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07图书 江绪磊 L60714056)
摘要: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我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开始正式建立至今,中间经历了若干次从低谷到高潮再从高潮到低谷这样反复的的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以后,图书馆学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都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本文将简单的回顾一下我国图书馆学从正式出现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并且结合以往发展历程的特点再结合当前的具体环境对图书馆学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图书馆学、发展历程、阶段、趋势、展望
Abstract: since the last century 20's,the system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formally
established,During this time,Library has undergone several height from trough to peak to trough and from the course.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Library science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have very large changes;this article will simply review the Library's formal emergence from traditional to the present course of development.And then,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rary science.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Trend, Forecast
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我国图书馆学建立和发展历程的划分界限问题,还存在较多的细节问题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本文将以上个世纪初为图书馆学建立的起点,采取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大的界限划分体系和标准,对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做一些回顾和总结。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学科,进入新时代之后,科技进入和思想的进步都使得整个社会大的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我们的社会、科技,每时每刻都仍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的环境,图书馆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扩充自己的体系内容,本文将在结合以往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学科发展环境对于我国图书馆学发展趋势做出简单的预测。
中国的图书馆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兴起的,1920年,韦棣华女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图书馆专业学校——文华大学图书科,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以此为标志,我国图书馆学至今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形成,中国的图书馆学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特别是20世纪后叶到21世纪初期,中国的图书馆学已经由单一学科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组。
首先回顾一下从我国图书馆学开始建立到建国之前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主要情况。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产生时期,伴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我国的图书学学科逐步建立,在这一时期,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人物韦棣华女士,她不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所图书馆 专业学校——文华大学图书科,而且还发现和培养了第一批中国图书馆学家,包括沈祖荣、胡庆生等都成了其后第一次图书馆学高潮的中坚力量。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本国图书馆的产生做一些先期准本工作,例如,孙毓修于1909年发表了“图书馆”一文,谢荫昌于1910年翻译了日本的《图书馆教育》一书,1917年后,沈祖荣、胡庆生、刘国钧等我国第一批图书馆学家学成归国,他们掀起了一场“新图书馆运动”,直接促成了20世纪我国图书馆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从20世纪年代初一直延续到30年代末,它锻炼了第一代学者而造就了第二代学者。在这一阶段,虽然出现的我国图书馆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但是由于这个时期我国的图书馆学是也刚刚起步,因此涉及到得理论研究和总结仍然比较贫乏。40到50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活动基本限于停顿状态。
步入建国之后到新世纪初,这是我国图书馆学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50年代后期,我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图书馆学者发起并领到了第二次图书馆学高潮,培养了第三代图书馆学者。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紧密围绕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和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侧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技能和方法,这是由于当时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5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了想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务院办不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之中,图书馆学的研究也随之逐步深入,理论性也大大增强。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分别进行了相应的专题讨论会,形成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60年代以后,两校还组织编写了《图书馆学导论》、《目录学》等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的教材,新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学科体系大致建成,图书馆事业是、图书馆管理等也都大体形成。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学学说主要有以下3种。其一是:“要素说”代表人物是刘国钧;其二是“规律说”,这一学说的主要由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提出,其三是“矛盾说”,该学说主要由黄宗忠于1962年首先提出,其后在1978年之后由北大和曾浚一继承和发展。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7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运动原因我国的图书馆学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图书馆被迫长期关闭,图书馆学研究也随之停止,在这十年间,竟没有一本图书馆学理论著作和译著出现,这种情况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8年以后我国的图书馆学事业才得以在一次新生。
