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关 键 词】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吸引更多的市民来适用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公认的战略举措;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交通安全出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路。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1000万人口以上城市、300万人口以上城市、100-300万人口城市以及100万人口以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分别要达到40%以上、35%以上、25%以上以及达到15%以上。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公益性决定了其经营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标,适当的经营模式能维持有效的经营管理,同时,也能在既有的公益特性前提下最大化经营利益。国内外优秀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证实了必要的公交系统改革对城市公交建设至关重要。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经营模式;国外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改革经验借鉴;快速公交(BRT)国内外的发展;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智能化的现状;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领先生产企业及运营企业经营状况;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投融资状况;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的剖析中国当前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总体概况、市场需求特征和发展方向,并根据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生产企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运营企业、科研单位准确了解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二篇:城市客运行业一季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城市客运行业一季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扬州市城市客运管理处
(2012年4月15日)
今年一季度,城市客运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春运工作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根据市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意见》(扬交安[2013]1号)和《关于印发〈扬州市2013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扬交安[2013]2号)文件要求,督促行业内各经营单位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防控措施、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为着力点,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坚决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为城市客运行业“保稳定、促发展”总体目标的推进提供了安全保障。现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安全,完善组织网络
从年初起,我处严格督促各客运经营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抓好,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明确目标。结合行业工作自身的工作特2-
章行为监管。重点对车站、营运车辆等实施拉网式、高密度的督查,力求将各类隐患排除在萌芽,以有效预防替代被动整改,最大程度为行业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一季度,全行业共组织61个督查组,投入执法人员235人次,检查单位24家,上线上车检查8793余辆次,查处各类违法违章71起,(其中违法车辆71辆次),发现各类隐患12起,整改12起(其中现场整改6起),发安全检查通报36份,累计投入整改资金3.58万。二是开展安全检查,一季度,我处继续在市区城市客运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全行业针对所有车辆的安全部件进行安全大检查,对不合格的车辆予以整改后才能行使,并坚持每月开展上路检查和驾驶员自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安全隐患。三是严抓防控到位,要求行业内各经营公司加大危险品查堵力度,在客流量大的公交站点加派安全督导员检查“三危物品”,严禁带有“三危物品”的乘客上车,筑牢行业安全营运防线,推动行业安全防控关口前移。
三、周密动员部署,确保春运安全
今年我处针对春运可能出现的各种客流情况,严防出现稳各类人员超载现象,要求行业内各经营公司利用GPS调度系统,及时调整运力,科学合理安排班次,在客流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和重点站台,组织稽查队员、站台执勤人员进行秩序维护和客流疏导,让乘客走得安全,走得舒心,并安排专4-
例会制度,紧扣“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这一活动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教育,通过一系列对安全生产的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城市客运行业安全生产全社会关注、全社会监督、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季度,我处将以“安全生产月”、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平安交通”两大活动,做到思想上再重视、措施上再有力、责任上再落实,确保我市城市客运行业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平稳,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公共交通安全环境。
第三篇:中国主要城市分析与就业
中国主要城市分析与就业
2008-08-24 19:0
4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于何去何从的我们,如何“正确的去做事”以及如何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日益成为维系我们今后能否成功的重要一步。这里,我们只是提供一些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祝大家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随着城市格局演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地区间的竞争更直接、更主要地体现为中心城市间的竞争,城市发展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和标志。这里,我们从全国几百个大中城市中,寻找了32个比较经典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竞争力指数比较靠前,属于朝阳城市,发展比较有潜力,而从地图上看,这些城市差不多存在于这几个区域: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厦漳泉地区以及中西部的一些省会城市。
