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褚树青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2011年1月I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零门槛和舒适的。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1市5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经过褚树青的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的人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责贱之分。”还在老图书馆时,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还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会儿书,那该有多好啊。”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感触颇深:“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我记忆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的,也是低智商的。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资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因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阅读罢了。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有一次,褚树青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当他经过时,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另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 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说了几句“谢谢”一那一刻,褚树青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在我心底蔓延的感觉,每次想起都令我感动不已。我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阅读这一承诺。”“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 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环境中,褚树青和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第二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日前,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随便进入阅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馆长褚树青投诉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1月1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生于1963年的褚树青,童年时就喜欢看书,母亲便托人将他送到杭州图书馆儿童分馆做义务服务员,他从此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杭州图书馆。2000年,经杭州市公开招聘选拔,褚树青被任命为杭州图书馆馆长。
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无门槛和舒适的。为此,他在《服务公约》发布会上讲到:“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地区1市5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褚树青经过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者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还在老图书馆时,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并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会书,那该有多好啊。”经过观察,褚树青发现,乞丐和拾荒者最喜欢阅读的是《参考消息》,他便特意多订了几份,以方便他们阅读。
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感触颇深:“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会越少,我们和读者共同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我记忆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丑陋的,也是低智商的。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素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静静阅读罢了。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有一次,褚馆长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当他经过时,怕打扰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对馆长说了5句谢谢。那一刻,他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蔓延在我心底的感觉,每次想起都感动不已。我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这一承诺。”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语境中,褚树青和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太阳明亮的光芒,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澄澈和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1、拾荒者进图书馆读书看报前,为什么“反复洗手洗脸”?你能体会到他此刻的什么心情?
2、从“谦恭”“谢谢”这两个词,你又体会到什么?
3、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写出你对句子的理解)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5、阅读本文后,你认为褚树青是怎样一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第三篇: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早年曾担任过图书管理员,后来又成为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使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翻阅来自各种文化源头的书籍,从荷马史诗到中世纪的炼金术、骨相学,记忆术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无所不包,并将其中大量丰富的细节融入他的作品。他说,他心中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们推开顾城的门,来到博尔赫斯的世界。这个世界为我们展示出他的魅力。如果有这样一个世界,啊,那有多奇妙!
每位当代诗人上简历上,都有写受过博尔赫斯的影响。譬如西川先生。北大三剑客,与海子、洛一禾齐名。
海子生前想要开家小书店,可是其父拒绝了他。如果海子没死,他会做什么呢,也许他会成为中国的博尔赫斯吧!海子就是海子,他成了中国的海子,中国独一无二的海子!
福尔摩斯第三季第三集出现了一位记忆力超群的人。那真是叹为观止。试想一下,你闭上眼,随意翻动手,文字就在脑中流淌,那是多么有趣的事。也许现实中真有这样高智商的人。他或许有资格成为门萨会员。
天堂,是怎么样的呢。每一个爱书之人,都愿生活在书中。虽没有书痴那样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会一想到满床满架都是书的那种奇妙感!
每当焚香弹琴,我还是想翻一下中国书店书的线装琴谱,那是极有感觉的。
第四篇:配乐散文诗朗诵:天堂就是图书馆
配乐散文诗朗诵:天堂就是图书馆
(联欢朗诵词:部分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图书馆》,略有改动!)
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酣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图书馆里,语言是静寂的,流水是凝滞的,人类不朽的性灵之光,被文字的铁链捆绑,投入书页的大牢。无法预料他们什么时候举行暴动,打破死寂,焚毁文字的栅栏,图书馆里也仿佛围堵着人心的江河。
有谁知道人把“声音”关在“静默”里!有谁知道人把心中的希冀、灵魂的欢呼、神奇的天籁包在纸里!有谁知道人把“昔日”囚禁于“今日”!有谁知道人仅用一本本书在深不可测的岁月的海面上架起了一座壮丽的桥梁!
