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时间:2019-05-13 11:2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篇: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姓名:吴杰学号:092520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当下中国,各地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成绩巨大,问题也很多。我们没有建设、管理、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经验,还在初期阶段,中国城市化面对着多重的挑战。

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半城市化”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像市民一样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半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解决的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这种状况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城市化进程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农民工、农村人口向城市稳定的有序转移和定居落户,中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纤细集中的高潮过程中。

其次,我们面对的是城市结构严重失衡。我们今天面对的房价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过去十年进入21世纪后的前十年,我们大城市加速发展和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真正在过去几年房价反复异动的主要是沿海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坦率说不管房价,城市人口已经过载的。限制人口涌入恐怕是一个长期不可避免的政策。我们要让大多数人住在城里,又要防止人口过渡涌入,那么人口住哪?二三线城市、中小城镇。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结构调整,我们永远用限购、限生孩子,限什么,都解决不了今天所面对的房价和其他一些困扰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我们不希望把城镇化变成一种畸形的令人可笑的中小城市发展,我们希望有产业依托的,能够提供更多更充分就业能力的这样的中小城市。第三,对环境保护的挑战。漫步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街道,汽车的尾气、化工厂排放的气体等等,弥漫在空气中,行人掩鼻而走。燃煤排放的烟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以保护大气环境,但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仅仅是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还有,现在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拆迁运动,政府很少或全然不考虑老建筑或新建筑对环境的协调或破环作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环境问题是一步一步侵害市民生活质量的。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也许生活其中的我们一时感觉不到,但如果不注意的话,等到发现不能适应的时候,已经是城市病很重程度了,而且我们那时恐怕也已经深受其害、不能逃脱了。

关于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假设201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

1.5个百分点,2011至2020年平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那么2020年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7%,很可能更高,例如达到70%。而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趋于平衡稳定,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因此,城市化水平不会一味的增长,则至203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会趋于75%左右。

第二篇: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

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 2011年06月24日 0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7)【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孙自法)最新出炉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提出,在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等5方面挑战。由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纲主编,历时1年完成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23日在北京发布。其指出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所面临问题如下:

——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此前中国城市发展,比较关注经济成长、看轻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高位增长,但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值基本上低于GDP增速。在城市财富迅速积累的前提下,居民富裕程度未有同步的提升。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虽然中国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但城市建设却非常低效粗放。当前,资源环境瓶颈效应日益强烈,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迈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轨道。

——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现阶段,中国面临着由于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而导致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中小城市人口增长乏力现象,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生存性福利的均等化,是政府的必然选择。

——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调。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包括初级产业用工荒与高端人才求职难并存、公共交通工具的增长小于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的城市化水平快于人口的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大小城市分布不均衡等。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和共享的中国城乡体系,则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称,“由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第三篇:报告称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

报告称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 http://.cn2011年06月24日00:01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孙自法)最新出炉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提出,在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等5方面挑战。

由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纲主编,历时1年完成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23日在北京发布。其指出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所面临问题如下:

——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此前中国城市发展,比较关注经济成长、看轻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高位增长,但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值基本上低于GDP增速。在城市财富迅速积累的前提下,居民富裕程度未有同步的提升。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虽然中国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但城市建设却非常低效粗放。当前,资源环境瓶颈效应日益强烈,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迈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轨道。

——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现阶段,中国面临着由于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而导致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中小城市人口增长乏力现象,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生存性福利的均等化,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调。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包括初级产业用工荒与高端人才求职难并存、公共交通工具的增长小于城市建设的扩张、土地的城市化水平快于人口的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大小城市分布不均衡等。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和共享的中国城乡体系,则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称,“由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第四篇:中国的城市化面临哪些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哪些问题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中国将继续快速城市化的时期。然而,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特殊性,中国的城市化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城市数量虚假上升有的地方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政绩工程,不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盲目追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贪大求快,只追求建设速度和数量,其实中国城镇人口的统计存在许多人为的水分,中国实际城镇化速度并没有这样高。

2、城乡二元的制度差异使城镇化与农村发展遗留问题多

(1)土地及农民工权益等制度环境成为城乡协调的突出矛盾。在经济上,主要是城市向农村扩张征地,使农民成为无地、无业和无保障居民,引发严重社会矛盾和危机。在社会发展方面,流动人口增多,造成城镇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农民工落户问题突出等。在生态环境上,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2)城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差距状况。城乡之间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发展滞后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有些方面的矛盾开始突出。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悬殊。一是在教育方面。二是在医疗方面。

(3)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推进城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人口自由迁徙,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长期以来,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非常薄弱

