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义县城市建筑余土垃圾处置管理实施办法
崇义县城市建筑余土垃圾处置管理实施办法(暂行)
为了加强城市建筑余土、垃圾的处置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建筑余土,减少建筑垃圾污染和影响市容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卫生,依照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101号令)、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第15号令)、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36号令)结合本县实际,对县城规划区建筑余土及垃圾处置管理制订以下暂行办法:
一、县城区建筑余土垃圾处置管理由城市管理局主管。建设、交通、交警大队、公路局等职能部门负责对各自主管工作范围涉及市容和环境卫生事项实施监督管理。
二、本办法所称建筑余土及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工程装修弃物;建筑垃圾及余土处置管理,是指对建筑余土及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处置的管理。
三、成立崇义县建筑余土垃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余管办),下设余土代运公司,余管办设在崇义县城市管理局下属职能机构城管大队。余管办负责核发《建筑垃圾及余土处置证》和收取余土代运费或清运保洁费以及其他监察管理工作。余土代运公司负责代运及装卸工作。县城管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建筑余土及垃圾的监察,查处无证处置、无证运输、乱倒乱堆、乱运建筑余土及垃圾等行为。
四、城市规划范围内,任何建设和施工单位、个人,应在工程开工前,在向建设主管部门取得合法开工相关文件手续(即:两证一书)的同时,应向城市管理局申报建筑余土及垃圾处置计划,办理委托余土代运手续。主管部门在接到申报文件后及时核发《建筑余土及垃圾处置证》,并及时安排运输车辆,运输车辆按指定运输线路运输,指定地点倾倒。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办理《余土垃圾处置证》的同时,必须向主管部门按测算标准缴交余土或垃圾处置清运保洁费(即清运保洁保证押金)。
建筑余土、垃圾代运费、装卸费由施工单位和承运业主按市场运作方式自行商定决算。
六、需要回填的单位和个人,先向主管部门申报,由主管部门进行调剂,按物价部门核实的标准收取余土调剂费,增加运距的费用由余土使用单位负责。
七、凡从事建筑垃圾及余土运输车辆,必须有交通部门统一核发的《余土运营许可证》后方可营运,对“三无”车辆从事余土垃圾营运的,一经查实,交由公安交警大队从严处罚,凡领取办理《余土营运证》的车辆,必须服从余土办管理。
八、凡承建单位自己有车辆的,只要符合规定,可允许办证自运,凡无后挡板,缺损搭勾,车箱板不严密等不具备营运条件的车轮,禁止从事城市建筑余土及垃圾营运业务。
九、为杜绝工地工程车辆带泥上路,凡在中心城区内施工建设的工地,其出入口内、外需铺设硬质路面或铺设30毫米的铁板,并设置冲洗台、沉淀台、冲洗器具,报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备案。
1、大门的主出入口干道设置冲洗台。从冲洗台大门往工地内长度不得小于10米,宽度不得小于3.5米;从工地大门向外延伸不得小于2米,大门处沿冲洗台宽度方向通长设置一个0.4米宽、0.1米高、截面为半圆形的C20混凝土止水带。
2、在冲洗台一侧沿冲洗台长度方向全长设置砖砌排污明沟,明沟深度不得小于0.15米;在冲洗台尽头设置一个砖砌沉淀池,沉淀池再与工地主排污沟接通,沉淀池上需有牢固的盖板,施工单位要定期清理沉淀池内的沉泥。
3、本项目由建设单位实施,施工单位具体负责施工。
十、凡出入工地的车辆应保持车身整洁。凡车身有污染、明显浮土,车底、车轮有大量泥沙的,必须进行冲洗;工地污水未经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
十一、中心城区内建设工地必须由建设施工单位设置工地围墙。围墙高度主干道两侧不低于
2.5米,次干道、小街小巷两侧不低于2.0米;墙体要粉白、盖帽,门页内开。
十二、已建成的工地围墙不得随意开门、开洞或拆改围墙,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拆改,必须经申报同意后方可实施。工程竣工后必须10日内清理平整场地,拆除围墙。
十三、施工单位不得在工地围墙外堆放建筑材料并保持工地周边整洁、美观、墙面无裂痕,停工场地应及时覆盖。
十三、工地内广告(指示)牌、条幅、巨幔、墙体广告由城管大队统一管理。
十四、运输余土车辆不得沿街抛、撒、漏,不得带泥沙污染城市街道路面,对无证承运或有证可承运者任意处置倾倒,由城管执法监察大队按每车次50元当场处罚,对沿街撤漏建筑余土及垃圾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1元标准由城管队当场处罚,并责令责任者消除干净,情节严重者取消承运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违章车辆及驾驶员,移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并扣三个月内行驶证和驾驶证。
十五、对违反以上规定的,由城市管理局职能机构视情节轻重,依照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罚。
十六、本实施办法由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十七、本实施办法自2007年元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办事指南
发布日期: 2012-11-14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行政许可内容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核准范围为《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办法》规范的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以下称建筑废土。)
二、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一)《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第101项);
(二)《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建设部令[第135号]第四条);
(三)《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第七条);
(四)《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办法》(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86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22号公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停止执行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
三、行政许可数量及方式
本许可事项无数量限制,向本机关申请。
四、行政许可条件
在本市城镇规划区内,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建筑废土运输单位和产生建筑废土50立方米以上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废土的,应当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筑废土处置核准。
(一)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申请《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消纳场地及相应的碾压、除尘等机械设备和排水设施,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2、具有建筑废土分类处理和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能力。
(二)建筑废土运输单位申请《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并已向建筑废土管理机构进行登记;
2、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等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3、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
(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建筑废土运输单位申请《建筑废土处置证》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自有建筑废土消纳场地和运输车辆的,应同时具备本条第(一)项、第(二)项条件;
2、自有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但不具有符合本条第(二)项条件的运输车辆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消纳场地应符合本条第(一)项条件;
(2)与已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的建筑废土运输单位签订《建筑废土运输合同》。
3、自有运输车辆,但不具有符合本条第(一)项条件的建筑废土消纳场地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运输车辆应符合本条第(二)项条件;
(2)与已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的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签订《建筑废土消纳合同》。
4、不具有建筑废土消纳场地和运输车辆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与已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的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签订《建筑废土消纳合同》;
(2)与已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的建筑废土运输单位签订《建筑废土运输合同》。
