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

时间:2019-05-13 10: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

第一篇: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②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土建和属性数据 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土地资源调查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任务: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④土地资源调查得成果记录。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一般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安排工作计划、收集资料、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测、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测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3检查验收

2.历史土地清丈方法①方田均税法 ②经界法 ③堆排法 ④鱼鳞图册法;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最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第二章 土地类型调查

1.气候调查(气温、积温、降水、干燥度):调查区气象站收集抄录有关气候要素观测数据、实地观测地形地貌(大中地貌、特殊地形微地形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航片卫片、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地质(岩石类型、风化壳地球化学类型、沉积物):野外实地绘制相应的断面图水资源(水资源类型、水资源量、水质):调查河流湖泊的大小深度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农业灌溉和排水能力;饮用水井和灌溉水井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关系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渍化、浅育化影响;调查水利措施;采样分析土壤(地表特征、剖面特征):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植被(确定代表性植物群落、估测植物种属的丰富度、目测覆盖度、调查植物的利用价值特种土宜植物调

2.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原则

3.制图的原则:地理基础控制原则、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量变与质变个体形态与区域总体结构的关系原则、土地土地类型制图要注意地理分异特征、要突出生产性、要注意土地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综合性方法:综合制图法(遥感图像野外调查分析、分类系统解译野外调绘、草图、转绘)叠置制图法(最后野外验证)制图技术处理:夸大法、符号法、何并法、组合复区法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技术路线:收集资料了解要求、分析调研利用状况和分布特点拟定分类系统、根据已有资料分析拟定的可行性、对利用分类系统实地验证核实原则:统一性原则②地域性 ③系统性 ④实用性

2.土地利用调查外业方法: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判读方法、边走边判读、补测、调绘整饰

3.变更调查方法:利用新的1:1万影像进行动态监测、利用航片和1:1万土地详查图进行动态监测、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4.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8类,二级46类;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系统: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2007年一级12个,二级56个。

第八章 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的目的:1土地评价结果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2土地评价为土

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3土地评价结果是客观评估土地在各种有偿使用或转让过程中的价格的重要依据4土地评价是科学评估土地经营效果的主要手段5土地评价是进行其他任何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内容6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质量监控和土地退化评估的关键技术途径。类型:

(一)目的:土地自然适应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二)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三)目标: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四)对象

(五)结果:当前适应性评价、潜在适应性评价。基本原理:多样性原理、综合性原理、限制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原则:1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应性评价和分类2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在可能获得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3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4切合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5适宜性是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6评价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方法:两阶段法、平行法。工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评价目标的确定、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二、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三、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

第九章 土地质量评价

1.土地特性:气候特性、土壤特性、水文及水文地质特性、地形地貌特性、生物特性、社会经济特性。

2.土地利用要求:作物要求、管理要求、水土保持要求。

3.作物要求清单:考虑作物的种类以及品种;需要考虑哪些作物要求;应采用那些测量参数;如何评价因素等级之间的界限。

4.对土地进行重要性评定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地区范围临界值的出现、获得资料的可行性。

5.选择诊断因素的程序:

(一)选择恰当的适宜的土地特性作为每种土地质量的诊断因素。

(二)拟定出选择的所有土地特性的目录,根据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和动物区系的环境因素将它们重新分类。

6.土地质量的估算方法:根据单一的诊断因素估计土地质量;利用最小因子率估算土地质量;根据诊断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经验估算;通过建立模型估算土地质量。

7.土地质量的描述和评价方法:辐射状况;温度状况;养分有效性;机械化潜力;侵蚀危害。

第十章 自然适宜性评价

1.土地自然适应性的分类方法:

(一)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自然适应性分类方法评价方法:

一、主观判断法;

二、因子分析法:

(一)因子筛选与因子权重的确定:1.等权重法2.经验法

3.等差法4.回归系数法5.灰色关联分析度分析法6.主成分分析法7.层次分析法

8.相对权重法

(二)综合指数的确定:1.等权条件下的指数计算法2.加权指数计算法;