3、城市化不均衡性,各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东西部城市化差距大。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之下的大都位于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这个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的不平衡性引起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城市房价攀升和大城市病态现象最为显著。城市化的差异致使经济活动、人文活动和人力资源上出现巨大差异,房价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点问题。也是让人们十分头疼的问题。

4、城市化引发粮食危机

城市化导致城镇用地过多,出现土地撂荒,土地产出为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地配置的不经济。中国土地城镇化速度太快,城镇土地边际效益大大下降,而且耕地资源的大量占用,直接威胁着中国粮食安全。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这不仅仅是人口多引发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化引发的。

5、城市化引发环境、资源和能源问题

我国现在的工业化水平还较低,“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但人口多、农村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耕地少、自然灾害较多。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要重视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市化也严重污染了环境,人为推动的城市化缺乏资源合理分配的内在机制,对社会和环境问题不够重视。

6、城市化引发许多其他社会问题

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进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

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和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福利,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也成为诸多媒体所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能享有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长远问题。大量的人口涌入也使得社会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我国的城市化确实面临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我们的城市化道路会越走越好。

第五篇:城市化建设中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化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挑战

——以恩施州的城市化建设为例

摘 要: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建设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就要提高其“文化自觉性”, 调整其文化心态, 加强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 进而推进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整合。

关键词: 城市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全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来凤县8县市,2.4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2.6%。城市化建设对于恩施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改革开放,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同民族之间人口流动加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民族文化面对着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急剧变迁,民族文化存在的条件与环境发生了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

一、恩施城市化过程中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

从宏观看,城市化加快了民族文化的变迁。民族文化变迁是指民族文化内容的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民族文化系统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在变迁过程中,尽管有时也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失调,有前进中的后退,甚至野蛮的复旧,但从总的历史发展趋势来讲,它是一条健行不息的长河,是开新的,再造的,重生的!“文律周运,日新其业”,文化变迁有文化进步的意义,物质文化的变迁替代更是如此。

城市化的过程,是少数民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少数民族人口生存的环境将发生变化,社会学家认为,“自然条件的变化,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资源匮乏、人口变迁等都会引起文化的变迁。”正如杨慎明先生所言:“自然在变,社会在变,文化必然要变。”城市化过程中,少数民族从农村来到城市,民族文化的生存背景和生存状态发生了变化,“文化生态变了,为了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而产生的文化,也会随着文化生态的改变而改变”,文化生态的变化是文化发展、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化的过程,是少数民族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必然带来少数民族人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又引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者则从生产关系及由此构成的经济基础的变革来看待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切文化变迁都有一个现实的基础,即当生产力的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与它不相适应时,就会发生变革。它是隐藏在社会历史背后的真正动力,„„只有追溯到这个最根本的动因,„„才能说明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 即生产关系

以及由它构成的经济基础的变革是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城市化过程中,大批少数民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因生活、工作的需要,要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调适,即克服民族文化悖论,适应城市生活,这种调适既是民族文化重组的过程,又是民族文化变迁的过程,文化社会学家认为,“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真正社会学动因,就在于社会需要,这种需要一旦产生,就将以空前未有的力量促使人们去克服文化悖论,创造新文化。”由此可见,城市化从少数民族人口生存环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基础、城市生活需要诸方面都极大的推进民族文化的变迁。城市化还从微观方面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城市化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使族际交往更加频繁,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相互吸收,导致民族文化中新的特质迅速增加,使民族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文化传播为民族文化增加了新的特质,加快了文化的积累,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化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冲突加剧,同时,不同文化又彼此交汇,相互融合,文化整合速度加快,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接触为文化突变提供了重要条件,文化突变产生新特质文化,新文化特质的出现标志着文化的发展;文化冲突是文化竞争和文化比较发展的过程,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竞争比较,文化就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也就不能获得巨大成就而具有普遍意义;文化整合是不同文化相互吸收、重新组合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整合使文化不断更新发展,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无整合能力的文化是脆弱的、经不起历史挫折的,“古巴比伦文化”、“腓尼基文化”的衰亡消失就是因为无法与其它文化交往、整合所致。总之,城市化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它必然将对民族文化产生更加深刻而复杂的影响[1]。

