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实习 刘知远1

时间:2019-05-13 10: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丹霞实习 刘知远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丹霞实习 刘知远1》。

第一篇:丹霞实习 刘知远1

丹霞山考察实习报告

09地理科学刘知远 090204013

一、实习目的: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地理野外考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地理专业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

二、实习科目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2、人文地理野外实习

三、实习时间:

2010年6月22日~6月23日(2天)

四、实习地点:

江西大余丫山、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

五:实习路线行程:

第一天:赣州——大余——丹霞山

第二天:丹霞山——赣州

六、实习具体内容:

(一)丫山

大余丫山历史悠远,古时即以宗教活动和游览胜地闻名遐迩,南唐始建的江南名刹灵岩古寺座落山中,真君降龙的道家典故盛传民间,历史文化名人、官府政要的活动踪迹遍布丫山„„千年古寺香火鼎盛,“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是它的真实写照;许真君在此修行悟道,斩蛟擒妖,“真君洞”与 “布道台”历经风霜至今乃深藏山中,蕴涵了翔实的道教文化;张九龄、苏东坡、周敦颐等名人大家都在此流连忘返,创出佳作,镌于此山。理学宗师周敦颐在这里感悟了“无极而太极”的理学至理,书就《太极图说》和《通书》,为理学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汤显祖丫山追梦,于千年古寺中探寻府衙小姐杜丽娘焚香求神的传说,缔造了“人为情死、人为情生”这感天动地的忠贞爱情故事原型,成就传世名剧《牡丹亭》。理性与私情两种思想在此交汇,中国古代两条文化主线在此揉和。章江之水在丫山脚下蜿蜒而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千年穿越,承载了多少中原的优秀文化、名优特产和外域文明与科技的穿梭,“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似乎背影依旧,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足迹也在岁月间斑驳。

(二)梅岭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梅岭亦称大瘐岭,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境内,与广东省的南雄县相邻。沿古驿道攀登而上,一路梅香 扑鼻,野趣盎然。至峰顶的隘口,见由大石块砌成的关隘上,刻“南粤雄关”四 个大字。走出梅关驿道下行,便是进入广东的南雄了。一关连两省,就连梅关两 边的游客也不一样; 关这边的游客讲的是赣南客家话,而关那边的则操着广东话,一岭之隔,口音截然分明,没有半点融会之处,真是又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了。梅岭,不仅是风景胜地,也是燃烧过中国革命火种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 后,陈毅在此坚持游击战,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梅

岭三章》。

(三)丹霞山

1、丹霞山概况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 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 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 1200 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 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 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 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 峰、石墙、石柱、天生桥 680 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 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 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 80 多处石窟寺遗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 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崖石刻,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2、地理上的丹霞

(1)“丹霞地貌”的解析: ①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后因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形成的红色山块。②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

(2)丹霞地貌的三大特征: ①顶平:与水平岩层有关,露出的都是岩层面,又因为是张裂性断裂,构造 运动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于是顶部显得更坚硬、更平坦。②身陡:与断裂发育、节理发育有关,垂直节理发育、地壳抬升,容易发生 断裂,又因为雨水的风化、侵蚀,造成整体崩塌,岩块脱落,而最后剩下的部分 就是陡崖了。③麓缓:岩石、碎屑物崩塌,在山麓形成坡积群,其坡度约在 40°-60° 之间,后因风化形成泥土,植物生长茂盛。(3)岩性、构造的前后对比: 观察点: 岩前 —— 锦石岩 —— 观日亭 岩 性:砾岩、砂砾岩 —— 砂质岩 —— 砂砾岩 大 小: 粗 —— 细 —— 较粗 特殊的岩性,决定了特殊的地貌,丹霞地貌是属于砂岩的峰林地貌。

(3)自然景观:阳元石:阳元石为柱状地貌。阳元山:位于阳元石隔壁。为墙状地貌,正看成峰,侧看成岭。拜阳台:与中国古代易经八卦相关,相传拜过阳元石会多生男孩。阳元石现以平均每 100 年 0.96 米的速增高度。晒布岩: 索道前广场的晒布岩,是丹霞地貌中的小地貌。由于丹霞山的岩石含钙、碳酸钙较多,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当雨水或其它水源沿裂隙侵蚀岩体时,水把碳 酸钙溶蚀,因而形成图上一条条小水沟——这是晒布岩上部的特征。下部为褐红 色的赤砂泥石层,裂隙发达,有水滴状的小洞。其下部分有呈水平分布的小洞。攀龙壁:砾砾闪闪-砾石填充龟裂一夫当关。还有一线天、通天峡、阴元石、观日亭等许多景观。

阳元石大石墙岩壁上布满了平行的竖向浅沟槽,有如大块布匹在岩壁上晾晒,称晒布崖。这种崖壁浅沟槽是下雨时由山顶汇集的片状水流侵蚀及溶蚀作用所形成。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处俗称“天生桥”的奇观下,在旅游开发上它叫做通泰桥,它属于侵蚀石拱桥。在陡崖坡的岩块内往往有一些平行崖壁的节理,坡上水流沿节理渗入岩内,使节理外侧下部的岩体被侵蚀、溶蚀形成穿洞,再经崩塌、风化,穿洞扩大,节理外侧上部的岩层悬空成为石拱。通泰桥石拱长50m,跨度38m,拱高15m,桥面最薄出仅3m。

