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讲座

时间:2019-05-13 11: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规划管理讲座》。

第一篇:城乡规划管理讲座

城乡规划管理知识讲座

一、城乡规划的相关知识

1.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乡规划法>解说》中,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对城乡规划所作的定义是:“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2、城乡规划的分类

《城乡规划法》规定: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一般包括规划法律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三个基本方面。

(1)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城乡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2)城乡规划行政体系

城乡规划行政体系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两个方面。我国实行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分级管理体制。规划编制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

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3)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包括城市规划具体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控制两个方面。

①城市规划具体编制

城市规划具体编制分为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属于战略性发展规划。(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作出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具体地说,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统一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制定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是整个城市政府的任务与职能。城市发展战略及其具体目标通常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经济总量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以及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等经济结构指标。(2)社会发展目标。包括总人口规模等人口总量指标、年龄结构等人口构成指标,人均寿命等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素质指标。(3)建设水平目标。包括建设规模、土地利用结构、人际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城市详细规划属于实施控制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

细规划的编制。)

根据编制的深度和内容,城市详细规划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②城市规划实施控制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实施控制可以分为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的城市规划控制基本上属于判例式,即任何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专门申请规划许可,规划审批人员在审理个案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二、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1、城市规划的地位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城市政府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从我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2、城市规划的作用

(1)管理城市的公共资源,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实现。

城市建设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既有以经营为目的的开发行为,也有以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的公益性建设行为。政府在城市土地、空间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并通过城市规划确定哪些用地用于公益性建设,哪些用地用于市场化开发,从而保障城市的合理发展;在社会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基本设施,如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卫生、文化(特别是社区级设施)、福利设施、低收入住宅等的规划,保障生活在城市里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在经济层面通过垄断一级市场来调控土地二级市场和房产价格,发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管理好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实现城市社会公平的首要条件。

(2)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随着投资多元化,计划体制下的使用权改变为财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演变为所有者之间的财产矛盾。市场条件下的商业开发行为总是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牺牲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对各个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管制职能,以及各种利益的保护和协调职能;城市规划按照土地利用规律和开发项目的类型、特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及对外部的不良影响等,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商业开发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也使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因此,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规范开发行为的市场规则作用。

(3)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

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近

几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双洲公园、渔夫公园、外滩公园的开发)

(4)调控土地市场,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

世界上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正如体育比赛必须有规则才成为比赛,市场经济也因为有规则而使自由竞争能有序进行。当城镇规模较大、系统较复杂时,规划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方面就需要起框架及引导作用,因为即使有局部的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避免整体的无序。(例如,目前各县市面临的交通困境,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已不可能解决,而只能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等规划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不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社会共同的理性选择。

(5)有效经营城市资产,协调资源、环境等目标市场。

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有责任使城市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经营作为唯一的目标,城市的环境保护被忽视,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综合协调各类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和城市各类公共设施的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有效保护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文体公园,一江两岸的旅游开发)

(6)城市规划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

经济发展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一

定的周期性,了解城市发展的周期性可增强对城市开发的认识。建立城市规划的市场观念有助于深化对规划客体的认识,从而改善规划主体的质量。市场由供需关系及随之而来的价格体系决定,城市规划作为对土地市场的制约可以影响和引导市场。有效的市场引导取决于市场的状况和针对市场状况的规划引导能力,牵涉到规划与市场合作的形式。市场经济下,巨大的土地利益使得城市开发控制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开发控制如果没有法制基础,就没有权威。

第二篇: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第一章

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1城乡规划管理基本内容和特性

基本内容(1)城乡规划组织编制(2)依法审批城乡规划(3)城乡规划实施(4)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特性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服务性和制约性。⑵

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宏观性和微观性。⑶

就管理的内容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⑷

就管理的过程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⑸

就管理的方法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2城乡管理的基本原则

⑴ 依法行政的原则⑵ 系统管理原则⑶ 政务公开原则⑷公众参与原则

3城乡规划决策的类型和含义 含义:就是城乡政府和城乡规划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城乡规划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活动的方向、项目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类型(1)最优决策和满足决策 指最有效地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操作作规程进行决策。4如何提高城乡规划决策技术

优化决策结构,提高决策技术水平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

第二章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1简述行政领导的含义

导行政领是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结合城乡管理工作内容,谈谈如何提高行政效能。

提高行政效率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行政内部的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人员的素质上。把重点放在改善内部环境上,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

(1)改革组织体制。

(2)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完善行政过程。

(4)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3行政法治原则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含义?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具体内容包括4方面内容:⑴ 行政行为主体合法、⑵ 行政行为内容合法、⑶ 行政行为程序合法、⑷ 行政行为权限合法。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机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经法律授权的特定的一级政府批准,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想抵触的措施,事后必须报法定国家机关予以确认。4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所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应具备法定的成立要件,才能构成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成立的共同要件是: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客体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形式合法

5行政救济的含义,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践谈谈行政救济在规划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是指当事人的权益因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而直接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维护的制度。6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第三章

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1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为,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2)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3)对于镇的建设和发展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4)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城市紫线的定义。在城市紫线内禁止那些活动?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3城市蓝线定义。在城乡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该明确蓝线的那些内容?

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在城乡总体规划阶段,应确定城乡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明确城乡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规定城乡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乡蓝线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4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规划应该包含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应包括: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规划包含的内容: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的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梁桥、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对网络规划方案做技术经济评估;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第四章 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

1行政许可的含义。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

含义: 行政许可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是一种行政行为,它是由法律、法规设定一般性禁止的制度,由行政机关依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准予其从事法律、法规作一般性禁止的事项或者行政行为。基本特征:(1)行政主体的法定性(2)行政许可属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具有多样性(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2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行政许可包含哪些内容?

