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城市规划师之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教案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2013年城市规划师之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教案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前期城市化时期
从西方古代社会来看,早在古希腊的城邦建设中便出现了希波达摩斯(Hippodamus)的城市建设体系。建筑师从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实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城镇的形态,从而发展了这一体系。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了方格网式的街道系统,并与城市的市场和公共建筑群结合起来。古罗马奥古斯都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Vi~vius)在公元前1世纪博采众说,写成《建筑十书》,并在其中用一定的篇幅论述城市规划设计的经验与理论(尤其表现在从军事防御出发而设计的城市模式方面),在伴随文艺复兴运动到来的新的建设高潮中,又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艺术家和建筑师,诸如阿尔伯蒂(Albeai,14N—1472年)、达·芬奇亿·D·Vinci,1452—1519年)、帕拉第奥(A·P~adiv,1508—1580年)、斯卡摩锡等。他们在论及建筑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城市的理论和城市模式。阿尔伯蒂在其《建筑论》中开宗明义地谈选址与环境,述及用地划分,郊区道路景观设计等广泛内容。斯卡摩锡在设计其“理想城”时,设想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广场,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在西方古代和中古社会中,虽说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学科,但建筑学中包含着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当然,在其它有关学科中也已经有人注意到对城市的研究。
从中国封建社会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城市建设大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城市建设思想大繁荣的时期。《周礼·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古籍中都记载有当时人们对城市建设的看法。在这些论述中,比较辩证地阐明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在一定地区,山川、陵谷、都邑、道路和农田的占地应有适当的比例;城池的大小要与耕地面积、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呈一定比例关系),关于城市的用地选择与规划布局(城市建设如何“因天材,就地利”,要讲求实效……),关于城市建设如何符合军事要求(如城址的选择,城市的规模,土地的利用,筑城的原则……)等等;都是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实际建设经验的总结或理论的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成就中最为重要的是都城建设,都城被认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历代的统治者对之特别重视,立定典章,指导建设。因此它典型地体现了各个时代的成就,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都城规划的论述也甚多,其中以《周礼》所定的一些原则最为完整也最重要,影响后世达二千多年之久。《考工记》的价值主要有两点:第一,它反映了早期城市规划最完整的思想与体系;第二,它对后来的都城建设起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元大都及以后都城,有人称之为中国古都规划形制的“红线”。
我国长期封建社会都城建设一脉相承,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城还采用了大小城的制度,体现了“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的要求。演变到汉长安,都城中的宫殿、闾里、市肆、道路、园林等城市的各个要素的建设,已集中在一个城垣内,城市开始组合成整体汉长安城形制的形成,是我国都城前期规划形制的开端。其后,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进一步加强了全面规划,它的规划布局,对我国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
唐长安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城址的选择,规划分区的形成,宫城坊里、市肆园林的划分,方格形街道系统的拟定,水系的开拓,中轴线的运用,街道绿化的建设,城廓的建造,宫廷、坊里、宗教、园林建筑群体的组合,个体建筑的构成及艺术形象与风格的创造,建筑绘画雕塑的结合等等,既吸取历史经验,又都有重要的创造。长安的城市建设成就是灿烂的盛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巨大的艺术晶”。
元大都、明清北京,继承和发展隋唐长安和宋东京的优秀传统,结合北京的历史地理条件,并有意识地参照《考工记》的模式,它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上的成就,可以说是集我国都城形制之大成,经过进一步的创造,达到了我国后期都城发展的新高峰,也是最后的结晶。北京至今仍然不失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遗产中规模最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实例。
都城的建设规划对地方城市的发展也饶有影响,如唐以后的州县城制,就多是从“里坊”之制影响演化而来。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集权统一,城市建设多有规划。总的说,城市布局用地分区,建筑布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局和道路系统等等,比较严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地方城市布局受制度的约束相对要少些,更能结合具体条件,不拘一格,因而更富于变化。例如同为行政中心城市,居于江南的平江府(苏州),与成都、广州的布局形态就很不一致。
无论东西方城市,城市园林建设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造园活动历史悠久。早有战国时期人们便造园囿,筑台榭,以至修建离宫别馆。到明清时皇家禁苑和私家园林均达一时之盛。在两河流域,人们在乌尔城等观象台建筑群中种植树木,在巴比伦建设了“空中花园”,在古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453年建都后设黄金角(The GoldenHom)建设园林。西欧中世纪的城镇内部虽很少有园林建筑,但它们的规模很小,故也能与大自然结合。欧洲城市中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兴造园林之风大盛,并一直持续到近代。可以说,在古代环境建设中,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乌托邦中有50座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乌托邦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有一定影响。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
185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900名同志去实现。
二、田园城市理论
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出突出问题。
恩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最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1)1912~1920年,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卧城”
(2)1918年,分局建筑师沙里宁在赫尔辛基新区提出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称为半独立式卫星城。
(3)1928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用在外为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
(4)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人口由5~8万扩大到25~40万人。
四、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影响与《雅典宪章》
(一)柯布西埃的理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1)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2)交通矛盾;(3)绿地少; 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有限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
(二)赖特于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
以上两极端的规划理论,有共性:
1、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2、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对城市产生影响。
(三)《雅典宪章》: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这个大纲集中地反映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1、《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改组、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2、《大纲》认为居住的主要问题是:密度大绿化低;太近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少;
3、《大纲》认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地点无计划地布置,4、《大纲》认为游憩的主要问题是:绿地太少。
5、《大纲》认为道路的主要问题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6、《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7、《大纲》最后指出,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
五、马丘比丘宪章1、1978年12月,一批建筑是在秘鲁德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
2、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3、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无问题。