第三阶段,1978年到新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是图书馆学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78年以后,文革期间停办的学术期刊全面恢复,并且不断有新的期刊创刊,公开和非公开出版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达到百余种,高质量的专业译著也开始得以出版,197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图书馆学研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80年代中后期,是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低谷时期,90年代以后,图书馆学的发展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性和时代性大大增强。1993年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介入,图书馆学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范围增大,介质上也日益电子化网络化,另外,这一时期我国图书馆学研
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走向世界,充分与世界各国图书馆学界展开交流。
最后再看看新世纪开始的十年,在近十年中,我国的图书馆学发展继续稳步前进,诸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不断开展,促进了图书馆学在新时代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学研究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研究内容。图书馆学力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另外,图书馆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教育工作也稳步前进。
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我国的图书馆学发展几经沉浮,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并且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现在,我们再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出现,图书馆学需与时俱进,必须保证自身的不断发展,在新的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必将有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科学技术对于新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足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科技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同样,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学的发展中,网络化和电子化特征将日趋明显,互联网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人们为了获取更多更完整。更新的知识,对数字图书馆的依赖会越来越强,这样就使得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逐步提高,向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而多媒体、光盘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存贮、传递和检索方式;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尤为重要。
其次是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划分和确立的研究将会更加的深入,“图书馆联盟”这一形式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当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和应用的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划分法式周文骏先生和黄宗忠先生提出的“三分法”,周文骏先生的三分法是“理论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黄宗忠先生分为“理论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新时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和。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在实际
工作中都感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在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求得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联盟活动异常活跃,图书馆联盟已然成为一种时代的自觉。图书馆联盟有着诸多的好处,例如可以联合采购联合编目等等,这对于节省成本和避免重复劳动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是图书馆学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现在的学科划分界限越来越淡化,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开放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发生了各种联系,这些学科与图书馆学以期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与图书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有文献学、档案学、情报学等,随着图书馆学的不断发展,与相邻学科的融合趋势必将不断增强,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完善。
第四,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图书馆服务事业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学的发展必须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无论是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还是图书馆联盟的研究都必须联系实际,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可脱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不可束之高阁。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职工作,图书馆学的研究也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读者服务研究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
最后,交流和合作的加强。世界一体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未来图书馆学研究中,不仅国内的学者、专家需要加强交流,与国际的交流也必不可少,只有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促进图书馆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燕·我国图书馆学发展趋势探析 天津 南开大学商学院 2008.9
[2]刘樱·中国图书馆学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重庆 西南名族大学学报 2005
[3]霍国庆·百年沧桑 三次高潮 四代学人北京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1
[4]徐建华 吴潇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天津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2001