(1)颁发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组织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颁发资格证及注册(3)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颁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简述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分级与相应的业务范畴

我国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设计实力将设计单位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实行严格的评审管理制度。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业务范围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范围

甲级资质

所有类型的规划任务

须向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乙级资质

(1)20万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和

承担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规划业务,并

规划的编制(2)详细规划编制(3)

须向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

研究拟定大型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

案。

书(4)集镇和村庄规划

丙级资质

(1)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2)

不能单独承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

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详细规划的编制;的规划编制任务。

(3)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的各种专项

规划的编制;(4)中、小型建设工程

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5)集镇

和村庄规划

4注册城市规划师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注册城市规划师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秉公办事,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证工作成果质量。注册城市规划师对于所经办的城乡规划工作成果的图件、文本以及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有签名盖章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注册城市规划师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及决定提出劝告,并可在拒绝执行的同时向上级城乡规划部门报告。注册城市规划师应保守工作中的技术和经济秘密。注册城市规划师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执行城乡规划业务。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

第五章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1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主体分别是什么?

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分别由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用以指导城乡规划的编制。直辖市域、其他市域和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有直辖市、市、县或自治县、旗或自治旗人民政府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组织编制。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的主体分别有哪些?

直辖市的和城乡总体规划是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3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技术关键是什么?(p90)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关键:(1)确立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

(2)正确处理好总体规划与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河湖水系规划、国土规划的关系及专项规划的关系。(3)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审批城市详细规划的技术关键:(1)明确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2)正确处理好与上一层次规划的关系。(3)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4审批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有哪些内容?(P89~90)(1)城市的性质。(2)城市发展目标(3)城市的规模

(4)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5)交通规划

(6)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7)协调发展(8)规划的实施(9)其他内容

5审批详细规划的重点有哪些内容?(P90~91)(1)规划用地性质

(2)规划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素(3)空间布局和环境保护(4)道路交通

(5)市政基础设施建设(6)规划的实施(7)其他内容

6城市规划修改的条件有哪些?(P90)

(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建设项目选址管理的概念是什么?P93简述其管理程序。P97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乡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遵循以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为前提,法定程序为主线,审查为重点的工作原则。

1、申请程序

以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建议书等书面批准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申请。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操作要求。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1)填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或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书面申请。2)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其他上报计划的文件。

3)新建、迁建项目已有选址意向的,应附送测绘部门晒印的迁建单位原址和选址地点地形图,并标明选址意向用地位置。尚未有选址意向的,待规划选址后补送地形图。

4)原址改建申请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原址改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须附送土地权属证件;需拆除基地内房屋的,附送房屋产权证件等材料;其中联建的,应附送协议书等文件。

5)大型建设项目、对城乡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附送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做出的选址论证意见。6)关于建设项目情况的选址要求的说明、有关图纸。

2、审核程序

以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是对于尚无选址意向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现状条件选择建设地点,并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二是对于已有选址意向或改变原址土地使用性质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予以确认是否同意,如经同意,则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和规划设计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操作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单位的选址申请后必须慎重、仔细地审理建设项目选址要求,并应在法定工作日之内完成审理,提出审理意见。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经审核不同意的,也应予以书面答复。

3、核发程序

对于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如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则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附件,并按下列操作要求进行:

1)对于符合城乡规划选址的,应当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对于不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说明理由,给予书面答复。

3)对于重大项目选址应要求做出选址比较论证后,重新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在地形图上按审核结论,划定示意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范围和相关控制线,并加盖公章,作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附件,发送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有哪些?P101

1、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土地使用强度是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两个指标来控制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已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阶段核定,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阶段,是通过审核设计方案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的。

2、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1)对于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建设用地范围,应根据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附有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所确定的用地范围来确定。

2)由于规划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单项建设工程,可以一并审定建筑设计方案,方便下一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确定建设用地范围时,要同时对建设工程如所涉及的临时用地范围和城乡道路红线、河流蓝线范围内需要代办的用地范围一并确定。

3、调整城乡用地布局

我国的大多数城镇的旧区都存在着布局混乱,各类用地混杂相间,市政公用设施容量不足,城乡道路狭窄弯曲,通行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功能的发挥。对一些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用地进行调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城乡的环境质量,节约城乡的建设用地。对于范围较大的旧区改建,则需要编制该地区详细规划并按法定程序批准后,方可组织用地的调整。

4、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城乡规划对土地使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外,还应根据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核定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如建设用地内是否涉及规划道路,是否需要设置绿化隔离带等。另外,还需要综合其他专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一并提出。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容积率审核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105 一是要区别同一项目中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建筑。一般来讲,各地在建筑容积率的规划技术规定中,不同性质和高、多、低层的建筑容积率准许最高值是不同的,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占地或建筑面积的比例和准许容积率值进行计算,审核建筑总面积是否超过准许的建筑总面积。

二是要区别单项建筑工程和地区开发建筑工程的不同情况。一般来说,许多城乡制定的容积率规定是针对单项工程基地的,对地区开发项目如果简单套用会出现容量过高的现象。因此有的城乡根据开发基地的面积大小确定容积率的折扣,或根据修建性详规或城乡设计,剔除基地中公共部分用地不作为计算容积率的基地面积,以达到控制开发总量的目的。三是要区别应计入和不应计入容积率计算范围的建筑面积。我国目前鼓励地下空间使用、鼓励提供公共空间和保障建筑,规定一些建筑面积不在计算容积率的范围,如有些城乡规定:地下室面积的计算,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不超过规定高度的不计,超过规定高度的则按比例计算;在规定高度以下的设备层不计;屋面上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附属设施,不超过规定高度,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一定比例的不计、为社会公众服务而提供的开放空间不计等。

四是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规范。如城乡规划道路红线和河流蓝线内的土地面积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建筑容积率审核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盲目追求高容积率,甚至弄虚作假,应予严格审核。

4市政交通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参见P110-P112(1)地面道路工程的规划控制 1)道路走向及坐标的控制。2)道路横断面布置的控制 3)城乡道路标高的控制 4)道路交叉口的控制 5)路面结构类型的控制 6)道路附属设施的控制