长老峰游览区分上、中、下3 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观层,它由前后4 个岩洞连成一体,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在丹霞山319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到处都是红色砂砾岩。“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平顶、身陡、麓缓的方山以及多姿多彩的680 多座大小石峰、石墙、石柱、石堡、石桥。这里群峰如林,拔起于平川、河岸之上,充满阳刚之美,似有擎天之力。它们疏密相生,错落有致,造型奇特,宛如一座红宝石雕塑园。380 多座山头上,古人留下了众多的登山小道和崖顶山寨。丹霞山的古越族先民,利用天然洞结穴而居,在悬崖之顶构筑山寨。这里有“逢山有寨、逢寨有山、逢门必险”的说法,至今仍保留有各个时期的89 处古山寨和洞崖,还有很多崖墓、悬棺,构成山区文化遗迹的一大特色。丹霞山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和碑刻。仅锦石岩就有石刻36块、碑刻30 块,面积达200 多平方米。游记。丹霞地貌被层层丛林覆盖,突兀的山峰和峰石耸立于绿色之间别有一般风韵。

丹霞山又是生态植物王国。这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丹霞山的“桫椤”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丹霞梧桐”是世界上独有的珍稀树种,也是国家级保护植物。丹霞山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植物种类丰富。

七、心得体会:

这次考察收获颇多,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增长,同时增长了见识。我们了解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在旅游开发方面也获得了很多的启发。总算是不虚此行,我相信这些对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二篇:《刘知远诸宫调》应是北宋后期的作品的探讨论文

《刘知远诸宫调》是现存三部诸宫调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部,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郑振铎的说法,认为它为民间文人或艺人所作,是十二世纪的产物,和《董西厢》出于同一时代,但要早一些。“十二世纪的产物”当然是不会错的。然而,这漫漫百年上可追溯到北宋哲宗元符三年,下可推延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金章宗承安四年)。由于确定的时间范围过大,给该书的研究带来许多不便。能不能将其问世的时间范围划小一点呢?从该书涉及的文化景观来看,是可以的。

《刘知远诸宫调》是在黑水城发现的。黑水城当时属西夏管辖,而该书又是金代刻本,故郑振铎认为它“或竟是金版流入西夏的罢”(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下册,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第112页)。这一推断是不错的。因为西夏与金长期并峙,都是为蒙古所灭,前后不过数年时间。西夏虽有自己的文字,但汉文书籍也广为流传,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传播到西夏自然是很平常的事。问题在于“金版”不一定“与《董西厢》出于同一时代”,因为金章宗泰和之世距金立国已近百年。

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刘知远诸宫调》不可能是与《董西厢》同时代的作品。首先,说《刘知远》与《董西厢》出于同一时代,完全是一种臆测。《刘知远》的体例虽与产生于金章宗时期的《董西厢》大体相同,但《刘知远》在章节上采用“×××第一”、“×××第二”的形式,这与宋代话本《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同。而《董西厢》的章节形式是“卷”,如明代张羽本共分八卷。有人认为这是因明人窜改所致。不管窜改与否,它与《刘知远》在章节上存在差别是肯定的。其次,在音律上也可看出《刘知远》非金章宗时代的作品。它虽佚散了三分之二的内容,但仍可统计出它所用的宫调。有商调、中吕调、大石调、黄钟宫、歇指调、商角调、仙吕宫、越调、正宫、南吕宫、般涉调、道宫、高平调、双调,共十四宫调。其中歇指调、商角调不见于《董西厢》。歇指调属商七调。《宋史·律历志》说:“南吕商为歇指调。”凌廷堪《燕乐考原》卷三谓:“金元以来,歇指调皆不用。考元北曲,双调中有《歇指杀》,又有《离亭宴带歇指煞》,则此调在元时已并入双调矣。”可知,金元时已不用歇指调,将它并入双调之中。《刘知远》虽只剩三分之一的内容,而四度用歇指调,曲子有《枕屏儿》、《耍三台》、《永遇乐》三支。其使用频率不算低。若它是与《董西厢》同时代的作品,就不可能使用歇指调。

《刘知远诸宫调》也不可能是南宋的作品。理由有以下三点。其一,《董西厢》的曲子中用了“赚”,而《刘知远》未用。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记载:“绍兴年间(1131—1162),有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板中有《太平令》或赚鼓板,即今拍板大节抑扬处是也,遂撰为赚。”“赚”又称“唱赚”,在南宋很流行。见诸《武林旧事》等书的唱赚艺人有二十多位。后唱赚传入北方,故《董西厢》能够把这门伎艺吸收过来。《刘知远》未吸收这种流行的伎艺,便说明它产生于“赚”出现之前。况且绍兴正值南宋之初,绍兴十一年以前,金兵南犯,烽火相连,艺人们避乱自保不暇,哪有时间创作如此宏伟的作品。其二,学术界都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是金刻本。刘国钧更进一步地指出:“北京图书馆藏《刘知远诸宫调》残卷就是金代平水坊刻书的一种。”(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第四章,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70页)平水即平阳(今山西临汾),是金代的刻书中心,印刷史上著名的“平水版”就出自这里。在黑水故城与《刘知远》一起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平阳徐氏刻的《义男武安王位》和平阳姬氏所刻的《四美人图》。如果《刘知远》是南宋的作品,为何不见南宋刊刻的记载,反而由敌对的金国来刊刻,于情理皆不能说通。其三,南宋时诸宫调伎艺有进一步的发展,但独立的作品已佚散,今天只剩一个片段附于南戏《张协状元》第一出中。更确切地说,《张协状元》的作者在“副末开场”中特意用“诸宫调唱出来因”。其原因是有人“前回曾演”《状元张叶传》(诸宫调)。尽管“副末开场”并非完整而独立的诸宫调作品,但可窥见当时诸宫调之一斑。这个诸宫调片段与南戏很接近,曲名前不标明宫调。曲辞只采用同一词调的上片或下片,所有的曲子都无“尾”。它是南宋诸宫调的基本形式,反映了诸宫调在南宋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它与南戏的关系。据此可知,体制完全不同的《刘知远》非南宋的作品。

