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探讨
企业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7-28 09:41:00 ]作者:韩京华编辑:studa071
4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计划定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定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出再培训的成本。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企业。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企业需要的一切技能,这种培训也叫“岗前”培训。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老员工,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升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也叫“转岗”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也叫适应性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行政干预或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人意,这种培训也可以称为“应急”培训。
6.培训方法的选择
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2)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4)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1)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2)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
3)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4)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其缺点为:1)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2)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
3)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4)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5)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1)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2)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
3)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4)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1)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2)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3)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演示法的缺点为:1)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演示;2)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变更;3)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
1)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2)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3)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它也不可避免优缺点并存。案例法的优点:1)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模式;2)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培训可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3)作为一个简便方法,有利于使受培训者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4)每一个案例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缺乏普遍适用性,不一定能与培训目的很好吻合;5)案例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每个问题都有相应案例的需求;6)案例无论多么真实,但它毕竟是使受训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因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能象当事人那样承受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性。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 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员工培训是则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
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1)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2)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3)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药,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个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破产,应找出失败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四、结语
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实务与培训工作理论研究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本文从介绍培训理论的研究入手,系统介绍了培训理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在对比国内外培训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上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我国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一切培训方案的设计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本文从企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进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的分析与选择,从理论上初步对培训方案的设计作了系统分析,浅要阐述了如何设计一个具体的培训方案。然本文更倾向于实务性与操作性,又由于作者对此问题研究尚浅,故在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方案的评估方面阐述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对实际工作者们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彭剑锋,包政.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中国改革全书·劳动工资体制改革卷[M].大连出版社,1978~1991.
[5]胡振君.你对培训知多少[M].行政与人事.2000,(4).
[6]龚亚平.企业培训方案评价研究[C].1997年硕士论文.
[7]彭剑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研究[C].1997年硕士论文.
第二篇: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www.xiexiebang.com
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培训存在的误区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企业培训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培训需求的制定,一些公司完全由员工本人提出培训的要求,公司的人事部门简单进行应对;一些公司只凭经验或模仿同行业竞争者,机械地制定本公司的培训计划,或者按照前一年的计划来制定,而并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有的公司的培训则完全有公司领导拍脑袋决定。总之,公司没有将本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市场发展需要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仔细设计员工培训体系。培训前不进行细致、深入的需求分析,以至于某些企业的培训变成一种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工作,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很多企业只是当公司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才临时安排培训工作,仅仅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利益,缺乏预见性。
二、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
