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认识的城市(精选)
美国城市规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起到了卓有成效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面临新世纪挑战,城市规划和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继续创新和发展。
2004年作者参加了由中组部组织的、在美国举办的第二期城市规划与信息化专题研究班。第一阶段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习两周,第二阶段用10天时间考察了旧金山、圣何塞、纽约、芝加哥、波特兰、西雅图和檀香山等城市的规划和市政建设,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美国城市众多,大约有35000 多个城市,大小各异,星罗棋布,其中很多城市都很有影响力,如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城市化程度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已超过80%;城市现代化水平高,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建筑精良,环境优美。一般大中城市都是国家或区域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如: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贸易和文化中心,拥有全美最大的海港,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集中了美国金融、商业精粹,著名大学、博物馆和著名建筑;芝加哥的工业、商业均很发达,是全国铁路、空运最大的枢纽,有近百所大专院校;旧金山是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工业、科技发达,规划建设超前。世纪后期,美国开始面临城市蔓延问题。从1970年起,美国郊区人口就超过了中心城区的人口,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的大都市区,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蔓延,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形成了城市群、城市连绵区。如美国比较著名的四大城市连绵区:东部纽约,西部洛杉矶、旧金山,北部芝加哥,南部休斯敦,同时也出现了较富裕的郊区和较贫穷的中心城区。
城市的蔓延在促进城市间联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始料不及的后果。显而易见的弊端是低层低密度住宅沿公路向城区之外蔓延,大量森林、农田、空地被占用,既浪费了土地,又危害了环境;人们距市中心区越来越远,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私家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无端消耗时间的同时,也使能源消耗呈大幅增长的趋势;许多城市中心区因此变得萧条,老城区破旧,设施得不到更新,商业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个人住宅和新居住区过于分散,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等设施难以配套,居民彼此隔离,生活很不方便。
第二篇:我对城市综合执法的认识和看法
我对城市综合执法的认识和看法
摘要:上节课中张北赢老师给我们讲到关于城市综合执法的理论,以及在综合执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其中城管暴力执法的问题最为突出。以下是我对综合执法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字:城管 问题 原因 事例
一、什么是城市综合执法
课本中讲到城市综合执法是指一个行政机关或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根据一定的法律程序。按照国务院授权的执法范围,相对集中行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道路、规划建设、公安交通、工商摊贩管理等多部门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的一种行政执法制度,其涉及的是以市容市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城市综合执法的范畴所涉及的领域是以城管、城建为基础的跨行业综合,即城市建设和管理系统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房屋土地、城市公用等专业执法资源全部或部分集中,此外,对跨行业,涉及工商、公安管辖的无证设摊、易地经营、占路堆物、静态交通管理等违法行为,适度集中其对应的部分或者全部行政处罚权。
二、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1.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 交通,几乎无所不包。在处罚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城管的自由裁量成为主流,而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后,又缺乏有力的救济途径,立法的真空是恣意行为的罪魁祸首。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城管的组织缺乏法律定位
既然城管集中行使的职权是多元的,这就必然牵扯到一个实务的问题———行政主体在实施职权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目前我国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根本没有对城管部门的地位加以确认。因此,各地方城管的组织模式十分混乱,通常为以下几种:一是由地方政府直属领导的独立工作部门;二是由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领导和协调的独立执法主体;三是与环卫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同属市和区两级政府领导。组织上的混乱导致监管和救济方面的困难,自然会滋生暴力性的执法方式。执法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4 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推翻、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
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思考
1.城管执法制度上的缺陷是根源
首先,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处于不利地位。城管执法中行使的是一种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由城管局统一行使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而有关行政机关则不再行使这一职权。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对城管执法机关履行职责的活动,原来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原归属其管辖的违法现象不闻不问,市城管执法得不到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城
