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时间:2019-05-13 11:4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第一篇:“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朱昌球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宗旨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品位,让广大教师能在教育岗位上都有较好的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地让教师满负荷甚或超负荷的工作(上课、批改作业),那无疑也是对教师资源的一种“掠夺性开发”,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摧残性教育”的恶性循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校本培训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其意义自然也越来越重大。因此,高起点、严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是新的教育发展形式下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教育品位的一项极为基础的工作。

一、高起点

“校本培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层次——“四证”培训(普通话合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合格学历证、继续教育证);一个是较高层次——课题培训(选题、立项、实施、结题等全过程)。如果一个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四证”培训和课题培训方面都有较高需求和实际效果,那才可以称之为高起点。这也是学校发展(研究型)和社会进步(学习化)所必须。

二、严要求

“一个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四证’培训和课题培训方面都有较高需求和实际效果”要成为现实,学校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四有”原则:

“有人”,一支较为稳定的培训队伍——各有特长,能者为师;内选外请,学科骨干。“有法”,一本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考勤考核,竞赛观摩;评价评优,奖励补助。“有物”,一套较为完整的教研资料——教学资料,学习笔记;实况录像,活动纪要。“有果”,一批较为优秀的科研成果——学科竞赛,教研论文;业务考核,课题评优。

三、有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项大的工作没有一个长计划和短安排就只能是“随意性”和“打乱仗”。长计划,至少包括“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短安排,应有“周工作安排”和“月工作安排”。

学期计划,要有“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任务和项目”“培训对象和人员”“培训时间和场地”“考核办法和措施”“奖励方案和制度”等六项。

学年计划,要有一学年度的周期性特征,对常规教育教学要起到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作用。所以,学年培训计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整体性。一般前半年重在培训和考核(发掘),后半年重在交流和展示(发现)。

周工作安排,应包括“时间和场地”“内容和范围”“主讲或主持”“人员或人数”等四项。为了一目了然,可用表格形式。

月工作安排,适合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研培训工作,它可以配合年级组月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测而具有前瞻性地进行阶段计划和具体安排。

四、有步骤

有步骤地进行校本培训,实际上就是一个层级培训:

教科室培训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培训内容以教育新政策、新理念、新模式、新要求为主;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培训备课组长或课题组长,培训内容以教育新方法、新举措、新途径、新技巧为主;备课组长或课题组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以专题研究、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为主;骨干教师带好学徒,如质如量开展“师徒活动”,严格履行《师徒合同》,把校本培训活动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每一个学生的日常教育等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上面。(有条件的可实行“主讲”和“助教”、“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

第二篇:校本科研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总体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区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新旧教材接轨能力为重点,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工作重心下移,加大科研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培训模式、方法、管理以及规律的研究,注重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培训内容、目标。.本学期主要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科研与教研》等为校本培训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专题培训学习,并及时选择、补充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教育科研素养。与此同时加强教师网上交流、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能力培训及软件制作能力,扩大学校的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科研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初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培训形式

教育科研培训采用在“自修—反思”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亲验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分享式、合作交流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与远程培训方式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经验加反思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倡导采用教师运用“诊断性”反思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学习、工作、研究的一体化。

四、培训原则。

1、分层推进原则。坚持全员、青年、骨干三个层面的培训,充分体现培训的层次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2、学研结合原则。培训重心下移,植根于教学活动中,紧贴教学实际,找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成长点,确立研究的专题。专题培训,专题总结。以“新三课”(全体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探究课、骨干教师上创新课)为载体,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创,以创促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五、分工与管理保障措施。

教育科研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曲正波

副组长:张玉生

成 员:王敏 于咏 沈秀梅 孙刚

培训采取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的运行机制。实行分工负责,由科研校长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科研主任分管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做到培训课题化,用课题牵动培训工作的开展,保证培训工作的可行性、科学性和价值性。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对各个层面的培训加强动态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注重培训材料与档案的积累与管理。将教师培训学习研究撰写的反思、感悟、随笔、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等成果进行提炼、升华,汇编成科研培训资源。相互交流,共享资源。采用教师自评、互评、科研主任导评、校长审评的评价机制,实行学时、学分登记制度,学期末要进行阶段性评价表彰奖励。同时,对教师参与培训整个过程记载情况,纳入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要把教师参加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晋级、评聘任用、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三篇:如何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如何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如今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相对滞后。表现在:

1.在制度层面上缺少有力的保障措施;

2.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引领,专业支持力量缺乏,教育资源匮乏;

3.教研力量单薄,教研氛围难以形成;

4.教研内容形式单调、热情不高,教研效果不好。

因为学科的不同,所以各个学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经验告诉我们,校本教研的高质量主要来自于抓好学科教研组的专业建设。抓好学科教研工作,我们要求做好以下四方面的文章。

第一,“选好人”,配强教研组内的“领军人物”。选配事业心、责任心强,既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建树,有创新意识、肯吃苦、肯奉献、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组内有威信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引领教研组内的教师在专业道路上可持续、有差异的发展,这是建设高品位的学科教研组的根本之所在;

第二,抓好活动,增强教研活动生命的活力。教研组的正常活动,既要保证组内教师有思想碰撞的时间,又要有想说话的空间和能说话的时间,保证各教研组每两个星期有一次活动的时间,使之用制度来保证活动时间的到位,让教师们在活动时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第三,创设教研氛围,建设好教研文化。我们更看重的是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的业余、课余时间的“闲聊”,在“闲聊”中经常就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进行“面红耳赤”的“争吵”,在“各不相让”的“争执”中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吵”出教学艺术,“吵”出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并让这种为教学问题的“吵吵闹闹”之气氛在教研组内愈演愈烈;

第四,集体“捆绑”,打造“团队”,形成“合力”。在教研组建设过程中,我们鼓励更多的“优秀分子”能,尽显“英雄本色”,但更要实施“先富帮后富”、强者帮弱者的考核机制,要鼓励教师在本教研组内有差异的发展,利用“差异”资源,建立紧密型的“一帮一”的帮扶制度。在评优评先、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考核过程中,对教研组内的不同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使教研组内的每“个老师都能自觉维护教研组的集体利益,使”一枝独秀不是春,万枝干红春意浓"成为教研组内每个老师自觉追求的工作目标。

第四篇:教育科研培训材料

教育科研培训材料

2011年4月冠县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培训

主讲人

陆秀献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一)什么是课题?

所谓课题,实际上就是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是对研究项目的表述,它不仅能显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同时还可以体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这个课题,其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研究内容是“学习方法”,研究的意义是探索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再如,《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其研究对象是“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研究内容是“小学德育的整体改革”,当然,研究目的和意义也不言自明。

(二)怎样选定课题?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与今后的探索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是教育科研的关键。

1.课题的来源

一是来自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来自教育理论文献资料;三是来自上级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尽管我们的课题来源十分丰富,但要真正发现和选定一个好的课题也并非易事,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2.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一般来说,应以国家、省、市下发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为依据,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应该指出的是,《课题指南》中的每一个项目只是研究的某个方面,而不是一个课题,切记不要照搬。比如,《课题指南》中“21世纪学校德育研究”是一个研究方向,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把课题定为:《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等等。根据研究者实际情况,课题还可定得更为具体,如《新时期社区德育教育资源调查研究》等。当然,《课题指南》中未涉及的内容,若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可以自行确立课题。

选题时还应做到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未来性的统一。既可选取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大课题,比如《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等,也可以选取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比如,《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研究》等。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确定研究课题,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发现和选定课题,都要体现出“小”(题目小)、“实”(联系实际)、“深”(有一定深度)、“新”(有新意)的特点,以便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比如,《对小学生数学开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就较好地体现了“小”、“实”、“深”、“新”的特点。说它“小”,是因为其研究范围限于小学数学学科;说它“实”,是因为其内容来自于教学实践;说它“深”,是因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涉及到教育学和心理学;说它“新”,是因为“独创性”体现了创新精神。另外,确定研究课题时,一定要慎重、缜密;课题名称既要简明准确,又要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三)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1.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教学改革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从而引发出许多热点问题。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就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由此引起的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变化等都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再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变换、教学操作和媒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变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手段等问题,都会产生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又如,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一直困扰着小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产业和文化的发展都会对教育和青少年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教育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热点问题去确定课题。

