济政策协调经济化,制度化趋势
3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国经经济合作的开展打破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国际经济交往的格局为国际经济联系增调了新的内容。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不仅会对直接参加合作的各国的经济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作用:A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B提高要素的使用率和要素收益C直接实现各国之间在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D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E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F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国际移动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一些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态势G国家间的经济协调行动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来那个好的外部条件
4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322A各国(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差异性(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在其他生产要素方面内的差异)B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各国政府的干预(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国际协调手段)
第十章 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 1中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A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B建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C建立外商独资企业D进行中外合作开发E采用跨国并购投资方式F利用BOT投资方式G建立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H设立外商投资性公司3BOT投资方式的特点主要用于将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项目B各方协作难度大C东道国政府通常赋予外国公司某一项公共工程的特许权他是东道国政府与外国私人项目公司的合作D对项目的选择一般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进行E经营管理通常是东道国政府许可的范围内,有项目公司按照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操作
2中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1有效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缺口;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没来源,促进我国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称为我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3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4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5扩大劳动就业和培养技术人才6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
中国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消极效应1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2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失衡加大了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难度3消耗大量资源,并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4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一定威胁5外商直接投资引起贸易平衡转移效应,导致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十二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1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合理配置资源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的要求3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4是突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5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6是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的需要7入世后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必须走出去
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从发展规模和投资的主体看,海外投资发展速度比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22从地区分布看,海投企业分部多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但近年来呈现多元化趋势3从行业分步看投资领域重点与一般相结合4从出资方式
企业所有权结构和设立方式看出资方式多中多样,海外企业以合资合作居多,设立方式新建与并购并举5从国内母公司来看海外投资企业对国内母公司的依赖仍然比较重自我开拓和横向联系能力有待加强
3中国企业对外开展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和条件1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且在国际上享有信誉的企业。如中石化,中国天然气,中国人寿,中国电信等2中国已经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如零三年,中国外贸出口达4380多亿美元,当年中国的GDP达1090美元等3中国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4中国在管理和人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4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的关系1企力是对海资的基础和前提A企业拥有某种优势资产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B企业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C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是海外企业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2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竞争力3 海外投资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5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A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B尽快形成全面穿新的机制C实施品牌战略D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E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6海外投资企业经营当地化的主要内容A经营管理当地化。即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实行一系列当地通行的做法B人员当地化C工资分配当地化D品牌当地化E研发当地化F资金当地化
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1论述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对劳务输出国的作用A增加外汇收入B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C学到并掌握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D扩大了商品出口E增加了输出国劳动服务者的个人收入对劳务输入国A弥补了国内劳动力不足或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B解决技术难题C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取高额利润对整个世界的作用A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B加深了生产的国际化程度C扩大了贸易的数量
2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特点A业务发展速度较快B在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较小C大项目增多,工程技术含量日益提高D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但对外承包业务仍集中在亚洲市场E大型
实体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逐渐增强F 与国际大承包商仍存在较大差距
3大力发展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意义A有利于扩大出口,促进国民经济中增长B有利于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C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D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F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特点A合同额营业额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B市场开拓取得良好成效市场分布保持多元化推进趋势单亚洲地区仍是主要市场C大型专业去哦也得作用逐步增强,发挥了主干作用D对外劳务合作的档次逐步提高,但高新技术劳务市场领域仍有待开拓
5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1管理体制:目前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以基本形成商务部宏观管理,各部门协调合作,地方政府部门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协调自律,驻外经纪机构一线监管,与有关劳务输入国共同管理的体系2管理制度A经营资格核准和年审制度B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制度C对港澳台开展劳务合作项目实行审批制D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制度E业务统计制度F承包商会对具体业务和项目的协调制度G一线监管制度H打击非法劳务中介,整顿市场经营秩序
第十四章 国际税收与中国的涉外税收制度
1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A他体现了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B他是赋予本国公民履行跨国纳税义务的安全保障C他可以促进缔约国各方协调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D他可以推动有关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2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A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B利用转移价格避税C利用变更企业总机构登记注册地或变更企业实际控制与管理机构所在地的办法避税D利用双边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避税E避税成为双边税收协定中所称的常设机构而实现避税F通过弱化股份投资进行国际避税
3国际反避税措施A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收入与费用分配原则1独立核算原则2总利润原则3合理原则4合理利润划分安全地原则B转移价格税制基本思路是要求跨国关联企业按正常