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既处于城市管理的末端,又是城市管理的第一线。使得执法者既要直接面对被执法对象并行使自由裁量权,又成为裁量结果的直接实施者。既开罚单又当面索要罚款的执法方式在程序上存在不合理性,不利于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城管执法制度的相关法规不健全。从1997年全国第一个综合执法试点建立到现在,城管队伍已经经历了13年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仍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独立的法律文件产生。除了缺少法律依据外,城管执法更无规范的执法程序可循。执法者在工作中随意性、自主性很大,使执法工作不能公开、公正的开展。另外,针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也尚未确立,这就使得城管执法人员疏于法律法规而违规执法,超越法律权限做出有损民众的行为。由于城管执法缺乏强制执法权力保障机制,城管执法工作又不像公检执法具有较高的威严,因而执法对象很可能对执法行为进行反抗,甚至采用暴力抵抗的方式。
2.执法主体不文明执法是主观原因
由于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起步较晚,执法队伍在构成上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培训,少数执法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执法要求差距较大。另外,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甚至作风霸道。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城管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许多城管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制止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城管打人的暴力案例屡屡发生。城管执法主体的不文明执法是激化城管执法主体与执法相对人间的矛盾,导致暴力执法的主观原因。
3.执法工作的性质和环境是客观原因
城管执法的工作性质及现实环境决定了城管执法不可避免的处于诸多矛盾的风口浪尖,其执法的对象和场所使执法环境变得十分恶劣。首先,在城市管理中,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矛盾是最尖锐、最不容易协调的:一方面,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有职权与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另一方面,作为执法的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而且其从事的工作也都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这就使城管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发生了直接的冲突,甚至是对立的“敌我”两个阵营。正如毛寿龙先
生所言:小商小贩保住了“饭碗”,城管人员就丢了“饭碗”,反过来城管人员端稳了“饭碗”,小商小贩就面临着困难。其次,城管执法所面对的执法对象大部分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一方面因为执法对象的文化程度、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又迫于生计,所以执法对象更不愿接受城管执法的相关决定而容易与执法者发生对抗,加剧对立双方的冲突。而且,弱势群体在于执法者的博弈中,往往得到社会大众的同情,这使执法者陷入被动、不利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执法者的工作情绪,从而进一步触发了城管执法中暴力执法事件。
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有关法律体制与监管机制。给城管指定详细的法律条文,分配明确的机构与编制,做到执法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出现问题是有相关监管部门及时调节与问责。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全面改善城管执法人员的选拔机制,对执法人员进行系统与持续的法制培训,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
3.对城市小商贩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对小商贩下发有关条文与营业资格证明,并且划定营业活动范围,并定期派代表深入底层与商贩交流意见。并加强小商贩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制宣传,争取让小商贩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文明守序。
4.大众媒体要认清事实,两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做矛盾的调解者,不做矛盾的催化剂。我国的传统的道德观念使人民大众对弱势群体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本来是优良的传统,可以说是好事,但有时同情心却会蒙蔽大众的眼睛。大众媒体不应一味的批判城管的做法而忽略了小商贩的不和谐行为,激化城管与商贩、大众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埋下了隐患,而应该睁大眼睛,认清事实,要起到公布事实真相,寻找事件原因的作用,缓和人民大众与城管之间的矛盾,做二者之间的润滑剂。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顺应市场要求的需要而进行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出现如此众多的不和谐事件后,现行的城市管理制度应该进行认真反思和及时调整。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充分重视这个社会问题,制定对策刻不容缓。都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城市管理中典型的例子
案例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妥善解决少数民族人员非法经营问题
在处理少数民族无证经营和沿街设点摆卖等事件方面,某地坪地街道执法队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稳妥处置各种民族关系。街道闹市区域有数家少数民族人员经营的面馆,有的未办理相关营业执照,有的营业执照已过期,但一直从事着非法经营。该队多次组织人员上门向其解释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其分析无证经营的弊害。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的不断教育引导,使他们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弃违法经营行为,并到相关部门办理了合法证照。家住地新街市场的居民萧某在提起去年该队处理少数民族沿街摆卖事件时,竖起了大拇指,连连表示赞许。去年的一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总有几名身着回族服饰的人员,在市场街边设摊摆卖,他们占道设摊,既影响市容,又严重妨碍交通秩序,周边商家和市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出于人性化执法,该队首先组织队员分班多次对其进行劝说教育,同时向周围群众宣传占道设摊摆卖的危害性和城市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劝阻群众不要去购买他们的商品;其次积极向上级负责处理民族关系的同志请教,充分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避免执法过程中和他们发生误解造成冲突;此外在执法过程强调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经过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几名回族青年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写下保证书,承诺今后将服从管理并改正违法行为。市民族委员会领导到坪地街道调研时,还对该队成功处置该宗群体性少数民族乱设摊问题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案例二:教育引导为先锋,促乱摆卖人员“持照”经营