2.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事情,不同时段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为我们选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从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一是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寻找课题。例如,有位青年教师,很想使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生兴趣不大。他为此陷入苦恼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经常有意识地去听别人的课,十分注意观察别人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多次邀请同行听课为他“会诊”,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交流过渡衔接不合理,问题提出的方式不巧妙,影响了课堂气氛。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设计出了《课堂讨论中有效实施信息交流的策略研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从这个课题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选题时,首先要察觉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紧紧抓住不放,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概括提炼,最终形成研究课题。我们每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如果抓住问题不放,并深究一步的话,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

二是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课题。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一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中必然蕴涵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有一位数学老师,凡是听过他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他的板书很有特色,他能边讲边将本节课的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按逻辑关系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很少用板擦。大家一看黑板就对他这节课的脉络一目了然,印象很深。可当别人让他介绍经验时,他却说不清。后来,这位教师对自己的板书设计认真进行了反思,并学习了有关板书设计的理论,从中提炼出自己操作的规律,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出板书设计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他将板书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课题。

3.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

在选题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那些司空见惯的老问题进行转换,并从新的视角加以审视,这样就能够推陈出新,开发出新的研究课题。比如,研究性学习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位教师在仔细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之后,发现这一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努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但涉及面太大,并且已有类似的研究成果面世。这位教师变换了观察角度,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他所在的学校环境教育很有特色,于是就利用自己熟悉的环境教育研究成果,抓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设计出了《研究性学习中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一课题。再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传统的问题,似乎已经没有研究的余地了,但是,有一所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从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传统的学习习惯,一般是指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等;培养方法是以训练为主,而且尚未形成可行的评价手段。对此,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拓展,培养方法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发展,评价手段需要尽快建立。

4.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

问题追踪积累的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既具体明确又有深入余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那种切口小,可供研究的空间大,能够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要害问题。

例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效率问题是一个事关作文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来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环环相扣的追踪研究。他进行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

再如,有位数学教师抓住“解题思路训练”这一具体、微小的关键问题,引出了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路目标设计、题型分析与思路点拨、解题思路中的思维迁移、口头解题与书面解题的思路对比等相关问题的探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写出了一系列有实践价值的科研论文。

5.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一个人所想的问题面毕竟很窄,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别人的交谈或交往(如听报告、听演讲、听课、开教研会、聊天)的机会,从经意或不经意获得的信息中拓宽思路,发现问题。

(四)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比如,《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学段”不清,“学科”不明,“能力’’概念不确切,若改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则较为明确。

2.课题名称外延太大。比如,《创新教育研究》(某教师申报的课题),若改为《农村小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表述则比较确切,也更符合其研究实际。再如,《提高教师现代化水平研究》,若改为《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途径研究》,其针对性和研究范围就更加明确了。

3.经验之谈,层次太低,象个一般论文的题目。比如,《班主任怎样开班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端正思想,五育并举》、《培养自信,转化差生》、《转化后进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题目,还有“试论……”、“如何……”、“浅谈……”、“……初探”、“……尝试”、“怎样……”等均不符合研究课题名称的要求。

课题即研究项目,选定课题应遵循“小”、“实”、“深”、“新”的原则;每个题目都应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和意义。

第五篇:教育科研培训反思

教育科研培训反思

通这次的培训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这其中“科学的理论”,主要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作为一线教师,读师范或进修时早就学过。至于“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更没有问题,谁不是天天与这些现象和问题打交道呢?只有“方法”这一要素才可以说“难”,但绝非“太难”。

1、寻找适合教师的科研,是重要问题

有关专家特别谈到,在今天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教师怎样做科研,怎样寻找到适合教师的科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今天我们不能不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却没有真正达到科研兴校和教师成长。教师的科研是行动行为的科研,是以反思实践为己任的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增加教育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工作。

职场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工作;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成功的教师能达到人的发展、课程开发和教学三个过程的整合。教师必须研究才能实现专业化,专家指出,心理学家斯滕豪斯在1975年就提出教师必须作为研究者才能实现专业化。今天的教师必须作为研究者,教师必须以职场为起点作为研究者。当今,实现全民教育,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已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范围内需要加强人的共享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国内也特别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师的道德教育意识、能力、热情,亟须提到专业化的日程上来。教师研究支撑着教师专业化。关于教师专业化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但是,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条件,特别是教师的伦理标准,教师如何用一种能够有效传递学科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如何能够引导青年人的成长,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如何通过反思实践为教育学的学术知识增加资源,等等,这些方面研究得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还不够。科学家可以做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但是活生生的人的学习必须在教育现场发现,所以不能忽视广大教师队伍在活生生的现场看到人的活动的真相,教师的研究与科学家的研究结合才能出成果。

