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管理
填空题:
1.按照城市的行政分类:中国可以分为、、、级市四类。
2.我国当代市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包括(1)建制双重性(2)结构同一性(3)法律地位非自治性(民族自治地区的市除外)(4)行政地位等级性(5)职能广泛性(6)内设层级的混合性
3.中国现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
4.城市政府运用权力来实现职责时,其权力的运用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它分别表现为决权、执行权和行政权三种权力
5.从范围上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市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一是城市政府和市民高度重视垃圾问题;二是市民自觉坚持分类倾倒垃圾;三是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科学化、三是商品房和福利房相结合型
9.城市政府的主要经济调控职能,从总体上概括起来就是:调控职能、综合管理职能、法律调控职能等
10.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三大类:区
名词解释:
1.城市权力政治系统:它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有机结合的总体。
2.城市规划:以城市中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和法规等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整体角度出发,用社会理性干预人类的行为,调配社会资源,构筑城市空间环境,引导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3.城市基础设施 :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4.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或称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5.城市环境 :是指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外部条件,即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土壤、大气、阳光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物、构筑物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6.住房自有化政策 :住房自有化政策,是通过自有住宅的增多使租房户的比例降低,达到减少房屋租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降低房租的目的。
7.城市公共经济 :是一种产生于竞争性分散经济基础之上的,又反过来对分散经济起扶助、制衡、服务和推动作用的经济系列。它一般由政府主持和提供,通常它涉及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工程和公共投资等领域。
8.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9.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而依法建立的,由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货币、物质或劳务形式的帮助,以维持公民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的制度。解答:
1.简述城市和市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与“市”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城市”,是指一个人口密集的居
民点,通常是工商业较为发达、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居民大都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是其邻近区域的政治、行政、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邻近居民的社会活动中心。它是一个社会、经济、地理概念,是一种历史存在、一种空间现象。 “市”是一个行政概念、政治概念和法律概念,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
法定程序设置在城市地区的地方行政建制。市是与省、县等行政建制等相对应的术语。
2.什么是市民参政?其途径有哪些?
市民参政,亦称市民政治参与,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
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利益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等权利,监督权力的行使,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 市民参政议政的途径包括:利益表达、行使监督权、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
(1)市民的利益表达
市民利益表达,是指城市公民的群体、个人和组织,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
力执掌者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要求的行为。如市民的上书、请愿等活动,都是典型的利益表达方式。市民利益表达是市政决策的重要参照系,也是城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市民的监督权
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以广泛的监督权力。市政府必须接受市民的监督,这是使市政
府不会腐败变质的根本保证。
(3)市民的选举权、罢免权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时还规定了由公民直接行
使选举权、罢免权等。这是市民参政最正式、最权威的形式。
3.实施城市规划的管理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1、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2、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3、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检查和奖惩
4、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4.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应包括哪些内容
1、城市供电管理
2、城市供水管理
3、城市供气管理
4、城市道路管理
5、城市灾害管理
5.简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 第一,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自
身的发展,而是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交通活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提高人们交通活动的效率。交通以人为本,交通为人服务。
• 第二,提高环境资源的效率。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定城市社会经济活动
规模与范围的基础。
• 第三,环境保护。交通工具的污染物排放和噪声污染是城市交通系统环境影响的两
大方面。如何协调交通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6.简述城市住房政策的基本内容
1、公共住房政策
• 公共住房政策,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或实现国家所有的住房福利分配
为主要内容的住房政策。、住房自有化政策
• 2住房自有化政策,是通过自有住宅的增多使租房户的比例降低,达到减少房屋租
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降低房租的目的。
3、住房补贴政策
• 住房补贴政策是针对低收人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又一项措施。在许多国家,接受住
房补贴的是低收入者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多子女家庭等.•
4、住房金融政策
•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国家都经历了“房荒”、“贫民区”或“棚户
区”的困扰。因此,各国政府一致认识到,住宅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住宅问题完全采取市场机制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他们普遍建立起有政府参与的住房金融体制,以此作为政府干预住房资助、投资和建设的基本途径。
7.城市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有哪些?
1、提供公共物品
• 自由市场制度是建立在交换的等价原则之上的,只有那些具有排斥性质的可以交换的产品才能进行市场交易;与私人产品不同,公共产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所以公共产品的交换行为难以产生,消费者与供给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中断。因此,为弥补市场的这个局限性,公共物品应主要由城市政府来提供。
2、计划调控职能
•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快慢,社会效益的好坏,关键之一在于有无一个正确的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
3、综合管理职能
• 一级城市政府在经济管理中,一定要遵循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综合考虑环
境、土地、资源、经济、人口、社会、文化等因素,围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土地利用、交通通讯条件改善、工业布局、副食品生产、社会问题的解决、居民点分布等重点,加强城市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财政金融管理、公用设施管理、工业管理、城郊农业管理、交通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不断提高城市素质,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
4、法律调控职能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城市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城市政府最基本的职能。
8.当前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核心在于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致思路:
(1)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取消农业、非农业等各种户口类型;废止所有关于“农转非”的政策规定。
(2)实行居住地登记原则,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以户口簿、身份证,出生证为主的管理办法。
(3)实行以公民住房、职业和收入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落户标准与政策控制相结合的户籍迁移制度。
(4)实行社会待遇与户籍脱钩的政策,取消一切附加条件,恢复户籍本来面目。
(5)实行大城市严格控制、中小城市适当放宽,城镇全面放开的方针,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
(6)建立以科学、合理的户籍登记内容为基础的户籍体系,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全国户籍管理信息网络。
户籍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也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程度。国家对此项改革总的原则是积极稳妥,分清轻重缓急,从易处入手,分步实施。
9.城市社会福利包括哪些内容?