第二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1.传统外贸易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单一的公有制;实行对外贸易统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2.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3.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决策系统;资源配置方式4.外贸立法管理手段具有的特征是: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5.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方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6.1978一1991年我国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是:《涉外经济合同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列》7.导致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主耍因素包括:各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各国政府的干预8.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下列属于无偿转让方式的是:科技交流;技术援助9.国际直接投资合作具体方式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10.下列属于国际间接投资方式的是: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11.1992一2000年我国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是:《合同法》.《公司法》12.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间接性.非歧视性.非强制性13.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包括:资金.机器设备.专有技术.工业产权14.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是: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15.进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是:消费效应.保护效应,贸易效应收入效应16.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品种包括:综合保险.统保保险.信用证保险.特定买方保险.买方违约保险17.中国在对外资开放本国服务市场的过程中采取了“梯度开放”策略,其内容主要包括:行业梯度.地域梯度,业务梯度,股权梯度,数量与规模梯度18.技术出口合同的主要万式有:咨询服务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合作生产合同;作为技术载体的成套设备合同19.劳务输出的方式包括:通过对外承包工程,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出口.直接出口劳务通过移民20.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机器设备.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专有权21.竞争性招标的具体方式是:公开招标.国际限制性招标.两段招标22.中国涉外税收中采用的税率是: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23.国际工程承包的具体内容有:工程设计;技术转让;施工:技术指导;经营管理24.国际信贷的种类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贷款 25.根据债券发行主体,国际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企业债券 26.世界银行集团贷款的主要形式是:项目贷款.部门贷款结构调整贷款.技术援助贷款.紧急复兴贷款27.我国的海关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进出口货运监管:查缉走私:征收关税;编制海关统计 28.跨国投资方式中,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方式的投资属于:并购投资;直接投资 29.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是:统一性.速效性.强制性.纵向性.规范性 30.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体制组成是:国家商检部门.各地商检部门.检验机构31.中国海关监管的对象是:货物.物品.运输工具32.与国际商业贷款相比,外国政府贷款的特点是:有限制性采购的要求;具有援助性质;使用投向具有限制33.许可证贸易合同的种类有:普通许可合同.特殊许可合同.独占许可合同.分许可合同.交叉许可合同34.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利益.有效调控经济运行增加财政收入35.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消费效应;保护效应;收入效应;贸易效应36.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价格机制汇率机制.政府宏观调控3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出口方式是: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直接出口间接出口38.“科技兴贸”战略内容主要包括: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选择出口额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纺织品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心;初步完成出口商结构由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 39.外国政府贷款主耍用于政府主导型项目建设,领域集中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基础设施 40.中国关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税率.全面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海关估价制度.按照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内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缩小关税税率的落差4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
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42.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43.出口卖方信贷:贸易中常用的延期付费方式下由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货款。44.许可证贸易:许可方将自己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或其他技术知识的使用权提供给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使用,并收取相应的许可使用费的技术贸易。45.技术贸易;工业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转让、技术服务贸易。46.债券: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47.经营当地化:又称经营属地化或经营本地化,是指海外投资企业以东道国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份,按照当地第法律法规和人文因素,以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惯例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48.简述关税: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立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49.简述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所开展的经济合作活动。50.简述劳务:是劳务服务的简称,是指劳动力的所有者向需求该种劳动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活劳动。51.简述企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一国企业以较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进行生产并销售货物和服务,或者以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到国外投资办厂并在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能力。52.简述进出口商品检验: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商品,由法定商检机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54.简述国际经济合作: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55.简述实施科教兴贸战略的具体措施:1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2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3加强对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支持。4构筑科技兴贸服务体系。5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56.简要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1消费效益2保护效益3贸易效益4收人效益57.简述《外贸法》的基本原则:1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2鼓励发展对外贸易3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4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58.简述技术引进的作用:1快速提高技术水平2节约技术开发经费3加强产业结构调整4扩大出口,提升出口商品结构5加强人力资源积累59.简述扩大中国服务出口应采取的政策措施:1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出口产业2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和发展一批以服务出口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中国的服务业跨国公司3适当加快向国外服务业的投资,通过对外投资来促进服务出口4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涉外服务业的发展要走质量和名牌之路5加强对外服务出口的协调和管理,提高对服务出口的重要性的认识60.简述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1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尽快形成全面创新的机制3实行品牌战略4组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5培育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61.简述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对策措施:1深度开发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2稳定扩大东南亚市场3开拓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4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62.简述BOT投资万式的含义及运作过程:1政府部门与国际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和设计并承建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在双方商定的一段时间内,由该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驶运营权,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并赚取利润,期满后,该项目公司要将项目无偿转让东道国政府63.简述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可以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使企业可以运用更加灵活的贸易手段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开拓新客户、占领新市场。64.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1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的评价2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应包括对外贸易机会成本的考察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货币、价格形式4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65.简要分析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即影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一位着外汇