教师应具有三重身份: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学校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和自己都看成“发展中的人”,把教师自己和学生的发展提高结合起来,用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的眼光和身份去学习、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有内动力,不断学习,自主钻研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学习和钻研;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教师何以才能成为研究者?有专家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这是因为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功能,是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幸福之路”;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健康之路;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发展学校的功能,有助于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具有了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与专家学者的教育研究相比,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因此,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当教师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反思与问题同在,反思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对问题的求证。问题的求证成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规定。在求证中,教师需要经常地进行理论学习,还要加强同事间或与专家的合作交流。如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首先要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就是说要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成功意识;其次,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管理的角度讲,一是要通过讲解、自学、协助研究等手段,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二是吸收教师承担、参与课题研究来发展科研能力;三是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形成团体研究的局面,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研究能力。再次,要养成教师的科研习惯。教师要真正成为研究者就必须由“要我研究”发展为 3 “我要研究”,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科研习惯就形成了。

科研兴校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及课程发展的支撑性主体因素,是学校教育及课程变革实践取得成功的中坚力量。怎样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是学校要要求教师关心科研、参与科研。21世纪的教师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师,他们应该具有扎实的科研理论基础、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做不好研究的,是出于功利的,只有摆脱了功利才能做好研究。

2、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从本地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

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中小学科研兴校更应该从本地区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

(1)问题是研究的源动力。研究的基点是问题,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为了研究而研究,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做不好研究的,是出于功利的,只有摆脱了功利才能做好研究。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研究是为了创新,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是根据问题,没有问题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产生实际效用的基础:我们为什么进行研究?就是要推动社会,推动我们所研究的某个领域的发展前进。任何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都具有现实针对性,越是深刻的、抽象的理论越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理论都是有非常强烈的现实问题才能产生的。在教育中凡是对教育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成果,无一不是有现实问题针对性,无一不是从问题中产生的。

(2)问题的水平决定了研究的水平。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在教育研究中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也就不具备研究水平。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性,要能更广泛地了解中国的具体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超前性,否则很难领先。那么,怎么寻找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有专家认为,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来自文献、来自思考。问题需要观察,要在实践中寻找,搞清楚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经过认真思考,没有三个以上的例子不要随便提出问题。要把握真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所熟悉的,因为问题不能移植;问题应该是现实中存在的,要具有针对性;问题应该是有益的,包括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问题应该是自己能够解决的,能够驾驭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假说。4(3)找出问题进行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问题研究要有明确性,要表述清楚,要具有可操作性。解决问题的目标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问题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应该是相匹配的,否则就不是一个好问题。中小学科研兴校要实事求是,要与本地区本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应该关注大多数普通的、一般的学校,帮助他们把学校的改革进行得更好。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校本研修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帮助,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以校为本的人才资源开发,为促进科研兴校提供优质的教育人才。

一定的学校管理模式总是与一定的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学校管理水平是否适应学校发展,关键要看是否从根本上提升了学校效能。学校发展处于较高阶段的情况时,需要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模式。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关键差异在于学校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的不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反思与对策

(2007-05-04 20:52:04)转载教科研

现状

对策 ▼

标签: 分类: 教育教学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2002年9月份开始,我们提出了学校教学科研改革计划,把《学堂.主人.学长》作为教育科研改革的总课题。我们提出这个课题研究的初衷是来自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的:

其一,教育科研改革的背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二,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上,强制教育比较盛行;教学方法上,教师支配课堂,忽视激发学生兴趣和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压抑;师生关系上,缺乏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师道尊严”或多或少存在。升学率的压力和教学改革的矛盾冲突凸显,教改工作进展缓慢。

由此,我们给教研的目标做了如下的设定: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创建教学情境,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通过教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最大限度挖掘师生自身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主动、积极地探究学习,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并且因而成为能够不断学习的人,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每学期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公开教学观摩课,组织做好评课工作,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每学年定期召开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改革交流会。各子课题组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积累和整理。应该说,我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符合现行社会发展的现实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的。两年来我们的工作是做了不少,但是细细观察,不少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教学水平也还是停留于原有的层面之上,通过教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只是流于形式,“科研兴校”还只是一句美丽的口号。有感于此,我们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番思索和探讨。