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1、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幼儿上学部穿越交通道路,内部设置一些居民服务设施。
2、二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应用,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
3、小区规划不限于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是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界线为界,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
4、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社区中弱者更多关怀
七、有机疏散理论
1、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2、把贫民窟比喻称“瘤”,城市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一样,要动大手术,要从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第二篇: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三章 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任务和原则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使人类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城市规划工作不仅仅是在行政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和谐载体,是城市规划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设施,并提出控制引导措施。
性质不同的城市,其规划的内容都有各自特点和重点。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
2,城市工作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5,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调查研究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前期工作,必须要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备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建设发展中拟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
1,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分析研究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
一、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主要内容如下:
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
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
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三、分区规划
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四、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
五、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六、城市规划的审批
第三篇: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各层次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1.1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条件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职能分工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文件——文本、附件(说明书和基础料汇编)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各项目标、原则和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
附件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城镇体系规划图纸
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区域社会及工程基础设施配置图、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
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0~1/100000,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0000~1/10000。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及其布局
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结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以文字为主,辅以必要的城市发展示意性图纸,其比例为1:
2.5万~1:10万。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1 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提3-5年)。
3、总体规划的内容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
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标GBJ137—90)
1、城市用地分类(P84)
按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采用大、中、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居住用地(R);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M);
仓储用地(W);
对外交通用地(T);
道路广场用地(S);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绿地(G);
特殊用地(D);
水域和其他用地(E)。
总体规划成果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城市现状图、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郊区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
图纸比例
大中城市1/10000-1/25000,小城市可用1/5000-1/10000,其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为l/50000-1/100000。
2、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1)基础资料收集;
(2)城市规划纲要;
论证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
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3)方案阶段;
(4)方案论证与评审;
(5)方案审批;
(6)公布。
3、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1)城市规划纲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总体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分区规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4.1 分区规划的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4.2 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4.3 分区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1.规划文件
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主要图纸
规划分区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
3.图纸比例
1/5000。
第四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工作阶段划分
①项目准备阶段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
④方案设计阶段④成果编制阶段⑤上报审批阶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的内容
1.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性质、用地面积与用地边界、土地和建筑使用的兼容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分至小类
用地面积
5.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规定规划范围内种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面积与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规定各地块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③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④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⑤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5.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②管理的依据,建设的引导③城市政策的载体
5.4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文本内容:
①总则:制定规划的目的、依据及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②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③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适建、不适建、有条件适建的建筑类型)④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⑤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⑥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⑦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⑧奖励和惩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附地块控制图则,旧城改造区控规应附基础资料汇编。
