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示例——城市规划建设
申论范文示例——城市规划建设
一部世界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在世界以及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城市规划对城市化进程的引导作用是极其显著的。
城市规划好比是城市的大脑。一个成功的规划,能够使古老的城市焕发青春的活力,反之,一个失误的规划,则可能导致城市错失发展良机。正因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城市建设要给后人留下赞叹,不要留下遗憾”。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受到普遍赞誉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那些布局混乱、环境恶化、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城市,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都与没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关。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城市的规划。
对于城市规划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比如定位为旅游型、经济型、文化型城市等等,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定准了城市的发展方向,然后才能进行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规划与方向相一致的城市布局和设施建设,建立具有独特个性或者特征的城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才可以开展招商引资或者观光旅游的活动,以此来更好地发展本城市的经济。
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搞好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规划,带头学规划、懂规划、守规划,“没有规划不动土”,严格按照规划办事。同时,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依法依规依程序调整修订已经过时或不相适应的规划,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形势,始终保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引领作用;二要依法执行城市规划,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法制建设。要保证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重要的是严格实施规划。科学的规划要尽快转化为法规制度,规划一旦批准就不能随意变动,防止规划被随意修改和破坏;三是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要尽职尽责,以现代化、有特色的标准制订各级各类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加强城市规划信息和规划办事程序的公开,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真正取信于民;四是在全社会树立规划的权威。一旦有了城市规划,必须保证规划执行的强制力。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让全社会树立自觉执行规划、自觉维护规划的良好氛围。
城市规划建设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从而实现城市的健康、良好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形象的同时,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
第二篇:城市规划建设
自80年代中期,我国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济南等就已经开始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UPMIS)。进入90年代,随着GIS、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多的城市开始将信息资源综合管理、数字城市纳入到城市管理与规划中。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信息化发展最快的城市有:香港、北京、上海、福州和广州等地。
香港特区政府自1998年实施“数码21世纪新纪元、资讯科技策略”至今,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的推行,香港被誉为“亚洲电子政府的示范城市”。并已建立从事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电讯基建,有关的法例和规则,公开密钥基建和核证机关等等。
在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后,北京市政府立即宣布,今后5年内将投入1800亿人民币用于改善北京的交通、环保、通讯、生活等基础设施。其中300亿元直接用于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北京信息资源中心,负责北京基础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工作。进一步实现政务电子化;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中心网站今年将正式建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今年将在200万参保人群中试运行;公共交通部门正在创建智能化管理网络。首都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必将为数字北京创建坚实的基础。
上海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近几年,上海积极推进上网工程,市区两级政府建立了内部专用网,政务公开信息全部上网。信息交互网、社会保障网、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社区服务网、金卡与收款系统等5项骨干工程,涵盖行政、科技、贸易、政法、人才、教育等领域的20多个重点应用工程项目已经全面建成。
广州市自1987年开始建立“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及管理、模型库及管理、制图方法库、数学库、编码系统和汉字库等六个子系统。用以服务于城市管线、土地利用、小区规划、市政建设、公用事业、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应用领域。目前,广州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市政府网站于1999年初开通;其电子医疗、数字图书、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系统也已建或在建。
第三篇:城市规划建设法规
<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
临时建设工程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工
程使用期满,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夫条件自行拆除。临时建设工程在使
用期限内,因国家建设需要拆除,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无
条件自行拆除,交还临时用地,国家不予安置和补偿。
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不得出租、转让、买卖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
<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满后擅自延长使
用期限的,临时建设程未按规定自行拆除的,出租、转让、买卖临时建筑
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或改变其使用性质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
部门强行拆除或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四篇:城市规划建设意见
城市规划建设意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城市规划建设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城市规划你有哪些建设意见?促进城市发展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城市规划的建设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范文一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对于城市规划你有哪些建设意见?促进城市发展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城市规划的建设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
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根据中央、市委相关文件,结合昌平实际,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的重要指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想,顺应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遵循城市工作“五个统筹”指导方针,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首善标准,聚焦“城市病”治理,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破解城市发