五、申请材料目录及依据
(一)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申请《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消纳场地的土地用途证明(首次使用时提交);(《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3、消纳场地的处置能力证明文件(包括消纳场地的面积及标高图、碾压、除尘等机械设备清单、排水设施说明、分类回收利用方案、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等)。(《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2)项规定)
(二)建筑废土运输单位申请《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运输车辆清单、行驶证复印件及加装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的运输车辆照片。(《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4)项规定)
(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建筑废土运输单位申请《建筑废土处置证》的,应根据以下情形提交材料:
1、自有建筑废土消纳场地和运输车辆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委托处置合同(受委托处置的需提交);(本实施办法规定)
(3)消纳场地的土地用途证明(首次使用时提交);(《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4)消纳场地的处置能力证明文件(包括消纳场地的面积及标高图、碾压、除尘等机械设备清单、排水设施说明、分类回收利用方案、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等);(《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2)项规定)
(5)运输车辆清单、行驶证复印件及加装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的运输车辆照片;(《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4)项规定)
(6)测算外运建筑废土量有关图表(包括桩基平面图、桩身大样图);(本实施办法规定)
(7)运输路线说明。(《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自有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但不具有符合本条第(二)项条件的运输车辆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委托处置合同(受委托处置的需提交);(本实施办法规定)
(3)消纳场地的土地用途证明(首次使用时提交);(《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4)消纳场地的处置能力证明文件(包括消纳场地的面积及标高图、碾压、除尘等机械设备清单、排水设施说明、分类回收利用方案、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等);(《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2)项规定)
(5)《建筑废土运输合同》及运输单位有效的《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复印件;(本实施办法规定)
(6)测算外运建筑废土量有关图表(包括桩基平面图、桩身大样图);(本实施办法规定)
(7)运输路线说明。(《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3、自有运输车辆,但不具有符合本条第(一)项条件的建筑废土消纳场地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1)《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委托处置合同(受委托处置的需提交);(本实施办法规定)
(3)运输车辆清单、行驶证复印件及加装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的运输车辆照片;(《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4)项规定)
(4)《建筑废土消纳合同》及消纳场地有效的《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复印件;(本实施办法规定)
(5)测算外运建筑废土量有关图表(包括桩基平面图、桩身大样图);(本实施办法规定)
(6)运输路线说明。(《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4、不具有建筑废土消纳场地和运输车辆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2)委托处置合同(受委托处置的需提交);(本实施办法规定)
(3)《建筑废土消纳合同》及消纳场地有效的《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复印件;(本实施办法规定)
(4)《建筑废土运输合同》及运输单位有效的《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复印件;(本实施办法规定)
(5)测算外运建筑废土量有关图表(包括桩基平面图、桩身大样图);(本实施办法规定)
(6)运输路线说明。(《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第四条第(1)项规定)
上述材料提交复印件的每页需加盖单位公章,需带原件到窗口核对。
六、申请表格
申请人需填写《厦门市建筑废土处置申请表》,可在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站免费领取,也可在厦门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免费下载。
七、行政许可受理机关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
八、行政许可决定机关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
九、行政许可程序
(一)申请人向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处提出申请,提交有关材料。
(二)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报市建设与管理局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准予许可的,由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处于法定时间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建筑废土处置证》或《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
十、行政许可的时限
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特殊情况经分管局长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注:承诺办理期限不含专家评审、现场勘查、公示以及企业补充材料、陈述和投诉举报处理时间。)本事项须现场勘查,时限为3个工作日。
十一、行政许可证件及有效期限
本许可事项获准后,颁发《建筑废土处置证》或《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建筑废土处置证》有效期为准予许可之日起至建筑废土处置工程结束止;《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有效期为准予许可之日起至消纳场地核定的用地范围达到限定的标高时止;《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有效期为准予许可之日起90日内有效。
十二、行政许可的法律效力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业主、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后方可从事城市建筑废土处置活动;建筑废土消纳场地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消纳场地专用)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废土运输单位取得《建筑废土处置证》(注明建筑废土运输单位专用)后方可从事建筑废土运输。
十三、行政许可收费
本许可事项不收费。
十四、行政许可年审或年检
本许可事项无年审或年检。
十五、申请人办理许可过程中的救济权利
申请人在办理许可过程中享有下列救济权利:
(一)申请人在申请行政许可过程中,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二)申请人在申请行政许可过程中,依法享有要求组织听证的权利;
(三)申请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被驳回的,有权要求说明理由;
(四)申请人不服行政许可决定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五)许可机关因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申请人因此遭受财产损失的,有权依法要求补偿;
(六)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七)法律、法规规定申请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申请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应同时履行《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的法定许可权利和正常的行政许可秩序。
十六、行政许可受理时间、地点、监督机构及公示公开网站
(一)办理地址、联系电话
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C厅 7703873 办理业务咨询电话2050596
(二)受理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7:00
(三)监督机构: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监察室(厦门市厦禾路362号建设大厦18楼)