5.5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
已编制并批准分区规划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除重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授权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一般上报审批工作由委托方负责。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
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
图纸比例为 1/500---1/2000。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竖向规划设计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四篇:《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相关知识4
第四章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重点提示
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2)了解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2.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1)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2)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构成(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4.遥感技术(RS)(1)了解遥感技术(RS)的要点
(2)了解遥感技术(R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5.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
(1)了解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2)了解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考点1 :地理信息系统概貌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OA.通信技术OB.计算机OC.地理信息OD.红 外线】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技术,它的应用 已深入到和地理空间有关的各个领域。从技术角度,GIS由【口A.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口B.信息转换与外挂口C.数据储存与 管理口D.数据查询与分析口E.成果表达与输出】四部分组成。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 能是将分散收集到的各种空间、属性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起有相互联系的数据库,提供 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及表达的功能,为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数据储存与管理
(1)【OA.空间数据、属性数据OB.空间数据、图形数据OC.文字数据、属性数据 00.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事物空 间位置的数据,一般用【口A.图形口B.统计数据口C.数值口D.文字口E.图像】表示,称空间数据,也称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是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事物某 些特性的数据,一般用【OA.色彩、形状OB图形、图像、色彩OC.数值、文字OD.点、线、面】数值、文字表示,也可用其他媒体表示(如示意性的图形或图像、声音、动画等),称【OA.空间数据OB.地图数据OC.属性数据OD.多媒体数据】,也称文字数据、非空间 数据。
空间数据对事物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是点、线、面和三维表面。所谓点是该事物有确切的位置,但大小、长度可忽略不计,如环保监测站、交通分析用的道路交叉口。所谓线是该事物的面 积可以忽略不计,但 长度、走向很重要,如道路、地下管线。所谓面是该事物具有封闭的边界、确定的面积,一般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如行政区域、房屋基底、规划地块。所谓三维表面是该事 物在一定地理范围内边界比较模糊,在空间上可能是逐渐或连续变化的,突变只是个别的,如(口A.不规则的地形表面口B地下管线口c.环保监测站口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 量口E房屋基底】等。三维表面一般以引【口A.图像口B.图形口c.等值线口D.属性 数据口E.数据表格】等方式表示。
(2)属性数据的储存与管理。目前,最典型、最常用的储存、管理属性数据的技术是采用【OA.层次数据库OB.关系模型的数据库OC.网络数据库OD.面向目标的数 据库】。
2.数据来源与输入
(1)信息来源与数据输入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原始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五种:①野外 实地测量;②摄影测量与遥感;③现场考察;④社会调查与统计;⑤利用已有资料。
(2)数据输入。目前,规划行业经常需要将纸质地图输入计算机,常用方法为手工数字化 仪输入和扫描仪输入。手工数字化仪输入的优点'是可以和地图的分类、取舍结合起来,【OA.直接获得矢量图形OB.直接获得栅格数据OC.自动进行分类OD.地图录入速 度快】缺点是手工劳动时间长。此方法对原图需作较大取舍的情况很适合。
(3)数据质量。数据的质量问题或数据的误差主要有如下五种:①位置精度;②属性精 度;③逻辑上的一致性;④完整性;⑤人为因素。
3.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与表达(1)地理信息的表达。
(2)空间要素分类。【OA.根据属性对空间要素分类OB产生人密度图OC.产生 土地使用图OD.产生环境质量图】是GIS最基本的分析功能,据此可产生人口密度图、土地 使用图、建筑类型图、环境质量评价图、交通流量图等,而且可以灵活地调整分类方法。
(3)空间查询。GIS软件一般均允许用户在所显示的地图上用鼠标选择要素后立刻显示 要素的属性信息,某些多媒体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也可作为要素的属性查询、表达。
(4)几何量算。GIS软件可以自动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 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等。
(5)属性查询。由于一般GIS的属性数据是按表状存储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查询功能也 对GIS的属性有效;由于多数GIS软件具有属性查询功能,因此在查询属性纪录的同时,可同 时将对应的空间要素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
(6)叠合。栅格和栅格的叠合是最简单的叠合(Overlay),在叠合的同时还可加入栅格之间的算术运算,这种方法常用于社会、经济指标的分析,资源、环境指标的评价。矢量和矢量的叠合是在不同的矢量数据“层”之间进行的几何合并、交错计算矢量叠合主 要有三类。
1)点和面的叠合,可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区域之间的关系分析,如分析各居住区内 中、小学的情况。
2)【OA.点和面OB.线和面OC.面和面OD.点和线】的叠合。可计算道路网 的密度,分析管线穿越地块的问题。3)面和面的叠合。可分析和规划地块有关的动迁人口、拆除的建筑物;评价土地使用的 适宜性等。
(7)【OA.几何量算OB.邻近分析OC.网络分析OD.叠合】。产生离开某些要 素一定距离的邻近区是GIS的常用分析功能(英语称Buffer,直译为缓冲区)。
(8)网络分析。估计交通的时间、成本,选择运输的路径,计算网络状公共设施的供需负 荷,寻找最近的服务设施,产生在一定交通条件下的服务范围,沿着交通线路、市政管线分配点 状供应设施的资源等,是GIS典型的【OA.网络分析OB.网格分析OC.叠合D.属性查询】功能。
(9)格网分析。格网(或网格)分析是专门针对栅格数据的,比较常用的功能有:坡度、坡 向、日照强度的分析,地形的任意断面图生成,可视性检验,工程【A.面积计算OB.填 挖方计算OC.服务区计算OD.耕作适宜性评估】,根据点状样本产生距离图、密度图等。比较复杂的格网分析有模拟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扩散等。前述的栅格和栅格的叠合分析 也是格网分析的一种。
考点3 :常用遥感图像 1.彩红外航空相片
比一般可见光(真彩色或黑白)航空相片的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强,清晰度好,尤其对植 被、水体的分辨能力高。
2.热红外扫描图像 热红外图像记录地表物体的热辐射,白天和夜间都可成像,对地物温度的分辨率可达0.1----0.50C ,常用于城市热岛分析。
3.【OA.热红外遥感图像OB.MSS图像OC.'I'M遥感图像OD.微波雷达图像】微波可穿透云层,能分辨地物的含水量、植物长势、洪水淹没范围等情况。
4.MSS图像 MSS图像由美国的陆地卫星(Landsat)提供,不同波长的扫描通道有4今,几何分辨率为 79 rnX79 m,对同一地物重复成像的周期为18 d(单星)。
5.TM图像
'I'M图像也由美国的陆地卫星(Landsat)提供,技术指标比MSS有明显提高,不同波长的 扫描通道有7个,除热红外通道的地表几何分辨率为120 mX 120 m外,其余通道的地表几何分辨率为30 mX 30 m,对同一地物重复成像的周期也是18 d(单星)。
6.HRV图像 HRV图像由法国的地球观测卫星(Spot)提供,不同波长的扫描通道有4个,除全色通道 的地表几何分辨率为10 mXI0 m外,其余通道的地表几何分辨率为20 mX20 m,对同一地物 重复成像的周期为26 d(单星)。
7.气象卫星图像
目前较常用的有中国自己发射的气象卫星和美国气象卫星(NOAA)的图像。气象卫星 可一日数次对同一地点扫描,可用它观察城市热岛的变化情况。
第五章
城市经济学
重点提示
1.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1)了解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征
(2)熟悉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2.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1)熟悉城市规模的基本概念(2)了解城市规模的形成机制
(3)熟悉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4)熟悉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职能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3.城市土地市场与城市空间结构
(1)掌握城市土地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原理
(2)熟悉我国的土地制度、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供给体系
(3)熟悉运用经济杠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引导与调控手段
4.城市交通经济与政策分析(1)熟悉城市交通的供求特征
(2)熟悉城市交通的政策调控
5.城市公共财政与城市规划的公共品配置