为解决乱摆卖经常反弹的问题,某地布吉街道执法队树立了“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执法理念,高度重视处罚前的教育引导。在每次执法行动前,布吉执法队都组织人员先向摆卖者发出《告知书》、《整改通知书》或发出书面警告等充满善意的文书,规劝当事人自行整改,自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接受规劝、自纠自改的,给予减轻或免除处罚。仅一年,该队就发出此类文书15300余份。在执法人员的充分告知、耐心疏导下,大多数从事乱摆卖的当事人都能支持配合执法工作,大大缓解了执法者与违法者之间的矛盾。对于,少数依然违法乱摆卖的当事人,在屡次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依法予以了惩处。
在对违章摊贩教育引导、严格执法的同时,布吉街道执法队还对乱摆卖人员坚持有情执法。对于部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乱摆卖从业人员,布吉街道执法队主动出谋划策,引导其从事合法经营活动,帮其寻找合适店铺,并联系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最终促成了大量曾经的乱摆卖人员实现了“持照“经营。同时主动联系辖区内几个大的菜市场,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引进一批从事蔬菜水果经营的摆卖者,使部分乱摆卖人员进入合法市场。对于部分经济条件较差,无力从事固定店面经营或者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乱摆摊人员,该队有关部门在适当的地点建立乱摆卖疏导点,在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允许摊贩在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规范经营。在一系列“人性化”的疏导措施实施后,布吉街道的乱摆卖清理整治压力大大缓解,部分主要路段的市容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六、总结
在我的家乡镇江,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来在市区有一条著名的夜市一条街。商品精致繁多而且价格便宜,还有各种美味小吃,客流量大,但是小摊破烂,小吃摊等乱摆乱放现象严重,炒菜的油、吃剩的菜饭不太清理,到处乱放,严重影响了环境。早晨打扫艰难。即使打扫过的路面,依然会泛有黑色油光,偶尔会散发阵阵恶臭,夜市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对于这个困扰了镇江市民几十年的问题,有关部门终于采取措施。就在两个月前,政府给在夜市摆摊的小商贩打造了全新的夜市。政府为他们选择了另一个相同热闹繁华的街区,不同的是每一个老夜市的摊主都有了外观整齐、干净、具有时代感的店铺,而且每个店铺门口都加上了编号。根据采访。每一个摊贩都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即使换了地方但还在市区,人流量依然大,会有更多的新老客户前去光顾,对他们来说这样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一个机遇,他们也相信能在保持清洁和秩序的前提下继续做好生意。对于我们镇江市民来说,即使非常怀念有着几十年记忆的老夜市,但我们同样很期盼一个全新的,整齐划一的,具有时代感的新夜市!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顺应市场要求的需要而进行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出现如此众多的不和谐事件后,现行的城市管理制度应该进行认真反思和及时调整。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充分重视这个社会问题,制定对策刻不容缓。都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专业:城市规划 姓名:高重庆 学号:031510313 指导老师:赵玉凤 王丽娜
2011年12月16日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这学期的16、17周是我们的实习周,16周周一的早上我们便在带队老师的领导下坐车来到了平顶山市区的步行街,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陆续参观了市政大厦及其广场,0375住宅区、森林半岛居民区,鹰城广场、市生态园、湛河公园。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城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城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城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城市应该是时间,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里几乎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现在文明发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的稳升,大肆鼓励房地产商开发,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发,毫无章法。导致现在诸多城市的杂乱无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便。
另外,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如福州中州岛的开发,就引来许多人的指责,在一个交通繁忙,拥挤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开发商业性建筑,丝毫没有考虑其对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的不便,到现在为止,都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入住,以致开发的建筑空置,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若能在此建设一个公园,让被繁忙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有一个放松的地方,也给城市一个透气的空间。另外,在现在城市建设中,还缺少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致历史正在一点点被抹杀。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楼大厦给团团围住,周围的高楼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辉煌,高耸威严,已丧失在混凝土森林中。举个例子来说,如平顶山市森林半岛住宅区,森林半岛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和谐路南段,由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平顶山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占地193.5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东倚青翠锅底山,南面70平方公里浩淼平西湖,形成一种半围合式的岛居形式,生态、自然、绿色成为居住环境不二的标签;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传承了建业集团“回归自然”与“塑造健康建筑”的产品文化,蕴涵建业为鹰城人民健康、快乐、幸福而做出的努力和实践——“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不仅仅是品质上的追求,还代表了一种生活理念的赋予。
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项目共分3期开发,别墅、花园洋房、小高层公寓楼宇、商铺、会所、幼儿园的产品构成,为业主尊崇、舒适的生活做好先天设置;最小42平方,最大635平方的产品类型,充分满足鹰城人挑剔的选择要求;建业物业一级资质管理公司的全心付出,合力为鹰城市民打造平西湖畔水岸豪宅的传奇生活!