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具体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从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是用以考察工作人员是否达到这些要求,以及其能力、素质和技能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由此决定对培训的需求状况。此外,对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加以分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组织发展未来的工作需要。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人的潜能。通过培训,使组织的人力资源系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发挥。
(二)培训方案制定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www.xiexiebang.com
1、培训目标
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培训指导者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4、培训方法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培训系统、现场培训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③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④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①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②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③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④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其缺点为:①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②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③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④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⑤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①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②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③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④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①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②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③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演示法的缺点为:①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www.xiexiebang.com 内容都能演示;②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交更;③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3)培训系统
从培训形式上讲,相较于语言学习或技能学习而言,企业教育更多的是在向学员宣传先进经验或管理工作方法,学习难度较小,需要的互动也不多。因此,是现在各种学习类别中,最易被搬到线上的。
(4)现场培训法
现场培训法是指根据工作的需要在工作的现场进行实战性的培训。这种培训比较适合于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同时应用多种培训方式综合应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的培训缺乏现场类的培训,这种培训的效果最直接最有用,不是光讲解可以达到的。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现场培训,把它看作是提升员工实际技能的必须手段,反观中国的企业,经常是观念一大通道理一大堆,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窍不通,没法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5)师徒式培训
企业内部的师徒式日常辅导是所有培训形式中最重要的培训形式。“上级”们不管自己有多忙,决不能推卸辅导下属的责任。对新加入的员工,即使是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可能也需要你“手把手”反复多次地教,发现问题,要马上“现场”纠正,拖得时间越长,纠正效果越差。有时,一顿午饭时的谈心,要比正式培训效果还好。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员工忠诚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日常辅导中完成的。“上级”的日常辅导在员工的学习进步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在外企中,还常常使用另外一种形式,就是除顶头上司之外的“上级”制。因为不是顶头上司,很多敏感话题就可以谈。“上级”得到的是自己领导能力的锻炼提高、教育他人的心理满足感和实实在在的额外收入;“学生”得到的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练辅导和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
(6)野外训练
野外训练是一种新颖的培训方式,主要缘于对室内培训沉闷气氛的改进。此种培训方式比较适合于团队训练或者新理念等内容的培训,心理学上有一种规律或治疗方式,称为“异地治疗法”,说的是许多心理问题与场景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而培训也是同样的道理。像时下比较流行的户外团队训练,就是把人员集中在山水比较优美的地方,让学员体会到在日常的工作场景中体会不到的东西,又比如说新观念的培训,光是坐在会场里,听听很好却很难落实在深处,最后流于形式,为此,必须结合场景,进行直观的培训,效果大不一样。
(7)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训练方法。适用的对象为实际操作或管理人员,由受训人员扮演某种训练任务的角色,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以发现及改进自己原先职位上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多用于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中。人际关系上的感受常因所担任的职位不同而异。为了增进对对方情况的了解,在职位扮演法训练中,受训人员常扮演自己工作所接触的对方的角色而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采用职位扮演法培训时,扮演角色的受训人员数量有限,其余受训人员则要求在一边仔细观察,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用“观察记录表”方式,对其姿势、手势、表情和语言表达等项目进行评估,以达到培训的效果。观察者与扮演者应轮流互换,这样就能使所有受训者都有机会参加模拟训练。
(8)阅读学习法
www.xiexiebang.com 虽然没有互动性,但可以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直接成本最低。企业可以定期向员工推荐比较好的著作,阅读之后可以集中讨论一下书中的精华内容。阅读能够增长见识,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
(9)案例研讨
一种用集体讨论方式进行培训的方法,与讨论法不同点在于:通过研讨不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侧重培养受训人员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及解决能力。在对特定案例的分析、辩论中,受训人员集思广益,共享集体的经验与意见,有助于他们将受训的收益在未来实际业务工作中思考与应用,建立一个有系统的思考模式。同时受训人员在研讨中还可以学到有关管理方面的新认识与新原则。培训员事先对案例的准备要充分,经过对受训群体情况的深入了解,确定培训目标,针对目标收集具有客观性与实用性的资料加以选用,根据预定的主题编写案例或选用现成的案例。在正式培训中,先安排受训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案例,引导他们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使他们自己如同当事人一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案例讨论可按以下步骤开展:发生什么问题、问题因何引起、如何解决问题、今后采取什么对策。适用的对象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目的是训练他们具有良好的决策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在紧急状况下处理各类事件。
三、培训方案的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
附范文:
XX年XX公司新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1.使新员工能够对公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能够认同企业的文化。2.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尽快进入岗位角色,融入新的环境中来。3.使新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4.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5.使新员工迅速投入工作,降低离职率。
二、培训时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期一个月,包括15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及后期的在岗指导培训。
三、培训内容
1.公司概况:公司的成立、发展,公司现状,各组织架构、部门设置,公司主营业务、服务对象等。2.企业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制度等。3.职场礼仪。
4.工作内容及经验分享。