联系电话:8122691 2200644
(四)公示公开网站: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细则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水平,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城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产生、运输中转、处置、回填、消纳、利用的管理活动。本市各级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内容与职责
第三条
宁波市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域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处置是指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活动。
第五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是指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中转、处置、回填、消纳和综合利用的管理。
第六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建筑垃圾处置申报管理、运输车辆管理、消纳场地管理,以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居民装修垃圾综合处置的管理。
第七条 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对本市市区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 进行统一规划;
(二)负责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和建筑垃圾专业清运车辆的核准工作;
(三)负责对县(市)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和指导。
第八条 县(市)、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职责:
(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固定和临时储运场、消纳场地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并对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回填进行余缺调剂;
(二)海曙、江东、江北、鄞州、科技园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机构根据申报表进行核准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清运手续,并将申报表及时报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备案;
(三)镇海、北仑、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大榭开发区,保税区负责本辖区的核准相关手续,为方便市民办事,有关核准手续资料定期向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备案;
(四)对本辖区内建筑垃圾产生点、消纳点和运输线路实施管理;
(五)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实施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六)督促街道办事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加强对居民住宅装修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做好委托代运和零星装修垃圾的中转工作。
第三章 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程序
第九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核准依据及总时限
审批项目依据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国务院-2004-412-101 建设部-2004-135-四
宁波市人民政府行政许可项目专项公告-2004-
(一)-123 《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条 《宁波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 审批收费依据:本项目不收费 审批总时限:受理后7个工作日 第十条 受理窗口
(一)条件
申报人需要提交如下申办材料:
1、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路线和消纳场地名称、施工单位与运输单位签订的合同、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的土地用途证明);
2、有消纳场的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具有相应的推土、堆放、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3、具有建筑垃圾分类处置的方案和回收利用方案;
4、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5、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措施等得到有效执行;
6、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加盖装置,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和相应的建筑垃圾分类运输设备。
(二)标准
申报人提交的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本岗位责任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受理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受理标准核准申报材料,对符合标准的,填写由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统一格式的《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申报表》,申报单位或个人必须如实填写工程名称、施工地址、负责人姓名、消纳地点。填写窗口业务办理单,当日将申报材料转交现场勘察人员。
对申报材料不符合标准的,必须立即向申报人出具由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统一负责制的《行政审批补齐补正材料通知书》,将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及申报人的相关权利、投诉渠道及时限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报人,并将材料返还申报人。
第十一条 核准
(一)标准
现场勘察与申报材料相符。
(二)本岗位责任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现场勘察人员
(三)岗位职责及权限:
现场勘察人员根据申报单位或个人填写的《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申报表》内容,进行现场勘察,施工现场进出口25米应硬化、设置防止车辆带泥冲洗设施。现场勘察合格后,现场勘察人员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经现场勘察与申报相符”或“经现场勘察与申报情况不符”(不符的情况应注明,并告知申报单位或个人,提出整改要求),填写核准流程表,将核准材料转交审批负责人,同时向部门负责人备案。
(四)时限:2个工作日内完成。第十二条 批准
(一)标准:申报材料齐全规范有效,现场勘察材料及意见完整。
(二)本岗位负责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主管主任
(三)岗位职责及权限:
对合格的,建筑垃圾处置主管主任依据现场勘察结果签署予以批准的意见,填写审批流程表,连同申报材料按原渠道转受理人员。
对不合格的,应与现场勘察人员和部门责任人沟通情况,交提意见后,提出不予批准的意见及理由,填写审批流程表,将有关材料按原渠道转交受理人员。
第十三条 告知和备案
(一)工作标准:
1、及时、准确告知申报人办理结果;
2、制发的文书完整、正确、有效;明确规定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消纳场地核准使用期限、行驶路线、消纳地点;
3、留存归档的核准文书材料齐全、规范;
(二)本岗位负责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三)本岗位职责及权限:
对予以批准的,填写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告知申报人领取上述文书和证件,并要求申报人与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签订《建筑工地环境文生责任书》。
对不予以批准的,将理由及申报人的相关权利、投诉渠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报人,并将材料退还申报人。
填写审批流程表,对核准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按要求归档。
(四)时限:2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四条 各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在办理单位或个人消纳(回填)建筑垃圾和居民房屋装修产生垃圾核准时,应严格按照上述 5 核准的条件、标准及要求制定相关的程序性规定,并核发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
第四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五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是指: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第十六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由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统一制定表式,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自行印制。
