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友人论学书及翻译
与友人论学书
〔清〕顾炎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於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逹.」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於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於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於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
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於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於技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曰:「博学於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於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於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译文】:
近来,我南来北往,承蒙朋友认为我年长一点而来请教,这好像是向盲人问路一样。我个人感叹这一百多年以来作学问的人,往往只是主观随意的空谈心性,因而令人迷茫,无法理解。命运与仁德,是圣人孔子都很少谈论的;人性与天命,是子贡从圣人那儿所不容易听到和理解的。性命的原理,圣人只是在《易传》中作过阐述,却没有经常在别人面前讲述。圣人在回答如何为人和做官的问题时,只是说:“用
羞恶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圣人教导人们如何学习时,就说:“爱好古代文化,勤勉的求学”。他在教育弟子时,例举尧舜相传下来的所谓:“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的危微精一的学说。圣人面对一切不实行中正道的人,而只会告诫说:“忠实地保持你那种正确的原则,如果天下人民陷入了贫穷困苦,上天赐予你的禄位就永远完了”。呜呼!圣人作学问,多么简明易懂,而且可遵循来行动。所以圣人说:“从普通的知识学起,才能明白最高深的道理,达到崇高的境界”。颜渊可以说差不多是圣人了,他还长叹道:“用文献典籍丰富我”。圣人曾经告诉鲁哀公:要了解善的道理,先要有丰富的知识。自从曾参以后,笃实没有比得上子夏的,然而子夏在解说仁时,就说:“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按照自己的志向坚定不移地去做,恳切地去请教别人,多方面思考当前的问题”。如今的君子却不是这样做的,面对着聚集一堂前来求学的几十上百人,“这好比花草树木一样,应该分别对待的”,然而,如今的君子却统统主观随意的空谈心性。舍弃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够牢记的知识,只寻求一个高深莫测的所谓贯穿一切的东西;抛开天下人民陷入贫穷困顿的实际问题不谈,而整天讲危微精一的学说。这必定是当今的这些君子的学问超过了圣人,而且他们的弟子也比子贡贤明,所以能继承孔子而接续尧舜的十六字心传。我还不敢随便谈论这些。
《孟子》一书,谈到心性问题,同样也是诚恳而慎重的。甚至万章(孟子学生)、公孙丑(孟子学生)、陈代(孟子学生)、陈臻(孟子学生)、周霄(魏国人)、彭更(孟子学生)等所问的问题,以及孟子
所回答的内容,常常在于告诉弟子:出去做官、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奉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像伊尹这样的圣人,辅助商汤治国,使君民都像在尧舜时代一样,表现出他的大功大德。其实,伊尹的本质与伯夷、叔齐一样修养德性,不只求富贵。伯夷、伊尹当然不能与孔子同日而语,但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要他们去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而换取天下,他们都不会去做的”。所以,人性、命运、天命等等,是圣人很少谈论的,却是当今君子们整天挂在口上的。出去做官、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奉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是孔子、孟子常常用来教导人的,然而当今君子们却很少说到。圣人说尽忠和清白还没有达到仁德的标准,然而,我不知道连不尽忠和不清白都不懂得的人,却可以大谈仁德,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事情。圣人说不嫉妒不贪求还不符合道,然而,我不知道连一生都在嫉妒并且贪求的人,却可以大谈道,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事情。我还不敢随便谈论这些。
我所谓的圣人的道又是什么呢?就是“从丰富的文献典籍中学习”,就是“用羞恶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到天下国家,都有学问,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从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以及出去做官、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奉禄、收取与给予等等之间的关系的处理,都需要“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羞耻对于人来说,关系重大啊!人们不会认为你穿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是羞耻,而会以人们没有受到你仁德的恩泽为羞耻。所以说:“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我心中具备了,如果反躬自问确实心诚,就可确保人心所
固有的善性”。呜呼!士人却不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那么就是失去了做人的根本;不是爱好古典文献并且多学习,那么是空洞无用和虚假的学问。凭借没有根本的人,并且讲些空洞无用和虚假的学问,我看他每天讲着圣人的道理,做的事情离圣人更远了。虽然,这些不是愚笨的我所胆敢说的。这里只是谈些不重要的个人见解,私下与各位同仁交流,望你们能给我启发。
第二篇:先人论书经典
先人论书经典
1,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秦?李 斯-朱文长《墨池编川》
2,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秦?李 斯-朱文长《墨池编川》
3,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於笔下,受须有倚伏,开阖籍於阴阳。萧 何《佩文斋书画谱川》 4,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有法焉,而况书乎!汉?扬 雄《法 言》
5,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於卒迫。汉?崔 援《草 势》
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汉?赵 壹《非草书》
7,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您性,然后书若迫於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汉?蔡 邕《笔论》 8,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汉?蔡邕《笔 论》 9,夫书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汉?蔡 邕《九 势》
10,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汉?蔡邕《九 势》 11,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三国?钟 繇《笔 法》 12,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驾,舒翼未发,复举还安。晋?索 靖《草书势》