《刘知远》究竟是何时代的作品?笔者认为谢桃坊先生的说法是值得注意的。他在《中国市民文学史》中说:“今存《西厢记诸宫调》与残本《刘知远诸宫调》,它们虽流行于金代北方,但完全可以肯定是北宋艺人的传统唱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按谢先生的说法,《刘知远》于北宋时就在瓦肆中演唱,一直流传到金代。果真如此,那么就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北宋人创作,金代人改编。目前我们虽然还找不到可以用来论证的直接材料,但通过“内证”——作品所描写的文化背景和事物名称,可看出它确实是由北宋流入金代的作品。

其一,作品中所描绘的文化背景多与北宋 有关。如第一则《仙吕调·胜葫芦》说:“不纳王尧(徭)并二税。”“二税”即唐德宗建中元年颁布的“两税法”(地税与户税),北宋时,其内容有所改变,即按贫富定等级,分夏秋两季纳税,“历代相沿,至明不改”(见《明史·食货志二》)。而北宋习称“二税”,并制订《二税簿》以便催税。据《宋史·食货志上三》记载:“熙宁八年,河东察访使李承之言:‘太原路二税外有和籴,粮草官虽量移钱布,而所得细微,民无所济。遇岁凶不蠲,最为弊法。’”可见,北宋熙宁(1068—1077)时,太原路的百姓深受“二税制”与“和籴制”之苦,以至地方官员都认为这种双重索取的方式“最为弊法”。《刘知远》的作者也一定亲耳听到,甚至亲身感受过当时的赋税盘剥之苦痛,故在描写牛七翁的酒务(酒店)时流露出羡慕的心情,认为它地处偏僻,可以免纳“王徭并二税”。如果远离这一时代,就不可能提及“二税”。又如第二则《黄钟宫·出队子·尾》说:“莫想青凉伞儿打,休指望坐骑着鞍马,你不是冻杀须饿杀。”这是李洪义等人听到刘知远说“我时下遭困罚,若风雷稍遂显荣华”之后反唇相讥之语。“青凉伞”,是一种用青绢制成的用来遮太阳的凉伞。据《宋史·舆服二》记载:“伞,人臣通用。以青绢为之。宋初,京城内独亲王得用。太宗太平兴国中,宰相、枢密使始用之。其后,近臣及内命妇出外皆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诏除宗室外,其余悉禁。明年,复许中书枢密院用焉。京城外则庶官通用。神宗熙宁之制,非品官禁用青盖。京城唯执政官及宗室许用。”青伞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不可乱用,故宋廷为此不断颁布和修改有关使用它的诏令。如此郑重其事,以致百姓们都知青伞的价值。作品用它来代替官爵,不仅恰当,而且听众也不会感到陌生。于此可证,《刘知远》产生的年代不应距熙宁时期太远。

其二,作品中所用的职官和兵制名称也多为宋代所有。如经略安抚使。在宋以前已有经略使与安抚使这两种名称,而两种官职合为一体则是宋代特有。北宋时,经略安抚使也不常设,只在河东、陕西、岭南等边地设置。《宋史·职官志七》记载:“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一人。以直秘阁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颁其禁令,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其职权十分重大,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刘知远》中对刘知远有时称“九州安抚使”,有时称“九州经略”或“经略”,这显然是把北宋“经略安抚使”的职称加于刘知远身上。据《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记载,刘知远曾任河东节度使,未任安抚使之职。这是作者根据北宋所设的官职来叙述故事,让听众容易听懂。且河东节度使与河东经略安抚使的职权相当,作者随手挪借也不为大错。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时的经略安抚使之职并不常设置,且只限于河东、陕西、岭南等路,而作者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为“九州安抚使”、“九州经略”,可见他对当时这一官职的设置情况十分了解。

