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10: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类过去、当前以及今后活动结果所

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泛指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产、建设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以及政府上管

辖的土地;狭义:指在一定的时间、技术和经济的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建设所利用,并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土地。

3土地区位: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4土地类型:地球陆地表面都有规律分布的,无论面积大小、性质相对一致的土地单元 5纬向地带性: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

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

6经向地带性: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呈现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

7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

8土地类型演替:正向演替:顺应自然发生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土地类型向

维持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逆向演替: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类型向破坏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退化演化。

9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10土地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

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目。

11土地退化: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

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12水土流失:指地表物质在地质外营力作用下分离、破碎和运移的现象

13土地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

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14土地污染:土地受大气酸雨或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水的侵蚀,恶化土壤原有理化性状和丧

失了生产潜力,导致土地上的农、林、副产品对人、畜、禽、鱼的危害现象

15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

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16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按照对人口、农产

品生产水平、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预测,对需要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17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填空:

1、土地资源二重性:自然和经济的两重属性(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

2、土地资源构成的主要因素: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地学要素特征分析、水文以及地球化学

特征分析、生物要素要素特征分析、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3、地貌类型划分指标:海拔高度:平原<200M、高原>1000m、丘陵一般不大于500m、山

地500以上、4、有哪五大类地貌类型: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5、地面坡度:最理想:农业<3度、城镇土地利用0.3~2度P336、土地区位: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

7、土地类型划分原则和创始人:自然发生学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

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层次性、针对性)

8、过去采用的土地类型分几大类和现在采用的土地分类系统:

9、土地类型命名:第一种方法: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第二种方法:采用群众

习用的名称;第三种方法: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

10、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方式: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11、土地利用类型和划分原则:原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2反映土地利

用的地域性;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P7512、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一级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13、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土地资源的数量、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投入水平、生活水平、时间尺度。

14、中国目前粮食量的人均指标:贫困型:400kg以下;温饱型:400~450kg;小康型:

450~500kg;富裕型(发达型)500kg以上

15、耕地保护的内容:1规划变量分析;2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

数目控制指标;3根据保护数目控制目标,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对象,进行划区保护

工作,划区定界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进行;4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

16、土地退化的类型: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

17、区域土地开发原则:

1、农用土地资源优先开发原则;2土地资源开发的生态平衡

原则;3实行综合性土地资源开发原则.简答、问答和论述:

一、土地的资源特性:

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

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三、植被对土地系统的调节功能:(?)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3、防风固土,保护农田

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四、土地利用类型的突出特点

1、它是在自然、经济及技术条件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

2、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不一定连成片,可以重复出现。

3、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

变化

4、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

地域单位。

五、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分类体系

英国及欧洲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美国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日本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六、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具有哪些特点?

七、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及内涵

研究方法:ECCO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多目标规划法及农业生态区法

内涵:

1、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载量

2、基于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

3、土地资源的极限(理想)人口承载量

八、为什么说土地退化是慢性灾害或极性灾害?

1物质资料的客观存在的量减和质退;2土地退化灾害一般在较长时间内形成,有着明显的过程性,这类灾害的特点是年内损失较少,但其影响深远,甚至迫使区域整体性生产规划做出较大的调整;3系统结构的简单化和系统功能的衰退。

九、我国不同地区基本农田的含义有何不同?

首先,对于农产品调出地区来说基本农田是指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和完成国家订购计划所需的农田;其次,对农产品自给自足地区,基本农田即是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基本需求所必需的农田;再次,对于农产品调入地区而言,基本农田是在考虑规划期农产品可能调入量的基础上,本地区解决当地人口对农产品需求所必需的农田。

十、基本农田的保护对象如何确定?

依据农产品的供需状况,以及各类农产品对社会所起的作用而定。

十一、区域土地开发的类型是什么?