13,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福,莫重於银钩。晋?卫铄《笔阵图》
14,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晋?王表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5,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6,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7,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成思矣。晋?王羲之《书 论》
18,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晋?王羲之《用笔赋》 19,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是书邪? 晋?虞安吉-李世民《指 意川
20,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於古人。南北朝?王僧虞《笔意赞》
21,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南北朝?袁 昂《古今书评》 22,敏思藏於胸中,巧态发於毫銛。南北朝?庚肩吾《书品》 22,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唐?欧阳询《八 诀》
23,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啒吻而嶱嶪,丽则绩靡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24,兵无常阵,宇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唐?虞世南《笔髓论》
25,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於妙。唐?虞世南《笔髓论》
26,学者心悟於至道,则书契於无为。苟涉浮华,终憎於斯理也。唐?虞世南《笔髓论》
27,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唐?李世民《指意
28,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靠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29,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唐?孙过庭《书 谱》
30,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唐?孙过庭《书 谱》
31,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唐?孙过庭《书 谱》
32,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唐?孙过庭《书 谱》
33,知者博於闻见,或可能知;得者非假以天资,必不能得。唐?张怀瓘《文字论》
34,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浓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花间吐。唐?蔡希综《法书论》
35,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唐?张 旭。明代潘之宗《书法离钩》
36,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唐?怀 素,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川 37,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唐,李阳冰《上采访李大夫书》
38,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霍霹需,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偿,一寓于书。唐?韩 愈《送高闲上人序》
39,法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宇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唐?张敬玄《纂言上?张敬玄论》
40,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宋?欧阳修《试 笔》
41,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宋?欧阳修
42,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宋?苏舜钦(见欧阳修《试笔川
43,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4,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诛,理固然也。宋?苏 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5,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唯吁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渭窃斧者乎,亦真尔也? 宋?苏 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6,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阀一,不为成书也。宋?苏 轼《论书》
笔成家,墨成池,不及蠢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宋?苏 轼《题二王书》
4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为行、草,犹末尝庄语而辆放言,无足道也。宋?苏 轼《跋陈隐居书》 48,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宋?苏 轼《书吴道子画后》
49,故其为书,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而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读,如其为人。宋?朱文长《续书断》 50,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宋?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
51,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淆,乃入微耳。宋?黄庭坚《论捌
52,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宋?米 芾《海岳名言》
53,草书若不人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宋?米 带《论草书帖》
54,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宋?姜 夔《续书谱》
55,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宋?姜 夔《续书谱》
56,凡宇之为体,缓不如紧,开不如密,斜不如正,浊不如清,左欲重,右欲轻,古人之笔莫不皆然也。宋?黄希先《论学书》
57,大抵饱学宗儒,下笔处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次使之然也。宋?佚名《宣和书谱》
58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元?赵孟颇《定武兰亭跋》
59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元?赵孟顺《定武兰亭跋》