作品中所提及的一些下层军官名称也多为宋代经略安抚司中所有,如“十将”、“都头”、“节级”、“团练”等。第二则《中吕调·拂霓裳》:“十将、都头,看了知远,尽有笑容。”“又叫节级李辛,暗令作媒。”第三则《高平调·贺新郎》:“团练并节级共十将。”这些都是宋代下级军官名称。如《宋史·兵志四》记载:“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二人,节级四人。”又《宋史·兵志五》记载:“以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副二人,正都头三人,十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五人。”“都头”,在唐代是高级军官,一军之帅谓之都头。在宋代则是下层军官,也用来称谓州县的捕快头目,是一个很常见的官职。宋以后很少见此官名。“十将”,作为下层军官名称始见于宋代。《金史·仪卫志下》与《金史·百官志三》均作“什将”。它在乡兵中位于都头之下、虞候之上。作品中还有“土军”、“急脚”等宋代特有的兵制名称。如第二则:“刘知远独上太原古道,次日到并州。询问居民,人说先索土军营见司公岳金。”又第十一则:“土军营内,觅个婆娘交奶。”“土军”,由本地人组成的军队,其任务是捉拿盗贼,维持地方治安,巡逻和修复河堤,抗洪救灾。《宋史·职官志七》:“设寨官,招收土军,阅习武艺,以防盗贼。”又《宋史·河渠志七》:“招收土军五十人,巡逻堤堰,专一禁戢,将卑薄处时加修捺。”“急脚” 即急脚递,宋代称呼传递文书的差役。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云:“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也称“急足”。《欧阳文忠全集》卷一五三《与大寺丞发书》:“尤要汝归,故更遣急足去。”《夷坚甲志》卷二《陆氏负约》:“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刘知远》第十二则说:“门吏慌忙来报复,有一个急脚,言有机密临衙。”可见“急脚”在宋人生活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社会角色。据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二记载:“熙、丰、元碳洌……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可知,诸宫调兴起于北宋熙宁、元丰、元碳洌1068—1094),《刘知远诸宫调》应产生于此后,即北宋后期。从作品的背景资料来看,《刘知远诸宫调》虽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发迹变泰的传奇故事,而人物活动的环境则是北宋社会。究其原因,一是其作者熟悉北宋的社会情况,随手拈来,不大费力气。更重要的是,文艺作品与它产生的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位艺术家、作家,纵使他有高超的仿古技巧,但仍摆脱不了时代的制约,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刘知远》也不能例外。二是《刘知远》是讲唱文学——一门听觉艺术。它的内容是通过讲唱艺人之口直接诉诸听众之耳,不像置于案头的视觉艺术作品那样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由于它缺乏审美鉴赏的重复性,因此,它不仅必须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来叙述故事,而且必须运用听众熟悉的事物和典故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体情感。只有这样,听众才能理解和接受。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认为,《刘知远》的作者和听众对北宋社会生活都比较熟悉,或者说,他们都亲身经历了北宋后期的社会生活。

如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刘知远》就是北宋的作品。不过,作品中还有“本破”和“射粮军”两个名称见于金代。如第二则《高平调·贺新郎》“太原府文面做射粮”,又如第十二则《仙吕调·恋香衾缠令》“自言是经略在衙本破”。

“文面”是宋、金时期为识别兵士等级和防止士兵逃跑所设的一种制度。有时不文面而文手背。“射粮”,在宋代是一种兵制(雇佣兵),即当兵换以钱粮。据《宋史·兵志五》记载:“庆历二年,选河北、河东强壮并抄民丁涅手背为之。户三等以上,置弩一,当税钱二千。三等以下官给。各营于其州岁分两番训练,上番给奉廪。”金代初期,“射粮”成为一个军种,称“射粮军”。据《金史·兵志》记载:“诸路所募射粮军,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者,皆刺其(面),所以兼充杂役者。”又据《金史·仪卫志下》记载:“凡内外官自亲王以下,傔从各有名数差等,而朱衣直省不与。其贱者,一曰引接(亦曰引从),内官从四品以上设之。二曰牵拢官,内外正五品以上设之。三曰本破,内外正四品以下设之。四曰公使,外官正三品以下设之。五曰从己人力,外官正三品、京都留守、大兴府尹以下等官设之。五等皆以射粮军充。其军非验物力,以事攻讨,特招募民年十七以上、三十以下魁伟壮健者收刺,以资粮给之,故曰射粮。其首领则有将节、承局、什将等名,而皆统于随路都兵马总管府。”据此可知射粮军即雇佣兵,可蠲免杂税,供给资粮,除“以事攻讨”外,还“兼充杂役”。“本破”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随从和差役,由射粮军士卒充任。金代的募兵制承自北宋,但“本破”不见于《宋史·兵志》。由此而可证《刘知远》在金代曾被改编过。大概是演唱者因时代和制度的变化而掺入了现实的东西。其改编的幅度有多大,我们已无从得知。

第三篇:《刘知远诸宫调》应是北宋后期的作品论文

《刘知远诸宫调》是现存三部诸宫调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部,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郑振铎的说法,认为它为民间文人或艺人所作,是十二世纪的产物,和《董西厢》出于同一时代,但要早一些。“十二世纪的产物”当然是不会错的。然而,这漫漫百年上可追溯到北宋哲宗元符三年,下可推延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金章宗承安四年)。由于确定的时间范围过大,给该书的研究带来许多不便。能不能将其问世的时间范围划小一点呢?从该书涉及的文化景观来看,是可以的。

《刘知远诸宫调》是在黑水城发现的。黑水城当时属西夏管辖,而该书又是金代刻本,故郑振铎认为它“或竟是金版流入西夏的罢”(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下册,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第112页)。这一推断是不错的。因为西夏与金长期并峙,都是为蒙古所灭,前后不过数年时间。西夏虽有自己的文字,但汉文书籍也广为流传,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传播到西夏自然是很平常的事。问题在于“金版”不一定“与《董西厢》出于同一时代”,因为金章宗泰和之世距金立国已近百年。

