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丹县2014年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计划
南丹县2014年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农村财会人员长效培训机制,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大强农惠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农村财会人员实际需要,以解决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强化廉政建设教育为重点,积极培训农村财会人员,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和廉政意识,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今年对全县各镇(社区)农村财会人员分期进行培训,计划培训人员不少于150人次。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内容。主要是财政支农政策、农村会计管理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建设等。
(二)培训对象。各镇(社区)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主管财务的村级领导等。
(三)培训方式和时间
培训采取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分期集中授课方式进行,每期不少于三天(即24个课时)。各财政所负责协助
乡镇(社区)组织参加培训人员;教育函授站负责财政培训内容的授课,并做好培训信息档案的建立和汇总工作。
培训分为2期开展,第一期培训时间为4月上旬,第二期培训时间为4月下旬。
四、工作要求
各财政所、相关股室要高度重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统筹兼顾,周密组织,确保培训对象按时积极参加培训。教育函授站要结合实际,加强工作联系,规范培训管理,选聘优秀师资,改进培训方法,确保培训质量,真正达到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目的。
第二篇: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调研报告
摘要: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关系到财政职责的履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县财政干部基本情况的描述、指出了我县财政干部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师资、加强培训成果的利用、建立奖惩制度等,全方位的加强财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财政干部培训;不足;思考
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经济大管家,是一个地位非常重要的综合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策与执行的双重作用。财政干部素质如何,关系到财政职责的履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就如何提高我县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问题进行了调研。希望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县财政干部培训现状的分析,积极探索干部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完善财政干部教育的方法、拓展财政干部培训方式,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面立体的干部培训模式。
一、我县财政干部的基本情况
我县局机关及镇(区)财政所现共有人员196人,其中:局机关 104 人,镇(区)财政所 92人。在职财政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学历(大多为在职本科)128 人占65.31%,专科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34.69 %;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 104 人占53.06%,45—35岁55 人占28.06%,35岁以下 37 人占18.87%;从职称级别上看,高级职称 25 人占12.75%,中级职称 95人占48.47%,初级职称33人占16.83%,无职称43人占21.93%。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县财政干部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最高学历为本科的人数占比虽达65.31%,但除了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专科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干部占81.12%,成为我县财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干部仅占18.87 %,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高中级职称占比61.22%,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有33人占16.83%,特别是无职称43人占21.93%,而且以上人员集中在35岁以后新进人员。
二、我县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县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安排了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比如组织中层干部脱产赴院校培训、组织新录用干部的入门培训、组织周未讲坛等。但是由于总体形势的变化,也由于存在下面的一些的问题,干部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同志的培训认识不够到位。从调查情况看,所有财政干部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被动学习者居多,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只是被动的参加县局举办的培训班,有些甚至放弃培训机会,满足于现状,更谈不上主动去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工作创新就显得难上加难。
2、培训机会少而且不够均衡。虽然上级财政部门每年都相应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干部培训班,以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但并不是每个财政干部都有均等的接受培训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急需“充电”的一线干部却因为忙于工作和名额限制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
3、培训内容不够科学。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侧重于学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教学方式主要还是采用
“满堂灌”、“教员讲、学员听记”、“教员问,学员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互动性不够,让学员感觉培训活动较枯燥,不能积极融入到培训活动中,也不能提高对培训的兴趣。
4、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由于师资、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现下的培训班大多是占用周未时间的
“以会代训”或是“会训结合”,时间短,组织匆忙。而且由于经常占用周未时间,部分干部因家庭原因,产生了学习与休息时间的冲突。
5、培训师资匮乏。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会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财政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关于提升培训工作质量的思考
