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蚌埠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蚌埠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为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准确掌握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困惑以及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要求,对蚌埠市区及三县(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的继续教育负责人、继续教育任课教师以及参训学员38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形式进行了调研归因分析,希望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借鉴,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增强师资的内涵发展。
一、调研内容、范围及结构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可程度、参训的积极性,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实际需求以及探寻继续教育的有效培训模式。范围包括城市、乡镇和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教研室负责人、教育局分管领导、继续教育任课教师以及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负责人。调研共收回有效调研问卷312份,六场座谈会参与座谈人员共计74人。其参与调研人员学校等整体结构如下:
层次结构比例:小学教师占41.7%;初级中学教师占33.3%;高级中学教师占11.6%;职业中学占6.7%;幼儿园教师占6.7%。
教龄结构:从教1—5年教师占13.3%;6—10年教师占13.3%;11—15年教师占23.4%;15年以上教龄教师占50%。
学历、学位结构: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下教师占65%;大学本科学历教师占30%,研究生学历教师15%。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占53.3%;中级职称教师占40%;初级职称教师占
6.7%。
人员职务结构:校级领导占6.6%;中层干部占18.4%;教研组长占18.4;一线教师占56.6%。
学校区位构成:城市及县城以上占68.3%;乡镇占13.3%;农村占18.4%。
二、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省第三轮继续教育前三主题教育调研主要概况
按照省继续教育中心统一指示,市继续教育中心统一安排,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组织,根据调研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对于所接受的第三轮前三个主题的继续教育非常满意的占16.7%,比较满意占46.7%,一般占3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各占3.3%;参训教师认为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占20%,有帮助的占53.3%,帮助不大占23.3%,没有帮助占3.4%。从问卷的统计和座谈会讨论结果来分析,普遍认为第三轮继续教育前三个主题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较为扎实,组织较为有序,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不断在创新,考核形式也正在走向平时考核、课堂考核以及总结性考核的多元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培训内容也在不断深化丰富,培训形式也正在进行分散、集中与远程相结合的形式,以及部分地区正在寻求的针对地方实际的自选式培训、分层式培训以及以赛代训和以研代训的创新式培训模式,但培训过程中问题还是存在的。
(二)继续教育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参训教师涉及的面较为广,教师的年龄、学历以及学校的区位都存在差异,主题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统计的结果和座谈的结果来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内容深化不足,与地方教师教学实际联系不紧密
培训内容涉及到教学理论方面,对于农村教师和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理论的学习就显得吃力。一些在教育理论的学习方面都存在困难,就更别提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了,培训内容与地方教师教学实际相结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调研问卷和座谈的结果显示,参训教师对于通过研讨会、考察观摩以及校本教研的形式来进行继续教育比较喜欢,比例占培训形式的82%。对于纯粹的理论培训形式较为不喜欢。目前的培训形式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多数属于培训者在授课,与参训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够,这也影响着培训效度。
远程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信息的流动速度,但这给继续教育的监控考核带来一定困难。有些环节信息管理失控,直接影响培训效度的达成。
第三、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从调研和座谈的结果分析来看,55%教师认为培训者缺乏一线的教学经验,这也就直接导致培训者不能够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以致培训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应付的局面。56.7%的教师认为影响教师培训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简单、直线、疲劳式的工作模式产生的职业倦怠,34%的认为在于教师没有自我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和没有把专业发展当作自己的内在需求;另外培训内容方法方式的创新不够也是影响参训教师参训积极的原因。考核的结果没有凸显学员之间的学习差别,也是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学科培训细化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对学校的各个学科教师的培训需不断加强。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由于更多地倾向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学科的培训,对于音体美等小学科的培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技术类的学科教师培训就存在着细化不够的问题。
第五、奖惩体制不健全
学有优差,奖惩体制不健全,学习的好与差一样,直接打击了一些参训学员的积极性,更没有充分展现优秀学员的示范作用。
第六、培训时间安排有待调整、经费、硬件配置尚需加强
由于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大都放在在正常的教学休息日内,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参训教师的工作学习强度,从统计的结果来看50%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身心疲惫以及18.35%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与教学工作时间相互冲突,以致一些教师疲于应付,造成培训走过场,培训效果不理想。由于部分学校培训经费较少,特别是一些城镇农村小学,硬件投入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今天,没有经费的支持直接影响着参训学校硬件投入以及参训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特别是远程教育。
三、建议
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命好题”、“育好人”和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出现出来,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满意,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加强培训者培训,提高培训者素质。
只有切实提高培训者对培训内容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富于感情将培训内容展现给参训教师,针对具体的培训任务使培训者更为详细的了解培训内容,加强培训者的职业素养提高。培训者的培训可以在每年继续教育任务下达之后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增强培训者的培训责任感带动培训任务的有效达成。只有一流的培训者才能够培训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是每一次培训任务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可以采用授课教师专题研讨的形式,理论辅导,集中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培训瓶颈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有限的培训内容有效地与参训教师沟通交流。