(一)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必须使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打印,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等。自2005年10月1日起核发证件一律使用电脑填写、打印。
(二)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的各项内容必须如实、详细、规范地填写,不得缺漏。
(三)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不得复印,涂改、伪造和转借。第十七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必须一事一办,不得办理月证、季证、年证等长期使用证件。使用期限的截止日期上应加盖所在地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印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各项内容如有变更,应换发新证。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可以延期使用一次。延期使用的应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件上正面注明截止日期,并加盖“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印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字头章”(如海曙区为(曙)、江东区为(东)、江北区为(北)、镇海区为(海)、北仑区为(仑)、鄞州区为(州)、宁波市为(市))。各县、市“字头章”自定。
第五章 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管理
第十八条 设置消纳场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的要求,遵守下列规定。
(一)申请设置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的单位或个人,应持乡级以上政府部门出具的产权单位规划、用途证明,向建筑垃圾消纳场地所在地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领取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设置登记表,填写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基本情况。
(二)申请设置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的单位持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设置登记表、场地平面、进场路线图向鄞州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申报。
(三)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应具备相应的机械设备、照明设备,设立专人负责,实行负责制。控制扬尘,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
(四)具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措施,根据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状况合理分类受纳和处置,并与辖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部门签订建筑工地环境卫生责任书。
第十九条 各县(市)、区在核准《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证》时,不得收取管理费。市、区(县)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应当做好对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六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文书档案和统计报表
第二十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文书、资料及档案是指:建筑垃圾处置 7 登记表,建筑垃圾消纳业务台帐,设置资料,处置资料,处置管理检查记录(巡查),以及市城市管理局制定的各种行政审批文书等。
第二十一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资料、业务台帐和行政审批文书的各项内容应详细准确,如实填写,不得缺漏。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应建立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整理立卷归档。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应按要求认真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统计工作,定期向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报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对全市处置管理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定期向相关部门报表。
第七章 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核准程序
第二十四条 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核准依据及总时限
审批项目依据编号:国务院-2004-412-101、102 建设部-2004-135-
四、五
宁波市人民政府行政许可项目专项公告-2004-
(一)-132、138 《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核准总时限:20个工作日完成
每年5月份为申报日期,每年10月份为对资格单位检查日期。第二十五条 受理
(一)条件:
申办人需提交如下申办材料:
1、申请人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
2、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水陆运输许可证、小型船舶航行证;
3、应当采用全密闭运输工具,具有防渗沥、滴漏功能;
4、具有固定的办公、机械、设备、车辆、船舶停放场所及码头;
5、有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预案。
(二)标准
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本岗位责任人: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受理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受理标准查验申办材料,对申办材料符合标准的,必须及时受理。《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核准申请书》,由申办人根据要求进行填写后交回。受理人员于当天报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主任,并填写审批流程表。
对申办材料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即时向申办人出具由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统一印制的《行政审批补齐补正材料通知书》,将需要补齐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要求及申办人的相关权利、投诉渠道及时限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之申办人,填写审批流程表,同时,向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主任备案。
时限:1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十六条 初核
(一)初核
标准: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本岗位责任人: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分管主任。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核准标准对申办材料进行初核,对符合标准的材料,在其《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核准申请书》签署初核意见。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与受理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提出复查意见及理由,填写审批流程表,将有关材料转交受理人员。
时限:1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现场勘察 标准:
1、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2、具有固定的办公、机械、设备、设备、车辆、船舶停放场所及码头;
3、有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预案;
4、经营服务车辆必须完整无损、封盖严密。
本岗位责任人: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现场勘察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对合格的申办材料,现场勘察人员(2人以上)于5个工作日内对企业根据核准标准进行实地核准。
对企业不符合标准的,填写审批流程表,于当天告知申办人,并说明原因。
时限:5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十七条 核准 标准:
1、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2、现场勘察合格。
