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

时间:2019-05-13 10:2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

第一篇: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

课程设计

班级:09资环

姓名:曹玉

学号:0914021032

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 土地利用的规划与人们赖以生产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在探究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时,并认清其重要性,还需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探讨,充分剖析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是哺乳一切生灵的摇篮,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载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当今社会人口快速膨胀,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并充分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与生态建设息息相关。

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规划的最佳方案及其调整建议,同时提出消除或减缓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不利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把对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我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泥石流,酸雨等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但是,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普遍淡薄,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没有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以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规划过程与评价的紧密结合,即两者需同步进行、滚动发展、互为反馈。这样就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探究规划对环境的所存在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包含着对土地资源及其用途的组织和优化过程。而且土地利用规划,必然会打破原有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对其土壤、植被、水资源、等环境因素产生许多有利或有害的影响,从而给当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人们生活质量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环境效应。为了能更好地制定或出台土地利用规划的措施,因此需要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全面的、理性的研究,作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建

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促进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协调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大多与土地利用规划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取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生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有: 土地干旱严重并且沙漠化呈扩展趋势;水土流失仍在不断继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迅速减少,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急剧减小等。

(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深远。土地利用规划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累积性的,长期性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如果不合理地对土地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就很可能会引发水土流失,滑坡,威胁生物多样性,加速水资源枯竭等。如非农业建设可导致高质量农田的土质下降;陡坡地开垦可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扩大城市化面积可降缩小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对环境的生态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总之,不科学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往往会引发消极的环境影响,对于基础的建设的项目来说,政府及相关部门所制定的规划措施实施后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持久,涉及面更加广泛。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如退耕还林可以增加绿化带,进而改善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地规划建筑用地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三、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3.1我国现行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只限于小区域范围

目前土地利用规化对环境影响的探究着重于小区域尺度范围上,考虑较多的则是土地建设的变化或土地利用对土壤、水质和地质酸碱度等的影响。只能在一个很狭窄的空间去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仅靠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很难进行大范围区域影响的研究。

3.2缺乏相关预防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

预测、评估结果,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所提出得预防或者减轻环境负面影响的措施,这是环境保护评价规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很多战略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只是在评价结果中提出相关内容,而具体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方面的相关难题缺少专门的研究。其实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异常杂,需要我们科学探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究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质量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在探究进程中要善于利用环境科学、可持续理论、地质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所得出的理论成果,进行全面的探究与综合分析。

3.3我国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

到目前为止,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普遍的共识,所以人们迫切需要对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地评价体系。然而,我们需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在进行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探究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以后的评价体系标准更应涉及多层次、多因素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合理地对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四、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

4.1评价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区域内环境、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规模调整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对环 境影响,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受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域性、层次性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以及管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差异很大。张妍等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蔡玉梅等认为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在于由土地利用规划导致的直接或潜在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余振国将规划区的环境系统分为风景名胜环境系统、水环境系统、土壤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5个子系统,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特征、影响因子、影响机理,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对各子环境系统的影响。王敏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环境目标、自然环境目标、生态环境目标,按照过渡期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分析了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

4.2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设置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选取最科学、最灵敏、最适于度量的主要指标,从而反映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状态和问题。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主要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的环境目标,根据各地环境不同,从生态、资源、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结构、规模等对环境的影响中选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大,应尽量选择相对指标,采用统计数据,以反映宏观尺度上的影响。

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因子的选取。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土地利用活动的特点和规划区域的环境状况,结合环境法律法规、规章及指标等,分析并识别土地利用可能对规划区域环境影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因子,以减少环境预测的盲目性,增加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的可靠性,使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土地利用系统具有多系统复合、多层次结构、多目标导向、多功能协调、多地域差异以及多因素约束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的人地复合系统,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环境影响做出切实和准确的评价,必须全面分析对环境要素究竟产生哪些影响。

2、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现有的指标体系主要从生态、资源、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对环境的影响等角度选取大量指标,针对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方面的指标比较多,分别衡量各种用地类型的环境合理度。贾克敬等将指标体系分为环境要素(或环境主题)层、准则层(可持续发展目标层)、指标层3个层次,并将指标分为状态指标和影响指标,分别用来反映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衡量环境影响。刘瑞亮从声、大气、水、土壤、生态、人居、社会经济发展等七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葛丽颖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基于DPSR(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影响一响应)理论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吕昌河等从生态保护、土地退化防治、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增长的适度性与后效、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构建了用于预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

境、生态和土地资源的可能影响程度的指标体系。赖力等提出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指标4个层次,并依照区域性特点将指标分为全球性指标、区域环境状况指标和当地环境质量指标。

4.3评价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专家判断法、核查表法、矩阵法、叠图法、情景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驱动力一压力一状态一响应(DPSR)的概念模型方法、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以及累积影响的分析方法等定性和定量多种方法。王广洪、黄贤金对江苏省1997-2011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指标法进行了研究。赵柯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法,划分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措施。冉圣宏等运用了生态服务功能法计算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中国不同省市土地利用变化。唐技等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赖力、符海月等分别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成效进行定量分析。这些方法通过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度量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效应。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效应存在难以衡量等原因,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中对建设用地的服务功能价值的核算尚未有统一、广泛认可的评价方法,而且估算结果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可比性较小,且只能够评价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生态适宜度分析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足。生态功能服务价值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度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针对性、适用性、可行性比较强,但也存在由于从某一角度进行评价而难以综合度量等问题。生态足迹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