汇率下降,表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66.简述扩大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1发展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产品出口2加强对出口产品高新技术支持3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制创新4加强技术贸易法律法则体系建设67.简述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 1.转让定价避税2.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3.滥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 4.利用电子商务避税5 改变居民身份68.简述“以质取胜”出口战略的内涵:69.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形式为‘股权制’的有限责任公司2合资各方不论以何种方式出资,都要以同一种货币计算各自的股权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它受中国法律保护和管辖70.简述进口配额管理的作用:通过出口配额管理,有利于调整外贸出口秩序,控制重要物资和敏感商品的出口数量,并保证部份出口配额商品数量符合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要求,通过进口配额管理,有利于宏观地控制进口商品及其数量,有效防止因盲目进口造成的对国内各项产业的严重冲击,保证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外汇浪费使用,保证进口必要商品的用汇,维持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71.简述加工贸易:72.简述进出口信贷:一个国政府通过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货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
73.简述出口信贷是: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商和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货款,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一些金额较大、付款期限较长的成套设备和船舶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74.简述完税价格:是由海关审核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税商品税款的货物物品价格,是海关征税的基础75.简述关税配额: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76.简述存货周转率:77.简述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78.简述国际贸易惯例:79.简述国民待遇是指:80.简述汇率:81.结合中国实际,论述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对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的关系3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保证82.结合当前中国实际,论述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1加深各国的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2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收益3直接实现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4促使生产要素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均等化的趋势5扩大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国际贸易的流向6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和某些替代进口产业的加速建立,改变一些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态势7国家间的经济协调行动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83.简述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整必要手段之一2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3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4规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84.简述技术引进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扩大技术引进,充分利用技术外溢2扩大引进软件技术3引进适用技术4避免大规模重复引进5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和创新85.简述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1有效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缺口2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3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86简述企业实施“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三个层次的内容:1商品输去2资本输去3品牌输去87.简述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耍性:1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地位88.简述技术出口的作用:1以技术出口带动机械设备出口,改善出口商品结构2以技术出口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进步3发展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收人4提升在国际分工中地位89.简述海关的基本职能:1监管任务2监管对象分类3监管程序4监管制度9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体现在哪些主要方面:91.论述我国实施出口退税的积极意义:92.论述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第三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1.1.出口商品战略
1.2.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1.3.进口商品战略 1.4.加工贸易
2.1.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 2.2.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3.1.外贸立法管理手段 3.2.国际条约 3.3.国际惯例 4.1.经济调控
4.2.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4.3.关税 4.4.关税政策 4.5.出口退税 4.6.汇率
4.7.进出口信贷 4.8.出口信用保险
5.1。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 5.2.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5.3.配额管理
5.4.进出口商品检验 5.5.法定检验 5.6.抽查检验 5.7.海关监管 5.8.完税价格 5.9.走私
5.10.外汇管理 6.1.经济效益
6.2.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6.3.世界必要劳动时间 6.4.绝对差异 6.5.比较差异
6.6.出口的机会成本 6.7.进口的机会成本 6.8.资本经营 7.1.技术 7.2.技术贸易 7.3.专利权 7.4.商标权 7.5.专有技术 7.6.商业秘密 7.7.技术服务 7.8.许可证贸易 8.1.国际服务贸易 8.2.跨境交付
8.3.境外消费 8.4.商业存在 8.5.自然人流动 9.1.国际经济合作 9.2.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9.3.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9.4.多边国际经济合作 9.5.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 9.6.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 9.7.生产要素 9.8.资本 9.9.劳动力 9.10.技术 9.11.经济管理
10.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0.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0.3.外商独资企业 10.4.中外合作开发 10.5.跨国并购
10.6.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10.7.外商投资性公司 10.8.国民待遇 10.9.投资环境 11.1.国际信贷 11.2.国际证券 11.3.股票 11.4.国际股票 11.5.债券 11.6.国际债券 11.7.外债管理 11.8.主权外债
12.1.企业国际竞争力 12.2.产品国际竞争力 12.3.产业国际竞争力 12.4.国家竞争力 12.5.国际投资竞争力 12.6.经营当地化 13.1.国际工程承包 13.2.招标 13.3.投标 13.4.总价合同 13.5.单价合同
13.6.成本加酬金合同 13.7.交钥匙合同 13.8.交产品合同 13.9.保函
13.10.银行保函 13.11.施工索赔 13.12.国际劳务合作 14.1.税收 14.2.国际税收 14.3.国际双重征税 14.4.国际税收协定 14.5.国际避税 14.6.税收饶让
名词解释题答案1.1.出口商品战略是我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略性安排。1.2.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有重点、有计划地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市场,改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逐步建立起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总体格局。
1.3.进口商品战略是指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1.4.加工贸易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即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国内加工装配、制造,成品出口国际市场。
1.1.简述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呈现的主要特点。1.2.简述我国进出口市场分布错位的原因。
1.3.简述“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1.4.简述“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1.5.简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优化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1.6.简述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及主要内容。1.7.简述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及主要内容。1.8.简述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背景及重要意义。1.9.简述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1.10.简述我国“十五”计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
1.11.简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重要意义。
1.12.简述我国重视加工贸易物资进口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3.9.简述《商检法》涉及的主要内容。4.23.简述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5.1.简述货物进出口配套环节具体管2.1.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2.2.简述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采取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2.3.简述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关系。
2.4.简述改革与开放的关系。2.5.简述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2.6.简述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7.简述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扩大外贸经营渠道的措施。2.8.简述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初期仍保留对外贸易经营权的许可、审批制度的原因。2.9.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外贸经营权方面的主要承诺。2.10.简述2002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审议内容。
2.11.简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所履行的承诺。2.12.简述2003年中国在货物贸易方面完成的加人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2.13.简述2003年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完成的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2.14.简述2005年以后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履行情况。
2.15.简述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2.16.简述商务部的主要职责。3.1.简述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3.2.简述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应纳入法制轨道的必要性。