(2)高架市政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3)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4)城乡桥梁、隧道、立交桥等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5简述管线综合的任务与内容P115 管线综合是协调各类管线的空间位置。由于有多根管线同时建设,因此要综合平衡,使各种管线在规划管理的协调下得到统筹安排,各得其位,避免干扰。管线综合是对多种管线同步建设协调工作的过程。一般需要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综合协调管线平面位置、间距和竖向间距以及管线与绿化、建筑物、道路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管线的走向、管位多方案的比较,根据管线综合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确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作为管线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的依据。

6乡村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哪些?P117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7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P120规划管理内容有哪几个方面?P121 历史名城: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分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现有的职能看,主要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形态保护,并为非物质形态的保存创造规划和环境条件。物质形态保护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

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包括古建筑、古园林、古桥、古树、历史遗迹、遗址、纪念地,以及历史名人故居、近代优秀建构筑物等。(2)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集中、具有地区特色风貌、至今仍有生命力和文化魅力的地段、街区。这是名城保护的重点。(3)城乡形态特征的保护

城乡形态特征的保护包括历史形成的城乡总体空间格局、几何形态、建筑总体风格以及记录各个时期城乡形态演变历程的标志性特征;还包括构成名城形态特征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山丘河湖自然环境和经历各个时代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环境。非物质形态保存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语言文字

(2)城乡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礼仪习俗、道德伦理、审美观念、地方曲艺等。

(3)特色民间生产工艺、技艺等。

第七章

城乡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管理

1建设工程规划批后行政检查操作要求有哪些?P129(1)行政检察人员法定,职权决定

检查人员必须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执行检查时,必须2人及2人以上进行,并应当佩带公务标志,主动出示证件。

(2)政务公开,告知检查相对人

实施行政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通知被检查人在场,检查必须公开进行。(3)区分检查类型,规定时限完成

依申请施工检查必须及时,即从检查开始到结束不能超过相关法规规定的工作日。(4)行政检查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城乡规划行政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其工作依据必须完备、可靠、合法。以《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决定,为其监督检查规划依据。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方面的证据是查处结论的事实依据。(5)行政执法效力法定,检查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检查不同于行政决定,行政决定是确定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行政检查则影响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其合法权利的行使,甚至给其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只要行政检查合法正当,行政主体可以对此不承担责任,由此引起的损失由相对人自己承受,这是建设单位和个人行政协助规则的体现。然而,如果行政检查违法或者不当,不管检查人员是否有过错,一律由行政主体承担或者先行承担补救责任。如果检查构成行政侵权,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2请举例说明。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分为哪几类。P130 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可以划分为申诫罚、财产罚、能力罚三种类型。

1. 申诫罚

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违反城乡规划及其法律规范的建设规范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警告或者谴责,申明其行为违法,教育行为人避免以后再犯的一种处罚方式。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等。如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有关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2. 财产罚

指强制建设单位或个人交纳一定数额的罚金或者没收违法建筑。其形式主要表现为没收其不合法占有的财物和金钱,或使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即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和罚款。主要适用于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可以通过剥夺其财产予以补偿,对这种违法行为可适用财产罚。财产罚必须以制裁违法行为为目的,依法适用,滥用或乱用财产罚必然会产生种种弊端。如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3. 能力罚

能力罚也称行为罚,是对建设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权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一种制裁。其主要形式有吊销规划许可证、资格证等。如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按照法定程序或者有违规发放许可证的行为,可以撤销规划许可证书。

3在城乡规划行政检查中,如何界定违法用地与违法建设?133 违法用地是指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占用土地和不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占用土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违法建设:

1)在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经批准的临时用地上进行的建设。2)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3)未经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

4)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或擅自变更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的建设工程。5)违反批准文件规定的临时建设工程。6)超过规定期限拒不拆除的临时建设工程。

7)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按照法律规定批准建设的项目。4城乡规划行政处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P131 1.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包括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必须是法定的,行政处罚的程序必须是法定的。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即要做到程序合法,也要做到法定授权,不擅权,不滥权,不越权。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作为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行政处罚也具有教育的功能,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的制裁目的是通过制裁使广大建设单位或个人认识到遵守城乡规划及其法律规范,服从规划管理的必要性。但是,法律法规的实施最主要的保障是人们对法的深刻理解和衷心支持。因此,维护法的尊严,制止违法行为,必须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城乡规划法》中法律责任部分中明确规定,对于一些违反法律进行建设的行为,不仅要处以相应的财产罚或能力罚,同时还附带有通报批评等教育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被罚者能更深刻的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同时在社会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3.公开、公正地原则

所谓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坚持处罚公正原则,最主要的是正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同时,还需要执法者对受罚者公正对待,一视同仁。在同性质和同情节的情况下,不论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地位、权势等,应当一样处理,不能厚此薄彼。公开就是指处罚的过程是公开的,处罚的依据是公开的,处罚的程序是公开的,处罚的结果是公开的。4.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 由于各类违法行为的特点不同,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同,所以行政处罚也必须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必须适当。处罚过度,会危及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处罚过轻,则不足以惩戒违法行为。如在规划法中规定,有的行为只需要进行教育和批评就可,而有些行为需要重罚,如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就必须给以重罚,增加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为之。5.处罚救济原则

行政机关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违法者必须有救济的途径。这种救济途径一般是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应当认真执行这些救济制度。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对于数额较大的罚款或是拆除及罚没违章建筑就必须进行听证,听取违法者及第三利益方的陈述用再下处理决定。这种救济即是保证民主决策的有效手段,又是阳光政务的具体体现,需要在规划管理活动中大力推行。6.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