三、模糊综合型评判法

2.名、特、优经济作物的形成和发展须具备的条件: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1.社会经济需要2.交通条件3.历史条件。

3.土宜评价:

(一)土宜调查:1.调查名、特、优经济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2.调查分析名、特、优经济植物的品质特色;3.调查形成特产的一般和特殊的自然条件。

(二)土宜要求:1.一般性土宜要求;2.特殊性土宜要求。

(三)土宜要求

与土地质量的比配:1.主导因子的作用和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受到重视;2.评价结果的标准除了产量之外,重要的是产品的品质。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调查: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土地类型调查:清查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土地类型:构成土地各不同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土地纲: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划分的纲,反映的是土地光、温、水生产力的区域差异

土地类: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出不同土地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而定期开展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作对比,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类型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工作。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权属调查:指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权属性质及权利所及的界线、位置、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与核实。

土地特性: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作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如平均年降雨量 土地质量:一般是指土地健康或条件,尤其是指土地利用和环境管理的可持续性能力。

土地利用要求:为使选择的土地利用方式能达到预期目的,则要求土地所必须具备的相应条件。

土地质量评价: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过程。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次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价和分级。

土地经济评价:从土地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分析法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因子分析法:从影响土地适宜性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一些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然后根据这些因子与土地利用要求关系,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各评价单元的土地自然适宜性程度的方法。

相对权重法:将这种在不同的评价单元中由于某个评价因子的值与其他评价因子的值的相对性所决定的该评价因子的权重称为

气候生产潜力:指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气候资源,而其它条件(如土壤、养分、二氧化碳等)处于最适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最高生物学产量或农业产量。

土壤生产潜力:在一定的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下,单位土地面积可能达到的生物产量或收获产量。

光温生产力:指在最适宜的土壤条件和最佳的管理水平下,肥水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求,仅由当地的光温条件所决定的作物的生产能力,使作物在最佳条件下产量的理论上限。

光温水生产力:指在自然降水条件下仅仅由于水分的不足而使作物的光温生产力下降所得到的作物生产力,是旱地作物产量的理论上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一定区域内土地生产的自然潜力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生产的食物总量与人均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

毛利分析: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

第二篇: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第一章

1.工作底图:绘制土壤图的地形与遥感资料。

2.土壤草图:前提必须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以及分布状况锁链成平面图。

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影响因素?

① 详测比例尺1:200-5000适用于小型农、林、牧试验场、试验区林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 变种。②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于国营农场、乡镇、县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③中比例尺 1:5万-20万 只用于县、市级中等河流流域。制图单元:土种或其复区④小比例尺<1:20万 适用于省级、全国级、大河流流域。制图单元:亚类或土属的复区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 调查面积大小

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 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 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侧和清绘使用。③为报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要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侧图单位、方法和 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一)工作计划的制定:

1、确定调查任务

2、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

3、组织调查队伍

4、拟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收集

2、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

3、土壤资料的收集

4、资料的分析

(三)调查物质的准备:

1、图件的准备

2、遥感资料的准备3调查工具的准备

第二章

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调查方法是什么?

1.地形因素研究: I)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2)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冰 川地形。

研究方法:1.现有地形地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2.进行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分析3.典型的地貌类型调查和描述4.绘制综合断面示意图5.地形素描6.摄影方法7.新构造运动对地形影响的分析.2.母质研究:I)按风化壳类型划分:碎屑风化壳、碳放盐风化壳、硅铝型风化壳、富铝风化壳、含盐风化壳、还原系列2)按形成类型划分:残疾物、坡积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冰渍物 3)按成土母质分类: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中型结晶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岩类风化物、石英岩类风化物、泥质盐类风化物、碳酸盐类风化物、红砂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盐类风化物、紫色砂岩类风化物、紫色泥岩类风化物、炭质岩类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物质、第四纪黄土物质、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化物质、泥炭物质。

