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论文-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

时间:2019-05-13 11: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产权论文-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产权论文-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

第一篇:知识产权论文-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

摘要:我国电力行业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历来已成为众矢之的,也是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改革的重要方面。而电力行业的垄断使其能形成规模效应和短期利润,有利于增强电力行业体系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竞争将导致效率低下和社会净福利的流失。我国电力行业存在着规模效益与竞争效益之间的“马歇尔困境”,如何既能引入有效竞争,打破垄断,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规模效应,是中国电力行业应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行业,垄断,竞争,规模效应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电源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都高速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电力行业的市场格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进入市场经济后,电力行业的垄断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电力行业的改革,确立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目标,经历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等改革历程,形成了一大电力顾问公司、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电力行业格局,形成了卡特尔性质的寡头垄断情形,即几家企业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的大部分份额,而此时,企业成为了该产品市场的寡头垄断者。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集团便构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

2电力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

(1)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电力行业符合网络性、范围经济、“沉没成本”(Sunk Costs)等自然垄断技术特征,在自然垄断行业,由一家厂商或极少数厂商提供整个行业产出的总成本低于由多个厂商提供相同产出的总成本,因此,当厂商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持续下降时,过度竞争会造成生产分散,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

一种规模效益损失。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前期建设成本即 “沉没成本”巨大的基础性产业,包括电力、通讯、燃气、供水、高速公路等依托网络和管道设施提供公共性、普遍性服务的部门。

即使截至目前为,中国的电力行业依然是一种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管理结构,即电力公司垄断电力生产、输送和销售全部过程的发电、输电、配电、售电成为一个整体的组织结构,其实质是利用电力企业内部特性或行政手段来处理业务。政府和电力管理者认为电力工业需要垄断经营的理由: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即只有一个垂直垄断的体系才能管理大而复杂的电力系统,才能发挥规模效益;其次电力系统的大量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收,电力企业的发电、输电工程投资要靠终端用户支付电费来偿还。

(2)电力行业的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职权,限制竞争行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府垄断、行业壁垒、地区壁垒、差别待遇。

政府垄断。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政府垄断了一些类似电力的公用行业,直到今天仍没有从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中退出来,政企不分,把持着一些政企合一的行政性公司。在电力行业表现的尤为突出,政府垄断非常严重它阻碍了电力市场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给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寻租的机会,获得了大量的非法收益,增加了腐败的机率。

行业壁垒。行业壁垒是指政府或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其特定行业的企业及其经济利益而实施的排斥、限制或妨碍其它主体参与竞争的行为。在电力行业中,政府承认电力市场中的垄断公司,把电力工业看成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允许其独掌垄断市场,并由政府发给执照作为一定供电区内特许的垄断经营者,对电力行业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提高电力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地区壁垒。地区垄断以地方保护主义为最突出的表现,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地方政策等不正当手段来排斥外地企业,保护本地企业产品市场和经济利益,甚至人为设置障碍,限制竞争。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有七个地区性电力网络和五个独立的省级电网,不同区域电力的生产!输送和分配都是垂直一体化生产,并且在政府垄断经营管理之下,地区和省行政区的国有电力公司负责电力系统的建造,管理和运作,各自成为互不相干的主体,各自无法进入对方经营领域。地区封锁

阻碍了全国电力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差别待遇。在电力行业中,对不同企业之间实现歧视性对待,特别是对私有企业和非直属企业实行歧视。实际上,中国的民营资本长期以来一直都被拒于电力行业之外,未能获得公平的竞争资格。即使是在电力供给时常出现不足的今天,民营资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也依然没有多大改善。

3规模效应与有效竞争

电力行业垄断性与竞争性的分析实际是一种马歇尔效应。与其他自然垄断性行业一样,电力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与市场竞争效应之间的 “两难抉择”,这种矛盾在经济学中称为“马歇尔困境”(Marshell's Dilemma)。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规模经济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容易导致垄断,而垄断反过来又使经济运行缺乏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这种规模效应与竞争效应之间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是自然垄断性与公平竞争性如何兼容的问题,也是我国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中必须突破的难题。

“马歇尔困境”在我国国有电网企业改革过程中尤为突出,且表现为自然垄断与行政权力垄断的相互交织和紧密结合。国有电网公司不仅拥有买卖电力的独家特许经营权,还掌握了电力市场调度的控制力,拥有电力规划、投资、价格、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决策权或影响力,电网公司借助于市场垄断地位不断扩张市场控制力,形成目前电力市场的强势地位。这种行政垄断权从原来政企不分的电力部、厂网不分的国家电力公司继承和沿袭下来,在电力体制改革多年后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有所强化,某种程度上这是政府不作为和监管不力的结果。

即使是经过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的改革,对电力行业的拆分,并没有改变国有电力公司 “一股独大”的地位,输配供电完全国有,发电国有约占 95%。中央直属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企业,发电量占据全国发电市场近4成的份额。尽管我国发电侧早就对民营和外资开放,但近年来电力行业的 “国进民退”趋势明显,国企已经成功挤出了民营与外资,新的市场进入者多数还是国有企业,因此这只是一种体制内的重新组合,没有真正解决市场竞争主体问题。要打破电力垄断,必须继续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格局。

(1)在发电领域开展充分竞争

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电力行业中的发电环节已不具有自然垄断性,与

输配电进行分拆剥离后完全可以进入市场开展直接的、充分的竞争。这类企业的竞争应当完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放松电价管制,实现竞价上网。在发电市场开展直接竞争,实行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建立竞价上网机制,逐步形成公正、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