• 社会福利就其对象范围而言,可分为广泛性社会福利和群体性社会福利。前者有住
宅福利、教育福利、卫生福利、社会补贴、社区服务等;后者有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等。
1、住房福利
• 我国城市居民住房福利有公共住房福利和职业住房福利两种,但目前职业住房福利
正在逐渐社会化,公共住房福利是福利性与商品性兼有的住房福利。其具体内容有:
(1)住房分配货币化
(2)提供经济适用住房
(3)提供廉租住房
2、卫生福利
• 卫生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以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为目的所提供的以医疗和保健为内
容的公共福利。
3、教育福利
教育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所提供的以兴办和扶持教育,实现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为内容的公共福利。
4、文化康乐福利
5、特殊群体福利
论述:
1.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政府职能如何转变?(论述题)
1、我国市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体制上,高度集中地管理城市事务特别是城市经济企业,片面地把城市政府的经济
行政职能等同于城市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了一套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
方式上,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控制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把企业经济活动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抓得过细、包得太多,从而使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机构上,分工过细、职能重叠的政府职能部门变来变去。
2、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
根本任务——彻底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
服务职能。我国市政府职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
基本思路:(1)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撤消部分职能;(2)按照“政企分开”、“政社
分开”的原则,转移部分职能;(3)增加部分职能;(4)强化部分职能。
3、我国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调整城市政府行使职能的外在环境,为转变职能提供前提。
调整城市政府内部系统的经济行政职能,为转变职能提供保证。
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行政职能,为确立科学的政府职能开路。
在市政府职能实现方式上,坚持从过去的行政命令为主,向综合使用规划指标、经
济杠杆、经济信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这五种调节手段转变;坚持从过去以直接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向间接控制,引导企业行为转变;要进一步充实加强综合经济管理和经济检查机构,适当合并和精简专业性管理部门。
2.试分析我国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改革方向。(论述)
• 我国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改革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职责,形成强有力的决策指挥系统
• 在国民经济分级管理中,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指挥层次。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
机综合体,作为经济中心,其功能的充分发展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城市政府决策指挥是否正确。因此,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突出任务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城市经济的决策指挥系统。
• 为了保证城市政府能够科学地进行经济决策并有效地加以指挥实施,固然要求作多
方面的努力,但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和职责。这就要处理好国家与城市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权限,落实其职责。• 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城市经济决策指挥系统,就要求城市政府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
和优势,制定出符合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分配政策等,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其有所遵循。同时,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构建合理的城市管理系统。在组织形式上,城市经济的决策指挥系统、调节控制系统、组织协调系统和监督检查系统的各项职能都需要具体的管理机构来承担。针对原有城市经济管理机构所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等弊端,新型的城市经济管理机构必须充分体现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即精简、统一、高效。
2、城市政府要转移部分职能,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关键在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怎样转变。城市政府通过机
构改革,应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将属于资源配置、生产经营和社会自治职能转移出去,交由市场、企业、社会中介和自治组织承担。城市政府只有贯彻简政放权、政权分开的原则,不直接插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真正赢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才能使城市经济上新台阶。
3、城市政府要立足于城市经济的内在联系,形成多方兼顾的组织协调系统
• 城市是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中心地,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
型而非自我封闭型。实行城市经济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城乡的横向经济联系,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横向联合为主、纵横结合的经济网络,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前提条件。为此,城市政府必须把计划、财政、物价等经济综合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统一组织起来,设立一定形式的协调机构,并赋予一定的裁决权,避免各自为政现象的产生,以实现对城市经济的合理组织和城市经济关系的有效协调,促进城市经济的大发展。
4、健全完善城市经济的调控体系
• 在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的国家,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
调控体系,才能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各个城市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增强城市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在城市经济的调控模式中,要建立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城市政府相结合的统一的调控体系。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建立起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的新体制。因此,凡是涉及全国统一政策和全国统一市场的管理权限必须集中到中央,以保证国家整体利益;而对于许多具体管理权限则要下放给城市地方,以利于地方城市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
• 要通过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明确各自的事权、财权和决策权,做到
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同时,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管理权限的划分既要强
调全国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各个地区的特殊性,避免“一刀切”。应当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国家的贡献率、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对外经济的依存度等多种因素,加以区别对待,使各地区的经济管理权限与其自身的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此外,还必须处理好行政区划的省区和大经济区的关系。
地方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掌握着行政指令、经济杠杆、政策法规等调控手段,与大经济区对经济活动的协调相比,与日俱增具有权威性的操作性,而且省区划分比大经济区划分相对稳定和明确,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是宏观调控的中间层次,而这些都离不开城市本身。要把各个有联系的城市组合成一个大的经济区,并以此作为一个以经济互补和分工协作为基础、跨行政区界的经济区形式,以促进横向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大经济区的协调组织,如共同市场理事、联络委员会和行业协调小组等,以协调各有关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活动,并与中央政府的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二篇:市政管理