[5]张树华 ·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轨迹与展望 北京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1
[6]胡巧玲·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合肥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 2004
第二篇:20世纪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20世纪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摘 要:从学科发展、建设规模及速度、墩台和基础工程、设计风格等方面回顾了本世纪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经分析认为本世纪桥梁工程得以迅猛发展是源于材料革新、电子计算机技术、预应力思想、自架设体系思想、桥梁设计竞赛机制、施工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下一世纪桥梁工程发展进行了预测并对超级跨海工程的前期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发展;综述引言
本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所关注的桥梁工程领域也因此获得了重大发展。而今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上,有必要对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做一回顾。世界桥梁工程发展格局演变
18世纪以前,曾涌现了一大批以石料、铁为建材的桥梁建筑,其中以赵州桥(跨度37.02m,公元605年)、大渡河铁索桥(跨度约100m,1803年)等[1]为标志体现了古代桥梁的伟大成就,也显示了古代中国的强盛。18世纪以后,欧洲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200年西方文明的历史,促进了大规模的铁路桥梁建设。迄今,以英国不列颠尼亚箱梁桥(跨度141m,1850年)、美国布鲁克林悬索桥(跨度486m,1883年)及英国福斯悬臂桁架桥(跨度520m,1890年)为标志的桥梁建筑仍散发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气息。
20世纪初期,西方工业社会获得空前发展,日趋发达。于30年代掀起了第1个大跨悬索桥建设高峰,以美国纽约华盛顿桥(跨度1067m,1931年)、旧金山金门大桥(跨度1280m,1937年)为代表显示出其桥梁领域的垄断实力。二战后,德国、日本再度堀起。50年代起,德国经济的复苏推动了德国桥梁工程的发展,斜拉桥结构得以初现光芒,并很快波及世界桥梁工程界。60年代,日本、丹麦开辟了兴建跨海工程的先河[2]。80年代初,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近20年来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为标志重新确立了我国桥梁界的世界地位,以汕头海湾大桥、虎门大桥、丰都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及江阴长江大桥为代表充分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魅力。当今,世界桥梁工程的格局如同国际政局的多极化局面,不再是美、英垄断的天下,呈现了以日、美、英、中、德、法及其他国家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展望下一世纪,崛起的中国定会有再现东方文明的辉煌时刻。20世纪桥梁发展主要成就
本世纪以来桥梁工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科发展
桥梁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被确认,不再是仅凭桥梁设计者们智慧和经验的创造过程。它已发展成融理论分析、设计、施工控制及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性学科。由于科技的进步,一些相关的学科也渗透入桥梁工程领域中,发展了新的分支学科,如桥梁抗风、抗震、桥梁CAD、桥梁的施工控制及桥梁检测技术等等。
3.2 建设规模及速度
本世纪以来,以悬索桥、斜拉桥为主的大跨度桥梁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图
1、图2显示了2种桥型中典型桥梁跨度的变迁。悬索桥跨度从威廉斯堡桥(主跨488m,美国,1903年)至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m,日本,1998年)增加了4倍,斜拉桥从斯特伦松德桥(主跨183m,瑞典,1955年)至多多罗大桥(主跨890m,日本 1998年)上升近5倍。可见后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大跨度领域内唯一能与前者抗衡的桥型。
第三篇:我国PPP的发展回顾及2015年展望
我国PPP的发展回顾及2015年展望
2015-05-05 08:46:09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孙洁
回顾篇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主要方式之一。广义地讲,PPP就是政府通过社会资本或与社会资本一起完成政府公共部门的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利用市场机制,增加、改进和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国务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财政部是落实PPP改革举措的第一责任人。楼继伟部长在2013年12月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专门召开PPP专题研讨会进行部署,明确提出: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要求的体制机制变革。同时也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求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高层对推广运用PPP模式的重视,凸显其对于我国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意义。
一、组建一个平台:PPP工作领导小组
推广PPP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也需要项目的规划、国际经验的借鉴、法规建设、政府支持等多部门的配合。为了有效推广运用PPP模式,协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财政部成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王保安副部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金融司、经建司、条法司、预算司、国际司、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金融司。2014年5月26日,王保安副部长主持召开PPP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PPP管理机构设立方案,讨论完善PPP工作指导性通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同时,财政部还在金融司下设置金融五处,专门负责PPP相关工作,推动目前PPP模式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和规划的发展,也是本次推广PPP的一步实质性的进展。在这一阶段,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PPP培训工作。
二、设立一个机构: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
由于PPP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英国为推广PPP专门在财政部设立了基础设施局(简称IUK),负责PPP规划、政策、实施等一系列工作。为了落实PPP具体操作工作及相关政策,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PPP中心主要承担PPP工作的政策研究、咨询培训、信息统计和国际交流等职责。PPP中心的成立,为进一步推进PPP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将更好地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财政部PPP中心将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进PPP各项工作,营造环境、规范管理、增进信心,助推更多PPP项目实施,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企业发展的多赢。