www.xiexiebang.com
四、培训对象 公司新进员工
五、培训要求
1、符合条件的新员工均应参加培训。
2、培训过程中应自觉遵守会场纪律,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保证培训正常进行。
3、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须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向行政人事部提交培训体会。
六、培训地点 三楼会议室
六、培训指导者
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公司概况、规章制度、薪酬福利制度、职场礼仪。部门主管负责培训工作内容及经验分享。
八、培训方式 授课法、面对面指导、九、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在线测试。
人力资源部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
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
引言
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亲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活到老,学到老”,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
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在1958年以前,在美国用朕邦政府的钱进行培训工作是受到禁止的,但该年“政府职工培训法”和它的修正案通过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增设了培训部门,在另一些机构较大地扩充了它们的规模,至1981年,经财政的统计数字说明,该年有492,314人上了政府培训计划的课程,总共支出的费用在3.7亿美元以上,且这还不包括军人和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支出。
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既使在1982年,英国经济处于增长缓慢时期,对八十家工商企业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调查结论说:“我们很受鼓舞地获悉在过去一、二年里培训计划遭受严重削减的情况很少。很多培训人员说,他们受到的巨大压力是必须对需要的每一笔经费提出正当的理由,但是仅有极少数培训人员在过去一年里要求的经费遭到拒绝。至少有十几个培训计划还增加了经费.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
再次,培训经费在公司里所占比重很大。在90年代初,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达到1.2 亿美元,这一数额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公司每年花费2.25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这一费用占公司总开支的3%。
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曾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作过明确部署,要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国外公司在培训目标定位上,把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培训与企业发展及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确定具体、明确、实用的培训目标;在培训工作运作上,要突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方式和反馈四个环节,坚持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把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直接挂钩,使员工参加培训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在培训管理和考核上,使培训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结合,培训、考核和使用一体化,有效地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服务。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公司在培训工作定位、运作、机制和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差距。重视和改善员工培训工作,将对提高我国公司员工素质和加快公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quot;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了,需要开发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了能力,就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案例:培训费只买来”轰动效应”
某国营机械公司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获得了一些他自认为不错的其它企业的培训经验,于是,回来后就兴致勃勃地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全员培训计划书,以提升人力资源部的新面貌.不久,该计划书就获批准.王先生便踌躇满志地”对公司全体人员一一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生产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计算机培训.”为此,公司还专让下拔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可一击的培训过去,大家议论最多的,便是对培训效果的不满.除办公室的几名员工和45岁以上的几名中层干部觉得有所收获外,其他员工要么觉得收效其微,要么觉得学而无用,大多数人竟达成共识地认为: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只买来了一时的”轰动效应”.有的员工甚至认为,这场培训,是新官上任点的一把火,是在花单位的钱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听到种种议论的王先生则感到委屈:在一个有着传统意识的老国企,给员工灌输一些新知识怎么效果不理想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当今竞争环境下,每人学点计算机知识应该是很有用的呀!怎么不受欢迎呢? 分析 培训也要按规律办事
员工培训是企业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员工培训, 不仅可以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而且还可以激励和稳定优秀员工.然而,在实施培训时,企业如果不重视培训自身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案例中出现的培训问题就与忽视这些规律和原则有关.培训与需求严重脱节.在一些培训收效不佳的企业里,高层认为:钱没少花,精力没少投入, 是中间管理层没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则说:”不明白现在的员工到底想要什么”;而一线工人埋怨:”上面思路不明,瞎给我们吃药”.结果,用心良苦的培训换来所有人的不满.王先生不是以员工是否需要为出发点,而是以急于想让老总看到人力资源部新气象为目的,对素质参差不齐,岗位不一,培训需求各异的员工,开了一个”药方”,让大家同喝”一罐药”.员工层次含混不清.根据岗位特色,员工层次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和培训内容,这是企业培训成功的必要条件.王先生只看到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都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却忽视了员工层次.对所用很少甚至不用计算机的员工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现有的岗位操作技能.因此,对全厂员工的统一培训,应该以灌输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素质等范畴为主.忽略了最重要的评估环节.培训评估是监督和检查培训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培训的全面评估,才能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培训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结果层面.前两个层面的评估可通过问卷,笔试,角色扮演,技能测试等形式进行,较易在培训过程中实现.反应层面旨在考察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方式,培训讲师等的满意度;学习层面旨在了解受训人员通过培训,在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提高.而后两个层面的评估发生在培训后,用来衡量受训内容运用到工作中后,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率.行为层面的评估主要由上级或同事,通过观察员工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助于推动个人及部门工作来完成.结果层面的评估主要衡量企业是否因为培训而经营得更好.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职务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预期中的职务大于现有的职能,则要求培训。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1.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发布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2.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