第二、组建地方优秀教师培训讲师团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参训教师对于来自一线有教学经验培训教师是比较认可的,源于一线的培训者对于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有着深刻的掌握,特别是本地区的优秀教师更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引领人。
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市县教研室的教研人员以及多年从事继续教育研究的专门人员,这些优秀的教师是继续教育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多来自一线教师,对于实施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指导有着很强的话语权。调研结果显示83.3%的参训教师希望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基于调研分析,组建地方优秀教师担任继续教育培训讲师是有效开展培训任务的一条路径。
第三、统筹规划,按需培训,建立以校本研修为主的多元培训模式。地区的差异,教师的年龄差异,学校的硬件差异,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都对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差异中寻求有效的培训模式,近年来开展的,针对实际的教学,按照年龄段学科进行的分层培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年龄差异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赛代训,以研代训,研训结合,研训一体,案例分析讨论式的培训模式,将继续教育融入校本教研,以校本研修为主体,进行现场观摩、同课异构,专家观课,当堂点评科研很好地调动教师参训积极性。后两个主题培训可以在赛、研上下功夫拓展培训模式,寻求培训焦点难点,坚持多元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农村教师的培训更需要被关注。
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继续教育投入常态化,特别加强对基础薄弱的地区投入,无论从师资还是资金的投入。建立规范的培训时间,使得培训时间常态化,以便教师和继续教育负责人有着充分的准备。
第四、加强考核力度,完善继续教育奖惩体制。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员给予进修、评职称考评优先考虑的鼓励,建立与绩效相挂钩的考核体制,对于学习较差的学员进行批评,推迟评职称年限,鼓励优秀学员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加强行政力量的推动。考核结果直接作为被认可的评优评先凭证要在学校中以及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评优评选中得到体现,打破学好学好一个样的局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确保继续教育成效,建立基本底线考核,进行定期考核,让教师培训具有严肃性,在合格中进行评优,优秀的学员在参与更高层次的培训中有优先权,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进行阶梯式的培训模式,打造地区教学名师。
第五、要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还存在相脱节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前沿性、衔接性和融合性,培训内容也较陈旧,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不同需求。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满堂灌”仍占主导形式,培训者与参训者还是“讲”与“听”的关系。为此,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来说,一要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评审和遴选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新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课程共建共享。二要具备大量的“专业引领”,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和带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能力。三要教学形式努力做到“新”和“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把研讨、观摩、辅导、交流、讲授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大“舞台”。
第六、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基地作用
各市县的教师进修学校在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做过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与各中小学学校负责继续教育的老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作用,由教师进修学校统筹组织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依托原有的考核体系,直接反馈参训教师的培训情况。这样可以很好地沟通管理者与参训者,做到培训的信息沟通无障碍。各中小学的学员培训情况也可由各个片区汇总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集中到教师进修,集中反馈具体解决。这种管理模式对提高培训实效较好的作用,做好教师进修学校管理和引导的工作。
第二篇:江夏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江夏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一、概述
为切实做好2011年教师培训工作,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区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性。我们深入基层学校组织召开了60多次领导和教师座谈会。
本调研于2010年10月27日至29日进行,调研范围覆盖60多所中小学,调研对象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性别,共有480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调研。调研主题包括了解和掌握当前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需求和意见,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等三大方面内容。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具体采用方法有:访谈、观察、参与式调查。
(一)访谈:学校主要领导的访谈。
(二)观察:看教师教育教学活动。
(三)参与式调查:用参与式活动的方式了解教师的需求,为参加者提供了均等、宽松的发言机会。
三、教师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在培训内容方面
1、“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多数教师十分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他们希望借鉴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教学执行能力;同时也想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实践,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迁移到工作中去,是教师们感到很困惑的。
2、“学历提高培训”
主要对象来自初、高中教师群体。
3、“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培训”
目前中心城区和中心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利用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水平来辅助教学。
4、“术科培训”
目前我们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主课方面,对术科及教师培训重视不够,培训力度也不大,他们呼吁增加学习的机会。
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社会、学校对教师要求越来高,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渴望能运用良好有效的调节方式,缓解、放松心理压力。
(二)在培训形式方面
目前培训形式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座谈发现,教学研讨、专家互动、小组活动等是教师一般关注的形式。可见,开放性、参与式、主体性的培训方式更受欢迎。
(三)在师资聘请方面
教师普遍喜欢来自一线的专家和名师,说明教师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执行能力。
四、分析与思考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特别是“课改”的推进,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教师面前,成为教师当前最迫切的需求,61%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参加培训希望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如:从学历提高、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术科培训等分析,教师希望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学与用紧密结合。
