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地铁规划(终极版)[精选]
2017年 6条“巨龙”舞三镇
根据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2005-2012年为城市道路网与轨道网打基础时期,推进地铁网络建设控制走廊。建成轨道1号线(轻轨)、过江地铁2号线一期和地铁4号线一期,共计70公里,构成“工”字型轨道骨架。
到2013年,地铁2号线和4号线建成后,常青花园、武广、江汉路、中南、鲁巷、徐东、建二等七大商圈将连成串,形成武汉一条新的“地铁经济带”。届时,只要40分钟,就可以把从江汉路到鲁巷的武汉七大商圈转个遍。
当2015年,武汉将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3号线—期、4号线、8号线一期5条地铁,形成近150公里的轨道网,比2013年“工”字形轨道通车里程翻了一番。
2017年,待连通三环线外围的地铁6号线建成后,武汉地铁线路又将新增32.8公里。届时,6条快速轨道贯通江城,三镇通车地铁网络将超过180公里。◆地铁1号线
横穿汉口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和东西湖区,沿长江和汉江北岸横贯汉口东西城区。全长29.7公里,设站27座。
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开建,全长10公里,沿京汉大道,从东往西设10座站点:黄浦路站、三阳路站、大智路站、循礼门站、友谊路站、利济北路站、崇仁路站、硚口路站、太平洋站和宗关站。二期全长19.468公里,西段设汉西一路站、古田四路站、古田三路站、古田二路站、古田一路站、舵落口站、竹叶海车站、额头湾站、五环大道站、东吴大道站至金山大道站止,全长12.478公里,设11座车站;东段自一期工程黄浦路站起,沿解放大道向东,设头道街站、二七路站、徐州新村站、丹水池站、新荣站至堤角站止,全长6.99公里,设6座车站。
●2010年7月建成试运营。
◆地铁2号线一期
一期工程线路贯穿武汉市西北-东南,是武汉市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起点为汉口常青花园北侧的金银潭站,终点为武昌鲁巷站,线路全长27.98公里,全线设21座车站。
分别为:金银潭站、常青花园站、金色雅园站、汉口火车站站、范湖站、青年路站、航空路站、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江汉路站、积玉桥站、螃蟹甲站、小龟山站、洪山广场站、中南路站、宝通寺站、街道口站、广埠屯站、虎泉站、名都站、光谷广场站。
●2013年建成试运营。
◆地铁3号线
是武汉市第一条跨汉江线路,线路穿越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等4个城区,起于汉口三金潭,止于汉阳沌口,全长27.8公里,设站23座。
分别为:市民中心站、后湖大道站、兴业路站、二七路站、科技馆站、赵家条站、惠济二路站、香港路站、菱角湖路站、范湖站、王家墩北站、王家墩中心站、双墩站、宗关站、王家湾站、蔡家湾站、王家畈站、四新大道站、客运中心站、升官渡站、体育中心北站、体育中心南站、沌阳大道站
●2014年建成试运营。
◆地铁4号线
一期工程,起点为武昌站,终点至武汉站,全长16.488公里,设站15座。分
别为:武昌站、梅苑小区站、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站、周家大湾站、青鱼嘴站、东亭站、岳家嘴站、铁机路站、罗家港站、园林路站、工业大道站、工业四路站、建十路站和武汉站;
二期是武汉建设的第二条过长江地铁,线路全长16.9公里,设站13座。分部为:黄金口站(高架站)、孟家铺站(高架站)、永安堂站、玫瑰苑站、王家湾站、十里铺站、七里庙站、五里墩站、汉阳火车站、钟家村站、拦江路站、复兴路站和首义路站。
●计划于2015年全线通车。
◆地铁6号线
规划建设的第六条地铁——地铁6号线今年也提前上马,将连通三环线外围的沌口和金银湖,全长32.8公里。
按规划,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武汉新技术开发区的三角湖,过体育中心,穿越南太子湖,沿江城大道北行,过博览中心,走鹦鹉大道至钟家村、琴台路,穿越汉江后到汉口;沿中山大道向东,过江汉路、大智路,穿越京汉大道向北走香港路、唐家墩路、姑嫂树路,穿越张公堤;向西过常青花园,到东方马城,穿越银水湖,沿金山大道至终点假日广场,线路全长约32.883公里。●计划在2017年建成通车。
◆地铁8号线一期
是武汉规划建设的第4条地铁,连接汉口盘龙城和武昌野芷湖。一期工程起于三金潭车辆段,止于梨园广场,线路长度18.04公里,设站13座。
线路经盘龙城、府河、金银潭大道、宏图路、中一路、黄浦大街、芦沟桥路,在长江二桥上游穿越长江,沿和平大道、徐东路、梨园、东湖路、珞狮路至终点野芷湖,主线全长34.2公里,设车站25座,换乘站9座。
●一期工程计划今年开建,预计于2015年建成。
第二篇:武汉地铁规划
在建的武汉地铁2号线将向南北两端延伸,其南延段(光谷广场至流芳)有望提前至2013年建成。昨从市发改委获悉,武汉7条地铁规划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意味着这些线路正式拿到“准生证”,可全面开建。
1号线(即轻轨)西延段:自东吴大道延伸至金山大道,线路长1.2公里,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1~2012年。目前,轻轨运营线路图上虽标注有金山大道站,但终点仍只到东吴大道站;
2号线南北延段:南延段自光谷广场到江夏流芳,北延段自常青花园到东西湖金银潭,线路共长10.3公里,投资58.8亿,规划建设期分别为2011~2013年、2013~2015年;
3号线一期:自蔡甸文岭站到汉口三金潭,线路长33.2公里,投资201.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0~2015年。目前,该线路王家墩北站等作为试验站(段),已提前开建;
4号线二期:自武昌火车站到汉阳黄金口,线路长16.9公里,投资112.3亿,规划建设期为2010~2014年。目前,该线路复兴路站、越江段等作为试验站(段),已提前上马;
6号线一期:自沌口体育中心到东西湖金银湖,线路长33.5公里,投资189.4亿,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7年;
7号线一期:自金银湖到武昌南湖花园,线路长29.9公里,投资179.5亿,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7年;
8号线一期:自金银潭至东湖华侨城,线路长17.6公里,投资128.6亿,规划建设期为2013~2016年。
国家发改委建议,武汉应统筹考虑交通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时机,近期建设年限以2017年为宜,重点建设过江线路和部分引导城市外围组团形成的线路,3号线、6号线部分路段和8号线一期可以考虑适当延后。
据悉,此次我市一次获批7条地铁线路规划,是国内同类城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期限最长、新增规模最大的规划。
第三篇:武汉地铁年终总结
篇一:2011地铁员工工作总结
2011总结
从2011年7月1日正式的加入武汉地铁客运部这样的集体,转瞬间半年过去了!时光的白驹过隙,让自己在成长,在成熟,在进步。非常的感谢一直鼓励陪伴我的领导,同事们,我深知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是离不开他们的。
新鲜血液
对于工作的激情,我是澎湃的。就像那新鲜的血液一样流淌在车站,客运部的每个角落。从开始的入职军训到岗前培训。我非常认真的学习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岗位知应会内容。为了更好的融入这样的大集体打好坚实的基础。培训完毕后分配到一号线西站区额头湾车站乙班继续学习实践。在车站有着老员工和师傅的关照和帮助。我工作各个方面都有着飞跃的提高,能够一个人胜任着客运值班员的岗位。对于乘客遇到的困难我都能够帮他们解决,让他们开心而行,满意而归。
茁壮成长
我就像一棵小苗,在所有人得呵护下茁壮的成长。在领导,同事的关心下我的工作能力都在稳步的提高着,我也继续发扬着一个预备党员的工作作风,提出自己的口号“一点一滴干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我都严格的要求自己,从不马虎。有幸自己在2011年9月份被调到客运部综合室协助做“车站标准化”建设。从刚开始崇仁路示范站的建设到后期的每个车站标准化的建设都融入着自己每一份的心血,都留下了自己每一滴的汗水。车站就像我们的家一样,它也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那样它才能茁壮的成长。在今年11月份我又加入了“站台先下后上标识安装”的督工。对于这份工作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从施工人员的安全,到标识粘贴的情况,凡事都是需要自己亲历亲为。遇到了很多的突发情况也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我的收获颇多!工作的每个经历都让我慢慢成长,都让我进步!