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刘知远诸宫调》不可能是与《董西厢》同时代的作品。首先,说《刘知远》与《董西厢》出于同一时代,完全是一种臆测。《刘知远》的体例虽与产生于金章宗时期的《董西厢》大体相同,但《刘知远》在章节上采用“×××第一”、“×××第二”的形式,这与宋代话本《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同。而《董西厢》的章节形式是“卷”,如明代张羽本共分八卷。有人认为这是因明人窜改所致。不管窜改与否,它与《刘知远》在章节上存在差别是肯定的。其次,在音律上也可看出《刘知远》非金章宗时代的作品。它虽佚散了三分之二的内容,但仍可统计出它所用的宫调。有商调、中吕调、大石调、黄钟宫、歇指调、商角调、仙吕宫、越调、正宫、南吕宫、般涉调、道宫、高平调、双调,共十四宫调。其中歇指调、商角调不见于《董西厢》。歇指调属商七调。《宋史·律历志》说:“南吕商为歇指调。”凌廷堪《燕乐考原》卷三谓:“金元以来,歇指调皆不用。考元北曲,双调中有《歇指杀》,又有《离亭宴带歇指煞》,则此调在元时已并入双调矣。”可知,金元时已不用歇指调,将它并入双调之中。《刘知远》虽只剩三分之一的内容,而四度用歇指调,曲子有《枕屏儿》、《耍三台》、《永遇乐》三支。其使用频率不算低。若它是与《董西厢》同时代的作品,就不可能使用歇指调。

《刘知远诸宫调》也不可能是南宋的作品。理由有以下三点。其一,《董西厢》的曲子中用了“赚”,而《刘知远》未用。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记载:“绍兴年间(1131—1162),有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板中有《太平令》或赚鼓板,即今拍板大节抑扬处是也,遂撰为赚。”“赚”又称“唱赚”,在南宋很流行。见诸《武林旧事》等书的唱赚艺人有二十多位。后唱赚传入北方,故《董西厢》能够把这门伎艺吸收过来。《刘知远》未吸收这种流行的伎艺,便说明它产生于“赚”出现之前。况且绍兴正值南宋之初,绍兴十一年以前,金兵南犯,烽火相连,艺人们避乱自保不暇,哪有时间创作如此宏伟的作品。其二,学术界都认为《刘知远诸宫调》是金刻本。刘国钧更进一步地指出:“北京图书馆藏《刘知远诸宫调》残卷就是金代平水坊刻书的一种。”(刘国钧《中国书史简编》第四章,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70页)平水即平阳(今山西临汾),是金代的刻书中心,印刷史上著名的“平水版”就出自这里。在黑水故城与《刘知远》一起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平阳徐氏刻的《义男武安王位》和平阳姬氏所刻的《四美人图》。如果《刘知远》是南宋的作品,为何不见南宋刊刻的记载,反而由敌对的金国来刊刻,于情理皆不能说通。其三,南宋时诸宫调伎艺有进一步的发展,但独立的作品已佚散,今天只剩一个片段附于南戏《张协状元》第一出中。更确切地说,《张协状元》的作者在“副末开场”中特意用“诸宫调唱出来因”。其原因是有人“前回曾演”《状元张叶传》(诸宫调)。尽管“副末开场”并非完整而独立的诸宫调作品,但可窥见当时诸宫调之一斑。这个诸宫调片段与南戏很接近,曲名前不标明宫调。曲辞只采用同一词调的上片或下片,所有的曲子都无“尾”。它是南宋诸宫调的基本形式,反映了诸宫调在南宋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它与南戏的关系。据此可知,体制完全不同的《刘知远》非南宋的作品。

《刘知远》究竟是何时代的作品?笔者认为谢桃坊先生的说法是值得注意的。他在《中国市民文学史》中说:“今存《西厢记诸宫调》与残本《刘知远诸宫调》,它们虽流行于金代北方,但完全可以肯定是北宋艺人的传统唱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按谢先生的说法,《刘知远》于北宋时就在瓦肆中演唱,一直流传到金代。果真如此,那么就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北宋人创作,金代人改编。目前我们虽然还找不到可以用来论证的直接材料,但通过“内证”——作品所描写的文化背景和事物名称,可看出它确实是由北宋流入金代的作品。

其一,作品中所描绘的文化背景多与北宋 有关。如第一则《仙吕调·胜葫芦》说:“不纳王尧(徭)并二税。”“二税”即唐德宗建中元年颁布的“两税法”(地税与户税),北宋时,其内容有所改变,即按贫富定等级,分夏秋两季纳税,“历代相沿,至明不改”(见《明史·食货志二》)。而北宋习称“二税”,并制订《二税簿》以便催税。据《宋史·食货志上三》记载:“熙宁八年,河东察访使李承之言:‘太原路二税外有和籴,粮草官虽量移钱布,而所得细微,民无所济。遇岁凶不蠲,最为弊法。’”可见,北宋熙宁(1068—1077)时,太原路的百姓深受“二税制”与“和籴制”之苦,以至地方官员都认为这种双重索取的方式“最为弊法”。《刘知远》的作者也一定亲耳听到,甚至亲身感受过当时的赋税盘剥之苦痛,故在描写牛七翁的酒务(酒店)时流露出羡慕的心情,认为它地处偏僻,可以免纳“王徭并二税”。如果远离这一时代,就不可能提及“二税”。又如第二则《黄钟宫·出队子·尾》说:“莫想青凉伞儿打,休指望坐骑着鞍马,你不是冻杀须饿杀。”这是李洪义等人听到刘知远说“我时下遭困罚,若风雷稍遂显荣华”之后反唇相讥之语。“青凉伞”,是一种用青绢制成的用来遮太阳的凉伞。据《宋史·舆服二》记载:“伞,人臣通用。以青绢为之。宋初,京城内独亲王得用。太宗太平兴国中,宰相、枢密使始用之。其后,近臣及内命妇出外皆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诏除宗室外,其余悉禁。明年,复许中书枢密院用焉。京城外则庶官通用。神宗熙宁之制,非品官禁用青盖。京城唯执政官及宗室许用。”青伞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不可乱用,故宋廷为此不断颁布和修改有关使用它的诏令。如此郑重其事,以致百姓们都知青伞的价值。作品用它来代替官爵,不仅恰当,而且听众也不会感到陌生。于此可证,《刘知远》产生的年代不应距熙宁时期太远。