(1)了解城市公共财政的性质与功能
(2)了解城市公共品的概念与城市规划的公共品配置
(3)熟悉公共财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控作用 考点1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OA.经 济分析方法B.总量经济分析方法oc.分量经济分析方法OD.新、古典学派方法论】, 探讨城市经济的增长与衰退,城市规模问题及城市化问题。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单个的经济单 位为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住宅、交通、就业、环境等 问题。
考点2 :供给与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
在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和这种物品的需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价格与购买数 量之间的关系可由一条曲线来表示,经济学上称其为“需求曲线”。在需求曲线中,Q(数量)与P(价格)呈反比关系。当P下降时,Q上升,曲线向下倾斜。这条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商品,也包括城市的土地、住房、水、电、煤气等。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例,它的服务通常由【OA.市场OB.政府和市场OC.政府单方 面OD.使用者】制定价格,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对应需求曲线,这时P就代表了政府出价 水平,Q代表了在政府定价下市民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政府的“出价”水平决定了对社会的 服务数量。
2.供给曲线
现在我们由需求转向供给。同样【, A.需求曲线OB.价格曲线OC.供给曲线 OD.供需理论】是表示市场价格和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物 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3.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将供给与需求的分析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竞争的市场是如何决定价格的。在市场上发生作用的供求力量彼此相等时的那个价格和数量水平,就是【OA.供需平衡点OB.市场 均衡OC.市场均衡点OD.无变动点】。
4.蛛网定理
当某种商品的生产周期较长时,如住房,市场中供给量的调整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市场均 衡的实现也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经济学中常用蛛网定理来说明这一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分析的状态是指在一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当其他条件 发生了变化,供需曲线也会随之移动。
考点3 :土地的经济特征分析 1.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即适合需要的土地相对缺乏。首先是由于土地总面积的有限性从宏观制约了城市土地 总供给,而且在整体土地资源中出于土地自然特性和城市经济活动的特殊要求,相当一部分土 地是无法投入城市使用的。其次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土地 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的有限性不仅是指【OA.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OB.土地数量是有 限的OC.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而且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排他的OD.土地总量 逐渐变小】。增加某种用途的用地就必然减少其他用途的用地,永远 无法达到满足所有需求的状态。城市规模越大,往往需求缺口也越大。
2.边际收益递减性
即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 限度后,每单位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3.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但是变更土地的用途往往是困难而缓慢的。
4.区位的效益性
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地理位置称为区位。在农业用地中,离市场位置的远近是形成级差 地租的原因之一,也是决定农业土地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城市中,土地的区位更是成为城市土 地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条件及可达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是影响城市土地区位 的重要因素。城市土地使用对社会性因素的依赖性也相应较农业用地强。
试题
(单选题)1.下列哪一项属于土地的经济特征(D)。
A.土地的固定性B.土地物质结构的差异性 c.土地的耐久性D.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考点4: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 在土地的权属中,最主要的是【OA.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OB.土地的所有权和占 有权OC.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D.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关系有关,基本的形式可分为两种,即【OA.土地公有制 和土地私有制OB.土地个人、集体和国家占有OC.土地集体和国家占有D.土地公有 制和半公有制】。一般说来,每个国家的土地所有者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私人或私营部门,一 是国家或公共部门。
1.私有
通常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中,私人、企业或其他私人团体能够拥有土地并受到法律 保障,但这类土地所有权往往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如需要向政府缴纳税款,土地的开发和使用 必须遵守规划或区划条例,国家保留征用的权利等。即使是在主张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 对城市土地的所有权也【A.没有限制OB.有必要的限制OC.基本不限制D.稍 加限制】以保障合理的城市土地使用、保护城市环境和为城市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
2.公有
在西方一些国家或城市,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土地的所有者是国家或政府;但这并不排除 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土地的商品化经营。即私人和团体可以拥有除了土地【OA.所有权 OB.处理权OC.买卖权D.收益权】以外的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权益。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但土地的【OA.产业权OB.支配权 Oc.收益权D.使用权】可以依法有偿出让。3.土地权益的有限性
在现代社会中,土地无论是私有还是公有租赁,其权益均受到一定限制,个人不再拥有至 高无上的产权支配能力。
考点5 :土地市场 1.市场需求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的供给在一定的条件下往往是有限或者说是固定的。因此, 对于土地市场来说,土地的需求者在决定土地的配置和价格等方面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力。如 果不考虑政府干预,【OA.土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OB.土地使用者的经济能力oc.土 地所有者的决策行为OD.土地所有者的意识】决定了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土地使用的形态 模式。
2.土地市场供给
土地的供给由于它的固定性而对市场的价格信号反应缓慢,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 中、长期的供给仍呈弹性。【口A.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口B.土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口c.城市规划口D.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供应的限制口E.土地所有者的决策行为】都能够 影响土地供给市场。由于土地的不可替代的特性,土地供给中很容易出现投机和垄断价格的 情况。所以政府要控制土地的一级市场,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供给土地。
考点6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
(1)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一方面由于许多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的特性,另一方面出 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及社会伦理的原因,对于一些有可能收费、实行商品化管理的服务和供 应,也必须由政府来无偿供应或低价供应,如自来水、社区绿地等。所以城市基础设施既具有 公共性,又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2)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由于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就带来了效益的外部性或间 接性。城市基础设施大多为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中有一部分为福利品或公共物品, 必须坚持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即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的准则,有的要明确以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为重,对其评价,社会效益是首位的。
(3)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2.城市基础设施经营
(1)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中的问题。①经营效益不佳。②维修不足。③资金匮乏。④不适应用户需求。