进入图书馆,我们伫立在千百条道路的交叉点上。有的路通往无边的海洋,有的路通往延绵的山脉,有的路向幽深的心底伸展。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在这小小的地方,软禁着人的自我解放。
如同海螺里听得见海啸,你在图书馆听见哪种心脏的跳动?这里,生者与死者同居一室;辩护与反驳形影不离,这里,猜忌与坚信,探索与发现,如孪生兄弟;
人的声音飞跃河流、山峦、海洋,抵达图书馆。这声音是从亿万年的边缘传来的啊!来吧,这里演奏着光的生辰之歌。
腾格尔在歌中唱: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大洋彼岸的南美,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灵犀相应:“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他对聚集在四周的人说:“你们全是天堂的儿子,你们身居仙境阆苑。”伟人宏亮的声音变成各种文字,袅袅飘过千年,在图书馆里回响。当我们穿行在书架间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念这个可爱的阿根廷老头。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那时候,你听到自己的鞋踏着地板的声音,你听到书一页页翻过的声音,你听到自己平静而舒缓的心跳,好比一条鱼畅游在海里,无比自在。人在书斋里,心游天地间,情系全天下。
书能够影响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和气质是相通的,一个人要想让自己更具魅力,就去读书吧!书让我们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成熟。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时常汲取心灵的滋润,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如是劝导:多读些书吧,读些好书,知识是惟一的美容佳品,书是人们气质的时装。书会让你保持永恒的美丽。
读书之于图书馆人,是一种生命要素,是一种生存方式。各种各样的图书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我们,在书架间,在检索台,在阅览室,有一种巨大而深远的力量不着痕迹的流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这样的影响,犹如空气,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而我们,却似乎并无察觉......当我们专心投入工作的时候,身心的气流、神韵就会随着书的韵律流,幽雅的谈吐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静得凝重,动得优雅;坐得端庄,行得洒脱。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混合,像水一样的柔软,像风一样的迷人,像花一样的绚丽。
即使平凡如叶,也能创造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园。图书馆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些希望。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
天堂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五篇:灵魂的天堂—北大图书馆印象
灵魂的天堂
——北大图书馆印象
亓凤珍(北大中文系访问学者)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以前,我也进过不少图书馆,但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2011年8月,我作为访问学者有幸到北大访学,当我走进北大图书馆之后,似乎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
所有进入北大的人,首先寻找的大概就是图书馆了。站在图书馆东门,仰望着这座高大宏伟的青灰色殿堂,目光轻轻拂过“北京大学图书馆”七个字,一种神圣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当你带着肃穆的神情跨进它的门槛,徜徉其中的时候,更会被这里浓浓的书香所陶醉,被这里浓浓的读书氛围所感染!这书香来自近700万册图书,尤其是其中的150万册中文古籍、善本,它们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窖藏,已经无比醇厚、芬芳;这氛围来自那楼上楼下、室内室外、角角落落的数千个读者,每一双沉静的眸子里都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这是一座知识的圣殿,是每一个读者充实自我、寻求力量、洗涤灵魂的天堂。
北大图书馆不仅是座知识的圣殿,也是北大最“奢侈”的地方。在北大,学习条件的宽裕与生活条件的简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其中最好的学习场所莫过于图书馆了。经过扩建改造后的北大图书馆总馆,为亚洲大学图书馆之冠,共有53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4000多个阅览座位。这与拥挤、少座的食堂相比,实在太宽敞、太富足了!馆内设施齐全,布局科学,与简朴的学生宿舍相比,实在太阔绰、太“奢华”了!
