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城市 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1:1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城市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城市 读后感》。

第一篇:阅读城市 读后感

《阅读城市》后感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大书,从中可以看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的素质,以及一个时代的文化水平,一座城市应当最大可能地表现出人性的尺度。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本书的作者张钦楠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土木工程系,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设计工作近三十年,现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作者在这本书里从建筑特色和城市布局谈起,写下自己多年来四处“阅读”城市的感悟与体会。作者写了对巴塞罗那、巴西利亚、圣彼得堡、开罗、墨西哥城等十五个世界名城的认知,很喜欢的是,作者不单是从建筑风格来评论,更多的结合了当地的文化与历史,从当地民族的特性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各方面阐释着现今城市展现给我们的姿态。这让我很受启发。了解一个地方,还是要看最根部的东西,才读得出其中的味道。

作者文章里提及很多观察、品味城市的方法,方法之一取自美国的城市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林奇教授所提倡的“认知图”。方法是让一个非专业人员根据自己的印象和记忆,描画一张本城市的地图。一般来说,他总是只记得几座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最主要的马路。然而,这幅潜在于每个人头脑中的“认知图”,却成为他的一个参照坐标图,可以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寻找方向,实际上这也内涵了他对这座城市文化特征的初步概念。

阅读城市的第二个方法,取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柯林·罗厄教授。他提倡用一种“图-底法”来识别(阅读)城市,就是把实体的建筑物在地图上涂成黑色(图),让虚体的城市空间(道路、广场、公园等)保留为白色(底)。这种“图-底法”就好比为一个人拍了张全身照,或取了他的指纹。罗厄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拼贴城市”的概念。最初的拼贴理论,是以城市的渐变为基础的。历史像一条长河,各个时期的建筑就像动植物的化石那样,一点点地沉积下来,拼贴成现在的面貌。

我印象最深的是重视“母体”。所谓母体,即这个城市的居民生活区,当地人住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是我们观看这个城市除了标志性建筑外需要关心的内容。举个例子,来北京游览的人,首要关心的自然是标志性建筑,譬如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但如果待的时间长了,他们会走进胡同去----胡同,是北京除了标志性建筑外首要的民居格局,它半封闭的特征、以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形式,彰显着这个民族内敛、均衡、协调的性格,而胡同的存在,也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民族性。再比如上海的弄堂和石库门,香港火柴盒一样的笼民屋。

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最容易被记住的地方,却未必是它的特色,因为它们通常不是本地建筑师的作品,无法体现当地的文化与社会环境,可能更多的向国际风格靠拢,或者强烈展现设计师自己的特色。就像走在上海浦东,看着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金贸大厦,你能感受到上海的崛起,却体会不到那种根植于每个上海人心里的味道。只有走进窄窄的弄堂,看着每个窗户伸出来的晾衣竹竿,才觉得找到了真正的上海。

当然,“母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在不断吸收着新的东西,不断通过建筑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这个社会的变化。我觉得一个城市如果并存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仅从这些凝固的艺术中就能读出城市的历史,当地人的特点,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只可惜我们的好多城市吸收新的,却总要破坏旧的,把历史悠久的城市改建的像是平空拔地而起的一样,千城一面,实在可惜。

很久以来,我对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城市旧城区改造即充满了疑虑。以首善之区的北京为例,王府井,西单,大栅栏都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漫步其中,你很难想象自己竟然是置身在古都北京,因为这里同全国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商业区毫无二致,记录着一个多