1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荒地的开发、海涂的开发、闲散土地的开发利用、废弃地的开发利用;

2为充分利用土地的再开发:农业低产田改良、农村宅基地的改造、城市土地开发。

十二、从土地资源你利用分区分析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十三、从土地区位特性出发,深圳为什么能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大都市?

自然要素区位:深圳以平原和台地地形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8%, 北面和东北面多为山地和丘陵,重峦迭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带有丰富的海产资源, 常年平均气温22.5℃, 深圳物产丰富

经济区位:西接珠江口,南接香港、澳门,地面临南海,利于吸收外资和先进技术。深圳划为特区

交通区位:深圳,侧脸向西,面向一个浩瀚的太平洋,泛珠江流域通向世界的前沿阵地,毗邻香港,南临南海、北与东莞、惠州市为邻,与印度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是国际性的港口、国际航空港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

十四、我国地大物博,但为什么是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

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非常匮乏

第二,我国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

第三,我国开采技术(提供分析方面!并不是答案)

第二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

1、土地是综合体

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

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6、土地不同于土壤

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 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

土壤于土地的区别:

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

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

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生产性

3、面积的有限性

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5、时间变化性

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7、多用途性

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供给的稀缺性

2、位置的固定性

3、个体的异质性

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

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

6、流通的特殊性

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

11、土地的生态功能: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

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

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

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

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在其长期形成、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的程度,独立地或综合的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

2、按温度变化可以把大气圈分为三层:对流层、中间层和外逸层

3、大气层对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造成影响的因素,最重要表现为光、温、水、风等几个方面。

4、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等

5、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个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6、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来源,是其物质迁移与转化的动力,其最直接的表现为光照和热量

7、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光照指标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8、母质的概念:母质是指岩石、矿物经各种风化作用使之成为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

9、母质的类型:

1、残积母质

2、洪积母质

3、坡积母质

4、冲积母质

5、湖积母质

6、风积母质

7、海积母质

10、地表水系的概念:地表水系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成分,也称陆地水

11、地下水的类型:

1、包气带水

2、潜水

3、承压水

12、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等三相物质,五种成分组成的13、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土壤的机械组成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

2、母质的矿物、化学成分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3、不同成土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

情况有所不同

4、母质的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地影响

14、土壤有哪些功能:

1、土壤的生产力功能

2、土壤的自净功能

3、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功能

4、土壤的支撑功能

5、土壤的原材料功能

6、土壤的景观文化功能

15、土壤矿物质的概念: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岩石(母岩)和母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性质和功能影响甚大

16、土壤质地的划分类别:

1、砂质土

2、黏质土3壤质土

17、土壤矿物学组成对土壤的影响:不同矿物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壤的矿物学组成对土壤的保肥供肥性、土壤的耕性影响极大

18、影响土地利用的“土型”主要包括什么:土壤厚度和土壤剖面构型

19、自然土壤一般可分为哪几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 B层;是淋溶物质的淀积或聚积层 C层为母质层

20、对于一般作物来说,最佳耕层厚度为多少?:20cm1、土地类型的概念:狭义的土地类型概念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2、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划分的方法:

1、发生法

2、景观法

3、参数法

4、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1、自然发生学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实用性原则

5、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5、土地划分的原则:

1、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

2、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

1、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

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2、土地 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工作

2、外业调绘

3、内业工作

4、检查验收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编号: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05、商业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

10、交通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其他用地

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1、土地利用调查

2、土地质量调查

3、土地权籍调查

4、土地类型调查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条件,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1、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对象:土地质量(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等)和土地用途;目标:是分析各种可能被考虑的土地用途在一定区域内的适宜性程度,包括当前适应性和潜在适

应性生态适应性经济适应性和社会适宜性

3、土地资源评价的分类:按目的分类可分为土地自然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按成果分类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

2、土地类型图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地理网格

5、美国土地潜力系统有哪两个基本概念:潜力和限制性

6、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缺点:优点:

1、简单明了用途广泛

2、概括性高内涵丰富

3、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4、适用性广泛

5、突出耕地优先原则;缺点:

1、对社会经济因素考虑不够

2、不能对特

定土地用途做出土地适宜性评价

3、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过分强调土地限制性

5、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7、比配的概念: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8、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缺点:优点;1针对特定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

2、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3、强调土地适宜性。缺点;与土地潜力分类一样,FAO

土地适宜性分类也同样具有归类法土地评价的缺点。即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概念: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概念: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

3、AFZ法: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分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就进一步决定于灌溉条

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承载人口

1、土地利用的概念:

1、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

2、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地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

2、土地利用系统的分类:

1、根据资本劳动投入的多少分为集约和粗放土地利用系统

2、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分为农村和城镇土地利用系统

3、考虑作物和种植制度可分为混合和复合土地利用系统

2、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1确定系统的边界

2、确定系统目标

3、进行土地评价

4、可行性分析

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

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分析

7、报告与决策

8、反馈修正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基本原则:

1、生产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

3、保护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可承受性原则

第三篇: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复习资料

佟海远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

1.什么是土壤调查

分析:①怎么形成(5大成土因素)②类型(土壤剖面-看性状)

③分布(制图)④肥力状况(改良利用)

具体: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然后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的依据和措施

2.什么是土壤制图

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

3.工作底图和土壤草图

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地形图或遥感资料。土壤草图是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

4.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比例尺种类适用范围

祥比例尺:1:200-5000,制图单位:变种

大比例尺:1:1万-2.5万土种(复区)

中比例尺:1:5万-20万亚种(复域)

小比例尺:<1:20万土类(复域)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绿地、牧草地

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

③调查面积大小

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图件的准备 ②遥感资料的准备 ③调查工具的准备

7.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A.气候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1.近代气温;光、温、水3.古气候:第三纪,温暖,湿润,形成红土状堆积物

第四纪:早,炎热,湿润,古城黄土

中,干热,离石黄土

晚,寒冷,马兰黄土,颜色为灰棕色

调研方法

1、地理景观研究法(分析资料)气候带→气候型→气候亚型

2.小气候的观测与调查

3.相关分析法

B.地形因素研究

调查内容

㈠大地型地貌

1.高原:由于内营力作用使大面积抬升,形成高原(>1000M)

边缘山地,剥蚀山地,坡状高原

2.山地:地壳运动上升再经外营力风化,剥蚀,形成山地(>500M)

山地由海拔高分为低山 500-1000,中山1000-3500

高山3500-5000,极高山﹥5000

3.丘陵,处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切割破碎,无明显分异,线沟谷宽阔,坡度缓﹤500m

4.平原:地形平坦,相对高度低

据成因分:山麓平原(山前平原),冲击平原,滨海平原

㈡二级地貌类型

1.河流

河漫滩,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台地、山地

白洋淀:交接洼地

研究调查的方法

先宏观分析大地貌类型再逐步深入中小地貌类型(画断面图)

C.母质研究

研究内容

母质类型

残积→残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运积:水(河流、湖泊、海岸)冰川(冰渍物)

风(沙漠、黄土)重力(重积物)

岩浆岩:喷出:流纹岩(隐晶质)

浅层:花岗斑岩,角闪石,黑云母

深沉:花岗岩(浅色),颗粒粗大—冷却时间影响形成过程

岩浆岩的分类:超级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石英含量高)

沉积物:陆相沉积:砾岩、砂岩、页岩、泥岩

海相沉积:石灰岩(灰色、暗灰色)

胶结物:Si 坚硬Ca 盐酸冒泡

Fe 颜色发红(砖红色)粘土(暗棕色)

变质岩(高温压):片麻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

研究方法

㈠分析资料

㈡实地考察、与地貌类型、地形相结合判断

D.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调研

研究内容

㈠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

1.河流(河流数量,流域范围)