研究方法:1首先查阅调查地区的地质资料及图件2确定成土母质的成因类型3.进行地层分析。4.研究成土母质的化学属性、岩石学属性和矿物学属性,5.了解母质的机械组成及其分层性

3.气候因素研究: 1)近代气候:光、温度、水。2)古气候: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研究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2.小区域气候观察法3.土壤剖面形态景观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研究法4.指标分析法。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1)地表水:河流流域、河流2)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等级划分:

深位地下水、中位地下水、高位地下水、地下水质类型划分:矿化度分级、地下水矿化类型 划分3)泉水:升泉、降泉。研究方法:1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貌学统一起来进行研究2.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或排泄关系3.水文资料的收集4.径流特征的收集5.结合地貌研究潜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6.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壤影响的强度7.观测地下潜水的矿化成分、矿化度和地下潜水的埋深.5.生物因素的研究:植物:植物景计量、化学成分不同、指示植物、农作物长势。动物、微生 物。研究方法:1.植物的野外调查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坡生物综合研究法。

6.人为活动调研: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研究方法:I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用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井举例说明?

I.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形制的盐渍土。

2.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因索变化。

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城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3.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形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浸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 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第三章

1、土壤剖面:指用来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

2、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某一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性变异的最小土体。

3、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位的土体。

4、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形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

5、检查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土壤属性的变异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剖面。

6、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置的土壤剖面。

7、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

8、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

9、土壤发生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0、土体构型:在土壤范围内共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

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1、诊断层:经过一定的成图过程在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2、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一)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剖面点设置:路线询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例面② 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二)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标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③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及方法是什么?

地表描述①地形 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一用罗盘仪,读N针)

②母质 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④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为什么分折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早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料构型。

第四章

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出,这样就形成了土壤组合制图。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大比例尺制图概查的任务是什么?

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且提出补测内容

⑤如果使用航片,要建立航片影响判读标志

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侧,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线路间距越宽)制图方法:线路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任调查区内选择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②母质类型与土坡边界:断层,褶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第五章

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

航片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试述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步骤?

①准备工作 ②野外概查与建标 ③室内预判 ④野外检查验证与调绘 ⑤成图与总结

第六章

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料的审核整理(标本,记载表、土壤草图、评土比土、拼图补测)②组织分析化验 ③ 土壤图及其他图件绘制④编写工作报告

评土比土的意义何在?17

4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是否出现“同土异名,异土同名”的现象。

通过评土比土,能够使野外资料和分析结果同群众生产经验结合起来,充实调查内容,加深对土壤类型分布、特性和生产问题的认识,为编写调查报告及成果应用奠定基础。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

① 审查土壤界限 ②审查草图应有的内容 ③拼图 ④拼图补测

第七章

土地:是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土地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且利用价值和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性.土地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性的综合.土地构成要素是?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 2制定工作计划 3调查资料准备 4工具、材料准备

(二)外业调绘:1线路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侧6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1转会工作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

①选好站立点(地势高,视野开阔)②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③对底图进行判读(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同时边走边判读,判读结果在图上标识出来)④补侧(对一些新增地物随时及时补侧)⑤调绘整饰(当日调绘当日清理)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和技术方案?

(一)利用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监测①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②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地类用铅笔勾出③野外检查验证④对新地类界进行整饰并修编现状图,在图上注明动态监侧的时间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二)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①放大航摄影片至1:1万②在新航偏上要调绘地类界,按1:1万的详查图比较③野外检查④修编土地利用现状图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三)利用“3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①购买近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②构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据库③进行卫星图像处理④对处理图像与数据库当中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⑤在新的影像图中勾绘出变化地类⑥外业对图斑边界进行GPS定位⑦内业处理,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库.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过程?