展难题,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转型,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准确把握昌平城市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并进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传承保护相结合,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努力实现三个重大转变:城市工作向更加突出服务管理转变,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以服务促管理,保障城市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城市规划建设向更加注重减量提质转变,划定城市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坚持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城市,优化空间结构,集约高效利用;城市治理方式向更加强调多元共治转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把昌平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和综合性新城。
二、加强城市规划管控
(一)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聚焦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从城乡区域整体协调的高度,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编制好昌平新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发挥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动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促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现多规划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描绘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蓝图”。2017 年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图合一。
突出抓好街区控规编制。将街区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基本
单元,逐步实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等专项规划在街区控规层面形式一致、内容统一、管理协调,构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坐标系”。着眼建设紧凑城市,坚持地上地下立体规划、公共交通支撑引导、主体功能混合用地和开放街区等新的规划理念,落实好城市设计的控制性引导要求,集成工作、居住、交通、休闲、教育、文化、医疗等综合性功能,2020 年底前基本实现街区控规全覆盖。未编制控规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
编制镇街规划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各镇街功能定位,坚持规划制定与实施并重,统筹建设任务与功能落实,综合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专项规划,2018 年底前完成镇街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推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和要素配置均衡协调,形成功能清晰、导向明确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方式,以六环路以北保留村庄为试点,确定与村庄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
(二)坚持减量集约发展。准确把握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流动人口、建设用地和建设总量的压减为基础,坚定不移推动城市瘦身健体。强化“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将区域空间划分为生态红线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生态红线区强化生态底线管理,集中建设区严格落实建设边界,限制建设区实施减地增绿。制定“两线三区”管控规则,细化实施方案,抓好目标任务分解,逐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发展格局。
(三)健全规划实施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增强规划的严肃性
和连续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区政府作为全区总体规划、街区控规的编制和实施主体,负责将街区科学划分为若干实施单元,推行同一主体跨实施单元、跨街区、跨区域组织实施,推动项目规划建设从单一地块平衡向区域平衡转变。镇政府负责镇域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严格落实市区两级控规的各项控制指标、合理安排用地功能布局和建设时序。成立由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审议委员会,对城市发展重大问题和重要规划项目开展咨询论证,提高规划编制和决策的科学性。
(四)塑造昌平特色风貌。加强规划设计引导,突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城市设计,构建蓝绿交织、田园如画、山水融城的城乡风貌。抓好大地景观实施方案落实,对重点区域城市形态、景观视廊、公共空间、建筑高度等进行全面控制和引导,凸显自然山水特征,遵循区域发展肌理,打造城、乡、园三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景观样貌。发挥区城乡规划与公共艺术委员会作用,健全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和激励制度,吸引国内外一流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昌平城市规划建设。将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强化城市设计的协同引领作用,使城市设计管理与土地供应、项目建设有机衔接,利用五年时间实现重点功能区和城镇组团城市设计全覆盖。
三、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五)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推进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科技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就业、居住、商业、休闲、服务等功能混合集约配置,塑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形态。发挥重点功能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服务改善,引导功能性项目和特色产业落地,形成产城联动开发、公共服务共享、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适宜产业空间。
(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行镇域整体开发建设,集成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政策和模式,建立镇域整体平衡的统筹发展机制,实施重点小城镇建设带方案整体招标,引导功能性项目、特色文化活动、优质品牌企业落户。探索城镇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城乡结合部改造捆绑实施模式,落实农民转居、就业安置、公共服务配套等政策,增强居住、就业、综合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发挥小城镇带动本地农民就近城镇化的节点性作用。
(七)精心打造海绵城市。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严格技术标准规范和审查控制,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新建区域和城市建成区周边各类新建项目硬质铺装比重,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最大程度新建可渗透路面。
(八)实施城市节能工程。严格执行全市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力争到 2020 年二星级、三星级新建绿色建筑的比例分别达到 45%和 55%。全面完成城镇非节能居住建筑改造工程,大力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把未来科技城、沙河高教园区等重点功能区打造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
范文二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城市(包括县城,下同)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城市工作在全局工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的指引下,立足我省“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从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五化同步”的高度谋划城市发展,把握城市功能定位,明确城市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守住城市发展底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高城市发展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推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城市布局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推动城市空间拓展与人口规模、城市功能相匹配,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总体目标。发展建设产业支撑有力、设施运行高效、生活和谐宜居、湖湘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二、强化规划的制定和管理
(四)创新规划理念。强化城市规划统筹城市空间建设与空间管制的公共政策属性。坚持以人为本,由侧重物质空间形态向注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转变,更多地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集约发展,由外延扩张式规划向内涵提升式规划转变,提升完善城市功能,防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坚持生态文明,由偏重追求经济增长向实现“五位一体”发展转变,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公共交通主导城市空间布局,由被动满足公交出行需求向城市空间布局主动满足公交出行转变,实现公交沿线集约高效布局。