3.3.简述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中国外贸立法的特点。
3.4.简述1992--2000年这一阶段中国外贸立法的特点。3.5.简述对外贸易国前法渊源的概念及其内容。
3.6.简述国际上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3.7.简述我国支持、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3.8.简述2004年《外贸法》修订的3.10.简述《海关法》涉及的主要内容。
3.11.简述《外汇管理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2.简述《反倾销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3.简述《反补贴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4.简述《保障措施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3.15.简述《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宗旨及其颁布的意义。4.1.简述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4.2.简述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 4.3.简述1985年我国制定的进出口税则的基本原则。
4.4.简述1992年以后我国关税政策转变的具体表现。4.5.简述我国贯彻非歧视原则,实行公平统一的关税制度的具体体现。4.6.简述我国出口退税办法与原则。4.7.简述出口退税的基本程序。4.8.简述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4.9.简述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4.10.简述通过汇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条件。4.11.简述1979--1993年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12.简述对人民币汇率双轨制的评价。4.13.简述1994年以来进行的汇率制度改革对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作用。
4.14.简述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外汇市场存在的缺陷。
4.15.简述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4.16.简述中国进出口信贷的基本任务。
4.17.简述中国进出口信贷的政策。4.18.简述进出口信贷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4.19.简述出口卖方信贷对象。4.20.简述出口卖方信贷范围。4.21.简述出口买方信贷范围。4.22.简述出口信用保险的种类。理手段。5.2.简述对外贸易行政管理规范性的含义。5.3.简述判断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的标准。5.4.简述进出口许可证的概念及其含义。
5.5.简述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含义。5.6.简述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5.7.简述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程序。5.8.简述进出口货物配额管理的主要作用。
5.9.简述关税配额管理的含义。5.10.简述出口配额的申请条件及申请程序。5.11.简述确定招标分配商品的原则。5.12.简述国家质检总局的主要职责。5.13.简述抽查检验的组织实施原则和主要方式。
5.14.简述合格评定活动的概念及评定程序。
5.15.简述《商检法》对进口商品检验管理的特殊规定。
5.16.简述《商检法》对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的特殊规定。
5.17.简述海关监管的基本任务。5.18.简述海关监管程序。
5.19.简述《海关法》对商品归类做出的规定。
5.20.简述海关统计的基本任务。5.21.简述原产地和原产地规则的含义。
5.22.简述原产地规则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5.23.简述原产地确定的标准。5.24.简述《原产地规则协议》中规定的保密原则。
5.25.简述贸易外汇管理主要遵循的原则。6.1.简述经济效益的层次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6.2.简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构成。6.3.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与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内容及范围。6.4.简述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6.5.简述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7.1.简述技术贸易中,专有技术或商
业秘密贸易数量较大的原因。7.2.简述技术贸易的方式。7.3.简述技术贸易的特点。7.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概况。
7.5.简述技术引进的作用。
7.6.简述“十五”计划及至2010年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内容。9.2.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9.3.简述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9.4.简述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9.5.简述生产要素的国际直接移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10.1.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及性质。10.2.简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形式及其种类。11.13.简述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含义及其上市形式。11.14.简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的主要内容。
11.15.简述中国“人世”就证券业开放作出的主要承诺。
12.1.简述广义和狭义的“走出去”战略的含义。
7.7.简述加强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推广、创新应采取的措施。7.8.简述技术出口的作用。7.9.简述限制出口技术的贸易审查和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
7.10.简述限制进口技术的贸易审查和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
7.11.简述对技术进口合同限制性条款的规定。
8.1。简述服务部门的分类。8.2.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8.3.简述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种类。8.4.简述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缺乏热情的原因。8.5.简述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途径。8.6.简述近些年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的特征。8.7.简述跨国公司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8.8.简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发起的原因。8.9.简述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取得的成果。
8.10.简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目标和原则。
8.11.简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主要内容。
8.12.简述我国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的影响。
8.13.简述我国服务业对外资扩大开放中应注意解决好的两个问题。8.14.简述我国服务出口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8.15.简述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可能性。
8.16.简述未来若干年我国重点扶植发展的服务出口产业。
8.17.简述在对服务出口进行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9.1.简述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10.3.简述外商独资企业的特点和性质。
10.4.简述BOT投资方式的含义。10.5.简述BOT投资方式的特点。10.6.简述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的特点。
10.7.简述“人世”以来的发展新阶段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10.8.简述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消极效应。
10.9.简述《TRIMs协议》的主要内容。10.10.简述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立法的框架。10.11.简述我国吸收外资立法的调整内容。
10.12.简述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程序。
10.13.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0.14.简述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0.15.简述中外合资企业利润分配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10.16.简述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管理的内容。
11.1.简述国际信贷投资的种类。11.2.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11.3.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程序。11.4.简述外国政府贷款的条件。11.5.简述外国政府贷款的发放程序。11.6.简述国际商业贷款的贷款条件。11.7.简述国际商业贷款的贷款程序。11.8.简述我国的外债管理目标。11.9.简述主权外债和非主权外债的偿还方式。11.10.简述我国确定外债规模的主要依据。11.11.简述我国对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11.12.简述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含义、12.2.简述“走出去”战略的三个层次。
12.3.简述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和条件。
12.4.简述我国对海外投资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
12.5.简述我国对海外投资宏观管理的目标。
12.6.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
12.7.简述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海外投资的关系。
12.8.简述培育我国跨国公司时应注意的原则。
12.9.简述海外企业经营当地化的意义和作用。
13.1.简述招标的方式。13.2.简述投标的特点。13.3.简述投标的程序。13.4.简述银行保函的内容。13.5.简述施工索赔的原因。
13.6.简述劳务输出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13.7.简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特点。13.8.简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13.9.简述大力发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的意义。
13.10.简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特点。13.11.简述我国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意义。13.12.简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制度。
14.1.简述国际税收中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14.2.简述税收管辖权的分类。14.3.简述国际双重征税的类型及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14.4.简述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14.5.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作用。14.6.简述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14.7.简述国际避税和国际逃税的区别。
14.8.简述国际避税的客观基础。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2)根据“十五”计划,略的对策措施。