第一章导论
市政:指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市政管理: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的主体:城市政府、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社区组织、私人部门、广大市民。
市政管理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
市政管理研究意义: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城市
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对于加快
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2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3形成诸多国际型城市
4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的功能:生产中心的功能;商业中心的功能;金融中心的功能;交通中心的功能;信息
中心的功能;政治中心的功能。
大都市区:指一些规模较大的诚实超越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
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
口比重的变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城市化发展的阶段:起步阶段1760-1850;局部发展1880-1950;全面繁荣1950-现在。城市化率超过30%,进程加速;城市化率达到70%,进程减速发展。城市化呈现的新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2形成了有若干
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很多国际型城市。4出现了“逆城
市化”趋向。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中国城市化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3实行城
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正: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生活稳定,有利于保障
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微湖城市发展和市民
生活的秩序状态,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冲
击,避免过度城市化,避免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负:直接制约
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限制了人口素质和发展。
城市化发展的新思维:
第三章 城市管理理论
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
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市场垄断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分配不
公问题;宏观经济问题;公共秩序问题。
公共管理的使命:1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3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4矫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5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保障宏观经济稳
定7推动发展和进步8提供制度和规则。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部门扩张2公共决策失误3政策执行低效4行政成本高5再分配不
公6政府设租
城市管理的理论:1从单中心管理走向多中心治理2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性政府3从管制
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4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5从封闭型政府走
向透明化政府6从学习型政府走向研究型政府
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1政府服务2政府间协议3政府出售4合同承包5特许经营6政
府补助7凭单制8自由市场9志愿服务10自我服务。
第四章 国外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城市政府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国外市政体制类型:1议会市长制2市长议会制3市议会制:英国加拿大4市委员会制5议
会经理制
国外市政体制的共性特点:1城市政府为基层行政单位2城市政府普遍享有自治权利3议会
在城市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4实行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不同特征的原因:1各国政治和历史传统不同2各国国家结构形式不同3各国普遍实行地方
自治。
第五章 中国市政体制
中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统一性,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1901年1月,《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城镇区域和乡村区域进行划分,标志着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市”及市政管理组织的产生。
1943年《市组织法》标志着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已基本成型。
城市行政等级制度: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3市政
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5市政管理职
能具有全能性。
市领导县体制利弊:利:1加强了行政管理2形成了经济合力3统一了城乡规划
弊: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2不公平
竞争加剧了市县矛盾3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能力有限4城乡合治不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5市领导县体制缺乏宪法依
据,容易导致城乡统计混乱。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合理界定市政职能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3合理设置计策结
构4加强市政管理法治化建设。
第六章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间布局而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部署。
三大运动:城市卫生防疫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
1909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933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
城市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3有利于提高城市
综合效益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5有利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6有利于
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1898年,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第一打破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形态上截然对立的旧观
念。
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1协调原则2效益原则3节约原则4人文原则5生态原则。
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1城市发展存在过度蔓延危机2城市建筑呈现个性特色危机3旧
城改造认为地隔断历史文脉4城市交通呈现拥堵危机5城市房地
产存在泡沫危机6城市环境面临生态危机。
中国城市规划的理念变革:1以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使命2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环境
容量3推行“四条线”管制方法,保护城市不可再生资源4导入
理性预期收益管理,有效经营城市资产5推广“法定图则”,优化
控制性规划的调控能力6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减少规划修
编的随意性。
第七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政府规制:指在法治的制度框架下,城市镇政府的有关部门以矫正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多元
利益平衡为使命,对微观经济和社会主体实行的直接干预和控制行为。
政府规划的作用:积极:1有利于防止过度竞争,提高经济效率2有利于维护公平的市场交
易3体验苦头有增进公共利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消极:1过度规
制容易引发企业寻租和政府腐败2过度规制抑制了组织创新,降低了经济
效率3过度规制加重了财政负担,损害了公共利益。
第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1是发挥城市多元功能的物质基础2是形成经济集聚效应的重要保证
3是提高市民福利水平的物质条件4是实现正外部效应的重要手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均衡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
水平不高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4城市基础设施运营
