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实习项目总结(推荐)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实习项目总结
作物生产技术101班姓名:马一良
一:目的意义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意义:
1、快速繁殖优良种苗。
2、无病毒苗的培养。
3、在育种上的应用
4、工厂化育苗。5:保存种质资源。6:基因工程的运用 二:工作内容
1:学习组培相关知识
2:了解相关的实验室及其设备
3:试管苗快速繁衍技术
4:植物脱毒技术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般培养方法
6:种质立体培养
7:MS培养基的制备
8:灭菌技术
9:无菌操作技术
10:试管苗的炼苗与移栽 培养步骤
第一步,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入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流水冲洗在污染严
重时特别有用。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见表。第四步是用无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涮洗3-l0次左右。无菌水涮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注意:①酒精渗透性强,幼嫩材料易在酒精中失绿,所以浸泡时间要短,防止酒精杀死植物细胞。②老熟材料,特别是种子等可以在酒精中浸泡时间长一些,如种子可以浸泡5分钟。③升汞的渗透力弱,一般浸泡10分钟左右,对植物材料的杀伤力不大。④漂白粉容易导致植物材料失绿,所以对于幼嫩材料要慎用。⑤在消毒液中加入浓度为0.08—0.12%的吐温20或80(一种湿润剂),可以降低植物材料表面张力,达到更好的消毒效
配制培养基
(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 10 g/L,2,4 – D 含量为 2 mg/L,琼脂10 g/L)。
(2)试验培养基:在 MS 培养基中加入 IAA 和 6–BA。
吲哚乙酸(IAA)先用少量 0.1 mol/L NaOH 溶解,6-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 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烧杯,量筒,组培瓶,组培盖或封口膜,棉线,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容量瓶,移液管,牛皮纸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 pH 5.8,趁热分装于 100 mL组培瓶中,每瓶约 20 mL。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盖上组培盖,或盖上封口膜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 121 ℃(1 kg/cm 2)下灭菌 20 min。取出组培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三:体会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培养脱毒作物。
3、培养周期短。
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制取特殊的生化制品。
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
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
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
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
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
1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前景与发展: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从60年代就巳经开始,并随着生长、分化规律性探索逐步深化,到了70年代仅花卉业就已在兰花、百合、、矮牵牛等二十几种花卉幼苗生产上建立起大规模试管苗商品化生产,到1984年世界花卉幼苗产业的生产总值已达二十亿美元,其中美国花卉幼苗市场总值为六亿多美元。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加快了花卉新品种的推广。以前靠常规方法推广一个新品种要几年甚至十多年,而现在快的只要l~2年就可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普及和应用。
我国采用快速繁殖技术,也使优良品种达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如广东切花菊“黄秀风”的应用,使菊花变大,长势加强,花色鲜艳,抗病力增强,打开了进入香港市场的渠道,使三十多种观叶植物的推广很快遍及全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将自然界的几百个野生金钱莲品种繁种驯化,培养了一批园林垂直绿化的材料,促进了园林业的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也存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是繁殖效率与商品需要量的矛盾,有些作
物由于繁殖方法尚未解决,因而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其次是在培养过程中如何减少变异株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应降低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更好的投产应用。总之,随着组织培养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培养方法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遗传育种、品种繁育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生物工程和工厂化育苗实施以后,它将以新兴产业的面目在技术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
第二篇: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堂清日结3
1、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就是原生质体,所以一个动物细胞就相当于一个原生质团。
2、原生质层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植物体细胞融合的实质:原生质体的融合,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细胞壁的再生。新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高尔基体相关。
4、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5、植物细胞工程通常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1)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3)再生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
4)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物。
7、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即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具有:① 繁殖速度快;②“高保真”(因为是无性繁殖);③ 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等特点。
堂清日结4
1、作物脱毒材料:分生区细胞
作物脱毒方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作物脱毒结果:获得脱毒苗
脱毒苗的特点: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2、人工种子的组成:胚状体(或不定芽或顶芽或腋芽)+人工薄膜;要获得人工种子,需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至再分化阶段。
3、人工种皮中应具有的有效成分: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
4、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
采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优点:后代无性状分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突变体的利用 育种原理: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优点:能够产生新性状
植物体细胞杂交 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5、植物组织培养中易获得突变体的原因: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生的状态,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6、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应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7、常见的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为了获得细胞产物,我们只需将外植体培养至脱分化阶段。