环渤海地区,主要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域,包括山东、辽宁、河北、天津、北京三省二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4,是日资、韩资企业投资最密集的地方。仅青岛一地的韩资企业已达5300多家,2003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9.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3.4%。珠江三角洲所拥有的优势,如优良港口、较好产业配套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环境等,环渤海湾地区基本具备。但这一地区相对较低的地价、较好的重化工基础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特别是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所不及的。”而且可望成為IC(半导体)産業的發展重鎮之一;
长三角地区,主要有江苏省中南8市(南京、扬州、泰州、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浙江北部6市(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和舟山)和上海共15个城市;2002年人均GDP是全国水平的2.74倍,是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最高地位,是美资、台资、欧资及民(营)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中,就有美孚石油、杜邦、三井、三菱、丰田、日立、松下、索尼、联合利华、西门子、飞利浦和诺基亚等世界500强企业。长三角自古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基地,江南一带自古就是中国丝绸的故乡,宋元两代是中国瓷器开始大规模走向世界的阶段;明末清初,以丝织为代表的中国手工业诞生于江浙一带,清代洋务运动产生了上海江南造船厂等一批中国最早的制造业工厂,苏锡常地区亦是中国现代制造业起步最早的地区。
珠三角地区,一般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惠阳县、肇庆县、博罗县和惠东县。2003年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仍然高于长三角,但增长后劲明显不如长三角。1997年以来,珠三角综合竞争力具有大起大落的特征。长三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从增速上来看,都已居三大经济圈之首。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均远大于珠三角和京津冀,而绝对值比后两者之和还多。但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珠三角则明显优于长三角、京津冀,为长三角的1.2倍、京津冀的两倍;已见的事实来看,珠三角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与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紧密联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上,直接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循环;而长三角则是开放型的经济模式,既与亚欧及其他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又与国内市场紧密联系,在满足内需的同时,也满足了外需。但CEPA的签署又让珠三角地区看到了希望,很多人据此认为,藉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经济复苏之契机,借CEPA助力,珠江三角洲势必将重新集聚竞争优势,重新引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厦漳泉地区,主要包括厦门、漳州和泉州闽南三角地区以及福州。珠三角地区曾经存在龙头城市之争,多个城市之间竞争激烈,存在重复建设的弊病,但是CEPA的尘埃落定宣告争夺停歇,形成了以香港为龙头的大珠三角新模式。因此,我们也在期待着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在恰当的时候带来闽南地区的腾飞。
(表1,32个中国经典城市)
综合竞争力排名 综合人均收入排名 综合就业机会排名 最佳商业城市排名 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基本概况
1上海 1 1 2 4 一龙头三中心:长江经济带龙头及中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世界城市。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一年60%的降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春夏是最佳旅游季节.2北京 2 5 1 6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京津冀将形成“陆海空一体”区域交通网 山地约占62%,平原约占38%。年降水量为650一75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1-13℃;
3深圳 3 3 6 10 深港一体化;珠三角经济龙头;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国际化高科技产品制造中心;区域化金融投资中心;国际化物流贸易中心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
4广州 4 2 7 14 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高级生产服务中心;现代信息———交通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 地处低纬,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
5苏州 5 12 10 7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基地、以知识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基地 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分明,四季皆宜旅游,尤以4-10月最佳。在此期间,你既可欣赏到桃红柳绿的自然风光,又可品尝鲜桃、碧螺春、糖藕等时令特产。
6杭州 6 9 4 1 “人间天堂,快乐杭州”;人们向往的乐土——工作的乐土、学习的乐土、创业的乐土、生活的乐土、居住的乐土、旅游休闲的乐土;休闲之都;现代化国际风景 大型设备及成套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家电、旅游城市电子通信设备、精细化工和医药、化纤中心。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每年3月-4月春暖花开,气温在9-15℃之间,也是旅游的最好季节。
7天津 7 20 13 35 现代化国际港口大机械、(汽车、机械装备)、电子(通讯设备、都市计算机)、化工(石化、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冶金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7月气温最高,在26℃以上,1月气温最低,在-4℃以下。春、秋两季气候温和,是游天津的大好季节。天津全年的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
8宁波 8 4 22 2 现代化国际港口;关键领域: 石化、机械、电子、轻纺、建筑建材城市 宁波气候宜人,四季宜游,四季平均气温:1月4.6℃,4月14.9℃,7月27.8℃,10月16.2℃,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尤以6月梅雨季节和9月台风多发季节雨量最为集中。
