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闽教人〔2010〕138号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培养工作的意见
各设区市教育局,有关高校、省属中小学: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精神,为做好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确保学科教学带头人的培养质量与水平,现对培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原则,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通过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队伍。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责任
感、使命感和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2.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宽广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掌握并应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好,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和教学论文。
4.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指导青年教师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技能、教学方式、学法指导等方面起带头作用。
三、培养形式与要求
1.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养基地应组织培养对象集中进行通识研修和学科研修,使其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培养期间,集中培训学习实际时间不少于40天。同时,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为培养对象提供网上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并安排指导教师在线辅导。
2.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培养基地应组织培养对象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举办理论研修、专题讲座、学术论坛、教学研讨等活动,并要安排一定量应研读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著作,要求学员独立撰写不少于3万字的读书心得体会或教学反思。同时,各培养基地要遴选若干优质中小学作为培养对象的培训实践基地,组织培养对象每学期到培训实践基地观摩学习、开展有关学科活动1-2次。要选派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在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培养对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
3.学习提高与示范辐射相结合。培养基地应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和指导培养对象积极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科活动,为培养对象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在培养期内,要支持、协助和督促培养对象完成以下任务:(1)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至少开设2节县级以上较高质量的公开课或示范课;(2)积极承担教师培训、校本研修任务,在县级以上培训、教研活动中至少开设2场有较高水平的学科教学讲座或作学术专题发言;(3)积极承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工作,至少指导2名青年教师并力争使其成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以上活动应积极面向农村学校和教师。
4.学习培训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培养基地在为培养对象安排科学的培训内容和学习计划的同时,要组织和指导培养对象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紧密结合任教学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要支持、督促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至少主持1项培养基地认可的研究课题,并撰写2篇经培养基地鉴定具有较高水平的任教学科学术论文,其中1篇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独立或第一作者)。
四、培养基地的任务
1.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培养基地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及本学科培养对象的特点,整合优质资源,科学制定为期2年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方案。要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优化培训内容。要努力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为培养对象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主干课程一般要有相应教材或讲义。
2.确定首席专家,组建培养团队。培养基地要确定1名首席专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首席专家应具有高级职称和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专长。同时,要组建一支由高校专家、教研与培训机构专家和中小学名教师等组成的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培养团队,其中中小学名教师一般不少于培养团队人员总数的1/3。
3.实施全程管理,加强跟踪指导。培养基地应建立培养对象的个人成长档案,认真记录其在培养期间参加培训学习和学科活动,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情况。要制订有关学习管理办法和培训学习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对培养对象的管理,调动和激发培养对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制定跟踪指导的具体办法,选派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回校实践进行跟踪指导。
4.组织结业考评,颁发结业证书。培养基地应建立本学科培养对象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培养工作结束,要对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考评,并形成考评意见。考评意见应包括学习培训出勤情
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题研究和示范辐射情况等。经培养基地考评合格者,由培养基地颁发经省教育厅验印的《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结业证书》。在集中培训学习活动中缺勤4天及以上者不予结业,并通报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省教育厅。
5.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养质量。培养基地应加强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的领导,建立由校(院)领导、首席专家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培养期间的有关工作。要按照培养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培养工作,把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项目打造成我省师资队伍建设的品牌项目。