再接再厉
新的一年即将的到来,后面的工作更加的严峻!自己也需要更加的努力!2012年一月份有幸会去客运部综合室9355工作,我想这个是对自己的挑战更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追求卓越,追求品质”这个是刘经理给我们全体党员提出的标准,我是受用的。2012年江城的第一条地铁就要开通,作为地铁人这是一件大事,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地铁的一份子我会倾注我所有的力量去迎接2012的到来。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
2011-12-30 篇二:武汉地铁最新规划总结
武汉地铁最新规划:2020年前新建10条线路
发布时间: 2014-09-01 来源:荆楚网
武汉修地铁真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武汉市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传来消息,原先上报的16条线路规模太大,仅有10条线路被保留。
小编就来详解武汉未来6年里会新建的十条线路
2014-2020年武汉规划线路最新消息
2020年最新总规划图
找到你的目标区域
有经过你家门口吗?
轨道交通1号线
【最新消息】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今年5月28日已经开通试运营,堤角站向东延伸,设滕子岗、滠口新城、汉口北三个车站。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四季美农贸城、果蔬大世界、中国家具cbd等10多个项目已经开业迎宾,从汉口北站往上述项目只有5到10分钟左右的距离。
已批在建线路:1号线延长线(东吴大道-金山大道)
新增线路:1号线径河延伸线(金山大道‐径河)
【站点】汉口北 → 滠口新城 → 滕子岗→ 堤角 → 新荣 → 丹水池 → 徐州新村 → 二七路 → 头道街 → 黄浦路 → 三阳路 → 大智路 → 循礼门 → 友谊路 → 利济北路 → 崇仁路 → 硚口路 → 太平洋 → 宗关 → 汉西一路 → 古田四路 → 古田三路 → 古田二路 → 古田一路 → 舵落口 → 额头湾 → 五环大道 → 东吴大道-金山大道方向 → 径河方向(橘色为规划在建中站点)
轨道交通2号线
【最新消息】2号线南延线(流芳—光谷一路):地铁2号线南延长线从原先规划的走光谷一路改为走光谷大道。南延线一年改了3次,终于拍板落定!光谷一路沿线居民和企业默默流泪,光谷大道沿线居民和企业欢呼鼓掌......站点:珞雄路站、关山口站、光谷大道站、佳园路站、光谷火车站、南湖大道站、当代国际花园站、高新四路站、藏龙东街站、光谷一路。
2号线北延线(宏图大道—天河机场):金银潭站延伸到宏图大道站,全长4.5公里,设3座车站,在宏图大道站与轨道3、8号线实现换乘。2014年6月份,机场线全线将陆续动工,2016年下半年全线土建完工,2017年底实现试运营。
轨道交通4号线
【最新消息】4号线二期2014年底通车,全线共设车站13座,换乘车站共6座。二期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建,计划通车时间为2014年12月28日。
站点:黄金口站、孟家铺站,永安堂站、玫瑰苑站、王家湾站、十里铺站、七里庙站、五里墩站、汉阳火车站、钟家村站、拦江路站、复兴路站和首义路站、武昌火车站。
增加线路:4号线西延(黄金口-新汉阳站)新汉阳火车站是武汉市继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之后建设的第四大火车站。
轨道交通5号线
【最新消息】5号线不会转向中山路,而是沿着和平大道继续南行,避开了昙华林多栋优秀历史建筑。建设三个站点,分别是中山路站、中华路站、彭刘杨路站。
原本以工人村为终点的地铁5号线延长了两站,将武钢厂区门口和武汉火车站纳入规划线路中。武钢员工有望乘坐地铁出行!