(五)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依法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重点强化专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建设、公共安全等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制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必须依据经依法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结合“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项目,合理引导城市建设时序,杜绝新增“城中村”。
(六)改进规划方法及内容。加强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推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图合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设用地指标和城市建设空间坐标协同相容。改革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兼顾刚性和弹性,突出城市
规划建设用地边界、“三区四线”、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等刚性内容,明确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加强城市空间开发管制;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及不确定性,为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留有必要的弹性空间,建立弹性空间使用管理办法,维护规划的刚性。
(七)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审批管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确定的审批原则和程序。全面推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市、县政府要建立由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和协调城乡规划制定、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事项。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划,应当经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批。建立健全省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2017 年底前省政府向 29 个设市城市派驻规划督察员,2020 年底前逐步推广至县。建立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共同监督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逐步实行规划实时动态监管。市、县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八)严格规划违法行为责任追究。严格实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规定,严肃追究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或擅自修改变更城乡规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加大对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置力度。省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违反城乡规划重点案件核查和挂牌督办制度,严肃查处违规干预规划、擅自修改变更规划等行为,对规划实施中问题突出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将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要整合相关部门和执法力量,全面开展建成区违法建设的清查工作,2020 年底前完成清查、处理工作,并杜绝新增违法建设。
三、完善城市功能
(九)优化城市路网结构。高度重视提高和改善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调查分析研究街区路网结构现状,制定路网加密改造规划,对建成区“断头路、瓶颈路”要逐年铺排改造建设行动,逐步打通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水平;对严重影响路网密度、造成路网梗阻的小区、大院,要逐步从中开设公共道路,提高城市通透性;推动党政机关大院率先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城市新区规划建设要严格执行路网密度规定。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区含主次干路、支路在内的平均路网密度达 8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 15%。推进步行和自行车林荫道慢行系统建设,形成连接顺畅、安全通达的微循环系统。
(十)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市、县政府要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针对性制定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编制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改进和规范交通组织、交通渠化、交通信号设置和静态交通管理工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规划人口规模 100 万以上的大城市要规划轨道交通,50 万以上的中等城市要规划快速路。市、县政府要在 2016 年底前完成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停车资源基础数据库,2017 年编制完成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推进城市停车信息系统建设,统筹整合利用停车资源。大型公共建
筑项目应当按照停车场配建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鼓励采取授予停车设施特许经营权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及城市零散用地科学合理建设地下、地面和立体停车设施,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安全便利、协调发展的城市停车管理格局。推进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科学渠化交叉路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建设。鼓励公交公营,科学布局公交线网,推广公交专用道管理措施,新建道路要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现有公交车停靠站逐步进行港湾式改造。
(十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坚持城市共享发展理念,以治理“城市病”为导向,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城市人口发展和分布,坚持“配置均衡、规模适当、功能优先、适用经济、绿色环保”的原则,严格预留用地,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着重解决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公园绿地数量不足、空间分布失衡、网络基站覆盖不全、治安监控摄像头存在盲区等问题。
(十二)全面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租购并举”的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加快推进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棚户区和城乡
危房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因地制宜确定住房保障标准,加快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提升管理水平,完善退出机制。
(十三)大力促进产城融合。统筹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布局,依托城市发展产业园,增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生活居住、交通出行等城市功能,推进园区设施和城市设施共建共享,逐步解决产城脱节、职住分离问题。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经济管理功能与所在行政区划行政管理职能有机融合,调整行政区划,逐步推动两者并轨运行。
(十四)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市、县政府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廊则廊、宜沟则沟”的原则,制定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专项规划,建立项目库,统筹各类管线敷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要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加快老城区既有地面架空线入地工程,并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建设。完善特许经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管沟。到 2020 年,国家、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要逐步形成连片示范、覆盖成网的管廊体系。