三、出台一系列文件
(一)一个《通知》: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财政部力推PPP 模式以来颁布的第一份正式文件。文件的出台,对PPP项目的实际操作,产生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通知》强调,从项目识别和论证到项目采购、融资安排、运营绩效监管的全流程,政府和社会资本都不得缺位,当然各自分工有别。就需要财政补贴的项目而言,强调要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探索动态补贴机制,强化运营绩效评估,避免在实际操作中重签约、重建设,不重运营、不重监管的现象。同时,《通知》还明确“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判断某方是否适宜,条件应包括“风险是否由最有能力以最小成本管理的一方承担”,以及“风险和收益相对等”和“风险有上限”的安排。
(二)一个《指南》:2014年12月4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对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各环节的操作重点等内容进行了说明。《指南》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明确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控股国有企业不属于社会资本范围。《指南》还对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的职责、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等进行了说明。其中,政府部门作为PPP项目的“合作者”和“监督者”;社会资本作为具体实施者,承担项目的商业风险并获得对应的投资回报。依据《指南》,PPP模式适用范围广泛,且可选的项目运营模式多样,处于不同建设阶段城市基础设建设项目均可考虑实施。总体看,《指南》从多个方面对PPP模式的推广进行了规范说明,明确了适用范围和相关参与方的职责分工、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和保障等内容,同时示范项目名单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2014年版)》的公布,为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提供了操作指导和制度保障,将加快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PPP项目的实践。
(三)相关政策:在财政部力推PPP过程中,国务院也出台了与PPP密切相关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PPP推广起到催化作用。由于该文件明确规范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筹集资金的各种限制,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几乎唯PPP才是,极大激发了地方政府对PPP的热情。PPP也成为了几乎所有探讨经济场合的中心话题。国务院随后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强调规范PPP保障双方利益,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健全退出机制等。同时期,国家发改委也出台了PPP指导意见和PPP合同规范指南。
四、示范一批项目
示范项目是PPP工作全面展开的关键。楼继伟部长对PPP示范项目高度重视,明确批示“要抓出几个真正的PPP项目”;王保安副部长要求“抓出样板,树立标杆”。按照这一要求,财政部公布了首批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示范项目的评选涉及采购程序、社会资本、PPP运作方式、交易结构、财政可承受能力这五个关键因素,由各省份财政部门推荐,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最终从各地上报的120个项目中选出30个,这些项目也将为PPP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示范项目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形成一套有效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
在首批入围的30个项目中,新建项目有8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22个,涉及轨道交通、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入围省份中,江苏省以9个项目居首;安徽4个入围项目排第二;河北、吉林、浙江等省份也有项目入围。成为PPP示范项目,将可以获得财政部的专项资金支持,地方也将给予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贴、资本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财政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示范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
展望篇
2014年为PPP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5将会揭开PPP发展的新篇章。
一、加强机构建设
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设立PPP中心,负责全国PPP的推广工作,将会在PPP推广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PPP是较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一个中心远远是不够的,它需要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因此,各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应当成立相应的PPP推广部门,负责PPP的具体执行工作,包括项目选择、准备、采购、实施和监督等内容。
二、完善法规政策
制定一部PPP法,作为推广PPP的基本法律保障。当前在推广PPP过程中,没有一部PPP法规范相应的行为。如《政府采购法》和《工程招投标法》是当前PPP的推广中的重要依据,两者虽然对PPP的推广有一定的指导,但对一些具体问题存在很难克服的难题。
三、细化实施指南
目前已经出台的PPP《指南》,主要说明了PPP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内容,包括项目的选择、准备、采购、实施和移交。但由于PPP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需要对PPP进行细化,对PPP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回应,例如PPP项目的基本要素是由什么构成的、有哪些要素是必备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明确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形式的PPP等,让《指南》在PPP的推广中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规范合同内容
PPP涉及到许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同时,PPP的合同较为复杂,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做成统一的合同格式。但是,为了让PPP更为规范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相对规范的模板,将一些共性且不可少的原则性内容做一个模板性的文件作为签订合同的行为准则。
五、设立引导基金
PPP项目一般具有较大投资规模,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投资,目前银行贷款、信托、基金等都很难满足项目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应当在出台金融政策支持的同时,设立PPP引导项目支持PPP项目融资,提高项目可融资性,引导PPP项目加快实施。
责任编辑 张蕊
第四篇:2017年我国港口发展回顾及2018年展望
2017年我国港口发展回顾及2018年展望
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 丁莉
0 引言