【大致走向】武汉火车站→武钢厂区门口→工人村→红钢城→和平大道沿线→积玉桥→小东门→武昌火车站→武泰闸→黄家湖
连市长调研青山区,都指示“尽快启动地铁5号线工程,列入明年城建攻坚计划”,看来青山要打造的那个滨江商务区不会是眼子~ 轨道交通6号线
【最新消息】6号线27个站点已有23个在顺利推进建设,中山大道(武胜路——江汉路段)20日起封闭施工,地铁6号线一期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
6号线是武汉市第二条下穿汉江的地铁,也是在建的最长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会带动沌口开发区、常青组团以及金银湖地区的发展。篇三:地铁试用期总结
领导好:
我很荣幸能够通过面试,得到地铁集团建设公司实习的机会,通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我感触颇多。在这段时间内,我参加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参与和主持了水电报装、园林迁改、施工图设计管理等工作。接下来,我就针对各项具体事宜,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谈一谈我在工作中的体会,发现的不足以及一点建议。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
通过4天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让我们初步认知了地铁集团的企业文化、办事流程、职能分工、晋升渠道等内容。培训内容全面而广泛,包含了公司的各类事项,通过之后的实习期的进一步学习和亲自实践,现在已经基本熟悉各项业务流程。入职培训美中不足的是,形式过于单一,大家大部分时间在被动接受,建议可以采用部分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入职体验。
二、水电报装类工作:
在试用期内,我参与了洪山广场、梅苑小区的自来水报装。由于地铁建设任务紧张,线路建设时采用了很多非常规程序和手段,收尾工作很多没有完善,仓促收工撤场,导致有一些遗留问题,在物业开发时就体现了出来,如水电欠费,水电产权单位的设施遭到破坏,未能修复,水表井压埋,电缆损坏等。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的话,我们的后续工作往往就难以开展,这是难点。
以洪山广场为例,在以往施工过程中,由于当时公司和水务集团存在资金纠纷,水务集团没有及时进行自来水施工,而后其他地铁站点施工又埋了部分水表井,没有及时恢复,并存在水费拖欠,园林单位已经完成洪山广场地上园林施工,在资金纠纷解决后,自来水施工需要对洪山广场局部进行重新挖掘,这就需要协调洪山广场管理处、城管局、园林局、地铁建设总部、水务集团等各家单位,推进自来水安装,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进,争取了各项工作的交叉同步进行。
在解决类似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熟悉了产权单位的工作流程及相关负责人员,这就为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在物业开发项目开展之初,就同相关方主动联系沟通,看是否有线路建设的遗留问题,会影响后续工作开展的,如果有,我们就提前介入,予以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也争取得到产权单位的谅解,争取各项工作的同步推进,不致影响我们建设工作的进展。
三、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我根据各项目的目标节点,同相应项目业主代表沟通,确定了个项目施工图出图时间,然后将其反馈至设计院,要求其按要求时间节点提供相关图纸及技术文件,分析排查过程中如发现前期规划、环评、安评等工作会影响出图的,则督促相关部门人员完成相关工作。我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目前急需公司大力解决的是相关土地转性以及后续规划的办理,这是所有工作的前提,目前没有土地证及规划证导致当前所有工作基本都在按非常规流程进行,但这终究不应该作为一个长久的制度流程。
我在施工图设计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另外一个大问题是,设计合同良莠不齐,存在很多未明确的事项,导致了一些投资的浪费,设计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例如约定的设计文件份数不足,未规定设计现场服务,未规定设计限额等问题。对此,我建议我们要加强设计合同管理,首先,要进行限额设计,这对投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对设计服务加以明确,如设计人员的现场服务时间内容;第三,限定设计变更率,加强施工图设计的成熟度。
另外,建设公司应该尽快成立档案室,进行包含设计文件在内的各类档案的建档存储管理。
四、工程管理:
在实习期内,我认真学习了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对于工程管理,规定涉及到的面比较广,为我们管理提供了一个框架,我建议在细节上应该进行补充,编制一些具体的规则文件进行支撑,这样可以做到按章管理,避免混乱。比如质量管理方面,应该编制质量控制点计划,细化到工程中的各项,明确质量目标,根据相关规范确定质量合格/不合格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的整改流程,制定奖惩措施,按不同项目及问题大小设臵不同的奖惩金额标准等。对于安全、进度同样可以编制具体的文件来支撑纲领性的文件,用于指导对监理及施工单位的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管理有据可依,让新员工快速熟悉工程管理,让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前知道违规的后果而进行提前预防,避免工程管理出现混乱。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及展望,以及对一些工作的建议,同时,我会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让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管理过程中,被监理、设计及施工人员信服,这样才能做好管理。不到之处,敬请领导斧正。篇四:武汉地铁物资成本管理总结
武汉地铁物资成本管理总结
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青鱼嘴站站内物业开发(风、水、电)的工程内容包括含建筑、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配电与照明、通信、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bas(机电设备监控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工程所有设备材料的采购、施工安装、调试、验收等相关工作。
青鱼嘴物业开发项目工程施工材料分甲控、自购两类,前期物资成本预算1230万元。截止工程结束,实际发生材料成本1150万,比概算金额节约7%。综合分析,武汉地铁项目能做到材料成本节约的主要管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材料数量的控制
武汉地铁项目物资采购量的精细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进场施工蓝图拿到后,工程部需要在15个工作日内对图纸量进行核对与梳理,提出物资总需求计划,报项目部各部门审核签字,最后递交至项目物资设备部。
2、每月每季度工程部需要依据施工进度比例提出物资月度申请计划,项目物资设备部依据工程部材料需求与现场库存量,制定相应物资采购计划,报项目部领导审批。
3、项目物资部在发料环节中严格把控,禁止限额发料,禁止以发代耗。在月季度末对库存材料进行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4、项目物资设备部通过制定材料消耗定额与材料节超奖惩办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项目部技术人员与劳务队施工人员在施工方案优化上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节约了施工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
二、材料质量的控制
武汉地铁青鱼嘴物业开发项目作为市政工程,其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与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唯有保证质量才可以保证我们企业在业内的利益与发展。在材料设备质量的控制上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落实各种工程物资的供应渠道,选择履约信誉好、产品质量优的材料及产品,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按规范规定要求对材料及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拒绝接受不符合要求的物资。
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各工序中材料的使用,直到竣工验收,实行全工程管理,进行追溯标识。工程材料进场前,对材料质量验收进行严格的控制,坚持“六不”原则,即“不验货不进场、质量不合格不进货、不符合型号不进货.原材料进场后,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检查,对于不合格材料按照有关规定清除出场。同时登记“不合格物资处置台帐”。对于进场后的原材料,总体上按防水、防潮、防尘等进行整齐堆码和规范标识,尤其是对配电箱、电缆以及bas、fas等精密设备更要做好保护工作。
为了确保进场材料质量的万无一失,对于矿物质绝缘电缆、防火门、通风管道等与消防挂钩的所有材料,我项目部均邀请第三方抽检单位对此类材料进行抽检,待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风险的规避
物资材料的风险主要包括供货商选择的风险、合同条款约束风险、材料抽检与设备吊装方案选择风险以及后期债务与相关索赔风险等。
规避供货商选择风险也即:要选择有城市轨道交通供货业绩且资质信誉良好的厂家,避免厂方因实力不足延误供货周期或者出现相关质量瑕疵。例如城市轨道交通所用配电柜与各类控制柜不仅对其防护等级有相当高的要求,而且与各个专业均有接口协议,所以只有选择有市政工程业绩的供货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验收和如期交付。
规避合同条款约束风险也即:选定供货商谈妥供货金额后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就双方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界定,避免后期因条款约束模糊发生扯皮现象,或者我方承担过多的责任与义务。例如如何界定材料的卸货与二次搬运,如何确定付款方式,材料抽检的数量是否包含在合同清单内,抽检费用由谁承担等,以及合同履行地点和发生纠纷后该采取何种办法解除纠纷等。
规避材料抽检风险也就是:在合同条款中应明确规定材料抽检不合格时厂家应承担一切责任,同时应赔偿我方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另一方面,我方也应有应对材料不合格现状的应急预案,保证我方在建设单位的良好信誉与形象,保证工程进度不因此而受到影响。例如备选供货商的选择和周边兄弟施工单位的战略合
作均可解决燃眉之急。
规避设备吊装风险也就是:通过选择与论证,确定最安全最经济的吊装方案,保证配合吊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被吊装的设备的质量性能安全。武汉地铁青鱼嘴站物业开发项目大的设备例如风机、空调机组、风冷热泵机组和环控电控柜,这些设备不仅体积大重量沉,而且合同金额达到数十万,一旦因吊装问题导致设备损坏将导致物资成本的维修更换费用增加。所以好的、经过专家论证的吊装方案便可以消除吊装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避免因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实现物资成本的节约。
四、废旧物资的处理
武汉地铁青鱼嘴物业开发机电安装项目主要物资为设备,在具体施工中数量的把控均可做到90%以上的准确率,其他废旧物资主要有短节型钢、短节水管、部分电线电缆、小灰砖、水泥砂石料和穿线管。在废旧物资的处理过程中,我们首先以再利用为主。例如短节水管我们充当穿墙套管,短节型钢在封堵小孔洞时当做支撑。其他材料的处理我们均以呈批件的格式上报公司主管部门,等待公司主管领导的审批和指示,处理费用冲抵物资成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资成本管控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殊性制定和落实,以上所述的武汉地铁青鱼嘴物业开发项目成本管控办法在整个项目的进展中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希望公司各位领导对我们方案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批评和指示。
中铁十七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项目部
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篇五: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复兴路站涌水事故处理经验总结
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复兴路站涌水事故处理经验总结
【摘 要】武汉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在基坑开挖中出现地连墙侧壁涌水险情,现场采用坑内回填反压、坑外注pu发泡剂的方式,有效的控制了险情扩大,处理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涌水;地连墙;注浆
工程概况
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全长16.745公里,该线设高架车站2座、地下车站11座。本次涌水事故发生在复兴路站,该站长157.3m,宽23.1m(端头28.1m),深23.7m,地下三层结构,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设7道支撑,1、4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为钢支撑。险情发生于2013年元月,当时复兴路站完成第一至四道支撑及东端头第五、六道钢支撑;东端头38m底板施工完毕,第三段已挖至第四、第五道支撑。
水文地质情况
车站场地属长江ⅰ级阶地地貌,地面标高在23.14~24.6m之间。