(十五)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水平,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督查,优化安全监管手段,切实保障市政公用行业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加强设施运行管理。规范推进供水水质信息公开,确保饮水安全。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大燃气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规范排水许可管理,积极应对城市内涝,建立内涝预警报告制度。落实“互联网+”战略,全面推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在线监控,整合形成污水、垃圾处理和供水、燃气、桥梁、隧道、边坡、老旧建筑等市政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范文三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将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对城市的山体、河流、湿地、海岸线等各类公园绿地及植被资源实施全面生态修复建设。
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要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方案。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大力发展郊野(山头)公园,对城区内的集体山头绿地和其它自然山体,进行征地或研究保护性开发政策,“十三五”重点新建完善的郊野(山头)公园主要有:浮山、老虎山、青台山、卧龙山、双峰山、白云山、小珠山、抓马山、道观山、马头山等 40 余座郊野(山头)公园。
青岛市将加快规划建设各类公园绿地,保证城市居民 500-800 米范围内就近享受公园绿地。规划新建野生动物园和新建植物园,推进太平山中央公园(楼盘详情 楼盘点评项目图库 价格走势)、浮山生态公园和小麦岛生态公园建设,试点“口袋”公园。对于新建的政府财政投资的公共项目,要有一定比例的屋顶绿化建设,对于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要出台奖励措施,建设屋顶绿化可以折算部分绿地率;对于原有建筑,要在房屋维护改造中,有条件的也要大力实施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今后新建成立交桥桥下空间只能用于园林绿化,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它用。
根据绿道总体规划,各区应加快落实实施绿道建设任务。滨海绿道:结合胶州湾环境整治,建设贯通胶州湾及两翼滨海地区的步行绿道,并积极向即墨、原胶南滨海地区延伸。滨河绿道:建设海泊河、李村河—张村河、白沙河、墨水河、羊毛沟、桃源河、大沽河、洋河等滨河绿道,联通山海和城市功能区。环山绿道:结合崂山风景区、小珠山风景区以及浮山、老虎山、世园会等山体公园的建设,设置环山绿道,联系滨河绿道并向山体延伸,增强城市与山体的联系。社区绿道:结合居住区规划、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社区绿道,为社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游憩休闲空间。
第五篇: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
罗平县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委赵书记、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始终把城市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之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城镇化率年均递增近2.6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保持了每年新增近1平方公里的发展速度,截至2010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39%,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形成了“两区三片”的城市格局和“三纵六横”的道路骨架网络。现将我县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起点规划城市。全面展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九五”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群众意见,紧紧围绕打造“绿城、水城、花城”的设计理念,对《罗平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将城市功能总体划分为五个功能片区,包括两个工业片区、一个老城综合片区、南部行政居住综合片区、东部居住片区,采用“三纵六横”城市主干道及若干条次干道将各个组团和各功能片区相结合,形成两条景观主轴(花海大道、九龙大道),三大特色(山清、水绿、花香)、三个系列(广场系列、主题公园系列、水体系列)、四个要素(建筑、绿化、雕塑、硬地铺装)
园林城市”的目标,坚持“科学建城,特色立城,绿化美城,文化兴城,依法管城”二十字方针,按照“东扩、南建、西控、北限、中提质改造”的建设思路,扩大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采取政府筹资、转让污水处理厂、公交站台和路灯灯杆广告等市政设施经营权、BT模式(企业垫资分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10年,整合现有资产,组建了罗平兴城城建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城投融资平台,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稳固和拓展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同时采取整合旧城行政企事业单位资产的方式推动南部新区行政中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房地产及旅游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目前,南部新区已基本成形,建成4条主干道总长5公里,面积21.59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00余盏,完成投资6214万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占地398.2亩,由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并指导施工,建设内容包括九龙苑、生态苑、蜜香苑、滨湖苑四个苑、水体、泊岸、亭、廊、电照、绿化景观等工程,园内配套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中心,总投资3.6亿元,着重以旅游、休闲、娱乐为目的而设计施工,周边为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即行政中心,规划建设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机关和17家行政事业单位、3家企业办公业务大楼,现有12家已基本完工,大部分单位己投入使用;“两污”治理取得成效。我县“两污”设施
化、规范化、文明化;推进城市管理日常化,将管理工作的重点从集中整治转向日常化、正常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监察、环卫队伍。一是严肃规划执行,强化规划监督;二是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三是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标准“四定”管理。四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更换、修补城区破损市政设施和路面;大力查处破坏市政设施行为;及时清理疏通城区下水道、防洪沟道,确保了市政公用设施正常运行完好率达95%以上。五是依法加强公共交通监管。采取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不定期上路巡查督查与重点布控相结合等方式,突出“严管重罚”,坚决打击各种从事非法运营车辆,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全方位经营城市。强化罗平发展战略定位,搞好旅游与城市建设的互促互动;通过总规修编,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有序配套城市设施,建管并重,改善投资硬环境,同时,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切实搞好服务;在旧城改造时,加快中心城区功能的改造升级,尽快形成黄金地段黄金价位;在新区建设时,高度重视经营盘活土地,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变“生地”为“熟地”,由土地储备中心先行收购储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积极开展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大城区闲置土地、改制企业土地收储力度;全方位开展招商
东侧延伸鲁布革大道、文笔路、振兴街、龙门街各100米,面积1.85万平方米,投资0.11亿元;改造学田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15公里,投资0.45亿元;续建城市管道燃气工程和镇塘路拆迁安置小区,投资0.68亿元。
二是房地产及旅游地产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8.33亿元。项目包括投资0.9亿元建设4.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2500平方米公租房;加快推进占地704亩,总投资26.5亿元的罗平布依风情园和时代广场项目,建设内容含布依民俗特色商业街、文化广场、布依风情特色民居展示区、五星酒店、超星酒店、时代广场、在线影院、图书城、会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抓紧启动占地606亩,计划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滇东能源矿区设备维修及技术服务中心和生活基地项目,此项目建成将为城市增加近2万人,大力推动我县城市扩容增量;有序推进用地约1480亩,总投资18亿元的大水塘新社区及水体景观旅游休闲步行街项目,建设融水体景观、公园、社区、住宅及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地产项目;续建和新建13个房地产项目,投资2.93亿元。
三是绿化美化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2010年已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下一步将按“绿城、水城、花城”的设计构想,启动罗平县体育公园、罗平广场、荷花塘公园、滇东植物园建设,改造太液湖公园、液峰烈士陵园和西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