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决策。因此,他们所要掌握的知识更趋向于观念技能。例如,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等。3.培训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面培训阶段。受训者通过接受企业各主要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运转培训,对企业整体的经营、运转情况及其内在联系有一个较完整和明确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定向培训阶段。根据他们今后的具体职务方向,进行定向培训,加强他们所任职务的针对性专业培训。
第三阶段是实习培训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受训者跟着现任管理人员一边观察学习,一边参加实际管理工作。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培训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握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订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会出再培训的成本。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
①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② 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③ 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 ④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
①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 ②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 ③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 ④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其缺点为:
①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②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 ③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
④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 ⑤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
① 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 ②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 ② 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
④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 ①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
②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 ③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演示法的缺点为:
①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演示; ②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交更; ③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2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
① 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
② 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
③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它也不可避免优缺点并存。案例法的优点:
①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模式;
②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培训可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 ③作为一个简便方法,有利于使受培训者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①每一个案例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缺乏普遍适用性,不一定能与培训目的很好吻合;
②案例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每个问题都有相应案例的需求;
③案例无论多么真实,但它毕竟是使受训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因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能象当事人那样承受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性。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 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总之,员工培训是则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虽然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不一定为有效的培训方案,但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必须是系统考虑的培训方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
一、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
二、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
三、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 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药,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个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破产,应找出失败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四、培训中心理学的应用
现代心理学将学习解释为因经验而使行为或潜在行为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培训则是受训者通过学习而习得某种新的或修正某种旧有的认知和行为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培训中各个阶段所产生的问题与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过程中各重要阶段所固有的问题必然有其相似性。因此,心理学有关学习问题的讨论所形成的学科,如联想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有关理论,对培训应该具有理论性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培训从理论上应该有三个主要的过程:角色的鉴定、角色的比较以及角色的改进。
1、角色鉴定
角色鉴定是指对所培训的心理特质的理论界定(心理特质指在管理活动中所需的特定心理品质,有时它指的是行为模式,而有时它指的是技能形成中相应形成的心理特性)。这一过程在理论上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特质的界定是否正确、合理,是方法研究有效性的关键。通过研究可界定出管理人员的能力要素系列。
2、角色比较
心理特质的模式形成之后,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比较的参照系统,也就是说为培训的心理特质提供了一个标准或样板。这是对实际的心理特质进行评价的基础。因此,角色比较就是实际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心理特质与在该项管理活动中所要求的特质之间进行的比较。这种比较在技术方法上要求设计、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测验工具,同时,它又是工具操作化的过程。
3、角色改进
角色比较完成之后,角色改进便成为可能,这也正是训练的基本任务。在研究中,角色改进所涉及的问题是确定训练的基本形式,如一般形式或心理形式(一般形式是指常规训练中使用的方法,心理形式是指利用心理的方法,如心理测量、小组互动等),以及确定训练的基本程式,包括确定具体的测量工具,规定训练的步骤等。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培训方法研究的完整过程。
五、结语
培训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着重强调的是培训方法的科学性问题。可以说企业正处在两难境地中,一方面大批的管理人员需要品质、技能的再训练;另一方面训练方法缺乏科学研究与改进,训练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为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所以该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尽快使我国企业培训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极其重要。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企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适应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加入世界竞争大格局的要求。然而,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途径是强化培训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倡导进行针对我国企业具体实际的实验研究,而且应遵循培训方法的基本规律,力求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创造新的企业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凯成.亚洲企业界对未来创业家抱有怎样的期望.管理案例研究,1995,9(1):10~11;