建设单位或个人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但其违法行为又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在《城乡规划法》中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实施城乡规划行政处罚需要注意哪些要点?P131 在适用行政处罚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或个人所作的违法行为,在给予必要行政处罚的同时,对客观存在的违法状态应当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事。二是一行为不两罚款。同一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但是针对比较严重的或者触犯不同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给予其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三是不予处罚。建设单位或个人虽有违法行为,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罚。四是从轻处罚与从重处罚。即考虑处罚的幅度,建设单位或个人如果具备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条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否则会引起处罚不当的后果。五是追究违法行为的期限。追究违法行为的期限为两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6城乡规划管理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136 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被执行者负有行政法规定的义务;二是存在逾期不履行的事实;三是被执行人故意不履行;四是执行主体必须符合资格条件。行政强制执行除了应当遵循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外,还应当遵循预先告诫、优选从轻、目的实现和有限执行等原则。

7城乡规划行政复议的申请对象分别是什么?P138 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有疑义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1)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2)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3)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4)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 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8国家赔偿的概念是什么?P141在规划管理活动中,任何情形下,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P141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的一种救济制度。城乡规划管理国家赔偿的范围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城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务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篇:城乡规划法辅导讲座——省城乡规划条例解读

城乡规划法学习辅导讲座

——《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解读

一、立法重点

(一)完善城乡规划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1、健全全省城乡规划技术体系  确立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法律地位  明确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要求

 补充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  确定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要求  规范城市设计管理

2、明确我省城乡规划工作管理体制  各级人民政府职责  规划主管部门职责  其他主管部门职责  基层有关单位的义务或责任

(二)增强规划的城乡统筹和综合地位

1、加强城乡空间的规划统筹

 城市、镇、乡、村庄不重复划定规划区。(第五条) 统筹考虑城市、县、乡镇域规划。(第十条)

 明确对各类开发区、园区、市辖区、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管理。(第二十六条)

2、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综合协调

 明确了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关系。确保城市规划符合城镇体系规划,下级规划符合上位规划,专项规划符合总体规划。(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八条)

(三)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

1、程序性要求  规划审批前的公告

 规划许可前的公示

 规划修改和变更规划条件、许可内容前,应当采取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第二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五条)

2、实体性要求

 涉及公共利益的规划用地严禁擅自改变用途  住宅项目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验收

 限制房地产开发项目变更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内容

规划修改、许可或变更许可损害公众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补偿(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

(四)约束规划变更,增强规划严肃性

1、限定并规范规划的修改

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前提条件  乡和村庄规划的修改条件

 补充经城乡规划确定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护类用地的类型

2、限制规划条件和许可的变更

 限定变更规划条件、规划许可的条件和程序  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项目变更规划

 细化规划核实的规定,强化工程的批后管理  严格规定“住改商”的条件、审查审批、部门职责

(五)深化管理制度,规范规划实施管理

1、细化以“一书三证”为核心的实施管理制度  规划条件的具体内容和有效期

 “一书三证”适用范围、提交材料和办理程序,许可有效期  临时用地、临时建设的规划许可  规划验线、规划核实的要求

2、完善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规定  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

 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实施管理  地下空间违法建设行为的法律责任

3、提高规划管理效能  规划许可的办理期限  规划验线的办理期限  简化农民个人建房的管理程序

(六)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1、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工作

 专门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的规划编制和审查、审批作出具体规定。

2、赋予城市设计法律地位

 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并对城市设计规范制定、开展城市设计的主要区域、城市设计的地位和作用等做出规定。

(七)加强人大和社会对城乡规划的监督

1、人大的监督管理

 人大对特别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审议  重要事项的决议、决定

2、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 单位和个人的建议权、查询权和举报权  规划制定和修改的批前公告  规划许可和变更的批前、批后公示  基层组织和机构的监督义务和权力

(八)强调部门协作,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1、加强部门工作衔接

 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施工许可、商品房预(销)售许可、产权登记、工商管理等与规划管理的工作衔接(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

 明确有关部门违规的法律责任(第六十条)

2、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和违规行为

 明确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应当限期拆除的情形  规定建设工程造价是指违法建设工程整体造价

 补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验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违法查处

二、重要条款解析

(一)总则

 赋予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法律地位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明确政府职责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 明确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规划职责

第四条 省、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 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确定规划区划定原则

第五条 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划定规划区,由其隶属的城市或者镇、乡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规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规定和其他规划的衔接和协调  提高城乡规划技术水平和系统支撑

第八条 鼓励开展城乡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推进城乡规划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城乡规划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

(二)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 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要求

第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城镇发展战略;

(2)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

(3)区域空间的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要求;

(4)为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5)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6)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补充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和内容要求

第九条 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省内重点地区组织编制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对省内重点地区的城镇空间布局、功能分工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作出具体安排,明确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范围。

 加强区域专项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衔接

第十五条 单独编制的区域性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绿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电力、通信、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应当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 省政府指定镇总体规划的审批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部分镇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明确市、县域和乡(镇)域整体规划的要求

第十条 编制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城市、县行政区域内的乡、镇发展布局,对城市、县行政区域内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综合安排。

编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应当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确定镇域、乡域内的村庄布局,统筹安排与村庄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明确村庄规划的编制范围要求

第十一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乡和村庄,应当制定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 明确乡规划的人大审议要求

第十二条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补充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有关要求

第十三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落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水源地、水系、绿化、历史文化保护的地域范围等,具体规定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改变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需要改变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按照程序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 明确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和审议

第十四条 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报该重要地块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对于特别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在审批前,应当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交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细化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控详的衔接

第十四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改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规定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审批

第十五条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单独编制有关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 加强专项规划的部门协调和规划综合

第十五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在审批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涉及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时,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就专项规划是否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审查意见。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应当相互衔接。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第十六条)

 总体规划

 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专项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报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第十六条)

(1)保护规划的人大审议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应当报经所在地城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交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应当由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制定(第十七条)

(1)编制主体和审批机关

城市、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民防主管部门,依据城市、镇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2)规划内容要求

规划应当对地下的交通设施、人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管网、需保护的文物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统筹安排,并与地面相关设施合理衔接。(3)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有关内容。