新一轮的课改似乎呼之欲出了,但是冷静地看看我们的四周,学生的成绩依然是一条生命线,升学率也依然是一根护命绳。对学校是这样定论,对教师更是如此评价。一线教师要保证平均分,还要抓紧尖子生。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为了这个率那个率,和学生一样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教科研,况且学校一般也不会给毕业班教师下达教科研的任务,因而教科研缺少一种氛围。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只要成绩能够上去,教科研可有可无的心理。现实中评定职称、评学科带头人等对教科研方面(主要是论文)有一定的要求。为了需要,也就存在着个别教师为评职称、评优秀而进行教科研的现象。在这样情形之下,就不可能去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多少带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通过对上缴材料的分析,发现由于教科研没有扎根于教学的土壤,缺少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深入具体研究,教研的结果——论文(普遍的结果展现形式)往往缺乏教学活动的支撑,大家都为了写文章而教科研,为了缴交材料而教科研。这样的教科研成果对于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显然是十分有限的,价值也肯定是不高的。这是谓之“功利型”的教科研。其次,从深层次来看,我国师范教育中课程设置明显偏重“学科专业课程”,而“教育学类课程”几乎不受重视,只设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师范毕业生基本没有接受教学与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统训练。这种缺陷导致了我们教师教科研水平总体受到影响。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并不是每个教师都适合搞教科研工作的。如果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要人人搞课题,大小课题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固然离不开教科研的深入开展,然而也不能将教科研工作简单泛化。由于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高低不同,开题前又未经严密思考和严格论证,整体安排不尽合理,随着课题的开展和不断推进,导致不少教师备感吃力。有的中途退出,有的浅尝辄止,有的甚至一开始就已经结束。这样的结果,明显是没有什么“成果”可言的。再者,从现有学校教科研力量的配备来看,也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去甚远。教科研机构充其量也只是应付日常检查的摆设而已。

如此看来,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怎样才能让教科研工作真正为教学服务,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呢?

当然,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树立教科研是教育教学动力源的思想,建立健全的教科研机构,并切实调动起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应该真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教科研不能是应景之作,它要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真正有价值的教研课题绝大多数是来自教学实践。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就是一次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积累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教研途径。教师在选择课题上,应该着眼于小问题,比如: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让学生质疑,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来重新确定你的研究课题。我认为:只要这个课题有助于教学,它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的。这点认识虽也在学校领导层面上得到认同,并且一再予以强调,但是并没有深入人心。今后,切实加强这块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少教师也时有所思,时有所悟,时有所议。可是他们很多的感悟往往属于“经验式总结”,而这种的建构也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它总缺少一种理论的支撑力量。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深入,教学内容的越来越开放,也就更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而博览群书,系统学习理论,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科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教师急需去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一件事情。“腹中有书气自华”,教师博学多才,学生耳濡目染,将为学生刻苦攻读,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终身的事情,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现在要求教师课后写好教后记,也曾组织教师进行过教学反思的活动。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教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很值得肯定,并且要坚持不懈。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研教学工作,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退,难以怦然心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去探索新的奥妙。

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不少让我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这些现象后面,是否潜存着某种契机和一些可利用的资源,或者潜藏着某种危机与误区?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反思,加以研究,来彰显事物的本来面目。天天反思,天天会有新视角,天天会有新收获。我们说,教科研写作需要教师具有较为厚重的文化积累,那么,教学反思之余的资料收集等工作,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无疑是很值得提倡的。

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研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如果我们从教学管理的难点、热点、困惑点入手,为教学和教研发展构建一个更广阔更富有生命力的共生平台,那么学校的工作才真正是做好了。

安次小学教科研工作反思及规划

我校近几年,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视科研兴校,走育人特色之路,坚持以德育为首,规范管理求特色;教学为主,全面发展育特长;以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绩斐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为载体,以全体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作用和学校科研骨干的示范作用,努力实施开放学习策略、重点课题统领策略、群体科研和科研精品共抓策略,通过群策群力,努力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

依据学校近三年整体发展目标和区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坚持“以课题管理学校,以课题提升课改,以课题创建特色”的工作思路,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和特色创建的促进作用。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以主干课题为龙头的课题群系,逐步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我们力求做到