方式落后5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缺少政策配套。
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优势:1民营化是提高基础设施提供效率的重要途径2民营化可谓市
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3民营化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现状:
第九章 城市土地权利制度
城市土地的自然特性: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2土地适用的差异性3土地利用的耐久性
城市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价值的区位效益型;边际效益的递减性;土
地价值的资本性。
城市土地空间布局的三种模式:同心圆模式;放射性模式;多中心模式。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1坚持城市土地单一的国家所有制2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3国有土地有偿使用4特殊用地无偿划拨
城市住房供给三种类型:1商品住房2经济适用住房3廉租住房
中国现行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1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购买对象界定不明确;投资
比重不足,供求矛盾尖锐;经济适用房价格监控失效;经济
适用房开发和销售环境存在腐败和不公问题2廉租房制度存
在的问题: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小;各地实施廉租房政策的差异很大;廉租房的建设资金来源不稳定3住房公积金制度
存在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的覆盖率较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
率偏低;住房公积金管理落后,监督禁止有待强化。
中国城市住房保障的制度创新:1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2制定专门法律明确政府住
房保障责任3实行以租借方式为主的住房保障改革4改变政
府补贴方式,从间接补助走向直接补贴5完善社会自己投入
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
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1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诉求2自由迁移的政策效应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社会公正的理论流派:1自由主义公正观2功利主义公正观3平均主义公正观
底线公正的理论内涵:1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实行平等化分配2经济活动收益实行功利化分
配3基本福利和基础性公共服务实行均等化分配4社会突出矛盾实行
综合回应性分配
底线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在制度上给公共服务设立底线。其次,底线公共服务需
通过刚性的制度予以保障。再次,在国家规定的底线公共服务基
础上,发达地区的城市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适当提高
底线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最后,超出底线公共服务之外的服务
需求,要通过市场途径或社会途径获得满足。
保障底线公共服务的基本思路:1明确界定底线公共服务保准,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2
加大社会性支出比重,收缩维持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的比重
3底线公共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4拓展公众参与的有效途
径,保障社会多元利益和谐共存。
第十二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城市经营:它在政府推出私人领域管理的基础上,进而在公共管理的部分领域也引入市场机
制,通过公司合作的方式,协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城市经营的特点:1城市经营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做法2城市经营的目的在于以最小的市民
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3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4城市经营对
象是可经营性公共资源5城市经营的基本手段是引进市场机制。
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1“用脚投票”理论2企业化政府理论3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城市经营的主要问题:1竭泽而渔式的圈地卖地现象盛行2政府与开发商联手侵占农民利益
3牺牲市民利益以谋求政府收入4城市经营脱离城市规划,存在急功
近利现象。
城市经营的改进对策:1扭转城市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的局面2改革和完善城市征地制度3
完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制度4建立和完善法治化的约束机制
城市治理的制度创新:1推进有限政府建设2发展公司合作和伙伴关系3完善多中心治理结
构4扩大公众参与和民主治理5推进城市治理信息网络化。
第三篇:市政管理工作总结
市政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打生态牌、走环保路,建设生态型城区”的工作思路,在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和工作创新力度,全面推进工作的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政管理工作总结。
一、积极创新环境保护方式,努力探索环境***发展新路子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组织指导驻区大专院校成立了“绿色地带”环保志愿者协会,利用“4·22”地球日、“6·5”环境日,开办一次环保主题展、2次环保电影周和4个环境警示教育巡展,广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了学生和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二是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启动了对青山镇畜禽养殖循环经济试点,采取争取政策、联系贷款、提供技术服务等办法,帮扶文臣奶牛场投资50万元,建设1个日处理500头牛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厂。目前,土方工程已经展开,预计7月份投产使用。巩固了东金集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三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对辖区5个镇1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厂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向市局上报了专题调研报告。四是推动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工作总结《市政管理工作总结》。启动了2个省级生态村、3个绿色社区、3个市级安静小区和30家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指导松浦镇和——镇分别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松浦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材料已经上报省环保局。
二、不断强化环境综合管控,节能减排工作打开了局面.一是严把环境准入关。建立了总量控制档案,按国家和省市环保局的要求,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选址布局要求和总量控制计划的项目实行了禁批。启动了规划环评工作,正式向区规划分局、市政工程建设办公室、捷能热力公司等3家单位发函,要求对2个工业园区、电力工程、市政道路和集中供热工程进行规划环评。二是稳步推进污染集中处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捷能热力集团,在采暖期来临前完成2个工业园区企业拆炉并网工作,目前,已对其中10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拆炉通知。加快集乐、上坞污水处理场(站)建设,预计11月底投产使用,达到日处理2.5万吨污水能力,保证两个工业园区开发过程中不产生新的污染。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联合区政法委、行政执法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多家单位,对辖区街道办事处和镇实施拉网式排查,取缔小炼油厂6家、小造纸厂2家、小电镀厂1家。四是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对2家没有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5家“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三、认真履行环保服务职能,及时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一是加强了污染源治理。开展了农药化工企业、工业企业等重点污染源排查,对10个烟尘、扬尘、噪声污染源进行了重点治理,对辖区内6个排污口实施了重点盯防,每月检查一次,并记录在案。开展了基建工地检查和沿江排污企业排查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排污问题。二是开展环境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加强环境信访,上半年52件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得到及时处理,结案率达到98%。强化了“两考”期间噪声污染源排查与清理,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称赞。
四、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环保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