本岗位责任人: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分管领导。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标准进行审定,对符合核准标准的,在《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经 10 营服务企业资格核准申请书》签署予以批准的意见,并将有关材料按原渠道返回受理人员。
对不符合核准的,应与相关部门工组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提出不予批准的意见及理由,填写审批流程表,将有关材料按原渠道返回受理人员。
时限:1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十八条 告知和备案
本岗位责任人: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受理人员。工作标准:
1、及时、准备告之申办人办事结果;
2、制发的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3、留存归档的审批文书材料齐全、规范。本岗位职责及权限:
对予以批准的,填写由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统一印制的《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告之申报人领取上述文书和证件。
对不予批准的,将理由依据及申办人的相关权利、投诉渠道以书面形式一次告知申办人,并将材料退还申办人。
时限: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九条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建筑垃圾)企业车辆由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按照机构按照上述程序、标准受理,统一组织验本、制证、发证。
第八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工作内容
第三十条 各县(市)、区必须设置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公室(站、科)。
一、配置办公室(站、科)相关人员。
1、主任1名(可兼),副主任1名;
2、登记核量人员2名以上;
3、勘察巡查人员2名以上。
二、工作内容
1、主任全面负责辖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
2、副主任协助主任做好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3、登记核量人员根据建筑垃圾处置的有关资料,负责建筑垃圾运输申报的核准和工作量等的登记工作,签发《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证》。
4、勘察巡查人员负责对建筑垃圾外运场地和消纳场地进出的道路现场勘察和日常建筑工地巡查监管工作。
三、登记核量岗位
1、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
2、接待建筑垃圾处置申报人应礼貌、热情、语言文明,对申报人的疑问耐心解释,以理服人。
3、核准登记过程中,细致、发证及时,不拖拉、不刁难。
四、勘察巡查岗位
1、现场勘察主动表明身份,说明来意,举止文明。
2、巡查监管人员对辖区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运输路线等进行巡查监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宣传工作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建立信息联系制度,重大情况及时通报。各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应建立宣传报道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信息工作,积极向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报送信息。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应积极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和个人宣传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法规、规定,扩大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积极宣传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法规、规定。
第十章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十三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领会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法规、规定。贯彻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素质。
第三十四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
(一)仪容整洁、礼貌待人、文明上岗、热情服务。
(二)尊重事实、依法办事、履行程序、规范管理。
(三)爱岗敬业、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第三十五条 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佩戴统一标志,主动出示证件,使用规范文明用语,热情服务。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对县(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的考核,依据本细 13 则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OO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邢台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
邢台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改善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消纳、处理、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局是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筑垃圾的统一管理,市建筑垃圾管理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及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人民政府、高开区管委会应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核准制度。
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垃圾运输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路线和处置地点名称、施工单位与运输单位签订的合同、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土地用途证明);
(二)有消纳场的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具有相应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有排水、消防等设施,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三)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四)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五)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和相应的建筑垃圾分类运输设备。
第七条 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在开工前15日内持建筑工程有关资料向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建筑垃圾排放处置计划,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有关手续,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
第八条 市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单位或个人建筑垃圾处置申请后,应及时通知市建筑垃圾管理处到施工现场核实建筑垃圾排放种类、数量。
经核实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市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5日内核发建筑垃圾处置证。不予核发处置证的,应在7日内书面告知原因。
第九条 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应持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处置证向运输单位办理建筑垃圾代运手续。
建筑垃圾处置证不得出借、转让、涂改、伪造。
第十条 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的单位或个人,应持证到指定地点倾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置建筑垃圾倾倒场地、出售或接纳建筑垃圾。
第十一条 清运建筑垃圾的车辆应当按规定的路线、时间和地点运送。运输车辆应当装载适量,并采取密封、包扎、覆盖等措施,防止散落、飘扬、滴漏。
第十二条 建筑工程或低洼地等需回填建筑垃圾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向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第十三条 市建筑垃圾管理处应设置建筑垃圾处置场地,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并办理回执手续。
第十四条 各类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将工地剩余的建筑垃圾清除干净。未清除干净的不得交付使用。