本着“以人为本,崇尚自然”设计理念的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先后被评为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社区”、“平顶山市优秀开发企业”、“平顶山市房地产开发先进单位”及“河南省示范小区”等荣誉称号。截至2009年11月平顶山建业·森林半岛小区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业主。剩余少部分精选商铺正在销售中,社区幼儿园于2009年8月份已投入使用。经过四年多的开发建设,森林半岛小区以先进的设计理念、独有的坡地景观与高品质的建筑已成为新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得到政府、同行及客户广泛认同的同时,也成为了“鹰城”市民新居生活的典范。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做出城市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开发力度,我们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着眼未来,才能真正做出优秀的,成功的规划。城市道路建筑与交通系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交通是人们完成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骨架,它应该成为居民观赏的重要场所。同时城市道路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快速路一般与原有路网分离开来,是高层的道路系统。快速到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运输的动脉。因此,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如平顶山的二环路也属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担城市长距离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车流,机动车都试图通过快速路达到提高速度,节约时间的目的。
不想适得其反,快速路成为移动的停车场。快速路的建设带动了两侧土地的升值,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可远离快速路的土地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包。快速路两册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筑,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给快速路的使用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这和快速路的建设初衷是完全背离的。因此,应采用辅路与主路分离的原则,将辅路单独设置成双通行路。并与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和城市次干路或城市支路结合使用。这样原来的线性空间就变成了交通网络化的空间。城市道路的网络化避免了快速路对城市龙件连续性的破坏,也为城市用地的内向型原则提供实现的可能。道路两侧建筑不能沿着道路开发,而应沿着干路网络内向发展。从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两侧的空闲用地可以配合绿化,下面还可以用做社会停车,实现快速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顾名思义,道路是城市的“血管”,交通在城市规划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做到交通与空间的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要。
广场也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活动休闲场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根据组织各种公共活动的需要,对广场的数量、性质、面积、分布和布局等从整体上作出安排。城市广场是一个由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所围成的三度空间。根据它的空间比例、围合程度又可分为封闭的、半封闭的和开敞的几种形式。有的国家的大城市还出现半地下的“下沉式”广场,是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在布局手法上,可分为规划的、自然的或两者混合的几种。广场的艺术布局,包括它的尺度、构图手法等,随着时代的前进、技术的进步和观念形态的改变而不断有所发展。广场规划设计要运用视觉艺术规律和各种艺术的、技术的手段,把绿化地带、建筑群、雕塑、喷泉、建筑小品和人工照明、音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空间艺术面貌。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决定一个城市布局不可缺少的因素有很多,城市道路与城市布局决定了城市建设的规模和程度。所以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和经济状况相协调。在这里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我希望以后在规划一个城市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极力促进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为祖国的城市化建设作贡献。
第四篇: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关于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体系)
中文化娱乐的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李勤
班级:城规09-1
学号:2101020911211
姓名:张歆喆
日期:2011-7-8
关于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体系)中文化娱乐的调研报告
摘要:分析北京三里屯背景、设计发展过程、使用情况等,探讨、总结项目的经验和设计方法,分析三里屯的酒吧文化、商业、办公居住(soho),作为探讨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实例参照。
关键词:三里屯 酒吧文化 三里屯soho 三里屯village
正文