结合最佳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培训和“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作风养成活动,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组织参加了市局和——区“双评”活动,举办了1期法规制度学习班,落实了政务公开和行政效能监察等规定,强化了环保人员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意识。康华同志被行政审批中心评为星级服务人员。
第四篇:市政管理总结
市政工程 年终总结
2006年是总公司施工生产、养护管理任务有史以来最为艰巨繁重的一年,也是结构调整、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和进一步的投资体制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对职工队伍稳定要求最高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工会组织根据总公司党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形势,全面融入中心工作,突出履行维护职责,在深化学习型班组创建、业主单位劳动竞赛、养管单位外来工管理、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扎实的工作和努力的探索,使多项工作有所创新和突破,进一步动员了广大职工为完成改革和生产养护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启动班组创建,支撑素质工程
各级工会组织根据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创建工作的实施意义认识到位、理念清晰,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两级组织根据市总《素质工程目标管理评估体系》和《班组创建标准》的要求,相继出台了《学习型班组创建标准》和《实施办法》。一年来,组织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讲座12次,参加人数达800余人次。各单位针对各自的工作空间,创新了许多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如公路局将素质档案与人事制度改革的聘后管理、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与工资待遇挂钩,体现了素质档案对职工素质能力的评估和激励作用;发展公司针对薄弱岗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的规模化培训和练兵比武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道桥处、排管处针对职工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发展需要,分类建立培训基地和持之以恒的导师带徒制度,为职工向多技能、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设计院、投资公司结合高级人才、高新技术的需求,在建立学习网络,构筑交流平台和超前学习、技术储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地铁管理处,为提高职工竞争上岗能力,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职工素质,积极为运营输送人才”的口号,鼓励职工自学互学,学习地铁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知识,起到了稳定人心,破除消极等待心理的作用。各单位结合《创建招法50例》的征集,整合梳理、归纳总结了一系列的班组创建工作典型模式和操作经验,把实践工作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了创建意义和创建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向纵深发展。《创建招法50例》的完成,标志着我们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各单位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进一步明确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向高新工艺技术材料领域拓展,向工程建设的难点和促进企业提高效益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突破。是既出科技成果,也出人才成果的最佳工作载体和平台。一年来,全局广大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200余件,采纳率58.2%,创经济效益600多万元;完成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108项,创效益450多万元。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向高新技术和企业效益、社会效益深化,比如:道桥处机修厂自行研制的二代I型铣刨机、排管处的西南角自动化泵站、公路局轻骨料砼在旧桥改造中的应用、投资公司纪庄子污水厂离心鼓风机技术改造项目等等。
二、创新劳动竞赛,促进各项管理
劳动竞赛在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工作形式上已经走出了工会唱独角戏,自我循环的封闭小圈子。建立了以工会为核心,辐射、带动、综合行政职能部门多项管理的和各项业务指标的“整合式劳动竞赛”格局。它既优化了企业管理,也提升了工会工作的层次。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竞赛标准更加科学,组织程序更加顺畅,激励效果更加明显。劳动竞赛已经成为了施工管理和项目总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链条。比如发展公司结合业主项目工作特点,为严格合同管理组织的业主契约管理型竞赛;设计院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围绕市场开发开展投标竞赛,围绕科技创新开展攻关竞赛,围绕管理增效开展挖潜竞赛;道桥处结合素质工程,旨在提高人员素质的“五比一创”竞赛;排管处根据养管指标和内业标准开展的汛前短途百分考核竞赛;公路局为杜绝安全隐患进行的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安康杯”竞赛;开发公司在建房工程中开展的 “六上一保”竞赛和在销售阶段开展的 “五优一快”竞赛等等,在推动施工管理上水平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行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竞赛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竞赛工作的地位相应地得到提高。
养管单位外来工队伍管理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业已由建档、建会、建制的初级阶段向正规化建设过渡,比如,道桥处探索的外来工经济权益、安全生产、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生活管理、内业要求等方面的正规化管理已经初步成型,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推广。
三、坚持基本职责,深化民主管理
在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改革,施工生产任务艰巨的形势下,充分发挥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职能,不仅在动员职工支持改革,投身重点工程建设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企业管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维护职工,特别是弱势职工群体经济利益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吸纳广大职工智慧,共谋改革发展大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年职代会收集提案273件。其中涉及改革的63件,企业管理、生产经营78件,提案落实率达到90%,答复率达到100%。
在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中,为充分维护职工的权益,各级工会组织强化源头参与力度,研究政策,把握参与程序,完善沟通网络,提高自身的维护能力;严格了职代会组织程序,强化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过程。如道桥处运用职工代表听证会、论证会、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提案制度的“三会一制”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保障制度,切实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公路局的各级工会干部在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超前参与、及时下访、宣传解释、反馈预警等工作程序,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排管处克服长时间的群体上访、反复缠访的压力,坚持“立足调研、联系实际、选准角度、充分表达”的工作原则,在源头上反映职工意愿,在难点上把握改革政策,既保证了改革措施的顺利出台,又使职工的利益得到保证,也锻炼了工会干部的维护能力。
企业单位在推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有了长足进步。发展公司所属16个法人单位,全部签订了集体合同,规范了合作企业的有关行为,并且成立了相应的监管组织定期检查,督促履约。开发、投资、监理、滨海等公司相继建立了工资协商机制,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保证了职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高。
《民主管理质量体系》推广工作在几大单位积极开展,调研分析现状、对照检查不足、梳理工作程序、总结经验教训正在有序进行,为进一步完善实施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整体工作
各级工会组织注重自身建设,坚持建项目与建会同步,高标准配备干部。同时,在规范工作程序,量化考核指标,强化内业管理、培训基层干部,提升基层活力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工会干部学习理论、研究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已经形成风气,也为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总公司工会相继组织了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工会工作形势任务讲座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宣讲等多次,为各级工会干部加油充电。