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分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种类型。
(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qml)中,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勘察期间测得其初见水位埋深为
1.5~5.8m。
(2)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1)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4-2)粉砂、(11-1)细砂混粉质粘土、(11-2)中细砂混粉质粘土、(12)中粗砂混砾、卵石之中,与长江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其水位受长江水位变化的影响,水量丰富,其上覆粘性土层及下伏基岩为相对隔水顶、底板。
勘察报告指出:该场地承压水水头高度为8.00m,相当于标高17.58m(地下6m)(2009年11月~12月),根据武汉市承压水水头变化规律,在丰水期时场内承压水水头要比枯水期时高2.0~3.0米。
围护结构设计
围护结构采用为1m厚地连墙结构,深41~44m,工字钢接头。
降水情况
前期降水方案采用坑内降水方案,降水井分为两类,一类是疏干井(30~32m),目的是疏干坑内4-1粉土夹粉砂、4-2粉砂层,另一类是减压井(40~42m),目的是降低11-2沙层地下水头,防止基坑底部突涌。场区共布设减压降水井18口,疏干降水井21口,观测井4口(兼作安全储备井,结构同疏干井)。目前实际在抽17口井,单井抽水量较小,统计结果5~9吨/24h,实测水位地下24m。
险情发生及处理经过
2013年1月7日19:30分,施工单位进行第六流水段第四道砼支撑以下土方开挖(地面以下约20.5米),在开挖到南侧地连墙(ew10、ew11)接口处,现场技术员发现接口处有潮湿现象,地连墙表面有水渍。当时安排堵漏人员到现场,采取聚氨酯堵漏措施,21:30将水堵住,漏水点不再渗水。
1月7日24:00基坑继续向下开挖1m左右,原漏水点下面1m新发现一个漏水点;开始水流量较小但夹带泥沙,后漏水处孔洞迅速扩大至约30x30cm孔洞,涌水增大,施工单位采取“黑心棉”填塞,并挖土回填,由于水压力太大,填这边,水就从另一个地方冒出来,回填反压效果不佳。01:30左右现场各方商议后决定采取下列措施:1)采取坑内继续回填反压,坑外双液注浆进行封堵的方案;2)考虑道路行车安全,将地连墙外侧道路进行封闭,只保留临时盖板上双向2车道;3)在道路外补地面监测点,不间断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同时联系调运水泥及混凝土进行反压。
8日白天调集工人及材料来支援,组织用水泥袋、混凝土、土袋子筑岛反压,由于回填反压效果一直不明显,现场采取用?覫108mm的钢管进行引流再回填反压的办法,涌水量没有减小。
8日下午16:30左右第一个孔(距涌水点1.5m)完毕开始注双液浆,开始双液注浆后,坑内涌水略为减小;18:00时,第二个注浆孔(正位于涌水点处)完成,坑内涌水突然增大,当时利用钻孔机将pu发泡剂引入地下,这才将涌水封住。同时基坑内采取混凝土封闭的加固措施。8日晚上恢复双液浆注浆,至11日下午五点,累计注浆9个孔,间距1.5m,其中1号孔(注浆72h,约80t水泥)才注浆填充密实。
监测数据表明地面沉降19号点处最大为100mm,变形最快时沉降速率达到10mm/h,地面开裂。涌水封堵后沉降速率迅速减小,到8日晚7点时,已趋于稳定,沉降速率降为0.4mm/h。
1月9日下午五点,召开了专题处理会,专家形成意见如下:地连墙异形槽段接头处渗漏,渗漏点位于4-1层粉砂为主的互层土,基坑底以下存在稳定的4-4粉质粘土隔水层。坑内降水不可能疏干4-4层隔水层以上互层土中地下水;形成坑内外较大水头差,加上坑外直径1350mm污水管及电缆沟中漏水的影响,漏点处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邻近路面下沉的后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由于渗透点已基本封堵,在地面塌陷区可采用单管高喷桩,中心距
1.2-1.4m,深度至4-4隔水层顶面,加固塌陷处地基,保证道路稳定。
(2)漏点处增设半圆形咬合高喷止水帷幕,形成第二道止水屏障;帷幕内补充单液注浆点,加强止水效果。
(3)可考虑在漏点附近增设2口备用降水井、井深 30m左右,并进行降水效果检验;
(4)为防止后续施工中地连墙异形节点渗漏,在未开挖至基底的异形接头处,坑外增设高压旋喷止水,旋喷范围为4-4层顶面至开挖面以上1m-2m;
(5)继续加强周边环境变形及漏点附近内支撑轴力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6)双液注浆设备留在现场,在继续开挖中如发现渗漏,仍以双液注浆封堵和坑内反压回填的措施为主进行处理。
经验总结
(1)此次涌水现已初步查明是地连墙“工”字钢接头处刷璧不彻底,导致接头处混凝土产生孔洞所致。因此在地连墙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接头处的质量控制。尤其在武汉地区一级阶地,最好在地连墙接头处增设旋喷桩进行止水加固。
(2)深基坑开挖施工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配备双液注浆机、水玻璃、聚氨酯、水泥等应急物资。在开挖过程中一定要配备经验丰富的施工员,发现侧壁有渗水迹象要立即停止开挖,并启动应急预案。
(3)对封底地连墙,承压水被地连墙隔断,坑内降水井无法降低坑外水位,开挖越深,坑内外水头差越大大,地连墙稍有缺陷就会产生涌水事故,建议最好在坑外增设应急减压井,发现涌水立即开启坑外降水井,减小基坑内外压力差,这样堵水就会相对容易,也不用大规模回填反压造成后续处理困难。
(4)对深基坑侧壁涌水一定要反映迅速,要充分认识事情的严重危害,尽可能调集周边工地资源进行支援,对周边临近管线特别是给水、排水管要第一时间通知产权单位到现场对管道进行检查,必要时采取停水措施。
第四篇:武汉相关规划
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十一五”改革成就综述
作者: 人民网记者 朱剑红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期: 2010-10-21 浏览次数: 2
每一个政策都有苦和乐伴随,每一个措施都有得与失碰撞„„走进“十一五”,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走进了攻坚阶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制约“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各种难题,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任务,都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走过“十一
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又推向深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各项任务积极推进。
新起点,新突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也许人们还记得,2008年有一个词汇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大部制改革”。
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为“大部制改革”的这次改革,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从1982年到2003年,国务院机构进行了5次改革,机构的数量大大减少,政府职能逐渐从管理计划经济转向了管理市场经济。“十一五”时期,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2008年的改革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8个调整为27个,虽然数量变化不大,但意义深远,“大部制改革”被誉为政府改革的新起点、新突破口。
走过“十一五”,转变政府职能在多方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审核又取消和调整了188项审批事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施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印发,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政府投资条例等正在研究制订,核准制、备案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调结构,转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十一五”开局时,改革开放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把中国带进了繁荣发展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细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追根溯源还是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对刚刚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中国而言,推进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
继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我们别无选择。“十一五”期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原则、目标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推进力度不断加强,中央企业由2006年初的169家调整重组为目前的123家。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信行业和航空工业完成重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供水、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普遍引入竞争机制,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基本形成。
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我们毫不动摇。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这5年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方面,又有大动作。继2005年新中国首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央政府文件“非公经济36条”的发布,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政府监管和服务、营造舆论环境等方面出台了近40个配套文件。2009、2010年,国务院又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者被民间称为“新非公经济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有力改善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我们立体推进。
2010年,讨论多年的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破冰”。在看到此举对新疆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外,社会各界更读懂了这一改革对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十一五”期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了许多类似的举措:全国24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9个省(区、市)正逐步推开“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环境税、房地产税等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成果同样可圈可点。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落实。《劳动合同法》等重要法律颁布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全面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实施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制定出台了差别电价和可再生能源加价等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
统筹城乡,破解难题,综合配套改革快马加鞭
也许人们还记得,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城乡居民各收一个“大红包”: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一个十分红火的大牛市;农业税的全面取消,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交“皇粮国税”的历史。承继这个好的开头,这五年的农村改革有声有色继续深化。除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的取消外,还推进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体制攻坚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十一五”期间这项改革从单兵突进向综合配套改革、协同推进发展。5年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国务院已经批准设立了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部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对加快开发开放,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探索;中部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开展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验;西部有成都市和重庆市,进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东北地区有沈阳经济区,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进行重点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东中西互动,多层次推进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格局。
