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5篇)

时间:2019-05-13 11: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

第一篇: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

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

垦利县立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切实加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构建具有垦利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走进垦利县伟浩园林,一个集科技开发、绿色食品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一栋栋整洁的猪舍,无不让人感受到伟浩园林特色农业基地的生机勃勃。

该县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先导,突出特色,高效推进,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目前,已建成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3万亩,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1个,优质高产抗虫棉示范基地20万亩,万亩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区2个,放心蔬菜生产基地3处。永安镇高效循环有机农业园、垦利街道药用植物科技园、董集镇现代农业科技园、黄河口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总投资22.6亿元的18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日前,垦利县永安镇玉峰水产品公司一大早就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老板李玉峰和工人们把连夜加工的200公斤蟹黄装上汽车,直奔济南机场。李玉峰介绍,一只毛蟹经过12道加工提取工序,可做成蟹黄、蟹肉、蟹油、蟹脯、蟹骨、醉蟹、酱蟹

7种水产产品,他的产品不但打开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市场,还远销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该县大作“海洋文章”,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经济,20万亩海水养殖区已开发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海珍品养殖区10万亩、海参养殖池塘10万亩,成功攻克“东参西养”的养殖难题,并一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该县积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建设完工,实验室等配套设施竣工投用;海跃育苗场二期已完成主体工程的95%,有10个车间实现投产。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实验基地的建成,促进了海洋渔业经济链条的再次挖掘。

联动产业“融合”发展

“这里绿意盎然,乡味也浓,是我们周末休闲游玩的首选地。”近日,在垦利绿色生态观光园,一群来自东城的游客,高兴地对笔者说:“带着家小,来到城郊,真是惬意啊。”

该县将农业与休闲观光、城郊旅游等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截至目前,该县拥有休闲观光农业园区11处,其中,垦利街道办事处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红光办事处“渔家乐”旅游等已建成开放。目前,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业收入1.5亿元左右,已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xx是农业大市。过去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的粗放性经营的弊端日益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要。为此,xx市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6 4亿公斤,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农业总收入7 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4%;农民人均纯收入5067元,比上年增长12 6%。xx市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示范市、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试点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生态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为此,我市确定了依托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口岸优势,以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产业不断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市建设总体思路,并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狠抓森林保护。

第三篇:发展生态农业 冲破绿色壁垒(精选)

发展生态农业 冲破绿色壁垒

1.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则,积极应诉,据理力争。2.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自身的环境标准。

政府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杜绝农业生产开发的短期行为,防止掠夺性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政府也应该派出大量的农业科技人员,指导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使整个生产、加工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在较大范围内建立农业生态园(比如在一个村或一个乡范围内),使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政府应主要从政策上对生态农业园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奖励对农业生产开发与农产品加工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的单位和个人。3.加强国际协作,回避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协作,并与之进行国际贸易,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同时,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协作,如在东南亚等地区建立相互信任的国际贸易区,暂时回避欧美各国设置的绿色壁垒。

4.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并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我国的检验检疫标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检验检疫手段,显得尤其重要。它一方面可以保护本国公民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冲破欧美国家的绿色壁垒,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并在全国范围内规范绿色环保标志的申请与使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凡使用绿色环保标志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实行许可证制度。5.集团经营,创中国的品牌产品。

作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改变过去散兵游击式的经营方式,实行较大范围内集团经营。在生产、加工、出口等各环节上都执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统一国内市场价格,乃至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创出中国的品牌农产品。同时,针对国际市场情况,从出口产品的数量、质量及检验检疫标准上统一认识,宏观控制,严格禁止不合要求的农产品出口,以减少不必要的贸易争端。

绿色壁垒是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这就要求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一旦科技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绿色壁里也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就会畅通无阻

