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九章》读后感
《城市九章》读后感
前些日子闲来无事读了陈冠中的《城市九章》,这本书描述北京、香港、台北。这三个城市的文化生活。用作者原话归纳,北京是个波西米亚城,香港是个半唐番城,台北很hip。
1、米亚城:说北京这个城市空间很大,容纳下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追求,而且还有点小资,讲点格调。
2、番城:香港的文化,在不中不洋、半土半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3、台北很hip:把严肃的、历史的、传统的东西以某些轻松地、潮流的、叛逆的形式表达出来。
我不是文化圈子里的人,也没有去过香港和台北,对这两个城市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从外界媒体上获得印象、和作者的描述上。作者讲大排档奶茶,最早由英国殖民者带到香港,又由绅士淑女们感染了普通大众,因种种原因导致了奶茶在大众普及时口味变重,而今这种浓而劲的奶茶已经成了香港人的特色茶点。讲台北的拉票队伍对着民众大跳欧美时尚舞曲。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也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这座城市的hip的特点。
至于北京,北京太大。哲学家贝克莱说,存在即是被感知。即是我知道离我20公里以外有场优秀的演出,如果因时间成本太高而去不了,演出对我而言也是没有意义的。北京是有格调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围着后海一圈都是酒吧,798总有前卫的艺术展览,各大剧场、演唱会、电影院总有精彩的表演,可因为时间、因为金钱人们不能广泛参与的话,这样的小众文化可能长久存在么?陈冠中在书中说,一个地方所谓有没有文化,大概要看文化是否成为当地的主流价值,是否日复一日是当地人生活的主要养分。
咖啡馆应该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游客们的歇脚休息之所。就像在成都,很多人经常去茶馆品茶,才能说品茶在成都是一种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公司 陈少华2013-2-6
第二篇:第十九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九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认识角度上讲,大体上经历了从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未能自觉地采取措施保护人类环境,到统一领导环境保护工作,有计划地治理污染;进而把保护环境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经过10年左右的实践,到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时,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总战略,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境监测系统、科研系统逐步建立了起来,形成了几万人的工作队伍,为发展环境保护事业打下了基础。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概括地说,在立法上、制定标准上、污染防治上以及监督管理上都有新的进展。
一、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状况
在防治工业污染方面,国家把防治新污染作为一项战略措施。1981年底,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原国家建委、原国务院环办颁布了《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坚持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前完成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且在立项后,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抓紧了对老污染的治理。
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城市是环境污染的集中地,改善城市环境是一项紧迫的任务。1985年召开了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推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能源消耗量增长、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的情况下,城市环境污染基本控制在“五五”时期的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对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和作法。通常需要集中解决的有3个主要问题:
(1)体制上要合理。在一个城市里,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是统一的、集中的;但实施规划则是分行业、分部门进行的,这是长期形成的体制。对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在纵向、横向上衔接好,在体制上有突破。当前,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为显著成绩的地方,都由市政府出面,建立有各方面参加的领导小组,同时设精干而有实权的办事机构,大连、承德、洛阳、马鞍山等城市都如此。
(2)要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如目前的超标排污收费中80%返回企业,20%留作环保部门使用。那么综合整治的资金从哪里来?可否从返回企业的80%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作综合整治?城市部门是主张的,但企业部门普遍不赞成。从长远来考虑,搞活企业的外部条件之一是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条件的好坏,在这方面早作准备,客观上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城市功能增强了,企业才能更有生机,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3)要有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子。城市规划、环境规划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城市规划学科与环境学科协同工作,以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这就有一个技术路子问题,内容、目标、程序乃至出什么图纸,用什么指标体系,怎样编说明书等。目前是在作多种多样的探索,但要逐步形成比较规范化的办法,以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当前环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有两个:
(1)从全国看,局部区域的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从总体来看,环境污染与破坏仍呈发展趋势。有的研究者作了推算:若工业发展速度(以产值计)按每年递增7%,则污染物增长速度在3%左右。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目前的状况也令人担忧:①水体污染突出。年排放废水量,1985年比1981年增加13%,而治理能力赶不上污水增加的速度。据55条河流流经的城市89个监测点的资料,氨氮超标河段占58.5%,亚硝酸盐氮超标占23.9%,挥发性酸超标的占33.3%,悬浮物超标的占41.9%。对31个城市77个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污染超标的占44.2%。②大气污染严重。全国城市的降尘和颗粒物全部超标;北方有1/4的城市二氧化硫超标;酸雨区也在逐步扩大。③工业废渣积存量越来越大。年排渣量4亿多吨,而综合利用仅占年排放量的1/4左右。④噪声扰民突出。有各种各样的噪声源,如汽车猛增,城市交通噪声已占噪声源的40%以上。⑤乡镇企业污染在蔓延。仅“三废”排放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5。⑥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令人焦虑。如我国森林资源本来就不丰富,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一半,但森林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如按“五五”期间那样的速度砍伐,那么到2000年,森林覆盖率将降到8.3 %(现为12%)。我国有万多种高等植物,但已有3000多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至于沙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增多,自然性的灾害频繁出现等,都说明了自然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环境监督管理急待加强。①环境法制建设还不健全,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无章可循的状况,环境工作者的法治观念和在宣传教育中执法宣传上都需加强。②环境规划工作薄弱。许多地方的环境规划尚未制定;已制定的还没有真正纳入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去实施。③管理机构需要充实、加强,以形成中央到省、市、县,一直到乡、镇的完整管理体系。④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还不够畅通。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科学与城市规划科学都有各自特有的领域,这是很明显的;那么这两门科学有哪些相近相似的地方呢?有些什么共同点呢?