(2)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改革。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元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成功的基 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都首先是【OA.按照个人意愿经营的OB.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的 oc.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的OD.按照成本最低原则经营的】并至少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 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明确、连贯的目的性;②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都 对经营承扣一定程度的责任;③享有财务上的独立性。
试题(单选题)1.基础设施的(B)决定了它应该由政府来提供。
A.规模经济性B.自然垄断性C.供给连续性 D.需求波动性
考点7 :城市公共财政 1.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被归纳为分配、调节、监督三大职能,但随着市场取向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也有了相应的转换。通常意义下,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具有 三大职能,【口A.调节口B.资源配置口C.监督口D.收入分配口E经济稳定与 增长】。
(1)资源配置职能。当出现市场配置资源低效或失败时,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通过 预算、税收、财政投资等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以优化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市场经济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组织产品分配,微观上是合理和必要 的,但在宏观上不一定公平。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运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校正”原有分 配格局,【OA.促进社会公平分配O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OC.减轻经济波动幅度 D.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实现。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均衡,是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任 务之一。当出现宏观经济波动时,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表现在一方面可以借助于税收 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来消除或减轻经济波动;另一方面,通过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手段进行调节。
2.城市财政收入与支出(1)城市财政收人。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口A.税收收入口B.利润收入 口c.规费收入口D.生活收入口E.债务收入】
(2)城市财政支出主要有【口A.市政建设支出口B.教科文卫事业支出口C.生产支 出口D.生活支出口E.管理支出】。
考点8: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增长与发展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OA.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的增加OB.一个 国家或一个城市的产出的扩大OC.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OD.一个 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 量。如果一个国家或城市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把这一提高看 作“经济增长”。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着农业比重的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的上升。此外,进入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国家,通常要经历人口加速增长然后减速的 过程。
2.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A.城市化的测度 OB.工业化的测度OC.农业化的测度OD.剩余劳动力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 度,其中主要的理论有如下五种。(1)霍夫曼定理。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 济发展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OA.产值的绝对水平OB.人均产值OC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 的关系OD.资本存量的增长】”,它可以用“霍夫曼系数”H来表示(式中“资本品”指生产中, 作为资本技人的那部分产品)H=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
当4 (2)工业发展阶段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划分工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是【OA.工业 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OB.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OC.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OD.工业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农业经济阶段,该比重小于20%;在工业初兴阶段,该比重为20 %-----40 %;在工业加速阶段.该比重大于40%。 (3)产业成长阶段论。该理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OA.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OB.农业化、前 工业化、工业化OC.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OD.农业化、工业化前期、工业化后期】三 大时期。其中工业化时期又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段。 (4)产业结构演进论。该理论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如下五个 时期。①传统结构阶段:以农业为主体。、②二元结构时期:手工操作的农业技术和比较先进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技 术并存。 ③复合结构阶段:工业技术装备普遍扩散到各个产业。④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以当代高技术为特征。 ⑤高度化结构阶段:以【OA.当代高技术OB.工业技术装备普遍扩散OC以农业 为主体OD.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 (5)罗斯托的“起飞论”。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他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经济成长的基础是布登布洛克式的动力一一人类经济与非经济动机和欲望所造成。他把经济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 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1)经济增长的原理。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OA.实物、价格、人口OB.实物、人口、消费量oc.实物、生产量、消费量OD实物、人口、收入】的增长三个 方面,其过程就是经济要素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乃至经济单位之间流动与累积的过程,其变 化也都反映为投资与收入的相对变化。 ①需求指向理论。需求指向理论是指【OA.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市场对 城市产品的需求OB.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的需求oc.城市 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OD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外部的供给情况】。这 种需求促 使城市基础产业部门(也称输出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带动非基础产业部门也称地方产业部门)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属于有效需求,它们的扩大 会带来经济的增长ρ“投资乘数”原理属于【A.供给基础理论OB.需求指向理论 oc.循环累计因果原理OD扩散与回波效应原理】。 ②供给基础理论。供给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的要素供给情况。如果 供给基础好,就可以将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城市来,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缪尔德尔提出的“循环累积因果原则”是这一理论的代表。 (2)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OA.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方 式OB.各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方式oc.各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种方 式OD各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和集约经营两种方式。 (3)经济增长的路径。由于各个国家、地区资源状况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间,因此, 它们经济增长的路径也不尽相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从要素竞争和 增长推动力的历史演变角度,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要素推动的发 展阶段”;第二阶段为“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创新推动阶段”;第四阶段为“财富 推动阶段”。 (4)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①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现代经济理论 将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 无形资源两种形式。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口A.