类型:季节河(北方地区),洪水河:在洪水期河里才有水

间歇河:雨季有水、旱期无水

常年流水:排泄性:地下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低

补给型:地上河,河流水位比地下水位高

排泄-补给型:随季节变化

不对称性

河北:海河水系,渡河水系

㈡地下水

北方:①浅位地下水:1-2m,易造成盐渍化,潜育化

②中位地下水:2-3m,有盐渍化,潜育化威胁

① 深位地下水:3-5m,不会造成潜育化,渚育化

河水:①滨海地区:地下水位<10m,矿化度:5-10g/L

②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到二十几m,矿化度:1-5g/L

③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位几十米,矿化度:<1g/L

④坝上地区:地下水位:十几米到二十几米,矿化度:1-5g/L调查方法

㈠分析资料(河流名称,长度,流量,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

㈡实地调查

㈢间接推断法(地下水)

如锈纹锈斑(潜育化过程又叫氧化还原过程)

E.生物因素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㈠.植物:生物累积量,化学成分不同,植被类型

㈡对指示植物: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为敏感

㈢对农作物:作物水平,产量高低

研究方法

1.植被的野外调查方法 2.土壤动物研究法

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4.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F.人为活动的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

㈠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

㈡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㈢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

调研方法

1、群众调查

2.区域对比法(选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

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

8.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

一、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二、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三、区域景观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

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9.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

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征变异的最小土

体。宽度1-1.5m

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元的土体。

主要剖面:又称基本剖面、代表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定界剖面:大比例尺中使用。是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定的剖面,应设置在可能出现边界的地方。

检查剖面:又称对照剖面,次要剖面。是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性而设定的剖面。

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总称为土层

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叫土壤发生层。

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发生、发育,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成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于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诊断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叫诊断层。

障碍层:经过 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叫诊断层。

1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㈠常规布点法

1.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剖面

2.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㈡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1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⑴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

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⑵ 极坐标法 :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3 ⑶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1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

地表描述

⑴地形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用罗盘仪,读N针)

⑵母质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⑶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

侵蚀的类型,侵蚀的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⑷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

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1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的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14.概念:组合制图,土壤复区,土壤复域

土壤组合制图:组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编辑,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上图面积最小为0.5平方厘米,实地2亩多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版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区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叫土壤复域

15.大比例尺土壤制图概查的任务

任务:①要了解和掌握测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自然特点

②要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且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估测的内容

⑤如果使用遥感影像,建立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

16.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测,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路线间距越宽)。制

图方法:路线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在调查区内选择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17.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折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 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 :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18.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

①标本记载表 ②土壤草图 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 ④拼图补测

⑵室内分析

⑶土壤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

⑷编写报告

19.评土比土的意义

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

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

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评价(生产能力,肥力水平)。

20.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发面

审查:

1、土壤界限

① 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

② 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

③ 土壤边界是否闭合2.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

21.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常规调查中的)22.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①几何学特征②光学特征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

23.试述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1.总体观察判读2.对比分析3.综合标志分析(地形、景观图型因素)

24.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象、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征组合,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时间上的变化不稳定。

25.土地构成要素是什么

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26.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㈠准备工作 ㈡外业调绘(野外勘察),制定分类系统 ㈢室内预判

㈣野外调绘(补测、验证)㈤内业工作:面积量算、绘图

27.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要选好占地点 2.要确定底图的方位 3.对底图进行判读(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的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边走边判读)

4.对一些新增的地物要随时进行补测

5.调绘整饰对当日调绘的草图及时清绘、整饰。

28.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及技术方案

①利用新的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观测

⑴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 ⑵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地类用铅笔勾出来 ⑶野外检查验证 ⑷对新的地类界进行整饰、修边现状图,并且标出动态监测的时间 ⑸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②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

⑴放大航片为1:1万 ⑵在航片上调绘地类界 ⑶野外检查验证

⑷修编、整饰 ⑸量算土地面积

③利用3S技术

⑴购买近期的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 ⑵构建1:1万的现状数据库

⑶对图像进行处理 ⑷对处理的影响与数据率当中的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 ⑸在新的应