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政策和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各级财政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就做好我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要以建立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为抓手,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师资、加强培训成果的利用、建立奖惩制度等,全方位的加强财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1、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财政工作的议程,建立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1)建立学习制度。建立适合全系统干部的完整的学习制度。(2)健全培训机构。要明确负责科室,牵头安排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3)列出培训计划。整合各科所提出的培训需求,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培训计划。(4)建立培训平台。可以利用函授站这一教学平台,组织相关培训。(5)建立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6)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2、创新培训方式。根据财政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1)送出去学。可以送出去学,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到高校进修、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2)请进来讲。对普遍要求干部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聘请专家学者到单位来讲授,让大多数干部接受知识的更新。(3)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4)因需施教,小班化教学。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3、创新培训方法。教学上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更多的适应现代培训理念的教学方法,比如: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调查研究教学、“练兵”式教学等。使培训工作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保证培训工作效果。(1)在科所长周未讲坛的基础上,组织科所的业务骨干讲坛,针对岗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将业务评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一线教学,学习或评比结束后,可组织现场的业务观摩,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现学现用。(3)将机关党会与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结合起来。
4、完善培训内容。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以及培养多面手的总原则完善培训内容。财政干部的学习与培训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党性教育、廉政教育、业务培训。(1)开展党性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2)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拒腐防变教育,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3)紧扣财政中心工作,提高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重点开展各类财政政策落实、财政制度改革所需的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5、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针对财政工作的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对于专业教师的培养,可以由局指定科室牵头负责组建师资库,将系统内可以胜任培训工作的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列入师资库。组织库内人员的培训、学习、研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列入师资库的干部参与教学活动时,待遇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合理支付教学报酬。鼓励本土干部成为培训教师的主力,做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系统内干部中就有老师。对于能力培养类的教师可以聘请外面的专家或上级部门专业人士授课。
6、建立学习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学习教育的考核机制。将职工参加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取得学历、职称情况造册登记,有选择的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职工考核、职务晋升、工作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通过报销学费、物质奖励、通报表扬等措施予以奖励。同时对无故不参加培训、培训不合格者,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将干部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职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购置培训教材,报销职工学习培训费用,配备更新教学设施。)
第三篇:2011年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心得体会11.07.02
磨刀不误砍柴工乡财管理需猛药
2011年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石柱县南宾镇财政所:曾发培
电话023-73326868QQ:444791529
为期4天的基层财政干部培训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作为一名学员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十分欣慰,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更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两翼地区的乡镇财政干部能目睹重庆月异的变化感到十分高兴。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学习的收获
1、培训如磨刀。虽然这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但由于领导们的高度重视、老师们精心的准备讲课集中了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提出了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同学们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的还通过录音、摄影、摄像、拷贝资料等方式保存老师们的讲话资料,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会务工作者、各位同学表示最忠心感谢!
二、领导重视。这次培训得到了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商奎副局长在百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大家作报告,面授机宜,相关处室的领导们注重调查研究,搜集大量素材,精心 准备课件,这既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学 1
习的榜样。
3、学习形式多样化。在培训期间不仅有领导作指示、有专家学者授课,还组织了实地参观重庆廉政教育基地,这既让我们增强了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更让我们学到了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让我们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友谊,互通了信息,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目前乡镇财政的困惑