应对农业绿色壁垒整合生产资源要素

合作社成为农民新财神

据新华社杭州8日电记者沈锡权郑黎报道农民如何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比较活跃的浙江,集聚农民创造力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浙江省目前已有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00家,入社农户25万户。它们已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份,浙江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惟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临海上盘镇一带是全国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基地,生产的西兰花全部出口。为应对一些国家的“绿色壁垒”,去年6月底,当地857名个人和企业社员组成了西兰花产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实行“捆绑式监管”,相互监督安全用药,并对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全程跟踪记录。查到违规行为,立即按章作出处罚。

合作社使农业标准化生产有了组织保证,成立一年多来,出口日本等国的300多批西兰花全部通过了“绿色壁垒”。2003年5月,这个基地被农业部评为首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上盘镇副镇长潘昌平对此深有感触:“合作社解决了基层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社„社籍‟有含金量。谁侵犯了大伙的利益,谁就会在经济上受到惩罚。”

以组建专业合作社为手段,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浙江省各地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受到挑战的有效措施。如今,像上盘西兰花合作社这样的3400多家合作社已支撑起浙江“绿色农业”的新天地。

合作社由运销大户牵头

温岭市温桥镇农民程晓仁一年养9万只鸡,年收入9万元左右。他做的是“无本生意”:饲料、苗鸡、销售都由当地的绿牧草鸡产销专业合作社包了,他只出劳动力、家里前院后院的场地,合作社给他的报酬是养一只鸡一块钱。照他的说法,只要不死鸡,自己基本上是“零风险”。

像程晓仁一样,当地950户农户一心一意为绿牧草鸡产销专业合作社“效力”。这个合作社的社长林金法说:“合作社能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成为产业链上的一分子,关键是合作社提供了他们最缺乏的资金、技术、销路以及谋生致富的路子。”

现在,这个合作社一年产出380万只鸡,合作社社员、农户遍布7个乡镇、街道。合作社成为了当地农民的“财神”。

这些组织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关键是实现了各种资源的组合。台州普遍的合作社形式,是由运销大户牵头,把他们原有的市场网络与现有的农户连接起来,是市场资源和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政府职能部门全力扶持

浙江各地的实践证明,农民合作社等已经成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型市场主体。营造农民经济组织,为新形势下“农民怎么当、农业怎么搞、政府如何管”辟出一条新路。在实践的基础上,浙江省及时制订了有关规章,积极争取地方立法,确保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各级政府都把它作为新生事物,不断研究、扶持。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探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农业大省(区)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各种挑战和任务需要去面对。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并贯穿始终。这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在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农业建设和运作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还能为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为现实的路径。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清洁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同时创造一个优美生态环境的农业建设模式。它是农、林、牧、副、渔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2]。

1.1 生态农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生态环境的基础仍很脆弱,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尚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则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2 生态农业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农业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是一个高效益和不造成破坏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成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我国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也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所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3 生态农业既是建设和谐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绿色农业,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优质、安全、生态的需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另外,发展绿色农业还可以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型经济的重要内涵,也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理论基础有待完善,农学综合学科体系研究比较肤浅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学、学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往的研究通常是单一学科的,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较深入的了解,但对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2.2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使用分散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地缓解。但是,资金缺乏仍然是困扰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问题,而且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这一方面表现在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济发展实力不强,市县两级财政较为困难,资金空缺约为1/2,有个别地区更为严重,资金空缺接近3/4。据专家估计,经济欠发达地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未来15年内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1 700~4 900元,如果按6亿农民计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10 200亿~29 400亿元;另一方面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需要贷款的人贷不到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表明:在农村只有不到1/3的农户能贷到款,农户的土地、房屋不能作为信贷抵押,农户和中小企业信贷覆盖面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5~6个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农业科技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40%,但与经济发达地区50%~60%的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远不能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缺乏像薪柴、沼气、小水电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内的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30%左右,比经济发达地区低约10个百分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存在着人员缺乏、管理体制不顺、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新技术一般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消除百姓的惧怕心理,但也只能达到30%左右的推广率。由于科技推广经费不足,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大多以经营农资维持生计,科技推广工作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乡镇畜牧、经管、水利、农机等站所也存在类似情况。由于乡镇干部“生活清苦,工作辛苦,条件艰苦”,当地农村大学生毕业后纷纷离乡别土,乡镇科技推广服务后备力量严重短缺,致使村组科技推广服务基础不牢,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致富的迫切需求。