2017年,我国港口行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6.2亿吨,同比增长7%,较上年加快3.8个百分点,其中内河港口增速快于沿海,内贸增速快于外贸;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2亿TEU,同比增长8.7%,其中内河港口增速大幅快于沿海港口。进入2018年,初步预计,影响港口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将持续改善,港口行业总体保持稳中求进发展态势,并将进入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阶段。港口生产形势分析
1.1 港口集装箱码头运行分析
2017年以来,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总体向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达到8.7%,高于上年近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外贸干线枢纽港表现尤为突出,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增速分别达到8.2%、14.3%、8.3%、9.1%。多个港口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例如上海港集装箱总量达到4000万TEU,广州港首次突破2000万TEU,厦门港则达到1000万TEU。内贸集装箱业务发展较快。在当前国内水路运输通道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包括长江、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内河支线运能提升、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效率不断提高、散改 集及件改集、环境保护等因素的促进下,内贸货物水路运输占比不断提升,以陆水联运为代表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加快发展,成为港口集装箱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进入2018年,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形势持续向好,为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注入动力。据IMF发布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达到3.7%,快于上年,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复苏。外贸出口方面,预计我国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振兴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此,货物贸易出口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外贸进口方面,在国内经济结构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带动下,进口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进口增速超过20%。在进口加快的同时,一些政策变化值得关注,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2018年开始,每年约4500万吨的洋垃圾将限制入境,有相关业务的港口需引起注意。全年来看,随着经济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亦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集装箱多式联运将加快推进,并要实现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5%以上的目标。
1.2 港口煤炭码头运行情况
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1.5亿吨去产能目标超额完成,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运行质量大 幅提高,原煤产量增速超过3%。在工业生产回暖、火电增发、钢铁及化工用煤产业消费增长等因素带动下,2017年煤炭消费量增速由负转正,结束3年负增长。2017年,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统计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累计完成吞吐量19.6亿吨,同比增长11.3%。环渤海港口群是煤炭发运的主力,津冀辽三省港口煤炭发运占沿海港口煤炭发运量的80%以上,环渤海港口煤炭下水增量明显。
2017年2月,《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此后,天津、河北及环渤海地区港口均禁止接受柴油货车运输的集港煤炭。受此政策影响,环渤海区域煤炭下水港市场格局发生调整。秦皇岛港、黄骅港、日照港的铁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而天津港、唐山港则积极寻求业务模式创新如煤炭散改集业务以适应变化。
进口煤炭受政策约束进口增速回落。2017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南方港口煤炭进口量激增。2017年7月1日起,根据《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开始禁止省级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1-11月份进口煤炭增速为8.5%,增速大幅度下降。
展望2018,在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回暖带动下,煤炭行业产需仍将实现增长。此外,发改委、能源局日前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对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经营企业以及煤炭主要用户的最高和最低库存进行 了规定,预计此项政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煤炭需求量。进口煤炭方面,虽然国家发改委在12月暂时取消了对进口煤炭的限制,但政策仍是进口煤炭在2018年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毕竟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需要巩固,并且要使改革红利留在国内。港口方面,北方煤炭下水港之间的市场竞争将聚焦于服务和后方集疏运能力,具备铁路集疏运网络的港口仍将占据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当前铁路运能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应当鼓励港口大力发展煤炭散改集模式,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低污染、低损耗的优势,并将其作为铁路运力的有益补充。
1.3 港口油品码头运行情况
2017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扬,我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上涨30%。2017年我国进口原油约4.3亿吨,同比增长13%。1-10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累计完成吞吐量8.3亿吨,同比增长8.3%。青岛港成为世界第一个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吞吐量超亿吨的港口。2017年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地区集中在山东省沿海地区和南京港,其主要拉动因素是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炼企业获得总量近7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在青岛港黄潍管道、青岛港董潍广管道一期(新建投产)、烟台港烟淄管道(2016年底投产)、莱州港莱昌管道,以及新增约500万m³仓储设施的保障下,山东地区进口原油集疏运瓶颈问题得以缓解。南京港得益于长江航道疏浚至5万吨级,近年来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展望2018,随着以页岩油的盈亏线为边际的国际原油供给新秩序基本构建完成,国际原油市场保持中低油价且“供过于求”的趋势将持续较长周期,我国石油、LNG、LPG进口量和进口依赖度将不断攀升。2017年11月8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1.4亿吨,较2017年增加5069万吨、同比增加55%。这将成为拉动2018年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吞吐量的主要因素。预计2018年全国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可达到10.6亿吨,保持约7%的同比增速。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区域仍集中于山东省沿海港口及南京港。全国石油及液体化工品泊位整体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山东省沿海港口输油管道、疏港铁路、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新一轮次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产能利用率提升,辅以环渤海地区港口合作等措施,基本实现对进口原油增量的保障,油轮压港的现象可能性不大。