第三篇: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设计
一、灭菌
灭菌是组织培养重要的工作之一。初学者首先要清楚有菌和无菌的范畴。有菌的范畴是:凡是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接触自然水源的物体,至少它的表面都是有菌的。依此观点,无菌室等未经处理的地方、超净台表面、简单煮沸的培养基、我们使用的刀、剪在未处理之前、我们身体的整个外表及与外界相连的内表,如整个消化道、呼吸道,即我们呼出的气体、培养容器无论洗得多干净等等都是有菌的。
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物理方法如干热(烘烧和灼烧)、湿热(常压或高压蒸煮)、射线处理(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措施。化学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儿、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化学药品处理。这些方法和药剂要根据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适当选用。1.培养基用湿热灭菌? 培养基在制备后的24小时内完成灭菌工序。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常用方法是:关闭放气阀,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
关阀再通电后,压力表上升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 20分钟。2.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采用灼烧灭菌 3.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剂灭菌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这些污染源一旦带入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灭菌处理,再经无菌操作手续接到培养基上,这一过程叫做接种。接种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体。
首先,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硬的材料用刮刀刮。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入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浓度可按100ml 水加半角匙洗衣粉为宜,大约浸洗5分钟,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10-30秒。它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也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 种使用。
表4-2 常用灭菌剂使用浓度及效果比较表灭菌剂
使用浓度
持续时间(min)
去除的难易
效果次氯酸钙
9~10%
5~30
易
很好次氯酸钠
2% 5~30
易
很好氯化汞
0.1~1%
5~8
较难
最好抗菌素
4~50mg/L
30~60
中
较好
第四篇: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及其应用
刘兆书、王梦瑶、王瑞雄、尹树明、左通通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和脱毒快繁方面的应用,为今后植物组织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快繁;脱毒;育种
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后,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育种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形成了一门理论和技术;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简单总结。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
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T.Schleido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的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具有植物细胞全能性。1904年Harming在无机盐和蔗糖溶液中对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进行培养,发现离体胚可以发育成熟,并提前萌发成小苗。1937年White发现了B族维生素,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同时法国的Gautherer和Nobecourt也发现了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三个人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脱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利用震荡培养和机械方法获得了万寿菊和烟草的单细胞,实施了看护培养,使单细胞培养获得了成功。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控制器官形成。1958年英国学者Steward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人工体细胞胚,这一实验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组织培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比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快速育苗、人工种子制造、次生代谢物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的组织培养与国外相比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掀起了单倍体育种的高潮,在作物育种上取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用花药或花粉育出的植物已超过22科52属160种。目前我国组培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实现了花卉、果树、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花卉出口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
1.2.2国外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的组培发展的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兰花产业。80年代后,以商品为目的的组培苗生产量以20%-30%的速度递增,年产组培苗在10万株以上的植物微繁殖公司约占50%,年产量大于50万株的公司约占25%,整个西欧年产组培苗达2亿多株。
2、工厂化植物快繁及脱毒方面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有几乎不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遗传背景一致、生长周期短、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同时,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以去除植物病毒、使植物复壮、提高质量和产量,所以,离体快繁和植物脱毒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尤其在兰花、名贵树种、马铃薯、草毒等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显的更是尤为重要。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关生物技术产业的年交易额约为1 500亿美元,其中50%一60%与农业有关。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总额的10%,即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5%速度递增。
在我国,离体快繁育苗技术的开发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如华乐种苗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在500万株以上兰花克隆苗,主要出口日本、美国、荷兰、德国等,北京杉友兰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350万株兰花克隆苗,连云港振兴恒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蝴蝶兰克隆苗3 000万株,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快繁涉及观赏植物、蔬菜、果树、药材等300种以上,其中观赏园艺植物约200种,约占60%。在脱毒方面,如通过脱毒的马铃薯、甘蔗、甘薯、大蒜、草毒、香蕉平均可以增产30%以上,兰花、水仙、康乃馨、大丽花通过脱毒后植株生长势强、花色艳丽、花朵大、产量高。