其二,作品中所用的职官和兵制名称也多为宋代所有。如经略安抚使。在宋以前已有经略使与安抚使这两种名称,而两种官职合为一体则是宋代特有。北宋时,经略安抚使也不常设,只在河东、陕西、岭南等边地设置。《宋史·职官志七》记载:“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一人。以直秘阁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颁其禁令,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其职权十分重大,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刘知远》中对刘知远有时称“九州安抚使”,有时称“九州经略”或“经略”,这显然是把北宋“经略安抚使”的职称加于刘知远身上。据《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记载,刘知远曾任河东节度使,未任安抚使之职。这是作者根据北宋所设的官职来叙述故事,让听众容易听懂。且河东节度使与河东经略安抚使的职权相当,作者随手挪借也不为大错。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时的经略安抚使之职并不常设置,且只限于河东、陕西、岭南等路,而作者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为“九州安抚使”、“九州经略”,可见他对当时这一官职的设置情况十分了解。

作品中所提及的一些下层军官名称也多为宋代经略安抚司中所有,如“十将”、“都头”、“节级”、“团练”等。第二则《中吕调·拂霓裳》:“十将、都头,看了知远,尽有笑容。”“又叫节级李辛,暗令作媒。”第三则《高平调·贺新郎》:“团练并节级共十将。”这些都是宋代下级军官名称。如《宋史·兵志四》记载:“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二人,节级四人。”又《宋史·兵志五》记载:“以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副二人,正都头三人,十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五人。”“都头”,在唐代是高级军官,一军之帅谓之都头。在宋代则是下层军官,也用来称谓州县的捕快头目,是一个很常见的官职。宋以后很少见此官名。“十将”,作为下层军官名称始见于宋代。《金史·仪卫志下》与《金史·百官志三》均作“什将”。它在乡兵中位于都头之下、虞候之上。作品中还有“土军”、“急脚”等宋代特有的兵制名称。如第二则:“刘知远独上太原古道,次日到并州。询问居民,人说先索土军营见司公岳金。”又第十一则:“土军营内,觅个婆娘交奶。”“土军”,由本地人组成的军队,其任务是捉拿盗贼,维持地方治安,巡逻和修复河堤,抗洪救灾。《宋史·职官志七》:“设寨官,招收土军,阅习武艺,以防盗贼。”又《宋史·河渠志七》:“招收土军五十人,巡逻堤堰,专一禁戢,将卑薄处时加修捺。”“急脚” 即急脚递,宋代称呼传递文书的差役。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云:“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也称“急足”。《欧阳文忠全集》卷一五三《与大寺丞发书》:“尤要汝归,故更遣急足去。”《夷坚甲志》卷二《陆氏负约》:“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刘知远》第十二则说:“门吏慌忙来报复,有一个急脚,言有机密临衙。”可见“急脚”在宋人生活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社会角色。据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二记载:“熙、丰、元碳洌……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可知,诸宫调兴起于北宋熙宁、元丰、元碳洌1068—1094),《刘知远诸宫调》应产生于此后,即北宋后期。从作品的背景资料来看,《刘知远诸宫调》虽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发迹变泰的传奇故事,而人物活动的环境则是北宋社会。究其原因,一是其作者熟悉北宋的社会情况,随手拈来,不大费力气。更重要的是,文艺作品与它产生的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位艺术家、作家,纵使他有高超的仿古技巧,但仍摆脱不了时代的制约,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刘知远》也不能例外。二是《刘知远》是讲唱文学——一门听觉艺术。它的内容是通过讲唱艺人之口直接诉诸听众之耳,不像置于案头的视觉艺术作品那样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由于它缺乏审美鉴赏的重复性,因此,它不仅必须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来叙述故事,而且必须运用听众熟悉的事物和典故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体情感。只有这样,听众才能理解和接受。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认为,《刘知远》的作者和听众对北宋社会生活都比较熟悉,或者说,他们都亲身经历了北宋后期的社会生活。

如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刘知远》就是北宋的作品。不过,作品中还有“本破”和“射粮军”两个名称见于金代。如第二则《高平调·贺新郎》“太原府文面做射粮”,又如第十二则《仙吕调·恋香衾缠令》“自言是经略在衙本破”。