今年是我们连续开展工会工作理论研讨活动的第13个年头。这项工作已经形成制度规范,形式基本固定,内容与时俱进。各级工会干部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新理论、关注新问题、总结工作规律、归纳工作方法,提高了理性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今年我们报送10篇论文参加市总城建工委的评选,选送8篇论文参加市总“三优”成果奖评选,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先后有11篇调研成果和理论文章发表在《天津工运》上,我们的第六册《优秀论文集》也已经结集出版。市总副主席安亭洲同志在序言中对我们调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年来,总公司工会网站在广大工会干部的爱护支持下,共采集发布图片新闻、工作动态、调研报告、论文等60余篇,近20万字的信息量。起到了沟通信息、指导工作、对外宣传、研讨学习理论和交流工作经验的目的。
建家工作作为传统优势项目仍然保持强劲势头。各单位在巩固建家成果,深化建家工作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合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文化建家、素质建家、特色建家、乐园建家等活动相继开展,保证了建家工作的实效性。
送温暖工程继续深化。健全和完善了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利益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了帮扶工作思路,建立了“信息报表汇报制度”,使工会对困难职工生活基础管理工作向注重数据对比、结构分析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充实了帮扶基金,加大了解困基金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去年全局救济补助困难职工1064人次,发放救济金40余万元。极大的缓解了困难职工的生活压力。
退管工作扩大、完善了按居住地划片分组,健全了退休人员档案,实行自行管理,自行服务,自行包保的退休职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对全局2827名困难退休职工和33名退休劳模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90余万元。
财务工作超额完成全年经费收缴和上解。基层财务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女职工委员会作用得到加强,女职工合法权益保证机制逐渐完善和健全。“三八”太极系列展示活动形成规模。
2007年工会工作要点
2007年市政总公司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总公司党委扩大会议和市总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精神,在总结工作规律,借鉴先进经验,结合企业改革和生产任务形势的基础上,落实市总“全力抓基层,全面上水平,全会创品牌”的工作总体要求,确定2007年为“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年”,以基层工会工作活力建设为龙头,拉动各项工作上水平、创品牌。为市总“全力打造展示中国工会地位作用的窗口品牌形象”的工作目标作劲,为企业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基层活力建设的总体工作中,突出强调的工作内容是: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工作态势;培养孜孜以求地接受新理论、借鉴新经验的学习精神;树立坚持不懈地发现工作规律、探索工作模式的创新观念;把握不折不扣地融入中心工作、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活力建设的工作标准是:工会工作在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职工队伍上有突出的作用;在企业的整体领导中有代表职工意愿、维护职工权益、源头参与重大事项的政治地位;有上级领导、同级党政认可的显著工作成效和群众拥护的良好工作形象;在凝聚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有科学的工作模式和先进思路、亮点招法;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坚持工作高标准,敢为人先,破解工作难题上有建树。
一、强调政治意识,把握活力建设方向。一是在工作的方针指导上强调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总公司党委扩大会议提出的 “提升五个能力”的要求,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工作观念,突出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双维”工作主线,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把“双维”理念统一起来,提高“双维”之间矛盾的协调化解能力;二是在工作的基本思路上强调结合总公司党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结合企业改革和生产的大背景考虑问题,主动出击,融入企业的主体工作,发挥特色工作优势,找准切入点,力求形成新的工作品牌。三是在工作的基本措施上强调以抓好两个“循环”为载体,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工会组织内部要强化自身建设,提升维权能力、服务能力和依法治会的工作能力,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标准;在工会组织外部,主动争取支持和帮助,协调、利用党政各方面的优势力量,支撑工作。结合市总的大培训安排,重点探索、解决兼职工会主席如何发挥兼职优势、克服劣势,清晰工作思路,娴熟转换角色这一制约基层活力的瓶颈问题。
二、立足基本职责,把握活力建设主题。按照中央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立足工会的基本职责,探索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框架,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工作主线,在沟通企业中管理层、劳务层,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等各利益群体的思想认识、宣传如何看待各利益群体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加强基层民主和谐政治工作、稳定劳动关系上,创建多种活动载体,在搭建沟通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和建树。要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职代会和职工代表的作用,提高职代会的议事质量,扩大职工代表参与、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民主权利,探索新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把住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过程中的维权关口,健全完善源头参与机制,提高源头参与质量,要主动靠前、主动协调、主动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构建多样化、现代化的基层维权信息通道,推广建立职工与企业领导的维权沟通方式和问题解决、答复程序,探索规范化的维权机制建设;加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程序的实效性研究探索和履约检查力度;科研设计单位和“四高”群体聚集的项目,应着重研究“四高”群体对工会工作的需求,提高他们对工会的认知程度,探索工会工作在知识分子密集单位的工作着力点和工作模式。
三、着眼长效机制,把握活力建设目标。长效机制建设是工会工作专业化的更高要求,也是改变传统的活动型、临时性工作习惯的根本方法。要依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是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体系,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长效机制是专业化的劳动竞赛组织体系,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是职工素质工程和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体系,保持企业稳定的长效机制是劳动关系协调和困难职工包保体系等等,在工作体系的更高层次上把握工作目标和标准,完整地、系统地、规范地,科学地规划和完成工作。
要完善建设业主单位和养管单位的劳动竞赛组织形式,继续探索加大劳动竞赛奖励力度、监控力度和考核科学性等工作模式,大力推广成熟经验的交流和借鉴;要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与“学习型组织”创建结合起来,赋予传统的技改技革工作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
认真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抓好工会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加大建会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外来工工会组建和正常开展工作,完善外来工工作、生活、培训和管理的正规化建队模式和成功经验的推广工作;在合资合作企业中,探索委托聘用和临时劳动关系劳动者组建工会和开展活动,消灭工作死角;继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加大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力度,力求全员参与和全域覆盖,继续抓好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和培训,年内力争把班组长轮训一遍,使用好《创建学习型班组典型招法50例》一书,在阶段性创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共享、经验共享的优势,不断地创造新鲜经验,发现更深层次的创建规律,推动工作滚动发展。在去年试点范围的基础上,各单位要再确定20%的建制班组、项目或部室做为重点创建单位,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努力创建一批有学习架构、有创新成绩、有人才成果的高质量的学习型班组典型,争取使我们的创建工作形成有深厚理论和经验支撑的工作体系。