2.4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老化 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也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因素。农田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有“大动脉”而缺“毛细血管”,常常是“有机械没路走,有渠道无水灌,有良种无田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部分地区现有小一、二型水库和大中型水库不少,但是其中的约95%是60、70年代修建的,因而病险水库达1/3以上。农业环境保护设施落后,使生态环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有恶化的趋势[4]。

2.5 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许多农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农业的产业化仍然是一个问题。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2.6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比较低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致富能力不强。据农业普查统计资料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中,文化水平在小学以下程度的占58.9%,高中及以上程度的仅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2%,平均每个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为6.9年,只达到初中一年级的水平。许多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现在务农的劳动力中,大多是老、幼、妇及文化水平不高的劳动力,由于科学文化素质差,观念滞后,信息闭塞,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缺乏长远的眼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5]。有些地方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这些既制约农民的就业致富,也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

3.1 加强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宣传力度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的零损害;另一方面,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可操作、可实现、生态化的现代农业。按照这种思路,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加强宣传工作,以引起更为广泛的重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举办函授班、培训班、轮训班等形式,讲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通过墙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全国生态农业的典型事例,真正做到人人知道生态农业,个个重视生态农业;重点宣传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了解生态农业对确保食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3.2 加大农业投入,整合财政资源 要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国家的政策性资金投入是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要尽力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世界银行贷款、丘陵山区治理资金、扶贫资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电站,配套建筑物,从而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向农业。其中主要通过吸引外资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吸引外资购买土地、森林、水田等进行农业生产承包活动;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农村金融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所以要合理设置金融服务网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加大农业信贷投入的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具,延伸金融支农的深度和广度。依靠农民自身投入[6]。培养新型农民光靠中央补助是不够的,首先要让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新农村建设或是其他的农业政策,主要目标都必须建立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所需要农民自身投入资金的关键点,就转化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农民手中有钱了,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另外,对于资金

使用分散问题,应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向农业投资时,国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如实行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的方法,支持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涉农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根据统一部署安排资金;资金到达基层后,应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整合,集中投放到生态农业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

3.3 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和推广是决定一个地区生态农业建设进程快慢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为:①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税收优惠等;②给予农机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鼓励这些企业从事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③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扶持涉农企业、民营科技机构、农民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④通过信贷、税收等方面为农民自身进行科技装备投入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民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装备的投入;⑤加强对国内外成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特别是在新品种培育引进、病虫害防治、节本增效和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⑥结合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的作用,注意发挥市场的力量。在发展生态农业技术装备方面,政府不要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包干”,这样既不合理又没有效率,该政府做的由政府 做,该市场解决的一定要由市场解决。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离不开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农业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工作。具体要求为:①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河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②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④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⑤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包括粮食生产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机械,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培育扶持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

3.5 加速生态农业产业化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必须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带动力强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批覆盖面广、效益好的生态农业支柱产业[7]。首先,制定和运用好政策,协调好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要加强领导,打破条块壁垒,发挥部门合力,变相对分散的投入为相对集中的投入,支持基地、主导产品、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尤其是要逐个对单向产品的产业化研究,拿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强力加以推进。其次,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的制度化建设。为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带动农户的作用,有必要在财政、信贷、税收、外贸等方面实行特殊的扶持。再者,下大气力组织力量抓好规划,并逐个对单向产品的产业化进行研究,在产业链上做成具体项目,能自己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对外招商引资,不能再去简单地卖原料。最后,理顺产业化链条中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农企互利双赢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组织需要稳定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并从农产品加工和销

