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1: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对于巩固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坚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安排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52511人,其中农业技术培训21724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16608人,务工农民岗位技术培训7954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6225人;发放证书31448本,其中成人教育学历证书736本。县相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写了《辣椒种植技术》、《xx天麻栽培技术》、《竹笋两用林高产技术》、《怎样养好xx麻鸭》、《食用菌生产技术》、《蚕桑实用技术及问答》等实用技术科普读物35000册发送给广大农户。县农函大分校和农广分校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技培训中心和农函大辅导站,累计组织各种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8175人次,其中面向乡(镇)村干部和农村60周岁以下党员的科技知识培训班92期,参训人数达10760人次,培训率达到93%,使一大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全县共有13860人取得了农函大结业证书,12917人取得绿色证书,4344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

虽然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文化水平较低。2004年,县农业局组织人员分别对隶属12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劳动力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查142户农户,农村劳动力398个。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8人,占12%;高中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15人,占5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35 人,占34%。

(二)科技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和乡镇组织了多期农民技术、劳动力转移等培训班,但是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影响,农民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还不多。有些农民虽有培训机会,但参训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缺乏基本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仍属于“体力型”的劳动者。

(三)思想观念较落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的传统观念;一些农民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传统观念牢牢束缚着农民的思想,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教育的体制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分离出来,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没有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应试教育的结果导致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使一些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二)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上还有待加强。虽然我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力素质培训,但和当前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上还不足;一些单位对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具体工作中存在着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等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政策扶持和舆论宣传引导还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重视、关心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机构有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县相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培训班。这些培训大多集中在县级或乡镇,直接延伸到村培训较少。有些乡镇虽然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或远程教育培训,但设备落后,使用效率不高。

(四)农民自身原因。一些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主观上不求进取,存在多读书不划算或不读书照样能挣钱等错误认识,不愿意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有些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认为培训没有必要,不愿意承担参加继续学习的费用。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建议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解决。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领导重视。县里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和乡镇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

人负责。二是典型带动。及时挖掘一些正面典型,大力宣传一些通过劳动力素质培训后成功创业的人士,以现身说教等形式,调动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舆论引导。县、乡、村三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劳动力素质培训的优惠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宣传活动,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农村营造一种“人人重视素质提升、人人积极参与培训”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资金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县里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适度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项资金;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特别是各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要加强整合,确保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大对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培训硬件建设,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政策上要出台优惠措施。在税收上给予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促进农村素质培训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积极扶持一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中心、基地的发展和壮大,为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供条件;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培训任务的部门和培训机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给予惩处。三是组织上要密切协调配合。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作为专职机构,对培训工作要起主导作用,县农业局、人劳社保局、经贸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积极探索,完善培训体系。

一是健全培训网络。加强县党校、县就业培训中心、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基地等阵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定向”等模式,按就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着眼“面向农民、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课题,提高培训质量;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开展联合办学,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明确培训重点。结合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侧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对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侧重转移就业技能、创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四)多措并举,搞好农村教育。

一是抓基础教育。继续抓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提高入学率,减少辍学率,防止新文盲的产生;改革教学模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从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是抓职业教育。把教学与农村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抓成人教育。把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规划,配置课程,理顺教材内容,开展特色培训;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资源,提升农村成教整体水平;加强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成教机制,为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创造条件。

第二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于巩固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坚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安排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52511人,其中农业技术培训21724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16608人,务工农民岗位技术培训7954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6225人;发放证书31448本,其中成人教育学历证书736本。县相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写了《辣椒种植技术》、《xx天麻栽 培技术》、《竹笋两用林高产技术》、《怎样养好xx麻鸭》、《食用菌生产技术》、《蚕桑实用技术及问答》等实用技术科普读物35000册发送给广大农户。县农函大分校和农广分校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技培训中心和农函大辅导站,累计组织各种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8175人次,其中面向乡村干部和农村60周岁以下党员的科技知识培训班92期,参训人数达10760人次,培训率达到93%,使一大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全县共有13860人取得了农函大结业证书,12917人取得绿色证书,4344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

虽然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文化水平较低。XX年,县农业局组织人员分别对隶属12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劳动力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查142户农户,农村劳动力398个。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8人,占12%;高中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15人,占5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35 人,占34%。

科技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和乡镇组织了多期农民技术、劳动力转移等培训班,但是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影响,农民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还不多。有些农民虽有培训机会,但参训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缺乏基本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仍属于“体力型”的劳 动者。

思想观念较落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的传统观念;一些农民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传统观念牢牢束缚着农民的思想,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理念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教育的体制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分离出来,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没有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应试教育的结果导致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使一些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上还有待加强。虽然我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力素质培训,但和当前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上还不足;一些单位对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具体工作中存在着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等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政策扶持和舆论宣传引导还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重视、关心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机构有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以及县相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培训班。这些培训大多集中在县级或乡镇,直接延伸到村培训较少。有些乡镇虽然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或远程教育培训,但设备落后,使用效率不高。

农民自身原因。一些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主观上不求进取,存在多读书不划算或不读书照样能挣钱等错误认识,不愿意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有些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认为培训没有必要,不愿意承担参加继续学习的费用。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建议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领导重视。县里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相关部门和乡镇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典型带动。及时挖掘一些正面典型,大力宣传一些通过劳动力素质培训后成功创业的人士,以现身说教等形式,调动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舆论引 导。县、乡、村三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劳动力素质培训的优惠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宣传活动,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农村营造一种“人人重视素质提升、人人积极参与培训”的良好氛围。