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和备案管理

第十八条 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取得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省外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的,— 7 —

应当向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承担其他城乡规划编制任务的,应当向任务所在地的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城乡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和基础资料

第十九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技术资料。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乡规划,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编制城乡规划的需要,提供有关规划、计划、统计、勘察、测绘、地籍、气象、地震、地质、水资源、水文、环境以及地下设施等基础资料。 城乡规划编制的综合防灾要求

第十九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防御气象、地震、地质、火灾、洪涝等灾害的需要,合理确定探测(观测)设施、防灾通道和避难场所,统筹安排相关基础设施。

编制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应当与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应当组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第二十二条)

修改的前提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方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1)因总体规划修改需要对控详进行修改的;

2)因实施国家、省和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等重点工程项目需要修改的;

3)经编制机关组织论证认为确需修改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第二十二条)修改的程序

同《城乡规划法》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拟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听取规划区域范围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

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规划的审批公布

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并应当重新向社会公布。 村庄规划修改

第二十三条 因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要求,或者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审批机关经组织论证后认为确需修改规划的,可以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

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城市设计

第二十四条 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技术规范,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

对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中心区、重要功能地段、重点景观区域和主要街道两侧,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城市设计,用于引导城市建设。

(三)城乡规划的实施  总体原则

第二十五条 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 规划的统一管理

第二十六条 设立城市新区以及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科技园、产业园等各类工业、服务业园区,应当符合有关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市辖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各类工业、服务业园区,由所在地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区划调整与城镇、村庄布局

第二十七条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人

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中的城镇布局。村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应当符合所在地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确定的村庄布局。 相邻城市的区域协调机制

第二十八条 在实施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的过程中,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相邻地区的重大项目等方面的规划管理,主动进行协商,必要时由共同的上一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协调。 事关公共利益的规划用途管制

第二十九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湖泊、水库、水源地、生态岸线、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给水排水设施、永久性测量标志、气象探测设施、地震观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未经规划审批机关批准,不得改变用途;擅自改变用途进行建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十条 开发利用城市、镇地下空间,应当符合有关规划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规划条件,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手续。与地面建设工程一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应当与地面建设工程一并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独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单独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挖建筑底层地面,不得擅自改变经规划审批确定的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层数和面积;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原负责审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批准。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第三十一、三十二条)适用范围

1)根据国家规定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 2)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7]64号)管理程序

1)参与前期工作,提出选址建议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参与建设项目前期选址工作,提出选址建议; 2)项目报批前申领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建设项目前,向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第三十一、三十二条)

申报材料

(1)包含建设单位、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选址意向等情况说明的选址申请书;

(2)批准类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核准类建设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

(3)标明拟选址位置的地形图;(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选址论证

在成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独立选址的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城乡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性基础设施项目,还应当提供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材料。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第三十一、三十二条)

分级管理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内以及跨城市、县且由省投资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其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其他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 选址意见书内容

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和下一阶段规划要求,附选址位置图。(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重要建设工程或敏感地段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土地储备与出让计划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参

与土地储备计划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规划条件的依据和地位

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拟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 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规划条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不得改变规划条件。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规划条件的内容

规划条件应当明确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和面积,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退让、绿地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必须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要求,以及有关规划引导要素,并附规划用地红线图。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住宅项目规划条件的特别要求

应当明确同步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内容。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同步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规划条件的有效期

确定规划条件应当同时明确其有效期。规划条件的有效期不得少于一年。超过有效期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在出让前重新核定规划条件。

重新核定规划条件的,不得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划拨用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办理

1)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相关材料,初步审查总平面图,符合控制性详细规

划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内容

包括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性质、面积,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等,并附规划用地图。

需要编制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告知。

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出让用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办理

1)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相关材料,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得变更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

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不得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规划条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擅自改变规划条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转让用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换发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因转让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原因,致使建设主体名称变更的,应当持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变更后的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已建成用地改扩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改建、扩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涉及改变原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或者提高容积率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相关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涉及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事项的,按照土地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许可前,应当采取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

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对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补偿。

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得许可。

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三——三十七条)

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需要临时用地的,应当经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同级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批准临时用地,不得影响城乡规划实施、妨碍城市安全。

临时用地规划许可的有效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之日的三十日前,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许可的延期手续,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临时用地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期限届满之日前归还用地。

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三十八、三十九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适用范围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均应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前款所称的其他工程建设,包括广场、停车场、重点绿化工程,城市雕塑、大中型户外广告固定设施,大中型或者受保护的建筑物外立面装修,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与其他许可的衔接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商品房预(销)售许可等手续。

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三十八、三十九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2)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3)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4)符合国家设计规范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按照规定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属于原有建筑物改建、扩建的,还应当提供房屋产权证明。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三十八、三十九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核办理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公布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应当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评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

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等内容,附经审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还应当附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的公示(第四十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的公示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就下列建设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以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1)与居住建筑相邻,可能影响居民合法权益的;

2)位于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涉及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应当重新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的公示(第四十条)

环境敏感项目选址前的公示

可能对居住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前,应当以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公示的时间:公示的时间不少于十日。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第四十一条)

适用范围:

乡、村庄规划区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民建房等 与相关许可法律关系:

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和开工建设。规划要求(选址、规划条件)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划要求。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第四十一条)

申报材料和对象

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下列材料: 1)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

2)规划建设用地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同意建设的书面意见,已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

3)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4)确需占用农用地的,提供农用地转用证明文件;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第四十一条)

办理程序

1)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2)报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许可证内容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当载明建设项目位置、建设规模和主要功能等内容,并附规划设计图纸。

城市、镇规划区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应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申报材料、程序可按照本条办理。 集体土地上农民自建住房(第四十二条)

许可证件

乡、村庄规划区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城市、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办理程序

农村村民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报材料,经乡镇政府初审后,报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规划许可证。申报材料