(一)设计:①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②收集整理编图资料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④确定地图的内容

(二)地图编绘:①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②转绘地图的内容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进行接边

(三)地图清绘:

(四)出版:

第三篇: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复习资料

佟海远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1.什么是土壤调查

分析:①怎么形成(5大成土因素)②类型(土壤剖面-看性状)

③分布(制图)④肥力状况(改良利用)

具体: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

2.什么是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

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

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

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

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

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

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

③调查面积大小

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图件的准备 ②遥感资料的准备 ③调查工具的准备

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A.气候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1.近代气温;光、温、水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

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

中,干热,离石黄土

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

调研方法

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

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

3.相关分析法

B.地形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㈠大地型地貌

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

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

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

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

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

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

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

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

㈡二级地貌类型

1.河流

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

白洋淀:交接洼地

研究调查的方法

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

C.母质研究

研究内容

母质类型

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

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

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

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

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

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

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

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

胶结物:Si 坚硬Ca 盐酸冒泡

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

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

研究方法

㈠分析资料

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

D.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

研究内容

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

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

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

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

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

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

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

不对称性

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

㈡地下水

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

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

① 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

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

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

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

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调查方法

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

㈡实地调查

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

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

E.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

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

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

研究方法

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 2.土壤动物研究法

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

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

调研方法

1、群众调查

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

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

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

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二、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三、区域景观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

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9.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

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征变异的最小土

体。宽度1-1.5m

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元的土体。

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代表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定界剖面:大比例尺中使用。是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定的剖面,应设置在可能出现边界的地方。

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次要剖面。是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而设定的剖面。

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总称为土层

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发生层。

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发生、发育,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成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于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诊断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叫诊断层。

障碍层:经过 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叫诊断层。

1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㈠常规布点法

1.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剖面

2.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㈡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1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⑴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

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⑵ 极坐标法 :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3 ⑶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1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

地表描述

⑴地形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用罗盘仪,读N针)

⑵母质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⑶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

侵蚀的类型,侵蚀的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⑷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

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1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的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14.概念:组合制图,土壤复区,土壤复域

土壤组合制图: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编辑,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上图面积最小为0.5平方厘米,实地2亩多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版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区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域

15.大比例尺土壤制图概查的任务

任务:①要了解和掌握测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特点

②要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且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估测的内容

⑤如果使用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

16.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测,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路线间距越宽)。制

图方法:路线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在调查区内选择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17.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折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 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 :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18.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

①标本记载表 ②土壤草图 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 ④拼图补测

⑵室内分析

⑶土壤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

⑷编写报告

19.评土比土的意义

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

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

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评价(生产能力,肥力水平)。

20.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发面

审查:

1、土壤界限

① 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

② 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

③ 土壤边界是否闭合2.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

21.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常规调查中的)22.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①几何学特征②光学特征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

23.试述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1.总体观察判读2.对比分析3.综合标志分析(地形、景观图型因素)

24.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象、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征组合,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时间上的变化不稳定。

25.土地构成要素是什么

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26.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㈠准备工作 ㈡外业调绘(野外勘察),制定分类系统 ㈢室内预判

㈣野外调绘(补测、验证)㈤内业工作:面积量算、绘图

27.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要选好占地点 2.要确定底图的方位 3.对底图进行判读(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的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边走边判读)

4.对一些新增的地物要随时进行补测

5.调绘整饰对当日调绘的草图及时清绘、整饰。

28.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及技术方案

①利用新的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观测

⑴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 ⑵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地类用铅笔勾出来 ⑶野外检查验证 ⑷对新的地类界进行整饰、修边现状图,并且标出动态监测的时间 ⑸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②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

⑴放大航片为1:1万 ⑵在航片上调绘地类界 ⑶野外检查验证

⑷修编、整饰 ⑸量算土地面积

③利用3S技术

⑴购买近期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 ⑵构建1:1万的现状数据库

⑶对图像进行处理 ⑷对处理的影响与数据率当中的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 ⑸在新的应

影像图上勾绘变化的地类 ⑹通过外业对地类边界进行GPS定位

⑺进行内业处理的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

29.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过程

1.设计:①要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以1:1的分幅图为资料,比例尺根据图幅和面积的大小选择,一般控