3、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把植物组织培养普遍应用于作物育种,并在单倍体育种、胚胎育种、细胞融合育种、细胞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3.1单倍体培养育种
通过对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或胚珠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其中以花药和花粉培养应用最为广泛),单倍体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一般需要8-10 天或更长的时间,而通过单倍体进行育种一般仅需要4-5 天的时间,单倍体育种具有程序简单、育种周期短、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单倍体育种是常规育种程序和方法的重大改革,尤其在林业等生长周期长的物种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单倍体育种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重视,各国纷纷开展单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3.2胚胎培养育种
植物的胚(包括成熟胚和幼胚)、胚珠、子房和胚乳的离体培养技术统称为胚胎培养,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胚胎发育机理、克服杂交不亲合、胚胎拯救、克服自交不亲和、克服珠心胚的干扰、打破种子体眠、获得体细胞胚和人工种子等方面,因此在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药用植物上有着广泛应用。
在克服杂交不亲合、克服自交不亲和方面主要通过植物离体受精来实现,在广义上通过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子房授粉、离体胚珠授粉、离体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等均称做植物离体受精。但严格意义上的离体受精或试管受精是20世纪90年代精、卵离体融合成功。该技术不仅可以克服植物授粉不亲和问题,还可以进行胚胎、种子和果实发育机理等基础研究。人工分离的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后进行合子胚培养,已在玉米、药用牡丹、婴粟、烟草等植物上获得成功。植物离体受精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的重要实验技术,为研究植物胚胎发育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系统,为开发新的植物转基因途径提供了可能。
胚培养在打破种子体眠应用较为广泛,种子体眠的原因很多,利用组织培养方式打破种子体眠一般有种胚发育不全或种子含抑制物抑制种胚发芽2种情况,如胚乳发育尚不完全的兰科种子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获得再生植棵,而莺尾属、蔷薇科、野麦等植物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打破抑制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另外,胚培养还可以应用于胚胎拯救。
胚乳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三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从而育出多倍体新品种。目前有40多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分化或器官分化,不少植物已获得了再生植株。我国在马铃薯、小麦、水稻、苹果、桃、称猴桃等多种植物上得到了胚乳再生植株。同时,胚乳培养产生的混倍体,可用于染色体工程方面的研究。3.3细胞融合培养育种
细胞融合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指利用除去植物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即原生质体,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克服种、属以上植物有性杂交不亲和性障碍,为广泛重组遗传物质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因去壁后的原生质体消除了核酶等对外源DN A的破坏,为携带外源遗传物质的大分子渗入细胞创造条伴。另外,在有些没有有性生殖能力或其有性生殖能力很低(如香蕉、木薯、马铃薯、甘蔗等)的植物作物改良中,体细胞杂交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叶肉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较好,遗传性较为一致。在原生质体融合方面主要有物理(如电融合)、化学(如高PIE高钙、聚乙二醇)、生物(如仙台病毒)等融合方式。3.4细胞突变体育种
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常常出现基因型变异。这是因为无论是愈伤组织还是细胞培养,培养细胞均处在不断分生状态,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环境(如物理因素、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诱变。利用这一特点结合人工诱变方法包括物理诱变(Y射线、X射线、电子束、离子束、激光、紫外线等)、化学诱变(甲基磺酸乙醋、秋水仙素、叠氮化钠、平阳霉素、52BU ,EB等)和生物诱变(转座子插入突变、跳跃基因等)获得了一大批植物新品种和新材料。目前,这种方法已筛选出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矮秆高产的植物突变体。
3.5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枪或农杆菌进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植物遗传转化的理想受体系统应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研究认为用于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应具有80%-90%的再生频率,且每个外植体必须具有能再生的丛生芽,其芽数量越多越好。目前,用于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有二种途径,一是外植体在激素的诱导下产生愈伤组织后再培养成体细胞胚即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二是诱导外植体产生单极性不定芽后再培养生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即器官发生途径。目前,与组培技术结合的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两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郝玉华.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08(4):20-23.[2]盛玉婷.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9):45-47.[3]李永欣,工义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研究概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3):44-46.[4]王家麟.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86-89.[5]陈长征.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实验技术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56-58.[6]梁一池,杨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8):23-26.
第五篇: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感想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感想
植物组织培养俗称植物克隆,是当今国际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植物育苗技术,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组织、花药、体细胞甚至原生质体等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外植体其在不受植物体其他部分干扰的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化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植物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改变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的配方、光照和培养温度等的生长、分化和发育规律,从而解决植物形态建成中的实际问题,为农林、医学等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生长分化成为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整个过程包括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将其从植物体中分离出来,这一过程称细胞脱分化,然后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经再分化,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条件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条件和培养条件等。