9南京 9 21 7 15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关键领域: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家电、汽车摩托车、石化及精细化工、建筑建材;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南京以前有“火炉”之称,7-8月极端最高气温有时高达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过南京近年来成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市区绿化率超过30%.10温州 10 16 5 5 国际性轻工业城”,建成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18.2摄氏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年降水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
11大连 11 32 10 3 社会主义北方香港机械、电子、石化、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治 金、建材 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0°C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C,1月最冷,平均气温-5°C,60%-70%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于日雨。
12青岛 12 26 15 27 现代化国际城市 机械电子、化工橡胶、饮料食品、纺织服装、海洋业、医药、新型建材、家电 春秋时节温暖湿润,夏季气温保持在20-28℃左右,凉爽舒适。旅游黄金季节从3月末一直可以持续到11月初,尤其是8月下旬,海水温暖,是海滨旅游的黄金季节。冬天寒风刺骨。
13厦门 13 8 22 29 经济特区中心城市;从厦泉漳一体化角度出发,强化其作为区域的服务中心功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现代化国际风景旅 游城市机械、电子、化工、电力、建材 总体气候比较温和,雨量充沛,属海洋性气候。这里夏季较为炎热,7、8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冬季温度则经常低于10℃;全年平均气温为21℃。日照时间长。
14无锡 14 13 22 8 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的副中心之
一、富于江南水乡及吴地文化特色的湖滨城市,城市功能应与首位城市上海形成衔接互补、错位发展,突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5℃,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四季皆宜旅游,尤以4月至10月为旅游黄金季节。
15佛山 15 11 13 30 加强区域产业合作,积极融入广佛都市圈发展进程,主动承接广州、港澳的辐射和带动,全面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数码光学产业规模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2~22.2℃之间;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以雨为主,少有冰雹,终年无雪。东莞 16 97 192 13 千年莞邑、山水嘉园、IT新都 地处北半球低纬度亚热带,珠江出海口东侧,濒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16中山 17 14 134 11 珠江西岸地区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现代物流基地;积极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中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湿度和温度上升,平均温度25℃。夏季:宜携带雨具。温度高达31℃,秋季:平均温度25℃,湿度72%。冬季:天气清凉。平均温度19℃。
17济南 18 27 7 21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机电仪一体化的机械制造、重型汽车、摩托车 经济强市为龙头的运输机械、家电、化工 七、八两月,济南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其他月份降水不多。游济南,可春游趵突泉,冬游大明湖雪景。但济南冬冷夏热,春季风沙大,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18珠海 19 6 34 20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国务院批复的)重视城市风貌和特色保护,充分利用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的自然条件,突出以水为中心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特色。全年温暖湿润,冬天不冷,最低温度为7°C,最热的6~8月,月平均气温才28°C。每年的5月至10月是珠海的雨季,总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以上.19常州 20 25 10 12 现代制造业基地战略 地处中纬度,离海较近,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无霜期长,年平均227.6天;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20重庆 21 72 15 47 “梦幻之都”,时尚、文化和自然;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汽车摩托车、重大机械设备、冶金、化工、建筑建材中心。冬季气温平均在6-8℃,夏季气温平均在27℃—38℃之间。重庆终年少霜雪、多云雾、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夏秋之交夜雨更多
21成都 23 55 15 26 “休闲之都”;天府名都、休闲美食之都、西部商贸之都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潮湿,因此,夏日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
22西安 24 94 3 52 我国北方西部中心汽车、电子、轻工、电力机械制造业、制冷设 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备制造业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极端最高气温35~41.8℃;极端最低-16~-20℃。
23武汉 26 75 15 39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钢铁、汽车机械及汽车制造、冶金、食品、医 长江中游、华中地药、化工、建筑 区经济中心 武汉是长江沿岸有名的“火炉”,那里的夏天非常闷热,即使是站在长江边,也没有一丝风,整个夏季的会有十几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天气。所以到武汉旅游一定要避开夏季,否则火辣辣的太阳会晒得你游兴全无;而武汉的冬天又十分阴冷,也不适宜去。24沈阳 29 51 134 18 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机械、汽车、制药、石化、电子信息业 春天和秋天时间短促,升温、降温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气温24度,比南方凉快3-5度;冬季寒冷干燥,必须携带羽绒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与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沈阳旅游的黄金季节。