宅基地使用证明或者房屋权属证明、村民委员会意见、新建住宅相关图件等有效证明文件。

 规划许可的办理期限(第四十三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十个工作日,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二十个工作日

自受理之日起计算,程序完整、材料齐备、符合规划技术要求。专家评审时间不计

 建设工程验线的规定(第四十四条)

时间:建设工程开工前

程序: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 工作期限: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进行验线。法律责任:未经验线,不得开工。

委托: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村村民自建住房的规划验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

 规划条件、规划许可的变更(第四十五条)

基本原则: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

办理程序:确需变更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

变更内容依法应当先经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变更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变更规划许可前应当采取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

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禁止性规定:申请变更的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因公共利益需要外,申请变更的内容涉及提高容积率、改变使用性质、降低绿地率、减少必须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补偿要求:因变更规划许可内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申请变更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变更

《城乡规划法》第五十条

原则: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

程序: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补偿要求: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 临时建设规划管理(第四十六、四十七条)

适用范围: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下列临时建设,应当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在临时用地上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2)在建设用地上因施工、管理等需要临时搭建的工棚、库房、管理用房、围墙等;

3)其他确需进行的临时建设。临时建设的使用期限:

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之日的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 临时建设规划管理(第四十六、四十七条)

基本原则:

不得妨碍城市交通和公共安全

不得影响城市景观和周围建筑物的使用 不得影响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特别规定:

临时建设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恢复场地原有状况。

 建设工程的规划核实(第四十八条)

基本要求: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就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内容,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实。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核实。申请核验应提供的材料: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建设工程验线证明文件;

3)经有测绘资质单位测绘的竣工图等资料。

 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及失效规定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选址意见书一年内未办理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年内未办理用地批准文件,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一年内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且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相应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失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注销。 住宅变更用途的管理规定(第五十条)

房屋产权登记与规划许可的衔接

房屋权属证件上记载的用途,应当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途一致。业主责任

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管理要求

确需改变的,应当满足建筑安全、居住环境、景观、交通、邻里等方面的要求。办理程序

征得利害关系人同意,报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到房屋产权登记机关办理相关变更手续;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相关部门的责任

违反前款规定,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不得核发相关证件。

(四)监督检查

 同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第五十二条)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大汇报城乡规划实施情况

各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根据需要,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 对建设工程的社会监督(第五十四条)

除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农村村民自建住房外,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样本以及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立面图。

 公众的建议权和查询权(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就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向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城乡规划法》第九条“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

 基层组织的权力和义务(第五十五条)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发现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的,有权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第五十六条)

应当许可不予许可的,上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许可;违法作出许可的,同级

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撤销或者直接撤销。

因行政许可撤销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责任机关应当给予赔偿,并应当根据规定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法律责任

 违反统一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五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违反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设立城市新区以及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科技园、产业园等各类工业、服务业园区的;

2)市辖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各类工业、服务业园区未依法由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统一实施规划管理的。 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第六十条)由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责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对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或者违反规划许可证要求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2)对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改变规划许可证的内容颁发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明的;

3)对未经规划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内容的建设工程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

4)对未经规划核实或者经核实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或者擅自改变规划许可证内容进行房屋产权登记的。

 规划和勘察设计单位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一条)违法行为

1)违反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

2)违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提供施工图纸的。处罚内容

由项目所在地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合同约定的规划编制费、设计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备案规定的责令补办  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违法行为

1)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2)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内容进行建设的; 3)利用失效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处罚内容

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一条)应当限期拆除的情形

1)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河湖水面、地下工程、轨道交通、通讯设施或者压占城市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的;

2)占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用地进行建设的;

3)违反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用地边界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

4)擅自在建筑物楼顶、退层平台、住宅底层院内以及配建的停车场地进行建设的;

5)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建设工程造价:违法建设工程整体造价。 地下空间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对应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以建

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1)未依法办理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手续的;

2)在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实后的建筑内擅自新建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 3)擅自改变经规划审批的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层数和面积的。

前款第2项、第3项所列行为同时违反有关民防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 违反验线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十四条)未经验线,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开工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规变更住宅用途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五条)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附则

 实施日期: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原有地方法规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同时废止。

《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 年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党中央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很快,据2008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国内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院校在180所左右。办学领域涉及面较广,如建筑类、地理区域类、人文社科类、农林类等。城乡规划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城乡规划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城乡规划教育正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承担重要社会职能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我国早期城市规划营造思想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世2000 多年的发展,形成以中国为特色的东方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世界现代城市规划虽开始于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但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在缓解区域与城乡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引导城乡经济建设与发展,维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社会经济价值。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开拓者霍华德倡导的“花园城市”、格迪斯的“人与自然融合”、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协调”等思想,极大推动、深化和提升了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思想,并在解决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城市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作用。正是这些相关交叉学科的渗透和理论拓展,使得现代城市规划学科诞生。自20 世纪中叶,以城市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成为国际政界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理论与思想大量涌入城市规划领域,促成了城市问题和城市发展研究的繁荣,并出现了诸如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等交叉学科。这些新兴学科的诞生促进了城乡规划学科研究领域与范畴的不断延伸和拓展。在20 世纪末(1999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中国清华大学的吴良镛教授撰写了大会的主题报告,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吴良镛教授用东方融贯综合的哲学观念,论述“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提出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的综合目标是为人类生活营建理想的聚居环境。吴良镛教授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国际和国内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响应。现代城乡规划在学科理念上已经

发生很大的变革。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应包括:对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对城乡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研究;对城乡规划的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等层面的研究。

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中,将国家“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列为重要的领域。近30 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未来的发展中,大中小城市和广大的乡村,都急需城乡规划学科的专门人才。快速城镇化提出对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跨学科的专业人才需要,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质量水平,涉及经济运行的可持续化、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要领域的综合方面。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发展与规划

(2)城乡规划与设计

(3)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5)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6)城乡规划管理

(1)区域发展与规划

学科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研究内容: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2)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乡村规划。研究内容:城市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理论、城市设计、乡村规划与设计、城乡景观规划、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等。?