我以为图书馆的“奢华”不仅在它的设施,还在它周到细致的服务。西区的223室,是我常去的文学借阅区,共有四张桌子、二十四个座位,电源插口只有两个,来这里看书学习的同学,常苦于无法给电脑充电,我也有同感。没过多久,电源插口处就多了两个大插排,可以同时供六七个同学使用。起初我以为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后来发现它们始终插在那儿,终于明白这是管理员为同学们做的一个小小的改进。我想,甘霖虽比不上磅礴大雨来得痛快淋漓,但它照样可以滋润学子的心田。
二
如果说,整个图书馆是一个集体的天堂,那么图书馆西区一楼,从阳光大厅通往北门的那段封闭空寂的走廊就是一个人独有的天堂。走过人来人往的阳光大厅,穿过人影绰绰的电子目录检索区和卡片目录检索区,推开一道门就来到一段空静的走廊,然后再推开一道门,就来到封闭了的北门前的楼梯口,上楼便是文学阅览室。这条路因为幽深曲折,少有人走,而我却喜欢:一路走来,颇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昏暗的灯光,重重的门关,恍恍惚惚,像是走向历史的深处。然而,不知从哪天起,我发现有个男生占据了那个走廊。他在走廊的西北角放了两只塑料方凳,用两摞书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方凳上来增加凳子的高度,权当书桌用,上面还放着台灯和笔记本电脑,另一只矮凳当座位,书包、书本、水杯等用品就放在地上。当我经过时,常常碰到他在这里学习,有时是坐着看书、看电脑、写东西,有时是站着小声地朗读,踱来踱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便碰不到他,他的学习用品也依然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天地。起初我有些纳闷,整个图书馆有四千多个学习桌位,足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明亮舒适又方便,干嘛非要在这么逼仄的地方,自己费劲地置办起一个简陋的学习空间呢?经秋历冬,从春到夏,他一直在这儿坚守着,我也渐渐地琢磨出了这里的四大好处:
一、这个走廊少有人来,他可以几乎不受打扰;
二、这里只有他一个人,听、看、读、写都不会影响他人;
三、这里是个封闭的空间,虽然没有暖气空调,但至少有门窗墙壁能遮挡寒冷炎热、风霜雨雪,不至于太冷或太热;
四、这里有电源插座能用台灯和电脑,具备了最起码的学习条件。啊哈,原来这就是他的用心所在啊,他占据了这个图
书馆的一个独立的空间,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权力,他比任何一个读者更富足,这里是他一个人的天堂!自从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之后,我就改走另一条通道,尽量不去打扰他,只是在隔窗遥望时,总会朝那窗后模糊的背影投去敬重的一瞥。
三
北大图书馆的管理是一流的,严格规范的管理为广大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但我又发现,严格的制度背后却也不乏管理者们适度的宽容。
为了方便读者存取物品,图书馆里设置了许多可以上锁的存储柜,每一个柜门上都贴着一张字条:“存包只限当天使用,个人物品请在闭馆前带走,闭馆后统一清理锁具。”因为我的宿舍离校较远,每天来回背着一书包东西难免觉得沉重,好几次想把第二天继续用的书本锁在柜子里,但却一直怕被“清理”而不敢存放。有一次带的书实在太多了,闭馆前离开时,大着胆子把书锁进柜子里走了。当第二天一大早惴惴不安地来到存包柜前时,欣喜地发现,锁具安然无恙!然而一打开柜子却是空的,我顿时急出了一身冷汗。后来在一个相邻的没上锁的柜子里发现了我的那几本书。怎么回事呢?后来一想,一定是头天晚上偷偷摸摸上锁时心情太紧张,锁错了柜子!不过结果总算不错:锁没清理,书没丢失,尽管上锁的柜子里没有书,有书的柜子没上锁。侥幸之后我心里涌起一阵感激:感谢北大,感谢北大图书馆,感谢北大的同学!过后我悄悄地问一位北大学生:“你们晚上离馆时锁过柜子吗?被清理过吗?”“偶尔锁过,但没被清理过。”哈哈,原来他们是刀子嘴豆腐心啊!但此后,我再也没干过这种蠢事。
还有一次,我在二楼的闭架阅览室看书,快闭馆时,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很长。回来时发现已经下班了,管理员在等我一个人。我一边赔礼道歉,“对不起,出去接了个电话„„”一边还书、收拾东西,管理员摇了摇头说:“你这个电话也够长的呀!”但从她的声音里我没有听出半点的不耐烦。可爱的老师,谢谢您的包容!
正是那一点点恰到好处的放纵与宽容,给了读者一个自由宽松的良好空间。我常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一个图书馆的制度过于严格了,读者就会感到束缚和刻板,因为这是一个自由阅读、思考和尽情享受精神之旅的地方。就像那个占据走廊的同学,如果管理员发现后觉得影响了图书馆的规范,硬让他搬走,他也无话可说。但是,那样北大图书馆是不是就失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那位学子也会因此失去了一个自由的天堂和一段难忘的岁月呢?是北大图书馆的适度宽容,温暖了每个读者的心,保护了每一个学子求知的热情。
在北大图书馆,每个读者都是神圣的主人,不,简直就是上帝!我想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北大图书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