四、全面提升水平,把握活力建设关键。活力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关键在队伍。应当着眼于干部素质的提高,努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和争当学习型工会干部活动,利用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与工会业务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工会干部围绕大局、融入中心的能力,组织职工、动员职工的能力,源头参与、依法维权的能力,协调矛盾、整合关系的能力,服务职工、教育职工的能力,内强优势、外借资源的“双循环”能力,推进工会工作专业化、工会干部专家化进程;应当着眼于工作程序正规化的建设,把依法治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体系,严格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高水平的实现;应当着眼于工会工作理论建设,按照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理论政策研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提高理性思考和理论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要在拓展思维途径上下功夫,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规律上下功夫,把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创新融为一体,努力突破常规的认识层面,从更新、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问题,提出理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市政总公司正处在改革和施工生产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上下一心,积极进取,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各项任务,构建和谐企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市政管理
1.市政: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2.市政管理: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3、市政管理基本使命: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与私人管理的比较:首先市政管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为导向,它坚持以人文本,追求公共利益,与私人管理的营利和利润取向不同,其次市政管理强调公平责任,私人管理更强调效率和竞争,最后市政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过程,而私人的运作受公众舆论和政治过程的影响要小得多
5、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在有限的城市地域空间内,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建筑资本文化科技等)高度密集且相互交织在一起。
6、城市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7、城市发展新趋势:(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2)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3)形成大都市和大都市连绵带(4)形成很多国际型城市(5)生态城市建设开始启动
8、城市的复合功能(1)生产中心功能(2)商业中心功能(3)交通中心功能(4)信息中心功能(5)政治中心功能
9、大都市区: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导致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为一体化地区
10、城市化: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1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
11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由工业革命促成的历史现象,城市化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口比重的变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12测量城市化水平的测量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方法有;城市非农业人口测量法、城市土地比重测量法、城市化人口增长速度测量法、城市数量增长速度测量法。最常用测量城市人口占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13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不是城市人口重新回归为乡村人口的过程,而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14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过程(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过程()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1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调整2城市群的含义3城市新思维(城市群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消费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促进消费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15城市化滞后的积极效应:立足于消化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迁徙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有利于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供给,避免城市出现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
城市化滞后的负面政策效应:(1)城市化滞后制约农业规模经营(2)不利于发挥城市经济效益(3)是生态环境付出代价(4)限制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16都市圈:一般是指一个或两个大都市的作用范围,他一般是以大都市的辐射半径为边界,并以中心城市来命名。
17公共部门: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体系
18城市公共部门包括:政党、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公共部门
市场机制的作用:需求满足功能、情报传递功能、检验评价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激励创新功能
19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误,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20市场失灵表现:(1)公共产品问题(2)外部效应问题 亦称外部性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3)市场垄断(4)信息不对称(5)分配不公(6)宏观经济
21公共管理的使命:(1)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3)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4)矫正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5)维护社会公平正义6)保障宏观经济稳定7)推动发展和进步
22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23政法失灵表现1)政府部门扩张2)公共决策失误3)政策执行低效4)行政成本高5)再分配不公6)政府腐败
34城市公共产品: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显著特征: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
35公共产品供给具体形式:1)政府服务2)政府间协议3)政府出售4)合同承包5)特许经营6)政府补助7)凭单制8)自由市场9)志愿服务10)自我服务
36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1)有限政府理论2)服务型政府理论3)新公共管理理论4)城市治理理论5)绩效管理理论6)公众参与理论7)无缝隙政府理论
市政体制的概念:城市政府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37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亦称市政组织形式,是关于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议会市长制、市长议会制、市议会制、市委员会制、议会经理制
38国外市政体制的共性:1)城市政府为基层行政单位2)城市政府普遍享有自治权利3)议会在城市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4)实行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中国市政管理体制的主体:
1、市政管理的权力系统(中共市委、城市权力机关、城市行政机关、城市司法机关)2非权力系统(民主党派组织和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营利性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市民参政)
39国外市政体制的不同特征:1)各国政治和历史传统2)各国国家结构形式3)各国普遍实行地方自治
40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
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5)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全能性 41市-区-街道体制:即市政府领导区政府并在区政府之下设置街道办事处作为派出机关,负责履行政府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反应居民意见
42市区街体制改革:1)适当合并市辖区和街道,扩大市辖区和街道的辖区规模2)适当扩大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权力3)市政府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权划分出现法制化趋向