25泉州 34 31 38 16 立足省域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泉州湾滨海城市。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唐人咏泉州诗句)形象地说明了泉州的气候特色;这里冬短而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1000-1800mm
26台州 35 10 134 19 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台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6.8℃,降雨量1320mm,到台州旅游最佳旅游时间4-10月。
27郑州 41 74 15 49 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IT、物流、生物等新兴产业;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秋两季天高气爽,为旅游最佳季节。
28福州 42 23 22 17 东南沿海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起辐射、带动作用,将南平、宁德两市的产业与市场纳入区域分工与协作范围,形
成南接泉州、厦门,北接长三角,西邻内陆省份,东承台湾产业转移的中心城市簇群;以电子、机械、商贸和交通枢纽为重点,扩大腹地,带动闽东北经济发展。濒临东海,属温湿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9.6℃,雨量充沛.到福州旅游的最佳季节是秋冬,届时这里阳光明媚,树木常青,一派南国风光,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
29南宁 49 38 75 46 建設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為核心內容的“中國綠城”。进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绿色环保、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7℃左右,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夏季最热的七八月份平均28.2℃。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终年常绿,四季花开,因而所谓的“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倒并不夸张。
30昆明 61 41 30 41 水生态城、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开放城、“东方日内瓦”;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既没有寒冷的冬天也没有炎热的夏天,有“春城”的美称,属于温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9℃-22℃,最冷的月平均气温6℃-8℃。昆明一天的温差很大.注:
(其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综合人均排名、综合就业机会排名是来自2003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而最佳商业城市是2004年福布斯公布的数据,这个指数是劳动力素质指数、高级人才指数、市场规模指数、经营市场潜力和成本指数、私营活力指数、客运和货运指数的综合排名。)
(表2,四大区域竞争力排名之比较:)
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名 综合竞争力排名前20名 最佳商业城市排名前10 最佳商业城市排名前20名
长三角城市占% 60% 40% 70% 50%
珠三角城市占% 20% 30% 10% 25%
环渤海城市占% 20% 25% 20% 15%
夏漳泉城市占% 0% 5% 0% 10%
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德福认为:“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集,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城市的生命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高级生物体。城市可以局部成长、部分消亡、自我更新。”在自然经济时代漫长的岁月里,城市间的竞争存亡,基本上取决于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战争局势的变化。但是作为城市中的个人,我们更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找到最适合自己生活的城市,更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影响和改造城市;我不敢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随着中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城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发展,我们的理想的实现,我们的人生是否更完美更辉煌;但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讲,我们对城市的选择很关键!
在这里,我们衷心的祝愿天底下的有志之士都可以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城市,同时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我们的城市更魅力多彩!
第四篇:2018-2023年中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三)、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一)、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四)、企业业务发展规模分析
(五)、企业典型数字城管案例
(六)、企业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七、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实力分析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能力分析
(三)、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一)、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四)、企业业务发展规模分析
(五)、企业典型数字城管案例
(六)、企业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八、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实力分析
第五篇:中国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美容行业分析报告
(一)产业基本概况
1、全国美容业从业人员总数约1120万人,是“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
2、全国城镇美容机构总数约153﹒2万家。3全国城镇美容业总营业收入1680﹒4亿元。
4全国每万名城镇居民平均拥有美容店32家,每家美容店平均就业人员5﹒1人。
5全国城镇平均每个美容就业者年工资水平1﹒16万元,略高于全国各类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6、美容业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5﹒21%。
7、城镇人口月平均美容花费21﹒33元/月。
8、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实验性比较强和产业结构水平比较低,是当前中国美容业的4大特点。