影像图上勾绘变化的地类 ⑹通过外业对地类边界进行GPS定位

⑺进行内业处理的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

29.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过程

1.设计:①要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以1:1的分幅图为资料,比例尺根据图幅和面积的大小选择,一般控

制范围2—10万

②收集整理编图的基础资料,以乡镇级图,面积记录表、航片、卫片、其它文字资料为辅助资料 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 ④确定地图的内容,地理要素,专题要素

2.地图编绘:①确定数学基础(比例尺等)②转绘地图的内容

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街边、审核

3.地图的清绘

第四篇: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资料完美版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②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土建和属性数据 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土地资源调查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任务: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④土地资源调查得成果记录。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一般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安排工作计划、收集资料、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测、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测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3检查验收

2.历史土地清丈方法①方田均税法 ②经界法 ③堆排法 ④鱼鳞图册法;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最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第二章 土地类型调查

1.气候调查(气温、积温、降水、干燥度):调查区气象站收集抄录有关气候要素观测数据、实地观测地形地貌(大中地貌、特殊地形微地形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航片卫片、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地质(岩石类型、风化壳地球化学类型、沉积物):野外实地绘制相应的断面图水资源(水资源类型、水资源量、水质):调查河流湖泊的大小深度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农业灌溉和排水能力;饮用水井和灌溉水井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关系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渍化、浅育化影响;调查水利措施;采样分析土壤(地表特征、剖面特征):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植被(确定代表性植物群落、估测植物种属的丰富度、目测覆盖度、调查植物的利用价值特种土宜植物调

2.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原则

3.制图的原则:地理基础控制原则、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量变与质变个体形态与区域总体结构的关系原则、土地土地类型制图要注意地理分异特征、要突出生产性、要注意土地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综合性方法:综合制图法(遥感图像野外调查分析、分类系统解译野外调绘、草图、转绘)叠置制图法(最后野外验证)制图技术处理:夸大法、符号法、何并法、组合复区法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技术路线:收集资料了解要求、分析调研利用状况和分布特点拟定分类系统、根据已有资料分析拟定的可行性、对利用分类系统实地验证核实原则:统一性原则②地域性 ③系统性 ④实用性

2.土地利用调查外业方法: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判读方法、边走边判读、补测、调绘整饰

3.变更调查方法:利用新的1:1万影像进行动态监测、利用航片和1:1万土地详查图进行动态监测、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4.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8类,二级46类;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系统: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2007年一级12个,二级56个。

第八章 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的目的:1土地评价结果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2土地评价为土

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3土地评价结果是客观评估土地在各种有偿使用或转让过程中的价格的重要依据4土地评价是科学评估土地经营效果的主要手段5土地评价是进行其他任何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内容6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质量监控和土地退化评估的关键技术途径。类型:

(一)目的:土地自然适应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二)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三)目标: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四)对象

(五)结果:当前适应性评价、潜在适应性评价。基本原理:多样性原理、综合性原理、限制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原则:1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应性评价和分类2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在可能获得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3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4切合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5适宜性是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6评价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方法:两阶段法、平行法。工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评价目标的确定、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二、中间过程: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三、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

第九章 土地质量评价

1.土地特性:气候特性、土壤特性、水文及水文地质特性、地形地貌特性、生物特性、社会经济特性。

2.土地利用要求:作物要求、管理要求、水土保持要求。

3.作物要求清单:考虑作物的种类以及品种;需要考虑哪些作物要求;应采用那些测量参数;如何评价因素等级之间的界限。

4.对土地进行重要性评定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地区范围临界值的出现、获得资料的可行性。

5.选择诊断因素的程序:

(一)选择恰当的适宜的土地特性作为每种土地质量的诊断因素。

(二)拟定出选择的所有土地特性的目录,根据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和动物区系的环境因素将它们重新分类。

6.土地质量的估算方法:根据单一的诊断因素估计土地质量;利用最小因子率估算土地质量;根据诊断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经验估算;通过建立模型估算土地质量。