(2)在输配电领域开展间接竞争

要打破国有电网公司对电力统购包销的独家垄断经营格局,有三种选择:一是输配分开,二是配售分开,三是调度独立。只有输电配电分开、配电售电分开,才能真正厘清电网公司的“输电成本”与“配电成本”,为电力市场监管奠定基础;只有调度独立,将隶属于电网公司的电力调度机构剥离,才能打破电网公司的行政垄断权。应当明确电网的基本作用是电力传输 “高速公路”及 “等级公路”,输配电企业、电网企业只能对使用电网的发电或售电企业以及大用户收取过网费,而不应具有其他职能,电力调度职能应逐渐过渡为政府职能。4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先决条件。但竞争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竞争都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垄断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适度的经济集中和垄断结构又是维系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把竞争的基本优势与垄断的有限优势结合起来,塑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中国电力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已经或者正在跃跃欲试进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国外跨国公司,中国应该有几家比较大的电力企业与之竞争。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收购巴西输电特许经营权项目、收购新加坡能源公司澳大利亚子公司新加坡能源国际澳洲资产公司60%股权和新加坡能源澳网公司19.9%股权,这些事实都说明垄断形成规模效应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如果中国电力行业一味为加强竞争,引入市场调节,拆分电力公司,则很可能因竞争力不足而重蹈无数企业被收购的覆辙。

此外,正是因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国有性和垄断性,才可能使中国电力具有公益性,对很多偏远地区,在无法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优先保证用户用电可靠性,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多样性的。就电力工业来说,有线路、电厂前期

工作的竞争招标;线路、电厂设计工作竞争招标;设备材料的竞争招标;线路、电厂施工的竞争招标;发电燃料供应、运输的竞争招标;电厂运行、维护、检修的竞争招标,总之,可以引入竞争的领域是很多的。在引入竞争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留垄断,竞争的基本优势与垄断的有限优势结合起来,发挥行业最佳生产力。

5大用户直购电分析

所谓大用户直购电是通过开放用户和发电企业选择权,放开上网电价,通过供需直接见面的方式实现电能的交易,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我国电力市场已经从初期的 “厂网分开”逐步向 “输配分开”迈进。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用户直购电需求,同时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也相继出台。直购电有利于开拓电力市场。目前,大用户直购电中主要采用两种输电模式。一种模式是 “专线直购”,即大用户与发电厂商直接签订购电合同,大用户或者发电厂商自架线进行输电。另一种模式是 “过网直购”,即利用电网公司的电网将电能从发电厂送到大用户处,电网企业向大用户和发电厂商收取过网费。

对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言,经济增速放缓是最不愿看到的场面。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更无法容忍辖区内工业经济惨淡凋敝,依靠财政补贴变相降低电价是地方一贯的举措。当然,如果名正言顺地依靠电价机制帮扶本地企业,更是求之不得的。显然,大用户直购电带来了机会。地方政府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或许更看重直购电能够降低多少电价,拉动地方高耗能产业发展,为招商引资提供筹码,以保证地方就业、税收,以及增加地方GDP。

大用户直购电带来低电价,电价的降低应该来自于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及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的降低,而非单方面挤压某一个环节的收益,导致原有的经济利益格局发生变化。这需要完善多头磋商的电价形成机制,建立电网输配电价机制,分电压等级来确定大用户的输配电价水平。大用户直购电量往往在电厂分配电量之外,实际上是游离在电力市场交易之外。接下来需要将大用户直购电纳入到完整电力市场体系之中,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同步。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大用户直购电的本意是突破价格管制,供需决定价格。但目前的体制下,发电与用户之间形成的价格仍需要审批通过,与市场定价的本意并不相符。接下来,最为需要的是在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多部门之间形成改革共识,并强化监管。

6结束语

中国电力行业形成目前所特有的行业局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所致,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引入竞争,增强活力,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是所有的竞争都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垄断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适度的经济集中和垄断结构是维系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中国政府应把竞争的基本优势与垄断的有限优势结合起来,塑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电力行业局势。

第二篇: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发展概况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是当务之急。为此,电力工业首先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以解决电力建设短缺的矛盾。1981年,山东龙口电厂开工建设,首开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设电站的先河。1987年,国务院又提出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二十字方针",即“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再加上“因地、因网制宜”,形成了完整的集资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1984年,我国第一个利用外资兴建的大型水电站——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开工建设,由日本公司中标承包。该电站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作“鲁布革冲击波”。从1985年开始,国务院陆续设立了华能国际(相关,行情)电力开发公司等一批电力企业,以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

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年投产容量完成了500万千瓦、800万千瓦、1500万千瓦三个跳跃,促成了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连跨三大步:1987年超过1亿千瓦,1995年超过2亿千瓦,2000年超过3亿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96年开始,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实现平衡,结束了拉闸限电的局面。至2001年底,全国年发电量达到14839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3.386亿千瓦,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二位,分别比1978年底的2566亿千瓦时和5712万千瓦增长了近6倍。

在大力开展电源建设的同时,我国的电网建设也迅速发展。到2000年底,全国已形成了7个跨省电网和5个独立的省电网。7个跨省电网中,有6个已形成以500千伏为主干、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为高压配电的电网结构。“西电东送”战略实施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条通道。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能力达到370万千瓦,蒙电东送能力达到109万千瓦。以三峡工程为契机,并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华中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联网,华东与福建联网工程建成投运,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实现交流互联。全国电网互联的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取得明显进展。1998年,国务院决定进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实施。投入资金2600多亿元,改造了269个城网和2500多个农网。通过改造,城市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5分钱,减轻用户负担400亿元;农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1角3分钱,减轻农民负担350亿元,解决了2500多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电力工业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水电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火电结构得到优化。加快水电建设,中国长江、黄河以及其它大江大河中上游梯级开发,新的大中型水电站成批投产,改变了水火电的比例。淘汰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单机容量30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已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已投入运行。90万千瓦火电机组正在建设中。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将采用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核电建设已经起步,并形成300多万千瓦的生产能力。风力发电也形成40万千瓦左右的规模。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取得进展。