临街工程的建筑垃圾不得占压城市道路,施工工地四周应当设置1米以上且不低于堆土高度的遮挡围栏。堆放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要有防扬尘措施。工地开槽前,应当设置“过渡路”,并在工地出入口设专人对车辆和过渡路冲洗和清扫保洁,确保建筑施工工地周围环境整洁。
第十五条 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建筑垃圾处置奖励基金,对检举揭发乱拉、乱倒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五十元至五百元的奖励。
第十六条 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应责令其纠正违章行为,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二)不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地点倾倒建筑垃圾的,不足1吨的,处以八元至五十元的罚款,1吨及其以上的,处以每吨五十元至二百五十元的罚款;
(三)货运车辆运输建筑垃圾漏撒造成污染的,按漏撒污染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一元至五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 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截留挪用罚没收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侮辱、殴打执法人员及阻挠执行公务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05年6月8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市 建筑垃圾 管理 规定 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5月12日印发
第五篇:《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
第182号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3 年12月26日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葛红林
2014年1月10日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维护城乡环境和道路交通安全,根据《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等处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监管职责)
市和区(市)县有关部门按照下列分工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活动实施监管:
(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及组织协调工作;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场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信息;
(三)建设、房管、国土、林业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建筑工地、市政施工、房屋拆除、房屋装饰装修和园林工程等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
(四)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照道路货运相关要求,对建筑垃
—1—
圾运输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对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和公路撒漏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处置(运输)证》的核发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
(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处置活动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七)财政部门负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
(八)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处置收费的监督管理;
(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行为纳入信用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场的环境评价监督管理。
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处置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排放证办理)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的规定,持相关材料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城管部门办证窗口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
在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时,应当提交消纳地城管部门同意消纳的意见。
第五条(排放告知)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后三日内,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和建筑垃圾处置(排放)管理员、(运输)管理员姓名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告知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并与其签订《建筑垃圾排放管理承诺书》。
第六条(“两员”管理)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配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排放)管理员。管理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使用《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内运输企业的车辆,按规定装载建筑垃圾及车辆冲洗除尘等事项。
—2—
运输企业应当配置装载作业现场建筑垃圾处置(运输)管理员。管理员负责监督运输车辆保持号牌清晰、证照齐全有效、车身符合技术标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正常运行等事项,严禁将泥土带出工地。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立建筑垃圾处置公示牌,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排放)管理员和运输企业装载作业现场建筑垃圾处置(运输)管理员的姓名、联系电话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名称等信息进行公示。
第七条(委托执法)
按照 “分级审批、分类审查、授权监管、委托处罚”的原则,市和区(市)县相关部门可以将下列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委托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行使:
(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其它重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国有土地上房屋拆除工地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三)城管部门负责的建筑垃圾处置活动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四)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五)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园林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六)其它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权和行政处罚权。
第八条(运输企业管理)
本市建筑垃圾运输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和企业名录备案管理制度。符合《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自有运输车辆二十辆(含二十辆)以上的运输企业,可在企业注册所在地的区(市)县城管部门备案,由市城管部门统一纳入《名录》进行管理。
《名录》实行动态管理,由区(市)县城管部门组织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定期对《名录》内的运输企业实施信用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从《名录》中删除。
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由市城管部门牵头制定。
第九条(运输管理)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运输建筑垃圾应当在《名录》内选择运输企业,—3—
并与其签订建筑垃圾运输合同。
运输企业应当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向建筑垃圾运出地的公安交管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运输)证》,实行持证运输,一车一证。运出地的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征求消纳地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消纳场规划)