2.1.试述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开放的影响。14.9.简述国际避税的刺激因素。14.10.简述国际反避税措施。14.11.简述中国涉外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14.12.简述我国涉外税收制度进行的四次较大改革。
14.13.简述“人世”后,我国涉外税收制度改革的原则。
简答题答案1.1.简述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呈现的主要特点。答:(1)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的比例逐步上升,制成品的进口比重逐步下降。(2)大量进口了短缺的资源型商品。(3)以信息、通讯类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呈现高增长。(4)国内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完善的进口商品大幅度减少。1.2.简述我国进出口市场分布错位的原因。答:进出口市场的分布错位是由国际分工格局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决定的。(1)我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因而其主要市场分布在发达国家。(2)而我国的进口中,能源及其他资源性产品、中间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很大比重,因而进口来源除了发达国家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1.3.简述“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答:“六五”计划时期,我国制定的出口商品战略是:(1)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出口:(2)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3)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4)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1.4.简述“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答:(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将加快推进外经贸领域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我国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努力保持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要的保证措施。
1.5.简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优化我国出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答:强调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1)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2)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3)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4)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5)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1.6.简述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答:内涵: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效益和速度、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样品质量和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关系,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
1.1.试述我国出口贸易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具体措施。1.2.试述我国如何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1.3.试述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2.2.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协定书》中,我国的主要承诺。
3.1.试述《外贸法》的主要内容。3.2.试述《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涉及的主要内容。
4.1.试述进口商品税的征税制度。4.2.试述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5.1.试述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5.2.试述完税价格制度。6.1.试述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6.2.试述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7.1.试述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7.2.试述我国扩大技术出口的政策措施。
8.1.试述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前景。8.2.试述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必要性。9.1.试述促进战后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9.2.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
10.1.试述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
10.2.试述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11.1.试述如何进行外债风险管理? 11.2.试述中国对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管理措施。
12.1.试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作用。
12.2.试述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2.3.试述海外投资企业经营当地化的主要内容。13.1.试述国际工程承包的业务范围。13.2.试述招标的程序。
14.1.试述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
论述题答案
1.1.试述我国出口贸易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具体措施。答:(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加快《对外贸易法》《产品质量法》《商检法》
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执法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出口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国家信誉上。(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①要加强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并加速科技产品在生产中的运用,使科技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提高我国出门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形成国际竞争的综合优势。②要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技贸结合。(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①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认证标准。②应积极宣传和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4)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就是通过创名牌、保名牌,树立我国优质商品和知名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和地位,以提高我国出门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观”不仅包括产品自身内在的价值,还包括产品外在的质量,即产品的生产质量、销售质量、服务质量等综合性的质量。
1.1.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在【D】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
1.2.2004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达到了【C】A.50%B.65%C.75%D.80%
1.3.1978--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A】A.不仅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B.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低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C.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D.不仅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得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低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1.4.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C】A.第一名B.第二名C.第三名D.第四名 1.5.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B】A.制
成品的比例不断下降,初级产品比例不断上升B.制成品的比例不断升高,初级产品比例不断下降C.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例均有所上升D.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1.6.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第一次跨越是以【B】A.机电类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B.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第一出口产品为标志C.石油超过机电类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D.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标志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经历的三次跨越
(1)第一次是1986年,我国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着中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代。
(2)第二次是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机电产品总体上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高,机电类产品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中的一个新的支柱,标志着出口商品构成的升级。(3)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跨越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发展为标志,依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外贸出口在2020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我国外贸出口也将从主要依托机电产品出口转变为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而实现我国外贸出口的第三次历史性跨越。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
一、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评价(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②有利于统一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 ③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2)存在的弊端:
①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②高度集中,统得过死;
③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
1.1.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为【BCD】A.台湾地区B.香港地区C.美国D.欧洲联盟E.韩国和日本
1.2.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为【ACE】A.台湾地区B.香港地区C.东南亚联盟D.欧洲联盟E.韩国和日本
1.3.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排名前五位与货物进口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均包括【BCE】A.美国B.日本C.东盟D.韩国E.欧盟