1、乡镇财政危机四伏。由于改革创新的无序性,目前乡镇财政正面临重视不够、领导不力、管理不善、人员流失、设施简陋、名存实亡地境地,随着农业四税的退出和征收主体的移位,不少人认为乡镇财政职能已弱化、财政干部干部没事做,甚至有的人认为财政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有撤销财政所的之,有把财政归并到乡镇其他机构去的有之,有的财政干部干脆提出辞职。据了解,某县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全县有在编制在岗的乡镇财政干部150多人,而今在岗人数仅有54人,这54人中还有部分村官、自愿者等临时人员,全县3多个乡镇中只有16个乡镇配有财政所长,这样的乡镇财政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市委、政府也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市财政局也制定了《重庆市乡镇财政所管理办法》,但落到基层却成了一纸无法操作的空文。
2、乡镇财政管理正在赶入误区。在全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级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为惜把脆弱的乡镇作代价,纷纷上收财权和财力,千方百计削弱乡镇政府的职能和职权,削减乡镇财政的既得财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统统上收县级主管部门实施,于是“乡财县管”,“乡镇财务县级集中核算”应运而生,这不仅剥夺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职权,更为可笑的是乡镇财政的核算就被上收了,不仅如此,还剥夺了乡镇政府的财权和财力,一些本应由乡镇实施的项目,乡镇却无钱做,也无法做,而主管部门实施的结果,不仅造成劳民伤财,而且多数工程困种种原因都成了些胡子工程,群众意见纷纷。目前一哄而起的“乡财县管”,“集中核算”不仅找不到政策依据,也根本无法管好现行乡镇的财政和财务,有的核算单位不调查研究乡镇的实际,凭空想像,乱设核算科目,极适应乡镇的实际,把本来比较规范的乡镇财务做得一团糟。同时“乡镇财县管”,“集中核算”还加大了乡镇的运行成本,每月每乡按4次进城报账,1 次帮助核算中心处理事务,每年1个乡镇至少增加2 万元不必要的支出,还不包括必要的接待应酬,而且乡镇核对账务、迎接检查、接受审计等还得到县核算中心去复印资料,弄得乡镇苦不堪言。
3、乡镇财政干部待遇差、地位低。理应说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而且财政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职能部门,是乡
镇政府的行政机构,依法享有执法权和处罚权,这是《财政部乡镇财政管理办法》赋予给乡镇财政的基本权力,然而,目前的乡镇财政却是上无主子,中无依靠、下无帮手的“光杆司令”,同时也是一个无办公场所、无经费来源、无基本待遇的“三无单位”,横看竖看乡镇财政的责、权、利都是与其自身的职能职责极不对称的,大家知道:公、检、法、司,纪检干部、计生干部、安监干部,甚至党政办干部他们都享受特殊岗位津贴,而乡镇财政干部只能是甘当“孺子牛”。一旦财政管理上出了什么差错,平时分钱不值的财政干部那不就派上了用场,一定是个垫背的好材料。
三、几点建设
1、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层层建设乡镇财政管理领导机构,督促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乡镇财政所管理办法》,分期分批制定乡镇财政所硬件建设目标,定期对工作进行考核,逐步把乡镇财政管理纳入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的轨道,最终达到加强和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目标。
2、落实财政干部待遇。一是乡镇财政干部编制应由市财政部门出面协调,尽快还财政干部公务员编制的本来面目;二是由市级财政部门负责乡镇财政办公场所、办公车辆、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三是由市级财政负责乡镇财政办公经
费的落实;四是由市级财政负责协调,财政干部参照执法、执纪等部门特殊岗位津贴标准,适度考虑财政干部特殊岗位津贴;五是由上级财政负责将乡镇所长分期分批组织到财政管理经验丰富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六是建立从乡镇财政干部中培养后备干部的机制。
3、尽快取消“乡财县管”,“乡镇财务县级集中核算”的集权方式,真正做到还权于乡镇、还权于基层,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人翁地位。重新定位乡镇财政职能、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
2011.7.2
第四篇:基层财政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基层财政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
工作计划
XX年,基层财政管理局以加强“两基”建设为核心,以推进基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围绕“抓指导、促改革、重管理、强监督、建机制、带队伍”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财政中心工作,经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上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落实上级惠民补贴政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科室主要负责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库区移民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深耕)等一系列补贴政策的落实发放工作,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实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对此,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明确业务流程和办理程序、手续、时限,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等服务承诺制度,并通过公开栏等形式向群众公开,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XX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2961万元、库区移民补贴1812万元均已通过涉农“一本通”发放至农户手中。
三、加强农村社区会计支农策培训。
XX年3月下旬至4月份,我们根据中央、省、潍坊市委组织部的文件要求,对全市农村社区会计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人员1354人,共分5期。通过培训,提升力大家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为推进我市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认真做好农村村干部、村官工资的发放工作
目前镇街财政供养人员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499人,村官170人,村干部4540人,离任村主职干部2141人。今年已发放工资
万元。这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我们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局内部有关科室密切协作,严格按照工资发放操作流程,采取一切稳妥措施,确保工资能及时、足额发放到村干部和村官手中。
五、圆满完成XX年决算工作
基层财政管理局根据中央、省、潍坊财政部门要求,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原则,在预算科和国库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XX乡镇财政决算工作。
六、积极备战第二届全省乡镇财政业务技能竞赛
省财政厅于XX年10月举办了第二届全省乡镇财政业务技能竞赛。经过全市基层财政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表彰。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基层财政人员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积极组织乡镇财政人员学业务、练技能,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市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六、XX年工作计划
积极拓展思路,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按照上级关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下一步工作紧扣“两条主线”,一手抓惠农政策的落实;一手抓镇街(园区)财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制度建设、资金监管、政策宣传工作。