“文面”是宋、金时期为识别兵士等级和防止士兵逃跑所设的一种制度。有时不文面而文手背。“射粮”,在宋代是一种兵制(雇佣兵),即当兵换以钱粮。据《宋史·兵志五》记载:“庆历二年,选河北、河东强壮并抄民丁涅手背为之。户三等以上,置弩一,当税钱二千。三等以下官给。各营于其州岁分两番训练,上番给奉廪。”金代初期,“射粮”成为一个军种,称“射粮军”。据《金史·兵志》记载:“诸路所募射粮军,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者,皆刺其(面),所以兼充杂役者。”又据《金史·仪卫志下》记载:“凡内外官自亲王以下,傔从各有名数差等,而朱衣直省不与。其贱者,一曰引接(亦曰引从),内官从四品以上设之。二曰牵拢官,内外正五品以上设之。三曰本破,内外正四品以下设之。四曰公使,外官正三品以下设之。五曰从己人力,外官正三品、京都留守、大兴府尹以下等官设之。五等皆以射粮军充。其军非验物力,以事攻讨,特招募民年十七以上、三十以下魁伟壮健者收刺,以资粮给之,故曰射粮。其首领则有将节、承局、什将等名,而皆统于随路都兵马总管府。”据此可知射粮军即雇佣兵,可蠲免杂税,供给资粮,除“以事攻讨”外,还“兼充杂役”。“本破”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随从和差役,由射粮军士卒充任。金代的募兵制承自北宋,但“本破”不见于《宋史·兵志》。由此而可证《刘知远》在金代曾被改编过。大概是演唱者因时代和制度的变化而掺入了现实的东西。其改编的幅度有多大,我们已无从得知。

第四篇:刘远伟2011年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我叫刘远伟。我是北纬阳光公司一名普通的原料员。我负责123团13连、14连、15连和21连四个连队的联络沟通工作。我的职责是负责监督连队番茄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拉运以及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的工作方法就采用摩托车为交通工具,每天出现在我自己片区的田间地头,给农户做指导和监督工作。

今年我管辖的区域种植番茄面积6300亩。全年交售任务量为37800吨。根据今年的番茄长势看,我觉得今年的任务量不轻。

下面我就我们原料员的一些具体工作和我的一些感受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吧。

首先是育苗工作。我今年负责的育苗点主要分布在129团8连10连12连。在72路口的10连有20座大棚。厂子派了一个叫王增平的职工驻守在此地,负责监督育苗工作。本来8连12连也要分配职工在那里驻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所以只有我一个人来进行指导监督工作了。记得是四月份,天气很冷,我带着很厚的护膝和棉大衣每天摩托车的行程在150公里以上。3个育苗点天天跑一便。育苗点里面最让人放心的是10连的大棚。他们是老育苗户,有一定的育苗经验,不需要太操心。12连大棚设施简陋,而且没有育苗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很是不保险。果然最后有两个大棚被冻死了一半苗子。还有8连大棚,虽然经验丰富,但是育苗户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顾及苗龄,只顾及苗子的个头。用表面象形迷惑种植户。因为苗子越大越壮,农户越喜欢。所以育苗户都是先把苗子的个头催起来,疯长起来,然后开始再控制个头,这样的苗子摘到地里是没有后劲的,更不用说产量如何了。

其次是4月29日到5月25日的移栽工作。这是全年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苗子的成活率直接关系着整年的产量,而且苗子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缓苗期的长短。有的苗子出棚才两叶一芯,个头只有八九公分,根系不发达,茎部较细,载到土壤以后,一个成活率不高,一个就是缓苗较慢,大大拉长了成熟期,造成个别农户对番茄的后期管理失去信心,不愿再多投入成本。

栽苗期间,我时而在田间地头监督栽苗质量,时而在育苗点为连队调苗子。争取让连队里调到更好的苗子,从而为今年的番茄产量打下基础。我片区从5月4日开始栽苗,5月26日结束。总体来说,进展顺利。中途有一段时间由于下雨,苗子突然变的紧张起来,造成一些种植户的恐慌心理,大肆的到处找苗子,形成抢苗子的形式。这一点是我所没有料到的。

番茄苗栽完后。我们的工作进入了田间管理阶段。那时期我们开始天天下地转地块,给每个农户做指导,做农残控制工作。给每一个种植户把番茄种植技术讲到位。一个是水肥管理一个是病虫害防治,这两项是田管的重点。

我们的田管思想就是前期施氮肥,中期施磷肥,后期大量上钾肥。滴水方面,前期少施多滴,中期稍微加大用水,后期可以

上更多水,但大垄不要见明水。

今年7月有几天持续高温,影响了番茄的坐花坐果。使得坐果率很低,从气候看,今年对番茄极为不利。天气特别炎热,土壤的水份蒸发量很大,而连队的水资源有限,不能够及时的上水,导致一些成型的果实出现脐腹果现象特别的严重。而农户却素手无策,我们看见心理很不是滋味。而6月的一场冰雹更是雪上加霜,给了123团农民又一沉重的打击,真是祸不单行。叶片、顶尖、甚至是果实都被严重打伤,减产那是板上钉钉了。我们原料科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了田间地头,统计灾害情况。

今年8月上旬进入番茄采收拉运期。

今年的采摘拉运基本正常。但期间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就是高峰时期,有许多原料超过了3天以上。致使原料质量不是很好。一段时间让厂子没有吃到新鲜原料,这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误。采摘方面我觉得我片区没有斗秧子的现象,产品质量也还不错。就因为车辆太紧张,没有及时送交到厂子,使得原料不新鲜。造成农户的减产和不满。今年车辆数目并不算少。反而多出去年,但是为什么就没有车拉运番茄,而导致番茄大量烂在地里呢。我觉得原因在于。我们厂子和连队上都没能合理的管理车队而导致的后果。我觉得今年的车辆管理上值得大家每个人引以为戒。不能再犯此类错误了。

一年过去了,我觉得我的工作成绩不是很理想,我想这可能和今年的气候和硬件设施方面有一定的关系吧。首先是文件记录的填写没有按时填写,每次都是需要及时的查漏补缺才能完成,错误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明年一定要注意记录的随时填写。其次是我们原料员的工作。明年的工作可以再做的细致一些。跑地块再跑勤快些。让每一位农户和连领导都见得到我们的身影在连队里。