售中获得利润,农户需要稳定的销售市场并能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利润。只有协调好双方的利益,才可能实现农企之间的双赢,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巩固和发展。

3.6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民,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观念、敢于接受新鲜事务的新型农民,才是生态农业生产力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重点搞好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和新型农场主等核心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为发展现代规模经营和农业专业化生产培养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结语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及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能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净化污染、提高生物能的利用效率和物质循环的利用效率,以创建一个优美、舒适、文明和高功能的生存环境。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根据自身相对地环境污染少、生态环境好等特点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参考文献

[1]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今天上午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刚刚结束,下午就紧接着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对于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回顾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三农”工作。一会儿,徐书记、赵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几点

意见:

一、回顾过去,总结成绩,2009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迈出新步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奋力崛起”这一主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致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条件、提升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农业

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58.9万亩,在遭受严重旱灾、虫灾和雹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亿斤,比上年减产4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比上年增长7.2%,基本实现了灾年减产不减收的目标。

2、农业产业化建设扎实推进。努力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农业,全县发展优质玉米34.8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种土豆9.8万亩,杂粮8.3万亩。在卅里铺、南河堡、谷前堡建设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3000亩玉米丰产方5个。大力发展定单农业,为农贸公司发展优质黄豆基地1030亩,为同兴园公司发展糯玉米基地5000亩,为雨盟种业公司发展玉米制种基地1000亩。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完成玉泉、卅里铺园区341栋温室墙体土建工程,完成玉泉、南河堡园区202栋移动大棚预埋件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移动大棚50栋,农业产业化扎实有效推进。

3、科技服务推广成效明显。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示范种植蔬菜新品种20个、玉米新品种8个,推广优质小杂粮品种12个,全县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同时,在贾家屯乡塔儿村推广少耕穴灌旱作玉米试验基地500亩,在廿里铺村推广改良盐碱地种植燕麦示范基地1000亩。依托农业“阳光工程”和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3.5万多人,转移

输出936人。

4、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完成了农贸公司、裕旺商贸公司、新天贵公司绿色产品认证后期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农贸公司、同兴源公司、神山食用油、酒厂、强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12个系列40多个产品,参加了“省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引进资金和挖掘内资,全县培育形成了以同兴源公司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和羊肉分割、裕旺商贸有限公司土豆淀粉加工、农贸公司豆乳生产、神山食用油公司食用油开发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利农、通航、弘丰、绿泽园等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储运、包装、流通企业;以新天贵、三禾食用菌公司、金鸿雁公司、强盛生态种养公司以及兴发奶牛、恒发养殖、吉太奶牛等为主的一批特色种养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5、生态畜牧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0.85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飞播造林0.5万亩、小流域治理0.9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农田林网0.5万亩、补植补造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完成干果经济林建设0.65万亩、薪炭林1050亩、完成补植补造4.5万亩;完成省级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交通沿线荒山造林0.2万亩、李二口古长城旅游公路绿化2.1公里,完成村庄绿化27个,完成环城绿化补植0.5万亩。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县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7.78万头、2.57万头、18万只,其中奶牛饲养量3901头。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817吨、1886吨、3739吨。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年共建各类养殖小区58个。

6、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县新打机井102眼,维修机井162眼,安装变台3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44.3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实施节水灌溉2.1万亩,整治河道24公里。完成耕地测土配方11万亩。完成阳和塔等20个村、2万人、1.05万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44个村。

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健全。2009年全县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新入社成员1404人,注册资金9040万元。全县累计注册合作社369家,入社成员2661人,注册资金16290万元。特别是涌现出了东沙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夏家沟强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广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恒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组织。

8、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县累计兑现各类支农惠农资金4515.9万元,其中: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54.8万元、粮食补助资金1783.4万元、粮食直补资金208.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28万元、农业综合补贴1459.5万元、农机补贴资金150万元、奶牛补贴资金156.7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75万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非常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效应,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