技术工艺口B.土地 口c.人力资本口D.劳动口E.企业的无形资产】、资本等要素资源。无形资源是指在经济 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的、非物质形态的、依附于有形资源或以独立存在方式表现的各种生产 要素,如技术工艺、人力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产等。②经济开放度。③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⑤经济体制。 考点9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趋势 1.城市与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美国区域科学家弗里德曼对区域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作了经典的理论概括。他 指出,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区域结构先后经历【OA.起飞准备、起飞、稳定O B.起飞准备、起飞、降落OC.起飞准备、起飞、成熟D.滑行、起飞、降落】三个阶段。 (1)起飞准备阶段。 (2)起飞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剧烈变动的阶段,中心区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需求大幅度扩张,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不断加强,许多外围地 区逐渐得到开发,它们不仅成为老中心区的原料基地或产品输入输出的窗口,而且逐渐成为其 周围地区的次级中心。因此,【OA.劳动力、资本、原料、市场由外围向中心区转移,中心区.逐渐发展,但外围区相对停滞不前,地区间的差距扩大,并可能破坏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稳定性 OB.外围区在中心区之间不断被重新瓜分和组合,单核的中心一一一外围结构逐渐转变为主 中 心和副中心相互依赖的多核结构oc.国民经济在空间上实现一体化OD一个或少数几个条件优越的地区与其他广大地区开始两极分化。 (3)成熟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不同中心区之间的外围区逐渐被 纳入中心区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之中,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被融入一个统一而又相互依赖 的体系之中,国民经济的空间上的一体化的实现处于【OA.起飞阶段OB.起飞准备阶段 OC.成熟阶段OD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2.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1)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具体表现是城市与区域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手段等生产要素 总是具有向能取得最大效益的区位流动的趋势。这是由于各地区间比较利益的客观存在,从 而形成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2)产业发展一体化。城市与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基本目标是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合 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这个体系涉及中心城市和其经济区域间产业的横向分工和 纵向分工,这种分工在现阶段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城乡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 (3)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OA.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OB.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 oC.产业发展一体化OD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依托和表现形 式,是区域社会经济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4)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了交通运输、通信、能源供应等多项内 容,它们是城市经济赖以生存和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 (5)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大气、水源、土壤以及岸线、滩涂、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宝 贵的环境资源,这些资源都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对它们的开发会产生外部效果。 第六章 城市地理学 重点提示 1.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1)了解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2)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1)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2)熟悉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地理条件 (3)熟悉城市发展条件的地理学评价方法 3.城镇化的基本原理(1)熟悉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2)了解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3)了解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城镇化战略 (4)了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4.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1)熟悉城镇地域的主要类型 (2)了解城镇地域的城乡空间关系及演化规律 (3)了解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5.区域城镇体系的特征和规律 (1)熟悉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念 (2)熟悉城镇体系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3)熟悉城镇体系空间联系的基本理论 (4)熟悉城镇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6.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了解城市地理学的调查与分析方法 (2)熟悉城市地理学分析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考点1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OA.经济活动OB.社会oc.空间组织 D.地理环境】演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城 市的空间组织演化,重点从【OA.区域、OB.区域和城市oc.城市OD.整体和局部】 两个层次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和城市内部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演化,它们构成 了城市地理学的两个重点研究方向。围绕这两个重点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体包括: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③城市内部空 间组织研究;④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考点2: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规模分布主要探讨区域城市在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有时也称位序)之间的关系。主 要的规模分布理论有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和位序一规模法则。 1.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OA.首位度OB.城市金字塔OC.城市首位律OD.位序一规模分布】是马克· 杰斐逊CM.] efferson)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二种概括,指【OA.一国的最 大经济中心OB.一国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城市OC.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最大城市远大 于区域第二位城市OD.一国的首都】的规律性现象。这类最大城市往往是国家和区域的经 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还体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着异常突出的 影响。 衡量一个国家的城市是否为首位分布,出现了首位度的概念。首位度指【OA.一国最 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的比值OB.一国最大城市与其他所有城市人之和的比值OC.一 国最大城市人与第一第二大城市人之和的比值OD.一国前二大城市人之和与其他城市人 之和的比值】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为了改进首位度两城市指数的简单化,后来又出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与首位度 相同,它们都抓住第一大城市与其他的比例关系,都是判断衡量首位分布的指标,因此有些作 者把它们统称为首位度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定义如下: 4城市指数【0 A.S = 2 P1/(P2+ P3+P4)0 B.S= 3P1/(P2 + P3+P4)OCS= 4P1/(P2+P3+P4)OD.S=P1/(P2+P3+P4)】 11城市指数【A.S= P1/(PZ十P3+……十P 11)0 B.S = 2 P1 /(P 2 + P 3十……+ Pll)OC.S=P/(P1+P2+P3+……+Pll)OD.S=2P1/(P1+P2 + P3十……十Pll)】 Pl'P2……'Pll为城市按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按照位序一规 模法则,所谓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0 2.城市金字塔 城市金字塔从城市规模等级(即按规模划分的等级)和各等级数量城市之间的关系来考察 城市规模分布,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 多。把这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用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图表示出来,形成 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 3.