五、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对策

在解决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所存在问题过程中应注重从下面几方面制定相应措施:严格遵循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包括规划前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过去演变,找出敏感的环境问题并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环境目标,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措施,同时监测、跟踪评价计划;行业准入制度,就是国家对土地规划利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只有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才能进入本行业,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去;建立公众参与评价机制,针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让不同的公众代表参与评价的不同阶段。

参考文献:

1、徐慧,林涛,张云鹏.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田.水土保持研究,2009(6).2、叶荃.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研究田.科技资讯,2008(28).3、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田].浙江大学,2004.4、王敏.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实证研究田].山东师范大学,2007.5、贾克敬,谢俊奇,郑伟元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田.中国土地科学,2003(3).

第二篇: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是土地利用领域永恒的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

(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造成的。

(3)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m3。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

(4)农用地土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流失严重。

(5)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这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主要部分,是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系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容,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4)施工图和实施计划

第三篇:土地利用规划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供需平衡、土地供需预测、基本农田、土地用途分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

2.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3.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

5.人地协调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6.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理论和原则?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有哪些特点?

8.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有什么联系?

9.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0.如何进行土地供需预测

11.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如何优化?

12.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

13.土地利用布局有几种模式?

14.简述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

15.简述土地整理的目的及其意义.16.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论证?

17.试述土地利用用途管制的内容和特点

第四篇: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

简答题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2、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

3、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4、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其整体性?

5、简述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6、何谓土地开发?编制土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

7、何谓土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有何成功模式?

8、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

9、编制土地开发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10、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1、土地复垦有何重大意义?

12、土地保护规划的任务和类型?

13、基本农田的概念和范围?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15、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不同? 论述题

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第五篇:《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2014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题

注意:有计算题,考试时请带计算器。

A、名词解释

教材上的主要名词,阅读计划中的规程“术语和定义”

B、简答题、问答题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试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的关系作了什么具体规定?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规定,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如何定位的,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方针是什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按行政区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其中省、市、县和乡(镇)四级规划各自应当重点突出的侧重点分别有哪些?

3、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中提出了哪些在规划修编前期调研需要重点研究的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你认为相关专题应从哪些方面展开调研和论述?

5、你认为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哪些问题?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6、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关键内容?

7、什么是土地供需预测?如何进行土地供需预测?(步骤与方法,见作业三)

8、城镇人口、农村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之间有何区别?

9、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依据有哪些?具体有哪些方面的目标?

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规定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 1

整有何原则和次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各形成哪些成果表格?

11、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土地利用结构表等规划成果表的填写方法,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见作业四)

12、什么是土地利用分区?它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其目的有何不同?分别适用与哪些层次的规划?

13、乡级规划编制中可结合实际划定哪些土地用途区?

14、什么是用途管制制度?它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何关系?什么是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基本农田的管制规则主要有哪些?

15、什么是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哪些土地原则上应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的内容有哪些?

16、《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规定的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的原则与要求有哪些?

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规定的空间管制要素有哪些,相关管制区各有哪些管制规则?

1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规定的规划文本和编制说明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规定的规划主要图件有哪些?

2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中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空间参照系统、比例尺、内容、表达、种类做了哪些规定?

21、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修改与修编有什么区别。

2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分为哪几种类型,其条件有何不同,分别由哪些机构行文与审批?

23、如何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及其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及其实施影响评估报告一般应从哪些方面论述?

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

2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关系?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有哪些类型,主要内容分别有哪些?

25、基本农田划定有哪些工作任务?

26、基本农田划定有哪些要求,即哪些基本农田可以继续保留,哪些基本

2农田不得保留,哪些耕地禁止划定为基本农田?

2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28、土地整治包括哪些类型,有何联系与区别?

29、《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提出了哪些规划实施手段?(示范省、示范区、示范县、示范区(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

30、什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挂钩项目区的设置有哪些要求,挂钩周转指标和项目区的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挂钩试点工作有哪些规划成果?

31、如何编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及实施规划?

32、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7号文、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下达的224号文中明确了哪些增减挂钩试点条件?

三、规划实施

33、什么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有何积极作用?建设项目申请用地预审应当提交哪些材料?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应当审查哪些内容?

34、什么是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具体包括哪些计划指标??它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何关系?

35、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主要包含哪些空间要素图层?

36、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有哪些要求?

37、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了“划定三条红线”、“多规合一”的新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下载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XX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1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水源、土壤、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重点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确定土地利用的战......

    土地利用规划调查报告

    班级:09资环学号:姓名:尤超仙林大学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调查摘要: 高等学校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但随着高校占地规模越来越大,以大搞基本建......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

    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P7) 土地的特性: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5、土地位置的......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1. 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 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适用)陈银蓉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0041 课程英文名称: Land Use Planning 先修......

    环境影响分析123

    八、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主要的外排废气污染源有餐饮厨房产生的燃气废气、车库的汽车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