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意见。今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刚刚召开的县委全委会,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为做好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和速度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受到像去年严重自然灾害之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显的尤为薄弱,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二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2646元,实现略有增收目标,但由于基数小,与全省和全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增收渠道窄,缺乏新的强有力的增收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

三是以食品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仍然缓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园区化农业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不大,一些优势产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四是农业主导产品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是初级粗放型产品,档次品质不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肉类等作物和畜产品由于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品牌效应等方面仍很薄弱,竞争的综合实力不强,品质结构也不够合理,大路货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农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档次较低,功能单一,大多为简单的代收代购,难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调节功能。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较多,但实际参与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甚至部分为空壳组织,难以满足农民对服务的需求。

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把握好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有利机遇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一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更加趋好。国家出台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继续提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即: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拉动内需支持“三农”力度继续增强。特别是今年,国家和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业补贴规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将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这些有力的强农政策为我县做好“三农”

工作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我县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县、“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省市支持我县农业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在积极推进。同时,我省出台了《2009—2013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中南部和北部两大设施蔬菜优势区,我县被列入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重点县,这样,也将为我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另外,我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重点实施“513”工程,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将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其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干部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氛围形成、势头良好。总之,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拥有着难得的机遇。新形势对我县“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三农”工作总的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县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发展开放、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京津绿色食品供应区”这一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改革创新,落实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斤左右,力争达到2.3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增长10%。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们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要重点实施好“384”战略,即:突出三大主攻方向、抓好八大重点任务、推进四项改革措施。

(一)在农业发展定位上,要突出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决策,对做好我县“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县要紧紧依托现有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优势,从开发绿色食品、创优绿色生态环境入手,加快发展具有天镇特色的绿色农业。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县在发展蔬菜、小杂粮、土豆、肉食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品牌农业经济。要力推食品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必须走设施农业强农的路子。要运用先进科技成果、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装备、改造农业,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转变。

(二)在农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夯实农业基础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实施以治水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年内规划新打机井100眼,新增水地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5万亩,改造农田1.9万亩,新增耕地0.27万亩。其中,重点要抓好:由开发办组织实施投资525万元,规划建设新平镇新平、义和坝、辛庄子、三墩店四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0.73万亩;由国土局争取投资391万元,实施逯家湾镇夏家沟村489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1214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兰玉堡、范家庄、肖家屯、小辛庄四个村2961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水务局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节水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孙家店、上吾其、鲍家屯三个村发展节水灌溉1.31万亩,新建水源工程57处。投资96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在阳和塔、上阴山、下阴山发展节水灌溉2400亩;由农业局组织实施赵家沟乡薛牛坊村、南河堡乡南河堡村和贾家屯乡塔儿村三个村退耕还林农户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240万元,完成农田耕深、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6000亩。投资169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廿里铺村3000亩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二是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内援外引、横向联合等措施,在项目配套、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上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办争取省市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150万元,帮助同兴源公司新上年加工1800万穗糯玉米深加工扩建项目。要继续加大对农贸公司豆乳生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扶贫办要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资金,支持佳鑫色素公司上马年产200吨叶黄素生产项目;南河堡乡要积极引进资金,帮助三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上食用菌生产二期扩建项目。要切实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对符合我县产业规划的果蔬深加工、杏产品加工、杂粮精加工、薯类深加工、乳业及肉类分割加工等农业种养加工项目要搞好前期可研报告编制,经常对外发布招商信息,不适时机地组织参加国内各类农业招商项目活动,积极对外推出项目,引进资金,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化的格局。要继续加强与江苏雨润集团的联系,争取万头种猪场项目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要积极争取雨润集团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年屠宰3000万只肉鸡项目、年繁育10万套父母代良种鸡示范养殖基地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我县。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争取力度,围绕全省实施“513”工程,本着“总体规划、分次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雨润集团、同兴源、边城酒业、裕旺商贸、农贸公司、神山食用油、新天贵、格瓦斯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列入“513”工程范围,在税收、占地、融资、用电及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设备购臵、贷款贴息、新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各企业要积极做好申报资料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尽最大努力为申报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进我县