北京三里屯是个很出名的地方。据说100多年前,它因“北京城墙外三里的屯兵处”而得名;建国后,这里被划为“第二使馆区”,驻有数十个国家的使馆,其余主要是民居。改革开放后,这里的新元素当属“酒吧”了。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短短10 年间,在3km 的范围内,集中了北京市约70%的酒吧。比之北京市其他区域,它似乎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洋人聚集的区域,自然容易孕育发展他们喜爱的消费方式来。然而酒吧并不仅是提供一种消遣那么简单,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一区域,乃至这一城市的其他方面。三里屯区的“功能”原本很单纯,一曰使馆,二曰民宅,商业发展受到较强的限制;而酒吧街横空出世诱发和带动了其他零售、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使商业的成分和比重大大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区域的功能、产业、经济和城市发展模式。另外,越来越多的市民、访客来到这里,催生了各种方式的交流活动,各类文化艺术也随之兴盛起来;本区域的原居民和使馆人员的生活内容也大大丰富,社区的网络、文化和人文精神得以增强。可以说,三里屯区不但发展了新型的“经济圈”(商圈),也发展了新型的“社会圈”和“文化圈”。这一切,都是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资产。另一方面,三里屯酒吧街主要是按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难免缺乏引导、支持和规管,因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原先用来居住的房屋改造成营业性的酒吧,结构、空间、设施、交通等方面很多不能达到安全、舒适、合理、有效的程度(部分更有违章加建和改建之嫌);环境、卫生、服务等条件差;设计水准也不高;整个区域也没有统一、大范围、实质性的整治、建设和管理。这些问题对它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新世纪北京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市区”范围扩大,很多原来的城市边缘外围区域(如二、三环区域)成为新的“市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使商业发展的效益急速上升,导致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商业开发的比重明显增大。三里屯区域因其位置和原有条件的优势,也
属于新“市区”的热点之一,要发展成新的商务区。于是各类发展项目纷至沓来,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开发热潮。
1.来如风雨“Village”
2003年,三里屯区的两个地块要进行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路,占地5.2hm2。南面地块靠近酒吧街;北面地块靠近使馆区。三里屯区要转型为娱乐、零售、文化的综合性城区,本项目是实施这一转型的第一阶段。研究分析了这区域的历史发展背景、现有情况和条件、将来的发展预测等,设计认为本项目不应仅建成单纯的零售、娱乐商业综合体,还要让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具有活力的城市区域,从而获得长远的效益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 一是“人”的因素,即需要所有相关人士—发展商、商户、访客、公众等最大限度地参与、投入和贡献,使各种运作和活动持续兴旺;二是“物”的因素,即环境、设施等应很好地服务于这些运作和活动。
2.现代化的三里屯soho
三里屯SOHO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南侧,南三里屯路路西,是三里屯商业区核心地段的商业、办公、居住综合社区。由5个购物中心、9幢30层高的写字楼和公寓楼组成,旱冰场、带灯光的小河将5个购物中心串连起来,功能丰富,46万平米的建筑让这里就像一个浓缩了的城市景观,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三里屯SOHO将成为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场。
3.三里屯的酒吧文化
提到北京酒吧,不能不提三里屯,从1995年两个留日归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始建第一家酒吧算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三里屯周边三公里一带已经聚集了北京非常多的酒吧,连国外也都知道中国大名鼎鼎的三里屯酒吧街。气候最大、名声最响的三里屯北街,毗邻北京最大的使馆区,老外是北街酒吧固定的客人,不长的街道上聚集着几十家酒吧,门口紧挨着门口,都是灯红酒绿,都是欢歌笑语,在拥挤的路上行走,根本就分不出哪家是哪家,从风格、顾客群到价格大致相似。尽管很多人都说随着时代变迁和一拨又一拨的拆迁,三里屯已经被掺进了更多的工业化气息。然而,在众多新秀分散客源的同时,作为鼻祖的三里屯仍然是那么红红火火,仍有不少老外和老客户钟情三里屯。在他们的心目中,三里屯永远是午夜最热情的摇摆,是酒吧文化中不老的神话。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和考察城市,开阔眼界,巩固专业基础,提高对城市的分析能力。使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人、建筑、城市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一篇讲述三里屯酒吧街的文章里,作者用法国诗人伊夫·博纳富瓦的诗描述这里:“愿有一地备给远方来客,一个冰冷的无家可归的人,一个给灯光所诱惑的人,在孤屋之光亮门槛上。”时至今日,三里屯已经不再单单是酒吧街的代名词。这里先是升级了淘宝规则的3.3 商场,品位奇特的商户让人们发现了淘宝地;然后是小资情调的同里,各种美食与酒吧开始了新的聚会;紧接着三里屯的“洗心革面”来自一个新的村落的诞生,那就是新地标“三里屯Village”;三里
屯soho 马上要呼之欲出,设计者日本建筑学家隈岩武说:“在这里人们会发现这几栋建筑像峡谷,谷的最高峰如同男人,而女人就像山谷般。”一方面,这里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商业街区、高档公寓、酒吧、写字楼、大型观演设施聚集此地,它们紧扣时尚脉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潮人;另一方面,其室外公共空间也作为本地区一个独具魅力的元素,在营造本地区现代、时尚的城市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创造宜人都市环境、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场所。
三里屯地区公共空间的特征
以三里屯地区的街道、广场、公园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对三里屯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以下特征。
1.功能的复合性
三里屯的城市公共空间多数由建筑围合而成,城市中各种丰富的活动内容都可以在此体现,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展览聚会、节假日的庆典表演等活动多种多样。现代生活内容的丰富使得人们的活动需求快速增加,从原来单纯感受的室内空间拓展到了对休闲、观光、交往环境的关注,室外的酒吧街也不仅仅是喝酒和聊天的场所,如今也吸引了餐饮业、酒店业、娱乐服务业甚至文化传媒业的加入,在这里,公共空间满足了城市功能复合化的需求。
2.构成的多样性