在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50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掌握了紧凑型输电关键技术;研制开发的220千伏、50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已投入运行;所有跨省电网和省电网实施了在线监控,使用了各种高级应用软件,在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和系统仿真技术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系统分析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电源科技方面我国已掌握了大型火电厂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技术;已经形成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和5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在坝工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200米坝高的筑坝成套技术和多项坝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我国在高坝筑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不断得以深化。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88年,能源部的成立。同年成立中电联,加强行业协会自律服务功能。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是电力体制的重大改革。1998年3月撤销了电力部。此后,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四步走”的改革安排,制定了“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总体战略构想,积极稳妥地走上了实体化经营的道路,扎扎实实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探索。2002年2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体制。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83位,2001年上升至第77位,2002年上升至第60位。

二、行业发展特征

1、基本特点

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电力生产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电力产品不能保存,因此电力行业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核定发电量尤其是上网电量,相应地还要受到核定上网电价以及各种税费政策的影响。

(2)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因此电力生产以火力发电为主,约占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80%;水力发电次之,约占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20%;其他如核电等所占比重很小。相对而言,火电类上市公司业绩要好一些,但也呈两极分化的势态,并且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水电类公司成本低廉,但受气候影响大。

(3)电力需求增长存在地区性不平衡状况: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而东北和四川省地区增速较低。相应地,东南沿海地区的电力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高于其他电力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水平。

(4)由于电力项目往往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长,规模的大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而言,电力企业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而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相对缺乏竞争力。

(5)鉴于现行电力体制垄断特征明显,因此“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成为今后的改革方向。

(6)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水电作为电力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加快和优先发展水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的和长期的策略。

(7)“西电东送”战略的加紧实施对未来电力企业的经营影响越来越大。

2、总体运营状况

从电力供需情况看,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均有所增长,但分地区和行业看表现并不平衡。

(1)电力需求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共计7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5%、9.2%、11.4%。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7.0%。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主要电网最高负荷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电网的最高负荷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1.8%、3.4%、6.4%、14.0%和9.2%。

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用电增长缓慢,同比增长仅为1.4%,工业用电增长了9.2%,其中轻工业增长了12.6%,重工业为8.3%,主要耗电行业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用电分别增长了12.1%、13.3%和14.9%,增速明显。

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江、浙、闽、粤、鲁和海南省,西部的川渝地区,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以及以高耗电行业用电支持其用电增长的地区中的内蒙古、宁夏的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用电增速均超过了10%;相比之下,晋、豫、黔、湘、陇、桂、徽等省份以及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用电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则用电增速几乎没有增长。

(2)电力供给

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基建投资完成408亿元,增长33.2%;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下降36.7%。今年预计新开工电源1500——2000万千瓦,到6月底已开工883万千瓦,新增发电设备450万千瓦。全国累计发电量7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其中水电1087亿千瓦时,增长0.5%;火电6229亿千瓦时,增长10.3%;核电92亿千瓦时,下降11.7%。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较去年同期增加57小时。国家电力公司全资及控股机组发电量合计3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3)全年形势展望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今年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达到了7.9%。电力行业作为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可以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电力的总体需求仍将快速增长,预计全年用电量将接近16000亿千瓦时,增长率接近两位数。

三、行业主要热点问题

1、电力体制改革的即将实施

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届时,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将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

(1)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简介

根据方案,“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厂网分开”,主要指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除华能集团公司直接改组为独立发电企业外,其余发电资产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3~4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企业,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

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

电力体制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改革电价机制。这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由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对于仍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电网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在管理体制方面,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按照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2)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长期来看,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的结果,能够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胜劣汰、形成以一批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明星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应技术水平的升级,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考虑到“西电东送”工程的不断进展,供求关系会得到缓解,因此从长期看电价有降低的趋势。短期内,电力体制改革的事实,必然会促进产业内的资产重组。事实上,近一段时期以来电力行业重组的“真空”恰恰说明了电力企业本身蕴藏着重组的内在动力,只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才没有进行,但许多业内企业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理由相信,大规模的重组即将来临,并将对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本次电改方案,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将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a.重组的影响:产业重组催生一批以国电公司旗下的四大公司为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将通过国电公司内部重组,以大的地域划分为单位,吸纳国电公司拥有的绝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股权;同时,各地电力公司也将通过省内的重组,组建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弱势企业将被迫被收编,纳入上述公司的势力范围。

b.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影响:尽管电价受到资源分布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很难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但就各地区内的电网而言,不同企业迟早将要面临同一道门槛,逐步做到同网同价。这样,经营成本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仅能得到低于全行业的利润,其最终出路无非是被收购,或者被迫退出竞争。相反,具有机制、管理、技术优势的少数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瓜分市场份额。因此,对业内不同企业的影响应分别加以分析。

c.对下游产业的影响:电力的下游产业分布极其广泛,比较突出的是电力成本占经营成本比重较高的部门,如冶炼业(电解铝、钢铁业等),很可能从电价的下降中受惠。尽管电价下降是长期趋势,但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电价的近期走势并不明朗。因此,对这些下游产业以及再下游的产业的影响还将做进一步分析。

d.69号文效力尚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尚未最后公布,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就是业内人士通常所说的69号文件仍然在发挥作用。这一文件规定,“为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除正常生产经营外,有关各级国有电力企业资产重组、电站出售和其他资产处置问题,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统筹考虑。目前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凡项目未经国家批准的,其已经变现所得的资金应停止使用并予以暂时冻结。”另外,69号文件还规定,除已经试点的六省市外,其余各地区一律暂停执行地方政府或电力企业自行制订实施的“竞价上网”发电调度方式,并暂时不再批复新的试点。69号文的出台,遏制了电力行业积极重组的势头,也给即将实施的电改方案增加了诸多变数。