龙头企业建设奠定基础。

三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产业梯次推进模式,重点抓好粮油、蔬菜、杏果、土豆、色素、食用菌、肉食畜和特色养殖八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粮油基地要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张西河为主的3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建设卅里铺乡和南河堡乡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抓好以张西河、赵家沟、米薪关、新平为主的10万亩优质小杂粮种植;以米薪关、南高崖、赵家沟为主的5000亩油料基地建设。蔬菜基地要围绕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抓好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建设500—1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杏果基地要以南河堡乡东沙河村为中心,配套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建设项目,在周边村庄连片新发展唐杏3000亩;在逯家湾镇夏家沟村发展葡萄、接李种植1000亩;在玉泉镇呼坨店村发展西梅、葡萄1000亩;完成谷前堡镇、逯家湾镇仁用杏嫁接改造1万亩。土豆基地要抓好以贾家屯、南高崖、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万亩专用薯种植,建设脱毒薯种繁育网纱大棚100栋,建设南高崖乡100亩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个。色素基地要依托佳鑫公司,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为主的3000亩万寿菊种植。食用菌基地要以新天贵、三禾为依托,重点在玉泉、谷前堡、南河堡发展食用菌大棚300栋。肉食畜基地要抓好以南高崖、米薪关、赵家沟为主的30万只肉羊养殖;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35万头生猪养殖;以张西河、逯家湾、新平为主的3万头肉牛养殖;以玉泉、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万头奶牛养殖。特色养殖基地要抓好以赵家沟、逯家湾为主的1万头肉驴养殖;以玉泉、谷前堡、赵家沟、逯家湾、张西河为主的30万只肉鸡和30万只蛋鸡养殖;以玉泉、谷前堡为主的2万只貉、狐、獭兔养殖。在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定单农业,落实好同兴源公司6000亩糯玉米、万只肉羊,农贸公司1500亩黄豆,雨盟种业1000亩玉米制种,东沙河村500亩青椒和上吾其村1000亩胡萝卜定单种植。四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一要抓好高效种植园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要求,根据园区建设推进情况,玉泉镇园区重点搞好南园子村1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鲍家屯村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和500栋移动大棚建设;南河堡园区重点抓好东沙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侧1000栋拱棚建设。同时,采取多种经营的形式,抓好园区已建成的40栋大棚的种植;卅里铺园区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谷前堡园区要在完成好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扶贫办要实施好南河堡、卅里铺、米薪关3个乡镇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新建大棚400栋;要按照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新建10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1个、200亩的大中小棚蔬菜示范小区1个。为了使园区建设实现综合配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项目重点向园区集中、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工作重点向园区支持的办法,强化园区内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使园区建设达到功能完善、综合配套、运作高效。二要抓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全面实施雁门关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项目,在巩固完善好09年标准化小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2.2万平方米、配套饲料机械400台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三要抓好农业加工储运园区建设。以南河堡乡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区为基础,以天走公路为主轴,向周边辐射1000亩,建设县级农产品加工储运园区,组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园区的土地储备、规划、建设、入园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年内要在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新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五是以提升农业发展承载能力为目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发展、奋力崛起”的战略目标,全面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加强以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省级六大造林绿化等项目工程,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人工造林0.3万亩、小流域治理0.75万亩、人工种草0.3万亩,建设新炭林0.15万亩,补植补造4.2万亩,实施交通沿线荒山造林3000亩。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加大林草管护力度,进一步巩固生态治理成果。要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防止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我县“三无”环境质量优势,全面打响天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六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要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农业局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围绕玉米、蔬菜、土豆、杂粮、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新优特高产品种,在11个乡镇50个村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10个以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要积极推广猪、牛、羊等畜禽繁改技术,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强化繁改人员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繁改水平。要积极开展农民适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