三里屯公共空间的构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首先,公共空间的概念已经突破了原有狭隘的“购物广场”“酒吧一条街”的范畴,在内容、形态以及尺度上的扩展,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这种多样性还表现在空间要素的种类以及形式上,它们通过各自的方式和相互关系传达着各种精神文化信息,形成该地区特有的多元化风格。
现状问题解读
公共空间个性较强,难以融入城市整体空间就三里屯地区目前建设状况而言,标志性建筑在不断地更新和增加,资本疯狂扑向这块风水宝地的同时,不忘给自己披上华丽的外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界面,这里的商业建筑都力求各自是最现代、最先锋的代表。而城市规划也只以控规的形式对地块的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提出控制要求,而忽视了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造成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独立性过强,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导致公共空间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公共空间过于注重内在,空间之间缺少有机联系三里屯现状空间肌理形成时间较长,不同时期的建设活动使得空间结构体现出一种拼贴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的商业开发越来越注重设计手法的更新与应用,但是其中多数还是为了满足自身功能要求,一系列内部精美的公共空间之间却好像是无序地串联着,缺乏整体的空间结构或系统,使得人们进入这个区域时,虽然能发现为数不少内涵丰富、趣味性强的公共空间,但对于城市空间的总体结构印象还是零碎且模糊不清的。车行交通主导城市环境,造成公共空间对步行者的服务缺失当城市交通由传统的步行为主变为以车行为主时,与步行交通紧密联系的许多其他公共空间活动正在逐渐消失。城市已不是主要为步行者设计,多数城市功能都已演变为供驾车者专用,车
行交通空间正在吞噬着城市公共空间。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性建构城市空间的联系性是城市设计中常见的手法,即通过对各种城市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种功能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要素形成片段式的组合而产生割裂的倾向。其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空间的联系,引导具有连续性的行为活动。三里屯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由不同类型空间构成的复杂系统,各个空间都有各自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也给这里带来了空间体验上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这种特征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联系性的建立依据。内在功能的联系三里屯多样化的广场、街边绿地、小游园等都是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它们各自承担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服务性功能,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空间或建筑实体本身的秩序首先表现为功能内容的秩序,以及其中人的活动的秩序,而实现公共空间的联系是达到这种有序性的一种基本形式。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单一功能内容,也可以是复杂的内容,还可以为多变的功能序列。因此,表现在空间组织上,可从分析空间或实体元素的功能入手,将其内容分类,再根据各类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各种相适应的空间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健中编著﹒《北京三里屯之演化—三里屯Village实例分析》
2.吴欣编著﹒《三里屯酒吧街》
第五篇: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地点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内容、目的根据实习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选择江南水乡之都苏州市和
国际都市上海市内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全城人口的活动影响。
2、苏州市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模、位置和主要服务半径,从中了解各市整体的规划历程。并了解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处理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时所采取的成功手法。
3、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选址、开发建设和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的规模、形式、风格,以及、与旧城的关系。
目的:对苏州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三、实习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苏州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瘦、透、露、皱”的四字精髓,同时体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浓浓的文人情思(园林文学)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意境体会);也使我们了解了走在中国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四、实习结果及报告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1)拙政园简介: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占地5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拙政园,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该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如图1)
(2)拙政园特色: 图1(拙政园一角)
进入园中,首先映我们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尽收眼底。东南面即为假山屏嶂,假山东面有起伏的云墙,西南面是一条回廊,沿廊望去,曲桥修阁,高亭远树,景物幽远,层次重叠,纵深感很强。