五、组织管理
1.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由省教育厅统筹管理,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作要求按闽教人〔2010〕11号文件规定执行。
2.培养基地每学期应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厅汇报培养工作情况。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培养基地的年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其按计划实施培养工作。本期培养任务结束后,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培养基地的培养工作情况和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作为下一期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遴选的重要依据。
六、培养经费
1.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经费由省教育厅核拨,主要用于专家讲课费、指导费与差旅费和学员教材与资料费、伙食补贴(25元/人.天)等。培养基地要建立健全培养经费管理制度,实行专
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培养对象参加集中培训学习(考察)活动期间的住宿费、差旅
费由培养对象所在学校按规定予以报销。
十日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年十二月二
第二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福建省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赴英国短期培训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福建省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赴英国短期培训的通知
闽教基〔2011〕41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
为了完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我厅于2011年6月初组织召开由各地教育行政、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人员参加的全省研讨会,确定了管理系统的新增功能与改进要求,目前软件开发单位已按我厅要求完善了学生学籍信息、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导入功能,增加了教育局审核和“助学金发放管理”模块,初步完成了升级工作。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初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日常使用和管理的通知》(闽教基〔2010〕75号)、《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闽财教〔2010〕118号)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管理系统在教育决策、对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等方面的作用,现就做好2011-2012学年全省“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开学初信息维护工作
1.核对学校数。新学年初各地教育局要认真核对管理系统中的高中学校数与当地实际是否一致,新创办的高中学校和个别尚未配备“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的教育局、学校要在9月25日前与软件开发单位联系软件配备工作(联系电话:0591-83300685),确保“县不漏校”,即县域内学校统计数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通过“招生主题”模块发布每一所学校的新学年招生计划数。
2.补充填写学校基本信息。为了准确统计相关报表,升级后的系统加强对学校基本信息中必填项目的控制,各普通高中要通过“学籍管理系统/信息设置/学校基本信息”将系统规定的必填项目全部填写完整或者修改正确后,再操作其他模块。对于“学校类别”选项有误的学校,要联系主管教育局修改。各地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基本信息的审核。
3.导入并审核高一年级新生学籍档案。系统升级后更新了普通高中学生学籍档案模板,各普通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按照《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档案模板》(见附件)的要求,建立2011-2012学年本班高一学生学籍档案的Excel电子表格(每个班级各一个电子表格文件,文件名称要标明班级和人数,如“高一(3)班52个学生”),学校学籍管理员要在各班主任的配合下,将高一新生的学籍档案信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学生管理/新生管理”模块导入系统,并提交主管教育局审核,确保“校不漏生”。因新升级的《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档案模板》与原模板不同,各高中学校导入时不能使用原模板。各地教育局要及时审核所属高中学校上报的高一新生学籍档案。
4.补充高
二、高三学生信息。升级后的系统将学生的“身份证号”列为必填字段,并增加了“是否军人子女”、“户口所在乡镇(街道)”2个字段。各普通高中要在原高
二、高三
年级学生中已有其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管理>>学生数据导入”实现更新导入,可以选择只有“学号”、“身份证号”、“是否军人子女”、“户口所在乡镇(街道)”四个字段内容的模板实现全部学生信息的更新导入,其他字段内容则不变。如要对高
二、高三年级重新分班,可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学生数据导入”中的“更新导入”更新学生的班级(注意不能选用“增加导入”),导入表中只需要相关学生的学号、班级、姓名和座号等4个字段内容。
刚配备“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的新创办普通高中或其他学校,要按照《2011-2012学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档案模板》的要求,在“学籍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学生数据导入”中覆盖导入本校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学籍信息。
5.上报“高中在校生基本情况表”等固定报表。各地和普通高中学校要认真核对系统自动统计生成的“高中在校生基本情况表”等固定报表中的数据是否准确,并按时上报。高中学校、县(市、区)教育局、设区市教育局三级中教部门上报固定报表的最迟时间分别为10月20日、10月25日,10月31日。
6.统计上报《享受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学生汇总表》。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的要求,我省从2010年开始通过管理系统统计各地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学生的数量,以此作为测算下达助学金的依据。升级后的管理系统将“助学金发放管理”作为其中的独立模块,由各地教育局和普通高中的财务或其他负责助学金发放管理的部门负责管理,具体帐号和密码由本单位系统管理员提供,在高中学校录入完整三年在校学生学籍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操作。高中学校的财务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要通过“助学金管理>>助学金登记”录入本校所有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姓名和其他相关信息,在检查低保家庭学生、其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明细表和汇总表均准确无误后,于10月20日前将汇总表上报主管教育局审核。县(市、区)教育局、设区市教育局的财务或者相关部门要通过管理系统相应于10月25日、10月31日前将审核无误的汇总表逐级上报到我厅教育资助管理中心。我厅将于11月初根据管理系统汇总统计的《福建省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学生汇总表》固定报表实施助学金发放工作。