位序一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OA.首位分布OB.位序一规模法则OC.城市金字塔OD.首位度】从【OA.城市之间OB.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OC.城市不同位序OD.城市规模和职能等 级】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考点3 :中心地理论 1.不同等级的中心地 衡量中心地等级的指标称【OA.职能单位OB.门槛人OC.中心度OD.K值】, 即中心地所起的中心地职能作用的大小。2.市场六边形 在无竞争的情况下,中心地的市场区为圆形,且各个同级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留有很多 “空白”。随着竞争导致区内中心地的增多,直至各中心地的补充区彼此相切,但是这种格局依 然留有“空白”,不是最佳,势必导致中心地继续增加,为消除“空白”,补充区必须重叠。因此, 只有将重叠部分一分为二,从而产生了多边形市场区。克里斯泰勒根据推算,认为这种多边形 应是正六边形,而且只有当市场区为【OA.圆形,因为周长确定后圆形面积最大OB.正四 边形,因为能覆盖全部C正六边形,因为消费者到中心地的距离最短OD.正三边形,因 为中心地是均匀分布的】,经济上最合理。 3.中心地组织 在中心地单一等级的情况下,上述六边形市场区的组织即可解决满区域供应和距离最短 的要求。但实际上中心地具有许多等级,由此产生了不同等级中心地的组织问题。克里斯泰勒认为,不同等级的中心地按一定的数量关系和功能控制关系构成一个等级数 量体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特定的构型。按照不同的原则,次级中心地有不同的组织方法,克 里斯泰勒提出了三类最基本的等级体系。 (1)市场原则。市场原则要求以最少的中心地满足覆盖区域的要求。 (2)交通原则。交通原则要求以最少的交通线路联系尽可能多的高等级中心,即将联系 相邻高等级中心的线路同时也能够通过次级中心地而非再次级中心地。(3)行政原则。市场原则和交通原则下,每个次级中心地都位于高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边 界上,不利于行政管理,而行政原则要求便于行政管理。 克里斯泰勒认为,这三种原则对城市等级和体系的形成起了综合作用。 考点4:城市化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城市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除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城市 化II和城市化II之外,还有以下不同的划分方法和相应类型。 1.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着集中与扩散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从【OA.土地利用密度OB.城市地域的扩展方式C.集聚方式OD.城市景观】 可以分为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是传 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在地域空间上逐步扩大的过程。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 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4.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从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协调的角度,城市化可以分化成【OA.外延城市化和飞地城市化OB.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OC.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OD.积极性城市化和消极性城市化】一般认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就是城市化的表征性能。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这是分析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时提出的一种观点。所谓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技资 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的 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的产生两个方面。 考点5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OA.城市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城市与区域的关系OB.城市核心区 与边缘区的关系OC.城市各功能区的联系OD.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 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投影。 1.城市结构模式 1920年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提出了经典三模式,即【OA.伯吉斯的扇形模式、霍伊特 的多中心模式和哈里斯和乌尔曼多核心模式OB.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三角形模 式和哈里斯和乌尔曼多核心模式OC.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和哈里斯和 乌尔曼多核心模式OD.伯吉斯的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和哈里斯和 乌尔曼单核心模 式】。 2.城市中心商务区 目前CBD界定最常用的指标为1954年美国学者墨菲和万斯提出的【口A.中心商务密 度指数口B.中心商务高度指数口C中心商务车流量指数口D.中心商务零售指数口 E.中心商务强度指数】。 墨菲和万斯认为【OA.建筑密度大OB.车流量大Oc.人流量大OD.地价峰值 区】(the Peak Land Value Intersection,简称PLVl)是CBD最明显的特点,他们在通过对美国 9个城市地价峰值区的用地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后,提出下面的界定指标。 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entral Business Height Index,简称CBHl)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entral Business Intensity Index,简称CBll)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X 100% 并将CBHI>1,CBII>50%的地区定为CBD。 该指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各国情况不同,从而对中心商务活动的内容存在分 歧。如1962年戴蒙德调查发现,英国的批发业与顾客关系紧密,常布局在地价峰值区内,属于 中心商务用地,而美国城市中的批发业与铁路、高速公路的联系更加密切,在黑菲和万斯的分 类中,则不属于中心商务用地。其次,对于指标的界定值也存在争议。如1959年戴维斯在其对开普敦的研究申认为,墨菲和万斯定义的CBD范围太大,他提出了“V【OA.硬核OB.核 缘OC.软核OD.中心商务区】(Hard Core)”的概念,即CBHI【OA.>4 OB.>5 OC.>6 OD.>7】,CBII>80%的地区为“硬核”,也就是真正具有实力的CBD,其余地区则 称为“核缘”。 3.城市边缘区 (1)边缘区的概念。德国学者路易斯首次认识到城市边缘区现象,奎恩和汤姆斯在其提 出的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中明确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术语。城市边缘区指城市边缘城市环境 向乡村环境转化的过渡地带,是城乡建设中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 (2)城市边缘区结构。城市边缘区的结构虽然也受到交通轴线和内部特殊地点的影响, 但最主要的特点为典型的同心圆结构,受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习题: 1.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按照某种预定的视角、方位、运动路径产生连续渲染图,可称 为(C)。 A.计算机模拟B.计算机仿真c.计算机动画D.计算机图形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比较,其重要的差异在于CAD 不适合进行(C)。 A.工程绘图B.构造三维模型c.空间查询分析D.数据共享 3..在遥感图像上,水体的反射率在整个波段内都很低,在近红外部分更为突出。所以清水水 库、大蓄水池和游泳池等洁净水体在彩红 外航片上呈现的颜色是(D)。 A.蓝色B.绿色c.白色D.黑色 4..采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具有其他调查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还存 在一个主要的不足是(D)。 A.不能进行公路选线定位B.不能计算交通密度 c.不能计算交通流量.D.不能获得时间维上可任意延伸的交通参数 5.GIS中表和表之间的查询为连接查询,这种查询操作的对象为(B)。 A.位置数据B.属性数据c.图像数据D.图形数据 6.矢量数据层与矢量数据层进行几何合并与交错计算称为(A)。 A.叠合分析B.对比分析c.网络分析D.邻近分析 7.以下选项中,属于微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ACD)。A.城市土地利用B.城市化问题C.城市交通D.城市就业 E.城市经济增长 8.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贡献包括(ABCD)。A.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 B.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 C.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 D.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E.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9.城市公共财政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作用是(BE)。 A.优化资源配置B.进行城市的建设与维护 C.调控经济波动D.调节收入分配 E.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10.下面能够影响土地供给市场的因素是(ABDE)。 A.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B.土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C.城市规划D.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供应的限制 E.土地所有者的决策行为 1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是(ABCE)。 A.R&D,创新和原型的生产活动,集中在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场所,主要是大都市中心及一 些科技园区 B.高度技术性的制造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区 C.