走进“十二五”,改革仍将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仍将走向深远。
杨松要求“十二五”武汉教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提要](记者邹汉青)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立足于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湖北日报讯(记者邹汉青)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昨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率省教育厅等部门调研武汉市“十二五”教育规划工作时指出,要有超前的远见,着眼2020年甚至更长远,做好教育发展规划。
杨松考察了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和新华下路中学。新华下路中学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7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杨松关切询问这些外地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是否与本地学生融合,是否享受到同等待遇。
随后,杨松听取了武汉市关于“十二五”教育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武汉市教育局提出“十二五”期间建成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中部六省的“龙头”,处在国内同等城市前列,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杨松强调,教育规划编制要有长远眼光,考虑得越长远,就越能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武汉市的教育规划要突出本地特色,同时要与全国、全省的规划衔接,与武汉总体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紧密衔接。要立足于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武汉城市圈部属高校与省属高校对口支持合作计划启动
[来 源] 湖北教育信息网[文 号] [发表时间] 2009-07-06 10:10:53 [阅读次数] 2138
会议现场
副省长郭生练讲话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发言
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讲话
武汉大学与咸宁学院签订对口支持合作计划协议书
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签订对口支持合作计划协议书
7月4日下午,武汉城市圈7所部属高校与18所省属高校对口支持合作计划协议书签字仪式隆重举行。协议书的签订,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进入实质性阶段,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省政府副省长郭生练,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以及参加此项计划的部属、省属高校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签字仪式。
副省长郭生练在签字仪式上强调,湖北是一个高教大省,高等教育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但是,湖北的高等教育存在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均衡,部委高校整体实力很强,而省属高校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整体实力较弱。实施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就是要通过建立对口支持合作机制,和高等教育联动共享机制,统筹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充分发挥部属高校的比较优势,整体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指出,区域性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要在服务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战略中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教育优势,形成改革试点的特色。武汉城市圈高校的密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是全国都少有的,如何统筹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势,如何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结合,是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任务。7所部属高校和18所省属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开展结对支持与合作,通过这种形式把在武汉城市圈内的高校连接成一个整体,这项工作很有创意,很有意义,也必将取得很好的成效。这也是部属院校服务湖北教育,服务湖北人民很好的方式和途径。
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表示,部省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实施,将建立起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资源联动共享机制,整体提升我省特别是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水平。省教育厅将加强统筹协调,搞好服务,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部省高校支持合作予以大力支持。一是建立部省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库。凡是以结对高校合作的方式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省教育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或推荐,有些项目可不占学校指标。二是针对支持合作计划,省教育厅专门设立资助岗位,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选派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正职的每人每年资助5万元,任副职的每人每年资助3万元。他们主持申报的省级或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优先立项和推荐,并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资助。三是实施奖励政策。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除享受现行的经费资助政策外,按不同项目类型,每个项目分别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双方合作在省属高校建成一级学科硕士点或非硕士授予高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100万元奖励;建成博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200万元奖励;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的,给予合作双方各300万元奖励;联合申报成功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500万元建设经费奖励;联合申报成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200万元建设经费奖励;取得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资助。四是及时总结表彰。省教育厅将每半年召开一次计划实施汇报交流会,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工作积极主动、合作成效显著的高校,授予“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先进单位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她希望各高校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和途径,共谋发展、共同提高,实现互利双赢。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和湖北师范学院院长向显智代表参与该计划的25所高校发言。他们表示,部省对口支援高校将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开展支持和协作,互相携手,共同努力,提升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共同致力于服务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关链接:
“对口支持合作计划”是省教育厅为落实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的有关精神,实现部属、省属高校携手发展,真正把部属高校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湖北省的高教优势,提升湖北省高等教育水平而组织实施的一项发展措施。同时也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项目。
结对高校一览:
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孝感学院,咸宁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黄石理工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鄂州职业大学。
【打印】 【关闭】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
[来 源] 高教处[文 号] 鄂教高〔2009〕20号[发表时间] 2009-11-04 16:45:15 [阅读次数] 899
各普通本科院校: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统筹和资源联动共享,根据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厅决定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以下简称“支持合作计划”),组织在鄂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与武汉城市圈域内18所省属高校开展对口支持与合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立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合作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联动共享,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我省特别是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湖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结对双方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可能,签订支持合作协议,明确支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力求取得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二是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看准了的项目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支持合作关系。
三是突出特色。结对高校应因校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支持合作的重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支持合作方式与途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持合作模式。
四是互利共赢。充分发挥结对高校双方的优势和特点,促进教育资源联动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三、支持合作的主要内容
1、教学改革和建设。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完善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支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人才联合培养。支持和鼓励省属高校选派优秀本科生跨校到结对部属高校选修课程、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士学位;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聘请省属高校教师为研究生导师,并安排招生计划,联合开展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3、学科合作共建。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省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加强博士点、硕士点建设。