二、做好学期中信息维护工作
1.及时做好学生学籍的异动信息。对于学期中的学生异动信息,各地教育局和高中学校要在完成学生学籍异动的纸质材料审批后,同步在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操作,确保管理系统中的学籍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需要其他县(市、区)协调的可通过当地教育局中教部门在福建中学学籍管理QQ群“9631492”中协调,也可与我处联系处理,相关县(市、区)教育局要本着“全省一盘棋”的要求积极予以配合。
2.做好学生关键信息的修改与审核。各普通高中对学生档案信息中有可能会发生变动的座号、政治面貌、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父母亲工作单位等可以自行修改,但对姓名、学号、身份证号、民族、家庭经济状况等关键信息不能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须向主管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教育局及时予以审核、确认。
3.每一个模块考试结束后,学校要及时导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学分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
三、做好学期末信息维护工作
1.每学期末,各普通高中学校教务处要负责在管理系统中组织维护好学生的模块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信息,形成《学科模块修习成绩认定登记表》(按班级)、《学生模块修习成绩报告单》、《学分情况统计》(按班级)、《学分认定情况统计》;德育处或相关部门要负责在管理系统中组织维护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形成《学期评价汇总表》(按班级)、《学生学期评价表》。当学期应尽事宜不得拖延到下学期操作。
2.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及时维护好毕业班学生的《学籍卡》、《福建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表》等信息,做好毕业生的毕业结业工作,确保在当前学年完成所有毕业班的相关工作。判断毕业班学生信息是否完整的标准是《学籍卡》、《福建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表》上的信息是否完整。
3.各普通高中学校要认真做好《福建省2012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表》数据核对和公示确认工作。所有普通高中毕业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省里于4月29日进行统一导入,学校无须导入。相关信息录入完整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福建省2012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表》,各普通高中学校要通过“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打印该表,在学校或班级张贴公示(或在学校网站公示)7天。公示期间,如有投诉或不同意见的,要及时核对、查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更正。考生要对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在个人该表上签名确认,最后由校长签名,加盖学校公章。有关数据的核对、公示确认和签名盖章工作必须在2012年5月20日之前完成。通过以上步骤建立的该表,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学校要将原件装入考生的纸质档案。我厅将于2012年5月20日后通过“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将确定后的该表按全省统一格式汇总到高招系统电子档案中,以便高招录取时一并提交给高校,作为录取新生的必要参考。
4.各地教育局要指导、监督所属学校及时做好日常使用和管理工作。各地教育局每学年末要及时审核学校毕业班学生的毕业或结业信息。
四、其他事项
1.为了使各地教育局和普通高中全面掌握管理系统新增模块的使用和管理,我厅将于近期内组织召开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新增模块视频培训会,再次进行深度培训,请各地积极做好准备。
2.各高中学校在使用管理系统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问题时,可以通过客服电话、论坛等方式,及时与软件开发单位联系(联系电话:4006171997、0571-87658065、0591-83300685、0591-83300682,论坛网址:http://bbs.zdsoft.net/forumdisplay.php?f=38)。各地教育局推进管理系统过程中遇到具体困难或政策性问题时,可以通过福建中学学籍管理QQ群“9631492”、电话、EMAIL等方式咨询探讨,还没加入QQ群的县(市、区)教育局要抓紧申请加入,申请时要注意标识单位名称。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三篇: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
闽名师„2011‟1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分委会:
为全面实施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确保培养质量与水平,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和《关于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的通知》(闽教人„2011‟55号)的精神,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并经福建省教育厅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代章)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 教育 中小学 名师 培养 意见
抄送:各市、县(区)教育局,各分委会挂靠单位,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名师培养人选及所在单位。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 2011年7月28日印
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作实施意见
为全面实施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确保培养质量与水平,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和《关于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的通知》(闽教人„2011‟55号)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突出培训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能够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中小学名师队伍,力争产生若干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
二、培养目标
1.具有高尚的品德,热爱教育事业,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第一的教育思想,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广博、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高水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3.具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形成独特创新的教学风格。
修、学术研讨(高层论坛)、出版专著等方式,提高名师培养人选的综合素养,总结名师培养人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改实验研究成果,提升名师培养人选的影响力。