世纪大众生活场景的东安市场与吉祥戏院已成为昨日黄花,历史的遗迹在这里几乎荡然无存。望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我的心中没有兴奋,只有惆怅,这是北京吗?这是有着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的北京吗?这是被古今文人们所津津乐道,深情呵护的北京吗?我曾经在《老照片》中读到过古都美丽的过去,那样一种凝结着历史氛围的古朴风貌令我荡气回肠,我于是不能不为建筑大师梁思成锥心泣血的呼号而黯然神伤:“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但大师的奔走吶喊被时代的最强音所淹没,那条举世闻名的城墙还是在那个大一统的和平年代彻底消失了,接踵而至的还有以破旧立新为标志的对旧城区的大肆拆建,使大师保护旧城的构想最终化作了泡影。古都的那一座座美丽的城楼当然已是旧梦难圆了,而今天我们又在对我们的城市做些什么呢?从大都市到小乡镇,我们都不难发现,我们已尽可能地毁掉了那些“不堪入目”的古代建筑,取而代之以那些高大夺目的现代化建筑。我并不是在反对现代化建设,我只是觉得古迹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照,一旦毁去就不可能复原,即使我们盖上更多的仿古建筑,我们的城市也仍然是一个残缺不全,充满了作伪的赝本。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我怀疑许多年后,我们还能否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历史,我们会在浮华的现实中把自己的历史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试想,当北京最终消失了所有的四合院,西安拆掉了那条明代的城墙,苏州将园林盖成了摩天大厦,我们的心灵将会感到何等的寂寞?当我们把一个珠光宝气的现代化城市交予我们后代的手上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古都?高楼大厦世界多矣,而美丽的古都却永远只有一个啊!

北京以外,西安,南京,洛阳,杭州等等所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都不同程度地消失了它各自的特色和古朴的韵味。在这些城市,“商业乘着金钱的浪潮汹涌而来”,“推土机正在无情地铲平古老的戏院,文化名人的古居和历经风雨沧桑的老房子。人们要五星级宾馆,要高级办公楼和商厦;他们宁可事后再用钢筋水泥按照蹩脚图纸重建一些假骨董以满足旅游观光的需要和自己腰包的需要,而不愿给自己和后人留下一些灵魂得以满足的天地。”(张汝伦《城市的意义》)在这些城市,人们可以花费巨资去营建所谓的“名人故里”,而真正的文人故居又如何呢?看吧,苏州城里的金圣叹故居在破败不堪中成了“海红小学”的办公室,而杭州城内现代文人郁达夫的“风雨茅庐”则摇身一变为“横河派出所”了,这是我们民族的幽默感吗?或者是我们诸如此类的名人故居太多,实在没有保护的必要了?

求实效、求利益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在城市建筑上也展现的特别明显,无数大的商业中心(CBD)拔地而起,各个是钢筋水泥玻璃墙面的高楼林立,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也逐渐失去自己独有的特色。但是到最后人们总还是想要回归自然的,灰色森林里走的多了,人都会忘记该怎样呼吸,返回本真寻找宁静会是每一个城市的最终归宿吧。英年早逝的王曾经说过这样几句话:“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尽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才会觉得历史还活着。要是可以随意翻盖,那就会把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捏造的东西,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古迹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属于一代人,而是属于一族人,从亘古到如今。”是的,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并不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而是属于我们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城市必须抱着为历史,为后代负责的态度,哪怕只是一座小小的遗址,一处小小的废墟,我们也最好不要对它画蛇添足,我们留给后人阅读的城市应当是一个最珍贵的版本,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他们的权利!

第二篇:《城市英雄》读后感

《城市英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市英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市英雄》读后感1

今天,我无聊至闲,打开电脑,看《城市英雄》这本书,随笔写下这篇读后感。

城市中,有不少名人和英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们!他(她)们都为我们的祖国、城市奉献了不少。

英雄就是帮助别人大忙的人,城市英雄,就是帮助城市大忙的人,但是我们身边有一些城市英雄,他们、她们都为我们的城市奉献了不少,可是,她们、他们却不被人们尊重,不被我们看好,但是他们、她们却不因为人们不尊重她们、他们看好她们、他们而生气,仍然默默无闻的工作着!

我认为,不需要做多么大的事情,只要为城市作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在别人放假是,他在、她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家里开暖气的时候,他们、她们也在工作;在炎热的夏天,她们、他们仍然日夜不停的工作!

其实他们并不是多大名誉的人物,更不是大家羡慕的角色,但是她们做的都是保护城市的事情!

其实她们只是清洁工人,而且,没有人瞧得起他们,可是,她们有着坚定不放弃的精神!虽然清洁工人大家的瞧不起但是这些被人瞧不起的人们又不可缺少。所以我认为清洁工人可以当城市英雄,因为她们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干净,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将会成为一个垃圾堆!

我认为,清洁工人不该是人们瞧不起的人们!

