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间:2019-05-13 11: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篇: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公园绿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急剧膨胀,人口大量集中,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原有的恬静、典雅、幽深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因素。人类和环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人们必须主动地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园林绿化向城市输入自然因素,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景观。从而达到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城市绿地中,公园绿地因其面积大、植物和景观内容丰富、位置重要,成为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很多城市过分追求绿化对城市的装饰作用,绿化布局追求大气派,大尺度空间和大色块,不分场合环境,一律不栽大树或少栽大树,只是运用低矮的小灌木(主要是色叶植物)、草坪、花卉构成大草坪和复杂的图案来营造景观。不仅景观单调,更谈不上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市区的公园特别是大型的公园及风景林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具有吐故纳新的作用,其功能对于城市犹如肺脏,因而是“城市的肺”,对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城市规划的高度出发,对公园绿地进行生态研究和生态规划设计,提高城市的生态化,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提高城市的生态化,进一步建设生态城市,人们逐渐认识到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的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城市中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来提高城市的总体绿化面积和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从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园林、规划、生态等方面的专家对园林生态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绿色三维量、生长绿当量、绿色廊道、生态墙、城市生态产业、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等理论。从而在城市生态化建设和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

一、城市生态化研究概况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来看,在国际上,城市生态的研究热点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绿地景观单元的类型、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城市化对绿地系统格局和过程的影响、绿地景观的多

重评价、城市生态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的研究等。但首先是以城市生态研究和规划设计为核心,其次是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再次是城市景观的格局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等。其中,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以及方法的研究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需要,提供了理论的保障。

1.1 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

近年来专家们的研究,不仅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入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毒和减低环境噪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令人注目的成果。而且其他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如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的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地定额的关系等。

1.2 城市绿色廊道效应

通过绿色廊道沟通城市内外部之间的物质流动,恢复城市外部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使城市的动、植物群落间相适应。自然绿色廊道决定着城市的景观结构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而且在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景观生态设计师已开始将自然绿色廊道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中。

1.3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利用绿地的生态学格局过程和尺度相结合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城市绿地的时空格局,把城市绿地生态学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化大大推进了一步,如绿地的时空格局对物种、种群分布以及物质和营养的水平流动过程的影响,这些方法也部分应用于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分析上,如城市绿地广场和天空可视因子对城市温度格局的影响。

二、生态城市的科学规划

城市的发展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总纲,科学地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态环境的提高等,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2.1经济发展指标主要是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各产业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加快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等。

2.2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消防、抗灾、交通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援系统、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

2.3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开发并重、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良好的循环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应优先考虑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原生态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居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3.1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园林、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方面,景观设计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二是要做好河、湖等水体两岸林带的景观设计,三是要做好市内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共享性。

3.2城市的产业设计主要是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现认证、环境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

3.3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一要合理布局,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模式,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选用环保的建筑材料,避免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可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城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是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全方面进行的综合研究,是以人为本制定的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和计划。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人们称为以生态学为时代背景的世纪,在当前全国很多省市争创生态省、市的浪潮激荡下,我们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需要尽快实现思想转变,提高意识,更新观念,深化理论,通过实施生态化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营造风尚、区域合作等有力措施,必会将生态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将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清洁,优美,安静的美好家园,真正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居环境和谐有机的结合。

作者简介:

王刚勇/1967年/安徽省淮南市园林管理处/淮南市城市园林

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园林工程师

二OO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现代城市发展概论》论文

后世博阶段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

09环科 陈超琼1009174011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也成了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世博会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他说,“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浩浩荡荡,横扫华夏,亿万的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到城市寻觅生计之间,我说城市的确成了美好生活的象征,成为亿万农民奔小康的首选之地。在上海世博会上呈现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城市优秀实践案例,发现了现存的问题也为我们后世博阶段城市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与预测。

可以先看看美国城市化模式:

综观美国的城市化的演进历史,可以明显地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部城市化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英国资本对于美国的城市化运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美殖民地是英国商业扩张的直接产物,直到18世纪50年代,美国殖民地从英国的重商主义制度中获益远胜于负担。它们在英国市场上出售货物,从英国海军那里获得对其航行的保护,并且得到英国的资本来帮助发展自己的经济。

二、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为其城市化运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况且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人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他美洲国家。

三、欧洲移民为美国城市化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19世纪初,移民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迁入,到19世纪中期,移民速度增加到每十年200万人。从1800~1920年,有3000万人移居到美国。这些人为美国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并成为美国后来西部开发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

四、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化运动提供了许多条件:一是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二是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刺激了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三是农副产品出口创汇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四是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反过来,农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的消费市场。第二阶段是西部城市化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城市化以西部地区的开发为标志。淘金热启动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运动,大体在19世纪中期以后,奥克兰、克拉门托等城市形成。

二、铁路的发展加速了美国的城市化运动。形成铁路城镇(如联结太平洋沿岸的夏延、拉勒米、本顿、布拉恩、雷诺等),西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旧金山为代表的首位城市,以丹佛、洛杉矶、西雅图为代表的地区中心城市。可见美国的城市化模式是在美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国很难照搬的。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所启示的是:借助于市场化的手段,走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道路,通过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办法,加快区域城镇化的进程;目前,理论界提出的“丰”字型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该发展战略认为,首先应强化环渤海城市经济圈、长三角洲城市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的建设;然后由北向南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连接起来,促进整个城市经济带(或称大都市带)的形成。最后形成多极化的各具特色的纵横交错的城市圈、城市带以及网络体系,围绕大中城市和城市圈以及都市带建设,来稳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中国将来有肯能的发展模式:

第一,将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的融合性

内生型导向的发展模式必然是社会、经济、生态融合性的发展模式。饶会林认为,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生态城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日益发展,它已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完整含义。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城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对农村进行扬弃,也就是对自然生态和农村生态不断破坏的过程。城市的可持续是人们久已追求的理想,但人们很少从资源能源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的可持续性。因为中国发展给世界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存在着“威胁论”,未来

中国利用世界的资源将会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压力,因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了维护中国的经济安全,必须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是未来中国整个国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点。

第二,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和城乡协调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为城镇化的基层单元、新农村建设组织中心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空间载体的小城镇必将进入国家决策者的视野,因此,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要将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中小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城市能源供给的自给性。同时,未来城乡关系将进一步密切,城乡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将进一步相互融合,互为制约,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将不断推进,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不断得到改变,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将逐步实现。不过这个实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城市化加速期完成后。鉴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的基本国情,城镇化率的目标不一定非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达到70%、80%或更高,而可能在达到60%后城镇化率的增长曲线就会逐渐进入平稳阶段。那时,城镇化率的增长曲线就会逐渐进入平稳的阶段。那时农村人口仍有5亿人之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使更多的农村人口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来缩小城乡差异。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最现实的选择。

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劳动人口素质提升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以及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到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国内而言,中国城市也将加入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东部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将逐步发生产业升级。首先在中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做,比如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其次再向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发展。这个升级是由制造向服务的升级,大城市将更多地发展服务业,放弃加工制造业。

以前的中国有非常丰富的的劳动力资源,并且价格低廉,但现如今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由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而引爆的中国沿海岸劳动力成本提升,虽然不会因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这种趋势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化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力素质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龄化社会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平衡的现象也将持续存在。

在学术界对城市化道路的理论开展探讨和争论的同时中国城市化的实践也在积极地进行着。当然,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还要以实际情况与发展情况为依据,积极的以人口,经济,结构,环境等因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主义的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王旭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FDI 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朱莹 陈玉平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 年9 月

《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顾朝林著商务印书馆

《宜居——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柴清玉

第三篇:城市生态规划学

一、如何理解和运用土地供给的自然弹性和经济弹性

定义: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经济已经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以及人类尚未利用和难以利用土地的总和。

分类:通常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1、土地自然供给指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社会利用的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数量固定不变,因而是无弹性供给。土地自然供给受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生产资源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全国可开垦的宜农荒地资源仅约3330多万公顷,其中40%-50%为天然草地,主要宜于种植牧草。另外16%-20%分布在南方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粮油。其余1330多万公顷如全部开垦,仅可得净耕地800万公顷。

2、土地经济供给是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增加的土地供给量。鉴于土地具有多宜性,土地利用效益存在差异性,因此,土地经济供给随着土地需求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变化,具有弹性。在土地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条件下,土地经济供给的变动趋势,直接与土地的价格、地租发生关系。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有多种:土地自然供给量、土地利用的集约度、社会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资源的利用也带来严重的负效应—生态环境恶化,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联系和区别:

1、土地自然供给是经济供给的基础;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自然供给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而经济供给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

3、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二、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分区的区别

土地利用分区: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土地利用分区是一个综合的地域概念,即在一定地区内,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战略、现状和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土地利用适宜性,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地域,并针对不同地域提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措施,实行差别化管理。因此,土地利用分区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土地管制分区: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制定土地用途分区,明确土地用途限制内容,实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制度,对土地资源用途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进行控制监管。

区别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对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有效而适宜的资源配置调节方式,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其分区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措施,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分为政策性分区和建设性分区:政策性分区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产业、交通发展的要求,结合行政区划进行次区域政策分区,不同政策分区实施不同的管制对策,实施不同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建设性分区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

第四篇:城市生态规划学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蒲金超

学号:2011391111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尹光耀 学号:201139112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宋彦锦 学号:2011391113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史瑞祥 学号:201139111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徐银波 学号:2011391118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城市生态规划学

姓名:王立志 学号:2011391116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

第五篇: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

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下载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理想的生态城市城市与和环境学院 07级资环3班王世贤 学号:20071136010019 城市生态规划——理想的生态城市 摘要:城市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快速的城市......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发展

    板块三: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发展 知识点整合1.广东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中提到民营经济布局是遍地开花,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快”、“平”、“乱”、“低”。 2.当前阶段建设生......

    发展现代物流 提升城市功能

    企业管理学习网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资源站发展现代物流 提高城市竞争力李 健 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摘要:本文说明了发展现代物流对提高重庆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重......

    现代城市及服务业发展的一些探讨及体会

    摘要从古至今,城市的建立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每个城市之发展过程,既有其共通性,亦有其独特性。至于现代城市的共通地方,则是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题目:城市植被研究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年 级: 12级 姓 名: 杨顺 学 号: 1208100304 指导教师: 吴声凤老师 2014 年 12 月 24......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课程论文 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其供水,环保,绿化,游乐等生态功能, 已逐渐被应用到生态城市建设中,传统的用混凝土等硬化......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城市生态学期末论文 论在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班级:15城市管理 姓名:刁建良 学号:1517431020 论在城市灾害中的人为原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摘要:众所周知,城市......