(3)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与规划(包括房地产)、社区建设规划。研究内容:城市住房 政策、住区开发、房地产开发、社区建设与管理。

(4)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历史发展与理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内容:城市建设史、城乡历史发展与理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乡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5)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城乡生态规划、城乡安全与防灾。研究内容:城乡生态规划理论、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社会型基础设施规划、工程型基础设施规划。

(6)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

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建设管理。研究内容:城乡安全与防灾、城市建设管理、城市管理与法规、乡村建设管理。

城乡规划学学科可归属的二级学科包括以下6 个学科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

这 6 个建议的二级学科目前的学科所属大致情况:城乡规划与设计目前在建筑学一级学科所属的城市规划二级学科中;区域发展与规划目前在地理类和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二级学科中均有覆盖;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目前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二级学科和建筑管理(房地产类)学科中有所覆盖;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目前设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二级学科中;城乡生态环境与建设管理中的城乡生态环境目前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二级学科、农林类有所覆盖,而建设管理在建筑管理类学科中有所覆盖;城乡基础设施规划目前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二级学科和市政类学科中有所覆盖。乡村规划学科内容以前尚未明确学科领域,属随国家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新学科。2009 年以前的农村地区规划仍然在建筑类和地理类的学科覆盖中。乡村规划内容应随国家住房和城乡和住房建设部的设立纳入城乡规划的学科中。学科内容的建设,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区域城乡规划学科内涵和外延的丰富和拓展,得到完善和成熟。

城乡规划理论是关于城市和乡村规划的普遍性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的知识形态。城乡规划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涉及不同的价值基础,因此规划理论本身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丰富的。其理论基础兼容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科学的理论内容与技术方法。城乡规划学学科的理论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城乡空间发展理论。包括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环境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描述和解释城市发展的现象、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内容,通过这些理论可以认识城乡规划研究和实践对象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城市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交通通信子系统和空间子系统等。二是关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涉及规划质、思想、规划技术和方法,是关于如何处理城乡规划的本质内容,如何认识城市及其空间,如何来组织这些内容,依据怎样的思想来规划和建设城乡环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关于规划的整体框架;关于现在与未来演进的关系;对实际操作技术方法的解释。

城乡规划学学科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4 个方面基础性思考:

第一,规划作为公共的和政治的决策,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理性过程;第二,综合性空间规划是经济、社会、环境和形态的协调发展;第三,规划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更为注重科学;第四,规划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

城乡规划学学科和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曾经是“建筑学”

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风景园林曾经一度是城市规划学科中的一个方向),构成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学科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群,学科群培育发展,以开放的学科体系构成,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吸纳其他学科的加入和拓展,逐步成型人居环境学科门类。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对建筑、城乡规划、景观园林的学科关系,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融贯学科体系构架”的阐述。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对高层次规划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和建筑学科基础审美与工程技术方法的专门人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当前的高校对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尽管近10 来,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全国10 年来增长出近100 所院校开办城乡规划专业),但办学的专业背景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院系,专业差异性大,需要规范的办学指导。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急需和紧缺人才,城乡规划专业成为高校热门专业。

我国城乡规划学学科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较好。尽管不同高等院校之间教学条件和水平存在差异,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供不应求,这也反过来刺激了新设院校的增加。城乡规划本身在当前我国各地受到了地方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问题的日益重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开发的需要,使得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日益关注,社会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呈日益增长态势,对于高端顶尖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每年毕业博士、硕士和本科全日制学生保持100%的就业率,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大的规划设计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城建系统的企业、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国外相关研究、设计和咨询企业等。根据5 年数据跟踪,平均每年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达到了5∶1 左右,呈现出长期高需求比。根据目前国内建设行业的趋势,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第五篇:城乡规划

城市居住区布局规划与设计探析 赵子建1103628068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摘要: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结构组成的最基本单元之一,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其建设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完善城市生态型居住区布局规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型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指标;住宅布局规划从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居住区规划

目前,就居住区环境来说,由于一些现实要素的制约,有些指标应特别注意。由于受城市人多地少的制约,为了达到对有限土地资源的优化使用,其中居住密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此外容积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1.1 居住密度。从居住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对居住密度有较大影响。

1)对未来长远居住需求量发展的预测;

2)对居住面积需求发展的预测;

3)居住区中非居住用地在居住区用地中所占比例发展的预测。

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需求将大大增加,包括新产生的住户,迁移的住户需求以及由于旧城改造更新所形成的住宅需求。在建设新居住区时,对居住密度的再认识显得十分重要。从单元面积的角度看,单元的面积越大,居住密度越小。近年来由房地产开发的城市住房发展表明,大单元在居住区所占比重很大,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城市里的户规模却呈缩小趋势,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居住区居住密度事实上的下降。随着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因此应适当对居住区中大单元的开发力度减小,加大对中小户型住宅单元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居住密度事实上的下降,并且符合生态型居住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影响居住密度的第三个因素是新居住区建设中非居住用地比居住用地呈现更快的发展速度。非居住用地比重的增加不仅是因为服务设施范围的扩大,而且加上建设标准的提高。例如,现在居住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涵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对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般为1~2层建筑,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以适当的将这类建筑的层数增加,从而可以在提高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适当减少居住区中非居住用地的占地比率。1.2 建筑容积率。建筑容积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参数。一定程度上,容积率高低意味着住宅幢间间距的大小,绿地及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少和居住环境质量的高低,同时决定了开发商经济利益上的相关性,从而使建筑容积率成了当今居住区开发建设中最敏感的指标。

近年来,随着地价的不断上涨,如何在一块给定土地上建造尽可能多的住宅,规划师、建筑师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起,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复式住宅、退层式住宅以及平面布局中的尽端转角单元等,对提高得房率、减少开发成本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规律,超过了这个规律,不遵守技术规范,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因此,应针对容积率制定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技术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正确引导住宅的开发建设。住宅间距的规划控制