4、科研合作共建。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发挥各自己优势,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63”、“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共建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
5、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选派优秀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任职或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拿出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接收结对省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进修、访问或挂职锻炼。
6、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联合共建共享国家和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图书情报资料、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教学、科技资源,资源的使用互享校本待遇。
支持和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拓展支持合作领域。
四、相关支持政策
省教育厅建立支持合作计划实施的政策导向机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各高校开展支持合作予以大力支持,确保计划实施取得实效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1、建立支持合作计划项目库。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拟定的支持合作项目进行汇总归类,建立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结对高校以合作的方式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省教育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或推荐,部分项目可不占学校指标。
2、实施“彩虹学者计划”。省教育厅设立“彩虹学者”岗位,部属高校选派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任职(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聘用为“彩虹学者”,省教育厅给予岗位资助,任正职的每人每年资助5万元,任副职的每人每年资助3万元。“彩虹学者”作为主持人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优先立项和推荐,并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资助。
3、实施奖励政策。通过部省高校合作共建,使省属高校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省教育厅给予奖励。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除享受现行的经费资助政策外,按不同项目类型,分别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合作指导博士生培养,省属高校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给予50万元奖励;双方合作在省属高校建成一级学科硕士点或非硕士授予高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100万元奖励;建成博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150万元奖励;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的,给予合作双方各300万元奖励;联合申报成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给予500万元建设经费奖励;联合申报成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给予200万元建设经费奖励;取得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的给予相应配套经费资助。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实施对口支持合作计划领导小组,陈安丽同志任组长,陈传德、黄利鸣、徐金山、张金元同志任副组长,发展规划处、高教处、科技处、学位办、教师处、财务处、学生处、干部人事处等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支持合作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高教处)。
2、建立汇报交流机制。省教育厅每半年召开一次支持合作计划实施情况汇报、交流会,听取各高校和有关处室的情况汇报,交流各高校的工作经验和作法,通过简报以及各种新闻媒体对支持合作计划实施情况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3、建立激励机制。省教育厅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各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实施情况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高校,授予“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先进单位称号”,并给予奖励。
二OO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
[来 源] 高教处[文 号] 鄂教高〔2009〕20号[发表时间] 2009-11-04 16:45:15 [阅读次数] 898
各普通本科院校: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统筹和资源联动共享,根据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教育厅决定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以下简称“支持合作计划”),组织在鄂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与武汉城市圈域内18所省属高校开展对口支持与合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立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合作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联动共享,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我省特别是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湖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结对双方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现实可能,签订支持合作协议,明确支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力求取得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二是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看准了的项目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支持合作关系。
三是突出特色。结对高校应因校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支持合作的重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支持合作方式与途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持合作模式。
四是互利共赢。充分发挥结对高校双方的优势和特点,促进教育资源联动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三、支持合作的主要内容
1、教学改革和建设。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完善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支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人才联合培养。支持和鼓励省属高校选派优秀本科生跨校到结对部属高校选修课程、辅修第二专业、攻读第二学士学位;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聘请省属高校教师为研究生导师,并安排招生计划,联合开展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3、学科合作共建。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省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加强博士点、硕士点建设。
4、科研合作共建。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发挥各自己优势,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63”、“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共建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
5、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帮助指导结对省属高校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选派优秀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任职或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支持和鼓励部属高校拿出一定数量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接收结对省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进修、访问或挂职锻炼。
6、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支持和鼓励结对高校联合共建共享国家和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图书情报资料、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质教学、科技资源,资源的使用互享校本待遇。
支持和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拓展支持合作领域。
四、相关支持政策
省教育厅建立支持合作计划实施的政策导向机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各高校开展支持合作予以大力支持,确保计划实施取得实效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1、建立支持合作计划项目库。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拟定的支持合作项目进行汇总归类,建立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结对高校以合作的方式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省教育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或推荐,部分项目可不占学校指标。
2、实施“彩虹学者计划”。省教育厅设立“彩虹学者”岗位,部属高校选派专业人才和管理干部到结对省属高校任职(挂职),担任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或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聘用为“彩虹学者”,省教育厅给予岗位资助,任正职的每人每年资助5万元,任副职的每人每年资助3万元。“彩虹学者”作为主持人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优先立项和推荐,并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资助。
3、实施奖励政策。通过部省高校合作共建,使省属高校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省教育厅给予奖励。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的,除享受现行的经费资助政策外,按不同项目类型,分别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合作指导博士生培养,省属高校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给予50万元奖励;双方合作在省属高校建成一级学科硕士点或非硕士授予高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100万元奖励;建成博士点的,给予合作双方各150万元奖励;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的,给予合作双方各300万元奖励;联合申报成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给予500万元建设经费奖励;联合申报成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给予200万元建设经费奖励;取得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的给予相应配套经费资助。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实施对口支持合作计划领导小组,陈安丽同志任组长,陈传德、黄利鸣、徐金山、张金元同志任副组长,发展规划处、高教处、科技处、学位办、教师处、财务处、学生处、干部人事处等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支持合作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高教处)。