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长时间需要大量的半熟练劳力,扩散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D.经济中心城市以制造业为核心产业而崛起 E.与客户直接关联的生产以及售后服务等,需要接近主要的大都市地区,并扩散到工业 12.墨菲和万斯在对美国9个城市CBD的土地利用进行细致深入地调查后,提出的界定指标 是(BE)A.中心商务密度指数B.中心商务高度指数 C.中心商务车流量指数D.中心商务零售指数 E.中心商务强度指数 13.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A)。 A.中心度B.服务半径C.人口数D.服务等级 14.K=7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属于按(D)组织的城市体系。 A.市场原则B.交通原则c.综合原则D.行政原则 15.在新开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是(B)。 A.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B.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c.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D.按人口分布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16从对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三个指标人手研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方法是(C)。 A.景观分析法B.城市填图方法c.社会地区研究法D.因子动态分析方法 17.通过变数群的统计分析抽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主要因素的方法是(D)。 A.景观分析法B.城市填图方法c.社会地区研究法D.因子动态分析方法 18.核心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A)的理论。 A.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B.城市规模分布 c.城市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职能研究 C . >100-≤ 120 D . >]20 一≤ 150 E . >150-≤ 180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以下哪些属于近期建 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 ?() A。近期建设重点 B .近期发展规模 C近期发展区域 D .城市主干道走向 E .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布局 86。在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影响地块容积率的主要因素有()。 A .现状人口密度 B,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 C 规划范围的基准地价 D .地面建筑的质量 E 城市景观的要求 87。容积率与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总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指标 有密切关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些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 容积率是地块建筑密度与建筑层数的乘积。 B 当地块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地块总建筑面积成反比 C 当地块建筑总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成反比 D 在一定的容积率规定下,建筑层数与建筑密度成反比 E。当地块面积与建筑层数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基底面积成正比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绿地率的计算,不应包括() A 公共绿地 B、道路绿地 C 屋顶绿地 D。单位所属绿地 E。晒台绿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居住区规模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规模,其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些因素 ?(。) A 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要求 B。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 c 可与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 D,考虑到水域、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 E 适应居民出行要求 .下列关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或不完善的 ?() A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化 B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C 由于面对市场,应对整个城区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D 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在用地范围内,把所要建设的建筑,道路、绿地及有关设 施,都做出具体布置、安排 E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基础 .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 A 建筑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总平面图布置 B .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 C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D .计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E。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 92,下列哪些选项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 ?() A 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B .确定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 C 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D .提出恰当的城市交通政策 E .通过交通投资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指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城市交通政策是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观念和行为的准绳 B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交通技术和交通经济的政策 C 城市交通政策是制定交通法规的基本依据 D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 E,城市交通政策应随城市交通状况变化而适时修订 .在选择排水体制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虽然合流制的总造价低于分流制,但是—般而言排水体制的发展方向是分流制.干旱地区的旅游小城镇宜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 C 合流制管渠中的水量比较稳定,有利于泵站的稳定运行 D .分流制管渠中的水质变化不大,有利于污水处理 E 分流制将污水全部集中至污水处理厂,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 题。 .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燃气工程规划时,须完成哪些工作?() A 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B 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C 燃气厂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D 确定燃气配送管网的压力等级 E 计算燃气管网管径 .管线共同沟的敷设应该符合哪些规定?() A 热力管道不能与通信电缆共沟敷设 B 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共沟敷设 C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共沟敷设 D 煤气管道不能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E 排水管道应该在热力管道上部敷设 97。下列哪些工程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下面?() A 给水输水管线 B 燃气输气管线 C 雨污水排水 D 电力电缆 E 给水配水 98。在各类城市中,下列那些消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A 消防指挥调度中心 B 消防站 C 消防栓 D 消防水池 E 消防望塔 99。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定,下列那些说法是部正确的?() A 能够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和街道 B 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典型特色 C 街区视野所及的历史风貌基本一致 D 如果历史街区已破旧,不能带来旅游、商业价值,就不能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E 具有外国建筑风格或中西合璧混合地区,能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100。 在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时,常常需要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比如() A 城市背景 B 城市对景 C 重点视廊 D 城市门户 E 户外广告 2004 年原理答案 单选(1-70)DAADB BCCDC BCDCA DBCCD DBCAA ACDBB CCABD BBABD CBCAC ACADC CABDA CBCAD CDCCC DDDDB 多选 71AE 72BCE 73ACE 74ABD 75BE 76BDE 77CDE 78AD 79ABCD 80ABCD 81AD 82ABD 83ABE 84BCD 85ABC 86CE 87DE 88CE 89ABC 90CE 91BCE 92BE 93ACE 94ABD 95ABCD 96ACD 97ABC 98BC 99DE 100ACD第五篇:200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