二、恩施城市化过程中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

在城市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对着挑战,总体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少数民族城市化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成与保持受到严重的威胁。城市化是少数民族乡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指少数民族从封闭、贫苦、落后的乡村社会向开放、富裕、文明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人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环境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迁。而文化是特定的生态环境、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个体互动的结果,其“目的是一个民族、一个社区对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适应。”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与封闭落后的农村人文生态环境相互调适的产物,是对传统农业文明的一种适应,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民族文化中的一些特质,如原始生产条件下使用的生产工具,适应极端落后生活状况的生活器具,甚至一些民间独有的文化习俗、服饰表现、建筑风格、传统工艺等,将在城市人文生态环境下,因失去了使用价值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城市化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存环境,使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丧失了生成和保持的土壤,民族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城市化作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动促进了族际间的交往,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使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方面,外来人口进入民族地区城市,带去了本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方式,这些异质的文化通过个体的具体活动表现出来,因为新鲜感往往被城市其它民族成员,尤其青少年模仿,进而对城市民族文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人口流向外地城市,他们往往是大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也就成了弱势文化,在城市这所“大磨房”里,多元文化全面接触,相互碰撞、交汇、融合、渗透,一般而言,城市强势文化对这些弱势文化的影响更深更广。这些外来少数民族人口因工作、生活需要在对城市环境的调适中,逐渐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点、思维模式,使自身文化在吸收城市文化基础上进行重组,有时甚至全盘接受异质文化。这些“变异”人口与家乡又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进而将城市生活方式、新的服饰以及现代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带到封闭的乡村,使民族文化的根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2]。

再次,城市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普同化。民族文化的普同化是指民族文化经过交流为其它民族所普遍接受,成为与其它民族所共有的文化。这种共享文化被称为普同文化。它来源于民族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城市化对民族文化普同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大扩展族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导致语言、行为方式等交往工具的普同化。

二、城市化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接触和交流,为民族文化的普同化创造了条件。

三、城市化加快了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科学化、世俗化、理性化等现代化理念,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其制造的现代物质文化等将使民族文化中普同文化增加,民族特色文化相对减少,民族文化普同趋势增强。总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程度加深,民族普同文化更加丰富,民族文化“一体多元”格局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发展生态旅游是保护宣传恩施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方式, 另一种是间接方式。这两种方式通常是相互交织, 密不可分的。

(一)直接方式

所谓直接方式, 就是将民族文化直接转化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把保存较完整的少民族特色村寨、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遗址开发为旅游景点, 或异地修建民族文化村。这种方式在学术上被称为民族文化旅游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有学者认为这是民族文化旅游最早的形式, 它直接把现实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 除增添必要的旅游设施、设备外, 对原有的资源不再进行加工改造[3]。生态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目的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对原生

态异质文化的新鲜刺激, 这正是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的优点所在, 游客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找到释放自己的空间, 享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4]。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成旅游景点, 建成实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即原生态民族文化村), 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 也是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直接结合的方式之一。如湘西州的德夯苗寨、黔东南州的朗德苗寨及海南、云南、青海等省份的部分民族文化村, 都是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建设的实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这种旅游开发模式应该在恩施州得到大力推广与运用, 是打造恩施州南线民族风情走廊的首选方式。恩施州拥有来凤舍米湖, 宣恩彭家寨、小茅坡营、野椒园, 咸丰官坝、小村, 恩施枫香坡、小溪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村寨具有全面、系统、集中、原生态地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具备了旅游开发的重要价值。这些村寨的建筑、院落, 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保存, 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 而这种文化生态环境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因而能极大地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旅游心理需求, 是开发恩施州南线民族风情旅游的重要场所, 具备打造实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的优越条件。我们应该在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的基础上, 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对这些村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合理保护和科学利用, 将它们逐步打造成独具魅力的实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 使民族文化直接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文化遗址打造成旅游景点, 是我国民族地区常见的又一种旅游开发模式, 是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直接结合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如, 云南省丽江古城、湖南省凤凰古城等都是在古城遗址的基础上开发的旅游景区, 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恩施州历史悠久, 文化深厚, 现存多处民族文化遗址。目前已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 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 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 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遗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绝大部分是民族文化遗址, 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物。它们是承载恩施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目前, 恩施州已将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开发成旅游景区, 但绝大部分尚未得到开发利用, 有的甚至破坏严重, 亟待加以保护。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利用这些资源,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其旅游功能, 打造一批民族文化遗址游览区。需要呼吁的是, 我们亟需对恩施古城进行有效的保护, 防止进一步的人为破坏, 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科学规划, 有序开发。在大中城市修建异地集锦型民族文化村, 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汉族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 值得恩施州学习借鉴。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民族文化村旅游开发热, 涌现了北京中华民族园、上海中华民族文化村、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昆明云南民族文化村及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恩施土司城等异地集锦型民族文化村。它们是通过浓缩、模仿、移植等方式, 为博览、旅游等目的异地向人们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模型活态博物馆。根据恩施州少数民族居住相对分散, 尤其是州城和各县城附近缺乏少数民族大型聚居村落的现状, 今后应该在州城及