《城市英雄》读后感2

武汉是一座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城市,是一座追求高尚境界的城市。

通过阅读《城市英雄——武汉市先模人物事迹材料汇编》一书,我认识了许多英雄:爱民为民,情系百姓,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子的吴天祥;“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徐斌;用亲情为失足少年撑起一片蓝天的“妈妈法官”邱建军;为残疾人群撑起一片蓝天的鲁桂珍;扎根教坛情感育人的桂贤娣;抗洪抢险大英雄王占成等等。他们虽然岗位不同、职务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这些英雄代表了勤劳勇敢、富于进取、敢于奉献的武汉人。我们应该了解他们、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英名,记住他们的业绩。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了贡献,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雄使我们的生活少了一些贫困,多了一些富裕;英雄使我们的生活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安宁;英雄使我们的生活少了一些伤心,多了一些快乐。

我们不仅要记住英雄,还应该向英雄学习。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在学校的生活中,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坚持真理,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问题。

《城市英雄》读后感3

在电脑网络上,我看见了一篇篇感人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一篇文章,讲述了一名“活雷锋”的感人事迹。

吴天祥,一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是一团火,4次跳入长江救人;30次无偿献出10000多毫升鲜血;以儿子的身份给7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坚持写民情日记;十几年来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处理信访问题近万件,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他又是一本书,先后30余次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种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称他是活着的雷锋。

当然,在我们身边也许没有像他们这么平凡又伟大的人物,但也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人:医生、警察、消防队员。在灾难来临时,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他们努力过,没有放弃过。他们不杰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人,都是老百姓,但他们都比我们付出的更多,汗流的更多。要想得到好结果,就得磨练。这样,他们会觉得汗水没有白出,努力没有白费。自己坚信做过一些事情是有收获的,是做了有意义的事情,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人们就会认为他们才是人民真正的英雄。

《城市英雄》读后感4

武汉,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城市,是一个追求高尚境界的城市。特别是在近几年里,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一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他们虽然岗位不同、职业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的品质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读了这本《城市英雄》,我对“妈妈法官”邱建军、交通警察徐斌和优秀教师桂贤娣印象很深,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呢!

no.1“妈妈法官”邱建军

邱建军是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处级审判员,一级法官。自1996年从事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以来,先后审理了各类青少年刑事案件500余起,涉及700余人。帮教成功律到百分之90。300余名少年犯由缓刑走向新生,186名少年犯重返学堂,16名少年犯被大学录取,1人考上研究生,一人缓刑时为救人追认为烈士。

她慈母般的原谅使一个个失足的少年犯从邪路走向新生。就像把一个个歪斜的苗子慢慢扶正。认识她的少年犯都亲切地叫她:“法官妈妈”和“邱妈妈”。

no.2交通警察:徐斌

徐斌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现任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青山大队一中队的副处级中队长。他参警30年,个人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先后荣获“武汉市十大爱民警官”、“武汉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平和、理性、规范永远都是徐斌最大的追求。在站岗时,徐斌以“一时一刻从不懈怠,一招一势从不走样”来要求自己。不管刮风,不管下雨,只要是徐斌值班,他都会尽自己全身的力量做好每一个手势,站好每一班岗。因此,他被群众们亲切的称为:“青山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no.3优秀教师桂贤娣

武汉市钟家村小学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人大代表和党代表、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省市名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桂贤娣。她探索的“情感教育法”,成效明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俗话说:“老师家访,学生遭殃”,为什么呀?当然是因为学生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呗!可桂贤娣这位老师家访不是告状,而是表扬。一些差生偶尔表现好一下,老师就大大表扬这位学生,使一些差生对学习再次充满信心。

桂贤娣为了努力成为人民认可的好教师,她就这样求索着、跋涉着、艰辛着、快乐着,她用爱心感染爱心,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心灵照亮心灵,用真情培育真情,用“情感育人”,为孩子们照亮世界,奠基人生。

作为小学生的我,被他们的行动所折服。要知道“英雄”这个词可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英雄,就要用行动来证明!我决心要好好学习,以他们为榜样,跻身于英雄这个行列!