1.4 港口矿石码头运行情况
2017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呈上涨趋势,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上涨了30%。铁矿石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铁矿石进口量预计将达到10.8亿吨,同比增长约5.5%。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下游钢铁产业温和复苏。2017年1-11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7%,增速快于上年;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1%,低于上年。钢铁价格持续回升,但钢材出口量下降了30%,可以看出国内钢材需求逐渐扩大。
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高位,一度达到1.4亿吨的历史水平,占年进口总量的13%,我国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较为突出。2018年是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巩固期,产能仍将受到约束,钢铁企业盈利情况预计将好转。同时,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总体判断铁矿石需求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增速将在5%左右。港口铁矿石场存量仍将保持高位。大连港、唐山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40万吨矿石码头资源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堆场+市场”、全程物流等业务模式成为大型矿石枢纽港业务创新主要手段。
1.5 港口汽车滚装码头运行情况
2017年1-11月,汽车产销增速分别为3.88%和3.59%,而乘用车增速不足2%。总体来看,汽车市场总体发展呈现“高基数、低增长”态势。我国汽车滚装码头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港口,总体布局呈“T”字形。目前,国内有滚装码头22个,设计产能816万台。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快速增长与公路运输合规治理,2017年滚装码头吞吐总量有望实现18.42%增长。内贸业务快速增长,各区域业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呈现均衡性发展态势。尤其沿江地区发展增速大于沿海,汽车水陆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加快。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增长与存量市场公铁水运输结构优化将支撑汽车滚装行业进一步发展。其中,沿江地区发展增速大于沿海。此外,汽车水陆联运将是下一步发展推进的重点。
1.6 港口邮轮码头运行情况
中国经过十年发展已然跃居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国。2017年 1-11月,我国共接待国际邮轮1003艘次(除青岛港),同比增长17%。出入境邮轮游客达449万人次(除青岛港),同比增长10%。目前,中国大陆海岸线全长1.8万公里,北起大连,南至三亚,基本完成了邮轮港口的全覆盖。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目前邮轮产品种类过于单一,市场竞争白热化,量增价跌现象普遍。2018年,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邮轮运营商都将削减运力,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桎梏。经过10余年的培育,国内邮轮市场需求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市场供给将趋于理性,邮轮产业发展遭遇“成长的烦恼”,迫切需要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新的发展活力。2018年交通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要“提高邮轮港口服务水平,建立邮轮船票制度。”为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还需鼓励开展多样化航线产品试点,例如多母港航线、沿海航线;邮轮食品保税转关供应政策突破等等。此外,邮轮港口之间需要加强协作,例如共同建立邮轮船票出票及交易平台、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邮轮码头标准化工作等等。港口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
2.1 积极应对船舶大型化及班轮公司联盟化挑战
集装箱班轮公司联盟化及船舶大型化仍将继续对集装箱港口形成挑战。一方面,集装箱班轮公司联盟重组进一步加剧了班轮行业的整合,导致目前全球3大联盟已占据全球8成的运力。班轮行业的高市场集中度提升了班轮公司在港口选择和定价时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船舶大型化趋势不断加剧,统计显示,到2020 年之前有141条万箱以上的船要下水,其中83条是2万TEU以上的。
船舶大型化的主要影响在于:一是挂靠船只规模增加,挂靠频率降低,推高了港口高峰期的货量,使得港口面临更大的生产力压力;二是深水泊位建设、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均需额外的资本投入;三是大型船舶挂靠需要占用更多的岸线码头资源以及更多的人力、物力设施设备投入,导致了码头单位岸线产值下降10-20%;四是大型船舶挂靠次数减少,远洋干线航线进一步向枢纽港集中,航线集中度提高,将逐渐改变区域内港口间格局,远洋干线+近洋支线+喂给的港口格局将逐渐形成。不过,船舶大型化与班轮公司联盟化发展之后,由于中国具有腹地货源优势,在亚洲范围内,大型化船舶挂靠中国干线枢纽港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也为我国干线枢纽港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提供了潜在条件。
2.2 加快推进港口多式联运发展
在国家多项政策推动下,港口多式联运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港口协会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铁水联运前三季度完成250万TEU,预计全年完成320万TEU,同比增长16.5%。1-10月,青岛港和营口港完成量均超过60万TEU,继续领跑我国沿海港口铁水联运发展。2017年以来,长江沿线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25%以上。
多式联运虽形势喜人,但仍存在各种瓶颈。在《关于支持港口集疏远建设的通知》的支持下,交通运输部公布的70个重要的港区,将由目前铁路进港率只有37%,实现2020年达到60%的目 标,全国的海铁运行系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下一阶段,多式联运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扩大集装箱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重点港口疏港铁路建设、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培育、创新与铁路等多部门的合资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推进标准化等等。
2.3 加快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与港口群协同发展