远香堂: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实习报告《城市认识实习报告》。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
总结起来,拙政园所独具的特点有:①因地制宜,以水见长②庭院错落,曲折变化。③园林景观,花木取胜。
2、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
苏州市展示馆曾作为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址,迎来送往过许多国内外嘉宾,今天她以精致的结构、精彩的主题展示着古城历史的记忆、城建的智慧。(如图2)
(1)展示馆总用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68平方米,其中仿古建筑3427平方米,人防地下室5112平方米,绿化率50%。展厅总面积6650平方米,会议室2155平方米,茶歇区150平方米。
(2)功能定位:展示馆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展览公示、咨询交流、宣传教育和休闲旅游。这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市民以及游客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了解苏州。
3、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人民广场市府大厦东侧,北靠人民公园,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从底层大厅至四层展厅可供展示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并拥有一百余米长的市民休闲街。它是展示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它集展览、旅游、洒会、商务、休闲于一体。规划馆既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人民广场地区最新的都市旅游亮点。
(1)展馆外部
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如图3)。
(2)展馆内部
规划馆的展示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发展”。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上海至2020年的城市未来蓝图,整个规划馆极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融历史和未来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一楼的“序厅”,通透明亮。中央的“艺术模型”,集上海新老标志性建筑于一体,象征上海的历史、文明延续发展;位于夹层的 图3(上海城市展览馆外观)
“昨天”,历史文化名城厅,集中展示了上海的浓缩了上海近七百年的发展历史,侧重于上海开埠至1949年的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二层的规划成就建设厅,张张精美的图片讲述着上海50年的规划与成就。厅内另有“虚拟城市景观”系统,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大上海的变迁;
三、四层的总体规划厅,展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专业模型,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让人畅游上海美好的“明天”。
这个巨大的上海市模型展示了内环线里主要的建筑和道路。我和另一位同学沿着看台俯瞰模型,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我们置身其中的城市竟然如此庞大。以前,我们都说上海是个特大城市,但这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亲身的感受。看到这个模型,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特大城市。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向上海人民仍至世人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让市民知晓城市规划,参与城市规划,架起了市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桥梁,也为世人展现了上海风采。
4、苏州工业园区
(1)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后启动实施。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6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镇,总人口23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2)园区特点
在园区内以发展工业为基础,再结合本地便利的交通网络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以及优越的生活环境,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中新合作区与周边乡镇的联动发展。创造了“清淤—治水—取土—增地”相结合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开发模式,有效解决了土源供应和生态保护问题。
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在第三产业和公益事业及其经营管理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而兴建的一种新颖的社区服务形式。它涵盖了所有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集商业、文教和社区服务于一体,为周边居民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生活服务。其特点是有序、规范、配套。这种新型的社区服务设施共有19个,每个标准邻里中心承担的服务半径约0.5平方公里左右,可为1万多户居民提供服务。这种布局形式,一方面大大方便了居民,保证了居住区域的整洁有序,保障了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经营者的效益;另一方面变传统的商业设施“线状分布”为“点状分布”,从根本上保证了城市道路的通畅。
五、实习结语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真谛。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主题——规划使城市更加美丽。这句话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城市规划的魅力。的确,规划改变未来!在以后的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争取做一名合格城市规划人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