(二)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教师在普遍关注“提升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的大前提下,教师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反映出,教师对自身发展问题上是有针对性进行了反思。从教师培训的内容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的并存。如:“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培训”,目前教师普遍能熟练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到教学中,如PPT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教师不满足简单的操作技术,通过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引起社会的重视。在这个环境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层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心理分析技术的学习。
(三)传统形式培训影响力减少,互动、参与式培训受到认可。
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不再受教师的欢迎,而对于观摩、案例评析的教学培训受
到了教师的追捧。同时,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讨受到了教师认可。这体现出教师认识到教学问题不能仅仅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参与是解决自我问题的关键。
五、建议与对策
(一)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方式,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因此,多开展参与式、对话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二)围绕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培训者的需求。
将教师关注的内容进行整理,开设培训项目。围绕教育教学,开展调研,加强培训课程建设。改变以往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的专题设置,体现课程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
江夏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2010.11.19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xx”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XX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XX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 “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二)对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韩志升
12人力2
20123549
一、调研目的
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有效地新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和施训形式的科学与否,应是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志,否则,培训会因缺少参训者的参与和生成而低效。从调查入手,了解新教师需求,把握新教师成长动态,实施有效培训,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师成长的实际需求和成长规律,促进新教师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二、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满足现阶段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师培训的规范且实效,如何建立健全完备的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市南区教育局制定下发了《新教师三年培训方案》,《新教师培训手册》,对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分散培训、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读书、听课、反思等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校长导评等实现对培训教师的全程监控,使学习、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了培训反馈机制,综合学员每月一次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表现、培训作业、平日课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通过区域网面向全区进行反馈,及时调控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状态,调控发展的方向。
(二)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2、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5、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三)老师们对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2、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4、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6、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第五篇: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14年1月2日
为了进一步提高2014年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开展了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我组(xxx、xx、xxx、xxx)到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调研。所到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配备都是所在校区最好的学校。调研期间听课8节,组织召开座谈会4场,发放调研问卷80份。现将我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听课情况
8节课,语文、数学各四节,授课教师年龄在30—40岁,其中仅一位是男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位。使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的两位。8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使用演示文稿的老师,制作上仅停留在图片、文字的使用上,音乐和视频的插入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就忘了板书。大多忽视教学生成,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个别教师使用了分组,但是利用程度不高,流于了形式。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综合问卷分析1、100%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2、90%的教师最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92%的教师认为目前最欠缺的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4、100%的教师赞同对小学生开展学校心理辅导。
教育技术问卷分析
1、不会操作电脑的教师为0。能简单操作的为30%,掌握的60%,精通的为10%。
2、90%的教师掌握网络上信息及资源的搜索。
3、95%的教师能够使用电子邮件。
4、100%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90%的教师能简单操作excel。5、95%的教师不会对音频处理,85%的教师不会图片处理。6、90%教师能简单操作多媒体设备。
音乐问卷分析1、9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演唱训练或学习过歌唱的方法,还是自我感觉来唱。
2、90%能简单使用键盘,但仅限于右手但旋律。
3、70%的教师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
4、90%的教师不具备音乐软件的使用。
5、95%的教师没有指导过课外小组的活动。
6、100%的教师没有见过2011年新课标。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兼职教师因专业知识或升学压力多数不上,换成了自己的主课。
新配发的教学设备,因不会使用多闲置。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是工学矛盾。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特别是远离县城的边远小学,师资短缺。并且现在的培训有时扎堆,再加上主题调研,让老师基本无暇以对。农村教师大多在不能住校,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三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分层培训,因材施教,不能大一统,一概而论。
五是希望能够送教下乡,让老师在家门口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