专家委员会设中学分委会、小学分委会和学前教育分委会,分别挂靠福建教育学院、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相应学段名师培养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分委会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具体完成以下工作:
1.为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导师由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学名师组成。导师与培养人选共同商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2.通过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学习深造等各种形式,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素养。培养人选在培养期间要进行为期累计一个半月左右的集中学习。
3.指导名师培养人选在分析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应在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成果要产生实际影响,并在教育类学术刊物至少公开发表3篇有较高水平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报告或经验总结,其中至少1篇发表于本学科核心刊物,或编(译)著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至少1本。
4.为名师培养人选搭建发挥引领示范的平台,鼓励和支持名师培养人选组建学科教学团队,打造教学、研究、学习共同体。名师培养人选每年应至少在设区市及以上开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和“送培下乡”活动各1次。三年内至少指导和培养3名设区市及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5.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到省内外知名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名师所在
图书资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出版专著等,以及专家委员会和分委会的日常工作。分委会挂靠单位要建立健全培养经费管理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0‟11号)的规定,名师培养人选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相关活动所需的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予以报销,或从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四篇: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为动力,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用3-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力争产生若干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家,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任务
在全省遴选、培养10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三、选拔范围
我省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四、选拔条件
(一)教学名师培养人选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言行堪称师生楷模。
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
3.获得省政府授予的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或现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4.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任“小中高”教师职务。
5.原则上女47周岁以下,男52周岁以下。
6.教学业务精湛,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突出的教育教学专长与鲜明的教学风格,在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在全省教育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近5年至少主持过1项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3篇有较高水平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报告、论文或经验总结,或编(译)著正式出版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
8.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成绩显著,曾指导和培养过至少3名设区市及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示范辐射与支教帮扶活动。近5年开设过具有较高水平的设区市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至少各2次,且受到好评。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2.坚持教学第一线工作,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3.现为设区市及以上骨干教师。
4.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并任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
5.原则上女45周岁以下,男50周岁以下。
6.具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潜力,在课程改革中能发挥带头作用,在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7.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近5年至少承担过1项设区市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教育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过至少2篇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或编(译)著正式出版的本学科教育教学类著作。8.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曾指导和培养过至少1名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支教帮扶活动。近5年开设过具有较高水平的县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至少各1次,且受到好评。
五、选拔办法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重点选拔培养德才兼备、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景的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采取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学术团体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采取教育行政部门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
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本辖区内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含教研)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省教育厅负责省属中小学(含幼儿园)、教研机构人员的选拔推荐工作。省教育厅组织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地推荐的人选进行严格评审(其中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将组织现场教学或说课),提出建议人选。建议人选经省教育厅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