60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更从无笔墨处参法度,从有笔墨处参神理。明?王 绂《书画传习录》 61高书不人俗眼,人俗眼者必非高书。明?徐 渭《题自书(一支堂帖)62,学书当兼收并蓄,聚古人于一堂,接丰采于几桉。明?屠 隆《考巢馀事》
63,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64,常谓一法不通,儒者所耻;若一体不通,亦书家所耻也。明?赵宦光《寒山帚谈》
65,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明?项 穆《书法雅言》
66,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专一,次段要广大,三段要脱化。明?倪后瞻《倪氏杂着笔法》
67,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清?王 锋(见《中国书论辑要川
68,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清?傅 山《霜红龛集》
69,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从,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清?宋 曹《书法约言》 70,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为不居内外及中间也。清?张 照《天瓶斋书画题跋》
71,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清?邓石如(见包世臣《艺舟双样川
72,毫端变幻,出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清?伊秉绶《默鹿集锦》
73,学书要识古人用笔,不呵徒求形似,若循墙依壁,只寻辙迹,则疵病百出。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74,学书有捷径。古人居则画地,广福步;卧则画席,穿表里。以此惟之,则学书者不必皆笔也。清?朱履贞《书学捷要》 75,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76,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法透人肝脯,每换后帖,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77,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反约。切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乃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清?梁巘《评书帖》
78,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巘《评书帖》
79,牵丝有形迹,使转无形迹;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是无形之牵丝,此即不着纸处,极要留意。清?蒋 骥《续书法论》
80,心声心画,元可矫为,然非刻苦用一番精力,虽人已成就,不见得全能搬移到纸上。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 81,临碑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82,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83,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第三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人离不开书本,就像树离不开水分一样。人需要知识,就像草需要营养一样。
书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像我的“心脏”,让我可以人生百态;它像是我的“眼睛”,让我可以看到万千世界;它像是我的“双手”,然我抚摸一切人间美景;它还像是我的“双腿”,带我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书像是我人生的朋友。小时候,我就把书当成我的朋友。我在书里获得知识,知道人生的启迪……有时候妈妈问我:“湘懿,你怎么不下去和朋友玩一起玩儿呢?”我总会天真的回答道:“书就是我的朋友啊!”当看到妈妈那无可奈何的表情时,我总会疑惑地想:我的那些朋友只会和我一起玩耍,而书却能教会我无穷无尽的知识。长大后,我更认为书是我的朋友。每当翻来一本书,我都会流露出期盼的表情。而在我津津有味的读书时,我就像来到了天堂,与小天使们一起来“哺育我们的灵魂”,又像来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他当时的心境,他为什么这样写?还像来到了海阔天空。我在大海自由激荡和天空自由翱翔,去感受海洋的波澜壮阔与天空的无尽情怀。
书又像我的知己,它可以随时随地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是我那些朋友不知道的。书又像是另一个我,在我无聊时,给我逗趣;在我伤心时,来安抚我。
书,我的挚友,你是我人生中的另一个“我”……我要永生与你为友。你像天边的朝霞,给我带来人生的第一抹阳光,并永远着凉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第四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原创)《读书汇报》教学纪实 执教:韵致淡远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在班级掀起浓郁的读书氛围中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使每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从而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亲历文字的魅力,品味浓郁的书香,开拓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口号: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师:上周向大家了解一下,准备上一节语文学习成果汇报课,大家异口同声地选上读书汇报课。这足可以看得出,我班的学生已经完全走入了书的世界,和书交上了朋友。谁能说说你都读过了哪些书?(学生随机汇报)(2)今年我们又开展了主题读书活动。近一个月来我们读完了《爱的教育》,《成语故事集锦》。在主题读书活动中,我们除了必读书目外,还有选读。我们这次的主题活动读书口号是“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每个同学都在书的海洋中快乐地品味着。在今天的汇报课上就让大家一吐为快吧。
(二)交流所得,体会快乐:
1、交流自己所读书的作者及相关书籍。
2、交流从书籍中得到的知识。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含羞草为什么会怕羞,月球的表面没有什么吴刚,桂花树,更没有嫦娥,只是因为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有的地方能反射太阳光,有的地方没有阳光照射形成的。
3、交流读书的感受(多人多书多感)。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读书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会增加许多我们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不是有句话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三)介绍方法,学会读书。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的书,如果有人问你们,那你是怎么读书的?你会怎样向他介绍你的读书方法的呢?
1、我拿到书后,一般都是先看目录,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目来读。
2、我读书时,会一边读,一边想。
3、比如,我在读作文选时,我会想,他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还会想想他给这篇文章起的题目好不好?