各地港口资源整合与港口群协同发展加快推进。2017年5月江苏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拉开了江苏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大幕。7月,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方案提出,天津港为综合性门户枢纽,以集装箱、商品汽车滚装和邮轮运输为重点,加快现代港航服务要素集聚,提升航运中心功能;河北港口以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大力拓展临港工业、现代物流等服务功能,与天津港错位发展、有效互动。按照“先经营管理统一、再资产统一”的模式,扩大津冀港口间现有集装箱码头、航线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限制接收公路转运煤炭为契机,积极探索津冀港口在干散货运输领域的合作等等,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提速。年末,辽宁、广东等省份也陆续推出港口资源整合新举措。
各地主要以国有港口企业资源整合为重点,发挥国有骨干港口企业的作用,通过资产划拨、股权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省内国有资产不同管理层级的国有港口企业整合,提高经营集约化水平,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推动港口结构优化和服务功能拓展。2.4 加快建设智慧型港口
智慧型港口建设加快。2017年,交通运输部开展了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旨在通过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智能化信息化码头建设提速。2017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分别投入运营,其中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自动化码头将与高铁一样成为我国现代化交通强国建设的一张新名片,我们也将会为世界港口行业贡献中国智慧。此外,根据2018年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将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北斗系统等等。
2.5 加快推进平安绿色港口建设
绿色港口建设进一步提速。2018年将在港口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广液化天然气(LNG)船,进一步加强排放控制区监督管理,逐步扩大示范区范围。大力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开展绿色港口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管理,修订有关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规章标准,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动态监管。抓好港口危化品作业的安全监管。推动出台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不成熟、制度不完善、推广难度大的现状,要不断推动技术的研发,体制机制创新,为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岸电为例,目前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也已发布,到2020年,全国主要港口50%的集装箱、客滚和邮轮专业化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根据《靠港船舶使用岸电2016-2018项目奖励资金申请指南》,2018年5月前将完成岸电奖励基金的最后申请,相关企业应抓紧时间。此外,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良性的岸电供售电机制。当前,正值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增量配电市场化改革推进,目前厦门港已经列入了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港口企业取得配电资质,可与电厂直接购电,大幅降低试点范围内港区用电成本。有条件的港口企业可以积极申请增量配电业务资质。
2.6 完善港口规划布局,深化港口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管理权限的下放,港口规划对于优化港口布局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将继续推进《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的修编,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形成国际航运中心、主枢纽港、区域性港口、中小港口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性强的港口群,加快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厦门港以及青岛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等国家中心城市港口建设。此外,2018年还将积极稳妥推进港航公安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中央定价港口收费项目,规范市场自主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形成符合港口市场化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港口相关业务的市场准入 制度等等。
2.7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支持港口“走出去”
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载体,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内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丰硕成果。一方面积极与沿线重点港口合资合作,打通通道,促进物流便利化,包括新增运输航线、促进贸易便利化,缔结友好港,组织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加大对沿线港口及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并且创新投资模式,推进“港产城一体化”与“港航货一体化”模式。我国港口企业充分发挥了自身在码头运营、管理、技术、服务的优势,切实参与到海外投资港口项目的生产运营管理当中,改变了以往对于海外港口投资项目只有资本投入较少参与生产经营的情况。这些海外港口项目的成功运行将发挥出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要重点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即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冰上丝绸之路)。港口将成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重要战略支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筑港修路,而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便捷通畅的海上及陆上物流运输通道,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往来,并推动整体经济发展。通道不通畅的要打通,通道不便捷的要使其更便利更高效,并降低物 流成本。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首先,要构建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贸易、国际港航物流新规则,促进“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物流便利化。例如参照“安智贸”协议,实现“一带一路”沿途海关监管互认,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口岸的互联互通以及的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及国际规则制定工作,等等。其次,建立必要的引导、支持和协调机制,例如发布沿线国家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前景展望,投资需求、投资环境、风险预警等,并提供相关业务咨询渠道,引导企业开展投资。第三,建立设立“一带一路”港口海外投资布局产业基金。第四,加强海外投资运营人才梯队建设。第五,建立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层次的国际港航物流合作交流新平台、新机制。如国家层面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航物流联盟,举办“一带一路”港航物流峰会,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港航物流合作机制,如中马港口联盟等等。