1.建立高效、全员、创新的教科研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学校工作课题化进程。逐步引导教师以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手段解决问题,积极追求工作课题化,努力使之形成“好问善思”的科研意识,“一针见血”的科研能力,“好高骛远”科研水平,“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2.建设成具有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切实、有效、深入,学校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辅助性课题着力研究,各个击破,形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

3.实现科研品牌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实、打响学校的主干课题,争取该项课题在全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内使之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对外使之成为提升学校档次,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名片,逐步实现科研品牌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工作策略:

1.抓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建设高素质的科研教师队伍,是搞好学校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为更好地做好教科研工作,提高科研素质,学校要求科研教师做到:

(1)强化科研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不会搞教育科研、没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就不是一名好教师。使“无功就是过,发展慢就是错”的科研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教科小组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工作规程,使内部管理科学、民主、规范,教科小组成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3)注重教师科研培训。通过抓两条主线,以点带面全方位培训教师,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是理论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变旧的师生观、课堂观、育人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及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二是专业培训。以课题组长、教科研骨干为龙头的科研骨干人员,研讨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提升他们的科研管理理念和研究水平;以全体教师为群体的教学人员研讨新理论、新问题,采用讲座、经验交流、焦点问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普及教科研知识的培训工作,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教科研辅导、讲座,提高教师独立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让广大教师学会课题研究的方法。2.抓科研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1)近几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课题研究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同。绝大多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但是,科研项目的数量替代不了科研的价值,所以在课题研究指导及管理等方面要加大力度,尤其是研究的实效性、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资料积累等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要切实抓好已经立项课题及校级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形成科研课题研究体系,发挥教育科研实验研究的作用。

(2)为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轨道,教科室要求实验教师要做到“四有”,即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理论文章;继续实施一系列的科研制度,深入到实验教师中去,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做到随时指导、随时检查、随时验收、随时总结,强化科研管理中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在对教师的科研量化考核过程中做到公正合理,以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教科室还要及时和各级部门保持联系,沟通实验信息,以保证实验工作顺畅进行。3.抓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研究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的教育问题,发现、总结和推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要通过跟踪调查、座谈等形式,帮助一线特别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成功经验,通过对外教育教学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把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宣传出去。力争将教师的课题成果汇编成册,积累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增设“科研论坛”和“课改之窗”,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及动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表师生教育方面的言论,以传递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交流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素养。相关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形成以“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为核心的三级科研管理网络。力争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教育研究氛围,总结出一定的科研成果,打造出一批学习研究型教师。2.物质保证

(1)不断更新现有各室的设备,使之更加现代化。发挥校园网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使校园整体氛围体现时代精神和陶研特色。(3)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保证科研工作正常进行。3.制度保证

(1)学习制度。教科室每周一次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有关理论知识,开展科研普及。

(2)交流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实验人员会议,交流实验体会,及时反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验的进度。

(3)检查制度。教科室每月对课题实验检查一次,不定期进班听课,确保实验的力度。(4)管理制度。完善课题管理制度,使课题申报、论证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鉴定评价、转化推广等全过程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促使课题研究上水平、出精品。

(5)奖励制度。为激发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对从事实验的教师,在晋职、晋级、评优过程中,同等条件的优先考虑

下载“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教育科研培训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针对教研人员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应重视团队建设、学会发挥任务驱动作用、学会整合学校等相关资源的建议。油然而生一种教育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庄浪县南坪中学吴泾明 上周末, 我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全县教育科研能力培训,聆听了李丽娟老师的《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曹宁之老师的《校本教研......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课程文本及学习资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有......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教育科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丁家初中 吴晓琴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老师们的......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 - 副本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 金山小学 王艳 为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2013年10月15日,县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培训。参加培训之前,我以为只是关于课题研......

    教育科研培训(二)

    教育科研方法理论学习和培训(二)宦家峪学校第一讲教育科研概述1.教育科研的意义1.1. 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以及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姜连波 2011、12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更好的发展。学习了行动研究法之后,让我感触很深。 让我了解了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把行......

    谈教科室主任如何抓好教育科研管理

    认清角色,科学引导,精细管理 ——谈教科室主任如何抓好教育科研管理一、学校教科室不容忽视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学校教科室的人员配置基本上就是一个教科室主任,很少配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