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肃南劳动力技能培训纪实
科技辉映致富路
——肃南劳动力技能培训纪实
梁生红
寒冬季节,走进肃南草原:从县培训中心到乡镇培训基地,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室到农家书屋,从暖棚羊舍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成了农牧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致富技能的“致富讲堂”。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该县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增强农牧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养方式,强化培养效果,提升农牧村党员致富能力。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培训难、成本高的实际,将101个行政村划分为农业村、牧业村和半农半牧村,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建成53个分片培训点,积极开展“小班额、多班次”的分散式培训,将培训服务触角延伸到各村、片和农牧户。并将农牧、扶贫、财政、社保等涉农部门实施的 “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创业工程”等各种培训计划进行全面整合,按照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爱学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农牧民“点菜”、技术人员“配菜”的“菜单”式培训,采取赴外观摩取经式培训,培训基地示范式培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式培训,现场解难答疑式培训,紧扣市场需求订单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
该县结合农牧民需求组织人员编印了以绵羊人工授精技能、细毛羊穿衣技术、细毛羔羊培育、细毛羊的分级整理、绵羊的营养与补饲、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和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动物疫病预防、舍饲养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牧民实用技术手册》8000多册,制作光盘1200多张。同时,采取“聘、请、定、调、借”等方式,抽调18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58 名“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科技骨干培训队伍,驻村蹲点开展“联乡包村挂项”帮扶培训,发展培养“带头人”,示范推广细毛羊导血改良、舍饲养殖、机械剪毛、草原防蝗灭鼠等适用技术36项。积极邀请甘农大、省畜牧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为县乡专业技术人才、农牧村实用人才传经送宝,并建立经常性的技术咨询和信息交流。组织97名县乡村干部、农牧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赴内蒙古、宁夏、山东、青海等地考察学习,组织46名刺绣、雕刻等民俗工艺制作爱好者到青海、苏州等地培训,组织300多名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到5县区及本县一些亮点乡镇观摩学习。
培养一个能人,兴起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该县依托红湾五个佳、上游步羊塔拉、皇城绿牧场畜产品等专业合作社,开展绵羊澳血导入改良、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和畜种改良、舍饲喂养、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培训。依托县职教中心、民族歌舞团等培训基地,精心培育以歌舞演艺为主的“裕固百灵”劳务品牌。利用境内丰富的祁连玉石资源,积极开展祁连玉石打磨、加工制作技能培训。并开展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细毛羊机械化剪毛、祁连玉石加工等技能大比武活动,助推培训工程纵深发展。目前,培养出了像顾自福、王清涛、安鹏、顾秀花等一样的养羊致富能手500多户,组建养羊规模养殖大户4200多户,建立科技示范点52个,养殖小区6个,扶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15个。建起“金鹿苑”奇石加工厂、祁连奇石根艺合作社、大河乡松木滩村奇石加工合作社等实训基地,培训农牧民玉石爱好者1000多名,辐射带动玉石加工店100多家,从业人员600多人。依托大泉村刺绣合作社、裕龙公司建起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开展民族刺绣、民族布艺堆绣培训班,培训学员300多名。注册“裕固百灵”、“赛美努”、“九排松”、“祁尔康”、“垒山”等10多个叫响全省的特色畜产品和劳务品牌。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主要情况
2008年,我市按照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20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实施方案,狠抓组织落实。坚持培训和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以促进农民增收和缓解企业用工难为目的,统筹城乡就业,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认真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系列培训。加强就业服务,使培训后的农村劳动者大量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大大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今年1-9月,全市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40344人,完成年任务80.69%;技能培训20295人次,免费技能鉴定4408人。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作为农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市政府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各部门共同做好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在局内部,由职业培训科牵头,就业科配合,就业服务 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共同推动工作的展开。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一项任务,提出全市要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就业培训3万人、免费技能鉴定5000人。市政府办印发了《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市委市政府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劳动保障部门全力以赴,3次召开全市技能培训会议,动员部署农村劳动力培训鉴定工作,并分解下达具体任务,建立逐月通报制度。蕉城、古田、福鼎等县市区将任务下达到乡镇,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劳动保障、农办、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认真组织实施,形成统一领导、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落实。
二、开展调查摸底,逐步摸清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摸清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是做好农民工工作、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周宁县在82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劳动协管员,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组织协管员,在乡镇派出所和村委会的配合下,进村入户逐一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每两年编造一次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花名册,比较真实地掌握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向和培训内容。古田县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劳动保障局、农村社会联动服务中心会同各乡镇政府,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实行动态 管理。柘荣县由劳动保障局和妇联牵头,依托各村妇女干部配合乡镇包村干部共同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福鼎市劳动保障局组织人员分3组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培训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大幅标语、有线电视等各种形式,结合在全市开展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力度,营造关心支持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培训资源,精心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开放式的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组织等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大力引导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采取资质认定确定了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培训中心和技术学校作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同时积极与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既注重发挥公办培训机构作用,又整合培训力量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培训力量参与培训。福安市各方筹资30万元组建技能培训中心,立足本市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等主导产业,与数控机床、船舶修造等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并依托或联合市教师进修校及其他职业学校力量实施培训;福鼎市通过开展对“一园三区”的用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采取依托企业基地,校企挂钩,订单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一是前移培训关口,提倡上门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提倡深入乡镇、深入农村,就近就地培训,培训机构派师资、带教材,把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学员吃住在家、学习在村,方便了农民,减轻了负担。在培训方法内容上,做到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既有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的培训,又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二是联合厂、校、基地三方力量,实行浓缩实训。引进企业入驻培训基地或直接利用企业场地,进行企业式管理实训,专业教师讲授理论,企业师傅带班教学,学员亦工亦学,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后直接进入实践操作,经过阶段性实训,最后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考核,增强培训效果,学员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三是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确保就业率。蕉城区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与阳光办配合,主动到企业搜集用工信息,按用工单位需求“订单”培训,帮农民谋“婆家”,帮企业相“媳婿”,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培训的农民工被东宁和康宁超市、夏威和远藤食品公司等录用。古田、屏南县分别与福州鼓楼区、马尾区签订了劳动力资源协作开发协议,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协作开发劳动力资源,两区定期把区内企业用工信息提供给两县,两县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岗位需求,定向组织培训,分别 向两区有序输送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