1、借助“潍坊市基层财政网”平台搞好信息宣传工作。一是健全网络,通畅信息。每个镇(街)园区财政所指定一个专职信息员,保证信息通畅及时。二是以会代训,加强信息工作重视程度,确保信息实用、及时、真实和完整。三是安排任务,建立考核机制,每个财政所每月上报信息2篇,将信息完成情况与年终评优挂钩,以激发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信息化管理。借助省财政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以乡镇财政资金无缝隙全覆盖监管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乡镇财政电算化工作,加快实现财政“大数据”的融合与应用,推动我市基层财政管理再上新水平。
3、加强镇街(园区)财政内部管理。以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为目的,加强镇街(园区)财政建设,强化财政职能,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政预算,财务结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镇街(园区)财政工作人员守则,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廉政建设,实行文明办公,确保镇街(园区)财政工作安全有效运行。
xx市基层财政管理局
XX年12月19日
第五篇:财政工作计划
(一)坚持增收节支的财政工作方针,执行好2009年财政预算
一是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财源结构、税源结构增减变化调研和转移流动排查,摸清我市财源、税源状况,为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征收渠道,财政工作计划。二是结合国家出台各项减税减收政策集中体现实际,实行该减的一定要减、该免的一定要免、该收的一定要收的抓收入方针,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依法征管。三是健全财税联动、部门联动征管机制。继续推进财税征管信息联网建设;支持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继续规范税收属地化征管秩序,继续推进重点税源精细管、主体税收专业管、零星税源综合管、税收违法依法管的征管方针,实现税收稳定增长;支持部门、单位拓宽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范围,提高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水平,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进一步增加国有资本收益、政府资源性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等,统筹组织好政府各项非税收入。四是认真执行“有保有压”的支出工作方针,对今年已安排用于“三农”、灾后重建、改善民生、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乡环境、试验区建设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出,在预算执行中要给予重点保障;要牢记“两个务必”,继续执行“三个带头、八项从严”规定,制订完善一般性开支标准,公务购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差旅费等公务支出要实现负增长、零增长,积极推动公共行政管理部门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装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收支平衡。
(二)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止滑提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了实现积极财政政策保增长、扩内需、增投资、促消费、调结构、重民生、保改革、利长远的政策目标,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要紧紧抓住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税费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五个方面为着力点,按照“思路新、工具多、导向明”的方针用好用活政策。
一是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在加快灾后重建中,要坚持灾后重建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方针,拓宽灾后重建筹资渠道。市级财政负责筹集的灾后重建专项资金要早到位,发挥引导作用。在2009年实现市级政府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50亿元以上的筹资目标;积极配合灾区和部门向上争取中央、省灾后重建资金落实到我市灾后重建项目;市级部门2009年部门预算要向灾后重建项目倾斜;继续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支持灾后重建各项财税政策,采取对居民个人补助、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与积极财政政策赋予的政策工具相配合,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引导各类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加快实施损毁房建设。9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等重建;支持加快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重建;支持加快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重建。9月1日前基本完成学校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等重建;支持加快生态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支持加快生产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全面完成中央、省寄予成都加快灾后重建目标的实现。
二是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投入要保持强度。2009年,市级财政继续加大支持产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投入力度。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资金91,009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兑现扶持农业各项政府补贴、开展基层农业综合标准化建设和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安排支持工业产业发展资金65,340万元,其中,继续安排重大产业化项目42,000万元,主要用于推进8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一汽大众成都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继续安排资金10,000万元用于完善我市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安排资金12,04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技研发、补贴科技保险及保护知识产权。安排支持第三产业发展资金26,000万元,除继续安排文化、会展、外贸出口等专项资金外,把扶持重点放在复苏旅游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引导现代服务发展专项资金由上年的2,500万元增加到6,800万元,促进旅游发展资金由上年5,000万元增加到10,000万元。
三是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2009年,市级财政围绕促进“二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由上年21,000万元增加到71,000万元,尽力安排城建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国土收益等资金362,600万元,主要用于完成地铁1号线铺轨、加快2号线建设、推进4号线建设,加快“两轴四片”建设和优化“全域成都”路网结构、重点镇建设、天府古镇和林盘资源保护、启动农村道路升级等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2009年,市级财政在增加支出、加大补助和政策运用上确保民生需要,带动城乡消费增长。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将消费券、就业培训券兑现到相关人群;要强化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等财政补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村消费能力;要增加城乡低保补助、提高低收入人群等待遇水平,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重点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要运用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恢复旅游、房地产等消费市场,积极拓展消费品种和领域,提升消费层次和培育消费新热点,增强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将扩大消费转化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工作计划《财政工作计划》。