2、Wexley K N.美国对工作人员训练的研究概况.心理学动态,1986,4(1):36~40;
3、鲁龚,高欣,马永生.评价中心——人才测评的组织与方法.北京:百家出版社,1991:10~17
4、Warr P,Peter,Bunce,et al.Traine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utcomes of open learning.Personnel Psychology,1995,48(2):347~375;
5、宗月琴.运用评价中心的方式选拔管理人员.应用心理学,1992,7(2):12~17;
6、梁开广,邓婷,许玉林等.评价中心法在评价中心管理潜能中的应用及其结构效度检验.应用心理学,1992,7(4):50~57;
7、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16~242。
第四篇: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第五章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我想通过一个小案例来引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课前小故事:博士、学历、学习力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启示:感想,学生发言,自我总结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需要培训提高人的学习力)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培训师具有丰厚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培训要培养学习型的团队)
企业以各种方式挑选录用员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不断发展。但是企业所选聘的员工能不能适合岗位,能否人尽其才,企业能否留住人才,员工能否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都需要企业通过做好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才能实现。而企业又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中,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因此不仅是新员工需要培训,即使是企业原有的老员工,同样需要通过培训及开发来更新知识,转变态度,提高技能。培训是为了员工,为组织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以利于组织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壮大。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对员工学习的投资,“培训是投资,而非消费”。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没有培训过的员工是负债,培训过的员工是资产。“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对于员工学习的投资是企业创造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一条途径,并且以逐渐提升员工技能为目标的培训和开发政策也减少了组织对外部技能资源的依赖性。
一、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涵义
(一)员工培训
培训是指公司为了使员工获得、改进、或提高与工作有关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以便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工作绩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1,培训的本质是学习。
2、培训是一个有计划、连续的系统过程。
3、培训本身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通过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进而反馈修正。
4、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
(二)员工开发
员工开发是指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员工技能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和过程。
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比较研究
1,区别培训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设计的活动,它是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为目的,是一个短期过程。
开发也是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所设计的活动,但它关注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为的是能使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因此,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共性
(1)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2)都是由组织来规划的(3)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把培训内容与所期望的工
作目标联系起来,促进个人与组织的双赢。
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企业培训与开发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因为培训工作给社会、企业、及个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企业与员工个人对培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新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2)提高员工绩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A技能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B 组织能否提供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择业的重要标准。企业员工大多数都希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企业通过培训和开发工作,能够满足员工这种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将激发员工深刻而持久的工作动力。
(2)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素质主要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技能素质。
(3)减少员工流动,增加组织的稳定性。人事相宜,通过培训使人适事。
(4)有助于增强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A企业通过培训与开发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使得员工拥
有新的工作理念、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及敬业的工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的源泉。
B其次可以激发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培训开发工作,员工增强了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实现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正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C 再次,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并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因此,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真正实现了增强并保持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5)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立有赖于职工培训和开发,培训和开发是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一种良好的宣传。企业培训能够融入企业文化的内涵。
四、员工培训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员工能够更加适合岗位要求,因此在培训中要强调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职位的特点,同时结合培训对象的思想、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等个性特征,才能正真收到实效,达到培训的目的。
2,因人施教的针对性原则
企业岗位繁多,员工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员工在态度、智力、兴趣、知识、经验和技能方面都存在个性差异,所以对担任工作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各员工所具备与应具备的亦有不同,对这种差异,在培训时应该给予充分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应因人而异,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方式培训员工,应针对每个员工的实际技能、岗位、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发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要切实符合员工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有的甚至要针对个人制定培训发展计划,以保证培训效果。
3,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培训兼顾的原则