各县城修建一批异地集锦型民族文化村, 集中展示全州少数民族文化。这是将州城建成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重要方式。

(二)间接方式

所谓间接方式, 就是把民族文化通过加工提炼后间接运用于旅游过程中, 使之融入 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旅游要素, 提高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将可展示的民族文化通过加工提炼后间接运用于旅游过程中, 也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 尤其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更加普遍。这种方式在学术上也被称为民族文化旅游整合利用型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是整理提炼民族文化中有旅游吸引力, 便于加工浓缩的因素、事项的集中体现。这种方式最适合在自然景区、旅游线和城镇等特定区域运用, 比直接方式更具有展示地域的宽泛性和展示内容的广泛性等优越性,增强恩施州自然景区(尤其是核心景区)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 是打造恩施州北线清江山水走廊的首选方式。尽管恩施州部分景区已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 如腾龙洞的土家族大型原生态歌舞剧夷水丽川表演、梭步垭的山民歌对唱、恩施大峡谷的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开发、神农溪的少数民族民居展示等,但在整体上还缺乏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的民族文化产品, 民族文化符号严重缺失, 在旅游沿线和城镇更难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因此, 将民族文化通过加工提炼后间接运用于旅游过程中, 是恩施州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必须选择的基本路径。具体而言,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饮食环节, 应该注重对全州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的开发利用, 以及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综合运用,将民族饮食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使之成为一种特色文化, 在景区和城区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饮食餐厅, 逐步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少数民族歌舞餐厅。全州各县市既要重视对民族饮食一条街的规划、建设, 又要重视对民族饮食的开发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运用, 尤其是通过民客族实物的展示和民族歌舞的表演, 将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结合起来, 增强游对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 激发他们的互动参与, 真正使饮食活动成为一种文化享受。在居住环节, 应该注重对全州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尤其是干栏建筑的利用, 除在宾馆饭店融入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元素外, 重点要在旅游景区和城区(含城郊)修建一批专供游客居住的吊脚楼群, 在建筑外观上保留民族性, 在室内装饰上体现时代性。今后, 应该在上述地区修建一批土家族、苗族、侗族村寨, 形成以吊脚楼为主体的别墅群落或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 以满足游客不同的居住需求。在交通环节, 应该注重在交通途中综合运用各种民族文化符号和元素。在旅游车上和旅游沿线点缀部分民族文化符号, 表演部分民族文艺节目, 充实部分民族文化元素, 使游客在途中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 如旅游车上的司机、导游和旅游沿线的村民穿着民族服饰, 导游讲述民间传说故事, 解说民族风情, 演唱本土民歌, 旅游沿线修建或改造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树立民族文化标识等[5]。在游览环节, 应该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综合运用,包括修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群落,建设一批层次分明的民族歌舞实景表演场所,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歌舞节目, 开发一批具有互动参与性的民族娱乐项目, 展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民族实物, 举办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节日,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民族文化素养的导游队伍, 研制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民族旅游商品, 使民族文化融入游客游览的全过程中。在购物环节, 应该注重对民族旅游商品的综合开发, 重点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在州城和县城规划、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在城区和景区增设旅游商品销售点, 着力解决全州旅游商品数量不够多、质量不精、内涵不深、市场不集中的现实问题。在娱乐环节, 应该注重将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 重点是修建一批专供旅游的现代娱乐场所, 在娱乐项目中融入民族文化, 激发游客的互动参与, 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轻松享受民族文化[6]。

参考文献:

[1]史本林, 赵文亮.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理念[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5).[2]刘国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N ].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0-03-31(6).[3]任冠文.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J].广西民族研究, 2006(1): 178.[4]金毅.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 J].民族论坛, 2003(10): 64.[5]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4.[6]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J ].新华文摘, 2007,(7).

下载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余胜海/文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同步快速增长。尽管中国人均GDP世界排位还很靠后,但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仅......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你认为如何解决应对?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彻底地把全球经济打向谷底。美国作为这场危机的主导者,其国内经济受到不可......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面临挑战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面临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脆弱,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严峻挑战。“十二......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范文大全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很快,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是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公平贸易机会,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难得的机遇,很快中国就一跃成为贸易......

    城市化进程中穆斯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穆斯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马强 城市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场无法避免的社会变革,它将穆斯林推向散居的境地,对穆斯林近年来的文化自救及传统或新兴社区的构建提出......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将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将面临哪些挑战? 将于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八大,将确定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基本格局。2013年,新的领导层将承担起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重任。 现在,国内外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