1.4.2004年,我国进口市场主要分布的三大洲是【ADE】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欧洲E.北美洲 1.5.下列关于“六五”计划时期出口贸易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BC】A.优先发展了石油、煤炭等矿产品B.重点发展了轻纺产品的出口C.逐步发展了机电产品的出口D.逐步发展了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E.优先发展了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1.6.我国在“七五”计划中提出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这“两个转变”是指【AB】A.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转变B.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C.由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向主要出口大宗原料性产品转变D.由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向主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转变E.由主要出口轻纺产品向出口大宗原料性产品转变 1.7.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增加哪几类产品的出口?【CE】A.大宗原料性产品B.某些矿产品C.高新技术产品D.初级产品E.高附加值产品
1.1.国家在“九五”计划时期一再强调要积极发展下列哪一类产品的出口。【】A.经济作物B.传统农产品C.养殖产品D.创汇农产品【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了“九五”志C.机电类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D.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为标志【答案】:D【分析】:纺织服装类产品、机电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三类产品。这也是考试中容易考查的知识点。对于我国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内容,其内容中指出“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业”。考生应该识记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出口商品战略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具有各时期特点的出口商品战略。1.2.“九五”计划时期,我国制定了以什么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A.高科技产品B.机电产品C.优质产品D.以质取胜【答案】:D【分析】:此题同样考查了“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基本内容。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市场分布逐渐向下列哪一项发展?【】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多元化D.单一化【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其中贸易市场分布是趋于多元化的。考生应熟练掌握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1.4.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是【】A.IS09000系列标准B.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系列C.进出口商品检疫标准D.卫生标准【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了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具体措施。考生应识记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内容。1.5.“八五”期间我国制定的出口商品战略是什么?【答案】:“八五”期间我国制定的出口商品战略是: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即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努力增加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鼓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分析】:此题考查了“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的基本内容。
1.6.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跨越的标志是【】A.石油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志B.纺织服装类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为标
出口商品结构经历的三次跨越更容易考查,考生应灵活掌握。
第四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2章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征(选择题)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概念题 选择题)
(一)单一的公有制
(二)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第一,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
第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三)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四)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二、对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评价(论述题)积极作用:
1.有利于集中调度资源,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2.有利于统一安排进口,保证重点
3.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
弊端:
1.独家经营,产销脱节 2.高度集中,统得过死 3.统包盈亏,缺乏利益激励
机制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
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选择题)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展开,国民经济不仅从生产力水平上,而且在生产关系上,以及经济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上给对外贸易设置了无法超越的总体性制约。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绝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中国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内容,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换言之,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必须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下,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正是通过包括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具体部门体制的变革和相互协调来实现的。
二、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改革”与“开放”的交汇点(选
择题)
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改革与开放的合力对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作用更强,因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商品市场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传统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必然首当其冲。
(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础与先驱 1.外贸体制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简答题)
利用外资有赖于改革传统的高保护、歧视出口的外贸体制。利用外资以出口创汇为基础的,归根结底要由出口贸易获取的外汇偿付。同时,外资也要求解除原有计划体制下行政管理的桎梏,代之以经济调节为主的管理体制。
2.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引进技术的影响(简答题)
外贸体制改革有利于引进技术:反出口倾向的消除,引进技术规模扩大;对进口限制减少,意味着赋予企业越来越大的引进技术的主权;引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牵引。同时,通过一切影响外商投资规模、产业投向的体制性因素都会对通过直接投资渠道进行的技术转
移产生影响。
3.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
第三节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一、国际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第一步,将配额、外汇控制等非关税手段关税化;第二步,将关税水平降低,进而实现贸易自由化。(选择题)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路径:起点,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保护体制;逐步松弛对外贸易计划,代之以许可证、配额及其他行政控制手段;随着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外贸易数量控制随之减少,对外贸易制度朝着市场化演化。(选择题)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简答题)
(一)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二)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简答题)
一是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贸易经营权
二是决定各地方经过批准可以成立地方外贸公司
三是批准19个中央有关部
委成立进出口公司
四是陆续批准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
(三)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
(四)逐步缩小外贸计划控制范围,启用关税与非关税手段 1984年,对外贸易指令性计划逐步缩小,让位于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指导性计划。1988年,进一步调整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形式。
1994年,对外贸易领域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只有少数极重要商品由指定外贸公司经营。
随着计划逐步推出后,市场机制尚不能有效调节,因而启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也即国际上通行的商业性政策手段取代计划,作为过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关税不断下调。关税结构呈递升分布已有较大改善,但仍然较突出:即关税水平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是逐步递升的,保护重点仍是最终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的消减,我国逐步开始采用非关税措施,如许可证、配额、指定经营等措施。非关税措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五)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论述题)
外汇体制改革路径: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高估,保持在1.5元/美元左右。
1981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贸易内部结算价:2.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非贸易外汇仍按官方价:1.5元:1美元。1985年,官方汇率调制贸易内部结算价,贸易和非贸易汇率得到统一。
1983年,开始实施外汇留成制度,并开展相应的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后,外汇留成制度和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成为企业进出口成本的补偿。1985年扩大外汇留成比例,发展外汇调剂中心,由此形成“双轨制”汇率。企业出口收汇一部分按照较低的官方汇率上缴国家,一部分可按调剂市场汇率售出或自行根据市场供求进口盈利商品。
1994年,双重汇率制度与外汇留成制度被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外汇结售汇制度取代。
我国汇率制度:单一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单一的市场汇率。