2、西电东送的价格调整

为了促进西电东送的顺利运行,国家电力公司、国家计委曾在今年5月20日以计价格[2002]781号文发出《国家计委关于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对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包括云南、贵州重点电厂进行西电东送的送电价格、有关线路的输电价格以及输电损耗电费的费率都作了明确的定位,并已经于今年4月1日开始执行这一文件。

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满足经济发达但电力供给短缺的两广地区的巨大需求,及有效利用了云贵地区富余的水力、火力资源,也降低了发达地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是一种“双赢”的措施。价格调整后,将更大地提高发电企业和输变电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概况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电力类上市公司共计42家。由于业绩普遍较为稳定,加之现金流充沛,投资者很容易在这些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名单中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身影。2002年半年报统计数据也显示,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所统计的行业经营指标中,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受益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全部行业中均居于前两位,充分说明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良好经营业绩。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全部42家电力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股本为63797.20万股,平均流通A股为14132.20万股,平均每家公司拥有总资产41.02亿元,净资产23.52亿元。在核定经营规模的各项指标上,华能国际均高居榜首。(这只国电系统的巨擘实现了大陆、香港和纽约的三地上市,并不断通过收购电厂提升装机容量和经营规模,其总股本为60亿股,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了近430亿元和290亿元,中期实现税后利润18.21亿元)。

可以看出电力类公司的业绩实现了稳定增长,尤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更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用电量的增长速度,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电价基本稳定,因此,收入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发电量和售电增长的贡献。而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电成本的提高,而这主要是由于煤价上涨因素造成的。目前,随着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工作的基本完成,煤价已经开始回落,并不具备再度大幅波动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电力行业的经营业绩将进一步增长。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统计中采用了按照上市公司家数的简单平均计算方法,存在一定误差,如华能国际、粤电力(相关,行情)这样股本和资产规模大同时业绩优良的没有发挥相应的权重。如果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则电力行业2002年中期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186和5.41%,仍然增长强劲。考虑到衡量公司业绩含金量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一指标由20026.95万元上升到23695.70万元,可以肯定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比较具有保障的。

另外,从其它衡量公司资产质量的财务指标来看,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有了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与期初相比,每家公司的平均应收账款由20972.07万元增加到24638.64万元,增长了17.48%;平均存货由7635.04万元增至9001.97万元,增长了17.90%。类似的,还有长期负债余额由63433.65万元增至76859.36万元,增长了21.16%。与此同时,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略有下降的同时,平均每家公司的管理费用由了近两位数的上升,达到了2716.64万元,不能不使投资者产生一丝疑虑。

电力上市公司的不同业绩表现反映了电力生产的特点。首先,规模较大的公司业绩普遍良好。电力板块业绩前五家公司的装机容量都在100万千瓦以上,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如华能国际,2001年发电量增长21.86%,就是因为其吸收合并了山东华能,规模扩大了;而今年上半年又相继收购了上海石洞口一厂、江苏太仓电厂、淮阴电厂、浙江长兴电厂四个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45万千瓦,发电量也劲增11.2%。日前,华能国际的一则公告再度预计其第三季度发电量将继续迅速增长。

其次,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业绩差异明显。25家火电类上市公司中除两家鲁能泰山(相关,行情)、华银电力(相关,行情)外,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了增长;而9家水电公司受气候影响大。平均中期每股收益仅为0.09元,同比下降近30%;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绩优股的热电类公司今年中期业绩急剧下滑,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6元。主要原因是煤价的上涨和补贴收入的取消。个别公司的巨额应收账款也连累了整个板块的业绩。

目前,2002年业已进入尾声。整体来看,电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已成定局。尽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还没有付诸实施,从近期电力上市公司的情况看,行业内部的重组已是暗流涌动。电力行业的特点更适于进行长期投资,投资者在期待电力上市公司交出满意的全年答卷的同时,也不妨对行业内的重组进展情况把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篇:知识产权案例分析论文

国产MP3在德被查事件案例分析

学号xxxx姓名xxxx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国产MP3在德被查事件经过,通过对此次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特点,从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的体会。

关键词:国产MP3;特点;体会

2007年3月15日,CeBIT2007(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在德国汉诺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目前全球电子消费品领域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展会各国厂商云集,是企业自我展示和产生订单的最好时机。