2、建立汇报交流机制。省教育厅每半年召开一次支持合作计划实施情况汇报、交流会,听取各高校和有关处室的情况汇报,交流各高校的工作经验和作法,通过简报以及各种新闻媒体对支持合作计划实施情况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3、建立激励机制。省教育厅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各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实施情况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高校,授予“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先进单位称号”,并给予奖励。
二OO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0年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工作总结的通知 [来 源] 高教处[文 号] 鄂教高函〔2010〕19号[发表时间] 2010-09-21 16:24:44 [阅读次数] 1652
有关普通高等学校:
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委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合作计划(以下简称“支持合作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协议,着力推进支持合作工作。为总结一年来“支持合作计划”的实施情况,交流各校工作经验,我厅拟召开“支持合作计划”工作会。为做好会议准备工作,请各有关高校认真做好2010年实施“支持合作计划”的工作总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的主要内容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启动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委高校与地方高校对口支持合作计划的通知》(鄂教高[2009]13号)、《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鄂教高[2009]20号)等文件精神,围绕支持合作双方所拟定的合作协议和工作计划,就一年来,各计划项目的落实、工作进展和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1、各校支持合作协议和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和建设、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合作共建、科研合作共建、人才队伍建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支持合作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分析。
2、各校组织开展支持合作工作的经验、体会与做法,突出本校特点、特色,分析典型事例。
3、进一步推进“支持合作计划”的工作思考;组织实施支持合作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及问题的分析,工作意见与建议;2011年支持合作工作计划安排。
二、我厅将在各校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召开2010年“支持合作计划”工作会,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三、请各高校于10月11日前将工作总结文本的电子版(5000字左右)以电子邮件报我厅高教处,已实施“彩虹学者”计划的部省高校还应填写“‘彩虹学者计划’岗位在岗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调查表”一并报送。联系人:王文森,吴勃;联系电话:027-87328180,87328172;电子邮件:hbgjcwws@163.com。
附件: “彩虹学者计划”岗位在岗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调查表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武汉重点发展15个新兴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9年09月29日 10:01:24
武汉市的全国两院院士有54人。昨日,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提出,期望这些院士作为领头人每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成为亿万富翁。
日前召开的武汉市政府常务会上,武汉通过了“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
在会上,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武汉市的两院院士有54名,他们都是各自科研领域的权威泰斗,是学科的领军人物。“我们要研究相关的政策,让院士们在企业有股份,鼓励他们成为腰缠万贯、甚至腰缠亿万的富翁,成为和袁隆平一样富有的院士。”
他提出,武汉市需要充分发挥这些院士领军人物的作用,让每个院士带动一个相关的产业,最终让武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未来,武汉市蓬勃的经济新动力在哪里?——日前武汉市政府通过的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给出答案。
和武汉市以往的钢铁、石油化工、烟草、纺织等传统的产业不同,15个新兴产业充满现代气息。
武汉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新能源;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数控机床;新材料;新动力汽车;地球空间信息;动漫产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激光;软件及外包;金融服务;新型显示器;新一代移动通信。
武汉市计划,10年时间,打造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动漫企业,拥有3-5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成为“中国数字创意之都”。
在新动力汽车方面,武汉市将尽快推出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上市,同时自主研发或与日产公司合作研发纯电动轿车。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方面,武汉计划3-5年,成为从研发、生产到市场应用各领域的国内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新高地。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说,武汉传统产业有的正逐渐退出,有的相对缺乏发展后劲。将来,这15个新兴产业是武汉经济唱大戏的主角。武汉将在贴息贷款、补贴培育市场等方面,全力扶持这15个新兴产业。
来源:武汉市发展改革委网站
专家组研讨武汉“十二五”重点发展地区有哪些?
来源:长江商报
2010年01月11日09:16
我来说两句(0)
武汉“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地区有哪些?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怎么安排?昨日,《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接受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为首的全国专家组研讨。
规划提出了武汉近期发展目标是做“中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武汉周边的长沙、郑州、南昌等城市都在动作,规划从战略上提出了近期武汉面临的两大迫切任务——推进CBD建设和空港经济区建设。
如果周边特大城市会捷足先登,武汉再想成为金融中心难上加难。因为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金融“龙头”的排他性,在某一个金融中心的影响范围内难以再形成另一个规模相似的金融中心。武汉加强对空港经济区的投入,有助于在中部地区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空港经济区会形成极强的集取效应。
武汉近期建设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武汉城市交通设计院共同完成。实施年限2010年至2015年,是武汉市与“十二五”对接的空间和城市规划。下一步,将按专家意见完善后报市政府批准、市人大审议、建设部备案,于今年五六月实施。
武汉市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期间,按照“重组、改制、调整、提升”的方针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办出特色、逐步规范”的原则,大力整合市属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和布局,初步形成了适应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布局合理、比例适当、发展协调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全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不断提高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开展部市合作建设在汉部(委)高校的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重点大学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同时,我市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有些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规模偏小,效益较低;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还有差距等等。为促进我市高等教育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制定武汉市“十一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武汉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改革、巩固、提高”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把我市高等教育办成品牌、办出特色、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坚持地方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方向。武汉市高等教育要面向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2.坚持内涵提升为主和外延发展为辅的原则。各高校既要加快校园建设步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做到内涵提升和外延发展的结合。
3.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原则。要把学校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主线。
4.坚持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投入的新机制。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实现投资体制多元化,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5.坚持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武汉市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结合武汉实际,加强政府统筹,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分校规划,分步实施。
三、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面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面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本专结合、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到“十一五”末,江汉大学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开办研究生教育,申办5个左右硕士点,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武汉软件职业学院与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深化组团办学,整合为一所高职,并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一起力争进入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行列;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要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成为本专结合、服务武汉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