影响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住宅间距,即住宅间的距离和住宅高度的比例。决定住宅建筑的因素很多,以满足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与空间环境等要求为原则。此外,住宅要有适宜的间距,住宅间要有适当绿地,小区与组团更需要庭院绿地,在住宅庭院空间里进行精心设计还能够强化住宅区的居住气氛。

2.1 住宅间距、庭院空间的d/h 与1 的关系对于居住区户外空间的设置效果和感受与建筑的间距、户外空间的尺度、该空间的布置形式与风格等因素有关。而空间的尺度却尤为重要。尺度过小的空间给人以压抑感,尺度过大的空间给人以疏远感。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文中论述了两建筑之问的距离d 与建筑高度h(指两建筑高度相同,不同时h 取两建筑高度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以d/h=1 为界限,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换句话说,随着d/h 比减小,则成近迫之感,随着d/h 比增大,即成远离之感”。从人的视觉空间尺度要求而言,住宅建筑的间距与高度之比d/h 大于等于1 才感觉不过于压抑,因此住宅建筑视觉空间尺度的最小间距要求也是d/h=1。芦原义信还指出:在建筑总平面规划中,当d/h>4 时,相互间的影响已比较薄弱了,因此d/h=4 是室外空间由亲近趋向疏远或由亲切感趋向公共性过渡的临界条件。住宅户外庭院空间的d/h 应在1 与4 之间较为合适,对于在1~4 之间又有不同。当dm 在1~1.5 之间时常常是控制多层(6 层以下)及小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也是人视觉不受干扰的最低条件;当d/h 在1.5~2.5 之间时亲切感与人情味之感受较理想,且又不感到压抑,它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公共空间的尺度,邻里交往空间更易体现;当d/h 在2.5~4 之间时较适合于小区中心庭院的公共空间,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邻里交往有所减弱,公共交往有所增强。因此,用适宜的尺度在住宅小区的户外庭院中创造一种有亲切怡人、人情味浓厚的户外空间是住宅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住宅间距、庭院空间距离还应该注意其视觉卫生问题,主要是指从邻里住宅之间的视线方面保护其私密性。一般来说,在露天室外可以识别人脸的距离约为20m,而住宅内的人所处的室内光的亮度比室外暗,再加上窗户玻璃遮档等因素的影响,从室外或其它建筑内识别住宅内部人脸的距离约为16~17m,因此为了减少视觉干扰,住宅的最小间距一般不能小于16m,这对于控制低层住宅与6层以下住苞的间距更有意义。

2.2 日照要求对住宅间距与庭院空间的影响。在住宅组群的布局中可以合理利用太阳方立角的变化来

获得更多的日照,平面规划中可以果取的方式有:

1)错位布局,利用山墙空隙争取日照;

2)点条结合,点式布置在好朝向,条

状布置在其后,利于利用空隙争取日照;

3)成角度布置以及适当运用东西向住宅等。

这样的组合方式,既能提高日照质量,同时也能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外部空问。总体来说,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在建筑物之间留出日照间距。它由日照标准、当地的地理纬度、建筑朝向、建筑物的高度、长度以及建筑用地的地形等因素决定的。在建筑设计时,应该结合节约用地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建筑的日照间距,并充分考虑建筑的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于改善日照条件。住宅通风与朝向选择

3.1 住宅通风的要求。

为了创造良好的通风外部环境,住宅的布局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行列式布置由于风正面吹过障碍物后会形成较长的涡流区,造成涡流区内建筑通风不良。因此,在住宅布局时可以让风斜吹进入住宅楼栋之间,其风的投射角为30~45°为好;

2)斜列式、错列式布置可使建筑增大迎风面,容易疏导气流进入建筑内部;

3)前短后长、前低后高的布置,有利于夏季开口通风,冬季有效防风;

4)封闭的周边式布置。合理的周边式布局(如适当封闭西北向开口位置)可有效的降低冷天风速,同时需通过其它方位角敞开等方式来改善夏季通风效果;

5)利用树木排列、导风墙等引导气流进入住宅区,设置引风口和出风口。在住宅区内部形成风道。

3.2 住宅朝向的选择。居住区在选择住宅朝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人室内;

2)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

3)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

4)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

5)照顾居住建筑组合的需要。

根据上部分对住宅通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规划朝向(大多数板式建筑的主要朝向)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最好控制在30~45°之间,这样各排建筑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通风条件。从有利于住宅建筑单体日照的角度看,板式住宅墙面所接受日照射量的总和以正南朝向为最大。住宅向东或向西偏移时,接受日光照射量的总和逐渐减少,住宅在偏离35°左右时,一天之中的日照总量差别并不显著,而当偏离超过35°时,日照射总量就会大大减少,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布置住宅时偏离角度最好在35°以内。还有一点要

注意的是住宅的北侧,正南朝向的住户北侧房间终日见不到阳光,而且室外北侧终日为阴影部分,因此,正南朝向的住宅也并非尽善尽美。总体来说,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南偏东或偏西的朝向为最佳。各地区住宅建筑的具体最佳朝向各有不同,可根据通过对各地区的日照和风向条件进行实测综合分析得出。如郑州地区最佳朝向为南偏东15°。适宜朝向南偏东25°,不宜朝向西北。

参考文献

[1] 城市生态住宅建设研究

[2] 我国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下载城乡规划管理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规划管理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办法(5篇)

    信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信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信政文〔2012〕9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信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印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城建与国土......

    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商城县住建局局长 卫东亚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加强依法行政 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思路

    加强依法行政 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思路 改革开放之初,城市规划因其自身对市场适应性而迅速壮大起来,但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部门之间的职能竞争日趋激烈,规划工作职能和综合调......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西壮......

    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情况汇报

    关于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市规划建设局 徐祥山 (2011年3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常委: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我市近两年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

    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荆政发〔201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荆州市城乡规......

    济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济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