1.案情过程介绍

然而开展仅数个小时,包括纽曼、华旗爱国者以及深圳迈乐等国内知名厂商在内的12家中国参展数码产品公司便因涉嫌侵犯意大利Sisvel公司的mp3专利而遭到德国海关查抄,所涉产品包括MP3、DVD播放器、汽车导航仪等多种支持MP3播放功能的电子产品。这一查抄行动不仅给参展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直接经济损失,更使企业品牌的国际声誉和与相关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严重破坏。查抄发生后,中国厂商相继展开了补救行动。3月16日华旗爱国者就已向德国方面提供了相关产品专利授权资料,并迅速与Sisvel方面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华旗总裁冯军表示:公司一向尊重知识产权,查抄事件纯属误会,因为爱国者虽然并不是Sisvel的直接会员,但已经通过代工厂缴纳了专利许可费用。纽曼的负责人也表示,纽曼一直是Sisvel的合作授权企业,但由于纽曼MP3代工厂有几家,此次被查抄的是没有成为会员的代工厂的产品。深圳迈乐则在查封现场提供了向SISVEL报备的文件,并通过新浪网发表声明称“对出现这样的恶劣结果表示遗憾,希望事件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得到尽快的解决。”3月19日,华旗方面称经过谈判,将同Sisvel建立直线联系,不再通过代工厂交纳许可费用。2007年4月27日,Sisvel公司在北京与华旗爱国者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就CeBIT展会发生的华旗展品被扣误会表示道歉。从此以后,华旗会直接出现在Sisvel的全球专利许可名单上,双方将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华旗爱国者的自主知识产权。至此2007CeBIT上的展会扣货事件以中国厂商和专利权人的握手言和告一段落,然而两者间的矛盾并没有就此结束。2008年3月5日,Sisvel公司在2008CeBIT上又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查抄行动,并且和去年一样,中国展商再度成为查抄的主要对象。无独有偶,2008年9月8日IFA(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开展当天,德国海关以“可能侵犯专利权”为由突袭了包括海尔、海信在内的69家企业展位,并没收了大量电视机、MP3和手机等展品,这一次的举报人还是Sisvel公司。反复上演的查抄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企业在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上的准备不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电子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查抄事件的始作俑者意大利Sisvel公司是一家拥有25年专利许可经验的专利管理公司,其主要职能是代表专利持有人开展专利许可、管理业务,目前授权其管理专利的知名企业包括飞利浦、法国电信及法国汤姆逊等。按照Sisvel规定,MP3供应商若想得到认证,首先要找Sisvel香港公司面谈,并在Sisvel设立固定账户,一次性存入10万-15万美元的保证金,而后根据每月生产数量来确定缴费标准。若被认可的厂商有违规行为,罚款将从保证金中扣除。但对于大部分国内mp3供应商来说,十几万美元的保证金门槛过高,而每台机器0.6美元的许可费也将大幅增加成本,使企业丧失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企业在与Sisvel的谈判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对其开出的条件很难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查抄事件与其说是Sisvel的一场专利保护行动,不如说是Sisvel和国内企业对于专利许可问题的矛盾总爆发。据悉,很多中国企业一直就专利授权与Sisvel进行谈判,而Sisvel的态度却十分强硬,此次突袭更像是因对谈判进程不满而施加压力。在国内企业一直与专利代理公司Sisvel就专利付费问题进行积极沟通之际,Sisvel却在达成协议之前在公开场合进行查抄,让这些企业感到十分不满,但面对Sisvel的“专利大棒”,国内厂商却只能任其宰割。目前Sisvel所掌握的专利并没有在我国进行申请,因而它只能对从中国销往欧洲的数码音频产品进行约束。但最近却有迹象表明,这家公司正不断加强直接认证力度,意图以全球打包方式向MP3企业倾销专利。

2.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展会已成为各国企业向世界树立形象、推广品牌、展示实力的重要窗口。但由于缺乏对相关国家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参展中不断遭遇到有关知识产权纠纷。德国展会MP3扣货事件事件虽然备受关注,但这仅仅是我国企业遇到的诸多纠纷中的一次,类似的状况自企业跨出国门以来就在不断反复上演。可遗憾的是,面对外国专利权人的查抄起诉,由于语言和司法上的劣势,很多中国企业都选择了接受而不是积极地抗辩、回应,使得其应有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在CeBIT2007查抄事件发生后不久,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就在公开会议上批评我国一些企业对国际规则不了解,导致国外企业老来抓小辫子。他为此呼吁中国企业要多加强对国际游戏规则的研究,并指出“中国企业要学会利用好国际规则;谈WTO的义务,我们说得很多,但好处我们的企业研究得不透”。因此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解及研究对我国想通过展会“走出去”的企业来说迫在眉睫。展会作为一种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式,具有时效性、集中性等特点,其知识产权纠纷也因此具有相应的特色,主要包括:(1)时限问题:展会通常在包括一个周末的特定期间内举行,可能面临政府机构的休假日。因此对权利人来说,仅靠政府机构执法可能发生因缺少执行官无法执行,而对被控侵权人来说,则可能发生向法院提交干预的申请过迟,无法及时抗辩的问题。

(2)专家介入:由于展会在特定地点举行,且涉及较多国家的权利人和参展商,大部分知识产权所有人或涉嫌侵权者都非本地企业,临时找到能够及时介入、并为他们提供帮助的专业律师或知识产权顾问比较困难。

(3)潜在损害:一旦纠纷发生,更容易出现双重损害。首先,对于知识产权所有人来说,缺乏有效参与;其次,对于涉嫌侵权者来说,可能会面临在不能进行适当抗辩时被干预。双方最终所承受的损害就是会“失掉一次商业机会”,并且这种损害在以后的诉讼过程中是难以判断的[1]。

基于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以上特点,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法规和措施进行专门的规制,其中德国在展会中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是全球闻名的,也是我国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地。德国目前虽然没有报告关于展会知识产权执法的具体替代方案,但德国知识产权专家已经宣布要制定一个由展会组织者直接进行管理的自律性法规。一些展会的组织者也已经制定了指导原则,阐明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对主要的法律诉讼程序进行介绍,并在展会过程中提供知识产权相关咨询服务[2]。