1.办学规模目标: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市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到20l0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左右,市属高校在校生规模达8万人左右。其中,江汉大学约2万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约1万人;由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组团办学达约1.5万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约0.8万人: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约0.6万人;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规模约2万人。
2.办学质量目标:市属高校全部通过部、省相应办学水平合格评估,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建设15个左右市级重点专业或重点学科;支持省级以上课程、专业、学科建设。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左右。
3.师生队伍建设目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专、兼、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素质。高校中具有硕士以上的专任教师达30%以上,其中中青年教师达5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30%。江汉大学应达到普通高校部颁标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40%以上。
4.学校建设目标:市属高校基本完成校园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办学需要。“十一五”期间,江汉大学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开放式,与武汉发展相适应的一所城市大学;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完成新校区的扩建工作: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组团办学的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使之成为功能配套、基本现代化的校园;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完成异地建设工作。
5.部市合作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武汉市和教育部合作建设在汉部(委)属高校工作,进一步完善部市合作建设招生工作机制,到“十一五”末,面向武汉市的定向招生计划每年稳定在2000人左右。
四、主要措施
1.实施引资转制工程。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确保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投资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发展经费。积极推进市属高校引资转制工作,到20l0年,市属高校有独立设置二级学院1个,非独立设置民营化内设二级学院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l―2个,推进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引进民营资金和外资约2亿元。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市属高校引资转制工作予以政策支持。营造引资转制的良好舆论环境。
2.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根据武汉市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紧密结合,把市属高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和技能型紧缺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快培养大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支持市属高校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对我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汽车、软件、机电、旅游等专业予以优先扶持。加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支持市属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达100项以上。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培养,市政府设立并每年安排实习(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软件、汽车、机电、商业服务等实习实训基地。
3.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采取引进与培养等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较高、专兼结合的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积极鼓励学校采取优惠政策,实施“名师工程”,引进一批博士和学科带头人等高素质的教师。鼓励学校聘请一批生产和工作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支持学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进修深造。“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设立市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每年安排用于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含出国培训)的经费不少于100万元。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4.施产学研一体化工程。
在市属高校营造浓厚的科研及创新氛围,做到科研、教学相长,以科研促教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创新水平。鼓励和支持高校争取国家、省部、市等各层次、各类别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高校要与企业、公司等进行科研合作,联合攻关,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加强市属高校示范性实验建设和实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在市属高校建设10个左右具有示范效应的实验室和实训室,重点建设5个左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高校要积极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市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高校开展科研工作。
5.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建立和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成人高等教育要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更新专业。加强继续教育,实行培训方式转变,重点抓好技能更新、专业发展等短期培训。扩展教育对象,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做好服务。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努力办好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把市电大建成全市远程教育中心,努力营造学习型城市,构建我市终身教育体系。
6.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程。
鼓励高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和鼓励高校建设中外友好交流学校。选派高校干部、教师出国考察培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江汉大学护理专业、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和商业经营管理专业、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汽车专业、武汉软件职业学院软件专业、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涉外汉语专业与国外合作办学。开展互派留学生工作。
附说明:
一、关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问题
1.关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国际通行计算方法是将―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作为分子,以我国18―22周岁的人口数作为分母的计算结果。目前,武汉市计算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将全市当年升入大学的学生数作为分子,以前一全市18―22周岁的人口数作为分母的计算结果。
2.据《中国教育报》载,浙江省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到2010年浙江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5%。
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司〔2003〕16号),合格标准为初次就业率达50%以上;优秀标准为初次就业率达70%以上。
第五篇:武汉地铁见习报告
生产见习报告
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A1341 姓名:邹文静 学号:05
一、概述
1.见习目的
通过在武汉三天的认识实习,对铁路行车编组计划以及日常的行车调配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初步了解。通过对调度指挥中心、以及编组站的参观实习,使学生对铁路系统的调度以及车站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类型和运用、车站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机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使学生能学有所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见习内容
①武汉古田车辆综合维修基地
②武汉调度指挥控制中心 ③地铁车辆段
二、生产见习内容
武汉地铁科普馆
此次实习第二天去的地方是武汉铁路局的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安排我们分别参观了工作人员调度台得实际操作,由于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铁道部设调度处,铁路局设总调度室,技术站设调度室。铁道部、铁路局、技术站调度分别代表铁道部长、铁路局长、站长,根据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统一指挥的原则,分别掌管全国铁路、铁路局、和车站的日常运输组织指挥工作,所以首先了解整个铁路局的调度工作对以后下到车展的实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见习体会
武汉地铁总调中心分为六类工作人员,第一类是行车调度员,他们对行车安排、轨道使用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与司机实时通话进行调度安排;第二类是环境监控员,他们对车站环境、温度等进行监控,并进行调整,使车站和车内环境达到适宜,使乘客的旅行体验更加舒适;第三类是电力调度员,通过对电力的调度分配完成工作;第四类是综合调度员,他们负责行车的报修,报表的填写及统计;第五类是执法调度员,最后控制中心每天都会配备一个值班主任,作为控制中心权利最大的人,他负责整个控制中心的监控工作。通过关于运营部分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南京地铁一号线高峰时期发车间隔为2分20秒,采用大小交路的方式运行,高峰上线41列车,以满足高峰客流量。而其他时段则是间隔3分29秒。这里可以看出南京地铁的运行是十分紧密的,乘客并不需要等很长时间就可上车,这一点在我们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也有体会。
列车运行方案在相互关系上比较直观的表现是列车运行图,在时间关系上比较直观的就是列车时刻表。工作日在早晚有高峰,午间有小高峰,其他时间平峰,而周六周日则出现较高平峰,和晚高峰后推等情况,而节假日则出现客流最高平峰。针对一些特殊事件,例如圣诞节、大型文体活动,运行计划同样要做出相应的应对,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快速集散。
关于故障行车,行调部门的工作人员用了“限速、多停、小交路”来概括。
行调部门的人员还为我们讲解了例如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行调部门的处理方法。总的来看,OCC是地铁最为关键的部门,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实习最后一天参观了车辆段,车辆段是列车的家,是列车停放,清洗,检修的场所。大体分为:运用库、检修库、洗车库、信号楼、试车线等几个部分。
我们来到车辆段信号楼,技术人员给我们现场讲解了站场图形,铁道微机联锁设备的操作、无线调度台的操作及有线广播和专用电话的操作等。信号楼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接车发车及行车调度,通过信号楼的控制设备,来实现列车转轨、调度作业。
信号楼调度中心运用库是车辆段最重要的部分,这里负责列车日常停放和检修。这里有不落镟床等维修设备,我们在这里同时近距离接触了地铁车辆。工作人员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地铁的轮轴及各部件的作用,并带我们来到车下进行近距离参观,让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地铁车辆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