六、培养方式
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的规律,通过专家指导、理论深造、课题研究、名师访学、考察学习、学术交流和著书立说等方式,促进培养人选和对象尽快成长为教学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配备双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培养期为3年;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实行培养单位负责制,进行分学科培养,培养期为2年。
七、组织管理和工作要求
(一)省教育厅负责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统筹管理,制定实施办法,确定培养人选、对象和培养单位,并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成立“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业务指导和咨询,制订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工作规程、管理和考核办法,以及审定培养单位制订的培养方案等。专家委员会成员由省内外高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名师等组成。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名师培养工程的日常事务工作。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具体培养工作由有关高校承担。各培养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指定项目(学科)负责人,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和管理办法,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与指导,定期汇报培养情况,接受检查监督,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养任务。
(三)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人选和对象的管理与使用,应将培养人选和对象纳入本地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工程或计划,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为培养人选和对象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
(四)有关学校应支持培养人选和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示范帮扶等活动,并在工作安排、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培养人选和对象根据培养计划和方案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帮扶等活动可根据各地实际折合一定工作量。
(五)培养人选和对象应根据省教育厅和培养单位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培训任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六)入选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由省教育厅颁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证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期满经省教育厅综合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证书。
(七)省教育厅设立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的访学研修、教材资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出版专著等。培养人选和对象所在学校及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参加各种学习、研修和开展相关活动所需差旅费等费用。
(八)培养人选和对象在培养期内因工作变动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有关培养活动或无法完成学习培训任务的,将停止对其的培养;若违反师德规范要求,或在申报推荐中弄虚作假的,将取消其培养人选或对象资格;属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还将撤销其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称号,收回有关证书。
(九)入选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的,不再参加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的推荐选拔。
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选拔条件和
申报材料的补充说明
一、关于推荐人选的年龄。女47周岁以下指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52周岁以下指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关于教学工作量。推荐人选应完成相应岗位教学工作量,一线教师平均每学年:中学320课时、小学480课时、幼儿园200个工作日(半天为一个工作日,下同);校级领导(小学指中心校校级领导,幼儿园指县级政府所在地公立幼儿园园领导)平均每学年:中学120课时、小学160课时、幼儿园80个工作日;学校中层领导、中心校以下校领导平均每学年:中学240课时、小学320课时。
三、关于论文论著。必须为所教学科或专业的论文,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并在教育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不含增刊、专刊、专辑、副刊、报纸等)。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同1篇论文: 1.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编教材,本人撰写3万字及以上的(不累计计算)。撰写字数以所编著作、教材的后记或编后语等有关说明为计算依据。编写教辅材料、练习册等不能折抵为论文。
2.直接指导的学生在全国性体、音、美竞赛中获奖(不含鼓励奖); 3.美术教师创作的作品参加省级及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美术协会主办的美术展览并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或被省级及以上美术馆收藏;
4.音乐教师创作的作品在省级及以上电视台、电台播放或经音像出版发行部门正式出版发行达3件及以上。
四、教育科研工作的证明材料,包括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课题立项书或批复件、有关论文、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或结题证书复印件等。
五、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活动的有关单位印发的文件(或出具的证明)、公开课(示范课)教案、讲稿等。
六、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的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同期录像、录音方式,刻录成DVD光盘。2.录像须是完整的课时,每课时为40分钟或45分钟。3.录像课的授课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少于40人。
4.画面清晰,视频、音频播放流畅,不出现马赛克、花屏、音量忽高忽低、杂音等播放质量问题。
5.片头应体现课题、教材版本、执教教师姓名和单位、上课地点(学校)、上课学生的年段、班级等。6.DVD盘的包装盒上要贴牢“内容标签”(标明课题、教材版本、执教教师姓名和单位等),但不要贴在DVD的盘面上,以免影响播放。