3.案例体会与启示

3.1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策略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国企业在面对查抄的突然袭击时,往往缺乏应对办法,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接受罚款和查抄。而中方的这种‘不作为’势必造成更多恶劣后果:不仅外国法院今后将更无顾忌地签署‘临时禁令’;检举方也会继续挥舞这支‘毫无成本的大棒’打压手。虽然我国企业在应对展会知识产权纠纷时会不可避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并非没有应对办法。

首先在展会开始前,企业应该提前对竞争对手情况、产品涉及的专利商标在参展国的状态进行调查,提前得知是否存在侵权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予以预防。例如在本次查抄事件中,Sisvel专利公司高级经理就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只要这些企业一次性缴纳1.5万美元左右的“预先专利协议”费用,就可以合法地参加国际电子品展览,避免被查抄的风险。其次在参展时应带齐企业营业执照、产品的有关书面材料、产品专利证明等相关文件,这样在发生纠纷时才能及时证明自己产品的合法性,最大限度避免纠纷带来的损失,而在此次事件中,爱国者就是因为疏忽而没有携带相关证明文件导致被扣货[3]。

在展会过程中,专利权人通常采取两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专利,一是通过律师向侵权企业送达警告信,要求对方限期停止侵权行为,并同时附有惩罚条款。参展企业可以选择签署警告信以避免进入冗长的法律诉讼程序,同时还可以就侵权问题和惩罚内容与权利人进行协商。但一旦签署警告信,被警告企业即使不认为自己侵权,事后也难以采取其他法律补救措施,所以为慎重起见,很多企业都被律师告知不要在一切法律文件上签字。专利权人的第二种手段就是直接向海关和法院提出执行临时禁令或判决。此类执行具有强制性,参展商的当场辩解往往不起作用,还可能因拒绝执行而承担责任。因此展商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不要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但在查抄的过程中应索取相应的收据和文件,作为今后提出申诉的依据。遭遇强制执行后,被执行临时禁令的展商可以立刻委托律师前往法院,对禁令提出异议,并提交证明自身没有侵权的相关证据。如果对方限期之内没有提出正式诉讼,参展商可以要求法院取消临时禁令,退还被没收的展品,并向申请提出禁令的企业提出索赔,包括由于被执行临时禁令而产生的各种损失。如果确认对方纯属商业竞争而诬告,也可以同时提起刑事诉讼。最后还可以向当地大使馆、领事馆积极反映情况,寻求帮助,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在2006年的CeBIT展会上,国内机柜生产商因外形设计与德国企业产生专利纠纷,汉堡领事馆就曾多次参与协调、联系律师等,维护了企业的自主设计产权。3.2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

我国企业屡次遭遇国外专利权人的查抄,其背后凸显的不仅是相关企业在应对经验上的不足,更是我国相关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缺失。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纠纷,企业在根本上仍旧是试图通过联系权利人而取得专利授权,在没有自主核心专利的情况下,国内企业最终只能任由拥有专利的国外企业宰割,这一恶果正是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专利、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必然结果。我国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抵御类似风险,只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改变缺乏核心技术的落后局面。在提高创新能力、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将其研发的技术专利化,推向市场,纳入国家和国际标准,利用各种手段合理合法地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才能真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我国在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和创建自主标准方面却还存在诸多不足。实际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音频电子行业标准已经问世,2007年1月信息产业部就正式发布了《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而这一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发展实现了重要突破。然而尽管国内的标准已经出台,却几乎没有硬件可以支持该软件的播放,同时支持中国音频标准的节目源也很少。因此,中国的标准现在处在推广不利、几乎无人问津的状态,要能够实现真正的推广还需要多方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知识产权建设的长期战略,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摆脱我国企业面对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何赟;我国展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8期。[2]裘晨雪;中国境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3]王宗银;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第四篇: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论文

优化标准化,走出贸易壁垒

作者:YY施

标准化是一个国家、部门、行业、企业,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1

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贸易出口大国,我国经济发展是靠消费、出口和投资三家马车来拉动的,而出口贸易是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出口的商品受到日本、美国、欧盟……这些国家的标准化的限制,导致我国的产品销售或多或少的阻碍。为什么我国的产品在自己国家出售时没有限制标准,而在日本、美国、欧盟……却遇到了所谓的标准的制约?

首先,我国标准化水平较低。我国的商品在我们国家出售,它的各项指标符合的是我国的标准化,不管是国家、部门、行业或企业的标准都只是适合于我们国家,对于日本、美国、欧盟……这些国家或地区来说,他们又有符合他们的对于商品的各种标准。所以,我们国家的商品在销售到这些国家时,产品标准不符合他们的标准,就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标准的约束。甚至,我们的产品在他们那里还遇到了贸易壁垒。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标准化与国际的标准化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有国家标准、部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据资料表明,我们国家的工业标准在一半以上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这种差距性越来越明显,主要是我们与他们的经济贸易越来越密切,商品交易频繁体现的。由于这差异性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外销售时遇到贸易性壁垒。其次,我国在贸易壁垒上缺乏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我国的产品标准大多数是以适合本国的标准化为准,而很少会考虑国际和国外的标准化。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这一方慢慢地在改进,但是具体在各方面的还是跟不上国际的标准化上的规定。就像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受到日本的关于动植物检疫标准,美国对机电和食品安全的标准,欧盟对动植物产品、纺织品各方面的标准的制约。我国的标准又与他们的不一样,所以当我们把产品外销时,受到了贸易壁垒。1源于百度对标准化的定义

最后,我们的产品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化不明确。一件产品的制造不仅是各方面的比例符合标准就可以了,还要真正做到安全标准化。比如:在天然条件下,蜂蜜的形成是有各种配料的,但这样的标准,在经过工业化化学添加剂也可以形成,虽然说着符合了标准,但它不符合安全标准化。所以这种可以避免的标准化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安全标准化来规范,在贸易壁垒中减少阻碍因素,也让我国能慢慢走出贸易化壁垒。