(1)目标的一致性。对于一个城市,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使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环境优美,有特色,令人喜爱,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很难有两个战线有这样的共同目标,又那么息息相关。喜事共之,忧事也共之。
(2)重点任务的相同性。城市环境保护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因为70%的污染物从城市产生。“七五”期间,列出了51个重点保护的城市,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以及计划控制指标。其中,相当一部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要依靠城市合理布局,特别是调整城市工业布局才能达到,而这恰恰又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3)学科发展趋势的相似性。环境科学还比较年青,呈多方位的发展,惟有多触角、多方面的探索,才能摸索出一条比较科学的学科体系。比如环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从单项治理走向区域防治。近些年来,区域环境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逐步地显示了它们的生命力,宁波开发区、云南开远市、安徽淮南矿区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城市规划科学的发展也是从一个城市走向一个区域,探索市域、县域的规划,研究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这样,区域环境规划、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评价与审批、实施,就与市域、县域规划、城镇体系布局直接联系起来了。如上海经济区的规划就有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这两大块内容。它们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4)与经济建设的紧密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建设收到良好的效益;同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布局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则城市功能坚实,城市的效能就高。而布局的合理性、设施完备程度又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如投资的多少、投资的方向、投资的先后等)。环境保护几乎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同,它既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又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如环境保护的投资目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而真正能控制污染,一般应在1.5~2%;国家规定的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资金中应有7%用于环境保护设施的改造上,而现在仅达2%左右;应收到20亿元左右的超标排污费,而实际上仅收到14~15亿元;治理污染的示范工程(如脱硫装置、废弃物处理场等)还没有投资渠道;环境保护事业自身建设(如环境监测站等)的费用仍很紧张。这些无不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
(5)工程措施的集中性。城市综合整治和设施水平、效率,与城市涉及环境的诸因素的改善密切相关,而又基本上汇集到工程措施上来。比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气化率的提高、烟气脱硫装置的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放射性废物库的建设……无不要采用工程措施来达到目标要求的效果;不采取工程措施,就能比较彻底地解决污染防治是较少的。城市规划的目标要求,同样需要诸多工程措施来体现,而它的工程措施中有不少又是环境保护目标所要求的。
从以上5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十分协调的内容。但是,也应当同时看到,它们毕竟是两个学科领域,工作的开展上也各具特色。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协调配合得更好,共同振兴事业,有以下几个方面是要着力促进的:
(1)新建的工程项目的选址、定点要紧密配合协作。尤其是工业建设项目和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都要有合理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功能、效益,又能减轻污染,改善城市风貌。
(2)努力做好城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这样一个难题。现实的污染扰民,企业技术改造,城市总布局的合理化,都要求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这两支队伍共同配合,制定出城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并推动其实施。
(3)协力规划、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上述几项工作,都有两个学科的共同的工作领域,在工作中学科之间又互相渗透、交叉。我国的文物古迹和有特色风貌的景观不少分布在中小城市,而当前污染又正在向小城市扩散,因此中小城市的工作更应引起大家的严重关切。还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趋势,正在威胁着城市的发展。满洲里、海拉尔等城市之所以有特色,正是由于它们
镶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大兴安岭茂盛森林的抚育,呼伦湖碧水滋润,使它们生气盎然。如若这些条件恶化,城市特色、生机也将消失、衰退。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都有各自的科学领域和工作范围。从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情况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城市规划工作借鉴的:
(1)环境保护立法系统化。重视立法执法,才能逐步地走向高效益、高层次的管理。一项事业仅有技术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环境保护有比较完善的立法体系,除了《环境保护法》这项基本法以外,还有《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个国家有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环境法规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法规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说,一个国家有没有比较健全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规划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2)积极创造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应的人才,都要一定的经费,都要有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房屋、设备、仪器……)。环境保护每干一项工作,都积极物色人才、培养人才,为了强化管理,创建了世界上仅有的一座环境保护干部管理学院,培训各级环保管理干部,使他们除了懂专业,还要会管理。为了适应环保事业的发展,还积极疏通渠道,开辟财源,使相应的机构(科研、报刊、出版、学校、培训基地等)基本上建立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相比之下,城市规划事业的外部条件则差多了。这当中有一个观点——不少教材中、讲课中都强调城市规划有“地方性”特点。实际上,这并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特有的特点。难道环境保护工作的“地方性”不强么?一项尚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事业,在它的发展中,尤其是起步阶段,如果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宏观上加以指导,而却过于强调“地方性”,这样常常会使它难于具备开展工作的充实条件,会使“分散性”冲掉了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第三篇:红岩第十九章读后感 5
第十九章读后感
第十九章主要讲了刘思扬再次被捕押到白公馆监狱。刘思扬押送白公馆喜遇成岗,成岗战胜麻醉药物。歌颂了:刘思扬是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他是革命者中一面别样的旗帜,他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
《挺进报》局部暴露及数名同志被捕后,这个富家少爷,入党不到三个月的新党员遭到同志误解,甚至被当作叛徒。刘国扬的大哥几次出面营救,而刘国扬宁可把牢底坐穿也不愿在悔过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他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刘思扬在白公馆遇到成岗,他发现了很多的怪人。成岗被特务麻醉,成岗渐渐醒来。还有,在白公馆敌人用肉体上的折磨,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而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在他们面前,我感到很惭愧。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只有这样,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很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第四篇:骆驼祥子十九章读后感
骆驼祥子十九章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骆驼祥子》这部名著,这本书使我灵魂受到极大震撼。《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小说写了祥子到城市谋生,他最初的梦想是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阳光,朴素,充满朝气和力量,坚信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祥子想多挣点钱,冒险去拉车,结果车被官兵没收了,却意外牵回了三匹骆驼,获得“骆驼祥子”的称号。他感到了世界的不公平,但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拼命地挣钱了。读到这里,我也深深为祥子感到悲哀。
祥子回到人和车厂后,竟中了虎妞的计……他感到羞愧,难过,决定和刘四爷一刀两断。去了曹家拉包月,曹先生是社会主义者,他们待祥子也很好,但祥子时常会想起虎妞的事,很是痛苦,染上了烟酒,这标志着他的乡村文化开始崩溃,走向堕落。虎妞找到祥子,骗祥子说自己有了身孕,祥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虽很讨厌她,但还是答应取了虎妞,(虎妞也因此和她的父亲闹翻了),虎妞帮祥子重新买了一辆车。不久,虎妞难产而去世,祥子只好把车卖了,为她办丧事。
小福子是一个善良,美丽,要强,勤俭持家的人,在生活中,她对祥子一心一意,两人相濡以沫,祥子不想让她吃苦了,想真这等自己有了些成就再来取小福子,不幸的.是,小福子因受不了侮辱,而自己结束了生命,祥子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黑暗的社会使得他从一个善良正直,吃苦耐劳的人变得不思进取,自甘堕落,如行尸走肉,也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落后就要挨打。和旧社会相比,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回来的,更应该珍惜如今的生活,努力学习。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第五篇:《红岩》第十九章读后感 17
《红岩》第十九章读后感 17 白公馆监狱。刘思扬押送白公馆喜遇成岗,成岗战胜麻醉药物。
刘思扬是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他是革命者中一面别样的旗帜,他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挺进报》局部暴露及数名同志被捕后,这个富家少爷,入党不到三个月的新党员遭到同志误解,甚至被当作叛徒。刘思扬的大哥几次出面营救,而刘思扬宁可把牢底坐穿也不愿在悔过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他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多么佩服他坚定的信念!他心中永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磨的信仰,反倒因时间的累计,信仰得以以永恒的踵音,浸染整合胸膛。胸膛也因信仰的存在,跳动着,包含着一颗对革命事业献身的沉甸甸的热血之心。我们多么应该以刘思杨不灭的信念做灯塔,指引我们这些在风暴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船,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安全的抵达各自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