按照 “全域成都、合理布局、资源利用、环保安全”的原则,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管、环保、国土、建设、水务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建筑垃圾消纳场设置规划,确定点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消纳场建设)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全市建筑垃圾消纳场规划,保障建筑垃圾消纳场用地需求,建设管理建筑垃圾消纳场。
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运营纳入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
区(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具体管理细则。
第十二条(处置收费)
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建筑垃圾处置费。
第十三条(资源化利用)
本市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设施建设。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企业处置用地;安排适当的财政资金投入,倡导优先使用合格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努力提高建筑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
第十四条(执法监管)
下列违法行为,可以由相关部门委托施工现场或违法行为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处罚:
(一)施工现场未按规定实施封闭施工、未采取防尘措施、未硬化出入口道路、未对驶出的车辆进行除泥除尘处理、施工现场及周边道路未保持整洁的,依照《成都市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责令改正,视其情节对施工单位给予警告、停止施工,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擅自排放建筑垃圾的;未
—4—
按照《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核定的期限和数量排放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责令限期整改,并对初次违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二次违反的处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第三次违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倒卖《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证》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四)零星施工和市政维修活动中,业主或者施工单位未对施工区域实行有效隔离,造成建筑垃圾污染周围环境的;未在二十四小时内处置完建筑垃圾的;零星装修或者维修房屋活动中,排放建筑垃圾未实行袋装化收集的;未按规定委托他人统一处置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五)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擅自倾倒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责令限期整改,并对初次违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二次违反的处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第三次违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六)运输企业擅自倾倒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并对初次违反的处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第二次违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极其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处十万元罚款。
(七)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运输企业之外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倾倒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八)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由《名录》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运输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初次违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二次违反的处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第三次违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5—
(九)运输企业雇用不符合要求的驾驶员从事建筑垃圾运输活动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十)运输建筑垃圾未保持车轮、车身外部整洁,带泥行驶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十一)运输建筑垃圾未按要求实行密闭运输的;冒载或者沿途泄漏、遗撒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污染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污染特别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污染极其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并处十万元罚款。
(十二)未将建筑垃圾运输到核定消纳场地,沿途倾倒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并对初次违反的处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罚款,第二次违反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八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极其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处十万元罚款。
(十三)擅自关闭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场或者拒绝受纳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十四)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场或临时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废物的;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建筑垃圾污染周围环境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十五)未经许可擅自受纳建筑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责令改正,对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对违反《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做出撤销许可证件或查封建筑垃圾排放现场等决定的,仍由《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部门实施。
第十五条(交通执法监管)
对未取得道路运输许可,擅自从事建筑垃圾道路运输经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
—6—
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万元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运输企业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由区(市)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其他执法监管)
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违反国土、房管、环保、林业园林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伪造《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许可证件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不良行为监管)
对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处置违法行为,除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不良行为计入行业信用系统,依法实施扣减信用分、责令停工整改、暂停工程投标资格、提请资质降级等处理。
第十八条(信息平台)
市城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交通、国土、规划、房管、林业园林、公安交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搭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建筑垃圾消纳和资源综合利用场地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消纳和综合利用场地点位等信息,为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利用提供信息服务。
第十九条(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