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资金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县里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年适度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项资金;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特别是各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要加强整合,确保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大对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培训硬件建设,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政策上要出台优惠措施。在税收上给予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促进农村素质培训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积极扶持一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中心、基地的发展和壮大,为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供条件;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培训任务的部门和培训机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给予惩处。三是组织上要密切协调配合。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作为专职机构,对培训工作要起主导作用,县农业局、人劳社保局、经贸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积极探索,完善培训体系。

一是健全培训网络。加强县党校、县就业培训中心、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基地等阵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定向”等模式,按就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着眼“面向农民、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课题,提高培训质量;加强与大专院校联系,开展联合办学,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明确培训重点。结合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侧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对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侧重转移就业技能、创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多措并举,搞好农村教育。

一是抓基础教育。继续抓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提高入学率,减少辍学率,防止新文盲的产生;改革教学模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从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是抓职业教育。把教学与农村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是抓成人教育。把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规划,配置课程,理顺 教材内容,开展特色培训;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资源,提升农村成教整体水平;加强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成教机制,为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创造条件。

第三篇:关于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石盖塘镇位于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区“城郊新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镇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市经济十强乡镇行列。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总人口11950人,其中农村人口9406人,城镇人口2544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6至60周岁)2343人;劳动力年龄结构为:16-20岁之间的劳动力180人,占7.6%;21-40岁之间的劳动力1506人,占64.2%;41-60岁之间的劳动力657人,占28.0%。知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占65.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800人,占34.1%。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无序化流动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相对偏低。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时,他们工作存在不稳定性,据调查,长期在一个地方务工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两个以上地方的占62%。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签订不规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4%,少数参加了工伤保险。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完全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间。

4、较低的素质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领域也越来越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培训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和就业,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劳动者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2、抓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劳动力不要盲目地挤大学这张门,要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3、筑巢引凤,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近年来,北湖区石盖塘镇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了一批企业落户北湖区石盖塘镇,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宇腾化工公司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61余人,裕湘面业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19余人,全镇约有1080余人被园区企业吸纳安置。今后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

4、搞好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第四篇:关于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石盖塘镇位于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区“城郊新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镇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市经济十强乡镇行列。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总人口11950人,其中农村人口9406人,城镇人口2544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6至60周岁)2343人;劳动力年龄结构为:16-20岁之间的劳动力180人,占7.6%;21-40岁之间的劳动力1506人,占64.2%;41-60岁之间的劳动力657人,占28.0%。知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占65.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800人,占34.1%。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开放以来,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无序化流动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相对偏低。据调查,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占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占12.1%。同时,他们工作存在不稳定性,据调查,长期在一个地方务工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两个以上地方的占62%。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签订不规范;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4%,少数参加了工伤保险。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完全落实到位仍需要一段时间。

4、较低的素质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领域也

第五篇: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许多的企业都陆续倒闭,在发展中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企业倒闭使更多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全国剩余劳动力从而增加,许多的人回家过年后不知明年该去哪里?该做什么?2月4号镇坪县人劳局对全县剩余劳动力和企业所需劳动力进行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调研采取

集中笔录座谈、工作人员深入乡镇、企业、各村实地摸底调查,与村民代表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以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全县2008年外出务工人数和回家后不再出去的人数、以及在本地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人数。2.对2009年全县在家待业人数以及年龄、性别、文法程度进行登记。3.对全县各个企业2009年用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

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2009年初全县外出务工(包括有意向外出)和在家(包括回家后不再出去)的人数分别为10247人和3561人。除自主创业和在家务农外全县剩余劳动力人数为1432人,本地企业所需劳动力人数为615人。

2.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都同意吸纳本地工人,工资待遇相对上年比较稳定,个别企业有所下降。

3.目前,我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已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进程。

(1)加大教育投入。全县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加快培养和造就农村实用人才,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成人教育体系,让每个农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全县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因此,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企业、党校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是2009年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

(2)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对科技投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的投入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5%,低于发达国家2个百分点;我国每1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人的水平。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推行成本很高,甚至有很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民劳动力素质是指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综合能力。由次可见,农业面临着大范围变革,现代农业经营者需要掌握系统的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储运、销售将成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加快运销周转率将成为农业经营的核心,保护资源、防止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宏观要求。因此,农业经营者还必须在精通专行的同时,在商品运销、信息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有较高的专业科技素质。事实上没有较高的专业科技素质,根本无法从事高科技的现代农业。

(3)农民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太深,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家庭生产责任制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然而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均耕地已十分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劳动力素质对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而言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力的素质已经代替了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因素。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学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有的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自身没能力承担参加培训学习的费用,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农民素质难以提高的问题。

(4)总的结论。农业发展一直都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是我国生存的基础,也是我国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人口的素质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潜力,如今农业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因此限制了农业更高速的发展。要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问题,就要先做好农业人口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然后才可能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进而达到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这一目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将这一任务进行下去才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之道。

下载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 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使得整个中国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国已经发生变化,传统农业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 以我所在的陶唐乡邱坊村为例,全村323......

    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沁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 沁源县共有11.4万农村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6.1万 人,目前转移就业5.18万人,其中县以内就地就近转......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调研报告★

    践行“十个一”知民情活动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大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农村青年人才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按照“人才兴村”战略的总体要求,我村采取入......

    农村劳动力流失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连续11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出台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

    农村劳动力流动调研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出县跨省谋求新的发展,寻求更多的挣钱机会,这种被称之为打工经济的新型经济为发达地区提供了源......

    农村劳动力流动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流动调研报告 东升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朱林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新型打工经济的主导,为沿海发达地......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临沭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调研采取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增加务工人员收入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大我镇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农村青年人才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通过入户调查、查看资料、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