《城市英雄》读后感5

眼看就要开学了,今天上博客看见张老师发的消息,让我们读《城市英雄》,并写篇读后感。《城市英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阳光男孩张义波、舍身为民的谭纪雄、轮椅上的天使董明和带给孤残人士温暖的鲁素珍,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义波从小就失去父母,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后来爷爷去世,只留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张义波从小就很懂事,在上大学时,奶奶病倒了,于是张义波每天都要打八份工给奶奶看病,这期间他也不忘学习,一有空闲时间就抓紧时间学习,他的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好心人,周围的人都给予帮助,为了回报社会,他成立了一个家教社,为贫困的孩子当家教。

谭纪雄是一名特警,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有危险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上。在一次绑架案中,为了确保人质安全,自己身负重伤,成功救出人质。董明是一名跳水动员员,一次跳水中发生事故,使她终身残疾。她没有颓废,而是是努力自学心理学,去安慰那些与自己一样的`人,还唤醒了两名植物人,她用她的方式让一个又一个的人找回自信,让人们知道灾难不可怕,要坚强自信。鲁素珍是她的爱心去照顾一个个孤残人士,笑脸是她工作的标准,她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被大家称为“孺子牛”。他们都是社会的英雄,在社会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所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是普通而伟大的英雄。

我十分感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他们的却做着不普通的事,也许有的人只把这当成自己的工作,可他们已经不再单纯的认为只是一份工作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份责任,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他们中有的人生经历很坎坷和不幸,但是他们却能十分坦然面对不幸,只是认为这是人生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要用微笑面对人生,他们还要去帮助与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让那些不幸的人走出人生的阴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去影响着周围的人们,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中来。我被他们所感动着,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更加努力。城市英雄,当之无愧,我们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城市英雄》读后感6

我读完了《城市英雄》这个长篇小说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武汉是一个英雄十分多的地方,第二个感觉就是英雄并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飞檐走壁、武艺出群的那种高手,而是和我们一样的那种有血有肉的人,普通人。

最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群众的儿子、党的儿子吴天祥,他就是一团火4次跳入长江救人,30次无偿献出10000多毫升鲜血,以儿子的身份给7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为无数个陷入绝望的群众,送去希望的火把;他两次跳进窨井、疏通公厕;三十多次义务献血、捐骨髓、钱物帮助他人,结下了300多个“穷亲戚”。还有一次他正在接待十几位上访群众。这些群众反映的是拆迁问题,情况很复杂。正在这时,地震突然发生了。很快,吴天祥从广播里得知四川发生了8.0级地震。吴天祥听到广播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献血。当天晚上,电视开始播报发生在四川的地震灾情。

看到灾情如此严重,吴天祥又坐不住了,琢磨着怎么为抗震救灾做更多的事情。然后,他把老伴、女儿和女婿叫到一起,召开“家庭会议”,研究为灾区捐款。吴天祥带头,拿出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3000多元,作为自己和老伴的捐款。女儿、女婿也马上捐了几千元。随后,吴天祥又打电话给几个直系亲属,动员他们一起捐款。13日上午,吴天祥拿着总计10080元的捐款,交到了武汉市慈善总会。然后他又去深入街道、企业、学校募捐共募集捐款500多万元,并且他干完这些还不算什么,他干完了这些之后又去买机票做一名志愿者前往灾区他在抗震救灾的活动中救了一位因失去9位亲人而轻生的老太太;而且他每救助一人就给那个人一百元到五佰元的救助金。第二个就是舍生忘死保平安特警英雄谭纪雄,他从警10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反恐、处突的公安特警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了人民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

他对党忠诚,报效祖国,出色地完成了赴甘藏维稳处突、赴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经受了严峻考验;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参与处置严重暴力案件、抓捕重大逃犯战斗20余次,参加重大保卫活动300余次,践行了特警使命;他真情爱民,心系百姓,尽心竭力帮助陷于困境的灾区群众,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爱岗敬业,苦练真功,技能超群,成为武汉公安系统的“形象民警”。特别是他在“6.3”劫持人质案过程中的英勇表现,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英雄特警谭纪雄。我实在是太敬佩他们那些人民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了!