针对上述这几个制约我国走出贸易壁垒、走向世界之林的标准化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意见:

1、由于我国的标准化水平比较低,与国际有巨大的差距,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断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相接轨。不仅是要改变国际的标准化规定,还需要改善我国内部的标准化,将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出现我国的产品标准不适用于国际,受到国际贸易壁垒。

2、由于我国在贸易壁垒上缺乏一个健全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建立一个标准化体系。就像每个国家拥有的法律体系一样,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在贸易壁垒中不再占据下方,为我国走出贸易壁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由于我们的产品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化不明确,在产品安全这一方面,我国标准化战略还不够优化,如果在安全标准化方面,我们没有好优化我们的标准化,那么我国出口的一些产品还会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我们也始终不能够走出贸易壁垒。所以,优化安全标准化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优化我国的标准化,促使我国走出贸易壁垒,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提高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标准化体系、明确安全标准化是当前三个刻不容缓的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若是我国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国的产品不再受到各种各样因为标准化而引起的纠纷。那么我国走向世界之林、走出贸易壁垒也将跨出重要的一步,让国际也重新认识中国的标准化。优化标准化战略,走出贸易壁垒,这是现在我国标准化的一个重大挑战。

第五篇:知识产权出资风险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用知识产权进行出资已经是他们国家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把知识产权用于出资实际上就是把知识产权进行变成资本的一种运用形式,以该种新的形式的出资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如果对其的利用没有避开它所带来的风险,那么就可能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出资的叙述和分析,并且根据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状,描述了一些在知识产权出资过程中引起的风险。

关键词::知识产权;出资;风险

一、知识产权出资概述

知识产权出资的概念是指对该知识产权的拥有人或一些持有人,把该知识产权合法化的经过有关具有资质的机构将其评估后,把它作为一种成立公司时的注册或增资资本,然后将其等价折算成一定的货币,作为成立公司的一种以入股方法或者把其以协议的形式进行出资来得到投资人所期望得到的预期利润的一种法律行为。[1]比如,A、B、C三家公司商议建立一家企业,注册是缴纳的资本为600万元人民币,A公司出资300万元,B公司出资100万元人民币,C公司则以专利进行出资,经过评估机构出具证明该专利折价200万元。在该公司成立过程中,C公司以其所拥有的专利进行出资就是知识产权出资的一种典型的出资形式。

二、知识产权出资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的覆盖到各个领域,知识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认识和熟悉。[2]正是人们把知识和经济一起结合起来的应用和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突破性的创造才缔造了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进行贸易有关的活动中,知识对促进经济稳定上升、提升贸易总额起着越来越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知识产权的角色和分量正在不断提升是知识经济最大的一大亮点。社会的财富在知识经济的剧烈冲撞下,社会财富的种类和形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社会的财富种类早已从农业时期的不动产、动产和工业时期的金融资产向目前知识经济新时期的智力成果方向不断迈进。

三、知识产权出资产生的风险

(一)基于知识产权自身产生的风险

1.知识产权权属瑕疵带来的风险出资者在用知识产权实现出资的过程中,一个必备的基础前提就是要对其出资的知识产权享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出资者如果没有该出资知识产权的合法根据,那么该出资者自然而然地就不具有资格去把知识产权用于出资。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却将不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用于出资。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知识产权自身的权利瑕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出资者以非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出资,实际上该发明是他们在职务内利用自己工作时的环境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发明创造。因为在一般的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因职务而进行的对一些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工作的完成一定与其所在的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发明人在他所在工作的场所和区域,发明人工作的公司为发明人或创新工作者给予了在研发或设计时必要的设备、仪器、环境以及不断积累知识甚至出国深造的机会,在世界上,各国法律都把以利用工作来进行发明创造所获得的成果以及相关权利归属于单位所有。我国的《专利法》中第六条第一款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发明人或者科技工作者如果未经本单位的允许将自己所发明或者设计以及研发出来的东西作为出资,这一行为侵犯了设计者或发明人所在单位所应有的合法权利,如果该企业接受其用来进行投资,那么必然会给该企业在未来的前途和进一步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二,受托人将其委托发明用于出资。对于委托发明创造的归属,通常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会进行明确的约定,且一般情况下约定归属于委托人所有。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投资取巧的人将别人完成的设计或者是发明冒充为自己的知识产权拿来出资的情况发生。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导致其他人很难获知该委托的主要信息,并且在申请专利权的过程中,所属权有可能尚未发生转移。在现实的实践中,有时委托合同约定条款的不明确,导致双方在事后发生纠纷。恶意的受托人会乘此机会把合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当成自己个人的发明创造,如果向公司出资,会将不必要的风险带给公司。第三,对于一些人一起经过努力进行获得的发明或创造型知识产权,单独个人不能独自地在没有得到其他发明人的授权或者允许下独自把他们的共同发明创造作为知识产权用于出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共有制度,与其他发明人一起通过进行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解决。第四,那些没有经过正式授权的一些投资人,甚至一些被许可人将仅仅具有一部分使用权限的知识产权用于出资。这种行为严重的侵犯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人不会允许使用方第二次以获利的目的再次转让它的知识产权。因此,当在实际生活中遇见有些人用所谓的专利使用权进行出资的,首先应当对出资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并且及时确认该专利的使用权和有效期。以上四种情况,虽然从表面上看原因不相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存在权利归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的出资者之所以导致其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对其出资的知识产权没有获得处分权或者不享有一定的处分权。另外,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质押不能被用于知识产权的身上。因为,一旦出现此种现象,公司便面临着该项知识产权被质押权利人就该项知识产权来实现自己的债权的风险。