制范围2—10万

②收集整理编图的基础资料,以乡镇级图,面积记录表、航片、卫片、其它文字资料为辅助资料 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 ④确定地图的内容,地理要素,专题要素

2.地图编绘:①确定数学基础(比例尺等)②转绘地图的内容

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街边、审核

3.地图的清绘

第四篇:平顶山市土地资源利用调查与评价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平顶山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院系:旅游与规划学院 班级:13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姓名与学号:刘壮壮 131550122 李新峰 131550117

2016年5月1日

目录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进行土地调查的具体的实施步骤 1.土地利用的现状.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显著性特点 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利用问题

4.面对土地问题提出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三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心得体会 四相关的参考文献

摘要:土地,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成为重要内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平顶山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也对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面以调查平顶山市新城区作详细说明。

关键词:平顶山市城市土地利用评价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平顶山市新城区为例作实地调查,来客观的反应平顶山市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对平顶山市土地资源调查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找出当前土地利用的弊端,从而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平顶山城市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建议。调查地点:平顶山市新城区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网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平顶山市的土地类别,平顶山市的有效使用情况,平顶山市的土地规划现状。

一.平顶山市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及特点 1.1平顶山市的基本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西山地与黄淮平原接壤地带,位东经112°14′~ 113°45′和北纬33°07′~ 34°20′之间。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土地总面积7909.42平方公里

平顶山市是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区。境内有伏牛山、外方山两个山系和沙、洪、汝、澧四条支干河流,山地、丘陵、平原地貌类型齐全。铁路贯穿东西南北,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无论是农业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还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具有明显的优势。1.2平顶山市土地资源利用指标

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51249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80%;建设用地面积10382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13%;未利用地17462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07%。1.2.1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3154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88%,叶县、汝州市、郏县三个县(市)的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67%;

1.2.2园地244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0%,其中78.00%的园地分布在鲁山县

1.2.3林地1272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09%,其中90.72%的林地分布在鲁山县、汝州市和舞钢市;

1.2.4牧草地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主要分布在汝州和叶县;

1.2.5其他农用地452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1.2.6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8217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983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81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0.39%,2.00%和0.74%。

1.2.7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9499公顷;建制镇用地3761公顷;农村居民点58236公顷;采矿用地4158公顷,独立建设用地6523公顷,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汝州市、宝丰县、石龙区和鲁山县。1.2.8未利用地。未利用地中,水域11013公顷,滩涂沼泽23370公顷,自然保留地14024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9%、2.95%和17.73%,滩涂沼泽主要分布在鲁山县和汝州市。二平顶山市土地利用类型

2.1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以农用地为主,耕地在农用地中占绝对多数。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2.51%,耕地占农用地的64.08%。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0.05%,低于全省46.7%的平均水平。

2.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不均衡。城镇居民平均每人100.0平方米,平顶山市区居民占地平均每人76.0平方米,而农村居民点占地平均每人185.0平方米。独立工矿占地多,面积大,采煤塌陷地总面积8500公顷。因此,在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均用地量多的情况下,造成整个城乡居民点用地过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超标,土地利用率低。

2.3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均0.038公顷,集中分布在鲁山县、汝州市、叶县、宝丰县和郏县的低山丘陵区,利于规模开发。公顷,公路用地3144公顷,农村道路用地13923公顷。2.4 水利设施用地

1996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118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其中沟渠面积12660公顷,水工建筑物面积1186公顷。

2.5闲置土地

1996年,全市闲置土地(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有1758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3%。其中鲁山县占37.01%,汝州市占27.77%,叶县占12.08%,宝丰县占7.56%,郏县占5.96%,舞钢市占6.25%,新华区等城市4区有少量分布。三平顶山市土地利用特点

3.1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质量不高。平顶山市各类用地中,耕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39.88%。2005年全市基本农田中,中低产田164474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61%,占耕地总量的5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