第三篇:《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是一本在建筑学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以波士顿、洛杉矶和新泽西城为例,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组成因素,并且首次把环境心理学的概念引入城市的设计,其作者是凯文·林奇(Kevin Lynch),芝加哥人,曾经是赖特的学生。当代著名城市设计师、具有丰富的城市规划经验,任教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

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他又引入空间、结构、连续性、可见性、渗透性、主导性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什么是“城市意象”呢?

在读完《城市意象》之后似乎也很难给城市意象概括总结出一个准确、恰当而又全面的定义。城市本身包含的要素就丰富,意象的概念更加抽象深远,所以在此我只能一个个解读书中所提及的概念。

首先,什么是“意象”呢?加斯东·巴舍拉(法)《空间诗学》如是定义:“意象的发生场域是在灵魂的活动中,它先于思维而出现。”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作为观察者,借助各种各样的线索,诸如对色彩、形状、动态或是光线变化产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以及对重力场或是电场、磁场的感受。

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

再而,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公共意象”,它指: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

正是因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所以意象的概念成为观察者主观概念。而城市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城市的程度层次不齐,每一个观察者形成自己的城市意象也就大不相同。城市规划设计所探索的就是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于是得出“公共意象”概念。

初步了解城市意象概念之后,分析形成城市意象的内容和因素到底是什么。

城市意象的内含:城市个性、城市结构、城市意蕴。城市个性:城市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惟一的意义。城市结构:城市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城市意蕴:城市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城市意象的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不同元素之间可能会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互相矛盾,甚至互相破坏。大多数观察者把意象中的元素归类成一种中间组织,也就是一种复合形式。其中,道路是主导因素,边界是线性因素,区域是二维平面,节点具有战略意义,标志物是点状参照物。

城市意象的特点:实用性、安全性、传递性。实用性:要求城市意象能够真实反映城市并具有可实施的特性。安全性:要求城市意象具备基本的现实使用安全保障。传递性:要求城市意象能在某一层面将自身意象潜移默化的感染城市个体。

同时,通过三个例证的城市,我们可以发现,在其拥有各自在城市意象上的明显优劣之处外,同时也反映出了共同的主题。

人们能够适应环境,并从身边的材料中提取出环境的结构和个性。尽管在城市意象中使用的元素类型可能随实际形态的变化所占比重不同,但它们的种类以及使意象或强或弱的特性,在这三个城市中仿佛十分相似。不过同时,在这三个不同的物质环境中,人们的方向感和满意度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

①空间与景观广度的重要性。②开敞景观产生感情上的愉悦。③未经加工的或是无定形的空间可能不会让人高兴但十分显眼。④城市的景观特征,植被或是水面,经常会被欣喜地关注和谈论。⑤社会经济阶层对城市区域意象影响。⑥物质景观体现时间推移的象征方式。⑦环境的巨变和那些反映历史的物质元素的缺失让人又心兴又烦恼。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关于城市意象的结论:

“好地方”是通过一些对人以及其文化都非常恰当的方法,使得人能够了解自己的社区、自己的过去、社会网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我们对环境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诗意和象征性。它应该涉及个体及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个性将是发展强烈象征符号的第一步。通过一个突出的组织严密的场所,城市为聚集合组织这些意义提供了场地。这种场所感本身将增强在那里发生的每一项人类活动,并激发人们记忆痕迹的沉淀。我们必须通过清晰、协调的形式,满足生动、可懂的外形需要来创造意象。

“不好的地方”混乱、节点不确定、边界模糊、孤立、连续中断、含糊不清、缺乏特征与个性、频繁的改建抹去了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识别特征。虽然人们对美好的城市意象的追求各有不同,但是似乎人们对不另人满意的城市意象的特点大同小异。这些基本特征正是我们以往设计所忽略或者因为设计者的臆断所造成的。

第四篇:光辉城市读后感

光辉城市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本书著作于1933年,书中论述到的问题,也大多是20世纪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事情.但是本书的英文版却是姗姗来迟,直到1993年才出版,是时,柯布的光辉城市理念早已经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野蛮的生长开来.但是就算是在21世纪的今天,翻看柯布的这本充满热情的遍布着感叹号的演讲录(我更愿意称之为演讲录),还是不得不为柯布的惊人的洞见倾倒,你会发现就如卡夫卡之后的小说家都走不出卡夫卡的城堡一般,柯布之后的建筑家至今也走不出柯布的光辉城市.在评论一个人的时候,用“理想主义”的标签来归类永远是一个稳妥的办法,但是对于柯布来说,理想主义这个词甚至还不能很好地描述他.你会发现,柯布相比大部分理想主义者要幸运很多,在苏联,在安特卫普,在阿尔及尔,他拥有理解他的方案的听众,他也有尝试这些旷世方案的机会,虽然限制重重,虽然毁誉参半.本书的开头,有这么几行字:

方案不是政治

方案是理性和诗意的纪念碑

它在可能性的迷雾中慢慢现身

柯布一定是很排斥政治的,但是他又不可避免的在书中多次提到了政治的功用,他把自己的城市计划称之为“政治实验”,因为柯布从根本上渴望的不仅仅是城市的改变,街道的改变,居住空间的改变,他所期待的,是一场从下而上的“革命”,这个革命不仅仅包括所有制的,更加包括人类生活目的的和现行经济制度的大革命(此处我dejavu到了搏击俱乐部).这也是我说到的,为什么柯布如此的排斥又向往的苏联的一切.btw,他的最初的建筑实验,恰恰是在苏联实行的.柯布的思想中,少不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吐槽,例如西方社会的“创造消费”;还有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吐槽,他希望的是,土地的规划权利,应该归国家所有,只有在城市级别上对土地进行规划划分,才能形成他所期冀的“400×400单元区”和“生产和商业区分置居民区两侧”的城市总体规划.柯布的理论形成环境,大约在工业革命之后.对大工业生产的反思,在各个领域造就了一批思想家.我总是喜欢把柯布和本雅明拿来对比,本雅明是钟情于工业化大生产下的人民精神生活的大讨论,而柯布则是反思了工业化大生产下人民物质生活的问题.工业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柯布的主张是通过工业化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例如建筑空间的“模组化”,所有建筑的“底层架空”.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柯布的这些“工业化”想法,有些的确颇为天真,比如,柯布的对建筑的重构里面,大量使用恒温和内部循环系统,三十年代的柯布天真的以为,技术可以进步到完全不需要考虑能量的获取的地步,而现在的建筑更多考虑到的是利用自然的能量来解决房间的通风照明问题.柯布总体上是排斥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思想的,可是无法否认的是,在资源的获取不是无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扔掉“解决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的经济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分割线以下为对书本内容梳理有剧透注意绕道---------------------------

本书的结构大致为经典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应该有的结构嘛,欧洲人写著作就是实诚,讨厌死美国人了).第一部分绪论

城市中生活的人并不快乐,我们为了很多不需要的消费品劳作,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很多都是不必要的.第二部分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为因,建筑为果.1.钢铁混泥土的出现给建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2.全新的建筑手段

3.全新的城市规划方针

4.建筑的标准化工业化,脱离底层平面的限制

5.承重墙不复存在6.隔断墙体要轻

7.隔音材料

8.屋顶花园

9.平屋顶带来的新的交通平面,可以容纳露天散步道,咖啡馆,店铺

10.底层架空

11.底层架空带来的双重道路交通体系

12.锯齿状街道,摒弃沿街道布置房屋门廊的方式

城市规划

1.颁布法律,重新分配乡村和城市的土地资源

2.修正建筑限高

3.人口密度

4.将建筑街区和主要道路按照直角正交原则进行重新组织

5.将屋顶花园视为必须

6.给予民众身心健康以特别重视

第二次会议

1.最小尺寸标准化问题

2.楼板地面采光立面区分开来

3.柱间距梁间距的标准化设计

4.住宅建立在独立的框架体系上,要有开敞的平面和自由的立面

5.垂直街道屋顶花园

 正确的空气在建筑内部循环 正确的呼吸恒温墙+内部循环 住宅的有效高度玻璃墙加大房间的进深 垂直的田园城市,尺度大大缩小,可及性大大提高 恰当的使用玻璃墙立面+内部开敞平面+正确的呼吸系统

第三部分新时代

 工业化解放了人类的同时,人们空闲的时间更加多,这也就带来了更加多的问题 本章关注人们的休闲运动问题 生产有用的产品 基本的快乐 城市规划的基本素材太阳+蓝天+树木+钢铁+水泥 第二组基本的快乐行动,亲身投入到集体工作中