工作计划

首先应该回访一下我们辛苦一年的种植户,考察一下他们对明年的番茄种植的热情怎么样。如果条件允许,冬天闲暇时,可以给农户们做一些番茄种植培训。

明年123团番茄种植面积势必有所减少。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周边片区。比如车排子镇、石桥乡、科克林、126团、127团和128团等。当然,要想开拓以上片区,肯定得做好一定的思路,从什么途径来开发这些片区。我觉得还是应该依托地方乡镇政府来劝导农户大力种植番茄,同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来引导农民种植番茄。

明年一定要多种抗病性高,抗旱性好的品种,来增加各片区农户的信息。比如明年多育一些石番

15、HYH-01和HYH-05,屯河系列也可以。再不能盲目搞一些品种来种了。这样的话,明年田管期间就可以好好进行田间指导了。种一些比较好管理的品种,对农户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冬天总部肯定会给我们安排许多培训的机会,我们所有原料员包括领导,都可以坐在一起探讨一下今年的工作情况。有什么

可取之处,有什么不足之处。大家把许多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摆到桌面大家讨论一下,我想是很有好处的。我明年要再接再厉,争取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北纬阳光原料科:刘 远 伟

2011年9月28日

第五篇:破冰三十年观后感 刘志远

《破冰三十年》观后感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历史学

学号:0711114101

姓名:刘志远

2009年12月29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迁与前景思考

——《破冰三十年》观后感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的方面,还是在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等方面,都有飞跃式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破冰三十年》敏锐地把握住了三十年来时代的脉络,清晰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各个方面地变化,相信在看了《破冰三十年》以后,每个人中华儿女一都会油然生出一种自豪和骄傲。

《破冰三十年》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可谓包罗万象,每个方面都有涉猎,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农村的方面。视频中以一个去美国参观地中国农民地身份,把当时中国农业的原始落后和美国农业地高度发达做了一个具体的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农业的全套机械化操作给中国农民以极大地震撼,这解放了她陈旧的思想,使她下决心回去发展中国地农业。

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978 年 12 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来说 ,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在这次全会上 ,党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彻底的拨乱反正 ,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明确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全会意义十分重大 ,其中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即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正因如此 ,很多人将这次全会视为我国农村改革拉开序幕的标志。用历史的眼光来看 ,该文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来梳理总结党和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党正确处理与农民关系的基本准则 ,即要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就必须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这两句话成为三十年来党指导农村工作、制定农村政策的一个基本准则。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改革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到 1991 年底 ,中央召开十三届八中全会 ,主题是研究农村问题。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 ,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党的政策转化成国家意志 ,写入了宪法。1998 年 10 月 ,正值改革二十周年之际 ,中央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 ,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 ,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理论高度对农业为什么要实行家庭经营作了精辟的分析 ,明确提出了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完善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各方面的机制。

到现在,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粮食产量来看 ,1978 年 ,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 3047.5 亿公斤 ,2008 的粮食总产量为5285亿公斤 ,30 年间增产了 2237.5 亿公斤粮食 ,总增产超过 70 %。从严格的配给经济到充分的市场供给 ,这就是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农民收入来看 ,1978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34元 ,2008 年达到了4761 元。扣除物价指数 ,30 年间每年的增长率平均超过 7 %。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出现,公司加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模式已经勾画出了雏形。乡镇企业大量出现,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规模已达到一定水平,良种、化肥、农药、机器等广泛应用。

然而,我国农业发展虽然有了长足地进步,但是还远没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另外,还应该看到,农业发展的背后还有还存在着很多隐忧和挑战。首先,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明显。第二,我国人均自然资源较少而且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 相当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 第三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任务十分艰巨 第四 农村基层政权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尚未理顺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亟待加强这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认识到这些隐患和不足,国家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改革,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村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才会有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民族才能自强和进步。

下载丹霞实习 刘知远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丹霞实习 刘知远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刘思远同学先进事迹

    学习刘思远同学先进事迹 刘思远同学作为武汉音乐学院大四本科生,却能让自己的乐曲飞进央视,这能给我们怎样的一份启示呢。他的《飞吧,神州》、《神七有你》、《我向总理提个问......

    刘道远-培训心得(合集5篇)

    六月,本人有幸参加了上海大众斯柯达武汉捷科众志销售顾问技能培训。一个星期的集中学习,更加深切理解与感受到组织这次培训的好处与重要性。学习的感悟也颇深。 首先,就自身而......

    黄鹏远实习感想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看见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山雕,也被人誉为“神鹰”,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们往往栖息海拔3000-5000多米的高原上,体重达到7-11公斤......

    思修课演讲稿1019131125 刘修远

    演讲稿 主题理念 1019131125刘修远大家好,我是来自数理学院的刘修远,今天有幸站在这里发言,谢谢老师,谢谢大家。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理念,刚才于昊同学关于幸福的演讲语言优美,挥......

    低年级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刘远书(精选合集)

    小学低段班级管理经验交流骑龙小学刘远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有紧张,有惭愧,面对这满堂的“鲁班”,怎敢耍弄我这把不成熟的板斧呢?自2007年......

    刘实习报告

    证券公司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一) 按时完成学校的实习安排 (二) 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 2011年1月10日---2011年4月10日 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三、......

    煤矿实习报告远2

    煤矿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实习使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实际生产过程,对现代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巩固和深......

    实习总结 仇志远

    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勇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