七、指导青年教师的证明材料,包括学校出具的证明、师徒协议书、指导计划和被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证明材料等。
八、参加支教帮扶活动的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活动的有关单位、学校印发的文件(或出具的证明),以及有关教案、讲稿等过程性材料。
九、学科教学委员会的推荐函应写明被推荐人的教育教学专长、教学风格、教学和科研能力、影响力以及主要成就等有关内容,并由委员会主任签名、加盖委员会公章。
十、选拔条件中要求近5年承担的课题、发表的论文论著,以及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时间,指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其他有关材料和活动的有效时间截至2010年1月。
第五篇:关于申报2009~2011学年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通知
吴江市教育局文件
吴教人〔2011〕46号
关于申报2009~2011学年 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各中专校、成教校、进修校、特教校: 为进一步调动全市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根据《关于加快培养名教师名校长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吴政办〔2004〕43号)文件精神,决定开展2009~2011学年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对象 全市各类学校的在编在职教师。
二、评选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与同志团结协作,教学质量优良。
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职教专业类教师还应具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
1.申报教坛新秀者年龄在35周岁(至2009年,即1974年7月1日后出生)以下,必须通过青年教师三年上岗业务考核,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底取得的工作实绩,已达到申报吴江市教坛新秀2至3项条
件的底限分合计4分,上线总分将根据申报情况研究确定。
2.教坛新秀或教科新秀申报教学能手者年龄在45周岁(至2009年,即1964年7月1日后出生)以下,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底(其中论文为评上教坛新秀后发表获奖)取得的工作实绩,已达到申报吴江市教学能手1至4项条件的底限分合计5分,上线总分将根据申报情况研究确定。
破格申报教学能手的教师年龄在35周岁(至2009年,即1974年7月1日前生)至45周岁(至2009年,即1964年7月1日后生)间,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底取得的工作实绩,已达到申报吴江市教学能手规定的底限分5分,上线总分将根据申报情况研究确定。
职教专业教师申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应具备相应专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请参照《职业教育类学科带头人申报条件》(附件七),根据自身条件准备申报材料,经平衡后研究确定。
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申报条件详见附件三《2009~2011学年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申报条件和分值表》。
3.申报学科带头人必须是教学能手或教科能手。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底所具备的条件(其中论文为评上教学能手后发表获奖),应达到申报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1至5项条件具体要求的底限分,上线总分将根据申报情况研究确定。详见附件六《2009~2011学年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条件和分值表》。
特殊教育和幼儿园教师申报,对本人教学质量底限分不作硬性要求。
职教专业教师申报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相应专业的高级职业资格,并按《职业教育类学科带头人申报条件》(附件七)要求,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材料,经平衡后研究确定上线总分。
列入中、高考学科的任课教师申报学科带头人,应有不少于1年的毕业班工作经历。
三、申报评选程序和办法
1.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2009~2011学年吴江市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凡符合有关申报条件的,本人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
料。
2.由学校采取五
(六)认真检查、开座谈会、审核申报材料等形式,对申报教师进行综合考查。对符合学科教改带头人评选条件的申报教师,由相关视导片领导到学校组织民意测验。
3.学校应对申报教师提供的有关荣誉、论文证明等材料复印件与原件核对,由审核人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
四、上报材料要求
1.《吴江市教坛新秀申报表》、《吴江市教学能手申报表》、《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对象基本情况表》(以下简称基本情况表)和《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表》各一式二份、用16K纸打印,散装入材料袋内,《申报吴江市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汇总名册》和《申报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汇总名册》各一份上报,并用Excel电子文档发送至。
2.申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请提供《申报表》所填内容相关的证明复印件,并按照《申报表》顺序整理后装订成册,申报学科教改带头人,请将申报材料提供《基本情况表》所填内容相关的证明复印件,并按《基本情况表》顺序整理后装订成册。
3.申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教改带头人请每位教师准备一只材料袋(大号信封)放置申报材料,材料袋封面写明学校、申报类别、学科和姓名,其中有关表格散放,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
4.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材料于11月15日前送教育局组织人事科,逾期送达者参加下一轮的评选。
请各学校严格把关,按要求规范操作,杜绝任何弄虚作假行为,将真正符合条件的教师推荐出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名单应在学校政务公开栏公示3至5天,确保2009~2011学年吴江市级骨干教师申报评选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附件:
1.吴江市教坛新秀申报表
2.吴江市教学能手申报表
3.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申报条件和分值表
4.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表
5.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对象基本情况表
6.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申报条件和分值表
7.职业教育类学科带头人申报条件
8.申报吴江市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汇总名册
9.申报吴江市学科教改带头人汇总名册
10.教育质量状况一览表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教师骨干评选通知抄报:苏州市教育局人事与师资处,吴江市委办公室、吴江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吴炜副书记、市政府周志芳副市长抄送:教研室、教科室吴江市教育局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