五是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金、生产要素抓住机遇,用好用活各项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实行包括结构性减税、制度性减收、减少行政管制领域、降低市场门槛和准入成本等休养生息、涵养财源的财税政策,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六是运用财政政策组合与多种政策工具协调配合,创新筹资机制。当前,要抓紧落实地方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代办还本付息工作,增强我市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资金配套能力。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贴息、补贴、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组合与金融工具等协调配合,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健全多层次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通过支持企业上市、增发、发行债券、信托融资、金融租赁等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提高市场化融资能力;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抓住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金,为全市当年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0亿元以上,放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
(三)坚持公共财政取向,全面提升试验区建设综合发展水平
一是本着全域成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原则,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投入重点,优先保障。继续实施以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扶贫解困和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惠民行动。
二是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把增加“三农”投入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保障。继续支持农村教育、农村卫生、农村社保、农村扶贫、农村就业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事业全面发展;在继续保障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村社干部待遇、县级公安经费保障等转移支付外,增加安排用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支出,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向下向村延伸。
三是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全面提升试验区综合发展水平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保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公共教育发展投入力度,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主要用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继续推进城乡教育资助,保证我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推进城乡文化事业发展。主要用于加快完成基层公共文化“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办好中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等;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主要用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重大疾病防治、城乡医疗救助、优抚人员医疗救助和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补助等;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积极促进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用于城乡充分就业、农民工返乡就业、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对返乡企业农民工给予政策扶持和主要用于已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助,增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企业事业离休人员及建国前老工人生活补贴,企业退休教师生活补助,全额事业单位离退休参保补助,困难职工补助,农村退役士兵、义务兵家属、老复退、在乡复退军人补助以及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等;进一步加大对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用于农村低保户危房改造补助、城市廉租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等;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安全投入力度,健全财政应对突发事件资金保障机制。主要用于增强公共财政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中的保障能力,促进社会稳定。
(四)坚持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公共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我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现有各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规模和比例,继续加大远郊市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试点,推进乡财县管,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按照责任效益原则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将预算的执行主体责任落实到部门预算,加快建立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将绩效考评放在百姓关注的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上,把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评价放在引导投向、放大规模和投入产出等绩效指标的考核上。三是进一步扩大公务卡试点范围,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向下延伸试点,改进国库业务流程,提高国库结算效率,缓解资金调度保障压力,加快“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继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四是坚持分配与监督并重的方针,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预防力度,对政府重大采购、重大工程实行全程监督,重点加强对灾后重建、惠民行动、“三农”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监管,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五是认真履行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职责,进一步健全人大、政协日常监督机制,依法向市人大提供国库集中支付查询系统,为人大适时动态监督集中支付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提供快捷的服务,进一步扩大财政信息公开范围,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方面对财政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