43撤销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效应1)利于减少行政层级2)降低行政成本3)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44市领导县体制的利弊分析:利1)加强了行政管理2)形成了经济合力3)同意了城乡规划弊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2)不公平竞争加剧了市县矛盾3)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能有限4)城乡合治不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5)缺乏宪法依据,容易导致城乡统计混乱
改革是领导县体制的思路p92
45市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的基本方向:1)合理界定市政职能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3)合理设置层级结构4)加强市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46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各项建设进行的权威性目标选择和综合部署
47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城市卫生防疫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催生的结果:P9948、1909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首都雅典集会制定了第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
49城市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促进城市合理布局3)提高城市综合效益4)维护城市生态平衡5)保障城市交通畅通6)塑造城市特色形象50、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记者霍华德在吸取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理念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规划理念。1898年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第一次打破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形态上截然对立的旧观念,提出了建设没有工业喧闹、人口规模不大、低密度和接近大自然的田园城市的设想
51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1)协调原则2)效益3)节约40人文5)生态
52城市规划的分类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详细规划P108
53(案例分析)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1)城市发展过度蔓延的问题2)城市建筑缺乏个性特色3)旧城改造中断历史文脉4)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5)城市房地产存在泡沫问题6)城市环境面临生态问题
54中国城市规划的理念变革1)维护多元利益平衡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推行“四条线”管理方法4)注重理性预期收益管理5)扩大公众参与渠道6)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
7)加强对规划机构的监督
55城市政府采购的概念:城市政府及其他受政府控制的企事业单位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在财政监督下使用公共资金从国内外市场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56城市政府采购的特点:1)采购资金的公共性2)采购对象的广泛性3)政府采购的非营利性4)政府采购的公开性5)政府采购的政策性6)政府采购规模庞大
57城市政府采购目标1)竞技性和有效性2)保障廉洁采购3)调控经济发展4)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
58城市政府采购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有效竞争
59政府规制的概念;在法治的制度框架下政府有关部门为矫正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多元利益平衡,对微观经济和社会主体实行的直接干预和控制行为
60政府规制的理论发展:1)公共利益理论2)规制俘虏理论3)放松规制理论4)激励性规制理论
61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是保证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运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及其服务的总称
62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1)是发挥城市多元功能的物质基础2)是形成经济集聚效应的重要保障3)是提高市民福利水平的物质条件4)实现正外部效应的重要手段P149
63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改革:是指政府不以直接投资者或借款人的身份介入具体项目,转而通过提供政策优惠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引导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64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必要性1)可提高基础设施供给效率,2)有利于民赢目标,3)实现规模经济
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现状 P156
城市土地使用空间布局模式 1)同心圆放射多中心
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 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1城市土地所有权(私人部门所有、国家或者公共部门所有)2城市
土地使用权3城市地租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1)坚持城市土地单一的国家所有制2)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3)国家土地有偿使用4)特殊用地无偿划拨
城市住房供给的制度安排 1)商品住房2)经济适用住房 3)公共租赁住房4)廉租住房70 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存在问题1)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a购买对象界定不明确b 投资比重不足 c开发和销售环节存在腐败和不公2)廉租房制度a廉租房覆盖面太小b 建设资金来源困难 c运营缺少可持续性3)住房公积金制度 a覆盖率较低b 缴存率偏低 c监督机制有待强化
71城市住房保障改革的基本思路 1)基本保障型住房,提供最基本的公共租赁住宅,保障家庭和个人拥有最起码的居住条件,是城市政府的底限责任所在2)延生保障型住房 以政府为开发建设主体,建成后以成本价格向符合标准的家庭和个人出租,以中小户型为主 72 城市住房保障的创新 1)加大财政投入拓宽住房保障资金来源2)制定专门法律落实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3)实行以租赁为主的住房保障改革4)改变政府补贴方式从间接补贴走向直接补贴
户籍制度的含义: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公民基本信息进行收集、确认和登记的管理制度 73 户籍制度改革的利益驳论1中央政府的利益诉求2城市政府3外来人口4本地人口 74 社区的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与社会》表示又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于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引入中国
社区的基本功能 1)社会服务2)社会化功能3)社会控制4)社会参与
底线公平的含义(政府有责任维护社会分配的底线公平,给国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1)公民基本权利实行平等化分配2)经济活动受益实行功利化分配3)基础性公共服务实行均等化分配4)社会突出矛盾实行综合回应性分配
底线公平的价值:
1、从底线公平理论来看,基本福利和基础型公共服务要实行均等化分配,政府治理在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还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2、这种底线公平的公共服务制度设计,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基石。
政府的底线公共服务含义:即保障个人基本生活和发展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
底线公告服务的制度保障 1)明确界定底线公共服务标准2)加大社会性财政支出比重3)开放差异性公共服务领域4)拓展公众参与,维护多元利益平衡
80城市经营的概念:也成经营城市,他把城市看成企业一样进行经营管理,它是对可经营性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扩大财政来源,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城市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公共需求的活动
81城市经营的基础理论1)用脚投票理论1956美国学者蒂博特《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亦称“蒂博特模型”2)企业化政府理论P256
82城市经营的主要问题:1)圈地卖地盛行2)侵占农民利益3)损害市民利益4)脱离城市规划5)滋生腐败问题
83城市经营的改进对策:1)扭转城市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2)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3)完善公众参与制度4)完善法制约束机制
城市治理变革的理论争论:1新公共管理理论2新公共服务理论
84城市治理的制度创新1)推进有限政府建设2)发展多元主体合作治理3)扩大公众参与和民主治理4)推进电子政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