组织中任何岗位,都要求员工既要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要了解并遵守公司的制度且要求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企业培训过程中,既要安排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内容,也要安排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
4,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
企业除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之外,还应该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5、激励原则
培训过程中,培训与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使接受培训的员工受到不同程度的鼓励,形成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以使员工内在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形成巨大的企业发展推动力。
第二节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形式和内容
一、员工培训与开发形式分类
1、以培训开发与工作的关系为依据,将培训分为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
(1)在职不脱离工作岗位,不需要额外设置场所、设备,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实施的培训,有时不需要专职教员进行的培训。(2)脱产脱离工作岗位,集中时间和精力,专门接受培训(3)半脱产
2、以培训开发目的为依据,将培训分为企业文化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历教育、技能培训。
3、按培训对象在组织中的层级划分为:
(1)员工培训(操作人员培训)在职员工,新员工
(2)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监督指导层培训)针对在企业生产一线,直接对生产工人进行指导监督、担负
着生产劳动组织的终端职能的基层管理人员或从工人中新提拔上来的新基层管理人员所进行的培
训。
(3)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企业从事一般决策性工作的人员
(4)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企业最高领导层或即将晋升为领导层的人员进行的培训。
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方式
模拟类培训方法、研讨类培训方法、实践类培训方法,其它培训方法
(一)模拟类培训方法与技术
1角色扮演法(1)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是指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指定参加者扮演各种特定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针对特定的条件、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决策和运作,从而提高受训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模拟训练方式,在涉及人际关系的培训中几乎离不开这种方法,它还可以在决策、管理技能、访谈等培训中使用。
(2)实施要点角色扮演的关键问题是排除参加者的心理障碍,让参加者意识到角色扮演的重要意义,减轻其心理压力。(3)特点与适用范围较为费时,适于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进行培训。
2游戏培训法(1)基本概念
游戏培训法是当前一种较先进的高级培训方法,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综合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几方面知识,积极调动学员的参与性,使原本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它把受训者组织起来,在讲师所给予的规则、程序、目标和输赢标准下,就一个模拟的情境进行竞争和对抗式的游戏。
(2)实施要点首先要做的是正确地去选择游戏内容与方式。接下来就是对学员进行合理且公正的分组。设计游戏规则时不要过于复杂。在游戏前,讲师要确保每个游戏参与者对胜负的评判和赏罚条件都有明确的了解。
(3)特点与适用范围A作为模拟培训方法的一种,游戏培训法在教学方法上生动具体,能够激发学员对于培训的积极性,不会因为感到枯燥乏味而减弱培训效果。B其次,学员能够对所要培训的内容拥有比传统培训方法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理解,认识也更加深入化。C再者,这一方法可以让参训者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在现实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影响到学员今后对类似事件的思考方式与决策选择。
同时,通过在同一小组进行游戏的过程,可以改善学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提高学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工作能够比以前更加顺利。
目前游戏法培训被大量运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之中,而这种培训的对象往往是企业中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3、模拟训练法(1)基本概念模拟训练与角色扮演类似,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仿真模拟是假设一种特定的工作情景 , 由若干个受训企业或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或个人 , 扮演各种特定的角色 , 如总经理、财务经
理、营销经理、秘书、会计、管理人员等。他们要针对特定的条件、环境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决策和运作。
这种职业模拟培训更侧重于对操作技能和反应敏捷的培训,它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工作可用
资源、约束条件和工作过程模型化,学员在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参与活动,对从事特定工作的行为和技能进行反复操作,提高其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实施要点
A在正式的模拟训练培训前,讲师需要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简单、明了、详细的书面资料,使学员们对于自己将要做的项目有所了解。
B然后,依照学员的数量、每个人的特质与实力进行分组,要做到合理、平均。
C 讲师要对学员详细解释模拟训练的意义与需要达到的目标。对模拟训练应当安排足够宽裕的时间来进行,要避免模拟训练时因为过于匆忙而影响实际效果的情况产生。
D注重讨论分析和评估。
此外在模拟进行期间,讲师要给予各个小组自我讨论和分析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员们感受到模拟学习的乐趣所在。模拟训练结束之后,要召集各个小组对模拟期间所做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此可以加深学员对于培训内容记忆和理解。
3、适用范围
在适用范围方面,模拟训练法主要运用在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员工的培训中,如飞机、轮船的驾驶等。这样能够使员工更容易获得在真实情景中的体验感,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某项具体工作的技能。
(二)研讨类培训方法与技术
1、案例分析法(1)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又称为案例研究法或案例研讨法,是指为培训对象提供员工或企业如何处理棘手问题的书面描述,让培训对象分析和评价案例,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的培训方法。(2)实施要点案例研究法是一种用集体讨论方式进行培训的方法。
• 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种形式:
与角色扮演法相结合进行教学。邀请相关人员进入课堂配合教学。与现场相结合。与使用视听材料相结合。与运用信息技术相结合。
3、特点与适用范围
A参与性强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它以集中性较强的活动让培训对象主动参与进来,使其的参与性变强,更好地发挥了案例分析法的优势。B知识面扩充大其次,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培训对象可以通过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获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这对于培训对象的知识面有很大的补充;
C 方式生动具体,轻松易学案例分析法依靠其生动具体的学习方式,使培训对象轻松地踏入直观易学的案例分析中去,有利于培训对象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2、讨论法(1)基本概念
讨论法是指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培训对象之间通过多向沟通,以及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的积极参与,使受训者获得反馈、澄清疑问、交流思想的机会。
(2)实施要点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讨论
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出现少数人主导讨论的情况的发生。在大课上企业讨论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此外,有的人可能羞于在众人面前发言,因此不大愿意参加讨论。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将一个大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可能大家讨论的会热烈一些。
3、特点及使用范围
讨论法广泛应用于课堂教育、机构培训、以及面试等种种场合。总的来说,大多数培训者和培训对象都认为一个好的讨论要比传统讲授法更加有效,也更加有趣、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不过,要使讨论更有成效,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资源,需要培训对象的积极参与。