7.土地质量的描述和评价方法:辐射状况;温度状况;养分有效性;机械化潜力;侵蚀危害。

第十章 自然适宜性评价

1.土地自然适应性的分类方法:

(一)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自然适应性分类方法评价方法:

一、主观判断法;

二、因子分析法:

(一)因子筛选与因子权重的确定:1.等权重法2.经验法

3.等差法4.回归系数法5.灰色关联分析度分析法6.主成分分析法7.层次分析法

8.相对权重法

(二)综合指数的确定:1.等权条件下的指数计算法2.加权指数计算法;

三、模糊综合型评判法

2.名、特、优经济作物的形成和发展须具备的条件: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1.社会经济需要2.交通条件3.历史条件。

3.土宜评价:

(一)土宜调查:1.调查名、特、优经济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2.调查分析名、特、优经济植物的品质特色;3.调查形成特产的一般和特殊的自然条件。

(二)土宜要求:1.一般性土宜要求;2.特殊性土宜要求。

(三)土宜要求

与土地质量的比配:1.主导因子的作用和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受到重视;2.评价结果的标准除了产量之外,重要的是产品的品质。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调查: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土地类型调查:清查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土地类型:构成土地各不同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土地纲: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划分的纲,反映的是土地光、温、水生产力的区域差异

土地类: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出不同土地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而定期开展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土地利用分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作对比,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类型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工作。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权属调查:指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权属性质及权利所及的界线、位置、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与核实。

土地特性: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作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如平均年降雨量 土地质量:一般是指土地健康或条件,尤其是指土地利用和环境管理的可持续性能力。

土地利用要求:为使选择的土地利用方式能达到预期目的,则要求土地所必须具备的相应条件。

土地质量评价: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过程。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次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价和分级。

土地经济评价:从土地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分析法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因子分析法:从影响土地适宜性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一些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然后根据这些因子与土地利用要求关系,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各评价单元的土地自然适宜性程度的方法。

相对权重法:将这种在不同的评价单元中由于某个评价因子的值与其他评价因子的值的相对性所决定的该评价因子的权重称为

气候生产潜力:指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气候资源,而其它条件(如土壤、养分、二氧化碳等)处于最适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最高生物学产量或农业产量。

土壤生产潜力:在一定的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下,单位土地面积可能达到的生物产量或收获产量。

光温生产力:指在最适宜的土壤条件和最佳的管理水平下,肥水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求,仅由当地的光温条件所决定的作物的生产能力,使作物在最佳条件下产量的理论上限。

光温水生产力:指在自然降水条件下仅仅由于水分的不足而使作物的光温生产力下降所得到的作物生产力,是旱地作物产量的理论上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一定区域内土地生产的自然潜力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生产的食物总量与人均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

毛利分析: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

第五篇: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五、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306.htm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

第二节

土地资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179.htm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下载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资源学论文

    土地资源学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法律分析和立法建议 院系 农业生命科学系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 2010011823 姓名 陈栋 班级 101 日期 2012年5月17......

    土地资源管理学[★]

    09年1.土地2.土地监察3.土地使用权出让4.地理信息系统5.土地分等定级6.土地制度1.试述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2.试述土地登记及其内容3.试述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4.试述我国土地行政......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二)过程与方法 1......

    土地资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地资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1984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984年的《土地利用应点位。有了这些相应点位,就可以在图上描绘出相渔场、居民点以外的厂矿、......

    土地资源学习题(精选)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土地科学?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2. 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 3. 简述土地资源与土壤、土地、国土之间的差别? 4.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珍惜土地资源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征文张街完小作者:黄征性别:男张街完小五年级 指导教师:王守强通信地址:阳谷县十五里元镇朱万一村 252318珍惜资源,爱我国土张街完小五年级黄征指导教师:王守强地......

    《土地资源》习题

    《土地资源》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其中农业用地 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农业用地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