3.2土地资源利用区域性分布规律明显。市域内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3%,丘陵、岗地、平原各约占29%。西部和北部山区林地面积较大,适宜以林业、生态旅游为主进行林果、特色农业综合开发。西中部、南部丘陵岗地区地类齐全,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东部平原区土地垦殖率较高,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叶县、郏县和汝州市是国家农业粮食核心区。

3.3农村居民用点用地比重大。2005年底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8236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和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36%和56.09%。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80.85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标准150平方米的控制上限,具有一定的整治潜力。

3.4城市用地水平较为集约。2005年底平顶山市建成区面积6495公顷,建成区人口69.04万人,人均用地规模94.07平方米。全市地均生产总值705.86万元/平方公里,高于全省633.98万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四平顶山市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1重点项目建设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压力。平顶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化工基地,位于中原城市群紧密层。随着南水北调、郑渝高速铁路、西气东输、农村和城镇电网改造、大型煤炭基地、燕山水库、化工基地等工程的建设,势必占用大量的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平顶山市的叶县、鲁山、宝丰、郏县四县14个乡(镇),预计占地1700多公顷,占用基本农田近1400公顷。燕山水库预计占地1400公顷,占用耕地近1000公顷。此外,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势必造成一定量的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塌陷和灾毁。因此,规划期内平顶山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4.2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矿产资源的开发、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毒或有害污染物,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造成地表结构的改变、污染周围土壤、水域和大气,使原生环境系统遭到破坏。规划期内,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又要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土地利用模式任务艰巨。4.3城市发展用地形势严峻。平顶山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造成塌陷区面积日益增大,城市发展空间日益紧张。未来一段时期内,平顶山市既要满足国家和省拉动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产品的需求,又要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这就使得各资源型城镇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在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五关于平顶山市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5.1农用地管理方面

5.1.1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

5.1.2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5.1.3.划块经营,集约管理。在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将土地划块经营,发展集约型农业。

5.1.4.优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会或政府部门统一规划,专家论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耕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5.2建设用地方面

5.2.1.制定科学的用地标准根据法律法规确定适宜的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把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设规划,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要保证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生产生活需求。

5.2.2.合理安排规划建设用地在现有房屋的基础之上,规划引导,尽最大可能保证村庄的街道畅通,杜绝“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尽量统一房屋建设,营造良好的村容村貌。5.2.3.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根据村庄不同的情况,通过政府拨款、集资、融资、村民义务工等方式,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给排水设施、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是土地资源真正地造福居民。另外,还应通过培训教育、义务劳动等方式,努力维护好已经建设好并投入使用的设施。同时,要种植花草树木,来提高居住环境水平。5.2.4.盘活建设用地资源

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

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5.2.5.加强执法力度,优化土地管理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对非法占地用地地人或单位要从严从重严肃处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坚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土地信访工作,维护好群众利益和农村稳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也应协调好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努力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六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土地调查,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七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 2.刘黎民:《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平顶山市国土资源部:《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摘要》,2010年 5.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

第五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

1、土地是综合体

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6、土地不同于土壤

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 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

土壤于土地的区别: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

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

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生产性

3、面积的有限性

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5、时间变化性

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7、多用途性

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供给的稀缺性

2、位置的固定性

3、个体的异质性

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

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

6、流通的特殊性

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

11、土地的生态功能: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

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

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

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

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在其长期形成、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的程度,独立地或综合的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

2、按温度变化可以把大气圈分为三层:对流层、中间层和外逸层

3、大气层对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造成影响的因素,最重要表现为光、温、水、风等几个方面。

4、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等

5、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个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6、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来源,是其物质迁移与转化的动力,其最直接的表现为光照和热量

7、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8、母质的概念:母质是指岩石、矿物经各种风化作用使之成为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

9、母质的类型:

1、残积母质

2、洪积母质

3、坡积母质

4、冲积母质

5、湖积母质

6、风积母质

7、海积母质

10、地表水系的概念:地表水系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成分,也称陆地水

11、地下水的类型:

1、包气带水

2、潜水

3、承压水

1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等三相物质,五种成分组成的13、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土壤的机械组成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