(六)实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论述题)
背景:1979-1987年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下发外贸经营权、拓宽外贸经营渠道、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中央政府对对外贸易的财政补贴也因此逐年增加,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只按照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计划鼓励外贸公司扩大出口,出口亏损则由中央政府负担,因为汇率高估、出口价格倒挂,即出口销售价格低于出口收购价,大量亏损发生。
内容:1987年开始的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结果相当不错。1988年起,全国实行。由外贸总公司、工贸总公司及地方政府分别向中央政府承包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承包基数内中央定额补贴三项指标,承包指标一定3年不变。承包指标层层分解到外贸经营企业和出口生
产企业。完成指标内的外汇大部分上缴国家,小部分留给地方和企业。指标外的外汇小部分上缴国家。1991-1993年新一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官方汇率贬值的基础上,纠正了反出口倾向;取消了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将按地区留成改为按大类商品实行统一比例留成。这提高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在出口外汇结算中的比例,企业更加公平竞争,外贸企业实行没有财政补贴的自负盈亏,是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
评价:积极作用:对外贸易承包经营制,旨在保证出口收汇增长的前提下,冻结国家财政补贴,从而从出口增长、人民币亏损补贴相应增加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在打破对外贸易统包盈亏的大锅饭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开始形成“分灶吃饭”,同时也调动了地方政府、企业的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消极作用:深究其本质,对外贸易承包经营制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性体制形式。市场体制
下,企业应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价格因素决策,企业面向政府而不是面向市场。
(七)改革统包盈亏的对外贸易财务体制
从国家统负盈亏到外贸企业实现自负盈亏。
第四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我国贸易体制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兼容(选择题):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经过20多年的改革,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谈判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市场取向改革目标的确立与逐步推进,已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经贸体制与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问题。但仍有某些局部上也有些不尽一致或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承诺(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主要承诺:
(一)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二)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必要性)(简答题 选择题)承诺在整个中国关境内,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借鉴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统一实施贸易政策。保证中国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明确法律只能由中央统一制定。
(三)保持贸易政策透明性
(四)外贸经营权改革
承诺加入世贸组织3年内取消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实施登记制。
(五)降低关税壁垒
承诺到2005年,中国关税税率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下,平均关税税率降至10%左右。同时将全面实施世贸组织海关估价协议。
(六)消减非关税壁垒
(七)关于出口补贴
取消禁止的补贴,允许的补贴通知各国。
(八)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九)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
加入世贸组织8年内,接受审议,第10年终止审议。
(十)接受特殊保障条款(简答题 选择题)
由于中国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入世”之后12
年之内,如果中国产品在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内对生产者造成威胁或造成市场扰乱,可以仅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原则上是必须针对所有成员)。双方应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时,中国应采取补救行动。协商未果,该成员仅可在补救市场冲击范围内,对中国撤销减让或限制出口。纺织品在2005-2008年之间可实施特殊保障措施:但4年对一种产品仅能使用1次,1次只能维持1年,不得重复使用。
(十一)反倾销发补贴条款
对中国产品在入世15年内,针对反倾销案计算可比价格时,参照中国国内价格或者替代价格。
(十二)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简答题 选择题)
(一)2002
(1)对经济贸易体制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①清理、修订法律法规
②保持外贸政策统一性和透明性
③转变政府职能
(2)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
①减少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②进出口商品管理办法的规范和调整
③履行开放市场承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④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事务,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纠纷
(二)2003
(1)货物贸易方面,继续减少外贸经营权限制,关税继续降低。
(2)服务贸易方面,适度开放。
(三)2004
(1)贸易权:中国所有企业和个人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
(2)分销权:向外资进一步放开分销权
(3)透明度:
(4)银行业:取消限制。
(5)证券业
(6)保险业
(7)汽车金融业
(8)服务业
(四)2005
(1)进口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
(2)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3)调整农产品关税配额商品的关税、配额与非国营贸易比例。
(4)国营贸易管理。
(5)取消指定经营。
(6)服务贸易中大部分领域将取消限制,允许外商控股或独资。
三、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论述题)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1)建立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
(2)依法行政,加快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及新法的颁布
(3)运用世贸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公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与世贸组织的适应性转变和调整
3.进一步履行“入世”承诺,开放市场,逐步建立协调管理基础上的自由贸易体制。
第五篇:外经贸经营与管理教案第5章(本站推荐)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第一节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概述
外贸行政管理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选择题)
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选择题)
外贸行政管理对象:对外贸易经营管理、货物进出口管理、货物进出口配套环节管理。
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选择题)
(一)统一性
(二)速效性
(三)强制性
(四)纵向性
(五)规范性
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论述题)
(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必要手段之一
(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实施经济手段的保障
(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
展
(四)规范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对外贸易经营管理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
(一)对外贸易经营者和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
对外贸易经营者: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选择题)
判断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的标准:是否从事外贸经营活动,即是否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外贸经营活动;是否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即是否有登记的营业执照等。(选择题)
(二)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
货物进出口或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许可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服务贸易经营资格:依法给予资格;从事对外工程承包或者对外劳务合作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者资
格。
二、对重要货物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简答题)
国家对实行国营贸易的货物及经营企业均采取目录管理。
(一)对国营贸易企业的管理:某些特别重要的商品进出口经营权划归国家确定的国营贸易企业。
(二)对国营贸易货物的管理:部分商品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入世时8种商品。允许个别商品(原油、成品油)一定比例的进出口由非国有贸易公司经营。
第三节 货物进出口管理
一、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依据
《外贸法》及其配套法规是我国实施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限制和禁止进出口货物(范围)(简答题)
(1)维护国家安全(2)保护人的健康(3)与黄金和白银有关的(4)国内供应短缺的(5)输往的国家市场容量有限的(6)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的(7)为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8)对任何形式的农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9)《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10)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需要限制的(11)根据缔结的国际条约需要限制的。
(二)自由进出口货物:限制和禁止以外的位自由进出口货物。
(三)特殊进出口货物(选择题)
国家对裂变、聚变物质及军用物资可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在战时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可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对文物、野生动植物可依法采取措施。
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1.进出口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1)进出口许可证。:国家签发的法律效力的文件;批准进出口特定货物的文件;一种证明文件。
(2)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指国家限制进出口目录项下的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国家指定的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选择题)
2.进口许可证管理
(1)进口许可证制度
①进口许可证管理体制:
②进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第一,进口许可证签发实行分级管理原则。(分级目录指定发证机构);第二,进口许可证管理实行“一关一证”(只能在一个海关报关)、“一批一证”(进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一次报关使用)制。(选择题);第三,进口许可证发放必须讲求时效性。(申请后,3日内发放;有效期1年)(选择题)
③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限制进口的货物,具体为3种: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消耗臭氧物质。(选择题)
④发放进口许可证的依据。按照《进口许可证商品管理目录》等5个法规。
(2)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的作用:基于监测货物进口情况的需要。3.出口许可证管理
(1)出口许可证管理体制。
(2)出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①出口许可证签发实行分级管理原则。②出口许可证管理一般实行“一证一关”制和“一批
一证”制。③出口许可证发放讲求时效性。(申请后3日内发放;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选择题)
(3)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47中货物:①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玉米大米等;②实行出口配额招标的货物是:蔺(吝)草等;③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是:活牛等。(选择题)
(4)发放出口许可证的依据(简答题)
①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出口货物:按照商务部或者各省商务厅、局下发的文件。
②实行配额招标的出口货物:凭商务部发布的中标名单。
③易制毒化学品的出口:凭商务部《易制毒化学品出口批复单》。
④计算机的出口:凭商务部《出口计算机技术审查表》。
⑤监控化学品的出口:凭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的公约领导小组批准的文件。
⑥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出口:凭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下发的批准文件。
⑦其他。
(5)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证制度
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范围:对列入《管理商品目录》的纺织品,实行临时出口管理制度。包括:有关国家或地区对我实行限制的纺织产品;双边协议规定需要临时进行数量管理的纺织产品。具体见参考书,190页表5-1,表5-2.(二)进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进出口配额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选择题)
进出口配额管理的作用:有利于调整外贸出口秩序,控制出口;有利于控制进口商品及数量,防止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对外汇的浪费。(简答题)
关税配额管理:是对货物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内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内税率征收关税;属于关税配额外进口的货物,按照配额外税率征收关税。(选择题)
1.进口货物配额管理
(1)关税配额管理体制。
(2)关税配额的分类:我
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为全球配额,分为国营贸易配额(通过国营贸易企业进口)和非国营贸易配额(通过国营贸易或非国营贸易企业进口)。(选择题)
(3)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范围: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范围:农产品、羊毛、化肥。(选择题)
(4)关税配额的分配。2.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1)出口配额管理体制
(2)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范围:农产品、部分工业品、纺织品。参考教材195页。(选择题)
(3)出口配额的申请。
(4)出口配额的分配:直接分配或者招标分配。(选择题)
①直接分配:商务部负责分配:考虑申请企业近三年的出口业绩、配额使用率、经营能力、生产规模、资源状况;国际市场不稳定时,将配额分两次分配;如果国内国际发生重大变化或配额使用进度明显不均时,可以对已分配的配额作出增减调整。
②招标分配:原则: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商品;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且价格变化对出口影响
较小的商品;供大于求,经营分散,易于发生低价竞销,招致国外反倾销诉讼的商品;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规定中需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简答题)第四节 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
管理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
进出口商品检验:指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商品,由法定商检机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的活动。(选择题)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体制:三个层次:1.国家检验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各地商检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检验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选择题)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原则:5原则:进出口商品检验应当根据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五项原则。(简答题)
(三)进出口商品检验分类(简答题):分为法定检验和抽查检验。法定检验:(选择题)对进出口商品划定一个必须进《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行检验的范围,对属于这个范围内的商品所实施的检验称为法定检验。抽查检验:(选择题)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法定检验的商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抽查检验。
(四)进出口商品检验内容:(选择题)即合格评定活动,指直接或者间接地确定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是否满足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活动。
(五)进出口商品检验依据:(简答题)1.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2.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国内没制定规范的,参照国外标准。
(六)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制度:(简答题)1.出厂前的质量监管和检验制度;2.认证管理制度;3.验证管理制度;4.加施商检标志和封识制度;5.复验、复议、诉讼制度。
二、海关管理
海关基本职能(任务):(选择题)进出关境监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势,编制海关统计等。
海关管理体制:(选择题)国家管理海关工作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职权配置等方面的制度。集中统一的、垂直的海关管理体制。
(一)海关监管制度
海关监管:(选择题)指海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进出口关境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报关登记、审核单证、查验放行、后续管理、查处违法的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1.监管任务:(简答题)执行国家外贸管制法规,贯彻国家外贸政策;加强海关对经济的宏观监控,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促进交流;为海关征税、统计等提供原始单证。
2.监管对象与分类:(选择题)货物监管:(选择题)①一般贸易货物进出境监管;②特殊贸易货物进出境监管。如加工贸易货物、保税货物,物品监管、运输工具监管。3.监管程序
4.货物监管制度:(简答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关监管职能,按照海关业务制度的分类,确立了对各种进出口货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适用的海关监管制度,如保管制度、保税制度。
(二)海关征税制度
1.关税稽征制度
进口关税税则税率:(简答题)进口税则分设: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税率:必需品、需用品、非需用品、限制品4大类税率;进口税率共有23个税级,按照“税率低,差幅小,税率高,差幅大”原则排列;进口税率设置最低税率和普通税率两档:最低税率:0%--3%--150%;普通税率:0%--8%--180%。2.完税价格制度
完税价格:(选择题)是由海关审核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税商品税款的货物物品价格,是海关征税的基础。
(1)成交价格(2)海关估价:(选择题)同一时期内向同一国家或地区销售出口的相同商品的成交价格;类似商品的成交价格;境内生产相同或类似商品的成本、储运和保险费用等计算所得的价格。
3.商品归类制度:(选择题)指海关按照《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既定的原则和方法将进出境商品准确地归入某一商品编号,以确定该商品的税率、贸易管制等。《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4.关税减免制度
关税减免的种类:(简答题)(1)法定减免税(2)特定减免税(3)临时减免税。
(三)查缉走私
走私:(选择题)指逃避海关监管,进行非法的进出境活动,偷逃关税,非法牟取暴力,扰乱破坏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查缉走私体制:(简答题)1.设立专门侦查走私犯罪的公安机构2.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缉私体制
(四)编制海关统计
海关统计的基本任务:(简答题)1.统计2.提供咨询服务3.监督4.开展国际贸易统计的交流合作。
三、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管理
(一)原产地规则概述 1.原产地及原产地规则的含义
原产地:(选择题)指货物的生产地,原产国,是货物的经济国籍。
原产地规则:(选择题)指各国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
裁定。
2.原产地规则的分类:(选择题)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简答题)适用范围:最惠国待遇、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原产地标记要求、歧视性数量限制或关税配额、政府采购和贸易统计等(适用所有贸易对象)和优惠原产地规则(适用签订协议的国家或地区)3.原产地确定标准: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的或者是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
(二)我国对货物进出口原产地的管理
1.原产地确定标准:(选择题)(1)完全获得标准(2)实质性改变标准:(简答题)税则归类改变、从价百分比、制造或加工工序。
2.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管理:(选择题)原产地证书是护照和身份证。原产地证书由国家质检总局及所属机构颁发。3.进口货物原产地预确定制度
4.原产地标记管理:(简答题)在货物或包装上用来表示该货物原产地的文字和图形。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是进出口
贸易商的一种义务。可以防止不法商人通过虚假的原产地标记达到伪报和欺诈。
四、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选择题)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的货币管理当局或其他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外汇市场等实行的控制和管制行为。
(一)外汇管理内容:(选择题)经常项目管理:贸易外汇管理、非贸易外汇管理;资本项目管理;储备项目管理;汇率管理;外汇市场管理。
(二)贸易外汇管理
中国贸易外汇管理体现为:(贸易外汇管理措施:(简答题))
1.银行结汇制度:(选择题)即境内机构贸易项下的外汇收入,除国家规定准许保留的外汇可开立账户外,都必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我国采取限制性结汇和限额结汇。
2.银行售付汇制度
(1)售汇制度:(选择题)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并根据交易行为发生《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之日的人民币汇率收取等值人民币的行为。
(2)付汇制度:金融机构将外汇向境外支付的行为。3.出口收汇核销制度 4.进口付汇核销制度 5.贸易外汇帐户管理制度:(选择题)对暂不结汇和无需结汇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开立外汇帐户,实行账户管理,以达到对不结汇外汇收入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