2.出资的知识产权价值不稳定性风险首先,在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当中特别是工业知识产权因其在审查方式上的特点往往会使其价值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专利的审查、批准、授权手续所用时间较长,这往往是导致风险孳生的最重要因素。以专利的实质审查制度为例,就可以了解整个知识产权审批的世界。《专利法》规定对发明采取早期公开,延期审查以完成授权,然而较长时间的等待却使其技术价值的高低受到挑战。在这期间,可能所在的技术领域里已经涌现出了更为“先进”的替代技术。于是,用该技术为资产企业在新颖性和创造性上便没有了明显的优势。再者,将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过程比较复杂,这一过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遍布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参与其中,因此,它的成功实现对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支持要求甚高,并非简单的投资双方就能决定。再而言之,许多出资的知识产权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真正的创造出为公司盈利的价值,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

3.出资的知识产权易受侵权风险“生活中一些发明者把脑力转化为一定的产品,这是发明者利用其脑力的唯一办法。但是这一过程是一次极为惊险的跳跃,因为其他人可以通过对该产品的拷贝从而盗取该脑力成果,然而知识产品创造者最后会一无所获”。企业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往往会因侵权行为的出现从而大打折扣。此时,即便进行司法程序的救济,也难以全部挽回丧失的利益,并且有可能会陷入一场相当复杂的诉讼程序,进而成本的投入进一步变大。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出资的知识产权很容易受到侵害的风险。

4.知识产权的时空性产生的风险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种类和形式不同,获得的保护时段和时间也不一样。另外,一些公司,如果接受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绝对的保证,这样的知识产权很可能会给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干扰。比如,某些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从地域性方面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面对外国公司出资的知识产权时应该对其进行仔细检查与核对。另外,当国外知识产权出资到我国时,相关出资人应该了解到该知识产权是否能够受到我国相关的法律保护。

(二)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评估风险

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就是把即将要进行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运用具有科学含量的技术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真实的估价,以此来估测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的一种行为。致使知识产权的评估风险在所难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资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评测信息比较难搜索,在我国实践中,评估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评估机构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评估市场混乱、权威评估机构和人才缺乏的现象,从而造成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同一评估对象所做的评估结果差异很大。第二,缺乏合理的评估标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评估还处于发展阶段,评价的标准社会各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第三,一些评估数据比较难搜集。评估步骤主要有以下三部分:一是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目前和以往的一些旧经济资料,二是被评估知识产权本身未来的使用情况,三是与被评估技术相近的知识产权的现在的经济资料信息。因此,如果得到的信息和数据不特别充分,那么获得的估价与真实的价值将会相差甚远。第四,从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建设方面来看对知识产权的评估,相关的制度并不是太健全。因此,在进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评估时,会出现由于市场评估机构的不同,当然得到的结果往往也会大相径庭。第五,知识产权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经常来回起伏。这种情况给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机构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估测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些比较繁琐的流程,这无疑给评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艰难。

(三)知识产权出资的复杂交易风险

根据我国《公司法》中的内容,该法涉及到了关于实物的出资,并且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该法的内容中规定投资者应将其出资的物品迁移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该制度同时也是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出资运用支配权的基础保证。知识产权出资方式有转让和用益出资。知识产权出资的特征,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积极完成转移同时不能忘了要尽快的进行交付。典型的如专利权的出资,除了应在专利权主管部门那里办理专利权主体变更手续,并登记公告之外,更重要的是,出资者还要将该出资的技术资料完全交付给公司,并提供全方位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指导。当然实践中,经常出现出资者只完成法律上的交付,事实交付义务却迟迟不履行的情形。而且在专利和商标使用权出资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出资者向公司投资之前,己经允许他人使用该项专利和商标的情形,导致多重许可的情况出现,从而严重损害了接受出资公司的利益。

四、结论

当前,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出资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出资的实际运用层面上还存在着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与他们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知识产权出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通过从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索出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真正的用于实践生产中才能把知识和技术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和一种生产资源,而不是整天空喊口号。总之,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实的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不断进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地运用法律对知识产权在出资层面的保护,这样可以增加对创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更好的运用和维护,以此来更好的建设创新型社会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雷兴虎.公司法新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下载知识产权论文-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产权论文-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与竞争性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期末论文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侵权案例分析 2016年新年伊始,知名网络平台新浪网等纷纷爆出张牧野(著名网络小说《鬼吹灯》作者,笔名天下霸唱)以侵犯作者的署名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为由,......

    知识产权与案例分析

    高校是知识型人才集中的地方,每年有大批科研成果产生,这些成果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管理好知识产......

    海洋与中国未来论文分析

    海洋环境与保护 刘丹宁136331676 13材料 摘要:现代经济发展已逐渐由内陆向海洋发展,海洋得到进一步开发,但同时伴随着海洋环境的破坏,海洋环境污染一直较为严重,海洋生物受到直......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与保护 论文

    论生物技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摘要】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分享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生利益分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归因于生物技术研发的特殊性、......

    现代科技概论与知识产权论文

    现代科技概论与知识产权论文 班级:12106521 学号:1210650135 姓名:张蒙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知识产权包括著......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班级:国贸071姓名:艾志鹏学号:070206129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知识经济的浪潮即“专利发明、商业秘密、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程序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开......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范文合集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为各个国家所认识,所有国家都已经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自己......

    知识产权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知识产权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涉及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影响我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