第四部分光辉城市

本部分更多注重城市规划部分,而第二部分更注重建筑部分

 柯布的表态:假如机器时代的发展已经开始日益蚕食自由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停下来对其加以修正.我们的任务是去满足人类的心灵 西方城市的逻辑是:所有的房屋都面朝街道,街道成了城市的基本器官 房子要么面对街道,要么面对庭院,办公室也是如此,工作间也是如此 劳动阶层,被城市扫地出门,送到铁路沿线的郊区去居住

光辉城市总体特征

 城市的延伸范围较当前城市为小 城市区域之间的距离减小

 没有郊区 行人和车辆永远不会交叉 街道彻底消失 个人的自由

利用现代的方式建造房屋,预制房屋和室内装备

对人口密度以及光照的分析

关于街道

 对速度分级 创造单向交通 高速机动车用于特殊目的 明确重型机车的用途 行人必须可以自由通行

城市的特征就是聚集和可及性,所有去城市化和卫星城的想法都是徒劳的后面都是各种具体实现......

第五篇: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社会学课程作业

城社

1市会学

读《城市意象》有感

《城市意象》作者凯文·林奇,美国人,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

作为这学期的城市社会学的作业,我认真的拜读了林奇《城市意象》的第一、三章,现将我从本书中得到的一点见解和领会报告如下。

凯文·林奇及其《城市意象》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在该书中,作者选取了美国的三个城市作为对比研究,分别是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在书中的第一部分,他提出了环境形象、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形象性等概念以及如何建立环境形象等问题。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则主要是介绍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个部分。

本文意在借助林奇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其观点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下能否成立,更多的是对其观点的一种检验。

林奇认为城市中动的因素,尤其是人和人的活动,与静的因素同样重要。我们对于城市的感觉往往是断断续续的。零打碎敲的,还常与其他有兴趣的东西相混淆,几乎每一种感觉都在起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奇强调城市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及其对于城市中静的因素——建筑、公路、标志等的认识构成了人们心中的城市形象。城市的形象是留存在人的内心里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城市、同一地段的城市形象的理解都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属于同一群体,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的个体形成的城市形象才是部分相同的,有共通的一面。人们想要融入一个群体中,就必然需要与该群体有着相似的并且具有包容性的城市形象,即“公众印象”。林奇认为构成形象的过程是在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之间的双向过程。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在观察城市,需找城市的特征和标志,以形成对城市的意象;同时被观察物形成的是易于被我们所掌握的城市的特征和标志,帮助我们建立有关于城市的形象。在这种双向的交流与互动中,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城市。

林奇认为环境形象可以分为三方面:识别、结构和意义。一个有效的形象首要的是目标的可识别性,这就称为“识别”。其次,形象必须包括目标与观察者,与其他目标的空间关系和图形关系,这就形成了“结构”。最后这一目标应对观察者有某种意义,无论是实际的还是感情的,即“意义”。三者总是一齐出现的。书中通过对“出入口”的解释,来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结构和识别共同形成了城市意象的可识别性。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整齐有序的城市结构越有利于城市形象的识别,也不是越混乱的城市越不利于城市形象的识别,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对于同一标志的形象看法会各有不同,对于城市特征的意义也是常常变化的,因此林奇建议:把精力集中到形象的清晰性方面,而让“意义”自由的发展是很有明智的。

在《城市意象》这本书的第三章,林奇主要分析的是与城市形象的形成有关的五个物质方面的因素。分别对每一种因素的定义及对城市形象的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以三个美国城市为例。林奇的结论是,意象的形成依赖于城市意象得 以构成的五个基本元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这种意向活动的构成机制,带有强烈的现象学意 味。“认知地

图”就是这样一种意向性行为依据五个基本要素构造出来的意向对象和认知结果。现象学备受批判的观点——认识(甚至包括认识对象)都是人类主动地“构建”出来的——在林奇的城市认知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意象是人们依据城市形态基本线索投射出去而得到的“图象”,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而不同认知者的被动或主动认知方式都具有一种当场“构成”的意味。在谈及城市形象的变换问题时,林奇列举了人们画地图的五种不同方式。

