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培训总结
一晃两个月的培训就过去了。五月份,财政局为提高全体职工的个人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特举办了这次干部学习培训班。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现将感受小结如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端正了学习态度,争创优异成绩。
首先在社会不断发展,财税体制变革的大潮流下,基层财政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征收性管理转换为服务性管理,我们的工作中心由收税转换了村账双代管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从而我们的工作技能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许多同志由劳累奔波的外勤管理转到环境优雅的办公室,我们又不得不捡起久已生疏的会计知识。其次在平时工作中遇到荆手的问题,才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也只是临时翻翻书,平时抽不出大块的时间去补习,所以知识得不到系统性地更新和提高。这次局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提供个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的基础业务有了稳固的提高和飞跃的进步。与此同时,我们的思想也有了根本的改变,由开学时的不想学到觉得后来的时间不够学,同时克服了年龄偏大、气温偏高等客观条件,最终以各科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
二、学以致用。
在这里我要感谢理工中专的`老师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是他们严谨的教学作风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帮助我们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各项会计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要感谢财政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繁忙的工作中脱产了两个月,还不时给予精神上鼓励和支持,才得以让我们轻松地不分心地当了两个月的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这两个月里,我们通过对会计原理、村组会计、会计电算化以及财经应用文的学习,对我们的业务有了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回到工作岗位后,把我们所学的更好地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精益求精,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也不辜负局领导对我们的培养,所领导及同事对我们的支持。
培训结束了,告别了在这里呆了两个月的理工中专,告别了可敬的老师和熟悉的同学,但我们的学习不能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但抽空学习业务,学习政策,不断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能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中为财政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改革与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总结
苏州城,如一个隐居在江南繁华地的沧桑老者,岁月般流淌的苏州河上365座小石桥陪着他静静的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又如一个婉约沉静端庄秀丽的女子,在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的俏丽江南默默伴着您。短短一天的培训,我们虽然没有时间去欣赏苏州园林的古老美丽,没有闲暇去领略江南烟雨和平江秋月的风光,但是我和同事们一下车就被这座城市的沉静所感染。我们卸去一身的浮躁,静下心来在贝聿铭大师故居中聆听财科所老师的讲课,用心灵去参悟。
财政部科研所的赵大全博士、研究员,沿着财政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财政部历届领导人的政治理念和抱负讲起,阐述精彩,令大家耳目一新。期间既有财政理论构建的阐述,又有财政知识的灌输,大家全身心的追逐着赵博士的激情论述,掌声不息,笑声不断。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大家都感觉收获沉甸甸的,确实不虚此行,每名财政干部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总结起来,赵博士的一些观点振聋发聩,观点鲜明,整理如下:
一、关于财政体制改革。
每届财政部领导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在任期间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方向和重心。从薄一波、邓小平、李先念、张劲夫、吴波、王丙乾、讲到刘仲藜,直至现任部长,特别是启动财政改革两步利改税(王丙乾),稳固平衡国家财政分税制(刘仲藜)、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项怀诚)、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农村(金人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谢旭人),一路走来,脉络清晰。1993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优点是奠定了今后二十年平稳的财政增长,财力向上集中,中央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情况下,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加强。一方面中央政府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政绩突出、社会安定。分税制成果卓著,缺点明显。分税制解决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没有完美地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分税制改革的推行使得中央财政能力大大增强并趋于稳定,地方财政能力也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央与地方实现了“共赢”。仅仅考察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绝对数,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固化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行,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力与其庞大的财政支出相比面临着很大的缺口,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捉襟见肘的财政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在分税制改革中并不能享受到与中央政府同等幅度的财力增量。虽然转移支付部分解决了目前的体制困境,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演进历程告诉我们,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围绕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而进行,正是这两项改革的共同推行,中央与地方关系得到了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能动地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而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也反过来影响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核心问题之一,未来几年是财政改革的重点所在。
二、关于产业升级与财源建设。其中重点讲了结构调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了制造业在经济产业中的地位与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今后调结构的过程中任然要极端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目前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决定着以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塑造工业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没资源、二没旅游产业的欠发达农业大县,我们仍然要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努力实现工业发展大突破,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实现三年突破的目标。
此外,财科所赵博士还深入分析了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速的原因、省管县的演变、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的优势等等,每个问题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思,这次财政改革与能力提升培训获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