9、中国美容产业是完全竞争的成长型产业,是颇具发展空间、产业延伸广阔、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度强盛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产业宏观前景,在创造社会精神文明、解决全国就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定社会秩序、交纳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美容产业现状
一、行业发展基本特征
行业发展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化五性 五化:
1、产业化
全国美容产业发展平均时间为20余年,从单一的店面服务,已发展成为以美容、美发、医疗美容、美体、美甲、纹制、形象设计、色彩店面服务,以及专业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仪器、用品、用具、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并在每个领域中诞生了龙头品牌和龙头企业
2、集团化
早期的美容业以美容小作坊为主体,今天的美容业以形成了不少集团化的代表性企业。大型的美容机构拥有上千家以上的加盟连锁店如天津柔婷集团、法国诗婷国际美容连锁集团、上海“自然美”等,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培训基地、研发机构、教育机构,又如“蒙妮坦”教育机构拥有数十家海内外连锁规模的学校。
3、成熟化
早期的美容业无论店面装修、设备、技术、用品,都显得简易、粗糙、不规范,目前全国美容业整体成熟化得到明显体现,店面的档次、用具用品仪器的品质、从业者的素质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趋优化。
4、市场化
美容美发业是延伸和括展空间非常大的一个人体产业。它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延伸到美化、塑型、健康、养生四个层面。每一层面在人体每一个结构部位都是以n次方的概念在纵、横向扩展,它的生存空间、生长空间非常广阔,市场化很强。基于此,全国美容业在各个领域出现了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的特色品牌和特色服务机构。
5、国际化
中国的美容业,早期更多是借用了国际的名和壳,国际大师、国际名牌泛滥。但在加入WTO后的今天,国际化得到了切实的体现——行业呈现国内外双向互动、渗透日益宽泛和频繁的现象。五性:
1、良好的自律性
全国美容美发业是完全市场竞争化行业。其发展历程中,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单一赚钱阶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劣质服务,蒙骗客人宰客等不良经营趋向。典型事例如:用碳素墨水给顾客纹眉、用发霉的护肤品掺水后为顾客做皮肤护理。第二个阶段,转化阶段。一些优良的经营者脱颖而出,单店良性发展为综合经营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第三个阶段,发展阶段。一批优秀的经营者再次脱颖而出,又一批素质良好的投资者进入行业,单纯赚钱和拓展愿望转化为强劲的健康发展执业追求。
其中涌现的大批行业有志之士,自觉自愿地成为各级行业协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推动发展,强化行业自律性,其中有如: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骆燮龙、上海美容美发协会会长黎家信、陕西省化妆品业商会会长白岩彪、云南美容美发协会会长胡兴国、成都市美容美发协会常务会长唐德高等。与此同时,经历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洗礼,一批优秀品牌和企业也脱颖而出。
2、观念的更新性
经过业界长年的耕耘和自新,欣慰的是美容美发师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再是伪劣、欺骗、色情的代名词,有了靓丽的时代色彩,成为社会关注的新兴时尚行业,吸引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信赖目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型生活方式。
3、强大的需求性
亚洲是全球美容消费普及率最高的区域,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其中最可观的市场。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传统、丰厚的审美观以及相对一致的审美共性,成为中国美容行业市场定位的坚实基础。有专家预测,21世纪最火的不是计算机、不是基因工程、而是美容业。未来5年 内老百姓消费支出将翻一番,美容业的产值也将翻一番。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许多资金流入行业来充沛行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4、快速的成长性
全国美容行业发展20余年,无一产业拥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长规模,这种发展态势还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行业的完善和成熟,继续保持下去。根据奥肯法则,GDP(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美容人数则增加0﹒08%。
5、稳步的可持续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成长,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人们的尚美追求日愈强烈。全国美容美发业获得天然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行业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经济实力方面都有了相当的经验积累,已经培育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
此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盟这个行业大有作为,如暨南大学的教授李校坤、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秘书长何伦教授等。优秀的高端人才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支援力量。全国美容业正以更新的姿态,良性转化的发展环境,蓬勃的创业激情,走向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美容机构经营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美容业运行状况良好,从业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收入较高,与餐饮、娱乐、保健等第三产业相比,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较之一、二产业个人收入要好。从业人员数量、美容机构规模、服务性收入和消费人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朝好的方向发展。1.美容机构增加。美容机构的保有量约为172万家,年增长率约为5.84%,其中近51%左右的机构是近五年开业的,化妆品企业和美容教育机构呈下降状态,分别为3140家左右和600余家。2.服务性收入增加。美容业分为服务业和生产业及流通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其中服务性收入达2200亿元人民币;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约为850亿元人民币,为服务性收入为产业的主体。3.美容机构规模增大。美容机构总体仍以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20万元人民币以下者占63.31%,实际投资30万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规模有所扩大。