平。

七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首先,继续巩固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年内每个乡镇至少要高标准完成1—2个新农村建设,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总数突破80个。完成村通水泥路115公里,完成农村校舍危房改造1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村计生服务室31个,村医疗卫生所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20个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20个村、1.5万口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完成村级“两委”阵地建设191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55户,建农家书屋40个,推广农村生物节柴炉200个。其次,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抓好新农保工作,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和病有所医。第三,要注重建立农村公共事业财政支撑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实行国家项目带动、财政资金配套、农户或个人产权配股的办法,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公共事业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八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重点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从今年开始,全省提出扶贫开发的重点要由整村推进向实施片区开发转变。我县扶贫方式必须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要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做好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对症扶持、尊重群众、注重能力的原则,科学规划推进村扶持方式及项目建设,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使实施的42个推进村村均投入资金达到50万元,提高推进村的发展能力。要全面推进移民搬迁工程,由扶贫办会同张西河乡政府,组织完成好张西河乡下营移民新村移民入住工作,确保年内完成。要扎实抓好09移民搬迁工程,结合新平镇旅游古堡建设,规划在新平村建设移民住房280套,搬迁人口1300人,力争年内完工,组织搬迁入住。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要整合劳动局农民工培训、农业局“阳光工程”和扶贫办“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和就业渠道。今年,全县计划完成劳动力培训8000人,争取有组织转

移输出1500人。

(三)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上,要突出推进四项改革 一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县农经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责成专人负责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乡镇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组织要组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登记合作社和企业用地需求,负责流转土地的组织和调剂,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年内力争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

二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确保收益权”的原则,纵深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鼓励农户和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拔等形式参与成林、林地、幼树、草地等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建立和完善林草交易市场,盘活林草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今年,按照省市安排,要由林业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林改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方案制定、确权发证和档案建立等各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三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各金融单位应本着服从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信用评价、产权抵押、联户担保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为我县“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要探索建立以县财政投资为主吸收县内龙头企业为会员的县级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和以乡政府为主,吸收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小型加工企业为会员的乡镇融资担保中心,采取政府投资与会员交纳会费的方式,建立信贷担保基金,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要推进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改革。我县是山西省财政厅2008年确定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今年,要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根据省里要求,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央、省、市部门的专项支农资金,包括发改、农业、畜牧、水务、林业、扶贫、国土、开发、交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支农资金,要纳入整合范围,按照项目要求,统一规划、资金捆绑、集中投放、各施其项,确保支农资金发

挥最大效益。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

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做到财力上多支持、项目上多倾斜、服务上多指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始终紧紧地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期限、质量都要明明确确地落实到每一级、每一个人头上,通过严格责任来推进工作落实。二要整合力量,完善机制。当前“三农”工作综合性越来越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协调任务越来越重。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部门与乡镇分割的工作格局,集中优势,凝聚力量,共同做好“三农”工作。要充分发挥农委综合协调职能,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创新工作载体,主动支持服务“三农”,形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变过去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传统习惯,跳出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加强服务的方式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要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在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狠下功夫,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形势、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绿色发展、奋力崛起”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绿色畅想——— 垦利县生态农业发展侧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论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论文关键词】发展现代农业 科学内涵 重要意义 对策措施【论文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5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 财政转移支付论文内容摘要:应结合本地实际,从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入手,依靠科技提高人才素质,在实行土地......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选多篇]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首先是因为农业生产对农民的重要意义。农村不仅仅是农民的生活场所,更重要的是农民就业和获得收入的生产场所。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农村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范文合集

    - 中国最先进的大学生互动求职平台 社论: 社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最终5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 陈世贵 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安排,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曲靖市近年来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