4、我在读书时,经常一边读,一边划,一边做简单的记录。师:你能把你积累的优美词句和段落给同学们读读吗?(生声情并茂地背自己积累的句段)(其他的同学依次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略读法、浏览法、读写结合法……)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时,介绍了一种方法,叫读写结合,我们请他说说他是怎样读写结合的,好吗?
生:我在读书时,遇到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自己受到感动的文章,都会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把它记在读书笔记里。在编手抄报时,我会把这篇文章和自己的感受、体会都编进去。
师:你能现在就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吗?(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我要向你们学习!老师也有几种读书方法要介绍给你们,你们想听吗?
大屏幕打出来:(师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浏览和精读结合,阅读和思考结合,阅读和质疑结合,阅读和探究结合,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以下几种读书笔记方法:
1、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和名人名言;
2、评价式,学习评价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要点;
4、体会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和想法;
5、质疑式,记录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6、争鸣式,记录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
7、剪贴式,把一些较好、较长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笔记里;
8、仿写式,学习所读内容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
(四)拓展延伸,推荐好书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读书的好方法,我也知道大家手里有好多的书,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书漂流起来,一人一本书,可读百本书,资源共享,快乐无限。
(学生各抒己见,推荐阅读书目)
师:有人说:《草房子》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也有人说:《草房子》象一瓶陈年老酒,其酒味甘甜像岁月一样绵绵流长。他的作品很多,《青铜葵花》《天飘》《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你们读完了《成语故事》可以去读一读他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大屏幕书图)
„„
可是,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能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呢?是不是开卷都有益呢?
生(思考了好一会儿):那倒未必,有的书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还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呢。
师:噢,有这么严重?你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吗?
生:比如,有的书里大量的宣扬迷信思想,有的书里肆意渲染暴力,还有的书里充满了色情的内容,读这样的书后,有的人可能就会不相信科学,或导致有的人有暴力倾向,会误导人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师:除了这些书我们不能读外,还有哪些书我们现在还读不了呢?
生:还有像《红楼梦》《儒林外史》《鲁迅文集》巴金的《家 春秋》等,这些书太深奥了,我们现在还无法读懂。
师:噢,你们懂得可真多啊!是啊,这些书太难懂了,我们现在还无法读懂,等以后我们的知识水平更高了,我们再来读这些书吧!
(五)欣赏名言,创编自己读书名言
孩子们,“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匡衡读书,囊萤夜读;孙康读书,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高尔基集蜡读书,张海迪身残不忘读书。”那读书的名言你知道多少?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就要效仿古人的读书精神,同时,我们的读书目标又要高于古人,既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更为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努力读书、认真读书!”
男: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
女:如果说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
男:如果说书是天,读书就是飞翔;
女:如果说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智慧的源泉。
女:所以我们热爱读书,我们选择了与书为友。
合:我们愿意在书的海洋里畅——游!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女: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男: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女: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合:所以我们热爱读书,我们选择了与书为友。
师:那请大家赶紧拿出笔,创编一条自己的读书名言。(创编后学生自由说)
师:正是读书好时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这个好习惯与我们一生相伴。
第五篇: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
读书,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乐趣,在喧嚣繁杂中,片刻的翰墨飘香,令人气定神闲。喜欢读书,与书为友,孤独也是享受,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拨开喧杂的生活,便是一片寂静了。寂静中,在布满灰尘的书桌上,静静底躺着一本书,散发着迷人的墨香。翻开书皮,心扉也就随着打开了。一个个跳动的文字,一段段美妙的句子,竟组合成了一条无比神奇的通道,带着我穿越时空,行走在历史的画卷里。我看见李白正在花间举杯邀月,那么寂寞,那么孤傲,也是对怀才不遇的不满吧!突然一阵清幽的莲花香气飘入鼻中,周敦颐仰天吟赞:“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啊,我们不正应该如此高洁吗?我又看见了杜甫的欣喜若狂时的“涕泪满衣裳”也听见了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精神!”我感叹道。突然我回到了现实,四周空空荡荡,仿佛世上的一切都销声匿迹了一般,但是,与书为友,何为孤独?
书是一种力量,一种生活,它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愉悦我们的身心。那些文字,是生活的留痕,心灵的颤音,人生的感悟!
与书为友吧!用文字打开自己的心扉,用文字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