2、母质的矿物、化学成分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3、不同成土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

情况有所不同

4、母质的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地影响

14、土壤有哪些功能:

1、土壤的生产力功能

2、土壤的自净功能

3、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功能

4、土壤的支撑功能

5、土壤的原材料功能

6、土壤的景观文化功能

15、土壤矿物质的概念: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岩石(母岩)和母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性质和功能影响甚大

16、土壤质地的划分类别:

1、砂质土

2、黏质土3壤质土

17、土壤矿物学组成对土壤的影响:不同矿物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壤的矿物学组成对土壤的保肥供肥性、土壤的耕性影响极大

18、影响土地利用的“土型”主要包括什么:土壤厚度和土壤剖面构型

19、自然土壤一般可分为哪几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 B层;是淋溶物质的淀积或聚积层 C层为母质层

20、对于一般作物来说,最佳耕层厚度为多少?:20cm1、土地类型的概念:狭义的土地类型概念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2、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划分的方法:

1、发生法

2、景观法

3、参数法

4、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1、自然发生学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实用性原则

5、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5、土地划分的原则:

1、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

2、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

1、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

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2、土地 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工作

2、外业调绘

3、内业工作

4、检查验收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编号: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05、商业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

10、交通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其他用地

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1、土地利用调查

2、土地质量调查

3、土地权籍调查

4、土地类型调查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条件,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1、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对象:土地质量(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等)和土地用途;目标:是分析各种可能被考虑的土地用途在一定区域内的适宜性程度,包括当前适应性和潜在适

应性生态适应性经济适应性和社会适宜性

3、土地资源评价的分类:按目的分类可分为土地自然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按成果分类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

2、土地类型图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地理网格

5、美国土地潜力系统有哪两个基本概念:潜力和限制性

6、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缺点:优点:

1、简单明了用途广泛

2、概括性高内涵丰富

3、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4、适用性广泛

5、突出耕地优先原则;缺点:

1、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不够

2、不能对特

定土地用途做出土地适宜性评价

3、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过分强调土地限制性

5、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7、比配的概念: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8、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缺点:优点;1针对特定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

2、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3、强调土地适宜性。缺点;与土地潜力分类一样,FAO

土地适宜性分类也同样具有归类法土地评价的缺点。即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概念: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概念: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

3、AFZ法: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分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就进一步决定于灌溉条

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承载人口

1、土地利用的概念:

1、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2、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地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

2、土地利用系统的分类:

1、根据资本劳动投入的多少分为集约和粗放土地利用系统

2、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分为农村和城镇土地利用系统

3、考虑作物和种植制度可分为混合和复合土地利用系统

2、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1确定系统的边界

2、确定系统目标

3、进行土地评价

4、可行性分析

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7、报告与决策

8、反馈修正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

1、生产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

3、保护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可承受性原则

下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类过去、当前以及今后活动结果所 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泛指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产、建设和生活所利用的......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1984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984年的《土地利用应点位。有了这些相应点位,就可以在图上描绘出相渔场、居民点以外的厂矿、......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青农,资环

    一、实习目的 土壤资源是一种具有脆弱性的非再生资源(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因此,了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可......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黄前水库(精选五篇)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明确此次整个实习过程的目的和任务) 1.实习目的 (1)熟悉掌握ArcGIS软件的实际操作; (2)了解卫星遥感及卫星航片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名:宋奔 学号:03311729 专业班级:土管1107班 指导老师:霍习良王殿武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实......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与土壤调查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土壤地理学和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是土地资源专业的实践环节,通过次环节能使学生加强对地质地貌特征、土壤学特征和土地资......

    土地资源案例评价与分析(5篇)

    土 地 资 源 案 例 评 价 关于土地资源类行政案件情况的调查与评价 人多地少,可利用土地尤其耕地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耕地资源呈现出四个特点,即:人均耕地少、......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 名:张 健 专业班级:土管6班 学 号:03309623 指导老师:霍习良 王殿武 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