(一)培养基的配制
植物组织培养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对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生长而言,培养基的组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植物材料要求不同的培养基,适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不一定适于器官分化,适于固体培养的培养基不一定适于液体培养,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精心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不同的外植体、不同的培养方法、不同的培养目的等,都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一般来说植物体对土壤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外植体培养基也不例外。目前,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常用的培养基有十几种,其主要成分是大致如下:首先,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满足外植体生长对水分的需要。
其次,培养基中的矿质元素包括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N、P、K、Ca、Mg、S和微量元素Fe、Mn、B、Cu、Zn、Mo、Cl以及非必需的Na等。糖除了给外植体提供碳源外,还可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势。碳源一般采用蔗糖,少量采用葡萄糖,浓度各有不同。
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要根据培养的目的适当选用。可采用IAA、IBA和NAA、KT、6-BA、ZT等。在诱导根和芽的等不同分化时段,还需根据要求调整培养基养分的比值。维生素B(硫胺素)是必需的,而烟酸、B16虽属于不必需,但对生长有促进作用,所以一般也添加到培养基中。有些培养基中还包括氨基酸、水解酪蛋白、酵母汁、椰子乳等有机附加物,以促进细胞的分化。
(二)无菌条件
根据前面的配制可知,由于营养基的营养十分丰富,微生物极易滋生而造成污染,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条件。所以消毒显得重要。外植体的消毒通常采用氯化汞、过氧化氢、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或70%的酒精等,消毒后需用无菌水充分冲洗。用具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培养室要尽量保持无菌状态,定期用紫外灯照射和用杀菌剂熏蒸杀菌。
(三)培养条件
自然界中的植物体所需的光、温、水、气,植物组织培养时也同样所需要。水分和氧气条件一般容易得到满足,而植物组织培养条件可通过人为控制光照和温度,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之间,有的还要求有昼夜温差,主要通过控制光强和光周期进行调节。人工光照一般采用日光灯,也可以透光的玻璃培养室利用自然光照。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缺点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优点
植物可以不受生长季节限制地繁殖;不携带病毒,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培养周期短,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制取特殊的生化制品;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如将香蕉进行组培得到人工种以方便移种。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缺点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吃饭问题已经与组培快繁密不可分了。由于培养基几乎完全属于人为调配获得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调控的人是否理解植物的特性、是否熟悉培养基的理论和植物生理、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来驾驭组织培养技术,这几点都决定了组培育苗的品质。如果严格把关组培过程的话,那么组织培养或快速繁殖所获得的苗,跟叶插、砍头苗完全一样,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植物的完整基因组。这是组培快繁的最大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目前重要的作物、名贵花卉的繁殖和保存也都是组培快繁的途径实现的。
转基因植物食品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公开的话题,也是借助组培快繁平台来完成,我们生活中至少接触30种转基因植物的衍生产品。资料显示这些衍生产品的缺点也比较明显:1)表现为“硬化”不足,即从实验室进入温室后进行驯化栽培时间不够,行内称作“硬化”。2)激素残留明显,或者对激素的敏感性变化,少部分苗会在后期发根后呈现出一些残留激素效应,这种效应不会超过一年,表现为容易出侧芽、大量畸形根、生长周期紊乱、开花增多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组培快繁苗所特有,用激素诱导的叶插和砍头苗也会出现这种症状,甚至更夸张!因此这一点并不是鉴别组培苗的根本。3)对有性繁殖的影响,由于组培快繁获得的苗都是小苗,需要经过硬化和长期的温室栽培才可能开花,所以一般存在对有性繁殖无影响。4)根原基异常,由于激素环境下会对导致根原基维管束的排列紊乱,这就导致了出根可能会受到抑制,正常的根无法顺利萌发。
四、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一)植物体的无性快速繁殖及脱毒
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的无性快速繁殖,已广泛应用于一些花卉、果树等园艺作物、农作物以及林木的育苗。如广东、广西和海南岛香蕉的种植已大多采用试管苗,甘蔗和兰花试管苗也已大量应用于生产,柑橘、菠萝、草莓、桉树以及其他许多花卉等也利用试管苗进行栽培。
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植株,除了茎尖生长锥外,其他部位往往都带有病毒。因此,继续用块茎作繁殖材料,必将导致后代植株染病。若利用茎尖生长锥作外植体进行无性快速繁殖,所生产出的幼苗将不带病毒,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可解决马铃薯品种的退化问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快速繁殖具有许多优缺点,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注意扬长避短,本着良心去做事,最好是建立相应的法规并严格执行。
(二)花粉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利用花粉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加速育种的进程并可获得纯系。我国已培育出10多种花粉植株,如水稻、小麦、大黑麦、小黑麦、玉米、甜菜、茄子、烟草、辣椒、杨树和橡胶树等,其中小麦“花培一号”、烟草“单育一号”等优良品种已广泛应用于生产。
(三)人工种子
将植物组织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包裹在含有养分的胶囊内,可像种子一样直接播种到大田用于生产,即所谓的人工种子。天然种子中的胚是合子胚,而人工种子中的胚是体胚,胚乳和种皮也是人工的。目前,已有胡萝卜、芹菜、苜蓿、棉花、玉米、水稻、橡胶树等几十种植物的人工种子试种成功,但成本相对较高,美国己大规模生产树木的人工种子。
(四)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采用酶法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培养,不仅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机理的良好体系之一,还可以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开展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获得新品系、新品种。从理论上讲,细胞杂交比有性杂交可得到更多的不同类型。
五、总结
目前,植物组培方式以固体培养基培养为主,液体培养基培养由于具有物质交换快,生长速度快,产生的代谢物质不会在组织周围积累等优点,值得大力研究与推广。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先进的植物组培苗生产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培养室组培快繁与温室栽培相配套的组培苗生产体系,确保培育出高质量的商品化组培苗。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其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机理有待深入探索,相信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可以逐步得以解决。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我国开发西部、建设森林城市、绿化山川、防风固沙、退耕还林、以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发挥巨大作用,该项技术将会在我国甚至全世界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