五、强化就业服务,做好技能鉴定,巩固培训成果。注重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同时,做好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所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全部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服务和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加强山海劳务协作,与福州市签订了山海劳务协作协议,实行对口帮扶。定期举办劳动力供需见面会,将劳务派遣机制延伸到农村,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库区移民和被征地农民作为劳务派遣的重点对象,通过“定向培训、就地消化、就地转移”的办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为参训者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坚持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工种行业人员的持证率。至今年9月底在提升培训劳务输出培训和预备培训中技能鉴定2万多人次。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培训、职业指导、用工等信息的传递;三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确定培训项目,走“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路子,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率。四是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培训学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后就业的学员采取适时服务,加强与学员的联系,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由于培训和 就业的良性对接,使培训学员的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宁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8年10月14日
第三篇:劳动力技能培训如火如荼
合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如火如荼
近日,合黎乡狠抓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输转、促创业、促增收,劳动力技能培训如火如荼。
今年以来,合黎乡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对培训进度、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月督查、季度检查。依托“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专家课堂”、“观摩课堂”等培训形式,积极探索“科技背包”下乡活动,建立“乡土人才超市”,制作科技指导员服务名片,让农户身边有“专家”,家里有“老师”,随时随地得到指导帮助。在培训内容上,紧密结合全乡发展实际,突出主导产业,按生产时节举办种植、养殖科技培训。同时,利用“节会”、农闲时节,及时开展法制维权、务工创业、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对培训质量定期进行回访,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调查了解农户应用培训内容的状况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完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至目前,全乡已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4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05人,输出劳力1901人,新增创业人员12人。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
按照农业部《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根据2013年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北安市劳转办给职教中心学校下达了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人数、补助标准及北安市阳光工程培训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要求,每期阳光工程培训班在开班前要向市劳转办、财政局申报开班申请书,培训前要先期公示,要有阳光工程培训教学工作计划,完备的班委会制度及成员分工等项目。参加培训学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照片、姓名、身份证号码),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要进行专业技术考试、验收报告单、参加学员满意度测评表等。建立“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台帐”及所有培训专业台帐总汇表。
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主要以涉农专业为主,我校开设培训专业有
1、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
2、美丽乡村骨干人员
3、肥料配方师
4、大豆栽培技术
5、玉米种植等。共五个专业,技能培训人数400人,专项技术培训1500人,总计1900人。为确保阳光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劳力阳光工程培训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具体实施项目由培训处牵头,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证了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每期培训班都有培训处负责安排,落实各项具体内容,要填写培训学员登记表,复印身份证、照相、台帐汇总,建立完整的学员电子档案等。培训处还制定了阳光工程《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培训教师岗位职责》、培训
学员《作息时间表》等规章制度,经过培训处全体同志努力工作,2013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七期十一个班次,共计培训1900人,按时完成全年培训工作计划。
北安市职教中心学校
第五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XX镇XX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2011年,我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在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同时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技能和就业技能,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现就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辖12个合作社,666户,2241人,其中劳动力1156人,男劳动力620人,女劳动536力人,现有耕地面积3741亩,全村主要以种植(拱棚蔬菜、玉米制种等),养殖业为主。目前全村有拱棚蔬菜20座,养殖大户65户。今年人均纯收入是5040元。
二、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有计划的进行安排
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我村专门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村干部及社长为成员的劳动力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订了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安排表。为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培训内容
根据我村的基本情况和群众的需求情况,这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主要开展以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拱棚蔬菜种植技术、玉米制种田间管理技术、奶肉牛养殖技术、瘦肉猪养殖技术、农村户用沼气国债资金建设项目等为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为辅助培训内容。
(三)培训方式
今年我村突破往年传统的搞培训就呆在会议室讲课的传统方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农民的培训需求,采取了以下方式:
1、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时,授课教师将系统的科技知识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同时运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资源
和多媒体课件或者是VCD光盘教学,吸引群众,增加培训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培训效果。
2、坚持集中授课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由于集中授课存在人员多不便交流的问题,每次集中培训完以后,都有意识的组织群众开展交流讨论,让群众当场提问,加深了培训人员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教学相促的作用。
3、坚持技术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我村在给农村群众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尽量把培训场地选择在实地,组织技术人员和群众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内,现场讲解和示范操作,增强培训效果。
4、课堂讲解与经验介绍相结合。我村不但请相关的技术人员讲解,还请我村的土专家,田秀才根据自己的种植技术和致富经验进行经验交流,使群众有学习榜样。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部分农户的思想认识不高,对培训工作不在意,参训率不高。
2、个别农户安于现状,不愿意接受培训,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不高。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1.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个别农户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并结合农时特点开展温室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培训,注重突出培训特色和实际效果,争取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使全村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2、加强能人培养和管理。根据全镇“11555”农村能人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本村能人培养管理机制,结合我村能人的实际和特长优势,明确培养责任人和培养措施,积极为农村能人提供信息、协调资金、联系销路,搭建成长平台,不断提高农村能人的致富能力。同时加强对农村能人的管理和使用,将农村能人充实到培训师资库,使他们从学员变成教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