4.赢利水平增加。美容机构每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1.63万元人民币/年,其中一、二级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过60万元人民币者达43.84%,较之2002年一级城市为27.33万元人民币和二级城市为12.64万元人民币有较大提高。盈利者为52.6%,持平者为38.5%,亏损者为8.9%。
5.从美容机构主要业态看,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92.73%),并且国外资本机构已成为仅次于个体和民营有限责任企业,位居 第三的企业形态(4.11%)。三.现阶段美容院的市场定位
美容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个以“服务性”为主导的行业。因此,美容院必须突出服务的重要性,而非沦落为单一销售产品的战场。目前,行业内各大美容化妆品品牌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市场可操作性空间越来越狭窄。美容院作为终端资源,成了专业美容化妆品品牌争夺的对象。美容院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在这种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单店投资盈利的增长性越来越差。
现阶段美容院在市场中的定位应着重于两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美容院应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单店的销售力和平均销售额。优质的服务是美容延续生存的资本,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带动单店的销售额,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美容师的销售力。服务与销售是一个相互促动的孪生兄弟,缺一不可。但是,目前行业内能够同时做到这一点的美容院不多。相当一部分美容院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并没有促动美容师的销售力。为了牟取暴利,他们把化妆品的单价提得很高,脱离了实际市场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另一部分美容院在经营过程中,服务质量也相当不错,但不愿意强化销售力,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无法有效地开发,致使单店的营业额始终无法有效地提升,这样的美容院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苦于无法完成赢利,因而早早地退出了市场。
第二,美容院应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单店的品牌知名度。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是通过在市场的实际操作中自然滋生出来的(当然也可以通过人为地炒作来快速提升),尤其是对美容院而言,更是如此。美容院的品牌知名度靠的是在长期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由顾客口碑相传,积累下来的市场基础。美容院在经营过程中,特别应注意企业的品牌建设,通过优质服务,全面提升美容院在当地区域市场的知名度。
四.从业人员特征分析
1.受教育人数增加。美容教育培训机构的保有量为600余家,较之两年前的670余家,年下降5.83%,累计为行业输送了800余万专业人才,并且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渠道(占受培训者的53.92%)。2.从业人员收入增加。美容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050元人民币,年均为1.26万元人民币,但增长幅度不高,相比上约增3%。3.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分布看,在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的分布已成正态,但高级者较少,为美容机构开业和分等定级标准的实施已奠定基础。
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分布已成正态:
美容高级技师2.62% 美容技师18.17% 高级美容师28.85% 中级美容师28.16% 初级美容师22.2% 五.美容市场消费状况分析
1.消费群体: 美容主要群体集中在年轻群体和中年群体,特别是31-40岁群体,他们的美容需求最为强烈,所占比例为40%。2.美容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分布:
20岁以下9.83% 21-30岁31.43% 31-40岁40.01% 41-60岁12.61% 60岁以上6.12%
3.在职业分布上,公务员群体比较突出,其次是白领群体,工人和农民群体所占比例不高。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公务员占28.58%
教师占7.03%
医务工作者占6.73%
企业管理层人员占9.89%
工人占10.2%
企业职员占9.89%
自由职业者占14.15%
农民工占5.13%
农民占1.75%;
4.美容主要消费方式
顾客进行美容消费时,大多数还是在商业流动区进行消费,另外31.32%的消费群体为为随机选择进行消费;还有将近40%的群体会采取会员卡方式进行消费。其中:
使用月卡者占19.28%;
使用年卡者占23.08%;
在商业流动区消费者占34.05%;
在写字楼者占15.38%; 在住宅区者占20.62%,余为其他区域。
6.美容总体消费量
调查发现:主要城市群体每人每次平均的美容费用为人民币118.31元,其中每人每月消费2--3次者30.66%,每月消费一次者占40.26%。80%以上的被访者对目前的价格持接受态度。
六、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1、全国美容业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全国美容业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几近空白,工商、税务、卫生、物价、技监、公安、特业、消防、劳动保障等各部门的归口管理较为混乱。行业管理尚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
2、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尚待加强
各级行业协会距承担起“完善、规范、提升、促进”行业发展的历 史使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建立健全协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构、如何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标准规范,还未成为协会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工作。
3、全国美容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全国美容业尚无服务技术的鉴定准入机构,服务项目尚不规范,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资质名称、技术名称较为混乱,消费者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
4、行业诚信度较低
美容业诚信问题较为突出,社会诚信度仍处在较低水准,美容业的诚信缺少社会和行业的约束,虚假宣传、虚假炒作现象较普遍,相当大程度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损伤了行业信誉,一些不良从业者的非行业行为干扰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
5、从业者素质亟待提高
相对于行业快速发展速度,职业教育水准明显迟缓,从业者素质明显参差不齐,职业培训时间明显不足,培训标准亟待提高。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升级