(三)实践类培训方法与技术
1、工作轮换法(1)基本概念工作轮换是指让受训者在预定的时期内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一般用于新进员工。工作轮换可以使新员工更快的了解企业的情况,更好的获悉企业的文化和一些企业的基本行政制度。
(2)实施要点在为员工安排工作轮换时,企业首先应当考虑培训对象的个人能力以及他的需要、兴趣、态度和职业偏爱,从而选择与其合适的工作;其次工作轮换时间长短取决于培训对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而不是机械的规定某一段特定时间。培训中必须配备有经验的培训者。培训对象在每一岗位工作时,应由富有经验的培训者进行指导,培训者最好经过专门的训练,负责为培训对象安排任务,并对其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3)作用
工作轮换能丰富培训对象的工作经验,以便增加其对企业工作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培训对象明确自己的长
处和弱点,找到并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管理者,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相互间的问题,以便改善部门间的合作。
2、考察法(1)基本概念考察法也被称为“实地考察法”,是以直接观察为特点的了解社会实践的一项培训方法(2)实施要点首先要能明确考察的目的。一般在培训中,考察通常配合某一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其次要恰当地选择对象。第三,考察需要及时的指导。最后,评价考察的结果。
(3)特点与适用范围
考察法是以直接观察为特点的了解社会实践的一项培训方法。它有多种包含学习方式,主要是视、听、记为主,其他方面为辅。考察法一般是从生动、具体的实践对象中入手,从中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实际知识入手,强化自己的技能并接受形象化的启迪和教育。它对培养学会观察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经费和课时所限,考察应以就地就近为宜。不可偏离培训目的,或不考虑条件的可能性,勉强企业考察。那种“游览式”的考察是不宜提倡的。
3工作指导法(1)基本概念工作指导法又称为教练法、实习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位有经验的工人或直接主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受训者进行培训。该指导者负责指导的受训者的任务就是教会受训者如何做,教其如何提出做好的建议,并对受训者进行激励。(2)实施要点首先,指导者为被指导者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它使被指导者放松心情,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讨论关于工作方面的问题。
其次,指导者并不是简单传授技能就可以了,指导者还要向被指导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反馈,说明怎样学习才能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绩效。最后,为了激励被指导者,指导者可以给与被指导者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加了他们同高级主管之间的接触机会,因此能帮助被指导者为将来的工作安排做好准备。
(四)其他培训方法
1、环境体验式培训
(1)基本概念
培训者利用自然环境设计一些训练项目,让受训者在应对挑战时,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
(2)实施要点
体验式培训有它独特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设计总的思路时,以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并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是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和应用。体验式培训形式广泛,比较流行的主要有户外体验式培训、沙盘模拟、行动式学习、(3)适用范围
体验式培训适合于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新加入企业的员工的这个企业团队的能力提高。
2、网上培训
(1)基本概念培训师将培训内容存储与网上,借助企业的内部网、外部网、因特网对员工进行同步或非同步培训。(2)特点形式灵活,费用较低,内容趣味性强,培训效率较高。
三、员工培训的基本内容
企业系统培训一般按照员工层次设计培训内容。
1、一般员工培训(1)新员工培训岗前培训
关系到员工进入工作状态的快慢和对自己工作的真正理解以及对自我目标的设定。
①培训内容A 企业文化 企业历史,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发展目标企业规章制度、福利和报酬
B 业务培训 业务知识与技能,部门职能、部门业务周边关系、工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和责任、操作要领及安全和事故防范
C环境了解 熟悉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场所 餐厅、休息室、各个部门办公地点等
D财务制度 费用报销程序,办公设备申领使用流程
② 培训流程
介绍新员工认识自己的上下级和同事学习员工手册及岗位指导手册阅读资料和多媒体或安排专人讲解企业概况,业务流程、职位职责、工作程序与方法。
第五篇:我要写一篇关于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的论文
网友推荐答案
摘要:为了较好地解决我国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出现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战略员工培训系统模型,将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对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进行了完善。
关键词: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员工培训;培训模型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员工培训已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对培训的认识还不够,培训仅仅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没有意识到培训的战略意义,没有将培训上升到战略的层面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企业发展战略中无论是产品开发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还是组织结构战略,都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要使企业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备能同国内外一流企业抗衡的竞争力,没有更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保证,也是不可能的。因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把员工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员工培训就必须同生产、营销、设计开发等经营工作同等看待,甚至应该视员工培训比其它经营工作更为重要。而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能做到这一点。
(二)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很多企业在具体培训组织实施中苦于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培训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企业员工培训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
1、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我国很多企业在培训活动展开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完全按照上级的指令办事或者仅凭自己或本部门员工的推断,或者虽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只注重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和企业发展经营战略需求,从而导致下一步的培训工作难以展开,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2、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企业往往缺乏短、中、长期的培训计划。2001年1月14日《组织人事报》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59.7%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不完善”或“很不完善”,11.8%的人回答“本单位根本没有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只有1.3%的人回答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很完善”,另外有27.3%的人认为“比较完善”。可见,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明确完善的培训计划,常常是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起上,缺乏系统安排。
3、培训组织实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我国很多企业培训组织沿用传统的方法,一般只仿照普通教育的模式设置的,教师专职授课,教务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教学活动,班主任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还有后勤人员负责生活保障工作,各环节相对独立,彼此分离,没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对培训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时间拖延,培训工作虎头蛇尾,时效性差,随意性大,培训管理缺乏规范。