下面是我对于武汉市武昌区的城市意象地图。从中可以看出,我更倾向于沿着熟悉的路线向外发展。路线的起点为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生活的地方,是我所最熟悉的。在画图时我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从荟园开始画,但是感觉画出来的不成比例,对于学校内部过于详细且深刻的印象使我很难想象到学校与外界的比例,所以在起笔话的时候有些迷茫,最后决定将学校以一个点来表示。

从学校向外拓展,主要是按照公路来行进。由于出行主要是靠公共汽车,所以对于道路的了解也大体限于公交线路的了解,当我试图回忆公交车在那一段路向哪个方向行进时,有点不知所措,只能是依靠几个标记或大概记得位置的几个重要地点进行比较,进而大致连接出它们之间的公路走向。在地图上我标明了武汉几所著名的大学,对于他们的位置我是比较了解的,相当于是作为一种标志。光谷广场和街道口至亚贸作为两个繁华的商业地带,是我经常去购物的地方,这里就相当于林奇所说的城市区域。武昌火车站独特的建筑式样以及出行的作用,也成为我描述武汉的重要标志。而长江作为区域的边沿,将武昌区与其他地方分割,形成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城市地图的描述,并不是完全按照林

奇所说的用一种方式持续的走下去。在沿着城市道路向外拓展的过程中,遇到印象模糊的地方时,我们习惯于先将自己所熟悉的标志或者区域的大概位置在地图上标明,然后再将其与所熟悉的印象通过道路连接起来。在这里只能是大致描述对于公路的走向的印象,对我来说是很难记清楚道路在哪个位置发生转向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用地图描绘我们对于城市印象的看法时,我们通常并不是仅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式的结合,这样有助于我们将城市各个区域的印象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对于城市的总体意象。

当然,在画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公交车没有经过的地方完全不了解,那些地方属于完全的空白,对于一些道路我不清楚它们最后的终点在哪里,地图上大片的空白地段我不知道其中都有些什么,结构是怎样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填充的。对于武汉的了解仅限于那几条出行经常经过的道路两侧的建筑的了解,而且还是断断续续、模糊的记忆。

武汉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有九省通衢的美誉,但是在这里生活了接近三年的时间,对于它还是很缺乏了解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意象,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组成的。对于一个城市如果缺乏有效的意象,就会对该城市产生生疏感,总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只是城市中一个匆匆的过客。武汉的繁华、灯火通明不过是本地人生活的一种体现,作为一个外来者,始终感觉无法融入其中,游离在这种表象之外。身边的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喜欢武汉,毕业之后肯定要离开,大家对于武汉的城市印象完全称不上美好,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只是将这里作为一个学习的载体,一种跳板。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于《城市意象》这本书的一个简单的理解。文中谈及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林奇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大师,重点研究城市意象,为城市规划、发展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

2010年5月5日

下载阅读城市 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城市 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采用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凯文.林奇把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和行为学对意象的研究成果之上,并且借鉴了这些学科的各项实验研究方法,如访谈、画图、......

    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读后感《城市意象》采用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借鉴学科的各项实验研究,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一些手段,讲述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最终定稿]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著,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

    落脚城市读后感

    题记 “过去和现在一定是一条河流,一定不是完全断裂的。我们硬生生把河流切断了,也把我们的血肉和根脉切断了,我们还有什么?我们都孤零零搁在沙滩上没有水流了,我们还有什么呢?”......

    《城市经济学》读后感

    其中,城市经济学有五个公理,这五个公理能让我们更好理解城市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这五个公理分别是: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城市经济学》读后感。假设有两人共同竞争两套出租......

    《城市英雄》读后感

    《城市英雄》读后感 武汉,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城市,是一个追求高尚境界的城市。特别是在近几年里,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一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

    《城市经济学》读后感

    其中,城市经济学有五个公理,这五个公理能让我们更好理解城市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这五个公理分别是: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假设有两人共同竞争两套出租的住宅,一套位于美丽的......

    城市的胜利 读后感

    《城市的胜利》读后感 ——人的胜利才是城市的胜利 学号 2014301610348 姓名 陈璐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作业 《城市的胜利》读后感 ——人的胜利才是城市的胜利 姓名 陈璐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