未来几年的中国美容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正在走入由乱到治的新局 面,未来中国美容业的发展道路必定会越来越清楚、顺畅。由于竞争的加剧,未来的美容业经营模式,将会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建设。一大批缺乏战略定位的小型美容公司和美容机构,将逐渐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中,难以适应未来的潮流,而自动出局。未来的美容业发展模式,也将朝着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某些美容院向高档大型休闲会所发展,皮肤护理、SPA水疗、健身跳操、商务会谈、客户课程......以多元化来彰显自身优势,获得横向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未来美容业也将向着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深入,会有相当部分的美容机构,与国内外的权威美容品牌机构及医学、皮肤学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在专业化、细分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某一个具体领域进行纵向的深入与强化,如专业抗衰老美容、专业美体塑形、专业眼部护理等。在这个时候,美容师才会成为客户心中真正尊重和高度认同的“师”,而不是单纯的美容技术操作工,中国美容业的发展,亦将由此而步入品牌高速公路。
二、市场的专业化细分越来越明显
消费者对形象工程的日益关注,需要服务消费领域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予以满足,另一方面:美发美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只有将专业细分进行到底,才可能发现市场存在的空白点,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加剧了美发美容产业的细分。市场的特色化细分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在化妆品零售方面有:女性产品、男性产品、婴儿产品,其种 类涵盖:美白类、保湿类、去皱类、消斑类、祛痘类、塑身类、药妆类等产品;其中的药妆产品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专业美容服务方面有:传统美容、中医养生美容、时尚美容、休闲美容、保健美容、SPA水疗、香熏美体、专业美甲、专业男士护理等服务项目;其中的中医养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三、“80后、90后”将引领个性服务消费
个性美容的概念已经在市场上炒得异常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等各种因素,一直未能成就大气候。而未来,“80后、90后”这个绝对追求个性化的青年群体,无论在单位、家庭、还是在社会,都将逐渐扮演重要角色,将成为美发美容市场的消费主体,由于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一定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需求和变革。同时,伴随着日韩时尚潮流风的盛行,一些非主流的个性美容潮流也随着进入,成为一个新的个性流派。因此,个性美容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消费趋势,个性化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专卖店增加美容服务,加剧服务领域的竞争
2009年下半年,在个别地区出现了化妆品专卖店增加美容服务的现象。顾客在前面店铺买产品,可免费或打折到后面美容室做美容,行业称之为前店后院。浙江省,有化妆专卖店3万家,其中40%的专卖店增加了美容服务。专卖店的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30%,随着未来竞争的日益加剧,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店,通过增加美容服务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盈利。
五、化妆品网购将成为化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五年前,对中国“网购”再乐观的预测都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同样,现在再乐观的预测可能也无法想象未来10年的中国“网购”的市场规模。
以化妆品行业为例:化妆品零售巨头雅芳,2005年拥有数量最多的专卖店6000家,遍布全国74%城镇,全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2007年,淘宝网化妆品销售额达26亿元。在“一个网站”与“6000个专卖店”的对决中,“一个网站”胜出。
由于,网上购物具有购物便利性、选择丰富性、决策自主性、服务个性化、价格优势化、全天候服务等优点,网购日渐成为社会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其中女性网民为最活跃的人群,占到61.5%。而备受女性青睐的化妆品也自然成为网上热卖产品,2009年上半年,化妆品及珠宝的购买数量占到全部销售数量的第二位。随着社会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年轻人的主流消费模式网络购物必将成为化妆品一个主要的新兴渠道,化妆品网购将会成为绝对主流。
六、专业经销渠道面临严重的冲击
“网购”这个新兴的渠道正在逐步向传统消费渠道发起挑战。而制造商的介入又如同在经销商的伤口上撒了把盐。专业经销商严重受挫,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近年来,化妆制造业发展迅速,一些企业有了剩余资金,同时,由于前几年,通过邀约终端服务企业参与经销商大会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美容服务加盟店的网络及运营管理,本身的销售基础基本具备。他们通过大额提高销售业绩的方式,迫使经销商主动放弃或以未完成合同销售任务为由,取消地方代理权,进而建立自己的分公司。制造商的拿走了经销商苦苦经营数年的网络,吞食了从经销商至终端店的利润,传统经销商严重受挫。
七、美发美容产业升级利好消费者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消费理性的增强和消费知识的积累,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无不对美发美容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企业全面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国家为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这一方针适应了美发美容企业升级的需求。现在,企业与教育的通路正在打开,为企业的人才升级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传统经销渠道受挫,使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终端为王”的深刻含义,开始重视企业自身建设,重视对于下游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这对美发美容服务企业的升级来说不无益处。
而上游的化妆品制造业,也在不断为终端提供技术和管理服 务。来自自身的努力,来自教育领域、生产领域、经销领域的附加服务,这些共同促进美发美容服务也的产业升级。八.吸引投资和带动就业
1.美容业是投入少、进入门槛低、民营资本占绝对比例的新兴服务产业。美容业必然将是国家下一步启动和激励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2.美容业是典型的青春产业,将对社会就业具更强的吸纳能力,是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最可观的就业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