4、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仅仅关注员工参加培训课程的数量,而不注重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而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评估记录系统缺乏专业管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培训记录;考核结果的反馈不及时,考核后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少员工对考核结果不认同。
通过以上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企业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科学的培训模型,以帮助企业解决培训方面的问题,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给企业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员工培训模型的构建
为了使得培训工作规范化、合理化,人们常常通过模型来体现方案设计的思路。由于研究者和设计者对培训本身的不同认识,有关培训的模型也多种多样,但大多停留在培训的具体操作层面上。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开发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培训模型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针对我国企业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的现象,为了加强企业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使培训的效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本文在传统的培训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进行了改善,采用系统论方法建立了一个战略培训系统模型。战略培训系统模型是对传统培训系统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下具体说明该模型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模型的特点以及模型的循环步骤。
(一)模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培训系统模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整个系统在原理和构成上是相同的。本文同样将整个系统分为了若干阶段与若干过程,但又从自身研究的一些角度加以观察,从宏观(企业战略)和微观(企业培训的具体操作)层面对整个企业的培训加以设计,首先分析了企业战略和员工培训操作系统的关系,再具体介绍培训操作系统的具体内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大模块:通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目标,提出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框架。周密拟定培训计划,明确具体通过哪些内容、方法、策略、媒体、师资、形式及过程等使得培训目标有可能实现。精心组织实施培训活动,按照设计与开发阶段规定的方向和路径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认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检查实际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之间是否发生偏差,凭借反馈不断修正完善两者之间的理想匹配。
(二)模型的特点
这个培训系统模型的特点是以传统的博伊代尔的培训系统模型为基础,将其具体化,同时将培训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将培训与公司战略相联系和结合,实现了宏观(企业战略)和微观(企业培训的具体操作)的结合。任何一个组织开展培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建立了战略意义的培训目标以及相应的培训战略这样三个特征的培训,称之为“战略培训”。因此,这个方案称为战略培训方案。这个模型将培训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让培训成为一项提升组织能力和支持组织发展的战略,而不仅仅是开发员工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本文的战略培训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三)模型的循环步骤
1、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企业高层管理者通过分析组织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和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战略。关于企业战略的论述有很多种,但无论采取哪种战略,其最终目标不外乎是满足三方面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投资者、客户和企业的员工。它们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虽然满足投资者和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在投资者、客户、员工这三者关系中有一个相对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企业若想满足投资者不断获取更多投资回报的需求,便需要有一系列良好的经营业绩予以保证;良好的经营业绩来源于企业长久忠诚的客户;长久忠诚的客户又依靠优秀的员工予以维系。因此,从如上内在逻辑关系中可知,塑造优秀的员工团队,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准是企业竞争中最终的决胜之道。因此,要想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必须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发展。
2、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确定企业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及培训战略。企业总体战略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它决定企业的职能战略,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来执行。那么人力资源的任务就在于针对相应的职能战略,为企业提供和培训执行经营战略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包括适合生产、财务、销售、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具体职能部门所需要的人员。为了达到企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企业的培训部门必须首先调查企业现有的人员构成、素质状况和能力结构,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然后针对相应的职能战略,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战略,作为企业培训的指导方针。通过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培训战略,人员培训从被动的反应模式转向主动的战略性培训模式,超前为企业储备所需的人才,培训组织成员在未来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
3、构建符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培训操作系统。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使员工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就需要根据培训战略,建立一个完善的员工培训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培训需要的确定、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计划的拟定、培训活动的实施和培训的总结评价这样五大模块,它们是企业培训的具体实现途径。正因为建立在同一平台上,所以各操作模块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4、反馈——培训是否帮助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培训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回头看看:培训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价值呢?培训效果是否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符呢?有效的培训可以解决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综合问题,使企业产品和服务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如果培训的结果符合这些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则说明培训符合企业的真正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培训工作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自身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士气、降低流动率、节约企业的成本,最终胜过竞争对手,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启明.企业培训计划的框架及内容[J].人力资源,2001(5).2、吴召军.浅谈新时期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4(8).3、关明生.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人才了望,2004(11).4、迈克尔·波特.完全竞争战略[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