2.8 建设以自由贸易港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果。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建设有许多成熟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国际上对自由贸易港的认识是“境内关外”,即属于国境之内,但处于海关监管范围之外,实施“一 线放开,二线管住”。而以往各种类型的保税区、保税港区、甚至自由贸易试验区都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
我们的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既要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国情,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基于便利的贸易环境,自由贸易港往往吸引大量“两头在外”的国际加工及转口贸易,对于港口来说就需要国际中转服务能力的提升。而我国的国情要求我们的自由贸易港要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国是加工制造业大国,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额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在此背景下,沿海港口首先是为本国腹地经济发展服务,是腹地型港口,这是我国港口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别于其他国际港口的最大的背景差异。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首先要为本国进出口贸易创造更便利的营商环境,如融资条件、税收便利、便捷的通关效率等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包括航运政策创新、金融创新等,积极吸引“两头在外”的中转贸易。
第五篇:xx工商联历史回顾及发展历程
xx工商联历史回顾及发展历程
xx工商业联合会是中共xx委领导的县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主要职责是团结教育广大会员,进行爱国、守法经营,协助政府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劳资关系等方面工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的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参政议政;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要求和建议;为会员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会计、审计、融资、咨询等服务;引导会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多年来工商联就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职能与任务要求来思考、探讨和实践工商联工作的。从而形成了府谷工商联丰富的历史。回顾一下工商联在各个时期的情况。
解放前情况:县商界,清时设“行社”。公举乡耆主持其事务。行社权力等同商业行政机关。民国元年(1912),县商界成立“商会”,在县旧城西关观音殿办公,清时之行社遂,并于xx、xx设分会。十六年(1927)以前实行会长、会董制后,改名“商民协会”。十七年(1928),复称“商会”。并在xx等处设事务所。至二十年,改行委员制,设执行委13人,监察委员5人,产业常务委员、主席各1人。三十二年(1943),商会改组,设理事5人,常务理事1人,监事3 1
人,常务监事1人,候补理事2人,候补监事1人,书记2人。每年改组1次。民国元年会长是xx,后相继有xxx等任此职。商会除商界事务外,供应军差为其要务。
解放后情况:1950年3月,xx工商业者联合会成立。xx先后任会长。1952年10月,召开全县工商业者代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xx工商业者联合会”。会议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任xx,副主任xx。工商业联合会设有工业股、商业股、总务股、调节股、组宣股和秘书室等机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商业联合会停止活动,机构瘫痪。
恢复工作后的情况:x年x月x日恢复县工商联组织,并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五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主任委员,xx为副主任委员。根据省联文件精神,经县委同意,x年xx工商业联合会增挂“xx商会”牌,其领导人称会长、副会长。x年x月x日至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召开。六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会长,xx为副会长。x年x月x至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召开。七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会长,xx为副会长。x年x月xx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八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会长,xx为副会长。x年x月,县委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并设在工商联,副会长xx兼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书记。x年x月x日xx工
商业联合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九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工商联、商会会长,xx为工商联副会长,xx为商会副会长。x年x月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选举xx为工商联党组书记,xx为工商联主席,xx为工商联副主席。
x年x月xx任工商联党组书记、商会副主席,xx任工商联主席,xx任非公党委书记,商会副主席;xx任副主席。
目前,我会共有x名驻会工作人员,有执委xx人,会员xx户,其中企业会员、团体会员xx户,个体会员xx户,基层乡镇分会x个(xxx),同行业协会x个(xxx);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xxx户,从业人员xx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xx人,县政协委员xx人,占县政协委员总数的x%,担任省人大代表x人,市人大代表x人,县人大代表xx人,占县人大代表总数的xx%;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xx个,其中党委xx个,总支x个,支部xx个,联合支部xx个,党小组xx个,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xx%,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党员xx名,占企业人数的xx%;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示范点xx个,市级领导联系我县非公有制企x户,县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x户,县、乡商会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x户,执委联系非公有制企业x户。
本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四、十五、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遵循全国、省、市工商联工作指示,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开展了会务工作和商务工作。通过贯彻“教育、团结、帮助、引导、服务”的十字方针,团结了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促进了xx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xx年起x次被评为全省会务工作先进单位。x年被省工商联评为发展会员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